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沙漠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3
中餐主题宴会创意实例分析——以绿色沙漠为例发布时间:2022-05-07T05:48:18.626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第2期作者:尤萍袁乐学[导读] 中餐主题宴会设计是通过设定某一特定的主题,对中餐主题宴会中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菜单、营养搭配等元素进行设计尤萍袁乐学武威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摘要:中餐主题宴会设计是通过设定某一特定的主题,对中餐主题宴会中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菜单、营养搭配等元素进行设计,反映设计主题,提升宴会档次,营造宴会氛围。
本文以“绿色沙漠”为例阐述主题宴会创意设计,将“八步沙、六老汉”艰苦奋斗治沙的精神融入宴会主题,并展开设计,创新中餐主题宴会的设计文化内涵,以期对武威区域旅游及文明城市创建中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绿色沙漠;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宴会从祭祀祖先演变而来,是养老与祭祀并行的社会交往活动,作为世界烹饪王国之一的中国更是独树一帜。
中国的宴席是礼仪和社交的象征,自汉唐以来,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宴会琳琅满目,可谓灿如群星,宴席代表着欢乐又庄重的社会交往形式,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交往内涵。
经过历史的演变和商业旅游活动,为纪念的这些特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而赋予的一定的主题并记录下来,形成了富含有历史底蕴的主题特色宴席。
重温这些历史上的特殊人物、事件情节、环境故事会给人以深蕴而优雅的美感,会成为宴会特定的主题和特色。
餐厅为消费者提供的食物、服务以这个主题为特色,消费者的用餐形式用一定的意境营造氛围,那么消费者在餐厅就餐演化成有意境的文化活动,宴会将具有深刻而现实的特色价值而富于生动的生活意义。
每一类主题宴会作为个性鲜明、特色多样的文化载体,都是对汉语中国传统精神的传承。
宴会成为人们现代生活重要的社会交往活动,人们的餐饮方式也更倾向于“节约”“低碳”“绿色”“健康”的餐饮生活方式,本文将“八步沙、六老汉”艰苦奋斗治沙的精神融入宴会主题,以“绿色沙漠”为主题设计的中餐宴会主题也相信会受到人们的喜爱。
2024二检实用性文本阅读练习练习版一、厦门(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19题。
(22分)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近日,学校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宣传进社区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材料,请你协助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各种生物之间的变异性或多样性,包括陆地、海洋及其他水生生态系统,以及生态系统中各组成部分间复杂的生态过程。
生物多样性支撑着地球生命系统的正常运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全球有50%的GDP产出都与生物多样性有关,近40%人口的生计依赖海洋和沿海的生物多样性,约70%治疗癌症的药物来源于动植物。
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近十年来,我国为全球贡献了25%的新增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增长到24.02%,森林总面积34.60亿亩;有超过30%的陆域国土面积被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覆盖了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极重要的区域。
我国有13地入选“国际湿地城市",是全球入选“国际湿地城市”数量最多的国家。
设立了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国家公园和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
目前,91.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112种特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实现了野外回归,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
我国已建立覆盖陆生脊椎动物、昆虫、淡水鱼类等多个类群以及多种生态系统的专项监测网络,在全国31个省份建立了749个监测样区,获得监测记录180万条。
(改编自光明网) 【材料二】根据联合国的报告,全球生物多样性目前仍以惊人的速度丧失。
在过去的100年里,人类活动造成物种灭绝的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百倍以上,栖息地的退化、开发、外来物种入侵、污染、气候变化和疾病等,已严重威胁到野生动物和人类的生存。
土地用途改变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陆地和淡水生态系统退化的最大的直接因素,主要包括开垦、城市扩张、采矿、管线建设等;海洋和沿海土地利用变化包括海岸开发、近海养殖、底拖网捕捞、沿海城市扩张等。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选择题1. 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生态系统是( )A.捕食者和寄生生物较少的生态系统B.生产者和消费者数量相等的生态系统C.分解者种类和数量较少的生态系统D.生物种类较多的生态系统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也就越强。
因此本题答案是D。
答案:D2.下图中,A为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金字塔,B为城市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生态倒金字塔,以下解释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图中A显示:能量流动的途径是绿色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B.图中B显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C.图中A显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为10%~20%D.图中B显示:人类活动在该生态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解析: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人工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是物质和能量流通量大、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需要从外界环境中大量输入,不能像自然生态系统那样自给自足。
答案:B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一般都具有稳定性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味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相对稳定C.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的表现,并不是任何一个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任何一个发展阶段都具有的。
答案:A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甲、乙两个动物种群的数量进行研究后,得到如下图的数据。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是竞争B.3、4月份甲种群数量下降是由于乙的数量减少C.甲、乙两种群的变化周期是12个月D.人为消灭乙种群,则甲种群数量将不断增加解析:A项,甲、乙两曲线是捕食关系。
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遭到破坏,海洋保护地是互花米草重灾区[6]。
2003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中国科学院将互花米草列入我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①。
2022年12月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联合发布《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计划(2022—2025年)》,互花米草防治成为我国滨海湿地管理与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基于文献分析和资料调研,本文总结了互花米草入侵的生态危害,不同治理技术的优缺点与适用性;以“互花米草”为关键词,在中国政府采购网、各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地方政府网站及新闻媒体搜集互花米草防治项目的信息并进行梳理,总结我国互花米草防治情况,最后对未来互花米草防治工作提出了建议。
1 互花米草入侵的生态危害互花米草入侵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包括对地形地貌、潮汐水文过程、根际微生物、动植物及其生境,以及碳、氮、磷等元素循环过程的影响[7-10]。
互花米草入侵的生态影响是多方面的,最大的正面效应可能是消浪护岸、促淤造陆[11],其负面效应(即生态危害)主要是对生物多样性和生境的威胁,总结为以下3个方面。
(1)通过种间竞争,威胁本土原生植物。
互花米草与部分盐沼植物和红树植物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生态位,但互花米草在盐度较高的地方比本土植物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其入侵挤占本地植物生存空间[12];另外,互花米草的化感作用可能对本土植物产生抑制作用[13]。
互花米草入侵我国后主要与红树林、短叶茳芏、海三棱藨草、芦苇和盐地碱蓬等本土原生植物发生竞争[14-16]。
(2)形成“绿色沙漠”,降低潮间带生物多样性。
互花米草密度高、根系发达,其分布区形成“绿色沙漠”,严重威胁大型底栖生物生存,改变潮间带食物网,导致潮间带生物多样性下降[17]。
例如,黄河三角洲互花米草分布区的小型螺类、蛤类、蟹类密度降低,经济贝类消失不见[18],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随入侵年限的增加先升后降[19]。
“绿色沙漠”的概念人工林存在的普遍问题——绿色沙漠我国在过去的50年里一直很重视植被的恢复工作,植被覆盖率从50年前的8.6%上升到2000年的16.55%。
现在有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以及防治沙漠化等工程积极地在我国大范围内开展。
毫无疑问,这个覆盖率还会增加。
不过这样的数字变化,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植被状况令人乐观,因为其中大部分是人工林。
上图是一个“绿色沙漠”的例证,充分显示了人工林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
现在以四川省西南地区的植树造林得失为例,介绍一下“绿色沙漠”的概念。
四川省西南地区天然林的主要树种是青冈林、栎树、云南松以及铁杉等,以针阔混交林为主,向灌木林和草原过渡。
下面这张图片显示的是螺髻山上海拨3000多米处一个海子的景观。
因为人烟烯少,破坏不是很严重,从图上可以看到松、杉和多种杜鹃灌丛,尽管海拔高,天气寒冷,但植物种类仍然相当丰富。
螺髻山上海拨3000多米处一个海子的景观20世纪40年代末,四川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因此,政府从50年代就开始采取积极的植被恢复措施。
主要方法是大面积飞播云南松种子,实施封山育林。
因此这个地区,现在有大面积的20~40年历史的云南松林,这些人工林已经完全改变了当地的生态。
从外表上看,这些恢复起来的植被覆盖很好,曾经被视为我国植被恢复成功的典范,但实际上却是“绿色沙漠”的例证。
事实上,“绿色沙漠”现象在我国并不少见,反而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随着人工林面积的增加,也日益严重。
四川西南地区一望无际的碧绿云南松林存在严重的生态问题四川宝兴县一处面积很小的人工林外表显示繁茂的植被覆盖林下贫乏的生物多样性地表覆盖的干燥松针和裸露的地表这一组“绿色沙漠”的图片,是2002年5月笔者在四川宝兴县的一个面积很小的区域中拍到的。
从图上看,这些都是覆盖极好的森林,但进入到林子内部,才知道,什么是“绿色沙漠”。
“绿色沙漠”是指大面积的树林,其构成树木种类单一,年龄和高矮比较接近,十分密集,林下缺乏中间的灌木层和地表植被。
沙漠化干地(定义为降水量低且降水通常由雨量小、不稳定、时间短、强度大的风暴造成的那些地区)覆盖了全球40%的陆地面积,供养着世界上1/5的人口。
这些干地的沙漠化是由于植被和可利用的水减少、作物产量下降以及土壤侵蚀引起的土地退化,它起因于人口增长、人类需求增加或者政治、经济压力(例如,需要经济作物来增加外汇)造成的过度土地利用,通常由自然发生的干旱启动或加剧。
目前,沙漠化的速率是每年6万平方千米或每年0.1%的总干地面积。
这对于70%的干地(全球陆地面积的25%)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中国森林资源(forest resources of China)1中国森林面积小,资源数量少,地区分布不均。
1990年中国森林面积为1.246亿公顷,人均约0.107公顷,而全世界森林面积约40.49亿公顷,人均约0.8公顷。
中国森林覆盖率12.98%,而全世界森林覆盖率为31%。
中国森林蓄积量91.4亿立方米,人均约8立方米,而全世界森林蓄积量约3100亿立方米,人均约72立方米。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山区人民积累了丰富的造林、营林经验,培育了大面积的人工林,特别是南方山区的杉木林和竹林。
中国幅员辽阔,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加之植物种类繁多,森林植物和森林类型极为丰富多样:①东北针叶林及针阔叶混交林。
中国主要天然林区,现有森林3094万公顷,占全国的26.9%;森林蓄积量28.9亿立方米,占全国32%;森林覆盖率约为37.6%。
经过采伐更新和人工改造经营,区内人工林的比重将逐渐增加。
本区西北部的大兴安岭主要是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林和采伐后的桦木、山杨次生林,部分地区有樟子松林,沿河流有杨树和钻天柳(亦称朝鲜柳),东南部有生长不良的蒙古栎林。
小兴安岭主要是红松林和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树除红松外有落叶松、鱼鳞松、红皮云杉和冷杉(臭松);阔叶树有椴树、水曲柳、核桃楸、黄菠萝、榆树和械树类及多种桦木和杨树。
长白山区的森林与小兴安岭林区相近似,但阔叶树种的比重增加,并有沙松(冷杉一种)和长白赤松。
高中地理会考模拟试题(必修三)第一卷选择题(60 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区域既可以按自然要素划分,也可以按人文要素划分。
我国地域广阔,各区域间差异明显。
回答1~2题。
1. 在地形上,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的省区是()A. 蜀B. 青C. 藏D. 新2.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相一致的是()A.暖温带和热带的界线B.7月份平均气温0℃等温线C.800毫米年降水量线D.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海南岛是我国的宝岛,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也是外来人口比例最大的省份之一。
可是历史上曾因孤悬海外,被历代统治者视为蛮荒瘴疠之地,作为流放犯人的地方。
3.历史的事实说明了()A.如果地理环境过去对人类活动不利,将来就一定有利B.如果地理环境过去对人类活动有利,将来就一定不利C.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D.—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固定不变的4.琼北火山口地区分布着许多火山遗迹和大面积的岩浆岩,地表缺水,农业生产比较困难,若要开发该地区,较好的利用方式是()A.大力发展耕作业 B. 开采火山石出售C.开发为住宅区D.利用特殊景观发展旅游业2007年9月1 9日2时30分,超强台风“韦帕”在浙江苍南县登陆,台风给浙江、上海、福建等地区带来强降雨,并引发了洪水。
洪水发生期间,一市民通过手持式信号发射器发出了紧急呼救信号,政府相关部门立即安排了救援行动。
半小时后,市民安全脱离洪水的围困。
5.地区救灾办公室能迅速掌握洪水淹没地区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A.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C.遥感技术D.“数字地球”系统6.在对被洪水围困的市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①GIS技术②GPS技术③RS技术④“数字地球”技术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环境生态学》试题库1..填空1.1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由---大气圈--的下层(对流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风化壳)组成。
1.2种的性状可分为—基因型--型和—表---型。
1.3种群的空间格局类型可分为—均匀----型、----型和----型。
1.4根据休眠芽在不良季节的着生位置,可将陆生植物划分为5种生活型:----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一年生植物1.5群落演替按其起始条件可划分为:-------演替和-------演替。
原始演替次生演替1.6土壤及时地满足生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
1.7在生理上,盐土植物具有一系列的抗盐特性,根据它们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不同,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泌盐性----植物。
1.8 ---种群-----是群落结构与功能的最基本单位。
1.9生物体各部分器官的不均匀和不成比例的生长称为------。
1.10在种群生活史的研究中,称有利于竞争能力增加的选择为---选择。
1.11群落的外貌决定于群落优势的-------和------结构。
1.12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有:--------、-------、-------和-------。
1.13消费者按其营养方式上的不同可分为:-------、-------和-------或--------。
1.14环境中的某些有害物质的浓度随食物链增大的现象称为------------。
1.15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1.16 写出表达式:同化效率 = -----------------------------------(植物)= ----------------------------------(动物)1.17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要最大限度地保持生物圈的稳定和平衡,必须在讲究经济效益的同时特别注意---------。
植被恢复的生态学原则长期以来,如何恢复被破坏的天然植被,使人工植被与生态环境重新融合为一体,并获得与天然植被相当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产出效益,一直是一个既紧迫又为人们所忽视的问题。
其原因在于,以人及人的需求为中心的自然观无视植被恢复所应遵循的生态学法则,仅将植被看成是一种孤立的生命现象,从而无所顾忌地割裂植被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
其后果就是克隆出以亿万公顷计的“绿色沙漠”。
而这一切都驱使我们认真思考有关的生态学原则。
原则之一:植被的生态完整性生态完整性意味着当地物种处于可繁衍的水平,而且当前的生态过程能够支持这些物种持续的繁育能力。
植被的生态完整性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完整的植被结构、丰富的植被层次和充分的地表覆盖;2、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和丰富的生态功能群体;3、完整的生态(服务)功能和效益产出体系;4、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这些都是植被融入或者作为自然生态系统所必须的。
完整的植被结构和丰富的植被层次以及充分的地表覆盖,意味着植被之间、植被与其他物种之间以及植被与非生命的生态要素和环境之间,有可能存在与天然植被相似的生存空间和生态关系。
从而使得在天然植被中存在的生命活动、能量及物质循环、复杂的生态关系等不致被新的植被所阻碍或打断。
同样,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和丰富的生态功能群体将可能使植被获得充分的营养和能量,以及完全的自我维持与自然演替的能力。
而完整的生态(服务)功能和效益产出体系则要求在进行植被恢复工作时不能片面地追求某些功能或效益,否则即便达成目标,也将造成生态的破坏。
最后,作为生态完整性的实现者和指标性要素,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将可以证实上述生存空间生态关系和循环过程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并且其本身就是一项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和效益。
原则之二:植被的异质性(或称多样性)恢复植被应具有天然生态系统所要求的异质性(或称多样性),这包括物种组成上的异质性,年龄结构上的异质性以及资源利用上的异质性等等。
沙漠种植绿化招聘广告尊敬的求职者,我们是一家专注于沙漠绿化的公司,现因业务扩展需要招聘绿化工程师和环保专员。
如果你对绿化工作充满热情,有相关经验或者相关专业背景,我们诚邀你加入我们的团队,共同为沙漠地区的环境改善做出贡献。
职位1:绿化工程师岗位职责:1. 负责开展沙漠绿化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施工。
2. 执行绿化计划,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并制定适当的灌溉和养护措施。
3. 研究沙漠地区的土壤状况、气候特点和植物适应性,为绿化项目提供科学依据。
4. 监督施工过程,确保绿化工程按时、按质完成。
职位要求:1. 拥有园林、农林专业相关学士学位及以上学历。
2. 具备一定的工程设计和施工经验,对沙漠植物有一定了解。
3. 熟悉相关绿化工程技术标准和施工流程,能够独立完成绿化项目。
4. 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职位2:环保专员岗位职责:1. 负责绿化项目的环境评估和监督,确保项目符合环保要求。
2. 研究和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减少绿化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3. 跟踪绿化工程的环境效果,收集并分析数据,提出改进建议。
4. 组织健康、安全和环保培训,提升员工的环保意识。
职位要求:1.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或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2. 有环保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
3. 熟悉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具备良好的环保意识。
4. 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们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如果你对绿化工作充满热情,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沙漠地区的环境,欢迎将你的个人简历发送至我们的招聘邮箱。
我们期待与您共同创造美丽的绿色沙漠。
此致沙漠绿化公司招聘部门(1200字以上回答)亲爱的招聘部门,非常感谢贵公司对我加入沙漠绿化工作的兴趣。
我对沙漠绿化工作充满热情,因此很高兴有机会参与贵公司的项目。
我非常愿意为沙漠地区的环境改善做出贡献。
以下是我对招聘广告的1200字以上的回答:作为一名具有园林专业背景的绿化工程师,我在园林设计和施工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
美丽的沙漠作文美丽的沙漠作文(精选28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美丽的沙漠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丽的沙漠作文篇1一下车,放眼望去尽是黄色的沙漠,让人应接不暇,我感到一股大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让我对这次的游玩更增加了期待感。
人家说开门见山,可这儿不一样,这可是开门见沙,下了车跟着人群往沙漠里走,就看到有一个亭子,里面有许多的人,正在吃喝谈笑。
再往里走就是一座座很高的沙山,边上有四个用沙铺成的道路,你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么?嘿嘿,你肯定不知道,在沙漠里最好玩的就属滑沙了,这就是用来滑沙用的。
我们来到一个地方,叫做响沙湾,听说这里的沙子放进瓶子里会发出“沙沙”的声音,如同奏乐一般。
我还不相信,特意拿了一个塑料瓶,握了一手沙子,倒进瓶子里,我轻轻摇晃瓶子,果然,瓶子的沙子发出了一阵阵“沙沙”的声音,确实如同奏乐一般。
这声音让我听了犹如在漫游仙境一般,让人有感觉非同一般。
美丽而幽静的大沙漠是一个仙境,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那里有让人玩了又想玩的滑沙,还有那犹如仙音的美妙音乐。
希望下次我还有机会来领略这大沙漠的美丽!美丽的沙漠作文篇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没错!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的就是一望无际的沙漠。
早上,金灿灿的太阳照在沙漠上,犹如给沙漠披上了一层金黄色的面纱。
走进沙漠深处,啊!真是沙海茫茫呀!沙堆下长着一簇簇仙人掌,仙人掌们互不相让,你推推我,我推推你。
这时我听见微风吹过,沙漠唱起了属于自己的歌,“沙沙,沙沙沙!”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好极了。
我感受着沙漠的美,陶醉了。
从未想到在沙漠的尽头还有一片绿洲!这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轻轻柔柔的风儿吹遍了草地,花儿微笑着点头,草儿向我们鞠躬,风儿让我们闻到了泥土的清香。
安徽省临泉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2019年越南人口普查总数为9621万人,但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人口密度平均为290人/km2。
下图为2019年越南人口密度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越南人口分布的特点是()A.北部多,南部少B.南北多,中间少C.南部多,北部少D.南北少,中间多2.影响越南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气温高低B.地形起伏C.人口政策D.交通状况3.制约越南人口容量的最主要资源是()A.耕地B.水C.油气D.森林【答案】1.B2.B3.A【分析】本组选择题以越南的人口密度分布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制约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基本技能的能力,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1.从图中越南的人口密度可知,越南北部的红河三角洲和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人口稠密,中部山地人口稀疏,越南人口分布特点是南北多,中间少,因而B项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2.由上题可知,越南北部的红河三角洲和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人口稠密人口密集,西部和中部山区人口稀少,影响其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应是地形起伏,故B项正确。
越南地处低纬度,气温南北差异不大,因此A项错误。
人口政策主要影响人口增长,对人口分布影响不大,因此C项错误。
人口分布影响交通,并非交通影响人口分布,因此D 项错误。
故选B。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资源,根据“短板效应”原理,影响人口容量的最主要资源是指当地最少的一种资源,越南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因此B项错误。
越南东临南海,油气资源丰富,因此C项错误。
越南西部和中部为山区,森林茂密,因此D项错误。
但越南人多地少,耕地不足,耕地资源成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故A项正确。
凉山遭遇“绿色沙漠”:紫茎泽兰1990年,凉山州畜牧局草原站接到盐源县树和区常坪乡(与攀枝花市、米易县毗邻)递交的报告,说乡里出现了一种牛羊不吃,生命力又极强的野草,当地农民想尽办法,都无法扼制它的生长势头,致使羊群大面积死亡,希望草原站去协助调查原因。
原来,这些大面积出现的植物就是紫茎泽兰。
据草原专家介绍,“大规模的单一物种就相当于…绿色沙漠‟,基本没有生物多样性可言,破坏了生态系统,其后患无穷”。
紫茎泽兰这位不速之客,正在凉山扎根开花,已花满为患。
●紧急调查去年底,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组一行来大凉山作专题采访,这里出现的“绿色沙漠”问题,越发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北京大学环境科学教研室马上派出3名研究人员深入凉山作专题研究。
今年3月21日,凉山州农业局发出了《关于开展恶性杂草紫茎泽兰对农业生产危害情况调查的紧急通知》,目的是摸清全州农业可耕地的侵害情况。
其结果令人触目惊心:“毒草”生长、侵害面积已达1000万亩。
凉山州农业局植保站于是会同当地新闻媒体前往西昌市、德昌县作实地调查采访。
“这个东西(紫茎泽兰)厉害得很,自从有了它,果子就结得少多了……”省级风景区西昌泸山脚下的凉山州园艺场果场的看林老人饶国光,见有人来了解紫茎泽兰就直截了当地讲。
这家果场占地有30多亩,林子里种桃树、李树和樱桃树,果场内的紫茎泽兰长得十分茂盛,与减产的果树形成强烈反差。
在德昌县,陪同记者采访的县农科局局长廖光荣介绍:“德昌县地处安宁河流域,全县有10万亩以上的半山台地,坡度在25度以下的宜农地被紫茎泽兰重重包围,有的农户每年要花十几、二十个工才能把它开垦出来,如果稍有间隙不种,就会再次被它侵占,这样一来紫茎泽兰便成为德昌县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德昌县小高乡联丰村地处108国道,这里是县里的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在靠近安宁河边,正好有一位农户在清除紫茎泽兰,他风趣地说:“该长的不长,不该长的疯狂地长,你看嘛,它(紫茎泽兰)比枇杷苗长得还高、还茁壮,它不请自来…反客为主‟,我每年都在拔,就是拔不干净……”●海外来客紫茎泽兰属多年丛生状半灌木植物,株高1-2米,根呈绳索状,十分发达,花呈白色,茎和叶柄呈紫色,故叫紫茎泽兰,是草场上一种有毒的,侵占性很强的毒草(恶性杂草)。
什么是“绿色沙漠”
自然界中天然林具备了自我平衡,相互维系的生物链,是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过程完整的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而大面积的人工林,其构成树木种类单一,年龄和高矮比较接近,十分密集,密集单一的树冠完全遮挡了阳光,林下缺乏中间地灌木层和地表植被。
这种森林便被称为“绿色沙漠”。
之所以称之为“沙漠”,一是指这样的树林中植物种类极为单一,无法给多种动物提供食物或适宜的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二是指这样的树林地表植被很差,因而水土保持的能力很差,一般比较干燥,易形成火灾;三是指这样的树林生物多样性水平极低,因而生态十分脆弱,缺少天敌对虫害的控制,很易感染虫害,而且一旦发生虫害,即易造成大面积损害。
[编辑本段]
“绿色沙漠”的危害
研究发现,森林的水源保护功能是通过植被的“海绵效应”实现的。
其作用原理就是在有水的时候可以吸水,在外界没水的时候,又可以慢慢往外放水。
森林树冠层拦截的雨水量为15%至40%,而灌木和地表草木层拦截并保留的雨水比树冠层更多。
地表植被,如苔藓层,具有重要的水土保持作用;仅有0.5至1.0厘米的枯枝落叶层,水土保持的效率可以达到80%。
地表层和枯枝落叶层不仅可以缓解雨水对地面的直接冲刷,其本身也可以吸收并储存水分,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提高持水能力。
另外,森林的庞大根系,特别是土壤中的各种微生物,在森林的蓄水效应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而被称为“绿色沙漠”的树林内地表植被覆盖很差。
除高大的树冠层有一定的保水功能外,灌木草丛和枯枝落叶才是水土保持的关键。
而这样的森林中地表植被覆盖很差,失去了森林的海绵样保持水源的能力,保持水土和过滤水的能力都很低。
不仅在雨季没有储存水的功能,而且在旱季到来的时候,区域内则非常干燥,火灾危险非常大。
松针落到地面,因为表面有蜡质,很难腐烂,加上其内含有油脂,极易引起火灾。
同时,这种树林生物多样性水平极低。
单一密集的树木遮挡了阳光,抑制了其他植物种类的生长,也无法给大多数动物提供食物或适宜的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自然也少。
通常是在面积很大的一片人工林内,几乎看不到动物,一片孤寂。
但是在很小的一片天然林中则会鸟语虫鸣,生机勃勃。
“绿色沙漠”的树林中营养循环被阻断,土壤营养日益匮乏。
针叶林的落叶不易腐烂,加上对改善土壤质量和促进营养循环十分重要的土壤无脊椎动物以及其他动植物很少,使得“绿色沙漠”区域内土壤中的营养不断被这种单一的植物所损耗,却没有营养返回到土壤,所以土壤的营养状况越来越差。
不容忽视的还有在这种树林里,生态状况十分脆弱。
由于缺少天敌对虫害进行控制,森林很容易发生病虫害,而且一旦发生就容易造成大面积的破坏。
据国家环保总
局2002年发布的我国西部地区病虫害的统计数据显示:20世纪80至90年代,森林病虫害日益严重。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工林的面积增加,使森林树种趋于单一化,造成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下降,控制病虫害的天敌数量大大减少,从而导致病虫害的加剧。
[编辑本段]
改造绿色沙漠的紧迫性
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林仅占16.55%,其中天然林不足森林总面积的10%;草原虽占到国土面积的41.7%,退化草原却几乎占到了一半。
如此少的天然植被却维系着13亿人的生态空间,天然植被一直在默默地为我们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然而它们却往往得不到重视,甚至遭到了严重破坏,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尽快恢复中国的天然植被的时候了。
天然植被的一般作用有保持水土及营养,调节水资源以及地区与全球的气候,防止、消除或减轻水灾、旱灾、虫害、暴风雨、土壤侵蚀、沙漠化以及污染等自然或人为灾害的损害,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可再生资源等等。
天然植被的丧失,已经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1998年的洪水灾害,2000年以来覆盖整个北方地区的沙尘暴以及干旱、虫害、泥石流、地下水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壤流失等现象,都在时时刻刻警示着我们:必须尽快寻找一种方法,改造好“绿色沙漠”,实现良好的植被覆盖。
[编辑本段]
解决方案:自然恢复
专家介绍说,恢复天然植被的最好办法是“自然恢复”。
即无需人工协助,只是依靠自然演替来恢复已退化的生态系统。
这种方法有很多优点:可以缩短实现森林覆盖所需的时间,保护珍稀物种和增加森林的稳定性,投资小、效益高。
大自然具有很强的恢复能力,大多数情况下,人类需要的是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火灾、虫害和杂草,自然界所具有的顽强能力将逐渐恢复并实现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
不过除了自然恢复外,专家介绍说也可以采取生态恢复的办法。
“生态恢复”是指通过人工方法,按自然规律恢复天然的生态系统。
“生态恢复”的含义远远超出以稳定水土流失地域为目标的种树,也不仅仅是种植多样的当地植物,“生态恢复”是试图重新创造、引导或加速自然演化过程。
人类没有能力恢复出真正的天然生态系统,但是我们可以帮助自然,把一个地区所需要的基本植物和动物放在一起,提供基本的条件,然后让它自然演化,最后实现恢复。
专家提醒说,在恢复的同时,也要做好恢复地点
的前期准备工作、种子采集和种苗培育、控制杂草、常规及其它树种的种植及抚育工作,同时还要加强利用自然力,这样都会有助于恢复工作的进展。
蓝天白云,青山绿林是人类所向往的。
但是,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生态系统、不同的物种组成,因此也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目的,采取相应的植被恢复对策和方法,我们绝不能再次由于自己的无知和简单,在制造了一片又一片的黄色沙漠之后,又建造一片又一片的“绿色沙漠”。
[编辑本段]
植被的基本生态
1、水土保持的功能。
这除了高大的树木外,需要加强地表灌木培育。
大家不太重视灌木和地表植被,实际上灌木和地表植被在水土保持、隔离噪声,为小鸟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自我更新的能力,或者说我们恢复起来的植被应该可以不依赖或最小程度地依赖于人类的帮助。
这些植被必须要适应当地环境,包括对水分、土壤、温度等的适应,需要有能力繁殖和扩散,营养能够得到正常循环,病虫害能够有足够的天敌进行控制等。
3.养育当地动植物的能力。
这要求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动植物的需要。
种植动物能够采食和栖息的植物,这是我们经常种植的常绿树种,例如松树和万年青等,所不能提供的。
种植多样的植物,以满足不同动物的需求。
还需要为动物提供水源和适宜的栖息场所。
[编辑本段]
天然的生态系统
天然的生态系统,它具有多种多样的异质性(或称多样性),这包括物种组成上的异质性、空间结构上的异质性、年龄结构上的异质性以及资源利用上的异质性等等。
这些异质性为多种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机会和条件,因此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
人工林的建设过程中却忽略了天然林对异质性的要求,所形成人工林的特点就是均一。
所有天然生态系统的这些异质性,在自身演替过程的不同阶段会有所变化。
异质性对于一个天然生态系统是必须的。
我们在进行植被恢复的过程中,可以促进这些异质性的形成,这将大大加速天然植被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