2016年青海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答案(9.18)
- 格式:doc
- 大小:46.03 KB
- 文档页数:1
2016年下半年青海省教师资格证认定笔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1、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____A.研究能力B.学习能力C.管理能力D.交往能力2、下列哪种反应是对挫折的积极应对反应?____A.升华B.投射C.退行D.幻想3、一位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0岁,实际年龄是8岁,他的比率智商是____ A.80B.100C.120D.1254、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____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5、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____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6、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A.学生B.人和动物C.动物D.儿童7、一个学习材料中间的项目比两端的项目学得慢、记得差,这支持了哪种遗忘的理论?____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C.动机说D.抑制说8、下列关于学生属性的认识,不正确的是____A.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B.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C.学生是接受教育的国家和社会的未成年公民D.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不能成为权利的主体9、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是属于____A.辨别学习B.概念学习C.规则或原理学习D.言语联结学习10、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____A.讨论法B.谈话法C.讲授法D.练习法11、以下哪种不属于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____A.人的潜能B.人的价值实现的程度C.人的心理素质改善的程度D.有无心理疾病12、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____A.加涅B.布鲁纳C.桑代克D.皮亚杰13、跑步比赛时,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马上起跑,这种现象是____A.同化B.条件反射C.顺应D.无条件反射14、期中考试一结束,教务主任就召开高二年级全体师生会议。
2016年下半年青海省教师资格证认定笔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是____A.小组活动B.集体活动C.个别教育D.主题班会2、主张学生来自于自我实现的学派是____A.人本主义学派B.精神分析学派C.行为主义学派D.认知学派3、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____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4、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我们可以让他选看猫的图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从而消除对猫的恐惧反应。
这个案例中采用的心理辅导方法是____A.自我控制法B.系统脱敏法C.肯定性训练D.强化法5、一份教案的核心是____A.提出教学目的B.选择教学方法C.涉及教学进程D.规划板书内容6、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的心理学家是____A.弗洛伊德B.罗杰斯C.布鲁纳D.斯金纳7、把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个层次的教育心理学家是____A.布鲁纳B.布卢姆C.加涅D.奥苏伯尔8、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____A.前运算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9、就教师的工作目的而言,教师的使命是____A.教书育人B.科学研究C.社会服务D.管理学生10、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____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____A.诊断问题B.克服障碍C.行为矫正D.寻求发展12、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____A.泰勒B.夸美纽斯C.裴斯泰洛齐D.凯洛夫13、布卢姆认为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六个不同水平的层次,其中最高水平的认知教学目标是____A.应用B.分析C.评价D.综合14、”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属于____A.外部强化B.自我强化C.替代强化D.积极强化15、以下学校机构不属于行政性组织机构的是____A.校长办公室B.教务处C.总务处D.教育工会16、跑步比赛时,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马上起跑,这种现象是____A.同化B.条件反射C.顺应D.无条件反射17、”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____提出来的。
青海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青海省教师招聘考试是针对省内教师岗位的选拔性考试,旨在选拔具备相应教育教学能力的人才。
考试内容通常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及相关学科知识。
以下是一份模拟试题及答案,供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A. 传授知识B. 培养人才C. 促进经济发展D. 提高国民素质2.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A. 爱岗敬业B. 教书育人C. 为人师表D. 终身学习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学校教育制度分为()A. 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B. 学前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C. 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D. 义务教育、非义务教育、高等教育4. 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埃里克森D. 马斯洛5.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A. 只传授知识B. 只进行道德教育C. 既传授知识,又进行道德教育D. 只关注学生的兴趣6.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是()A. 增加课堂的趣味性B.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C. 减少教师的工作量D. 替代传统的黑板教学7. 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是()A. 选拔和淘汰B. 激励和反馈C. 监督和控制D. 惩罚和奖励8.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A. 应试能力B. 创新能力C. 记忆能力D. 模仿能力9. 根据《教师法》,教师享有的权利包括()A. 教学自主权B. 学术自由权C. 参与学校管理权D. 所有上述权利10. 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是()A. 严厉惩罚B. 宽容理解C. 公正无私D. 忽视问题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包括()A. 因材施教B. 启发式教学C. 以学生为中心D. 以教师为中心2.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A. 学习理论B. 教学理论C. 学生心理发展D. 教师心理发展3.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包括()A. 参加培训B. 教学实践C. 学术交流D. 自我反思4. 教育法律法规对教师的要求包括()A. 遵守职业道德B. 保护学生权益C. 执行教育政策D. 参与教育改革5.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该采取的措施包括()A. 制定班级规则B. 组织班级活动C. 促进学生自我管理D. 强化纪律约束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6年下半年青海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科学技术2.依据育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培养学生特长B.发展学生潜能C.尊重学生个性D.私拆学生信件3.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A教务处B教育处C班级D共青团组织4.教学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A课外活动B社会实践C教学D校外活动5.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A校长B教导主任C班主任D任课教师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B、学校的物质文化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生亚文化7.()提出了设计教学法。
A.杜威B.华虚朋C.柏克赫斯特D.克伯屈8.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的关系。
A、人与人B、人与物C、买与卖D、朋友9.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素质B、家庭环境C、学校教育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10.生产力对教育起()。
A、辅助作用B、决定作用C、主导作用D、促进作用11.下列选项中,以“孔雀舞”著称的少数民族是()。
A.土家族B.傣族C.藏族D.蒙古族12.教育学就是研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A、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B、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C、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D、教育方针和教育事实13.有利于大面积、高效率培养人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制B个别教学C分组教学D道尔顿制14.测验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叫测验的()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15.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A、家庭教育B、职业教育C、学校教育D、社会教育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直观教具包括两类、。
2.本能得到自然的最完善的发展,这种观点称为教育目的的。
2016年下半年青海省教师资格证考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的关系。
A、人与人B、人与物C、买与卖D、朋友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关系。
A、不平等B、民主平等C、经济D、合同3.教师进行人格修养最好的策略是()。
A.“取法乎下”B.“取法乎中”C.“取法乎上”D.“无法即法”4.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5.教师的神圣使命是()。
A、提高升学率B、以身示范C、教书育人D、奉献社会6.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的()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7.社会模仿由()提出A皮亚杰B班杜拉C布鲁纳D彼得?麦克费尔8.从职业属性来说,教师职业属于()。
A、专门职业B、普通职业C、高收入职业D、一般职业9.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科学技术10.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A、家庭教育B、职业教育C、学校教育D、社会教育11.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道路;在恶劣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污泥而不染。
这种现象说明了()。
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影响B、人们接受环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更对人的发展有利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的好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12.“教育目的应完全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
”这种观点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神学本位论13.”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原则的要求A巩固性B直观性C循序渐进D因材施教14.学校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实际上是侵犯了学生的()。
2016年上半年青海省教师资格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被看成是“文雅教育”的源地。
A、印度B、埃及C、雅典D、斯巴达2.学校教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班主任工作B思想政治课与各科教学C课外活动D社会实践3.学生小涛经常旷课,不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学校对小涛进行教育的恰当方式是()。
A.将他交给家长批评教育B.了解情况后耐心教育他C.等待他自我醒悟并改正D.批评教育无效果开除他4.()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发展D、文化发展5.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6.当前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
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终身教育D、现代教育7.从根本上说,教师的教育威信来自于()。
A.教师高尚的教育人格B.社会尊师重教的传统C.教师的社会地位优势D.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8.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A、师生关系B、教师间关系C、学生间关系D、领导关系9.教师进行人格修养最好的策略是()。
A.“取法乎下”B.“取法乎中”C.“取法乎上”D.“无法即法”10.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是()。
A、遗传因素B、个体主观能动性C、环境D、教育11.外部分组教学主要根据学生的()或学习成绩编班进行教学A年龄B发展水平C知识水平D能力水平12.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建立学生档案B操行评定C了解学生D组织培养班集体13.学校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实际上是侵犯了学生的()。
A、人身权B、人格尊严权C、名誉权D、受教育权14.认知模式由()提出A皮亚杰B斯金纳C布鲁纳D彼得?麦克费尔15.教育学就是研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A、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B、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C、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D、教育方针和教育事实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青海省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认定(初级中学)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模式是____A.常规管理B.民主管理C.平行管理D.目标管理2、一般说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____ A.内化B.行为C.实行D.反馈3、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____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4、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是属于____A.辨别学习B.概念学习C.规则或原理学习D.言语联结学习5、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是____A.汉武帝B.董仲舒C.郑玄D.朱熹6、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____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7、假定质量与能量、热与体积、遗传结构与变异为已知的关系,现在要学习需求与价格的关系,这属于____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概念学习8、下列关于学生属性的认识,不正确的是____A.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B.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C.学生是接受教育的国家和社会的未成年公民D.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不能成为权利的主体9、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____A.发散思维B.聚合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10、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____ A.外部强化B.自我强化C.直接强化D.替代强化11、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____A.弗洛姆B.罗杰斯C.马斯洛D.弗洛伊德12、致力于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是____A.认知模式B.价值澄清模式C.社会学习模式D.体谅模式13、有关社会助长的研究最早是由谁进行的?____A.特瑞普里特B.谢里夫C.费里德曼D.阿希14、中学生将爱情的动机转向以求知、体育活动、音乐美术等形式抒发感情,使原有的动机冲突得以宣泄,这是____的表现。
2016年下半年青海省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知识复习资料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教育不应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教育的体现A:非形式化B:形式化C:制度化D:非制度化2、”情绪反应慢、能自我控制”属于哪种气质类型?__A.抑郁质B.粘液质C.胆汁质D.多血质3、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活动称为()A:认知方式B:认知过程C:认知风格D:学习策略4、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练习律和。
A:准备律B:刺激律C:失败一成功律D:成功一成功律E:重视个别差异5、流行性感冒属于。
A:呼吸道传染病B:消化道传染病C:血液传染病D:体表传染病6、”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__。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价值澄清模式D.社会模仿模式7、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午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背了()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B:尊重幼儿原则C: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D:实践性原则8、学生通过对整数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数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有理数的概念。
这种学习是____A:派生归属学习B:相关归属学习C:上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9、音序法不包括()A:汉语拼音字母法B:笔画法C:声部法D:韵部法10、写好文章以后,不要马上修改,而是过一段时间再进行修改,这说的是哪一种作文修改的方法()A:间时法B:读改法C:问改法D:评改法11、到工厂进行参观访问属于__。
A.模象直观B.形象直观C.感知直观D.实物直观12、2010年2月28日,国务院发布《纲要》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
这里的《纲要》是指()A:《中小学德育纲要》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D:《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3、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__。
青海省2016年上半年小学教师教师资格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被人们看作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的著作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C、卢梭的《爱弥儿》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
A、活动课程B、隐性课程C、综合课程D、学科课程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对中小学教师实行()。
A.每两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B.每三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C.每七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D.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4.生产力对教育起()。
A、辅助作用B、决定作用C、主导作用D、促进作用5.德育过程一般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四要素构成A德育规律B德育原则C德育方法D德育途径6.“教育目的应完全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
”这种观点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神学本位论7.”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A、遗传B、教育C、社会活动D、环境8.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能力为标志。
A、学习B、生殖C、创造D、思考9.教师对解除收容教育、劳动教养后回校复学的未成年学生,应当()。
A.限制其与其他同学接触B.限制其使用学校的设施C.按其以往表现评价品行D.允许参加学校各项活动10.程序教学的代表人物是()A斯金纳B布鲁纳C卢扎诺夫D瓦?根舍因11.下列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中()最差A民主式B权威式C放任式D专制式12.下列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B、课程就是教材C、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D、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语文课程13.反映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青海省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是()。
A、审美能力B、高尚品德C、优秀智力D、实践能力2.下列对平面几何中有关三角形性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B.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C.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都是45度D.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3.目标管理由美国管理学家()提出A德鲁克B马卡连柯C皮亚杰D布鲁纳4.小学阶段的课程性质应体现()。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5.教师进行人格修养最好的策略是()。
A.“取法乎下”B.“取法乎中”C.“取法乎上”D.“无法即法”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B、学校的物质文化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生亚文化7.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叫测验的()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8.()提出了设计教学法。
A.杜威B.华虚朋C.柏克赫斯特D.克伯屈9.德育的动力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0.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B.目标一致的原则C.可接受性原则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11.划分课的类型的主要标准是( )A教学内容B教学原则C教学任务D教学目的12.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A、学科专业素养B、教育专业素养C、人格特征D、职业道德素质13.下列选项中,一举推翻清王朝统治的历史事件是()。
A.金田起义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14.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展,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A、儿童期B、少年期C、青年期D、幼儿期15.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A班级公共财产B班级信息C学生D班级资料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2016年青海省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教育的终身化是____的特点____A.古代教育B.近代教育C.20世纪以后的教育D.后工业社会教育2、教师的任用方式一般有三种,它们是派用制、聘用制和____A.代用制B.自用制C.长用制D.暂用制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____、工作成绩”几个方面。
A.工作态度B.工作热情C.工作效率D.工作质量4、《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的教学原则是____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激励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5、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____ A.组织策略B.精加工策略C.元认识策略D.复述策略6、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时涉及的主要内容?____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B.分析使能目标C.分析支持性条件D.分析学习结果7、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____ A.心理评估B.心理诊断C.心理辅导D.心理测验8、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____A.常规管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民主管理9、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____A.道德理念B.道德行为C.道德品质D.道德意识10、”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____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巴班斯基C.布鲁纳D.赞科夫11、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____A.练习法B.演示法C.实验法D.发现法12、信息保持时间短暂、记忆容量大、信息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的记忆为____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瞬间记忆13、短时记忆的容量是____A.5±2组块B.7±2组块C.5±2 D.7±214、学生法语学得扎实,巩固以后,再学英语就更容易,这属于____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15、”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创立者是____A.马卡连柯B.巴班斯基C.赞科夫D.凯洛夫16、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____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17、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____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实验法18、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____A.弗洛姆B.罗杰斯C.马斯洛D.弗洛伊德19、1942年,罗杰斯在他的著作____中强调咨询过程应当重视当事人认识和改善自我的能力和责任,即“当事人中心”的观点。
2016年上半年青海省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学)》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儿童身心发展的进程不总是以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而是时而猛长、时而缓慢,这表明了儿童身心发展过程具有____A.不平衡性B.阶段性C.灵活性D.差异性2、我国的课程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指学生在校期间____A.所接受的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B.所学科目的总和及社会实践活动C.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D.所有教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____、工作成绩”几个方面。
A.工作态度B.工作热情C.工作效率D.工作质量4、《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基础教育管理权属于____ A.中央B.地方C.学校D.家庭5、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
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____A.知识巩固B.知识运用C.知识提取D.知识迁移6、教学测量运用的方法是____A.测验B.观察C.访谈D.实验7、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____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8、指导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依据是____A.课程内容B.课程方案C.课程目标D.课程设计9、态度的核心成分是____A.行为成分B.认知成分C.情感成分D.理智成分10、以美国布卢姆为首的第一个委员会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系统研究的是____A.学生心理B.教师心理C.教学风格D.教学目标11、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____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12、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射,这是____A.刺激泛化B.刺激分化C.刺激恐惧D.刺激评价13、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____A.卢梭B.赫尔巴特C.杜威D.夸美纽斯14、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____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康德的《论教育》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15、提出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主张,具有社会本质倾向的教育家是____A.柏拉图B.涂尔干C.凯兴斯泰纳D.赫钦斯16、马斯洛将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列入下列哪一种需要中____A.安全的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17、刺激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最初的代表人物是____A.桑代克B.华生C.斯金纳D.布鲁纳18、将猫、狗、鼠概括为动物的学习属于____A.连锁学习B.规则学习C.概念学习D.辨别学习19、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是德育的____A.导向性原则B.实践性原则C.连贯性原则D.疏导原则20、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____A.教育实体B.学校C.学校教育系统D.终身教育21、____把教育和科技列为经济建设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
2016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答案(9.20)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B。
中公讲师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2.【答案】B。
中公讲师解析:效度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3.【答案】B。
中公讲师解析:奖惩属于品德评价法。
中公教师网提供4.【答案】B。
中公讲师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系统随机取样。
系统随机抽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
5.【答案】C。
中公讲师解析:技能按其性质和表现特点,可分为如书写、骑车等活动的操作技能和像演算、写作之类的心智技能两种。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技能都是操作技能,如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体育方面的球类、体操、田径运动等。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
由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定义可知,驾驶汽车、洗衣服和拉小提琴属于操作技能,只有C项属于心智技能。
6.【答案】D。
中公讲师解析:题目所述的儿童是在民主型的教育方式中成长进步的。
7. 【答案】ABC。
中公讲师解析:对于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
8.【答案】√。
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有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同时知识中也包含有认识方法的启示。
掌握知识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认识、思考和判断等心智活动,只有在心智操作的活动中才能发展认识能力。
9.【答案】√。
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包括改善心智功能、传授基本知识、有效的指导、提高迁移的意识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情境性教学。
10.参考答案:对学生的研究通常包括三个方面:(1)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并把它与理想的常模加以比较,确认其中存在的差距;(2)了解学生个体的需要;(3)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
2016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答案(9.18)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B。
中公讲师解析:教学过程最优化是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20世纪70年代,为了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留级、学习成绩不佳的现象,巴班斯基提出,要对学校教学进行整体优化。
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2.【答案】B。
中公讲师解析:形成性评定一般以教学目标为参照,只关心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不评定学生名次,为教师提供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
3.【答案】A。
中公讲师解析: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导向和动力作用。
4.【答案】C。
中公讲师解析:心理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由题干中的“测量工具”、“测定”、“鉴别”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心理测验的方法。
5.【答案】B。
中公讲师解析: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中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谈话法是教师引导中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回答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巩固已学过的知识的方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自学教科书以获得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
演示法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向学生作示范性的实验,从而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独立操作、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故选B。
中公教师网提供6.【答案】A。
中公讲师解析: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活动不直接反映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地认识。
科学家通过观察动物这个媒介来认识地震,所以体现的是思维的间接性。
7.【答案】ABCD。
8.【答案】√9.【答案】×。
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016年下半年青海省教师资格证认定《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一个学习材料中间的项目比两端的项目学得慢、记得差,这支持了哪种遗忘的理论?____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C.动机说D.抑制说2、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____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3、指导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依据是____A.课程内容B.课程方案C.课程目标D.课程设计4、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叫做____A.教学测量B.教学测验C.教学评估D.教学检查5、在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____A.做好班长的工作B.做好先进生的工作C.做好班委的工作D.做好后进生的工作6、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高水平是____ A.解释的理解B.字面理解C.批判性理解D.创造性理解7、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射,这是____A.刺激泛化B.刺激分化C.刺激恐惧D.刺激评价8、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是属于____A.辨别学习B.概念学习C.规则或原理学习D.言语联结学习9、如果迁移产生的效果是积极的,则这种迁移是____A.正迁移B.顺向迁移C.特殊迁移D.知识迁移10、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是____A.练习法B.谈话法C.演示法D.讲授法11、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____A.专攻型B.指导型C.民主型D.溺爱型12、问题解决的第一个阶段是____A.分析问题B.提出假设C.发现问题D.检验假设13、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是____A.经验+评价=成长B.经验+反思=成长C.经验+练习=成长D.经验+榜样=成长14、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理论基础的专著是____A.《普通教育学》B.《民本主义与教育》C.《大教学论》D.《理想国》15、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____A.说服教育B.品德评价C.指导实践D.陶冶政治16、区分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的正确标准是____A.行为发生是否是有意的B.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C.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D.以上都是17、按照迁移性质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____A.正与负迁移B.纵向与横向迁移C.普通与特殊迁移D.顺向与逆向迁移18、1999年6月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____A.道德品质B.健壮体魄C.实践能力D.创造能力19、中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田地的面积。
2016年青海省小学教师教师资格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A、科学技术B、社会文化C、生产关系D、生产力2.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教学论述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杜威D斯宾塞3.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关系。
A、不平等B、民主平等C、经济D、合同4.社会模仿由()提出A皮亚杰B班杜拉C布鲁纳D彼得?麦克费尔5.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6.”我要是谈了我朋友的隐私,他准会大发脾气;我朋友没有大发脾气”由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A.我谈了我朋友的隐私B.我朋友是个温和的人C.我没有谈我朋友的隐私D.我朋友为人倒是挺不错7.李老师就校务公开问题向学校提建议,李老师的做法是在()。
A.行使教师权利B.履行教师义务C.影响学校的秩序D.给学校出难题8.下面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
A、智育等于教学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C、优秀智力D、实践能力9.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的职业。
A、自然化B、现实化C、社会化D、自由化10.从根本上说,教师的教育威信来自于()。
A.教师高尚的教育人格B.社会尊师重教的传统C.教师的社会地位优势D.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11.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学生课程D、教师课程12.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阐述的主要内容是()。
A.基因理论B.条件反射C.进化论D.细胞学说13.认知模式由()提出A皮亚杰B斯金纳C布鲁纳D彼得?麦克费尔14.在具体的德育实践过程中,德育既具有顺序性,又具有()A 矛盾性B多端性C复杂性D一致性15.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的是()A班主任工作B思想政治课与各科教学C体育竞赛D社会实践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2016年青海教师资格考试答案+9200856871.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设的课程是( )。
A.必修课程B.选修课程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2.对一首熟悉的歌曲,只要听到几个旋律就能立即确认出歌名。
这种现象是( )。
A.识记B.回忆C.再认D.回顾3.对心理发展变化的顺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反映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B.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C.从认识客体的内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外部本质演变D.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4.1956年,英国心理学家提出短时记忆容量为( )个组块。
A.5—9B.7—9C.5—7D.9—115.在教“鸟”的概念时,用麻雀、鸡、鸭作为例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质特征。
这是运用了( )。
A.正例B.反例C.提供变式D.科学地进行比较6.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
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7.下列对关键期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关键期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B.关键期是突然开始和停止的C.鸟类的印刻、人类语言的习得能证实关键期的存在D.在发展的关键期内,如果能在一定时间内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就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8.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身心发展具有( )。
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9.学生对学习过的理论知识的记忆是( )记忆。
A.情绪记忆B.情景记忆C.动作记忆D.语义记忆10.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
A.前摄干扰B.超限抑制C.消退抑制D.倒摄干扰1.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在( )。
A.初中一年级B.初中二年级C.初中三年级D.高中一二年级2.在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中,( )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016年青海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答案(9.18)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中公讲师解析:我国在夏朝时就出现了以“庠”、“序”、“校”为名称的早期学校形态。
2.【答案】C。
中公讲师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
3.【答案】C。
中公讲师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4.【答案】D。
中公讲师解析: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5.【答案】B。
中公讲师解析: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而教学过程又是围绕着课堂教学展开的,因此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
6.【答案】B。
中公讲师解析:人本主义学习观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就是这一流派的代表。
7.【答案】A。
中公讲师解析:英国心理学家艾萨克根据内倾一外倾和稳定一不稳定两个维度对人的性格进行了区分。
中公教育提供
8.【答案】A。
中公讲师解析:德育方法是沟通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三者的桥梁。
9.【答案】A。
中公讲师解析:非智力因素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之外的对智力发挥或发展有影响的一切心理因素;狭义的非智力因素(个性心理)主要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对学生学习有重要作用的心理因素。
10.【答案】A。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
文章来源:中公青海教师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