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认识图形》
- 格式:doc
- 大小:92.00 KB
- 文档页数:3
认识图形【课前热身】涂一涂【知识回忆】【板块一】一、角的认识角的定义:由一个顶点和从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直直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画角的方法及各局部名称①先画一个点②从这个点画一条直直的线③最后从顶点起向不同方向画另一条直直的线二、比较角的大小①把两个角的顶点重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认识图形②让两个角的一条边重合③看另一条边,哪个角的另一条边在外面哪个角就大三、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口关系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关系,与两条边张口的大小有关系,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四、角的分类锐角〔<90°〕直角〔=90°〕钝角〔>90°〕记忆口诀直角是裁判,能把角来辩锐角是弟弟,嘴巴尖又细钝角是哥哥,嘴巴宽又扁【例一】把一张正方形纸剪去一个角,剩下的局部有几个角分别是什么角【板块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正方形相同点都有四个角,而且每个角都是直角,都有四条边不同点长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相正方形的四条变都相等等,长边叫长,短边叫宽【例二】数一数,下面共有多少个长方形【例三】将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分割成假设干个小正方形,怎样分割才能使分隔出的小正方形数量最少〔不能有剩余〕厘米4厘米【板块三】长方形、正方形和四边形的关系【例五】数一数【例四】画出直角、锐角、钝角、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随堂演练】1.图中共有〔〕个角,锐角有〔〕个,直角有〔〕个,钝角有〔〕个。
2.请按照△○□的顺序前进。
图中有几个直角、锐角、钝角将31,44,52,67,39,26,18,3这八个数分别填到下面的○里,使每条线上三个数之和都等于100。
按下面的要求在图中画一条线段。
6.(1)增加两个直角(2)增加3个直角(3)增加4个直角7.数一数图中,有〔〕个长方形,〔〕个正方形,〔〕个三角形,〔〕个圆。
《认识角》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认识角的符号。
2.通过动手操作,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学习难点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三角尺,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三角板)师:你知道,三角板为什么叫做三角板吗?(预设:因为它有三个角。
)那你知道什么叫做角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角。
(课题:认识角)师:我们先来摸一摸角,说说你摸到的是角的什么样的?(预设体会:角是直的,是尖尖的。
)师:你还能在三角尺上找到其他角吗?(同桌相互指一指)。
二、探索新知(一)认识角1.找角看看这幅图上的三件物品,你能在上面找到角吗?(出示剪刀、三角形、钟面三个图片)。
学生指一指。
将其中的角从图上请下来,你发现角有什么特点?(课件演示)(课件演示:出示剪刀、三角尺、闹钟等物体中的大小不同的角)从生活中的物体表面抽象出角。
师:谁能找出这些物体中的角?学生一个一个指。
师:如果把这些实物上的角搬下来,就成了下面的图形角。
(课件出示抽象出角)师:像这样的一些图形,就叫做角。
2.搭一搭你能用你的小棒搭一个角吗?同桌互相评一评对不对(师巡回指导)3.角的各部分名称师:老师画了一个角,同学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课件)(1)尖尖的地方我们叫它“顶点”(板书)直直的,我们叫它“边”(板书)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板书:一个顶点,两条边)(2)介绍角的记法和读法。
用给角起名字的方法来介绍角的记法和读法。
练习判断下面图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二)画角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画一个角?把你画的角标上顶点和边,并且给它改个名字,看看它应该记作什么(师边看边指导)5.画角时应该注意:先画顶点,再画边(三)比较角的大小1.玩一玩师:老师今天还做了一个角,老师的这个角还会变呢?这个角能变大变小,我们把这个角叫做“活动角”。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角的定义,理解角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生活中的角。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准确判断和比较角的大小。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角的定义和概念2. 角的识别和描述3. 角的大小比较4. 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角的定义和概念,角的识别和描述,角的大小比较。
2. 教学难点:角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角的大小比较的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角的模型。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角的定义和概念,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
3. 角的识别和描述: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学会识别和描述生活中的角。
4. 角的大小比较: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掌握比较角的大小的技巧。
5. 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角的定义和概念2. 角的识别和描述3. 角的大小比较4. 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角,用彩笔描绘并描述其特点。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例、练习和实际应用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角的定义和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生活中的角,比较角的大小,并能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教学活动的安排和实施,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含有角的实物图片,如剪刀、书本、钟表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中的角。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学情分析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重点难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过程:一、准备谈话引出课题。
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五角星闹钟提问:你认识这几个图形吗?指三角形,问:为什么把这个图形叫做三角形?请同学指一指三角形的角。
提问:正方形和长方形有角吗?指出来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红领巾、闹钟、五角星、三角板等,它们都有角吗?教师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自主探究1、出示课本主题图。
提问:这是一幅什么图?提问:纸工袋、闹钟、三角板的两边、剪刀都组成了什么?(角)提问: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角,你从图上还能看出什么地方有角吗?2、认识角及角的各部分名称。
(1)课件出示实物。
提问::纸工袋、闹钟、三角板的两边、剪刀,你能看出哪些地方有角吗?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回答作出肯定,并在课件中抽象出角。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出示活动角,并把它拉成不同的角。
提问:这里面有角吗?你能说说角有什么特征?(角的各部分名称)范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由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边组成的。
(课件:画角并标出各部分名称)让学生指出其余两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告诉学生:指角时,必须从顶点开始向斜线方向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