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教案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5
大学课程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课程内容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2. 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4. 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课程概述。
2. 教学目标和要求。
3. 教学内容安排。
4. 教学方法和手段。
5. 教学评价标准。
三、教学安排。
1. 课程概述。
本课程旨在介绍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知识体系,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了解相关技术应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还应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 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实践案例分析和团队合作项目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4. 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5. 教学评价标准。
本课程的教学评价将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考核、实践项目评定等多个方面。
通过多角度的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效果评估。
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考核、实践项目评定等多个方面来评估。
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课程将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与改进,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建议,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六、教学资源。
本课程将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设施、实验设备、教学资料等,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2. 授课对象:[年级]级[专业]班3. 授课时间:[具体时间]([周次])4. 授课地点:[教室编号]5. 主讲教师:[教师姓名]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 - 能力目标:[学生应培养的能力] - 素质目标:[学生应提升的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章节标题:[章节名称]2. 教学重点:- [重点知识点1]- [重点知识点2]- [重点知识点3]3. 教学难点:- [难点问题1]- [难点问题2]- [难点问题3]4.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引入方式:[情境导入、问题导入、案例导入等]- 导入内容:[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二)新课讲授- 讲授内容:1. [知识点1]- 讲解方法:[讲解、讨论、演示等]- 相关案例:[举例说明]2. [知识点2]- 讲解方法:[讲解、讨论、演示等]- 相关案例:[举例说明]3. [知识点3]- 讲解方法:[讲解、讨论、演示等]- 相关案例:[举例说明]- 互动环节:[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三)巩固练习- 练习形式:[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 练习内容:[相关习题、案例分析等](四)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强调重点、难点- 布置课后作业---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知识点,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理论知识。
4.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实践技能。
5.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手段1. 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解题步骤等。
2. 投影仪:展示PPT、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
4. 实验设备:进行实验操作,验证理论知识。
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课程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3)运用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请根据实际课程填写)。
这部分内容是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整个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2.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请根据实际课程填写)等基础知识。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进一步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请根据实际课程填写)。
(2)(请根据实际课程填写)。
2. 教学难点:(1)(请根据实际课程填写)。
(2)(请根据实际课程填写)。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案例分析法:运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运用PPT、视频等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拓展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请根据实际课程填写)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新课的展开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1)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逐步揭示课程的核心知识点。
大学教案首页模板教案作者:[你的名字]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课程代码:[课程代码]课时:[总课时]授课对象:[授课对象,如:本科生、研究生等]教学目标:1. 了解[课程名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课程名称]的核心技术和应用方法;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传授知识;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3.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第一章:[章节名称]1.1 [内容一]1.2 [内容二]1.3 [内容三]1.4 [内容四]第二章:[章节名称]2.1 [内容一]2.2 [内容二]2.3 [内容三]2.4 [内容四]第三章:[章节名称]3.1 [内容一]3.2 [内容二]3.3 [内容三]3.4 [内容四]第四章:[章节名称]4.1 [内容一]4.2 [内容二]4.3 [内容三]4.4 [内容四]第五章:[章节名称]5.1 [内容一]5.2 [内容二]5.3 [内容三]5.4 [内容四]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小测验等,占总成绩的[比例];2. 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比例];3.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比例];4. 实践操作:占总成绩的[比例]。
参考教材:[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教学日期:[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大学教案首页模板教案作者:[你的名字]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课程代码:[课程代码]课时:[总课时]授课对象:[授课对象,如:本科生、研究生等]教学目标:1. 了解[课程名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课程名称]的核心技术和应用方法;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传授知识;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3.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操作技能。
大学课程教案模板教学目标:- 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关键知识和技能。
-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课程背景和导入(5分钟)- 介绍课程的背景和重要性。
- 引入课程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点讲解(40分钟)- 详细讲解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和理论基础。
- 分析相关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3. 实践活动(6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 提供必要的实践指导和技术支持。
4. 学习反思和总结(15分钟)- 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所学知识和经验。
- 分享个人体会和学习感悟。
评估方式:- 课堂小测验:对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进行测试。
- 实践项目评估: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 个人报告:要求学生撰写个人学习报告,总结学习过程和收获。
教学资源:- 教材:提供相关教材和学习资料。
- 实践工具和设备:提供必要的实践工具和设备。
-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网络资源和参考资料。
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讨论,传递知识和理念。
- 实践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辅助手段:- PowerPoint演示:使用PPT展示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
- 视频资源:引用相关视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备注:根据具体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可以对上述教学模板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2. 授课教师: [教师姓名]3. 授课班级: [班级名称]4. 授课时间: [具体日期] [具体时间]5. 课时安排: [课时数]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点]。
- 理解[相关理论或概念]。
- 了解[相关背景或发展历程]。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具体能力],如[分析、应用、评价等]。
-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如[实验、设计、写作等]。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课程主题]的兴趣。
-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如[责任感、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等]。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 [具体知识点或技能]。
2. 难点:- [具体知识点或技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知识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话题]进行讨论。
3.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知识点]。
4. 实验法:进行[实验]操作,验证[知识点]。
5. 其他方法: [如:演示法、讨论法、小组合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入[课程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2. 新课讲解:- 讲解[知识点],结合实例说明。
- 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互动。
3. 案例分析:- 分析[案例],探讨[知识点]。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实验操作:- 进行[实验]操作,验证[知识点]。
-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5. 课堂小结:- 总结[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 回答学生疑问,解答困惑。
6. 课后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等。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3. 实验报告: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
4.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的成绩。
七、教学资源1. 教材: [教材名称]2. 参考书: [参考书名称]3. 网络资源: [相关网站或平台]4. 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名称]八、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大学教案大学教案模板范文(精选11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教案模板范文(精选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2、引导学生体味诗中的意象美;3、当堂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1、诗情的领悟是难点与教学的重点;2、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教学过程一、导语1、这座桥,风景秀丽,闻名遐迩;这个人,风流倜傥,才华横溢;这首诗,清新空灵,载誉中华。
你想欣赏这座桥,走进这个人,感受这首诗吗?首先让我们先来认识这位具有浪漫情怀的现代派诗人。
2、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二、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三、简要情况-康桥情结,由此引出对《再别康桥》的示范朗诵。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年秋,徐志摩经美国到伦敦,在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习,1922年上半年由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特别生转为正式研究生。
过了半年的正式学生生活后,8月中旬回国。
1928年8月第三次来到英国,11月16日快要归国的途中,灵感闪现,挥洒自如地写下了的传世经典之作——《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四、《再别康桥》是诗人1928年第三次漫游欧洲,再回母校,故地重游时所作的,所以这个题目中有一个再字;那么,从这个别字,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啊?离别(学生答)对,它是一首离别诗。
大学教师授课教案模板(一)一、课程信息1. 课程名称:X课程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公共课3. 学分:X学分4. 学时:X学时5. 授课对象:X专业大一/大二/大三学生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X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X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熟悉X的应用领域和前景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X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备X实践操作能力具备X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三、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章节:X内容章节:X内容2. 教学难点:章节:X内容章节:X内容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X概念、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X实例和案例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X话题的讨论四、教学资源1. 教材:X教材2. 参考书:X参考书3. 课件:制作X课件4. 网络资源:提供X相关网站和资料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小测验等2. 期中考试:闭卷考试,测试X知识和能力3.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测试X综合运用能力4. 实践环节:完成X实践项目,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学教师授课教案模板(二)一、课程信息1. 课程名称:X课程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公共课3. 学分:X学分4. 学时:X学时5. 授课对象:X专业大一/大二/大三学生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X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X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熟悉X的应用领域和前景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X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备X实践操作能力具备X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三、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章节:X内容章节:X内容2. 教学难点:章节:X内容章节:X内容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X概念、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X实例和案例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X话题的讨论四、教学资源1. 教材:X教材2. 参考书:X参考书3. 课件:制作X课件4. 网络资源:提供X相关网站和资料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小测验等2. 期中考试:闭卷考试,测试X知识和能力3.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测试X综合运用能力4. 实践环节:完成X实践项目,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学教师授课教案模板(三)一、课程信息1. 课程名称:X课程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公共课3. 学分:X学分4. 学时:X学时5. 授课对象:X专业大一/大二/大三学生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X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X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熟悉X的应用领域和前景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X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备X实践操作能力大学教师授课教案模板(四)六、教学安排1. 第1周:课程介绍与X基本概念2. 第2-3周:X原理与方法的学习3. 第4-5周:X案例分析与讨论4. 第6-7周:X实践操作与演练5. 第8周:期中考试与反馈6. 第9-10周:X进阶知识与技能7. 第11-12周:综合练习与讨论8. 第13周:期末考试与总结七、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讲解X概念、原理和方法2. 案例分析:分析X实例和案例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X话题的讨论4. 实践操作:完成X实践项目5.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6. 作业与小测验:巩固所学知识八、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3. 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 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5. 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改进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2.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节奏3.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4.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5. 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十、教学反思与改进1.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2. 收集学生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3. 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4. 积极参加教学培训和交流,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5. 关注教育发展趋势,紧跟学科前沿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X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课程名称: _________授课教师: _________授课班级: _________授课时间: _________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 学生能够理解相关概念、原理和理论。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学生能够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内容:一、导入1. 引入话题,激发兴趣。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二、新课讲解1. 概念阐述:- 解释核心概念,明确定义。
- 结合实例,加深理解。
2. 原理分析:- 分析相关原理,阐述其内涵。
- 结合实际案例,展示原理的应用。
3. 理论探讨:- 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三、案例分析1. 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 总结案例中的经验和教训。
四、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 教师总结,引导结论。
五、实践环节1. 设计实践任务,让学生动手操作。
2. 观察学生操作过程,给予指导。
3. 总结实践成果,分享经验。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 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新课讲解环节:- 讲解核心概念,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 分析相关原理,引导学生理解。
3. 案例分析环节:- 选择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
- 总结案例中的经验和教训。
4. 课堂讨论环节:- 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 教师总结,引导结论。
5. 实践环节:- 设计实践任务,让学生动手操作。
- 观察学生操作过程,给予指导。
---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教材或资料,加深理解。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知识。
3. 撰写一篇小论文,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2.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3.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教案名称:《(课程名称)》第(第几周)课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具体知识点)。
- 学生能够了解(相关知识背景)。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具体方法或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 学生能够提高(特定能力,如分析、批判、创新等)。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或态度)。
- 学生能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或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具体知识点或技能)。
- (对后续学习有重要影响的内容)。
2.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内容)。
- (需要教师特别引导和讲解的部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针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某一话题进行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
4.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验、练习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5.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提出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 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引导学生逐步理解。
- 结合实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 课堂活动-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
-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经验教训。
-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验、练习等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关键知识点。
- 回顾课堂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5. 布置作业- 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对作业进行反馈。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参与程度。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提问、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能力提升: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能力提升情况。
大学授课教案模板三篇篇一:大学教授课教案模板学校XX大学任课教师XX授课题目80年代寻根文学思潮授课时间长度20 分钟所用教材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下册)教学目知识目标:1.明确寻根小说的特点。
2.掌握寻根小说的代表作品。
标 3.掌握寻根小说的理论。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把握文学史的能力。
德育目标:让学生借助文学达成对较好的人生观的追寻。
教学重点掌握寻根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了解与熟悉小说作品中“根”的深层含义教学难点明确寻根小说的特点。
教学方法分析1.讨论法2.讲授法教学方式:讲授□√探究□问答□实验□演示□练习□其他□√教板书学手段分析教学手段:板书□√多媒体□模型□实物□标本□挂图□音像□其他□过程设计引导 5分钟;授新课内容 30分钟;讨论与提问5分钟;总结与布置作业 5分钟授课类型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练习课□其他□教学步骤设计步骤时间主要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的意图第一步(5分钟)引入新授内容提问与引导回答老师问题,随老师讲授进入对新引入新的授课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的了解。
便于学生对内容的把握。
第二步(30分钟)讲授新的课程内容:寻根文学的定义、兴起、特征与影响。
利用板书展示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通过讲授对寻根文学展开深入介绍。
认真聆听老师讲授内容,结合课前作品阅读把握课程重点与难点。
利用板书和讲授让学生理解寻根文学相关的基本内容与代表作品。
第三步(5分钟)讨论与提问引导同学对设定话题开展讨论;引导同学提问并答疑。
学生回顾本次授课内容,开展相互讨论,对存疑问题提问。
通过相互学习加深理解,通过解疑释难促进对讲述内容的掌握。
第四步(5分钟)总结与布置作业结合板书口头总结本次课程内容;板书布置作业内容;介绍涉及的参考书目。
随老师总结快速记忆和复习,记录作业内容。
全面总结复习,为下次课准备。
内容讲解要求与解释:根据教学步骤设计,细化知识内容(即台词)呈现的程序,类似于传统的备课笔记。
大学教案模板三篇篇一:大学教案模板授课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授课时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授课班级: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技能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等)教学目标、要求:(教学目标一般说应包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内容,教学要求是指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层次或用“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四个层次。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为了达到确定的教学目的而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教学难点,是就学生的接受情况而言的,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能理解或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即可确定为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演示、辩论、讲练结合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录像带、挂图、幻灯片等)教时安排: (本章节或主题授课所需的教时数)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教学过程:(体现教学步骤,包括时间分配和教学内容教学进程)这一部分是授课的重点,因课程和不同的教师教法各异。
应包括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等环节。
这一部分的编写要做到教学步骤、内容纲要和教法设计相结合,不仅便于教师自己课堂教学,也便于别人(甚至外行)亦能通过阅读教案而了解到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活动情况和本堂课讲授的内容要点。
建议包括三方面内容:1、引言导入新课,注意本次授课与上次课的内容衔接2、阐述、分析、推导等突出教学内容要点,采用的教学方法等,要求简明扼要,若有与教材中相同的文字、表格、例题等不要在教案上照抄,可注明教材页码。
3、总结主要是本堂课的要点归纳,应写出结论性的文字。
作业布置:(含思考题、讨论题)教学后记:(因为教学后记是教案实施效果追记,课前还不能打印,只能课后用笔手写)篇二:大学教案模板_____________________课程课程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学时/周学时: / 授课时间:学年第学期第周至第周授课专业、班级:使用教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院(部)/教研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程教学进度计划安排课程教案(理论课分章、专业课分单元节备课)篇三:大学教案模板第讲。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2. 课程代码:[课程代码]3.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4. 授课班级:[班级名称]5. 授课时间:[授课日期及时间]6. 授课地点:[教室或实验室编号]7. 教学大纲:[简要概述课程大纲的主要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具体知识点]。
- 学生能够理解[具体概念或理论]。
- 学生能够了解[相关历史背景或发展脉络]。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具体方法或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 学生能够进行[具体实验或操作]。
- 学生能够进行[具体分析或评估]。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导入:- 引言:简要介绍本次课的主要内容。
-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兴趣。
2. 主体内容:-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具体知识点]。
- 实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 技能训练:进行[具体技能]的练习,如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
3. 讨论与交流:-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出相关问题。
-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观点。
- 总结发言:各组代表进行总结发言,教师点评。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理论知识,确保学生掌握基础概念。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4.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制作PPT,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2. 实物展示:展示相关实物,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直观理解。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视野,丰富教学内容。
4. 互动平台:利用在线平台,开展课后讨论,解答学生疑问。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XX专业XX课程2. 课程代码:XXXX3.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选修课4. 学分:XX5. 学时:XX课时6. 教学对象:XX年级XX专业学生7. 教师姓名:XXX8. 教学周次:第XX周至第XX周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XX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 学生能够了解XX课程在XX专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 学生能够提高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 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三、教学内容1. 教学大纲- 第一章:XX- 第二章:XX- 第三章:XX- ...(根据课程内容设置相应章节)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XX- 难点:XX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 系统讲解XX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 结合实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 讨论法- 组织学生围绕XX课程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互动式教学-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简要介绍课程背景、教学目标和课程安排。
2. 课堂教学- 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讲解。
- 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课堂讨论- 针对课程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 学生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课堂表现等。
2. 作业完成情况- 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等。
3. 期末考试- 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2. 课程代码:3. 课程类别:4. 学分:5. 授课教师:6. 授课班级:7. 授课时间:8. 授课地点: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 帮助学生了解本课程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 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教学单元划分:- 单元一:概述- 单元二:基本概念与原理- 单元三:方法与应用- 单元四:案例分析- 单元五:综合实践2. 教学内容安排:- 单元一:介绍课程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课程的基本结构和学习方法。
- 单元二:讲解课程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相关公式、定理和模型。
- 单元三:分析课程在实际中的应用,展示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实际意义。
- 单元四: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 单元五:总结课程内容,回顾重点和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实践操作法:安排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作业法: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课程概述、学习方法介绍。
2. 第3-6周:基本概念与原理讲解。
3. 第7-10周:方法与应用、案例分析。
4. 第11-14周:综合实践、课程总结。
5. 第15周:课后作业布置与答疑。
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
课程名称: [请填写课程名称]课程代码: [请填写课程代码]授课教师: [请填写授课教师姓名]授课班级: [请填写授课班级]授课时间: [请填写授课时间]授课地点: [请填写授课地点]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请填写具体知识点]。
- 学生能够了解[请填写具体知识点]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 学生能够识别[请填写具体知识点]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问题。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请填写具体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 学生能够通过[请填写具体方法]进行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
- 学生能够提高[请填写具体能力],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请填写课程主题]的兴趣和热情。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1. 导入部分:- 引入课程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 主体部分:- [第一部分内容]- 讲解[请填写具体知识点],结合案例进行讲解。
-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 邀请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 [第二部分内容]- 介绍[请填写具体知识点],通过实验或演示加深理解。
-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 [第三部分内容]- 分析[请填写具体知识点]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3. 总结部分:-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知识点。
-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 预告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一、前言1.1 编写目的1.2 编写原则1.3 编写内容概述二、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2.1 课程名称2.2 课程性质2.3 课程目标2.4 教学内容概述三、教学设计与方法3.1 教学方法3.1.1 传统教学方法 3.1.2 现代教学方法 3.1.3 案例教学法3.1.4 项目教学法3.1.5 研究性学习法3.2 教学策略3.2.1 启发式教学3.2.2 情境教学3.2.3 互动式教学3.2.4 混合式教学3.3 教学评价3.3.1 形成性评价3.3.2 总结性评价3.3.3 评价方法与工具四、教学案例精选4.1 案例一:课程名称与教学目标 4.1.1 教学背景4.1.2 教学过程4.1.3 教学反思4.2 案例二:课程名称与教学目标 4.2.1 教学背景4.2.2 教学过程4.2.3 教学反思4.3 案例三:课程名称与教学目标 4.3.1 教学背景4.3.2 教学过程4.3.3 教学反思五、教学资源与素材5.1 教学课件5.2 教学视频5.3 教学案例5.4 教学练习5.5 教学参考资料六、教学反思与改进6.1 教学效果分析6.2 学生反馈6.3 教学改进措施6.4 教学经验总结七、附录7.1 教学计划7.2 教学日志7.3 学生作业7.4 教学评估表7.5 相关政策与规范八、编者简介8.1 编者背景8.2 编者经历8.3 编者成果九、致谢9.1 对参与编写教案的教师表示感谢9.2 对提供教学资源的相关单位表示感谢9.3 对给予支持与帮助的机构表示感谢---本目录模板旨在为大学教师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教案汇编框架。
通过此模板,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案内容,展示教学设计理念,分享教学经验,并为同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实际汇编过程中,可根据具体课程和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教案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经济地理学
授课教师何栋材
授课对象地理科学专业2016级1、2班天水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编写教案及使用要求
一、教师均须在认真备课后,编写规模教案或讲课提纲;
二、教案按授课篇、章、节、题目、内容、教学方法、使用教具的顺
序依次编写;
三、书写要求字迹工整、清晰、注重思想性、科学性、逻辑性和艺术
性;
四、教案或讲课提纲在授课前两周交教研室主任审批后生效。
主任阅
示意见写在右下角;
五、无教案或讲课提纲及使用未经修改的旧教案不准上课;
六、完成教学任务后,写出本阶段教学总结,将教案交办公室存档。
天水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教案(课时计划)
系主任审核签字: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