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作文及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讲解课件(34张ppt)
- 格式:pptx
- 大小:30.20 MB
- 文档页数:35
2019届西藏林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记者来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这里正在展出“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向人们诉说着那一段红色记忆,吟唱着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英雄乐曲。
B . 古镇的形成不仅具有其独特的历史功能,如商贸、交通、边防等,而且其大量的传统建筑也与当地的地形地貌相融合,构成了古镇别具一格的景观。
C . 基于量子信息技术推动科学和社会取得革命性进步的巨大前景这一依据,专家认为,“量子技术在21世纪的重要性可与20世纪的曼哈顿计划相比,可能像曼哈顿计划造出原子弹那样改变世界的格局”。
D . 本次研讨会共收到中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专家学者的文章83篇,内容涉及“汉语言文学及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国文化教育研究”“中国及海外华人的社会”等。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弃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
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种观念是不对的。
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逐渐开始从生命意义上来认识围棋的价值,__________。
围棋的地位最终得以确立,登入了“国艺”的殿堂。
A . 围棋成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人们把它纳入士族名士必备的艺技B . 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士族名士必备的艺技C . 把围棋纳入士族名士必备的艺技,并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D . 把围棋纳入士族名士必备的艺技,围棋成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第II 卷(非选择题)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上·成都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巴黎圣母院失火,在网上引发激烈争论。
()它的焚毁不仅是法国文明的消损,更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重大遗憾。
然而,在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新闻下面,竟有不少网民拍手称快,更是称这场大火是当初法军烧圆明园的报应,相关微博评论中“天道有轮回”等字眼层出不穷。
1860年,英法联军冲进圆明园烧杀抢掠,大火燃烧三天三夜,这座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最终付之一炬。
诚然,圆明园被毁是我国历史上不可抹去的耻辱,给国人带来难以抚平的伤痛。
但是,将这段历史放到今天来看,与巴黎圣母院并无可比性。
圆明园被毁是野蛮战争的历史伤痕,而巴黎圣母院失火却是和平时期的安全____。
两者都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而伟大的人类历史文明的落幕,对于全人类都是一种巨大损失。
雨果曾经________地痛斥英法联军的恶行,今天,我们又怎能借着消防安全问题口不择言地发泄仇恨?现代社会文明应不断进步,但不少人的认知水平确实不如百年前的雨果。
余秋雨曾说过:“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但绝不喜欢野蛮。
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
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
”圆明园被焚毁和巴黎圣母院的大火的联系,仅仅在于它们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都是承载文化艺术的____,都是人类历史中________的一部分。
铭记历史并不等于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前行。
正是为了让我们铭记历史、重蹈覆辙,因而不能用圆明园发生的悲剧去恶意攻击今天的巴黎圣母院,历史从来无意教给我们用仇恨包裹文明。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作为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作为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巴黎圣母院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
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wd无答案)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先人正面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各类书籍,便是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
然而古籍汗牛充栋,阅读应该从何入手呢?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
”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
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
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
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
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
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
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
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
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
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
内蒙古2019版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8分)1. (2分)下列句子按照句式特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不拘于时⑥客有吹洞箫者⑦月出于东山之上⑧何为其然也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⑩凌万顷之茫然A . ①④⑦/②⑥⑩/③⑧/⑤⑨B . ①⑦/②③⑩/⑥⑧/④⑤⑨C . ①④⑦/②③/⑥⑧⑩/⑤⑨D . ①⑦/②⑥⑩/③⑧/④⑤⑨2. (6分) (2019高三下·汕尾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00多年前,詹天佑用“人”字形设计方案破解了巨大的施工难题,这超人智慧曾一度让外国专家________。
而今,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________的京张铁路地位越来越明显,特别是作为2022年冬奥会重点配套工程。
京张高铁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第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有砟轨道高速铁路。
目前它已全面进入建设攻坚阶段。
其中,位于怀来县土木镇和官厅水库之间的土木特大桥正在________地施工,它将跨越京包线、大秦线、京藏高速三条交通要道,施工难度很大。
为了降低施工对于这些交通线的影响,工程师将大桥设计成转体桥,先平行施工,再进行旋转,完成大桥建造。
这一创举与詹天佑当年的“人”字路________。
京张高铁建成后,();八达岭长城站,地下建筑面积相当于7个足球场大,车站最大埋深102来;八达岭隧道,穿越两层断层,采取预留核心、重点锁定、分层下挖、一次浇筑成型的“品”字型隧道工程;土本特大桥,全长3503.48米,转体重量5613吨。
其中,在八达岭长城高铁站建成后,目前将成为世界上下埋最深、亚洲最大的山岭地下火车站。
土木特大桥不仅构建了交通枢纽,还会成为壮美的景观。
(1)下列依次填入原文横线中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自惭形秽大名鼎鼎紧锣密鼓相得益彰B . 赞叹不已闻名遐迩争分夺秒相映生辉C . 自惭形秽闻名遐迩紧锣密鼓相映生辉D . 赞叹不已大名鼎鼎争分夺秒相得益彰(2)下列在括号中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线路上将诞生一批创纪录的标志性工程B . 将在线路上诞生一批创纪录的标志性工程C . 将有一批创纪录的标志性工程诞生在线路上D . 一批创纪录的标志性工程将在线路上诞生(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对其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 . 在八达岭长城高铁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目前下埋最深、亚洲最大的山岭地下火车站。
2019年各地高考模拟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析试题汇编(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外婆的世界李娟我是在我妈开始种葵花那一年决定辞职的,并提前把外婆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
之前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在阿勒泰市生活。
……在阿勒泰时,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
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
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
后来我买了一只小奶狗陪她(就是赛虎)。
于是每天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一人一狗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张望。
我觉得外婆最终不是死于病痛与衰老的,而是死于等待。
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
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
阿勒泰对于她是怎样的存在呢?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
每次逛完回到家,她累得一屁股坐到床上,一边解外套扣子,一边嚷嚷:“累死老子了,老子二回再也不出去了。
”可到了第二天,就望着窗外蓝天幽幽道:“老子好久没出去了……”那时候,我好恨自己没有时间,好恨自己的贫穷。
我哄她:“明天就出去。
”却想要流泪。
除此之外,大部时间她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
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说要回家。
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
但她不知道阿勒泰还没通火车。
她只知道火车是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
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
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仿佛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
每天她趴在阳台上目送我上班而去,回到空空的房间开始想象火车之旅,那是她生命之末的最大激情。
她在激情中睡去,醒来又趴到阳台上。
直到视野中出现我下班的身影。
她已经不知时间是怎么回事了。
她已经不知命运是怎么回事了。
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己拖着行李悄悄跑下楼。
她走丢过两次,一次被邻居送回来,还有一次我在菜市场找到她。
那时,她站在那里,白发纷乱,惊慌失措。
新疆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
本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2.作答时,将答案都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
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
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
这自得的、自由的各个生命在静默里吐露光辉。
苏东坡诗云:“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王羲之云:“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
”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境,万境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性灵。
所以周济说:“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
”灵气往来是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
所以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舞台的帘幕,图画的框廓,雕像的石座,建筑的台阶、栏干,诗的节奏、韵脚,从窗户看山水、黑夜笼罩下的灯火街市、明月下的幽淡小景,都是在距离化、间隔化条件下诞生的美景。
然而这还是依靠外界物质条件造成的“隔”。
更重要的还是心灵内部方面的“空”。
司空图《诗品》里形容艺术的心灵当如“空潭泻春,古镜照神”,形容艺术人格为“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神出古异,淡不可收”。
艺术的造诣当“遇之匪深,即之愈稀”,“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
欧阳修说得最好:“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家得之,览者未必识也。
故飞动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
”萧条淡泊,闲和严静,是艺术人格的心襟气象。
这心襟,这气象能令人“事外有远致”,艺术上的神韵油然而生。
2019届内蒙古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何为经典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
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2018.12(满分150分;考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三、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直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时间上说,是在明朝之前的。
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流的,是清明理性的孔孟之道。
崇尚自然、游离社会的道学,作为主流思想的补充,与儒学一起“相辅相成”、“一阴一阳”,使得社会主流思想具有强大活力。
从总体上来说,中国文化的源头,无论是周公、老子、孔子,还是后来的诸子百家,都对人生保持清醒、冷静的理性态受,保持孔子学说实践理性的基本精神。
中国文化在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流的,是高蹈的士大夫精神。
最显著的表现在于:人们崇天地人伦之间的道德,有高远的理想,讲究人格的修炼,反对人生世俗化,鄙视犬儒的人格特征。
从春秋时代起,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使命,以追求道德、知识和审美为人生归宿。
比如说孔子,从他的言语来看,更像是倡导一种人生价值观,追求人生的美学意义。
又比如说庄子,他的学说,不像是哲学,更像是一种生活美学:道是无情却有情,看似说了很多超脱、冷酷的话,实际上透露出对于生命、本真的眷恋和爱护,要求对整体人生采取审美观照态度,不计功利是非,忘乎物我、主客、人己,以达到安详和宁静,让自我与整个宇宙合为一体。
这就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
英国大哲学家罗素曾经说:“在艺术上,他们(中国人)追求精美,在生活上,他们追求情理。
”这是说到关键了。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就是如此,一方面高旷而幽远,另一方面也连着“地气”,是自发的浪漫主义和自发的经典主义的结合。
道家是中国人思想的浪漫派,儒家是思想的经典派。
当东汉年间佛教传入之后,这种以出世和解脱为目的宗教体系遭到了儒学和道教的抵抗,从而消解了印度佛教中很多寡凉的成分。
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其中极端的成分得到了淡化,避免了理论或实践上的过火行为。
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1. (16分) (2019高三上·烟台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武侠电影是一种以武侠文学为原型,融舞蹈化的武术技击表演与戏剧化、模式化的叙事情节为一体的类型影片。
中国武术自诞生之日起,就带着舞蹈艺术的神韵,中国武侠电影在汲取武术的外在形态和神韵的过程中,形成了武打动作的舞蹈化风格,生龙活虎的武术技击在银幕上便演变为一种优美动人的武术之舞。
由于武术打斗在电影中是高度艺术化和表演化的动作奇观,所以,我们把它称为银幕上的“武舞”,即武术之舞。
中国武侠电影的武打技巧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动作表演。
追求的不是单纯的打斗、单纯的视觉奇观,而是武打与剧情、与情景、与人物性格的相互交融。
中国武术进入电影之后,演变为一种以艺术表演为主、击打对方为辅的武术之舞。
观众在欣赏一场技艺精湛的动作搏击时,实际上看到的是一场在“影像舞台”上展开的武舞表演。
中国武侠电影在它极具表演性的武术对打和曲折委婉的故事情节中,隐含一种根深蒂固的、中国式的文化伦理,这是支撑整个武侠王国的精神构架。
包括武侠电影中的人物所归附的不同武术门派,所采用的各种剑术、拳法,其实都带有特定的伦理色彩,都会与武侠道义和社会道德相联系。
作为武侠电影的“主题道具”,刀剑的选择与使用同样具有艺术的表述功能与文化意义。
中国武侠电影在人物性格的创作上,严格依循着善恶分明、忠奸立判的美学原则,并通过善与恶的尖锐对立,美与丑的鲜明映照来建立影片的叙事体系和价值体系。
由此,中国的武侠电影划分为两个最基本的人物谱系:以英雄义士为主体的善的形象和以奸臣贼子为主体的恶的形象。
同时武侠电影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报主”与“尽孝”的叙事母题、“家族为本”的武林道义、“义非侠不立”的精神取向和“善恶有报”的世俗伦理等,建立了武侠电影特定的伦理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