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35
- 格式:docx
- 大小:23.54 KB
- 文档页数:3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师:上面这几幅图片是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的剧照,同学们知道这些电视剧讲述的是哪个朝代的故事吗?这些演员穿的衣服又是哪个民族的呢?这个民族是如何加强统治的?带着这些问题,咱们走进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雍正初年,为应对瞬息万变的西北战事,在宫廷隆宗门内设置了军机房,专门处理有关前线的奏报和诏令,军机房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军事机构。
不久,更名为军机
由单纯处理西北军务扩大到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常设机构。
定义:什么叫闭关锁国政策?
1984年出版的《中外史地知识手册》说,闭关政策是清朝限制中外交
往的政策。
新编《辞海》认为,锁国政策是日本江户幕府禁止对外交通和
贸易的政策。
百度百科:闭关锁国政策指闭关自
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
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且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
探究:清朝为什么“闭关锁国”?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
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
材料二:英国已开始了工业革命,迫切
需要获取我国的原料,大量价廉物美的
洋商品进入我们的市场,使我们的原料
流入西方,也使我们的土产品难以与洋
商品竞争,使我们的很多小手工生产者
失去生存的依靠。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到1840年时,中国人均粮
食仅有200公斤左右,美国接近1000公斤;中国
年产铁不及法国的1/10,不及英国的1/40。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了解和掌握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学生能够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联系明清对外交往的情况和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思考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表现、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
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强化君主集权的目的与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
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形成的原因。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包括乾清宫和乾清门外的军机处等)【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复习二、导入新课教师也可以结合关于清朝时期的文物遗址或影视作品引出课题。
如:的中心有一处闻名世界的博物院,它叫什么?在这里进行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是什么王朝?(清朝)那么清朝是怎样建立的?清朝的皇帝是怎样进行统治的?通过上述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要学习的内容。
三、讲授新课(一)军机处的设立①建立: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②实质:军机处成为清朝皇帝专权的重要工具。
(阅读“相关史事”和“材料研读”部分说说军机处的任务:只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皇帝的权力达到顶峰。
在学习清朝强化君主集权这一重点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看两组图片,并阅读有关图片的文字说明。
一组图片包括乾清宫和乾清门外的军机处,另一组图片是某某故宫的大政殿和十王亭。
文字说明指出这几组建筑物的用途。
在学生观看阅读的时候,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一说上述建筑不同布局的意图。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目标解读】【课程标准】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1.军机处的设立。
2.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难点:1.军机处设立的作用。
2.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这首朝代歌反映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
由满洲建立的清王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统治者为维护统治,强化君主集权,使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新课探究】1.军机处的设立(1)背景①史料研读:材料一顺治十五年(1658年)仿照明朝制度,将内三院改为内阁,由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学士、侍读学士等组成,负责起草、传达诏令,进呈题疏,代批拟旨等。
清朝的内阁名义上居中央辅政机构之首,但没有明朝中后期内阁那样的实权,因为在雍正之前军国重务实操于议政王大臣会议之手。
材料二议政王大臣会议又称“国政”,拥有很大的权力,其成员“皆以满臣充之”“半皆贵胄世爵”。
他们“协议国政,军国大事,均于此决之”“诸王大臣签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
②问题探究:材料中清朝的“内阁”与明朝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答案提示:清朝的内阁没有明朝中后期内阁那样的实权。
因为在雍正之前军国大事都掌握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之手,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
(2)设立①史料研读:材料一材料二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
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正七品,掌撰拟、翻译)之谨密者入直缮写(誊写;抄写)。
后名军机处,地处宫廷,便于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材料三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名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四个子目的内容: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和闭关锁国政策。
这四个子目之间关系密切。
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是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的根源。
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体现了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在君主专制统治下,贪腐之风在官场、军队蔓延,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社会危机重重。
同时,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也使统治者认识到只有强化君主专制制度,才能巩固其统治。
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清朝脱离世界潮流,进一步导致了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这些表明,清朝时君主专制统治极端强化。
君权越来越尊,臣民愈来愈卑,这是君主专制演变的轨迹。
二、课标要求1.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
2.通过清朝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清朝设立军机处、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基本知识及其产生的恶果;了解清朝官场的腐败及其引发的社会危机;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⑴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通过分析、归纳,认识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及其影响;收集有关清朝文字狱的故事,理解文化专制对清朝社会的影响,提高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史料研读、合作探究,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⑵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⑶多媒体课件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清朝官场的腐败、“闭关锁国”政策后果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拥护今天反腐及一带一路政策、珍惜改革开放成果的自觉性。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处理方法:利用课前故事导学,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归纳清初君主权力逐步加强的史实;通过讨论、辩论认识军机处设立的作用及影响;通过史料分析、图片对比、历史演绎等方式,使学生身临其境,更深刻地体会清朝文化专制的可怕。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知识框架】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军机处的设立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闭关锁国政策
【重点梳理】
1.军机处的设立
2.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文字狱为了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很多人因此被处死,连亲属、师友都受到迫害。
人们把这种做法称为“文字狱”。
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文化专制
政策(1)目的: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
(2)措施: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
3.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表现官场上,官吏为了求得升迁或自保,千方百计地利用官场上的各种关系,贿赂上级,结党营私,中饱私囊,蒙骗朝廷,敲诈百姓,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军队中,八旗兵久无战事,昔日的尚武精神荡然无存,军风军纪日益败坏,将领贪污兵饷现象十分普遍。
嘉庆以后,出现了财政危机。
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造成国力越来越虚弱。
清朝中期以后,人口的增长造成用地紧缺,而土地却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4.闭关锁国政策
【知识延伸】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形成的原因及启示。
(1)原因: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
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故步自封,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进步。
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
(2)启示:从闭关锁国政策中吸取教训,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