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第一课时我有我的尊严上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2
《尊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教学重点1、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尊严。
2、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表现人物的品质。
教学难点1、理解“富翁”的真正含义,做有尊严的人。
2、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谁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板:年轻人,杰克逊)二、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5自然段。
画出描写年轻人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词句进行体会。
(投影)(让学生读读画出的有关句子。
以下句子供参考:描写年轻人的外貌的句子: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描写年轻人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描写年轻人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1、谁来读读描写年轻人外貌的句子?(指名读)①谈体会:你从这句话的描写中体会到什么?②“骨瘦如柴”是什么意思?③投影:“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他最需要的是什么?(指名说说)2、然而,他有没有选择这些?他选择了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①指导朗读:“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②当年轻人听到没有活儿做时,他表现怎样?(指名说)投影:“他的目光顿时灰暗了、、、、、、”。
理解:a、“顿时灰暗”是什么意思?b、他的目光为什么顿时灰暗起来?c、此时,他在想什么?d、谁来读读这句话?e、读到这儿,你想对年轻人说些什么?3、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对话,指导朗读。
①分角色读。
②从这两人的对话中,你明白了什么?4、最后,年轻人有没有吃上这些食物?①理解“狼吞虎咽”。
②这一动作说明了什么?③年轻人在你心目中是个怎样的人?5、表演人物对话。
三、师述:由于年轻人的这种高尚的品格得到了杰克逊的赞赏。
我有我的尊严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一)歌曲导入
1、师生齐唱《小草》。
思考:这首歌赞美了小草的什么精神?
2、读一读"情景再现"中的小诗。
(二)认识邓亚萍
1、赛场上的邓亚萍。
2、萨马兰奇亲自为邓亚萍颁奖。
思考:你从邓亚萍成功的经历悟出了什么道理?
(三)演一演《尊严无价》
学生表演小品《尊严无价》。
思考:你如何评价小品中人物的行为?
(四)说一说受到尊重的感受
1、说一说自己在家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受到尊重的经历和感受。
2、思考第16页的内容,谈谈自己的做法。
(五)议一议:怎样才能获得尊重
1、分组讨论。
2、小结: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
(六)演一演:《贝多芬的故事》
1、两名学生表演小品。
2、谈谈看法。
(七)找一找:录像中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1、播放视频。
2、说说看法。
(八)找一找:生活中尊重别人的行为
(九)孙天帅的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
2、评价故事中人物(孙天帅,外企老板,下跪的工人等)的行为。
3、小结。
(十)课堂总结。
《尊严》第二课时教案阮市镇小傅全华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
2、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品质。
3、让学生体会到尊严的可贵之处,从而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自己及他人的尊严。
教学重点:通过文中对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难点:引导分析杰克逊大叔对女儿的谈话,认识到这种自尊的可贵。
课前准备:相关课件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问题导入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尊严》这篇文章,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一、两名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哈默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赢得了别人尊重,从文中哪些句子你可以体会到哈默是在维护自己的尊严呢?二、细读课文,感悟“尊严”(一)学生自读自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哈默的可贵品质。
1、自由读课文,在文中画出哈默维护自己尊严的句子。
2、四人一小组交流学习体会。
3、全班交流感悟。
◆出示重点句一: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引导学生体会逃难的人在接受沃尔逊人的食物时,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哈默当时也很饥饿,但他没有这样做,说明他在维护自己的尊严。
】①学生交流感受。
②“狼吞虎咽”【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哈默“狼吞虎咽”的句子,画出来,并与此句作对比。
】③师:什么是“狼吞虎咽”呢?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a、形容吃东西又急又猛。
b、相同:可以体会到逃难者和哈默都很饥饿,迫切需要食物。
不同:逃难者默然地接受了沃尔逊人的食物,而哈默是先劳动再吃食物,说明他是一个有尊严的人。
)◆出示重点句二: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引导学生体会哈默当时饥寒交迫,生活艰难。
即使到了这等地步,他还是不肯接受施舍,要维护自己的尊严。
】①学生交流感受。
②引导学生抓住“脸色苍白、骨瘦如柴”进行体会。
《我有我的尊严》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课题是《我有我的尊严》,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有我的尊严”是陕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二课“自尊自信,快乐生活”中第一目的内容。
通过本节的学习能使学生懂得自尊的含义,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也为后面学习自信做好铺垫,因此本课处于很重要的地位。
2、学习与能力目标要求(1)知识目标理解自尊的内涵,懂得自尊、尊重他人与获得尊重的关系。
(2) 能力目标能正确评价自己,学会既自尊,又能尊重他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自尊和尊重他人的生活态度,不做有损人格和名誉的事。
3、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自尊和尊重他人的关系。
二、说教法结合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主要采取师生交流法。
在讲述每一个知识点的时候都让学生先读一个故事,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最后我再小结,归纳出要学的知识点。
三、说学法现代教学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的方法。
我认为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使学生会学、善学、喜欢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
不断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自己探究找答案,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学生的技能、情感、态度得以提高。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学生齐声朗读导语,用导语引入第二课的课题“自尊自信,快乐生活”,再用情景再现里的小诗,“爱自己就要尊重自己、悦纳自己”自然地导入主题。
2、讲授新课(1)用学生生活中的情景,说明自尊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的第一个◎中的第一个◆。
提出问题“故事中的成功商人为什么觉得自己最初的做法不妥?”“读完这个故事,谈谈你的感受”。
教师说明:由于成功的商人对铅笔推销员的尊重,从而激发了推销员强烈的自尊心,最终发奋努力成为了一个推销商。
可见,一个人的自尊心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
我有我的尊严学习目标1、培养自尊和尊重他人的生活态度,不做有损人格和名誉的事。
2、学会分辨自尊和自傲,克服自傲心理。
3、.理解自尊和尊重他人的关系。
一、自主学习P15-20内容二、合作探究★自尊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一)阅读P15材料,谈谈你的感受:结论:◆人人都有,人人都希望获得对自己的尊重。
(二)当你遇到下列情形时,你将会如何做呢?1 如果下周一你代表全校学生做“国旗下讲话”, 你会在衣着上2在学生阅览室, 你会在言行上3有人给你起难听的外号,并当众取笑你时,你会结论:◆尊重自己,要在上约束自己,当然也不容许别人自己。
★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一)材料:四肢健全有脚有手却以乞讨为生,对此你的感受?(二)阅读小林与贝多芬的材料,你有什么感受?★自尊,就要知耻;自尊,绝不能自傲。
(一)请列举在你身边有哪些可耻的行为:(二)阅读P19材料回答马谡失街亭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2、这表明一个有自尊心的人会这样做( )①在容貌、衣着上修饰自己②在言行举止上约束自己③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3、著名画家徐悲鸿有一句名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这句话主要告诉我们()A.人不能没有自尊,但不可狂妄自大 B 要学会虚心C 应该尊重他人D 做人要有自信心4、下列行为哪些是可耻的行为()①帮助别人②欺辱弱小③破坏公物④走私贩毒⑤植树造林⑥行贿受贿⑦乱扔垃圾⑧浪费粮食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②③④⑤C、②③④⑥⑦⑧D、②③④⑤⑧5、进入初中以后,同学们注重外貌的修饰,言语举止的文明, 在意老师家长的评价,这主要源于同学们开始()A 希望别人知道自己最出色B 渴望获得别人的表扬C 期望得到他人的尊重D 满足自己的虚荣心6、简答题:作为中学生,我们应怎样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尊严》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故事情节的连贯性。
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尊严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尊严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尊严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情节,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2)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讲解(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①分析主要人物:小明、小红、小华。
让学生分别用词语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如:小明——勇敢、坚定;小红——善良、乐于助人;小华——聪明、机智。
②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如:小明在课堂上勇敢地反驳老师,小红在关键时刻帮助小明,小华巧妙地化解了尴尬局面。
(2)讨论尊严的含义①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尊严的理解,举例说明。
(3)分析尊严在课文中的体现①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体现尊严的语句,如:“小明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侮辱,他决定勇敢地站起来,为自己辩护。
”②体会尊严对人物成长的影响,如:小明在课堂上勇敢地反驳老师,使他在同学们面前赢得了尊严,也促使他更加自信。
3.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维护自己的尊严,尊重他人的尊严。
(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小结(2)强调尊严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尊严意识。
5.作业布置(1)课下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四、课后反思1.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尊严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3.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到每个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
4.课后作业有助于巩固学生对尊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1.在讲解课文时,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心理变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2.在小组讨论环节,可以适当增加讨论时间,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思考和交流。
尊严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尊严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尊重他人、保护自己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自我价值感的态度;•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互相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尊严的定义和重要性–尊严的概念–尊严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2.尊重他人、保护自己–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进行适当的沟通和合作–学会拒绝不当的要求和欺凌3.正确对待自我价值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劣势–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4.尊重他人、互相合作–尊重他人的差异和特点–学会倾听和沟通–在合作中实现共同目标三、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法:通过提问、讨论和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尊严的概念和重要性。
2.合作学习法:倡导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尊重、合作完成各类任务,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角色扮演法: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尊严的体验,增强对尊严的认识。
4.案例分析法:结合真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他们正确处理尊严关系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尊严的定义和重要性1.导入(5分钟)–师生互动:引发学生对尊严的思考,提出问题:“你认为什么是尊严?尊严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重要性?”2.探究尊严(15分钟)–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尊严的定义和重要性。
–学生发言:各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3.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简要总结尊严的定义和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尊严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第二课时:尊重他人、保护自己1.导入(5分钟)–师生互动:回顾上节课讨论的尊严定义和重要性,并提出问题:“如何尊重他人、保护自己?”2.角色扮演(20分钟)–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根据不同情景进行角色扮演,演练尊重他人和保护自己的正确方式。
–教师引导: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提示。
3.小结(5分钟)–学生讨论:学生讨论角色扮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总结尊重他人和保护自己的经验。
第三课时:正确对待自我价值感1.导入(5分钟)–学生讨论:学生讨论自我价值感的定义和重要性,并与尊严进行关联。
第二课第一课时《我有我的尊严(上)》导学案
设计:余培周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自尊和尊重他人的生活态度,不做有损人格和名誉的事。
2、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了解从众的积极意义与消极影响,从而能正确的决定自己的行动。
3、知识: 理解自尊的内涵,懂得自尊、尊重他人与获得尊重的关系。
能正确评价自己,学会既自尊,又能尊重他人。
【学习重难点】理解自尊和尊重他人的关系。
【学法指引】自学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师生搜集一些有关自尊的故事、名言和其它材料。
导语:教师讲故事《自尊自信的邓亚萍》,学生听完后,思考:从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然后全班齐读教材15页的导语,从而引入今天讨论的话题----我有我的尊严(上)。
【预习导引】
一、自学要求:细心阅读课本第15---18页的上半页,勾画出重点语句,并用心体会其含义。
二、阅读有关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爱自己就要()、悦纳自己。
2、自尊是一种常见的( )。
人人都有自己的(),人人都希望获得他人对自己的()。
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
3、()他人犹如一枚钱币的两面,彼此无法分离。
有()的人不会做有损()和名誉的事。
4、“自尊心是一种美德,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原动力。
”毛姆的这句话意思是()
A.自尊的人赢得他人的尊重
B.自尊是促使人奋发进取的心理因素,它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C.自尊的人自爱
D.自尊的人最看重人格5、自尊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
自尊是人格之本。
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自尊这种心理品质的有()
A.不向权势屈膝,不容许别人歧视和侮辱自己
B.在容貌和衣着上恰当修饰自己
C.在言谈举止上放纵自己
D.有羞耻之心,不做可耻之事
预习后所生成的问题是:
学生评价:学科长评价:教师评价:
【合作探究】
☆活动一:演一演《无价的尊严》
1、朗诵诗歌(见教师用书35页),体会自尊。
2、阅读课本15页故事,思考故事中商人的做法对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展示,教师评价。
☆活动二:说一说《我的尊严》
分组交流当你遇到下列情形时,你会怎么做?(教材16页)
全班展示,教师评价。
☆活动三:辩一辩《自尊与尊重别人谁更重要》
正方:要获得尊重,自尊比尊重别人更重要。
反方:要获得尊重,尊重别人比自尊更重要。
可结合17页的材料进行。
教师评价。
☆活动四:读一读《不跪的中国人》
阅读孙天帅的事迹,并对他进行评价。
【当堂检测】
1、获得尊重的前提是()
A.虚荣和适度自尊
B.自尊和尊重别人
C.知耻和适度虚荣
D.自尊和被人尊重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说明了什么?
3、英国生物学家谢灵顿年轻时曾是“文盲加流氓”式的人物,但当他向一位挤奶工求爱遭奚落后,顿感到自己不耻于人。
从此,他改邪归正,发奋努力,终于成为剑桥大学教授并获诺贝尔奖。
这则材料说明()
①自尊始于知耻②谢灵顿年轻时曾是一个有强烈自尊心的人③谢灵顿是个寡廉鲜耻的人④谢灵顿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并有勇气改正,最终赢得人们的尊重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 ②③④
4、自尊就是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下列名言体现自尊心态的是()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自信者不疑人,人亦信之;自疑者不信人,人亦疑之
D.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学习小结】
本节课学了,我最大的收获是 .
【拓展训练】
1、周恩来总理是尊重他人的典范。
一次,因为他咳嗽,理发师一不小心把他的脸划了一个小口子,他不仅没有责怪理发师,还马上向理发师致歉:“这都怪我咳嗽时没和你打招呼!”并留下他一起吃饭,以解除理发师不安的心情。
这个故事说明自尊的人()
A.尊重他人
B.知荣辱,懂自爱
C.怕别人不尊重自己
D.不尊重自己
2、自尊是一种自我尊重,并期望自己的价值得到他人认可与欣赏的健康良好的心理
状态。
下列选项体现自尊的是( )
A.小英的建议被老师采纳后,受到当众表扬,心里美滋滋的
B.小青穿着爸爸从国外带回的新裙子就到处炫耀
C.小强面临考试的压力,对爸爸说:“我能行”
D.小敏做作业、复习功课,无需父母的监护和陪伴
3、著名作曲家萧伯纳在国外访问期间,曾遇到一个聪明、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并和她在一起玩了很长时间。
分手时,萧伯纳对小女孩说:“回家后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一起玩的人是世界有名的萧伯纳。
”小女孩望着萧伯纳,学着大人的口气说:“你回家后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耍的女孩是苏珊娜(小女孩的名字)。
”这使萧伯纳大吃一惊,立刻感到自己太傲慢了。
此后,他常常回忆这件事,并感慨地说:“一个人无论有多大成就,都要永远谦逊。
这就是那个小女孩给我的教训!”
(1)萧伯纳的教训是什么?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4、作为中学生,我们应怎样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5、自尊与尊重他人的关系如何?
6、阅读下列情景,回答问题。
情景一:电影院里,小丁和小马边看电影便大声议论,一会儿,小马的手机响了,他又大声接电话。
旁边的人忍无可忍,纷纷谴责他不遵守公共秩序。
情景二:小吴手里拿着一包瓜子,边走边吃,还把瓜子皮扔得满地都是,引得路人侧目而视。
想一想两个情景中的主人公为什么没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教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