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定稿.雷洋
- 格式:docx
- 大小:58.23 KB
- 文档页数:25
开发档案资源构建地铁文化
雷洋;张衡
【期刊名称】《云南档案》
【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随着地铁文化的概念深入人心,地铁文化成为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本文阐述了构建地铁文化过程中充分开发档案资源的意义,提出了利用档案资源构建地铁文化的几种方式.
【总页数】2页(P43-44)
【作者】雷洋;张衡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7
【相关文献】
1.在"三位一体"格局下构建地铁辅业经济促进地铁发展--南京地铁附属资源开发[J], 王小林
2.公共档案馆开发档案文化资源的商业化模式——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档案文化资源开发探析之二 [J], 华春雷
3.档案文化资源开发的新思路——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档案文化资源开发探析之一[J], 华春雷
4.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中的口述档案资源开发
——以阿坝州口述档案资源开发为例 [J], 崔洁
5.档案资源开发利用联建共建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档案馆与轨道公司共创“红色地铁”城市文化品牌为例 [J], 闫海;刘亚青;王晓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理工科专业模板附录一安徽大学江淮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内封面)题目:学生姓名:学号:系别:专业:入学时间:年月导师姓名:职称/学位:(空一行)初中生吸烟问题的原因与学校对策(格式:黑体三号字,加粗,居中,左右各缩进4字符)(空一行)摘要(格式:一般不少于300字,黑体四号字,加粗,居中)本文是一项针对初中生吸烟行为的综合性研究,从心理、社会和文化三个视角对初中生吸烟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格式:仿宋体五号字,行间距16磅,左对齐)(空一行)关键词:吸烟;初中生;亚文化;文化冲突(格式:宋体小四号字,加粗,词与词之间以分号分隔,左缩进4字符)(另起页,空一行)英文题目Reasons of Junior Students’ Smoking Problem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of School(格式:Times New Roman字体四号字,加粗,居中,行间距20磅,左右各缩进4字符)(空一行)Abstract(格式:Times New Roman字体四号字,加粗,居中)With the tobacco products remains highly prevalent all over the world, cigarette smoking has been a chronic disease to human health. China is the largest producing and consuming country. ······(格式:Times New Roman字体五号字,行间距16磅,左对齐)(空一行)Keywords: smoking;junior;student;sub-culture;culture conflict(格式:单词小写,词与词之间以分号分隔,Times New Roman字体小四号字,加粗,左对齐,左缩进4字符)(另起页,空一行)目录(格式:字间空4字符,黑体四号字,加粗,居中)第一章前言 (1)1.1日益严峻的国际国内吸烟形势 (1)1.2青少年吸烟的危害 (2)······第二章国内外青少年吸烟现状 (5)2.1国外青少年吸烟现状 (5)2.2国内青少年吸烟现状 (6)第三章有关青少年吸烟的已有研究 (7)3.1研究青少年吸烟问题的阶段划分 (8)3.2主要研究方法 (9)······第四章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15)4.1问卷调查 (15)4.2结果分析 (16)4.3讨论 (26)第五章初中生吸烟的原因及对策 (27)5.1初中生吸烟的心理原因及对策 (27)5.2初中生吸烟的文化原因及对策 (31)5.2.1概念的界定 (31)5.2.2初中生吸烟的文化原因 (32)······主要参考文献 (46)附录 (51)附录A 中国控制吸烟大事记 (51)附录B 初中生吸烟情况调查表 (54)致谢 (57)(格式:宋体小四号字,加粗,两端对齐,行间距20磅。
(定稿)航海学院2014届毕业论文工作安排第一篇:(定稿)航海学院2014届毕业论文工作安排航海学院2014届毕业论文工作安排为保证我院2014届陆上专业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毕业论文工作具体安排公布如下,请毕业生按时完成论文。
4月10日前学生完成论文撰写初稿,提交给指导教师进行评阅,学生根据指导教师意见进行修改。
5月7日前学生论文定稿,并上交一份打印稿给指导教师。
5月12日前指导教师与评审教师共同完成论文评审工作,确定进入第一轮答辩的学生名单。
若因专业指导学生数较多,论文评审工作可延后若干天。
5月14日前参加第一轮答辩的学生将毕业论文复印件(份数再另行通知)交到教学科。
5月17日—5月21日进行第一轮毕业论文答辩。
第二轮答辩和第一轮答辩没有通过产生的二辩时间顺延一周。
5月26日—6月2日进行论文答辩总结,填写答辩评语及最后的成绩评定,形成总结报告。
6月10日前指导教师将整理好的论文袋交到教学科。
包括以下资料:A.毕业论文一份(含任务书及评语)B.开题报告C.读书笔记D.周记录E.英文译文F.论文电子光盘。
航海学院教学办公室2013.3.3第二篇:2014届化学学院毕业论文工作安排化学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安排2014年我院有化学182人、化学生物学两个专业59人,共计241人将进行毕业论文工作。
为保质保量的完成毕业论文的实验、论文撰写及论文答辩工作,望全体毕业生和指导教师按以下要求认真做好毕业论文的撰写及评定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各项材料。
一、具体要求:1.关于指导教师指导毕业生论文人数的规定:原则上中级(硕士学位)职称教师可以指导3名学生;中级(博士学位)职称教师可以指导6名学生;副高级职称教师可以指导7名学生;正高级职称教师可以指导8名学生;有研究课题的教师可适当放宽人数的限制,由教师本人提出申请(纸质版)上交到教学办,经学院毕业论文领导小组批准确定最终指导学生人数。
2.本着师生互选的原则,学生联系指导教师,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各班学委将本班学生选导师情况上报教学办。
唯一的选择只有搞法律陈有西出生在浙江省宁海县南溪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高中毕业后,头脑灵活的他做了农村电影队的放映员。
陈有西酷爱读书和写作,在放电影的间隙,他经常在幻灯片里编些朗朗上口的快板,深受农民喜爱。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陈有西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浙江大学中文系。
大学毕业后,陈有西入选浙江省200名大学生后备干部,然后被组织派回家乡宁海锻炼。
在宁海县委宣传部工作期间,《法学概论》被他翻得烂熟。
“我觉得从政离不开法律,不了解法律的人当不好干部,这是我学习法学知识的初衷。
”后来,陈有西被借调到浙江省公安厅工作,对当时全国开展的“严打”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和理论指导。
因为不知道怎么审犯人,他来到杭州市看守所预审处,从学习审犯人开始,真正开始了与法律的结缘。
在七个多月的时间里,他认真思考一些社会、法律和政治的命题。
1985年,陈有西担任浙江省公安厅研究室调研科副科长,成了一名正式警察。
一年之后,陈有西被省委看中,成为时任浙江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袁芳烈的机要秘书。
其后,袁芳烈任浙江省高院院长,陈有西追随他进入高院,并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省高院新闻发言人。
1993年,陈有西在职考取了北京大学高级法官班,主攻行政法研究,在一年的学习时间里写了三本书、十四篇论文。
回到浙江省高院后,他转任研究室副主任,但此时他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过去,他对权力的良性影响深信不疑。
在担任省高院院长秘书时,陈有西处理群众信访,参与对冤假错案的平反,他觉得权力是好的。
“但从北大学习回来后,我对法治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渐渐明白,我之前所学的法学理论是肤浅的。
公权力有时也会侵害规则、侵害民权,宪法和行政才是治国平天下的学问。
”这时发生了一件让陈有西改变人生轨迹的事情。
儿子上重点小学需要4000元择校费,陈有西拿不出这么多钱,最后,还是从省高院借了400元差旅费才凑齐了学费。
1995年,已有离开体制想法的陈有西在经济的压力下,选择了辞职。
辞职后,陈有西感觉自己唯一的选择只有搞法律,他在杭州成立了浙江省京衡律师事务所,京衡两字取“京华照物,衡平天理”之意。
石雷鹏六级万能作文模板一、议论文。
模板一。
Nowadays, there is a widespread concern over (the issue that)_______(谈论的话题). In fact, there are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_______(议题). Generally speaking, it is widely believed there are several positive aspects as follows. Firstly,________(优点一). And secondly _______(优点二).Just as a popular saying goes,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_______(讨论议题) is no exception, and in another word, it still has negative aspects. To begin with, _______(缺点一). In addition, ________(缺点二).To sum up, we should try to bring the advantages of _______(议题) into full play, and reduce the disadvantages to the minimum at the same time. In that case, we will definitely make a better use of the _______(议题).模板二。
These days we often hear about _______(议题). It is common that _______(进一步的背景介绍). There are many advantages in _______(议题). First of all, _______(优点一). And secondly _______(优点二).Just as a popular saying goes,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_______(议题) is no exception, and in another word, it still has negative aspects. To begin with, _______(缺点一). In addition, ________(缺点二).To sum up, we should try to bring the advantages of _______(议题) into full play, and reduce the disadvantages to the minimum at the same time. In that case, we will definitely make a better use of the _______(议题).二、记叙文。
毕业论文致谢词毕业生论文致谢词8篇转眼间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较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你有了解过毕业论文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敬业的小编给大家收集的8篇毕业生论文致谢词,仅供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毕业论文的致谢词篇一四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应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
四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境久久不能平静。
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
我不是您较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较尊敬的教师。
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仅理解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感激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欢乐是我较大的心愿。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境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忙,在那里请理解我诚挚谢意!同时也感激学院为我供给良好的做毕业设计的环境。
毕业生论文致谢词篇二为期四个多月的毕业设计终于结束了,在本次毕业设计中,我真心的感谢指导老师李老师,感谢他能给我这次宝贵的锻炼机会,在资料上的大力提供,在设计思想上的指导,在编程方法上的帮助;更要感谢他在我遇到技术困难挫折,心情沮丧时的鼓励。
我相信他的教导一定会在今后我的工作学习中鞭策我不断前进。
在进行整个毕业设计以及书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孙老师都给予了全面细致的指导,帮助作者纠正和解决了许多的问题。
特别关注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获奖论文名单一等奖 (24 篇)1. 深化民政领域“放管服”改革研究唐白玉喻建中李连友李晓军等湖南省民政厅湖南大学长沙民政职业技术 学院湖南省现代民政研究院2. 回应需求: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基层治理研究池秋娜吴宏洛吴旭东林振等福建省民政厅福建师范大学3. 创新基层治理四平台打造治理现代化浙江样板王剑侯李洁李爱燕董敬畏等浙江省民政厅中共浙江省委党校中共杭州 市委党校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论述研究李万钧侯新毅聂品宋敏涛等北京市民政局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工业 大学北京市社会工作者协会5. 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胡宏伟姚兰徐杨蒋浩琛等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6. 行政区划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作用研究——以江苏为例吕德明王龙佳倪华张东凯等 江苏省民政厅7. 社会组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度评估及提升路径研究——以广西为例朱学庆刘金林黄禹治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广西民族大学&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薛维栋苏顺生汪超乔运鸿等山西省民政厅中国矿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9. 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研究张伟鲍常勇竹怀农张志宏等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省民政厅10. 新时代民政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研究于勇周成歧李永5S 张慧玲等安徽省民政厅中共安徽省委政策研究室 合肥工业大学12. 统筹基层民政领域社会工作服务研究卓志强周小燕郑章树余木生等广东省民政厅广东省深圳市慈卫公益事 业发展中心13. 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取消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难点与对策研究柳望春赵曼程翔宇钱文强等湖北省民政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 质大学(武汉)14. 分类管理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刘金接张福庆付娟罗铁军等江西省民政厅江西财经大学15. 社区民生顾问制度发展研究——以上海为例朱勤皓张政张玉枝肖春平上海市民政局16. 新时代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研究——以四川为例益西达瓦卢攀登冉敬军刘涛等 四川省民政厅西南财经大学17. 协同治理视阈下内蒙古地区慈善组织的政府监管机制研究王静冯呼和梁蕾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北 京师范大学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研究 何镜清庞红瑶王福军李伟光等 广东省广州市民政局中山大学19. 中国“整合”型养老模式构建研究李海荣李兵黄匡时刘黎红等青岛大学中共北京市委党校中国人口与 发展研究中心20. 乡村振兴视野下的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研究郭冀平黑龙江省民政厅21. 重庆市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实践和思考唐步新徐松强周万利刘大伟重庆市民政局22. 新时代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起点与新思路——以辽宁为例方守义辽宁省民政厅23. 习近平关于民生工作重要论述研究李颖张荣臣陈国富杨昕等中共重庆市委党校中共中央党校中共重 庆市长寿区委党校中共安徽省委党校24. 社区建设与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关联研究熊竞陈芳芳任泽涛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市 民政科学研究中心二等奖 (52篇)1. 超大型聚居区社区治理研究一以贵阳市花果园聚居区为例彭旻张惠明方海赵卫东等 贵州省民政厅2. 救助站工作风险识别和防控机制研究——以广东为例李涛陈泳淇黄晓丽梅晓俊广东省现代社会评价科学研究院3. 慈善人才培养的现状、障碍与发展路径研究蓝煜昕马倩雯清华大学4. 关于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情况的调研报告乔恒吉林省民政厅5. 新时代民政基本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张邦辉刘晓民刘渝琳杨宝等重庆大学重庆市民政局6. 新时代党建引领社区复合型治理目标、逻辑与优化路径研究李浩韩冬雪曹海军林毅等中国农业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7. 新时代中国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与长效机制研究封铁英代洪茹马朵朵西安交通大学・18・ 中国民政2019.20特别关注8.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熊梅马斌吴瑛云南省民政厅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9.新时代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一老年人照护需求评估体系研究甄炳亮雷洋续慧杰孟谦等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乡镇论坛杂志社北京浅喜养老产业有限公司10.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背景下社会福利机构兜底保障作用研究纪文晓尚英照李经宇郝晓龙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民政厅11.中国民政事业发展研究:功能定位、现状评估及发展战略韦力行曾鹏黄欢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广西民族大学12.新时代大救助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方仁表祝建华曹渊王应有等浙江省民政厅浙江工业大学13.后扶贫时代社会救助托底功能研究戚锡生童星林莉严新明等江苏省民政厅14.新时代扬州市城乡品牌社区建设研究王振祥黄金纟吉江苏省扬州市民政局扬州大学15.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研究刘涛古胜红刘甲栋熊志华等民政部机关党委(人事司)16.关于加强民政为民服务末端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吴松林天津市民政局17.互联网+民政在地名标志领域的典型应用研究王胜三阮文斌胡洋张晨晨等民政部地名研究所18.江西省农村困难群众家庭经济状况认定体系研究报告樊胜聂袋徐颖周丙娟江西省民政厅江西农业大学19.陕西省慈善事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路径研究戈养年温海红吴永健钟万春等陕西省民政厅西安交通大学20.社会救助体制机制改革研究——以广西为例陈佳克潘志武侯尚君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21.新时代社会建设和民政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研究陈建领侯新毅聂品康学松等北京市民政局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22.新时代行政村规模调整的浙江样本:经验与问题江宇赵定东陈庆徐浙江省民政厅23.围绕机制体制创新发挥平台载体作用——科技类社会组织融入科创中心建设研究蒋蕊方文进曾永和李鑫等上海市民政局24.新时代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沙维伟陆敏韩振燕吴磊等江苏省民政厅河海大学南京财经大学25.加快构建新时代民政领域保障体系的研究许建华重庆市民政局26.推动民政事业与新闻媒体融合发展研究游劲民何韵湖南省民政厅湖南大学27.广东省社会组织监管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庄侃黎建波周林生陈斯毅等广东省社会组织管理局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山大学广州商学院等28.新时代殡葬改革的现代转型研究李伯森何镜清光焕竹刘海娟等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广东省广州市民政局深圳大学29.地名发展、移民变迁与乡愁记忆传承一基于山东省自然村地名普查数据的分析宋全成郭晓琳曹青刘星延山东大学山东省民政厅30.民政福利设施规划建设机制研究——以南京市为例谈德荣王承慧刘思佳刘思利等江苏省南京市民政局东南大学31.M互联网+慈善”模式对慈善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张朦薇邵培樟韩娟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32.上海市长宁区居民区分类治理清单模式探索研究章维陈汉传印海红童潇等上海市长宁区民政局上海市长宁区社会工作协会华东政法大学33.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研究彭华民邹学银万国威冯元等南京大学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南幵大学南京市特殊教育师范学院34.社会组织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路径研究——以深圳市大鹏新区为例罗雪兵范宏云安骏炎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统战和社会建设局中共深圳市委党校35.民政领域国际标准化经验与政策建议研究侯非曹俐莉曾毅程永红等中国标准化研究院36.建立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与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研究卢馨黄伟英丛璐陈玉洁等暨南大学中山大学第六附属医院37.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研究倪咸林周诚符信新肖胜利等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民政厅江苏省南京市民政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民政局38.危机与选择: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准入管制何去何从刘正峰王九洲扬州大学39.民政民生兜底保障长效机制研究王立剑张立唐敏代秀亮等西安交通大学40.选举观察应用下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换届研究高光权陈帅南李鹏飞安徽省民政厅安徽大学41.社会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及其政策支持创新研究梁丽霞李伟峰张世青韩锂等济南大学山东省民政厅42.民政部门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研究陈卫东郭汉桥米建喜王韩丽等北京市民政局中国人民大学43.组织社会评价视角下社会组织规范化治理研究——基于全国性社会组织等级评估数据分析李长文田园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44.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研究黄浩明王振耀唐昊曾伟玲等深圳国际公益学院45.脱贫攻坚后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研究陈慈英罗光强湖南省民政厅46.当前制约殡葬改革的突出问题研究一一以北京市为例李全喜陈谊杨宝祥马金生等北京市民政局中国殡葬协会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等47.“大儿童保障体系建设”问题研究陈奇张峰石卉王方等广东省民政厅4&婚姻登记行政诉讼问题研究周思颖尹芳万仕先重庆市婚姻收养登记管理中心49.上海民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及建议罗娟张临俊崔开昌高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市民政科学研究中心50.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实现方式研究陈世坤杨宝山北京市民政局51.《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修订研究赵济贵邢桂丽王忠云莫于川等北京市民政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青年政治学院52.发展型社会政策视阈的城市贫困治理研究——基于江西城镇脱贫解困的实证分析邹鹰《社会工作》杂志社2019.20中国民政・19•特别关注三等奖(87篇)1.特大城市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研究北京为例李红兵李树丛房莉杰卫小将等北京市民政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2.行政区划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助推作用研究计时华李一汪勇飞郅玉玲等浙江省民政厅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理工大学3.农村社区生态宜居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浙江为例王美燕徐建三陈豪杰贾俊霞等浙江农林大学4.湖南省民政人才队伍建设研究谢希钢王松姜文斌周涛等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5.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民政工作的发展方向——以吉林省为例杜文革张闯周隆基吉林省民政厅长春理工大学6.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约束条件调查与支持政策研究——以陕西省为例郭惠敏张思锋钟万春万佳辉等陕西省民政厅西安交通大学7.新时代民政行政执法研究俞志壮李春燕陈川沈佩玲等浙江省民政厅浙江财经大学8.社会救助领域容错纠错机制思考与探索胡益民郭忠兴张亚玲李雪蕾等江苏省南京市民政局南京农业大学9.新时代民政工作法治建设研究报告江华锋孙祥生唐先锋罗俊杰等浙江万里学院浙江省宁波市社工协会浙江省宁波市鄭州区社工协会10.话语与公平: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研究汪超唐佳忆中国矿业大学11.特定领域杰出人才到社会组织党组织任书记的对策研究刘丽红天津市民政局12.优化伊春区划设置助力国有林区改革对策研究吴小平王芳李超黑龙江省民政厅13.从“嵌入”走向“融入”:立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浙江省社会工作发展特色研究陈家耀马良林富万晓峰等浙江省民政厅浙江工商大学14.河北省农村社会工作经验模式研究林顺利庞国志张岭泉崔苗等河北大学河北省民政厅河北省保定市民政局河北省保定市善和社会工作事业发展中心15.新时代中国养老服务事业的顶层设计与发展路径戴卫东唐瑶刘欢汪连杰浙江财经大学16.渝中区社区规模调整研究黄祥李剑功周德洋重庆市渝中区民政局17.普陀区开展爬楼机服务的需求调查、问题分析以及运行模式研究刘义海赵飞陈芳芳林宏宏等上海市普陀区民政局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委托社会力量运营本区公建养老机构运营模式研究及发展探索——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罗娟崔幵昌高凯魏晓静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市宝山区民政局19.分类治理、集群发展:新时代社区治理创新路径探索孙黎明褚孟形张启表毛孟军等中共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委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政府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民政局20.传统的复活抑或现代更新:村规民约建设何以推进乡村基层治理赵定东尤金福马晓萍郎一舟等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民政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人民政府复旦大学21.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均等化目标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倾斜政策研究唐敏燕连福张泽漓西安交通大学22.广西康养产业发展研究常兴华曾凡明黄孚乔李新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23.循证社会工作实践的应用研究张婷婷金江英宋兰云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江苏省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同德社会工作发展中心24.新时代浦东新区居委会工作自下而上评价机制探索研究徐红王旭光倪波汤文建上海市浦东新区民政局上海密思根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25.分离模式下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实务研究李春艳姚远强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博爱社工服务中心福建省厦门市民政局26.公益基地可持续发展研究张静范斌刘伟权陆怡等上海市民政局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东方社会工作事务所27.新时代福利彩票社会责任工作发展思路研究沈小饪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28.社会心态监测与分析机制研究——以北京为例张青之龙斯钊张胸宽董守礼等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促进中心沃民高新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大学等29.新时代特殊困难群众公共监护制度建设研究程强官玉琴林涛董思远等福建省民政厅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福建江夏学院30.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研究刘梦琴陈启蒙周惠明刘志才等广东省广州市心悦社区发展中心广东省民政厅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等31.新时代北京市社会组织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研究卢建陈晓亮高崇峰余仲华等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社会组织管理中心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32.脱贫攻坚背景下民政兜底保障研究一一以南宁为例王祝广黄菊如颜娇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政策研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民政局33.养老服务业发展问题与对策一一以青岛为例王哲乔先华乔彬山东省青岛市民政局34.社会工作人才本土化建设研究——以北京市为例李仁利王思斌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大学35.基于核对数据的最低生活保障研究王玉青吴江全莉莉朱小林等上海市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中心上海开放大学36.新时代民政标准化体系研究赵晓东周诚陈银龙汤晓羽等江苏省民政厅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37.社会组织功能型党支部的法制完善研究段泽孝湖南省社会科学院3&加强新时代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研究温石祥赵丽娜林濠忠周建军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民政局39.深入推进精准救助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李宝东白华马楠赵亚楠北京市顺义区民政局40.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研究刘兰波钟万里刘玉晓山东省临邑县民政局•20・中国民政2019.20特别关注41.养老服务业医养结合发展研究——以广西为例张光廷周文彬安忠芳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桂林电子科技大学42.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研究——以黔东南州为例张宪孙茜罗朝军谭赋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政局43.互联网时代民政之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一以龙游“村情通”为例徐延山郑文正吴锡标敬坤等浙江省衢州市民政局衢州学院44.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研究王猛曾友谊龚志文金鑫等西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45.推动落实社区减负增效工作研究——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张丁白杨张宇白莉梅等北京市西城区民政局46.政府在基层群众自治中的职能定位研究喻建中湖南省现代民政研究院47.殡葬习俗改革的系统治理与温州行动姜迪清杨茂富周勇刘立杰等浙江省温州市民政局首都师范大学4&欧美时间银行建设对我国互助养老的启示储德平杨矍王兰兰黄成昆福建师范大学49.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定价研究崔杨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50.政社合作治理视角下枢纽型社会组织运行模式研究方埜冷向明吴旦魁金铭等中南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51.人口倒挂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体系转型研究郎晓波王晴锋葛卫平柯红波中共杭州市委党校中央民族大学浙江省杭州市民政局52.后移民时代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农村社区环境治理机制创新研究李新宁韩江波张耀一史永乐等南阳师范学院中共南阳市委政策研究室53.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李熠煜罗鑲刘进洪英等浙江理工大学湖南省湘潭市民政局54.加强对养老社区PPP项目关键影响因素的研究刘旦任刚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民政厅55.失能与失智老年人统一需求评估体系研究刘晓婷浙江大学56.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研究骆苗李松玉刘兵战建华等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民政厅57.上海市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研究祁克萍陆慧新傅春黄俊等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会信用促进中心量富征信管理有限公司5&“三变”改革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新模式的路径研究王国勇刘忠平邢激梅小亚等贵州民族大学贵州省民政学会贵州省交通厅59.社会组织体制改革:基本逻辑与发展趋势王猛西南大学60.日常生活转向的社区治理:超越技术型治理——基于江西幸福社区建设调查分析龚建辉程激清江西省民政厅江西省社科院61.新时代民政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质性研究张向前王舜淋华侨大学62.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留守老年人精准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杨磊郭伟和黄晨熹卫小将等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63.“双集中双提升”助力精准脱贫——云南省创新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王建新陈熙郑祎韬云南省民政厅64.习近平关于民生民政工作重要论述研究蒋同进钟萍陈华黄莉莉江苏省民政厅中共南京市委党校65.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与集体经济绩效考察一以云南地区为例谭鑫朱要龙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大学66.新时代基于“互联网+养老”的精准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胡永生南理勇任敏李建磊滨州学院67.城镇低收入家庭认定与救助研究赵显富张启春湖北省民政厅华中师范大学68.社会救助对象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机制及促进策略研究付景涛王剑余昭奇张盈盈等海南大学海南省民政厅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民政局69.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思考与研究李影周广也姜仲华黑龙江省民政厅70.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研究一一以上海为例章晓懿杨帆张晓颖王劲颖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民政局71.新时代养生、旅游与养老融合模式及对策研究——以广西为例刘伟韦杰徐新发樊琳等广西警察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司法厅72•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有效性研究董江爱王慧斌山西大学73.兰州市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李惠菊李琳杰王福德朱端品等兰州大学甘肃省民政厅74.城镇困难群体生活状况及政策保障研究王斌尹秀锤黄猛龙云浩贵州省民政厅75.新时代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研究殷均平孔素然徐瑶瑶傅晓颖等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省宁波市民政局76.杭州市残疾人集中就业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郑要志高光荣陈甲浙江省杭州市民政局77.乡村合并后湖南省农村治理水平提升研究张自银刘先江湖南省民政厅湖南省现代民政研究院78.上海社会工作薄弱环节梳理及对策研究范斌张静刘伟权赵阳等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民政局79.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民政服务”对策研究李亚江吴素萍山西省太原市民政局80.民政民生兜底保障长效机制研究——以兰州为例高克祥王俊东徐毅成缪自锋等甘肃政法学院甘肃省兰州市民政局81.打造“三精服务”品牌,推动新时代民生服隽高质量发展李志高江苏省泰州市民政局82.民族地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社会工作发展研究李淑芳高建华郭玮王薇等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民政局83.新时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一一以湖南为例刘芷含张文雅苏林仪韩赛赛等中南大学84.北京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中的社会参与机制研究唐志华聂品王小兵王天夫北京市民政局清华大学85.新时代湖南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杨兰英廖鸿冰罗教讲冯帅帅等湖南女子学院武汉大学86.民生视角下的民政统计研究张淼练进波翟家宁王亲等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市民政局87.老年人智慧居家养老技术接受能力提升研究卢意江苏省扬州市民政局2019.20中国民政•21•。
关于高校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
雷洋
【期刊名称】《《中国证券期货》》
【年(卷),期】2012(000)002
【摘要】随着高校数规模及其数量增加以及影响力的不断加深,徇私舞弊、违规操作等问题也接踵而至,比如天津大学炒股案、南洋教育集团非法集资以及目前一些高校乱收费现象严重,这些都为我国应该尽快完善监督机制敲响了警钟。
本文从高校内部控制必要性出发,在分析了高校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内部控制的风险点并提出了应对这些问题的策略。
【总页数】1页(P83)
【作者】雷洋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校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J], 魏国敏
2.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J], 刘耘含
3.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J], 王勇
4.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 谌业平
5.我国高校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分析 [J], 王春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8年第09期作者简介:雷洋(1984-),女,黑龙江巴彦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英语语言文学作品是生动、客观展现英美文化的重要元素,其中所诠释的文化特色和价值理念,更是我们直观生动了解具体文化内涵的关键所在。
整个英语语言文学作品中包含诸多内容,不管是茶文化的内涵表述,还是西方茶文化机制中的重要外显,都是英语语言文学作品中对茶文化生活元素的生动展现和立体化描述。
1英语文化体系下的茶文化发展表现对于英语语言应用地区而言,这里不仅是近现代历史的“文化策源”,更重要的是在近现代文化融合背景下,这里也发展成为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辐射地。
在茶文化体系交流进程中,英美地区也成为近代茶文化的重要融入地。
英美地区所诠释的浓厚红茶文化,不仅彰显了该地区深厚的地域色彩,同时也集中表达了英美地区的深厚文化魅力和价值内涵。
尽管茶文化元素并非由西方各国产生,其作为一种源自我国的茶元素,其在不断应用过程中,通过近现代交流,从而走向西方各国,造就了世界性的茶文化元素。
在英语语言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元素,不仅是一种素材上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茶文化体系中所诠释的精神理念和人文思维,正是我们理解该文学作品的关键所在。
在西方茶文化体系形成过程中,我们看到茶文化内融入了多样的文化素材,以及生动、多样的精神思维。
当然,就西方茶文化本身来说,其与我国茶文化体系之间,不仅有着内涵上的差异和不同,更重要的是其中包含了语言习惯上的实质性差异。
通过对中西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差异进行分析,除了内涵差异外,还有生活习惯上的实质性不同。
2文学作品创作与文化内涵之间的关联性认知文学作品与文化内涵之间有着本质性关联,任何文学作品的创作,背后都是文化内涵的诠释与生动表达。
因此,整个文学作品创作的基础更多是对西方茶文化的形成历程及多样化内容,形成的理解和认知。
因此,我们只有全面、系统化的理解西方茶文化中所诠释的文化色彩和价值内涵,才能更好认知茶文化。
用唯物史观正确地认识雷洋事件摘要:雷洋事件从发生、升温到发酵,社会历史的基本规律一直在默默地发挥着作用。
我们究竟该怎么样认识雷洋事件?本文从唯物史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出发,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等理论对雷洋事件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雷洋事件的深刻社会历史意义。
关键词:雷洋事件唯物史观社会存在规律人民群众近些天来,雷洋事件成为了全国舆论关注的焦点,人们众说纷纭,有为中国执法暴力扼腕叹息的,有为雷洋之死打抱不平的,沸沸扬扬,争论不休。
国家对此也做出了反应,迅速着手调查,并启动法律程序对案件进行审理,致力于早日还事件当事双方、还社会大众一个真相。
那么雷洋事件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事件?为什么会发生呢?有没有什么科学的规律性解释?该事件的发生又会为我们社会的发展带来什么呢?接下来我将会运用唯物史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对雷洋事件进行深入的剖析。
首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是解决其他社会历史观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又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雷洋事件之所以能够发生、发酵,是基于以下几个基本的社会存在:1.当今中国法制建设不是很完善2.民众对政府尤其是执法机关有着不信任感3.雷洋与警察之间确实发生了一些冲突,但其中具体因果关系局外人尚不清楚4.网络媒体强大的舆论力量5.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出现了类似的事情必然要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
正是有了这些已经存在的社会存在,才决定了雷洋事件这样以一个新闻热点的社会意识的形式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结课论⽂中美在⽹络安全中的冲突与合作⼀、前⾔随着互连⽹的迅猛发展,⽹络已愈来愈深⼊地深⼊到⼈们的⽣活中。
互联⽹对⼈类社会的价值已全⾯超越蒸汽机⾰命、电⽓⾰命等技术⾰命范畴。
同时,随着技术的⽇益成熟,互联⽹的⽤户规模和覆盖范围都在呈指数式增长,这些发展和变化为⼈类世界开启了⼀个全新的空间——⽹络空间。
但同时,⽹络在给⼈类⽣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给国家安全和国家间关系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如⽹络犯罪、⽹络⿊客和⿊客组织应运⽽⽣,⽹络恐怖主义已渐成⽓候。
更为关键的是,国家在⽹络空间中的竞争也⽇益加剧。
世界各国相继出台⾃⾝的⽹络安全战略,组建⾃⼰的⽹络战部队,研发各种⽹络战武器,⽹络军事化已成事实。
⽹络空间愈来愈成为国家显⽰、追求和捍卫⾃⾝权势的⼀个新的领域。
⽽中美两国作为长期的博弈和竞争对⼿,⾃然会将重⼼放到⽹络空间之上,⽽两国在⽹络空间上的摩擦和碰撞也在呈现出⼀种螺旋上升的趋势⽆论是前⼏年的⾕歌事件,还是中兴、华为的官司指正,都预⽰着中美双⽅在⽹络安全领域的摩擦正在不断升级,甚⾄有学者指出,中美之间在⽹络安全问题上已经产⽣了安全困境。
然⽽中美⽹络安全问题由来已久,⽽且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这种摩擦和冲突更是尤为突出。
这受到中美⽹络发展程度,管制制度,和对⽹络的不同态度的影响。
本⽂将通过中美在互联⽹上竞争摩擦的历史,结合⼀些现有的研究成果,简要分析中美双⽅在⽹络安全问题⽭盾不断升级的原因。
⼆、中美⽹络摩擦历史尽管中国的互联⽹在1994年才正式接⼊,但是在上世纪⼋⼗年代,中国政府就已经开始了接⼊互联⽹的努⼒并与美国进⾏了协商。
上世纪⼋⼗年代是中国互联⽹的起步阶段。
这⼀阶段中国互联⽹应⽤主要体现在两⽅⾯:信息检索和信息通讯。
⽽且主要集中在学术研究机构。
中国政府在⾹港兴建了第⼀个学术信息检索终端,⼜在北京成⽴了⼀个国际在线传真检索终端。
许多研究机构通过卫星专线实现与阿帕奇⽹络的链接。
1994年,中国正式接⼊国际互联⽹,此后,中外商业⼤军开始进驻中国互联⽹市场。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基于SuperMap的《中国水系流域图集》的制作专业代码:070703作者姓名:程元雷学号:31单位:环境与计划学院指导教师:肖燕2020年5月31日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功效。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功效,也不包括为取得聊城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利用过的材料。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奉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承担本声明的相应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目录1引言------------------------------------------------------------- 1 2图集的设计------------------------------------------------------- 2 设计原那么--------------------------------------------------------- 2 综合反映各水系流域之间及流域内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2 图集表现内容的选取----------------------------------------------- 2 图集色彩表现形式的设计------------------------------------------- 3 图集专题要素的符号表示------------------------------------------- 3 设计内容----------------------------------------------------------- 3 《中国水系流域总图》内容设计------------------------------------- 4 各分图的内容设计------------------------------------------------- 4 数学基础----------------------------------------------------------- 6 技术线路----------------------------------------------------------- 6 3地图的编制及关键技术------------------------------------------- 7 地理数据的矢量化--------------------------------------------------- 7 一般数据的矢量化及技术------------------------------------------- 7 具有特殊要求的数据的矢量化及处置方式----------------------------- 8 色彩与专题符号设计------------------------------------------------- 8 色彩的设置------------------------------------------------------- 8 地图符号的设计与制作--------------------------------------------- 8 非图形数据的补充处置--------------------------------------------- 9 其他细节设置------------------------------------------------------- 9 4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附图------------------------------------------------------------ 11 致谢------------------------------------------------------------ 14摘要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
围观雷洋案源于普遍的安全焦虑
佚名
【期刊名称】《协商论坛》
【年(卷),期】2016(000)005
【总页数】1页(P6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论治安案件证明制度的完善——兼评“雷洋非正常死亡案”证明责任相关问题[J], 梁桂英
2.让法律的归法律:雷洋案的法治视角 [J], 丁冬
3.自媒体背景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形成机制与应对研究--以“雷洋案”为例 [J], 祝融融
4.雷洋案舆情分析与法律解读 [J], 林爱珺;张媛;周长乐
5.反向社会情绪:舆论引导的靶标--以“山东非法疫苗案”和“雷洋案”为研究对象 [J], 王一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汉轻工大学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我国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未来模式初探姓名雷洋学号100808106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年级2010级指导教师汪普庆2014年4 月27 日目录摘要 (1)Abstract (2)1 引言 (3)2.我国大学学业设置 (4)2.1我国大学二级学院数量总览 (4)2.2各类学院设置情况分析 (4)2.3各大学院数量 (5)2.3.1各大学的学院数量分布集中 (5)2.3.2各学院的数量参差不齐 (5)2.3.3各学科门类中的学院数量不均 (5)3.1学院数量过多 (7)3.2学院名称不规范且频繁变更 (7)3.3学院设置问题 (8)3.3.1学院设置的随意性 (8)3.3.2学院设置市场化 (8)3.4追求“齐全”,忽视基础性学科 (9)3.5忽视人文科学的基础地位 (9)3.6跨学科学院的学科 (10)4.国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 (11)4.1地方分权制模式 (11)4.2 中央集权制模式 (11)4.3集权与分权混合制模式 (11)5 国外大学权力结构比较 (13)5.1德国模式:学术权力结构 (13)5.2美国模式:行政权力结构 (13)5.3 英国模式: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制衡 (14)6 国外大学管理模式给我们的借鉴与启发 (16)7 未来普通高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思路和要求 (17)7.1 高校的教学管理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17)7.2 坚持育人为本 (17)7.3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7)7.4 建立灵活的管理制度 (18)7.5 积极推行信息化教学管理方式 (18)8 总结 (19)致谢 (20)参考文献 (2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其强有力的推动之下,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并且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这在一方面给大学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使大学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学院在我国的创立经历了波折的过程,1952年的院系调整使学院在我国的大学中瞬间消失。
而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大学又纷纷开始重设学院,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大部分大学已经组建了学院,学院在大学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显现出来。
但是学院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并非建立了学院就是实行学院制,学院制的实施还需要一些相应的制度环境来保障。
在我国大学设立学院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有些大学设置学院的随意性大,学院名称不规范、不统一;学院划分过细,内部学科容量小,不利于多科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学院数量过多,大学管理幅度过宽,影响管理效率;学院在人事管理、财务管删等方面缺乏自主权等等。
本文从现阶段国内、国外大学管理模式的现状出发,首先分析我国国内大学管理模式,接着分析国外大学管理模式,主要以德、英、美三国的高校管理模式为指导,从中得出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学习比较先进的管理模式,从而引出本文的观点,未来我国高校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学院设置;高校管理;管理模式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China, China economic development gained the success that attract worldwide attention. Driven by strong in its, China social aspects have undergone and undergoing great changes. This on the one hand to the university has brought mor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broader space for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the university faces more severe challenges.Academy experienced a tortuous process in the creation of our school, the instant disappeared in our university departments adjustment in 1952. In twentieth Century eighty or ninety time, our country University and began to reset the school, after twenty years of development, has formed the most university college, school play in the role of university is emerging. But college construction is not put things right once and for all, not a college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llege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llege system also need some corresponding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to guarantee.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our country University Institute in university settings, such as some school of arbitrariness, school name is not standardized, not unified; college division is too small, the internal subject capacity is small,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multidisciplinary creative talents; School of quantity, high management range is too wide, management school efficiency; lack of autonomy in personnel management, financial management delete etc..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oreign university management model in China, at the present stage of starting, first analyzes the management mode of domestic university in China, then analyzes the management modes of foreign university, major in university management mode of German and British, America as a guide, we should learn from the advanced management model from which aspects, which leads to the point of view,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a's University Management mode.Key words: College settings;University Management;Management model1 引言目前,我国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学校办学规模和组织系统的复杂性已经今非昔比。
在复杂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学校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有鲜明的有别于他人的办学理念,并且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和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办学理念转化为学校的具体行动,进而实现学校的使命、远景和具体目标。
我国的普通高校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这一变革是在我国的经济改革、发展和开放的大环境下发生的。
过去几年中普通高校实施了一系列显著措施, 包括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扩大招生、院校合并、后勤服务社会化、二十几所大学升为副部级等等。
特别是当前许多普通高校正处于学院升格为大学或正准备升格为大学, 大学的学科建设以及相关的制度安排的问题更显突出, 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大学内的学院设置。
学院是普通高校人、财、物、信息等各要素的时空协调、输出最大效能等方面的结点。
我国的普通高校可以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四种类型。
一般认为, 研究型或研究教学型大学( research university) 的关键特征是有博士项目和硕士项目, 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以培养学士为主, 有的也培养少量硕士。
由于历史的沿革和办学理念的差异, 不同类型的普通高校在学院设置和管理模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我国高等学校的未来发展模式:1.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学院的数量、规模以及存在的问题。
2.国外高校权利结构比较,分别从德、英、美三国的高校模式来研究。
3.国外大学给我们的借鉴与启发。
4.未来我国普通高校的发展思路和要求。
在此基础上,提出学院设置的原则是要坚持学科发展的内部逻辑,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社会环境发展的需要,达到内部逻辑和外部逻辑的统一。
以上述研究为依据,提出学院设置要遵循知识发展的逻辑,在学科分化和学科综合的基础上创新学术组织,推动跨学科和超学科研究的发展。
2.我国大学学业设置2.1我国大学二级学院数量总览任何管理机构都应该保持一个适当的管理幅度。
如果下属部门过多, 组织协调任务太重, 就必须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层次来缩小管理幅度, 实施分层次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
因此, 设立学院就成为大学为缩小管理幅度而普遍采用的方法, 大学需要通过逐级授权管理的方式产生相应的管理层次。
学院这一层次的出现, 使大学原本扁平的组织结构变成了相对高耸的组织结构。
学院数量过多会导致一系列间题。
首先, 不能达到通过增设学院层次减小管理跨度的目的,反而会因为学院过多, 导致中层干部的队伍膨胀,使更多的业务拔尖人员走上管理岗位, 滋长了官风, 不利于学术氛围的营造其次, 学院数量多了, 学院规模必然小, 学科容量也就必然小, 不利于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