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三语文高考复习指导语段题目补充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一、高中扩展语段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陆游晚年居家山阴时作的一首小诗,根据诗意展开想象,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画面,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柳桥晚眺陆游(南宋)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答案】我站在小溪旁边,能够听到水中鱼儿的声音,身旁是纵横交错的树林,郁郁葱葱,长得非常茂盛,好像在静静地等待白鹤的到来。
天上正好有几片闲云在悠悠地漂浮着,可是却难以汇集成雨,只是在贴着那碧绿的山腰,缓缓地飞行,好像在向我招手。
【解析】【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五言绝句,诗人把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描写的淋漓尽致,而且写得非常直白,朗朗上口,一读便是能够明白其中的意思。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抓住“小浦”“鱼跃”“横林”“鹤”等分析,通过对于小溪,以及树木和白鹤的描写,立马使得这首诗生动了起来,充满了意境。
,诗人把乡里的风光,描写的非常传神,读了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抓住“闲云”分析,抒发了赋闲不用、壮志未酬的淡淡哀思。
以“闲云”自喻,“故傍碧山飞”,是出于不得已,曲折地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哀思。
注意题干要求“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画面,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运用合理的想象,结合意象内容,描绘诗歌画面即可。
故答案为:我站在小溪旁边,能够听到水中鱼儿的声音,身旁是纵横交错的树林,郁郁葱葱,长得非常茂盛,好像在静静地等待白鹤的到来。
天上正好有几片闲云在悠悠地漂浮着,可是却难以汇集成雨,只是在贴着那碧绿的山腰,缓缓地飞行,好像在向我招手。
【点评】此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
扩展语句是指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把内涵丰富含蓄、语言简洁凝练的语句,扩展成表达具体明朗,语言疏密相见的语句,是借题发挥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
这一考点主要考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对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高考语文“语句补写”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语句补写题解题“3步骤”[考情分析] 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全国卷最具特色、考查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
其命题特点是:命题人在预先选好的一个文段中挖去几个句子,要求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其答题的实质是:让考生在一些隐性提示的引导下,将这个文段再“完形”,甚至可以说是“恢复原貌”。
[技法点拨]语句补写题解题“3步骤”语句补写题虽说主要考查的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考查的应是阅读能力。
拿到题目后,我们要先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
如果对整个语段不理解,答题就易答非所问,因为填写的句子也是统一在整个语段的意思之中的。
在理解整个语段内容的前提下,应当遵循以下3步骤:步骤1:分析逻辑和标点,有效分层注意分析语段的一些基本逻辑关系和标点符号,善于准确有效分层。
所给语段一般为三层或四层,每层有相对完整的意思。
能够准确分层理解 (如总分关系,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等) ,既可帮助理解整个语段,更可缩小每个空缺的答题范围,不易偏题。
要特别注意关联词语,如因果关系 (上一句为原因,一般要求填写结果) 、递进关系 (填写的句子就要合理运用表递进的词语,并且前后内容要递进) 、转折关系 (给出内容和填写内容前后构成转折) 、对比关系 (给出内容和填写内容构成对比) ,找到呼应、关联、暗示性语句,重视标点符号尤其是冒号、分号、问号 (如果给出句子前后有冒号,填写句子一般为总结或总起句) 。
步骤2:确定句子功能,合理推导注意所填语句的位置,确定句子功能,根据上下句,合理推导。
所填语句一般为每层的总起句、结论句、过渡句或仿写句、照应句。
明确了所填句子的位置就能明确所填句子的功能,就可以根据所要填的句子功能利用上下文去推导所应填写的内容。
根据上下文的内容进行合理推导是解答这种试题的必要手段。
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根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或上下句中的提示词语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2016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连贯题及语句补写题第15题连贯题明确高考2大题型,备考不走弯路——怎么考,心知肚明语句的连贯,指的是上下文之间要有明显的联系,话题要统一,陈述对象要尽可能保持一致,句序要合理,句子的组合与衔接、呼应要自然。
连贯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常考考点。
全国卷对本考点的考查方式主要有“排列句序”和“语句复位”两种题型。
点拨解题技法,迅速准确答题——怎么做,依题而定一、“排列句序题”解题技法——“三步”“四排”法第一步:根据横线前的内容确定第一句先观察四个选项,判断排在第一句的句子可能是哪几句;然后将横线前的内容分别与排在第一句的句子连起来读,确定联系紧密的一句为第一句。
确定第一句后一般可排除两个选项。
第二步: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在题目给出的句子中,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然后从剩余两个选项中找出这两句排在一起的选项,即为答案。
如果两个选项都将这两个句子排在一起,可再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另外两个句子,即可得出答案。
)简称“四排”法,后面的“语句复位题”也可用这四种方法(确定两句话连在一起的排序法有四种第一种:词语排序法——根据起照应作用的词语来排序。
一个语段中句与句之间肯定是前后照应的,而这种照应关系通常会通过某些词语表现出来。
使用词语排序法排序时,首先,要看句子中是否有“相同的词语”,如果两句话中出现了相同的词语,一般情况下这两个句子应该排在一起。
其次,是找“关联词”和“代词”,如果能找到关联词、代词,就可根据关联词成对使用、指示代词和指代内容位置靠近的特点,确定必须连在一起的句子。
再次,是找“暗示性词语”,使用了“换句话说”一类词语的句子,要紧跟在和它意思差不多的句子之后;出现“与此相反”“反过来说”等词语的句子,要紧跟在与它意思相反、相对的句子之后;出现“首先”“其次”“再次”等词语,表示这些句子应该连在一起;出现“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等词语的句子,表示总结,是这个语段的最后一句话。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2.下列熟语中, 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
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A.读书万卷寸草春晖我思我在B.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C.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D.读书万卷那些花儿指点江山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扩展语段专项练习附答案一、高中语文扩展语段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又称夜为“宵”,①________。
正月十五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又值大地回春,人们欢庆佳节,既是为了赏月,②________。
元宵节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③________,届时,君臣百姓都去看灯、猜谜,文人们则饮酒、赋诗、答对,异常热闹。
2.请根据唐人张敬忠《边词》中的诗句“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发挥想象,写一段文字,要求做到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不多于80字。
3.以“竹林”为描写对象,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文字,表达对竹林的喜爱之情。
要求:①有观察视角的变化;②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4.学校举办一年一度的“传统文化节'其中有以短视频介绍传统文化的活动,假设你的作品入选,请你拟写一段文字放在短视频开头做推介语。
要求:①短视频以“戏曲、中国结、饺子、书法”中任意一个为素材;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90字左右。
5.本学期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很多画面优美、情思隽永的语句。
请从以下四句中任选一句,对句中的画面进行描写。
要求:做到情景结合,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80字左右。
①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6.以下面的语句为开头,续写一段话。
要求至少引用一句名言,举出一个事例,段末引出结论。
100个字左右。
《菜根谭》有句话:“处世让一步为高。
”________7.《再别康桥》中诗人选取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等词语,描绘了康桥明净动人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母校的一片深情。
请将下面提供的词语,扩展成一段话,描绘出一个画面,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做到情景交融,80字左右。
高考语文扩展语段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一、高中扩展语段专题训练1.从下列所给词语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扩写成一段意境雄浑的文字。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并且引用一句诗词,不少于50字。
春风细雨落花杨柳燕子小草黄花梧桐【答案】当第一缕春风轻抚我的脸颊,感受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细雨,细数着空中飘下的落花,听着燕子带来的讯息:春天来了!【解析】【分析】本题中,要求:从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要明确写出词句中所给出的意象,如“春风……细雨……燕子”;其次要对词中的意象进行扩写,以达到生动优美描写的要求;再次要注意描写是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并且引用一句诗词,如:感受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细雨。
考生还要注意字数限制。
故答案为:当第一缕春风轻抚我的脸颊,感受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细雨,细数着空中飘下的落花,听着燕子带来的讯息:春天来了!【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中扩展语句的能力。
这道题属于词语式扩展,一般给出关键词语,要求考生根据这几个关键词语运用发散思维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灵活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进行扩展写作,描写一定的场景。
此处要从题目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要明确这些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如“春风”“细雨”“落花”等暗示的春意;其次要对词中的意象进行扩写,以达到生动优美描写的要求;最后要注意描写时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生且引用一句诗词,还要注意意字数限制。
2.请你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竹露滴清响”这一诗句的优美意境,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
【答案】(示例)夏日的夜晚,微风轻拂,窗外的竹林在月光下袅娜着身姿,那竹叶如裙裾般轻轻摇曳,点点露水从竹叶上滑落,发出滴滴嗒嗒的脆响,更显出夜的幽深宁静。
微风过处,送来竹的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解析】【分析】题干要求“优美意境”“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竹露滴清响”需要注意季节特征,一定要找出扩写的重点,重点描写的对象有“竹子”“露珠”“发出的响声”,注意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2016年高考复习:补写句子专题训练1.(2016届安徽省合肥一中、芜湖一中等六校第一次联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
①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
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
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②?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来的,③,有了这个底蕴。
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但是如果你没有这个底蕴,没有这个积累,你就很容易被网上那些信息的潮流裹着走,失去了你自己。
【答案】(6分)①什么叫文化?②但一个人的好素质从何而来?③而是他自己真正读过一点书【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016届东北师大附中、吉林市第一中学校、长春11高和松原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有一次,有人曾向希尔伯特请教:明天最重要的技术是什么?这位20世纪科学工作者界的领袖幽默地说:“到月球上去抓苍蝇。
”。
希尔伯特在回答为什么时说:“因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解决许多连带性的技术难题,而这意味着要解决人类面临的几乎一切的物质困难。
”今天,人类已经成功地登上了月球。
去月球发电、种庄稼,已经像“抓苍蝇”一样实实在在地摆在我们面前。
A.这有点儿像天方夜谭。
因为要做到这一点实在需要克服太多太多的困难B.这不是一句玩笑话。
因为要做到这样一件小事,将要碰到一连串的难题C.这简直不可思议。
因为要做到这一点实在需要克服太多太多的困难D.因为要做到这样一件小事,将要碰到一连串的难题。
这是无法想像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语段内容的感知与理解,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判断,根据上句“幽默地说”可以衔接“玩笑话”,“一件小事”呼应“抓苍蝇”,“一连串”与后句“连带性”相呼应,所以选B。
高考填空式连贯衔接复习1.【2016年高考山东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4分)又到了东滩草长莺飞的时候。
芦苇荡深处,悠然浮出水面的大鱼猝尔游走;不时有鸟儿落下啄食,或是翩然起飞,优美地消失在远方。
5年前,①。
那时,广阔的滩涂上没有管护人员和设备,多的倒是偷猎者,毒杀鸟儿的事时时发生。
然而,②。
这种原产于北美的入侵植物,在东滩扩展迅猛,所到之处,其他植物“寸草难升”,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退化,迁徙越冬的鸟儿没了食物和休息地。
如今,东滩的互花米草已被剿灭大半。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①: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时则是紫色。
更令人惊奇的是②,比如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
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③,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①。
高考语文补写句子训练及参考答案高考语文中的补写句子虽然分值不高,但也要足够重视,这样才能够在高考语文考试中避免不必要的丢分。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高考语文补写句子专题训练的资料,供您阅读。
高考语文补写句子专题训练及参考答案1.根据上下文,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l5个字。
(6分) 观看汉字听写大会之类节目,人们惊奇的是这些青涩的学子,① ,答案似很简单:潜心钻研,反复记诵默写。
问题是有必要在这方面花那么大工夫吗? ② ,关键还在于兴趣。
年轻学子求知若渴,特别是对那些有难度和深度的对象,会怀有一种朦胧的敬意。
其实许多书本知识在日后的人生旅程中可能是无用的,因为不能直接派上用处,但是③ 。
曾经看过一部美国电影《阿基拉和拼字比赛》,阿基拉是黑人子弟,参加英语拼写大赛,从学区一路比拼杀到华盛顿,最后名列前茅的竟然是她和一名亚裔学生,缘由也正在于此,他们的精神力量由此被激发,才智得到认可,尊严得到维护。
【答案】①怎么会记得那么多生僻的字词②他们肯在这方面花功夫③它们可以激活人的精神力量。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3个字。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日,古人又称夜为“宵”,① 。
正月十五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又值大地回春,人们欢庆佳节,既是为了赏月,② 。
元宵节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③ ,届时,君臣百姓都去看灯、猜谜,文人们则饮酒、赋诗、答对,异常热闹。
【答案】①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②也是为了庆贺新春的到来③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6分)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① 。
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
苏轼偏不在乎,② ,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③ _。
专题06 补写句子【母题来源】2016年新课标1卷第16题【母题原题】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①: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时则是紫色。
更令人惊奇的是②,比如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
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 值发生了变化,③,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
【答案】①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颜色(2分)②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数变(2分)③花青素也就随之发生变化(1分)【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
本段文字说的是花青素对花的颜色的影响,里面有三个空缺,要求考生补写恰当的语句。
从表面上来看,给这段文字补写空缺似乎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对考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实际上只要综观全文,把握所给文字的核心话题,依据上下文的相关提示语和相关信息提示,准确地进行补写并不困难。
第①空是一个总结句(重点是对“在酸中现红,在碱中变蓝”进行归纳总结;第②空是一个递进句(重点是对“更令人惊奇的”的一种现象描述;第③空是一个承接句(承接“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的后续变化)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给出的补写答案都是举例性质的,只要意思答对都可以。
解题时,要纵观整个语段,把握所给文字的核心话题,依据相关提示,进行准确补写,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
第一处要结合横线后面的内容填写;第二处,后面说“比如……”,可见是举例说明横线上的内容;第三处,是分析变化的原因。
【命题意图】这是一道考核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题目,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题目通过一个语境,去掉几个语句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填写,既考核学生的分析语言材料的能力,有考核学生的语言表能力,因为填写语句时有具体的字数限制。
第16题语句补写16.(2015·高考全国卷Ⅱ)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
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
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根据下文的内容很容易看出①处应填阅读的两种类型:记忆型和批判型。
②处应填的是批判型阅读与记忆型阅读相比的优点:不追求盲从书本知识。
③处与上下句之间形成递进关系的排比句。
答案:(示例)①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②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③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16.(2014·高考全国卷Ⅱ)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5分)大家都知道,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
人体通过呼吸,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排出二氧化碳。
那你可知道土壤也有呼吸?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也是一个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首先要准确把握材料的陈述对象:生命的呼吸。
再分析这段话的层次,第一层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生命需要呼吸”,第二层说明人体呼吸的过程,第三层类比说明“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是相同的。
增分突破三恩•密赏真----- 材料归纳、分析与養责^TEP Q 自我诊断诊断自测丄盘点解题知能I典例演练I(2015-江苏卷)材料概括分析题。
古文的写作讲气,词句的短长与声调的高下,说话时的婉转或激昂,都是由气势决定的。
这个气势里就含有作者的感情在内。
作者由气势决定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读者则从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中去求气,得到了气,就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感情,这就是因声求气。
就作者来说,他在写作时,不是考虑什么什么手法,而是考虑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表达正确,怎样把感情表达出来。
手法是从声情的变化中自然形成的。
不是学会了种种手法,才让自己的情意去凑合各种手法。
一凑合就成了做作,就写不好文章了。
要达到前人写作的很高境界,就要学通他们下笔的精妙处;要懂得他们写作是本于准确地表达情意的自然流露,而不是有意做作。
这样,到自己写作时,才能本着自己的情意,透过气势来表达声情,在表达不同的声情中自然形成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法。
读者猜测个不休.还有艺术上的原因,诗人要使语言有色泽、增添深度、富于暗示力,好去引得读者对诗的内容作更多的寻味,就用些典故,仿佛屋子里安放些曲屏小几,陈设些古玩书画。
不过,对一切点缀品的爱好都很容易弄到反客为主,好好一个家陈列得像古董铺子兼寄售商店。
(选自钱钟书《宋诗选注》,有删改)请具体解释“反客为主”在文中的意思。
(6分)都说得很是。
但是透露了两个意义相类的名目——“别” “变调”,——言外若有微辞,就不免失却评论家无所容心的鉴赏的态度。
我们固然不说新生的是“常格”是“正调”,可以抹杀旧来的;但也不说旧来的因为发生在先,故是“常格”是“正调”,而新生的与此不同,便是“别格”是“变调” °“清切婉丽”为什么是正?“慷慨纵横”为什么是变?这些常别正变的议论,是拘泥褊狭的评论家造了出来,因以减损自己的鉴赏力的,犹如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自己的身体。
要能充分地鉴赏文艺,就得丢开这些无益的观念。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怎样做好语句补写题做题技巧归纳总结瞻前顾后细斟酌,做好语句补写题学案略语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
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题型,以考查语言连贯为主,兼有对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
二轮复习中,要做好这种题型的训练,既要抓好答题步骤的规范训练,又要重点抓好三类语句(总起句、总结句、展开句)的补写训练。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虽说中国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营养师们看来,①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蒸”不仅能保持菜肴的原形、原味,烹制出的菜比较清淡,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食材的各种营养,更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国一直就有“无菜不蒸”的说法。
在河北、山西地区有不少菜就是多种蔬菜混合着蒸,蒸出来的菜五颜六色,让人很有食欲,也体现了饮食多样化的原则。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便能更快地蒸熟。
比如将萝卜、紫甘蓝切成丝,山药南瓜切成段。
蒸熟后,依个人口味,可调汁拌着食用,如加蒜泥、姜醋汁、芝麻酱等。
答案①“蒸”这种烹调方法更值得推崇②所有的菜都是可以“蒸”的③上锅蒸的蔬菜体积不要太大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植物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每个植物都具有全能性,整个植物体就是个松散的联合体,不像动物那样①。
所以,即使植物失去了大多数组织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枯木逢春”就是这个道理。
语言表达——补写句子【对应考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压缩、概括能力。
【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
(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
(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4)有字数限制。
(5)设题形式:以主观题为主,三空,赋分五为5分或者6分。
【材料内容】句子补写题选取的材料从性质上来说基本上是记叙性语段、说明性语段、议论性语段。
近几年高考试卷大多选择说明性语段和议论性语段。
【解题方法】“三思一读”一思文段大意——通读时根据材料性质,抓住关键词句(勾画出来),把握材料大意。
二思层次思路——只有正确地切分文段的层次,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才能准确定位补写句子的特点,是概括句,还是阐述转换句,并明确陈述的对象。
三思内容形式——应明确补写的对象,要前后照应,特别关注空格前后的标点符号(冒号、分号、破折号、问号、句号等的)暗示作用以及关连词(也、又因此、但是、如果、尽管……但是等)的提示作用,找到相应的词语、句子,定出陈述的内容,有的还要照顾前后的句式的一致。
一读复查验证——这一步在实际操作中就是填后复查验证,即“填空”后对整个语段通读分析,看看所填内容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否符合语境,还要回顾题干中字数等方面的要求。
例1:在下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5分)如果真的允许人体器官自由交易,①,买方则是富人。
②?又有哪一个穷人能高价买得起肾?此外,卖了肾或其他器官又引起其他疾病,岂不成为社会负担?正因为这许多问题,即使在荷兰这样最开放的国家,③。
[解题流程]一思文段大意。
从整个语段来看主要围绕“器官交易”这个关键词展开,大意是对“人体器官自由交易”的反对。
二思层次思路。
此语段是一个议论性的语段,前半部分从三个层次论证人体器官自由交易的弊端,最后一句话阐明观点。
三思内容句式。
由后文“买方则是富人”可知,第①空应填入“卖方为穷人”意思的句子。
高考语文扩展语段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一、高中扩展语段专题训练1.把“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表现的江南美景,通过联想和想象用散文的笔触写出来。
(不超过70字)【答案】九月,湖边的桂花竞相绽放,馥郁芬芳,遍地飘香,让人心旷神怡;夏日,湖中荷花映日,绿伞摇曳,绵延十里,令人遐想万千,恍若进入清幽别致、风景如画的仙境。
【解析】【分析】此题要求用散文的笔触把诗句“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所表现的江南美景描写出来,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首先要翻译诗句,理解诗句内容,然后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扩展。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上句写的是秋天江南的美景,考生可以联想秋天桂花飘香的景象进行描写;下联写的是夏季江南景色,可重点描写荷花盛开绵延十里的景象。
考生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九月,湖边的桂花竞相绽放,馥郁芬芳,遍地飘香,让人心旷神怡;夏日,湖中荷花映日,绿伞摇曳,绵延十里,令人遐想万千,恍若进入清幽别致、风景如画的仙境。
【点评】此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
扩展语句是指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把内涵丰富含蓄、语言简洁凝练的语句,扩展成表达具体明朗,语言疏密相见的语句,是借题发挥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
这一考点主要考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对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
声调是指发音时贯穿于整个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
不同的声调分别具有或升或降、或平或曲的变化特点,①________。
同一个人的不同的音高变化,②________。
声带越紧,声调越高;声带越松,声调越低。
声带先松后紧,声音就由低变高;声带先紧后松,③________。
控制声带的松紧可以形成不同的音高,从而构成不同的声调。
【答案】这种变化主要取决于音高。
或:这种变化主要是看音高的变化;是由控制声带的松紧决定的。
或:和控制声带的松紧有关。
;声音确定就由高变低【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补写题,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
高考语文语句补写题高考语文语句补写题解题方法由题型特点知解题规律——是什么,怎么办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
其命题过程是:命题人在预先选好的一个文段中挖去几个句子,要求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其答题的实质是:让考生在一些隐性提示的引导下,将这个文段再“完形”,甚至可以说是“恢复原貌”。
“句子从文本中来”“句子关系是引领、总结、衔接”,这2大特点就决定了做题时应坚持的3大步骤,唯有这样,才可能把句子写准写对。
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
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
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
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
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
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
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
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一)答案源于文本“语句补写题”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另有字数限制,并且不能照抄材料。
那么补写的句子的内容****于何处?答曰:****于文本。
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
(二)答案与上下文关系明显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有什么关系呢?答曰: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
由考查点析答题技巧——写什么,怎么写总起句的补写语句补写,命题者一般会选择关键部位的语句让考生补写。
关键部位的语句首先当属总起句,即能领起或概括整个语段或下文层次的语句。
2016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应用之“语句补写”瞻前顾后解文段左右逢源补写句子真题试做〖2015全国课标卷1〗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
1 。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
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2 ,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
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 3 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参考答案〗示例:1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2简单的、机械的记忆知识;3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E 级。
试题分析〗将答案示例填入该文段,整段文字为:“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
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
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
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本题需要填入横线的语句,是与文段内容的推导、呼应所必须的。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文段的语意发展推演关系。
该文段细分起来有三个意思,首先总说读书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然后分析阅读中的记忆型与批判型的不同特点,再进一步将批判型阅读在当下的可贵性进行延伸强调。
先看空缺1,O的前面是“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一句无法作为第一个空缺的依据,所以要看后面的文字,后面的“记忆型阅读是·“”和“批判型阅读是”的信息决定了第一空缺只能是对阅读进行分类这样的表达,所以可补写为“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或“阅读可分为记忆型和批判型”。
(一)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7.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
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9.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
(4分)
(二)李丰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
①在邺下名为清白②外示清净,而内图事③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④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⑤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A.①②⑥B.①③⑤
C.②④⑤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
B.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
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
D .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杀。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3)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
(三)论澧州瑞木乞不宣示外廷札子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内则百姓困弊,盗贼纵横今张海虽死,而达州军贼已近百人
B.以臣视之,乃是四海骚然则此瑞木乃误事之妖木耳
C.若使木文不伪,实是天生,则亦有深意得其道则太平,失其道则危乱
D.以近京得雪,便谓天下大丰熟告以兴兵累年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州县皇皇,何以存济?
(2)愿陛下忧勤万务,不生逸豫,则二三岁间,渐期修理。
(3)窃虑四方相效,争造妖妄。
4.作者认为澧州瑞木虚妄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4分)
(四)《送丁琰序》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堪:胜任
B.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诬:污蔑
C.则数更法以御之御:防备
D.南城之政平平:安定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赠序的重点不是写丁琰的才干,而是针砭吏治不修、地方官员才德低下的社会现实,进而建议推行古代庠序、师友、赏罚之法,以培养足够的人才。
B.本文首段感慨贤人之少,一唱三叹;再通过古今对比,叹问之间,忧虑国事之情溢于言表;文末由勉励丁琰及天下为吏者,更使文章深意无尽。
C.作者认为有圣人之道的士人匮乏并且缺少激励机制,学校又严重不足,是造成“今之贤也少”的重要原因,这种见解可谓一针见血,深中肯綮。
D.作者通过南城县令,邑人的评价来称赏丁琰的政绩,为他能得到有司举荐并被任命为淮阴令而发出“得人”的感叹,体现了爱才若渴之心。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⑵奚重而不更也
(五)张咏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第:科举考中
B.推辱主帅推:追究
C.不痛绳之绳:捆绑
D.复命知益州知:掌管
10.把第一部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①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4分)
②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4分)
11.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张咏“惜才”的两个事例。
(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4分)
(六)相州昼锦堂记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易:轻率
B. 世有令德,为时名卿令:美好
C. 已擢高科、登显仕擢:选拔
D. 勒之金石,播之声诗勒:雕刻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
(3分)
(2) 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3分)
(3) 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4分)
9.作者认为魏国公并非“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3分)
(七)文人相轻
6.下列实词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
A.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能:擅长
B.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胜:尽,表达
C.于辞无所假假:借用(别人的文辞)
D.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引:运用
7.下列各组虚词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
A. ①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
②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B.①王粲长于辞赋。
②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
C. ①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②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D.①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②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8.曹丕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3分)
9.翻译文中划线句子(9分)
⑴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⑵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3分)
⑶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3分)
(八)陈公弼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县大耸耸:震惊。
B.以公少年易之易:更换。
应为轻视
C.甲不能戟士. 戟:约束。
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蠲:免除。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事“严而不残”的一组是(3分)
①公戒而舍之
②公禁之,民不敢犯
③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⑤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A.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③D⑤ D. ①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
B.陈公弼到房州后,而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赫赫。
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C.淮南放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
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曾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2)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