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1《忆读书》》教案 语文版.doc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3
《忆读书》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整体感受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理解掌握课文中的丰富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2.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
3.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4.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教学重点认识“读书好”的四个方面。
教学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前置美课前预习,要求:读准音、读顺文、读懂意二、欣赏美学生课前3分钟说话训练三、创设美1、名言导入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读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品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体悟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命运................ 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呢?我们从冰心的《忆读书》中去寻找答案吧!2、介绍作者教师启发学生:试着说出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的名字。
⑴蔡文姬:我国第一位女诗人,东汉末年人,代表作是《悲愤诗》。
⑵李清照:我国第一位女词人,宋代人,代表作有《如梦令》等词。
⑶丁玲: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该作195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
⑷萧红: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是深受鲁迅赞扬的中篇小说《生死场》。
⑹张爱玲: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是《倾城之恋》。
⑺杨沫: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是优秀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⑻舒婷:我国当代著名诗人,代表诗歌《致橡树》、《祖国,我亲爱的祖国》。
⑼琼瑶:我国当代台湾著名言情小说家,代表作是《窗外》、《还珠格格》等。
⑽三毛:我国当代台湾作家,代表作是散文《撒哈拉的故事》。
四、合作美、展示美1、请一位学生结合课本的注解简单介绍有关冰心的情况,教师作以下的补充。
“五四”运动时,在革命浪潮的激荡下,开始创作反映社会、家庭、妇女等问题的小说。
1.忆读书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词语及有关文学常识。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记叙的顺序。
(重点)3.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读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品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体悟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命运……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呢?我们从冰心的《忆读书》中去寻找答案吧!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冰心(1900-1999),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
其无标题的自由小诗,晶莹清丽、轻柔隽逸,后结集为《繁星·春水》出版,被人称为“繁星格”与“春水体”。
其散文集《寄小读者》显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练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文体知识。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书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它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是指散文的题材广泛和写作方法灵活多变;所谓“神不散”,是指散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必须明确而集中。
根据表达方式的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
本文属于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
3.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笸.箩(pǒ)天罡.(gāng)地煞.(shà) 怒发冲冠.(guān)4.解释下列词语。
悬念:文中指挂念,惦记。
无聊:文中指精神无所寄托。
若有所失:好像失去了什么。
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道理。
无病而呻:没有病却发出痛苦的声音。
文中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情实感而矫揉造作。
风花雪月:原指古典文学作品里描写自然景物的四种对象,后来比喻堆砌辞藻、内容空泛的诗文。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索然无味:没有一点趣味。
5.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忆读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读写“书目”“折扣”等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之情。
(3)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之情。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如何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聊一聊: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读书吗?读过哪些书?分享一下你们的读书感悟。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圈出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3.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3.教师提问: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哪些对读书的看法?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忆读书》的第一部分,了解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
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第二、三部分,进一步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作者的读书经历。
2.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对读书如此热爱?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第二部分写了作者成年后读书的经历,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内容,并概括其要点。
3.教师提问:课文第三部分写了作者对读书的感悟,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内容,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请以“我的读书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分享作文,教师点评。
第一课《忆读书》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教材分析:这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是冰心老人的一篇关于如何读书的文章,内容简单扼要,又明白浅显。
初一上学期就接触这样的文章可以说是很好的,因这可以借此来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阅读课外书籍。
学习本文可以结合课文中所提到的各部书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生分析:学生刚上初中,一下子面对那么多的学科,对于初中的学习生活可能还不大能够适应,引导他们如何学习那是很重要的。
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积累了一定学习和阅读的经验,可引导他们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学习和阅读。
此文较简单,适合学生自己阅读。
引导学生联系平时读书的实际,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读书情况作一次总结,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后面推荐的名著,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
还可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有关“读书”和有关“书”的格言。
设计理念: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提到: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还提出“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在阶段目标中又提出了“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出文章的内容要点。
2、联系自己平时的读书实际,加深对读书的认识。
将自己收集的有关“书籍”和“书”的名言拿出来交流。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由冰心的一首小诗引入: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本诗通过比喻揭示:成功来自艰辛的奋斗的道理。
(激励青年努力学习,艰苦奋斗。
)二、课前准备:摘录有关“读书”或“书”的名言。
将它们拿出来交流。
分小组,各小组先检查一下准备情况,然后讨论所摘录的是否符合“读书”“书”的范围。
然后各小组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来。
教师小结:其实这些名言正如冰心老人告诉我们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忆读书冰心教学目标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
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③锻炼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重点:这篇文章我是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由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旨在引导青少年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教学难点:《忆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
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教学方法,手段:采用座谈的形式较好,可以给学生更大的想像、发挥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老师提供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引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的朗读课文。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
导入新课:诗人徐志摩曾表达过读书后的不可言说的愉悦:\'我觉得读到好的诗的时候,真如听到绝妙的音乐,五官都受了感动,精神上好像复新了一般。
在诗里,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
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
这种美的感觉,音乐的领会,只有自己在那一瞬间觉得,不能分给旁人的。
\'他指出了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精神熏陶。
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诵读活动1、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2、诵读要求与策略: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要忘我、深入地体会;指出对方同学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三)正音释义笸箩天罡地煞无聊朦朦胧胧无病呻吟不能自已(四)思考活动1、学生活动与要求请同学快速浏览全文,圈画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
2、教师辅助策略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
(五)交流活动1、关于本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忆读书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众:喜欢)“大家喜欢读什么样的书?”“我喜欢读科幻的。
”“我喜欢读侦破的。
”“我喜欢读人物传记。
”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纵览古今,横观中外,许多名人都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诗人汪国真说过:“最优秀的读者,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作家,最优秀的作家必定是最优秀的读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忆读书》。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示多媒体:冰心不同时期的照片)请同学们交流一下收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生:“我在图书馆查到的资料,冰心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我上网查到,冰心在1921年出版了《繁星》、《春水》两个诗集,后赴美留学,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结集为《寄小读者》。
”一学生又补充一些:冰心有许多散文作品,如《樱花赞》、《小橘灯》等,还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如泰戈尔的《园丁集》、《泰戈尔剧作集》等。
师:同学们能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获取信息,非常好。
(出示多媒体)我们来看一下冰心的简历。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冰心是文学界的长青树,从19岁成名到晚年仍在创作,她之所以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是与她热爱读书分不开的,让我们看看她对读书有什么见解。
师: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篇课文我们学什么呢?生1:结合单元提示,学习本文应提取文章要点。
生2:我认为要抓住文章思想内容的要点。
师:那我们学习这课就理出文章的内容要点。
大家同意吗?生:同意!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提出的问题。
师:读完课文,文中哪句话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因为可以指导我读书。
”“我也同他一样对这句话印象深刻,因为它是作者对自己一生的读书经验的总结,给我启迪。
”师:请同学们解释“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的意思。
“我理解‘读书好’就是读书有好处、有益处。
”“我认为‘多读书’就是读书的数量要多。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忆读书》教学案语文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2、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采用座谈的形式,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2、了解文中提到的众多作品。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谜语导入新课: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住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谜底: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纵览古今,横观中外,许多名人都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忆读书》。
二、走进作者:冰心(1900~xx),享年99岁,原籍福建。
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
被称为“世纪老人”。
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其作品有诗集《繁星》和《春水》,被人称为“春水体”,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清丽”、“典雅”、凝练流畅的特点,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
背景链接提示——留意篇末所署的时日1989年9月8日清晨国际扫盲日,中国教师节前夕,告诉人们识字读书有诸多好处;提醒人们要多读书、读好书。
三、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笸箩pǒ不能读成puǒ天罡gāng 地煞 shà怒发冲冠guān无聊朦朦胧胧无病呻吟不能自已津津有味2、解释词语:⑴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人情世故:⑵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
索然无味:⑶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
风花雪月: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关于本文的主要内容——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忆读书》教学设计南安市毓元中学林金朗【教材分析】这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是冰心老人的一篇关于如何读书的文章,内容简单扼要,又明白浅显。
初一上学期就接触这样的文章可以说是很好的,因这可以借此来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阅读课外书籍。
学习本文可以结合课文中所提到的各部书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刚上初中,一下子面对那么多的学科,对于初中的学习生活可能还不大能够适应,引导他们如何学习那是很重要的。
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积累了一定学习和阅读的经验,可引导他们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学习和阅读。
此文较简单,适合学生自己阅读。
引导学生联系平时读书的实际,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读书情况作一次总结,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后面推荐的名著,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
还可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有关“读书”和有关“书”的格言。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预习体验学习乐趣;通过自由朗读整体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2、通过小组合作形式,结合朗读、圈画、思考、讨论等手段品味语言,理解作者各阶段的读书生活及读书感受,联系实际思考自身读书体验。
(三)情感目标与价值观:树立“开卷有益”的思想,培养自主阅读的兴趣与合作探究的精神,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不同的书带给作者的影响。
二、情境导入:1、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住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2、名言:(1)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
1.忆读书课前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
阅读一些作家回忆读书的经历,就能获得一笔很大的财富。
1.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
深入理解作者的读书体会。
2.引导学生注意平时读书要有自己的体会。
3.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
2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口头表述活动:以书为话题,让学生回忆自己读了哪些书?谈谈自己喜欢读什么书,为什么?形式:安排小组讨论,老师深入组内听取他们的讨论交流,然后指定若干同学上台交流。
教师评价,由此自然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1生字注音着.(zhuó)力无聊.(liáo)天罡.(ɡānɡ)笸箩..(pǒluo)消遣.(qiǎn)2词语解释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道理。
厌烦:嫌麻烦或因对象的琐碎而讨厌。
兴亡盛衰:兴盛和衰亡(多指国家)。
索然无味:没有一点趣味。
华丽:美丽而有光彩。
自作多情:自以为非常优秀,自以为别人喜欢他。
心动神移:形容某处景色或某件作品特别能够感染、打动人,使人心神为之移动。
3作者名片冰心(1900—1999),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五四”运动时,在革命浪潮的激荡下,开始创作反映社会、家庭、妇女等问题的小说。
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小说集《南归》《往事》;散文集《同情》《冰心游记》等。
4背景追溯本文选自《冰心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本文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写于1989年9月8日。
冰心七岁开始读书,初次接触的书便是《三国演义》这样的鸿篇巨制,自此阅读量不断增加。
大量的阅读积累奠定了冰心的文学基础,从而造就了文坛上的一代名家。
作者毕生致力于儿童文学的创作,十分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
写作此文,主要是勉励青少年朋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一)整体感知1冰心老人八十多年的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是什么?学生思考;指定学生回答;师生交流(包括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忆读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竞赛体验学习乐趣;通过自由朗读整体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通
过小组合作形式,结合朗读、圈画、思考、讨论等手段品味语言,理解作者
各阶段的读书生活及读书感受,联系实际思考自身读书体验。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树立“开卷有益”的思想,培养自主阅读的兴趣与合作探究的精神,
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及感受,学会从作者复杂的读书经历中归纳读书对于成
长的种种好处。
2、教学难点:在阅读中反思自己的读书经历并交流心得体会,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1、忆读书节次 第1课时 备课人 赵群友 授课时间总课时数教 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词语;相关文体知识,了解作者及作者的读书经历。
过程与方法 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字词,学生介绍作家、作品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教 学 重、难 点 重点: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难点:文体知识了解、开头方法运用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一、预习反馈1、读准字音笸(p ǒ)箩(luo) 天罡(g āng) 地煞(sh à) 消遣(qi ǎn) 烦琐(su ǒ) 堆砌(q ì)酷(k ù)爱 无聊(li áo ) 矫揉(r óu)造作 黛(d ài ) 悬(xu án )念2、解释词意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
形容极端愤怒。
气愤填胸: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
津津有味: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
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心动神移:心里的想法动摇了,会在神态上发生改变。
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3、文体知识(1)体裁:体裁分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
其中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戏剧、散文。
(2)记叙文的六要素知识。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4)记叙线索:①人线;②事线;③物线;④时间线;⑤地点线;⑥情感线。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时间有机的连在一起,使文章条 理清楚、层次清晰。
4、读懂文意(1)浏览全文,找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
(2)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二、课文导入1、猜谜(打一物)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他记载,知识没他传不开。
2、关于书的名言: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忆读书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储备点1、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2、引导学生抓住文章要点,更有效而透彻地理解全文。
(二)能力培养点1、通过抓住文章要点,培养学生积累分析文章的有效方法。
2、结合本文学习,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去。
(三)情感体验点通过作者提出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箴言,启发学生热爱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二教学设想1重点、难点、疑点(1)重点会分析、归纳“读书好”的四个方面。
(2)难点如何抓住文章要点,整体把握全文。
(3)疑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三个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
2课型及教学思路本文是一篇散文,作者回忆了自己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为核心,构架全文。
根据本文的行文特色,提供以下教学程序做参考: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找出文章核心,然后依据核心从三个方面全文,最后结合作者的体会,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指导以后的实践。
三媒体平台1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2多媒体课件撷英(1)课件构想网上下载冰心图像,再搜集冰心对青少年的读书寄语,读书寄语转化为声音,于课前或课后展示给学生。
(2)素材储备网上下载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本课目标1、掌握生字新词、简介作者。
2、抓住文章精髓,分析“读书好”的部分。
(二)教学流程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从小到大读过不少书,读过后你们有何感想呢?你觉得自己会读书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忆读书》,可能她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有关读书的启示。
2、课前热身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冰心一生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主要有小说、诗歌、散文、儿童文学等,尤其是她的散文成就显著。
“叶里深藏云外碧,枝头都借日边红。
曾陪桃李开时雨,仍伴梧桐落后风”。
这是宋人赞扬一共玖瑰花开放季节长的诗句,用它来比喻冰心的创作生命也是很相宜的,冰心从19岁成名,度过了六十多个创作春秋,她的创作生涯,仿佛一丛葳蕤的玖瑰,长年开放出清露凝香的花朵。
第一课《忆读书》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积累词语。
(3)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学习,讨论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作者对读书的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读书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2)学会生字词,积累词语。
2.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冰心及《忆读书》的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自己读书的经历,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
2.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节奏和情感。
(2)教师辅导,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
3.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
4.分析课文内容(1)学生分组讨论,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5.感悟作者情感(1)学生分享自己读书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作者对读书的感悟,深入理解课文。
6.课堂小结(2)教师点评,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深入理解课文,写一篇关于自己读书感悟的短文。
3.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五、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感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激发对读书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详细内容教学重点:1.通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让学生能够把握课文的情感节奏,理解冰心奶奶对读书的深情描绘。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忆读书》教案语文版1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
2、引导学生能抓住文章思想内容的要点,对作者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有比较透彻的理解。
3、通过与冰心老人“对话”,激发读书兴趣,引导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2重点难点1、品味本文平实、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通过与冰心老人的“对话”,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含义,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3教学过程3.1 第一学时3.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一、导入。
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住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谜底:书)二、作者介绍。
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
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
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
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
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三、检查预习情况。
不能自已yǐ 天罡gāng 栩栩如生xǔ 地煞shà消遣qiǎn 烦琐suǒ 笸箩pǒluo 堆砌qì消遣自作多情津津有味若有所失人情世故索然无味风花雪月朦朦胧胧无病而呻不能自已(集体订正)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关于本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1《忆读书》》教案语文版《忆读书》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忆读书》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冰心回忆了幼年、少年时读书的经历,总结了多年读书的经验,旨在引导学生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学习本文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在教学时可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抓住文章要点,有效而透彻地理解全文,积累分析文章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教师范读、领读课文,明确朗读的要领。
2.研读文本,透彻理解作者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3.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尝试运用,学习制作读书卡片。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归纳“读书好”的四个方面。
2.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收集关于冰心的资料:(1)照片,(2)生平,(3)关于读书的寄语。
2.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注意范读的语调、语速及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或让学生聆听录音,跟读、学读。
)
3.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1)在本文中,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请概括出她读书的体会。
(2)作者重点叙写的是哪一方面的体会?
4.研读课文。
(1)作者是通过描写“多读书”的往事说明“读书好”的。
请将作者所读的书进行归类,说说作者最喜欢读哪类书,这些书的“好”体现在哪些方面。
(初步学习使用圈点法,了解什么是概括法。
)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读好书”的方法有哪些。
(3)说说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理解。
(4)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
以“思考与练习”第三题为例,学习鉴赏语言的表达效果。
五、拓展延伸
1.请学生根据冰心所说的“读书好”的四个方面,联系实际谈谈还有哪些其他方面。
2.阅读冰心的代表作《繁星》《春水》《寄小读者》《小橘灯》等,模仿制作读书卡片。
摘自《语文建设》2006年第6期
《忆读书》第二课时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忆读书》。
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教材分析:
《忆读书》是五年级下学期“书”单元中冰心的一篇关于如何读书的文章。
它不同于平时看到的理论性的说教,而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处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全文娓娓道来之语,简单扼要又明白浅显。
二、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理清记叙的顺序,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二)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三)领会“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体会。
三、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中心“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渗透在作者读书经历的回忆中,只有通过对事件的准确把握才能深刻领会,所以了解作者不同阶段的读书经历及感受、学会从作者复杂的读书经历中归纳读书对于成长的种种好处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而在阅读中反思自己的读书经历并领会“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四、教法:
1、激趣法:本文涉及到的文学常识非常多,所以通过知识小竞赛帮助学生整理相关文学常识,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朗读法:结合五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局限性的实际,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诵读课文让学生走进文本,并借助突破口的设置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3、圈画法:在朗读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圈画,回答问题从文本出发,找出关键的句子和词语,由词、句到段、篇,层层深入,用圈画帮助阅读。
4、讨论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学讨论交流,相互补充完善,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培养其团结合作的精神。
五、学法指导:
1、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借助朗读,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2、借助指导朗读(批画),提高学生筛选、概括和感悟能力
3、借助多媒体齐读,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六、本课亮点: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
《新课标》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适当开展探究、资料收集、交流讨论等学习活动,以发展学生各种基本能力。
因此,在讲冰心《忆读书》这一课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网络等信息渠道去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名著的主要内容及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一改过去由教师介绍作家作品,学生被动地听记的局面,使学生逐渐养成主动获取信息的好习惯。
另外,在学生预习、查资料期间,他们会发现很多疑点,然后经过教师的指导和同学间的讨论,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所以,学生在开发利用课外资源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又发展了能力,增强了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