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断句上课》
- 格式:ppt
- 大小:411.00 KB
- 文档页数:46
公开课(文言文断句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汉语》教材第四章“文言文断句”,详细内容包括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常用断句方法及其运用。
着重分析古文中常见的句式结构,如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并通过实例讲解断句的具体操作步骤。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掌握常用断句方法。
2. 能够独立进行文言文断句,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古文鉴赏能力,激发学习古文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言文断句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古代汉语》工具书、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一个古文断句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文言文断句的兴趣。
2. 基本原则:介绍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如保持句子完整性、遵循句子结构等。
3. 常用方法:讲解常用断句方法,如句读法、对称法、顶针法等。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实例,详细讲解断句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断句方法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文言文断句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文言文断句基本原则保持句子完整性遵循句子结构2. 常用断句方法句读法对称法顶针法3. 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2. 答案: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但部分学生对断句的灵活运用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古文作品,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并在课后进行断句练习,逐步提升文言文断句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文言文断句的灵活运用。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实例,详细讲解断句过程。
3.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文言文断句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实践。
《文言文断句》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第十九章《文言文断句》。
详细内容包括: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常见句式特点、断句技巧及实践。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能熟练运用断句技巧进行句子划分。
2. 了解常见文言文句式特点,提高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言文断句技巧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常见句式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朗读一篇未断句的文言文,让学生感受断句对理解文言文的重要性。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文言文断句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
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例句,讲解断句技巧和常见句式特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对教材中的句子进行断句,并进行点评。
5. 知识拓展:介绍古代文言文的断句方法,如“读破句法”等。
六、板书设计1. 文言文断句的定义、作用2. 断句的基本原则3. 常见句式特点4. 断句技巧及实践5. 古代文言文断句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对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进行断句,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2. 答案:见教材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断句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更多的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使课堂氛围活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技巧,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
公开课之文言文断句
余闻文言,乃古文之正脉。
其言简意赅,含蓄典雅,读之如品佳茗,心旷神怡。
断句之艺,犹武中之舞剑,音乐中之击鼓,需心细如发,眼锐如鹰。
今余欲与诸君共探其中奥妙,期诸君有所得。
一、断句之义
文者,物之华也;言者,文之表也。
断句者,乃为文划界,明其义,定其位。
犹医者诊断病情,需辨症施治。
断句之道,亦需观文察义,依理而行。
二、断句之法
1.观词义:文辞之中,意义明晰,如“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须依词义,明其句读。
2.辨句式:文言之中,句式独特,如“壮志骄阳”乃谓
“壮志/骄阳”,非“壮志骄/阳”。
3.察语气:句末之叹号、问号,如“善哉乎/鼓琴”,语气
转折处,当断无疑。
4.考逻辑:文理有序,逻辑分明。
如“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三、断句之用
断句之道,非徒学之而已。
习得其法,能助诸君更深入地理解古文之意,体会古人之心。
此外,考试之中,断句题常出,得此艺者,自能游刃有余。
四、断句之例
昔人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盖言读之熟,则义自明。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若不明其义,则句读或乱。
然习得其法,则自然明矣。
总之,文言文断句之道,需细心体味,用心研习。
方能如庖丁解牛,目无全牛而能循其纹理。
吾望诸君习得此艺,共享古文之美!。
《文言文断句》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章节为《文言文断句》。
详细内容包括断句的基本原则、常见句式断句方法以及断句在文言文阅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
2. 培养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运用断句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文化底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断句方法在文言文阅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断句的基本原则和常见句式断句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论语》中的一句话为例,让学生尝试断句,引发学生对断句的兴趣。
2. 知识讲解:a. 讲解断句的基本原则:根据语义、语法、语境进行合理断句。
b. 讲解常见句式断句方法:主谓之间、谓宾之间、中心词与修饰语之间、对称句等。
3. 例题讲解:结合课本中的例句,讲解断句方法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方法,对课后的文言文进行断句练习,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断句基本原则a. 语义b. 语法c. 语境2. 常见句式断句方法a. 主谓之间b. 谓宾之间c. 中心词与修饰语之间d. 对称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将《岳阳楼记》进行断句。
b. 选取一段文言文,运用所学断句方法进行断句。
2. 答案:a. 《岳阳楼记》断句答案。
b. 选取的文言文段断句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断句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文言文作品,提高断句能力,增强文化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断句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断句方法在文言文阅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断句的基本原则和常见句式断句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以《论语》中的一句话为例进行断句练习。
高考文言文断句(公开课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汉语》第四单元《文言文断句》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断句的基本原则、断句的方法和技巧、断句练习及常见句式断句实例解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掌握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2. 能够准确、快速地对文言文进行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文言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句子成分的分析和识别。
教学重点:断句的基本原则,以及常见句式的断句实例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古代汉语》辅助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段无标点的文言文,让学生尝试阅读,体会断句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断句的基本原则:保持原意、符合语法、便于理解。
(2)断句方法和技巧:成分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对称分析法等。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结合断句方法和技巧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断句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断句的基本原则:保持原意、符合语法、便于理解。
2. 断句方法和技巧:成分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对称分析法等。
3. 常见句式断句实例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古代汉语》辅助练习册上的断句练习题。
(2)翻译一段无标点的文言文,并对其进行断句。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断句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作业完成情况。
2. 拓展延伸:(1)研究古代文化,了解文言文断句的历史背景。
(2)阅读更多文言文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探讨文言文断句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古文鉴赏、古籍整理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断句的基本原则2. 断句方法和技巧3. 例题讲解4. 随堂练习一、断句的基本原则1. 保持原意:在断句时,要确保句子的原意不被改变,遵循原文的语义和逻辑关系。
(公开课文言文断句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八章“古诗文阅读”部分,详细内容为《公开课文言文断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掌握常用的断句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阅读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文阅读的兴趣,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断句方法进行古诗文阅读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如语义完整性、语法正确性等。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详细讲解断句方法,如根据句意、关键词、标点符号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古诗文断句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文言文断句原则语义完整性语法正确性2. 常用断句方法根据句意关键词标点符号七、作业设计答案:略。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古诗文,提高古诗文阅读水平,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重点关注教材《公开课文言文断句》的章节内容,应确保内容与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认知能力相匹配。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段落,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断句技巧。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文言文断句公开课课件 (一)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更是我们学习汉语的重点。
而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断句是一个重要的技巧。
下面我将介绍文言文断句公开课课件,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一、课件概述文言文断句公开课课件是一份为学习文言文的同学所设计的公开课教材。
它含有丰富的例子,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清晰的介绍。
该课件从基本原理入手,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同学们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二、课件结构该课件共分为三个部分:基本原理、技巧指导、实战演习。
1. 基本原理在第一部分中,该课件详细介绍了文言文的基本原理。
通过对文言文语言表现形式的分析,解释了为什么文言文需要断句以及断句的重要性。
不仅如此,它还详细介绍了文言文各个部分的语言特点,从而为后面的技巧指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技巧指导在第二部分中,该课件着重介绍了文言文断句的具体技巧。
通过一系列经典的例子来阐释断句的技巧,帮助同学们掌握正确的断句技巧。
除此之外,课件还介绍了一些断句的误区,帮助同学们避免常见的错误。
3. 实战演习在第三部分中,该课件提供了大量的实战演习题,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掌握断句的技巧。
通过这些题目,同学们可以系统地进行训练,了解自己在掌握技巧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三、学习效果通过学习该文言文断句公开课课件,同学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掌握文言文断句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探索文言文的奥秘,体验文言文的魅力。
综上所述,文言文断句公开课课件是一份优秀的学习教材,它不仅介绍了文言文的基本原理,更是提供了详细的技巧指导和实战演习,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断句技巧。
学习该课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文言文断句》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单元《断句》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教材第六章“文言文阅读”中的《断句》一节,着重介绍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断句要领,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掌握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断句的原则和方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尝试断句,体会断句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进行断句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断句技巧。
六、板书设计1. 文言文断句原则保持原意合理划分注意修辞2. 断句方法语法分析语境分析标点符号辅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选取一篇文言文,进行断句练习。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文言文,提高断句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断句原则的讲解与理解2. 断句方法的实践与应用3. 课堂练习的设计与反馈4. 作业的布置与答案的指导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落实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断句原则的讲解与理解1. 保持原意:断句时要确保句子的原意不受改变,避免出现歧义。
2. 合理划分:根据句子成分和语意,合理划分句子结构,使断句符合文言文的语法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