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大师培训秘本大公开 魏亿凯九星易道风水学(84)
- 格式:pdf
- 大小:292.92 KB
- 文档页数:3
风水大师魏亿凯九星易道风水学——九宫算版权所有侵权必究[魏亿凯教授,出生于下邳,军事学院军事地形学专业毕业;北京大学特别研究员,浙江大学MPA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1982年研究易经与风水;东方风水学大百科全书总编,权威风水专家;为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规划设计风水。
]九宫算是结合五行、八卦、九星、九方神和六十甲子等而进行九宫推演的一种方术,即所谓的“术家取九室之数,配以八卦五行,名之曰九宫”。
有关它的描述自汉以来有许多说法,但其基本的算法不变,主要以太一定起始之位,而按照上面《乾凿度》所列的八卦顺序循环往复。
其作为历占之法,在汉代应该已经出现,《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就记载了太一游走与一年365日的关系,谓:“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上天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曰冬至矣。
太一日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数所在,日从一处,至九日,复返于一,常如是无已,终而复始”。
(注:《灵枢经》之“九宫八风”篇,见鲁兆麟等点校《灵枢经》,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第50页;并见[明]赵府居敬堂刻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影印。
)这里的叶蛰、天留、仓门、阴洛等9个名称都属于所谓的天空“九部”范畴,汉代纬书《尚书考灵曜》、《河图括地象》均有此说,它们分布于中央及八方,与九宫各位一一对应。
在历史文献中,较早有据可查的使用九宫算推演时间的当属《南齐书·高帝纪》,其中的一段“史臣案”就有具体的纪录:“按太一九宫占推汉高五年,太一在四宫,主人与客俱得吉,计先举事者胜。
是岁高祖破楚。
晋元兴二年,太一在七宫。
太一为帝,天目为辅佐,迫协太一,是年安帝为桓玄所逼出宫。
大将在一宫,参相在三宫,格太一。
经言格者,已立政事,上下格之,不利有为。
风水大师魏亿凯九星易道风水学——汭位版权所有侵权必究[魏亿凯教授,出生于下邳,军事学院军事地形学专业毕业;北京大学特别研究员,浙江大学MPA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1982年研究易经与风水;东方风水学大百科全书总编,权威风水专家;为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规划设计风水。
]在风水术中,汭位选址也许是科学精神最强烈的一个要素。
人类的早期聚落通常位于濒河台地上,这里土壤肥沃,易于泄洪,河流更在提供养生必需的水源以外,兼备舟楫和防御之利。
汭位即河流弯曲的凸岸,先民至迟于商代便对其作为聚落基址的优点有所认识,安阳殷墟的宫室和坟墓都选址于河流凸岸,《周书·召浩》更明确记载了周公在为宫室择地时“攻位于 ”。
近年来,随着生态问题的突显,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风水术的合理内核。
但这一古老的学术是那样地扑朔迷离,以至于数经努力,人们依旧难于将其系统中的科学和迷信两大成分割离开来。
汭位选址、坐北朝南和巽位排水。
这些概念源出于华夏先民对中原大地的全面观察,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逐渐上升为牢固的心理意识。
随时间推移,它们被染上日益浓厚的迷信色彩,但其合理内核保存至今。
在航天飞行属于神话,航空摄影无法想像的时代,我们祖先能准确认识中国地理的整体状貌,实为令人叹服的奇迹。
由于地心引力,河水由高往低流动。
在上游,地表的剧烈起伏,导致河流弯曲;在下游,地表较平坦,河流的弯曲往往决定于河床两侧地质结构强度的差别。
由于地质结构在任何地方都不会绝对均匀,所以地球上没有直线的河流。
流体运动的规律是,凹岸回转半径大于凸岸,流速也大,流体下层会发生自凹岸向凸岸的横向运动,使凹岸底部泥沙趋向凸岸堆积。
滴水可以穿石,何况奔腾不息的河流。
这一现象对傍水而居的人类来说,具有生命攸关的重大意义。
凹岸底部被淘空意味着地表基地的崩溃,凸岸延展则在确保基地无虞以外,更使面积越来越大。
商、周以降,我国古代的城镇规划和建筑布局大多遵循这一原理,将基地选在河流凸岸——汭位。
风水大师魏亿凯九星易道风水学——九宫贵神版权所有侵权必究[魏亿凯教授,出生于下邳,军事学院军事地形学专业毕业;北京大学特别研究员,浙江大学MPA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1982年研究易经与风水;东方风水学大百科全书总编,权威风水专家;为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规划设计风水。
]与九宫理论相关的一些宗教活动,在唐代也被提倡和定期举行,这就是以大祀九宫贵神及其附属神灵的名目。
(注:对于九宫神的祭祀在汉代就已经存在,汉武帝就曾经大兴祭献太一之风,参见钱宝琮:《太一考》,《燕京学报》,1932年第12期,并见《钱宝琮科学史论文选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207—234页;李零:《“太一”崇拜的考古研究》,载其专著《中国方术续考》,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8月,第207—238页。
)九宫太一在这时被尊为仅次于昊天上帝的神灵。
《大唐郊祀录》中就有:“兴唐盛制,凡祀有三等,曰大祀、中祀、小祀,各有差降。
昊天上帝、九宫贵神、皇地祗、神州、太清宫、宗庙皆为大祀。
”(注:见《大唐开元礼》,北京:民族出版社影印本,2000年,附录:《大唐郊祀录》。
参见吴丽娱:《论九宫祭祀与道教崇拜》,载荣新江主编:《唐研究》第九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83页。
)这里的“九宫贵神”又被尊称为“太一神”,五方五帝与其相配,拥有众多神秘的功能,如除灾、布雨、退兵、避乱等等。
唐对于九宫贵神的祭祀活动的重视在天宝时期可谓达到高潮,唐玄宗根据术士苏嘉庆的进言,在长安城郊东边朝日坛旁建立九宫贵神坛,“其坛三成(层),成三尺,四阶;其上依位置九坛,坛尺五寸。
东南曰招摇,正东曰轩辕,东北曰太阴,正南曰天一,中央曰天符,正北曰太一,西南曰摄提,正西曰咸池,西北曰青龙。
五为中,载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上,六八为下,符于遁甲。
”(注:引见吴丽娱文。
《旧唐书》[Z]卷二四《礼仪志》四,天宝三年。
)天宝以后,九宫坛数次兴修,或在东郊日坛边,或在圜丘旁,还有在南郊的郊祀中设祭祀坛。
风水大师魏亿凯九星易道风水学——五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魏亿凯教授,出生于下邳,军事学院军事地形学专业毕业;北京大学特别研究员,浙江大学MPA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1982年研究易经与风水;东方风水学大百科全书总编,权威风水专家;为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规划设计风水。
]所谓“五行”,即水、火、木、金、土,古人视之为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可依其性质与这五种基本元素相比拟而进行归类。
“行”意味着运动、作用、循环,正式这五种各具特性的基本元素不断运动和作用,才形成了宇宙万物的生长于消亡。
在五行学说的统摄下,自然界中的空间方位可划为五方:木居东方、金居西方、火居南方、水居北方、土居中央;季节分别是木主春,火主夏,金主秋,水主冬;色彩分五色:金白、火红、木青、水黑、中央土黄;声音有五音:土为宫,金为商,木为角,火为徽,水为羽……而在社会是君王尊五事,人们尊五常,朝廷设五官……自然、社会、宇宙、人事均分别系于五行之下,从而使杂乱无章的事物、现象变为有序。
当五行这五种物质由具体事物变成抽象概念后,便随即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思维模式。
自然界及社会中一切事物都可其属性相应地分类,归入五大类中,按照五行的法则运动和变化。
五行是古人总结的一套学说,主要用来说明万事万物的相互联系、相互资生和相互制约,从而达到生态平衡。
五行学说是一门善于解决多因素平衡、和谐与共存的学问,是一种很可贵的理论方法。
五行的具体内容很简单,说的就是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以及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的关系。
也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之间存在的相生、相克的复杂关系。
所谓相生就是五种要素之间都有“我生者”和“生我者”。
比如,土生金是说大地矿脉里含有金属,经过冶炼就能产生金属;金生水是说金属的工具可以凿井挖渠,开掘水源,所以叫金生水;水生木是说草木的生长都必须靠水的滋润,没有水,草木就无法生长;木生火是说草木可以燃烧变成火,这是古人经常做的事情,火是人类征服的第一个自然力;火生土是说火热的阳光能够温暖土壤,使土壤充满生机,冬天的土地所以不能生长草木,就是因为没有火力,所以没有生机。
风水大师魏亿凯九星易道风水学——察砂版权所有侵权必究[魏亿凯教授,出生于下邳,军事学院军事地形学专业毕业;北京大学特别研究员,浙江大学MPA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1982年研究易经与风水;东方风水学大百科全书总编,权威风水专家;为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规划设计风水。
]徐善继《地理人子须知·砂法》曰:“夫砂者,穴之前后左右山也”。
在风水学中,龙是山,砂也是山。
二者的区别在于,龙是指大范围的山脉,而砂则是组成龙脉的个体单元。
龙大,则砂多;龙贵,则砂美;龙强,则砂远。
龙行于地上,砂随龙四周相护,如同奴仆侍候主人。
因此俗语称“来龙去脉”,而不称“来砂”。
砂的作用是捍风挡水,它又可细分为几个部分,有专用之名。
青龙砂:穴左侧之山,又称龙山、左辅、左肩、左臂等。
白虎砂:穴右侧之山,又称虎山、右弼、右肩、右臂等。
龙虎山须里抱穴场,犹如穴之左右手,使穴不孤寒外露,护气避风,作用非同小可。
龙虎山两侧若还有山,则称为护砂或者护山。
龙虎山须高低相称,忌尖射破碎,或生峻险岩石,高压低陷等等。
水从左来,虎山宜长;水从右来,龙山宜长。
虎高龙低,必龙长虎短。
龙高虎低,必须虎长龙短,谓之龙虎相让。
虎砂耸拔,锦秀生旺;龙沙长远,无量之福。
龙砂万丈,煞泄岩峻;虎砂短小,凶祸立至。
青龙高出右空虚,虎封射穴,回风击穴,穴必漏气而枯。
案山:穴正前方低小之山。
最靠近穴的称前案,第二、三……重案山则统称为前应,取“贵人据几案处分政令”(徐善继《地理人子须知·砂法》)之意。
案山能使穴前萦绕更加周密,有助于生气凝聚不散,增加居处的贵美。
穴有案则财富无量,穴无案则生气四处飘散,涣散难聚,主子嗣破败流离。
案山最重形态,以清秀为美,要不高不远,不斜走,不粗恶,不反背。
案山之势不宜太过狭窄,对于穴山,要有朝揖之势方为贵。
又案山以逆水案为吉。
朝山:亦为穴正前方之山,位于案山之后。
与案山相比,远而高大,取百官朝觐之意。
朝山须有情朝拱为吉,无情向穴者,虽峻秀也终是无用之物。
风水大师魏亿凯九星易道风水学——四象版权所有侵权必究[魏亿凯教授,出生于下邳,军事学院军事地形学专业毕业;北京大学特别研究员,浙江大学MPA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1982年研究易经与风水;东方风水学大百科全书总编,权威风水专家;为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规划设计风水。
]“四象”作为方位,先秦的《礼记·曲礼》已有记载:“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有白虎。
”《疏》:“前南后北,左东右西,朱鸟、玄武、青龙、白虎j四方宿名也。
”这里,朱鸟即朱雀。
“左东右西”的概念与我们看地图有区别。
现在的地图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古人的地图是倒过来的,下北下南,这样就成了“左东右西”。
风水学将“四象”运用到地形上,以“四象”的形象及动作譬喻地形,又附会吉凶祸福。
《三国志·管辂传》记载:“辂随军西行,过毋丘俭墓,倚树哀岭,精神不乐,人问其故,辂曰:林木虽茂,无形可久。
碑言虽美,无后可守。
玄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以备,法当灭族。
不过二载,其应至矣。
”这就是根据四象处于四危状态,判断毋丘俭二年之内灭族。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风水术总结出不少可供遵循的的择地模式,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所谓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具体地说,就是选择的地方要依山面水,俯临平原,左右护山环抱,面前朝山、案山拱揖相迎。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种动物形象就是堪舆学中有名的“四灵”,或称“四神”、“四象”。
“四象”一词最先出自《易·系辞》,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即太阳、太阴、少阴、少阳。
所谓“四象”,《礼记·曲礼上》的解释是:“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 《疏》:“前南后北,左东右西,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
”这里,朱鸟即朱雀。
“左东右西”的概念与我们看地图有区别。
现在的地图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古人的地图是倒过来的,下北下南,这样就成了“左东右西”。
著名风水学家魏亿凯教授:建筑风水——藏与显的艺术是建筑风水的灵魂“天人合一”与“阴阳和合”是建筑风水的最高境界■切实可行的建筑风水操作方法;■通俗易懂的建筑风水理论;■九星易道风水的寻龙观水图解。
☆无论你购新房、还是换旧房;无论是房地产开发商、还是建筑规划设计单位;无论是景观设计公司、还是房地产策划咨询,建筑风水都是你需要的。
◎风水大师魏亿凯关于建筑风水:一切时代趋势是历史因果,似乎含着不可避免的因素。
幸而同在这时代中,我国也产生了民族文化的自觉,这是现代的治学精神,在传统的血流中另求新的发展,也成为今日应有的努力。
中国建筑风水既是延续了两干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
除非我们不知尊重这古国灿烂文化,如有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对我国传统文化,加以认真整理以及保护时,我们便不能忽略中国建筑风水的研究。
以客观的学术调查与研究唤醒社会,助长保存趋势,即使破坏不能完全制止,亦可逐渐减杀。
这工作即使为逆时代的力量,它却与在大火之中抢救宝器名画同样有急不容缓的性质,珍护中华传统文化一种神圣义务。
◆建筑风水——魏亿凯九星易道风水学形势风水索引寻龙/龙脉/生气/死气/干龙/昆仑/节数多时富贵久/一代风光一节龙/进龙/福龙/退龙/病龙/青龙砂/白虎砂/山清人贵/穴虽在山/祸福在水/点穴之法/以水定之/平洋之地/以水为龙/水积龙穴/作穴支龙贵贵丰/后山来龙似反弓/出入悖逆各西东/九曲入明堂/汭位/阴阳融聚/情之所钟/朱雀/玄武/黄老经/天文/九星★在这个世界上,建筑是必然的也是固有的文化,没有了建筑,只能回归到原始。
人类也正是依赖着建筑向空间的生长而进步的。
从气势恢弘的紫禁城到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从透露着深远文化及智慧的古建筑到风采怡然高雅简洁的现代建筑,无一不展示着建筑史的伟大和崇高。
建筑风水是精彩的,同时也是丰厚的。
懂得欣赏建筑的人是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善感的灵魂的,他能感受建筑的心境的情绪,发现建筑艺术的主观美。
风水大师魏亿凯九星易道风水学——河图洛书版权所有侵权必究[魏亿凯教授,出生于下邳,军事学院军事地形学专业毕业;北京大学特别研究员,浙江大学MPA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1982年研究易经与风水;东方风水学大百科全书总编,权威风水专家;为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规划设计风水。
]《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图洛书》乃中国传说中天赐的图像,有关记载最早见于《尚书·顾命》。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
禹据以作洪范九畴,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
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
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
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形意墓,距今约6500多年。
墓中用贝壳摆绘的青龙、白虎图象栩栩如生,与近代几无差别。
河图四象、28宿俱全。
其布置形意,上合天星,下合地理,且埋葬时已知必被发掘。
同年出土的安徽含山龟腹玉片,则为洛书图象,距今约5000多年。
可知那时人们已精通天地物理,河图、洛书之数了。
据专家考证,形意墓中之星象图可上合二万五千年前。
宋大儒邵庸等先哲认为“河图、洛书乃上古星图”。
河图、洛书的原型是什么?几千年来不但没有人能够讲清楚,而且又附加上层层迷雾。
可以说,河图洛书问题是易学史上争论最多,被弄得最复杂最混乱,但同时又是内容最为丰富的问题。
其中的疑难,虽然随着有关地下文物出土而得到澄清,如宋明以来许多易学家认为传世的河图、洛书,始出于五代道士陈抟等人之手,自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中“太乙九宫占盘”的出土,这一说法已不能成立。
风水大师魏亿凯九星易道风水学——点穴技巧版权所有侵权必究[魏亿凯教授,出生于下邳,军事学院军事地形学专业毕业;北京大学特别研究员,浙江大学MPA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1982年研究易经与风水;东方风水学大百科全书总编,权威风水专家;为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规划设计风水。
]风水中常以物喻穴,凡如蛇之项,如龟之肩,如舞鹤翔鸾之翅,如狂虾巨蟹之钳,如卧牛之垂乳,如驯象之卷唇,如鱼之腮鬣,如驼之肉鞍,如弩之机括,如弹之金丸,如波之璇,如木之痕,如覆手之虎口,如仰手之掌心,都是好穴。
风水点穴,讲究深浅。
当浅而深,则气从上过;当深而浅,则气从下过。
虽得贵地,而效不应。
也就是说,棺材放高了,蚁从盖入。
棺材放深了,水从底浸。
到底怎样掌握深浅,很难制定标准的。
在点穴的实践中,风水术是采取的哪些步骤呢?《博山篇》介绍说:“穴里玄玄,何以省得?审阴阳,定五行,决向背,究死生,推来历,论星峰,看到头,论分合,见其明暗,核其是非,察其缓急,慎其饶减,知其避忌,精其巧拙,定其正偏,审其隐露。
”在实地考察时,应当“瞻前顾后,视左应右,侬心为准。
左一步,右一步。
前一步,后一步。
想一步,看一步。
他是我,我是他。
不要忙,不要乱。
不可露,不可陷。
案中准,心中验,眉上齐,心上应,浅中深,深中浅。
”风水术的点穴,丝毫不能勉强。
不能左,也不能右,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福必成祸。
纵然有再好的明堂,皆为虚设,不为我用。
“穴”一点偏,就走了邪道,等入徒劳。
有的点穴是以时间而论的,说什么阳年东西利,阴年南北利。
也有以五行而论的,说什么木星葬节,火星葬焰,水星葬泡,金星葬窝,土星葬角。
有的说很容易,有的说很复杂。
每个人都说自己的一套方法最好,都说别人的不行。
滏阳赵九峰《地理五诀全集》介绍风水点穴是怎样覆验旧茔:“凡到一旧茔,先将远近前后皆看遍,再到穴前看大水小水归何处。
不辞劳苦。
去水口上看法,先立一高杆,次到墓前顶正中下一罗针,用外盘缝针,看穴中穴前内水口两水交会于何处,或归库不归库。
风水大师魏亿凯九星易道风水学——九宫历与九宫的风水之用版权所有侵权必究[魏亿凯教授,出生于下邳,军事学院军事地形学专业毕业;北京大学特别研究员,浙江大学MPA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1982年研究易经与风水;东方风水学大百科全书总编,权威风水专家;为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规划设计风水。
]九宫,源自洛书。
历来又有历中九宫、九宫贵神、曲中九宫等说法。
如《大戴礼记》中,以九宫和明堂九殿并称。
这里所说的九宫,是与八卦对应排列组合的九宫。
按中国传统说法,东、西、南、北为四正位,在它们之间的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称为四隅。
在这四正四隅中加上中央,便成了九方位。
在洛书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排列规律把八卦分配于九方位中,便成了九宫图。
九宫分为四正宫、四维宫和中宫。
四正宫指位于正东的震宫、正西的兑宫、正南的离宫、正北的坎宫;四维宫指东南的巽宫、东北的艮宫、西南的坤宫、西北的乾宫;中宫则在中心位置。
图中各宫的位置与洛书一样,无论横向、竖向、斜向,三宫相加所得之和是十五。
汉代时有九宫占、九宫术、九宫算等,是九宫在占、术、算等方面的应用,其中九宫占术很可能影响到后世风水术。
1979年在安徽省阜阳县双古堆汉墓出土的太乙九宫占盘,上面绘有八卦、九宫等内容,可作为八卦、九宫运用于术数占卜的早期实物证明。
当今的九宫飞星风水术就是运用八卦九宫占盘,判断方位和宅运的祸福。
九宫历是一种结合历日与占卜的历算之法,在中国古代十分流行。
据专家考证,这种历法也叫九宫飞位,自从唐朝广泛运用以后,影响深远,以后的历朝历代基本没有断绝。
(注:严敦杰:《跋敦煌唐乾符四年历书》,载《中国古代天文文物论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第249页。
)关于九宫历的渊源,现在学界还没有统一的意见,通过文献分析,可以发现至少在汉代时期,与其相关的历占原理已经基本定型。
在历史文献中,较早有据可查的使用九宫算推演时间的当属《南齐书·高帝纪》,其中的一段“史臣案”就有具体的纪录:“按太一九宫占推汉高五年,太一在四宫,主人与客俱得吉,计先举事者胜。
风水大师魏亿凯九星易道风水学——《易经》三原则版权所有侵权必究[魏亿凯教授,出生于下邳,军事学院军事地形学专业毕业;北京大学特别研究员,浙江大学MPA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1982年研究易经与风水;东方风水学大百科全书总编,权威风水专家;为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规划设计风水。
]《易经》包括了三个大原则:就是变易、简易、不易。
研究《易经》,先要了解这三大原则的道理。
1.变易。
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
在时、空当中,没有一事、一物、一情况、一思想是不变的,不可能不变,一定要变的。
譬如我们坐在这里,第一秒钟坐下来的时候,已经在变了,立即第二秒钟的情况又不同了。
时间不同,环境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中,非变不可,没有不变的事物。
所以学《易》先要知道“变”,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变而且能适应这个变,这就是为什么不学易不能为将相的道理了。
由这一点,我们同时亦了解到印度佛学中的一个名词“无常”。
这个名词被一些佛教徒把它慢慢地变成迷信的色彩,城隍庙里塑一个鬼,高高瘦瘦,穿白袍,戴高帽,舌头吐得很长,名“白无常”,而说这个“无常鬼”来了,人就要死亡,这是迷信。
实际上“无常”这名词,是一种佛理,意思是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能永恒存在的,所以名为“无常”,这就是《易经》中变易的道理。
我们中国文化中的《易经》,是讲原则,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没有不变的,非变不可,这是原则。
印度人则是就现象而言,譬如看见一幢房子盖起来,这房子将来一定会倒,看见人生下来,也一定会病、会老、会死,这是看现象而名之为“无常”。
2.简易。
宇宙间万事万物,有许多是我们的智慧知识没有办法了解的。
天地间“有其理无其事”的现象,那是我们的经验还不够,科学的实验还没有出现,“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们的智慧不够。
换句话说,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
风水大师魏亿凯九星易道风水学——五行在风水中的不同运用版权所有侵权必究[魏亿凯教授,出生于下邳,军事学院军事地形学专业毕业;北京大学特别研究员,浙江大学MPA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1982年研究易经与风水;东方风水学大百科全书总编,权威风水专家;为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规划设计风水。
]风水流派的不同,对五行的运用也有差异:八卦五行,其诀云:震庚亥未巽辛木,乾甲兑丁巳丑金,坎癸申辰水,离壬寅戌火,坤乙艮丙土。
八卦五行以司形局。
这是以八卦配合干支而论其所属。
震属木,庚纳配于震,亥未合于震,故庚亥未俱属木。
巽属木,辛纳配于巽,故辛亦属木。
乾属金,甲纳配于乾,故甲属金。
兑属金,丁纳配于兑,巳丑合于兑,故丁巳丑亦属金。
坎属水,外阴而内阳,故坎之外三爻癸配之,而癸亦属水,申辰以合于坎而属水。
离属火,外阳而内阴,故离之外三爻壬配之,而壬亦属火,寅戌以合于离而属于火。
坤属土,乙纳配于坤,故乙亦属土。
艮属士,丙纳配于艮,故丙亦属土。
洪范五行,又名宗庙五行、大五行(《洪范》,《尚书》篇名。
旧传为箕子向周武王陈述的“天地之大法”。
今人或认为系战国后期儒者所作,或认为作于春秋。
),其诀云:甲寅辰巽大江水,戌坎申辛水亦同,震艮巳三原属木,离壬丙乙火为宗,兑丁乾亥金生处,丑葵坤庚未土中。
洪范五行以穷山音。
它以八卦变通,演而伸之为二十四位五行变化之情。
所谓八卦变通,十分复杂,是由爻变而成:甲本属木,纳于乾宫与坤交,以坤之上下二爻,交换乾之上下二爻,化成坎象,甲随坎化,遂属水。
乙本属木,纳于坤宫,与乾交,以乾之上下二爻,交换坤之上下二爻,化成离象,乙受离化,遂属火。
丙本属火,纳于艮宫,艮与兑对,以兑之下爻,交换艮之下爻,化成离象。
丙随离化,遂属火。
丁本属火,纳配艮宫,兑与艮对,以兑之上爻,交换艮之上爻,化成乾象。
丁受乾化,遂属金。
庚本属金,纳配子震,震与巽对,以巽之下爻,交换震之下爻,化成坤象。
庚受坤化,遂属士。
辛本属金,纳配于巽,巽与震对,以震之上爻,交换巽之上爻,化成坎象。
风水大师魏亿凯九星易道风水学——阴阳版权所有侵权必究[魏亿凯教授,出生于下邳,军事学院军事地形学专业毕业;北京大学特别研究员,浙江大学MPA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1982年研究易经与风水;东方风水学大百科全书总编,权威风水专家;为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规划设计风水。
]阴阳概念在风水术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黄帝宅经》一开篇就大讲阴阳:“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凡人所居,不在宅,虽只大小不等,阴阳有殊,纵然客居一室之中,亦有善恶。
”说明阴阳为选址之关键因素。
风水理论把山称为阳,水称为阴,山南称为阳,山北称为阴,水北称阳,水南称阴。
风水师论山水,以山主静而属阴,其势高,又为阴中之阳者;水本动而属阳,其势低,又为阳中之阴者。
因而讲究山水交会,动静相乘,阴阳相济。
所以《青囊海角经》说:山水者,阴阳之气也,山有山之阴阳,水有水之阴阳,山者阴盛,水者阳盛。
高山为阴,平地为阳。
阳盛则喜乎阴,阴盛则欲乎阳。
山水之静为阴,山水之懂为阳。
阳动则喜乎静,阴静则喜乎动。
南宋蔡元定所撰《发微论》曰:夫孤阴不生,独阳不成,天下之物莫不要相配对。
地理家以雌雄言之,大概不过相对待之理。
何以言之?山属阴水属阳,故山水相对有雌雄。
而山之于水,各有雌雄。
阳龙取阴穴,阴龙取阳穴,此龙穴相对有雌雄。
阳山取阴为对,此主客相对而有雌雄也。
阴阳两者的关系式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譬如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阳极生阴,阴极生阳,所以神话无穷。
”(《朱子语类》卷九十八)阴阳互含,说明阴阳是相互的,阴阳作为事物的对立面的关系不是绝对的。
孤阳不生,独阳不长,任何一方如果失掉对另一方的依存,就没有什么阴阳可言。
没有阳,就没有阴;没有阴,也就不可能出现阳;没有地,就没有天;没有天,也就无所谓有地……阴阳又是不断变化着的,阴长则阳消,阳长则阴消,譬如昼夜之过度、寒暖季节之交替等。
阴阳也不是绝对的。
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又是可以向各自的对立面转化的。
风水大师魏亿凯九星易道风水学——三元九运的依据版权所有侵权必究[魏亿凯教授,出生于下邳,军事学院军事地形学专业毕业;北京大学特别研究员,浙江大学MPA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1982年研究易经与风水;东方风水学大百科全书总编,权威风水专家;为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规划设计风水。
]根据陈遵妫、严敦杰等专家的研究,九宫与六十甲子相配,其最小公倍数是180,为3个六十甲子,所以古代对于九宫中的甲子循环有所谓“三元甲子”之说,上元甲子是以一白入中宫(即从坎位起始);中元甲子以三碧入中宫(震位);下元甲子以七赤入中宫(兑位)。
我们上面所列的大九宫图将九宫原理概括得比较清楚,一般说,九宫的循环从一白水星坎位起,这为甲子年,是为上元第一年,随后每年九宫图形各数,各减去一而加以排列,中宫一白减一为零,按照九宫运行法则,归零回九(九宫其余各数字相同计算),则中宫即为九紫火,在离位,为上元第二年,中宫随后移到八白木,艮位,为上元第三年,再其后是七赤金,兑位,如此排列下去。
这样过了60年,干支循环一周,又回到甲子年,是为中元的开始,但入中宫的星是三碧木星,之后的循环又经过60年,则入中宫的星是七赤金星,是为下元开始,经过60年循环后,中宫甲子年则回到一白水星。
是为三元一纪。
九星按照三元九运在九宫中的运行规律可以归纳为:一是代表九运的九星入中宫按照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即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坎一、坤二、震三、巽四的顺序,叫顺九宫或称九星顺飞。
二是流年星入中宫则是按照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的顺序,叫作倒九宫或称九星逆飞。
如2010年八白入中宫,而2011年则七赤入中宫。
学习风水的人必须认识[三元九运]。
再历法上,每六十年称为[元],上元掌管六十年,中元掌管六十年,下元掌管六十年,[三元]一共一百八十年。
上图为拂晓金星与木星的照片将九宫的九粒星套入这一百八十年当中,每一粒星掌管二十年。
风水大师魏亿凯九星易道风水学——河图洛书的传说版权所有侵权必究[魏亿凯教授,出生于下邳,军事学院军事地形学专业毕业;北京大学特别研究员,浙江大学MPA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1982年研究易经与风水;东方风水学大百科全书总编,权威风水专家;为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规划设计风水。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
关于河图洛书的起源,古今认识不一。
传统一般认为“河出图,洛出书”,《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礼记·礼运》:“河出马图”。
但说法不一,见解各异。
1.伏羲受河图,画八卦。
《尚书·顾命》孔安国传:“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以画八卦,谓之河图。
”《礼含文嘉》:“伏羲德合天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乃则之以作《易》。
”《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图之,八卦是也。
”在伏羲氏时,伏羲氏教民“结绳为网以渔”,养蓄家畜,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生活条件。
因此,祥瑞迭兴,天授神物。
有一种龙背马身的神兽,生有双翼,高八尺五寸,身批龙鳞,凌波踏水,如履平地,背负图点,由黄河进入图河(今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送庄乡境内),游弋于图河之中。
人们称之为龙马。
这就是后人常说的“龙马负图”。
伏羲氏见后,依照龙马背上的图点,画出了图样。
接着,又有神龟负书从洛水出现。
伏羲氏得到这种天赐的用符号表示的图书,遂据以画成了八卦。
这就是《易·系辞上篇》记载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即伏羲氏“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故后人在伏羲氏龙马负图处修建了负图寺。
以纪念伏羲氏开拓文明的功绩。
2.黄帝受河图,作《归藏易》。
《竹书纪年》:“黄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
”注:“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
风水大师培训秘本大公开魏亿凯九星易道风水学(84)
《易经》三原则
《易经》包括了三个大原则:就是变易、简易、不易。
研究《易经》,先要了解这三大原则的道理。
1.变易。
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
在时、空当中,没有一事、一物、一情况、一思想是不变的,不可能不变,一定要变的。
譬如我们坐在这里,第一秒钟坐下来的时候,已经在变了,立即第二秒钟的情况又不同了。
时间不同,环境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中,非变不可,没有不变的事物。
所以学《易》先要知道“变”,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变而且能适应这个变,这就是为什么不学易不能为将相的道理了。
由这一点,我们同时亦了解到印度佛学中的一个名词“无常”。
这个名词被一些佛教徒把它慢慢地变成迷信的色彩,城隍庙里塑一个鬼,高高瘦瘦,穿白袍,戴高帽,舌头吐得很长,名“白无常”,而说这个“无常鬼”来了,人就要死亡,这是迷信。
实际上“无常”这名词,是一种佛理,意思是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能永恒存在的,所以名为“无常”,这就是《易经》中变易的道理。
我们中国文化中的《易经》,是讲原则,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没有不变的,非变不可,这是原则。
印度人则是就现象而言,譬如看见一幢房子盖起来,这房子将来一定会倒,看见人生下来,也一定会病、会老、会死,这是看现象而名之为“无常”。
2.简易。
宇宙间万事万物,有许多是我们的智慧知识没有办法了解的。
天地间“有其理无其事”的现象,那是我们的经验还不够,科学的实验还没有出现,“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们的智慧不够。
换句话说,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
而《易经》的简易也是最高的原则,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以后,就变成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简单。
我们看京剧里的诸葛亮,伸出几个手指,那么轮流一掐,就知道过去、
未来。
有没有这个道理?有,有这个方法。
古人懂了《易经》的法则以后,懂了宇宙事物以后,把八卦的图案,排在指节上面,再加上时间的关系,空间的关系,把数学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事情来。
这就是把那么复杂的道理,变得非常简化,所以叫作简易。
那么,《易经》首先告诉我们宇宙间的事物随时都在变,尽管变的法则很复杂,宇宙万事万物再错综复杂的现象,在我们懂了原理、原则以后,就非常简单了。
3.不易。
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的,可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来万象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那是永恒存在的。
那个东西是什么呢?宗教家叫它是“上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是“菩萨”。
哲学家叫它是“本体”,即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不变的,科学家叫它是“功能”。
管它是什么名称,反正有这样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不变的,这个能变万有、万物、万事的“它”是不变的。
三易是《易经》的根本原则。
魏亿凯教授
出生于下邳,军事学院军事地形学专业毕业;
北京大学特别研究员,浙江大学MPA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 1982年研究易经与风水;
东方风水学大百科全书总编,权威风水专家;
为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规划设计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