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考核方法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体育课程考核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研究秦立霞王克海*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摘要: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的任务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素质、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被时代赋予了更多的教育使命,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
该文围绕培养目标,探索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考核内容的理论研究,并在山东中医药大学进行实践探索,实现了考核过程全程化、考核方法多样化、考核标准多元化和考核结果动态化。
关键词:大学体育 课程思政 考核模式 实践研究中图分类号: 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2813(2024)05-0144-04《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
新时期大学体育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重点在体育锻炼和理论知识讲解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念等元素,以实现学生更全面的发展[1]。
围绕立德树人的高校学生培养的核心目标,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的任务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素质、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被时代赋予了更多的教育使命,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新时代高校教师完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单一的体育教育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要求,大学生仅仅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很难获得良好的发展[2]。
大学体育是一门融知识、体能、技能、情感为一体的课程,具有较强的思政育人功能。
课程立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把立德树人摆在首要位置,实现对课程价值、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的全面指导与建设。
将“思”作为课程的价值引领导向,把爱国情怀、体育精神等嵌入“教、练、赛、测”课堂内外。
体育课考核规定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体育课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考核规定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体育课考核规定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看法。
一、考核的目的和重要性体育课考核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培养学生的体质素质和意志品质,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体育课作为学校教育中一项重要的课程,具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良好品质的重要作用。
因此,考核体育课的规定是非常必要的。
二、评价指标的设计体育课的考核指标应具有科学性和全面性,既要考察学生的基本体能素质,如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也要考察学生的协调能力、技术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此外,还需要考虑评价指标的实施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三、考核形式的多样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体育课的考核形式应具有多样性。
除了传统的体育测试项目外,还可以引入一些趣味性项目,如跳绳比赛、游泳比赛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
同时,还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和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四、考核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体育课的考核应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组织一场足球比赛来考核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进行一场田径运动会来考核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个人能力。
五、考核的时间和频率体育课的考核时间和频率应适度安排,既要保证考核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又要避免给学生过大的压力。
考核可以根据学期的长短和学生的学习进度来安排,既要有定期的考核,又要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放松的氛围中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六、考核结果的使用体育课的考核结果应用于学生的综合评价和出勤记录,以及对体育教学的改进和完善。
考核结果不仅仅是给学生一个成绩,更是对学生体育能力和潜力的一种激励和鼓励。
同时,也应将考核结果与学生的日常表现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的全面素质。
教育教学对大学生体育课成绩的研究与分析张伟(河北科技大学体育部,河北石家庄050018)j£}裔要】对学生体育课成绩的递踪研究与分析,目的是掌握与了解当前的高援体育课时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增进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与以/效果,从而为建立与完善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提供借鉴和帮助,以便曼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进健康。
本文采用数理统计方法。
●i7对学生两学年的体育课成绩进行分析处理,"f t分/t rr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直现比’《/,瞎凄阔】体育课;成绩;健康;Fr i edm an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一、问题的提出生在四个学期的成绩呈现下降的趋势。
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教高校体育课的考核,是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
也是推进素质学难度的逐渐增加造成的,因为第二、第四学期教学进度往往出现专业教育、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体育课成绩考核与评定的主要目性较强的项目,对学生的体育课成绩产生影响i另一方面,学生在身体的,是鉴别学生在身体教育七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
考试分数既是衡素质方面的确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从而导致了学生体育课成绩的下降。
量学习质量的重要标志,又为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反馈信息。
通过考2005年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本次监测与1995年、2000年全试,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锻炼,达到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比较,儿童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呈全面降低趋识、运动技术和科学锻炼的方法,增强体质,捉高自我保健能力的目势,特别是肌力、耐力和柔韧性下降幅度较大。
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的。
在目前的状况下,对学生体奢果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呈现下降趋势,同样在高校也有所体现,学生的体育课成绩在一些方面体育课成绩来体现的,这其中包括了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认知、学就体现出了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趋势。
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
对体育课成绩的研究与从另外的—个角度来看,对大学生的体育课评价也存在着许多弊分析,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学生的身体状况及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间接端,具体体现在:在评价内容上,过于重视对运动技术水平、技能和身地反映出高校体育课的现实情况。
大学体育课程成绩考核评估办法的研究与制定摘要:高等院校体育课成绩考核内容和标准,是高等体育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
多年来,由于各校办学条件的不同,体育设施的差异,该项内容一直难以建立统一的标准。
因此,以体育教学的教育目的为出发点,根据高校大学生、教师和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对高等院校大学体育课程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进行探讨,建立统一的教学内容和评估标准,使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更加趋于完善。
关键词:大学体育;考核内容;评估办法;成绩评定高等院校体育课成绩考核内容和标准,是高等体育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
多年来,由于各校办学条件的不同,体育设施的差异,该项内容一直难以建立统一的标准。
从目前各高校该方面的工作来看,由于教师的专业差异和教学水平、能力的不同,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的差异,使教师在制订考核内容和标准时带有较多的自我主观性,对考核内容的侧重点也存在不同的差异,教师的经验式教学仍然普遍,使得教师制订的考核内容和标准各不相同,缺乏统一,造成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不同的班级所学的内容不同,考核的内容和标准也不同,使学生的体育成绩没有尺度,缺乏客观性和统一性,对教师的教学效果也难以客观评估。
因此,本文以体育教学的教育目的为出发点,根据高校大学生、教师和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对高等院校大学体育课程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进行探讨,建立统一的教学内容和评估标准,使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更加趋于完善。
一、考核内容和标准相关因素的分析考核内容和标准的统一确立,是以教学内容的完善、统一为基础的。
教学内容的确定,又受着教育目的在大方向上的引导,因而,确定明确统一的教育目的,才能合理地安排、调整教学内容,建立相对完善、统一的考核内容和标准,使高校的体育教育工作,完成其应有的使命。
目前,学校的体育教育在经过了几十年的传统教育模式之后,正经历着以教育目的的改变而进行的新教育模式的变革。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把所有要完成的教学内容放在首位,经过教师的实施,使学生掌握。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考核现状及优化策略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一直是学生必修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体育课程的考核方式和标准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度。
目前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考核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考核方式单一、评价标准不够科学以及考核结果不公平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
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考核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有效的优化策略,对于改善体育课程考核现状、提高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考核现状的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并对策略实施方法和效果进行评估,以期为解决当前体育课程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体育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考核现状及优化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体育课程考核现状可以帮助了解当前教育体制下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为未来教育改革提供依据和参考。
通过对现有考核方式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改进和提高提供指导和支持。
优化体育课程考核策略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提升。
通过合理设定考核方式和标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他们的体育素养和综合能力。
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他们的整体幸福感和学习动力。
研究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考核现状及优化策略对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希望本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考核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优化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实施,能够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考核制定更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体验,促进体育课程的全面发展。
价值工程康教育如邀请专业心理专家对部分受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跟踪、调查,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向,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以上的种种举措,归根结底就是在实际生活上为学生提供物质帮助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将爱心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思想融入受助学生的内心,随着资助范围的不断扩展,进而将慈善文化的精髓传递给每一位邑大学子,并由此将爱散播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3我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育人新举措———“爱心互助基金”对受助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一直坚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年来,随着整个社会对慈善基金的认识不断加深,受助学生的范围不断扩大,资助项目的种类不断增加,助学工作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发展,五邑大学在学生中间开展了广泛、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以每年获得奖/助学金的学生为主体,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酝酿出台了“爱心互助基金”管理办法,标志着五邑大学“爱心互助基金”成立。
3.1“爱心互助基金”的运作在“爱心互助基金”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该基金的设立是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的品德,切实关心和帮助因突发事件和患重大疾病导致经济困难的学生。
明确了基金资助对象的同时,由学校主导成立“五邑大学爱心互助基金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成员由各院系每年分别选派1名捐资学生代表和学生处处长担任委员,其中由学生处处长担任常务副主任。
基金的运作由此学生委员会具体实施,学生处处长赋予监督职责。
委员任期一年,每年进行换届选举。
前期充分的准备工作就绪,“爱心互助基金”进入宣传、实施阶段。
在向全校学生发布此信息后,引起了学生们的较大反响。
由于邑大学生在近几年经历了多起自发呼吁组织募捐帮助同窗的事件,学生们普遍认为奉献爱心、帮助他人是义不容辞的事情,然而不定期自发募捐的形式以及捐款的使用情况如何等后续信息披露等问题还是存在疑问,因此,“爱心互助基金”的成立可以消除同学们在这些方面的顾虑,通过正式渠道宣传和募捐。
每年在评定奖助学金工作过后,“爱心互助基金”就开始发挥作用,于每年11月份接受获奖、助学金的同学及其他师生的捐款。
第12卷第2期体育科学研究Vol .12,No .2 2008年4月Sports Science Re s ea rchAp r .,2008收稿日期基金项目东南大学教务处教学研究资助课题()第一作者简介刘龙柱,(63),男,江苏南京人,副教授。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东南大学体育课程考试标准和评价方法刘龙柱,徐海峰,方 元(东南大学体育系,江苏南京210096)摘 要:为构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提供依据,逐步完善体育课程建设,推动体育课程的改革。
运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就东南大学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建立评价方法的基本思路等进行探讨。
结果表明:传统的体育课程评价已无法适应新时期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发展要求,体育课程评价、考试制度与素质教育以及新的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存在较大距离;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除旧立新受到普遍重视和支持,但在考试标准、考试方式方法上采用的手段还比较单一;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与学生体育需求的差距将不断缩小。
关键词:东南大学;体育课程;考试标准;评价方法中图分类号:G 80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413(2008)02-0075-03R es ea rch on the P.E.Exam i n a t i o n Standar dsand Eva lua t ion M ethods of Southea st Un iver sityLONG Long 2zhu,XU Hai 2feng,F ANG Yuan(Depa rt m ent of Physica l Education,Sou t heast Unive rsity,Nanji ng 210096,China )Ab stract:This pap erp robes i n t o t he s ports cu rri culum and app rais al method s of Southeast Universit y i n order t o p r ovide a basis f o r ass ess m en t,bet 2ter the curri cu lum and furt her the refor m of p hysi cal educat i on.Main res u lts and concl u si ons are as follo w s :t he traditi onal s ports curricu l um ap 2p rais al does not keep ab reast of the ti m es ,f o r there are wide d is crepancies bet ween assess ment and exa m inati on syst em;t he exa m standards and testi ng methods are un itary and mono t onous,even though the assess ment of l earning is valued;the d is parity bet ween curri culum a pp raisal and students ’demands is unceasingl y reduced.Key wor d s :Sou t heast University;P .E cu rriculu m ;exa m inat i on st andard;eval uation m et hod 2002年,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提出了具体的方向和要求;2003年,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方案》,体现了新的人才培养观和具体的改革要求。
普通高校体育课考核方法研究
摘要: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目前普通高校体育课考核评价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改革考核评价的观念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考核评定方法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码
1.现状分析:
近年来,普通高校体育课教育教学改革在体育教育理论界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
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体现教学目标,反应教学内容和质量。
体育考核成绩应当客观地反映体育教学的效果。
目前,大多数普通高校执行的考核方法主要是:在学期末,各项专选课针对几项单独的技术动作,对学生进行单独的考核评定。
这种考核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就运动技能而言,考核方法只能反映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规范性,而不能反映并准确评定学生合理灵活运用技术、战术的能力及协作配合精神。
(2)体育教育教学的目标是通过传授运动技术,培养学生参加运动的兴趣和能力,促进学生健康素质的提高。
这种考核方法没有考虑学生健康素质的评价,不利于促进学生常年参加体育锻炼。
(3)不同教师之间的考核方式内容及标准不统一,致使考核不能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对教师缺乏应有的约束力。
(4)不能反映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等综合素质。
统观当前高校的体育考核,离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尚有一定的距离,反映在体育考核过程的误差较大,影响考试的因素较多,而可控性较小;在制订考试内容、方法、评分标准时,往往缺少科学实验与论证,特别是教师在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时,带有主观随意性,直接影响到考试的质量。
如何考核与评定体育课的成绩,是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这里既有认识问题,更有方法问题。
2.考核方法改革的建议
笔者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现状。
提出新一轮体育教学改革关于考核评价的建议。
2.1.观念上的改变
2.1.1.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体育的本质特点是身体活动,进行终结性评价时,往往都是以身体活动能力作为评价指标,如跑的速度、跳的高度、投掷的远度和利用身体活动完成各类技术动作等,通常情况下,这样的评价指标是统一的、量化的,用这种必须通过身体活动来体现的、带有强烈的体能测试色彩的指标来衡量那些身体机能能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不同个体,恐怕难以客观地反映体育教学的价值。
有些人身体发展水平高,运动基础好,即使他学习不够认真,也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但测试时他可能照样获得高的评分。
而一些学生则虽然学习努力,也可能树立了良好的体育态度,逐步形成了经常锻炼的习惯,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由于身体条件的局限总得不到理想的成绩。
这样的评价无疑不能客观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和学生身心的发展水平,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准确地体现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这与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思想显然是不符的。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弥补终结性评价的不足,必须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
过程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它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所进行的评价。
它一方面能帮助教师了解教学的情况;另一方面能使教师和学生了解到,通过教学,学生在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其它相关方面所获得的进步的情况,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
己,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从评价的角度来看,重视过程评价便于及时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重视对学生进步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体系,可以使整个评价更加客观,更符合体育的特点和体育教学的实际。
因此,把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起,使两种评价优势互补,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评价科学性的需要。
2.1.2.重视理论知识的考察
体育的本质特点是身体活动,体育教学是通过身体运动来完成的;长期以来,体育教学都重视身体运动效果,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传授。
每学期的理论课课时有限,且大多数不进行考核。
致使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非常贫乏;学生学会了某项运动技能,却不知道怎样通过运动,科学健身,提高身体素质;这使教学不能达到目的。
而实际上,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还是很感兴趣的,也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师重视理论教学,提高理论课的质量,加强理论知识考核力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健康水平提高。
2.1.3.重视体育精神(参与、竞争、协作等)的表现
体育教学除了提高身体素质层面,更高层面就在于体育精神的培养。
通过对学生心理、意识、行为的引导、启发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塑造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拼搏、艰苦奋斗、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和人格。
对学生心理健康及社会参与的评价,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和教学比赛过程中学生表现的“体育精神”来衡量。
有学者提出高校体育教学要创造一种公平、公正、公开的体育竞技比赛或教学比赛,让学生在学习或比赛中,逐渐养成尊重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善于合作、行为高尚的品格。
关于怎样考核评价学生的“体育精神”还需要大量的实践,积累经验,科学制定。
2.1.4.重视健康素质的提高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准的评价。
有的高校将克托指数(体重/身高×100)、肺活量指数(肺活量ml/kg)、心理健康测验,纳入了“教学评价”的效果指标,但并非列入体育成绩的考核内容。
这样,教学评价与体育课成绩考核,从不同的角度,以各自的功能构成了更加科学的评价系统。
同时,大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得到普遍重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体育教学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既然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健康。
将健康素质考核通过不同形式列入考核内容还是有必要的。
在北方地区,每年春季初和冬季,由于气候寒冷,室外球类课教学无法进行,可在这段时间进行健康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如怎样通过长跑掌握健身方法,最后通过长跑考核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这也能对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起到促进作用。
2.2.方法上的改变
2.2.1.变教师单独考核为同一项目统一考核
教与考的分离,应逐步实行“统考制”。
目前高校的体育考试,基本上由任课教师包办。
由于教师在掌握考试的标准、尺度、要求方面不一致,在评定过程中,又易受教师主观因素的影响,出现评价系统上的偏差。
实践证明,考核实行“统考制”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即相同运动项目,如篮球、排球等、同一年级统一考核,任课教师共同评价。
这样可以降低对考核的主观因素影响。
同时也评价了不同教师的教学效果,对考核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及教学质量整体提高都有促进作用。
2.2.2.变单一技术动作考核为连续组合技术动作考核
单一技术动作的考核只能评价技术动作的准确性,而不能反映运用技术的熟练性。
比赛不是由若干单一技术动作完成的,而是由组合动作完成的。
连续组合技术动作的考核评价,则能在反映技术动作准确性的基础上,反映运用技术的熟练性,更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技术水平。
2.2.3变学生单独考核为小团体技战术集体考核
对于集体项目,如篮球#排球等,对学生的单独技术考核明显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应用战术能力和协作配合精神。
集体项目集体完成,考核也不例外。
有学者提出“小群体教学法”即将体育课的一个班级作为大群体,可将其分为若干个小群体。
考核不计个人成绩而是计小群体总体成绩的方法。
“小群体考核等分制”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在相互的帮助和配合下共同提高。
3.结语
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体现教学目标,反应教学内容和质量。
笔者分析目前普通高校体育课考核评价的现状和问题,提出转变考核评价观念和方法的建议。
当然,考核评价不是单独体系,它是教学的一部分,考核评价的改革还需要与整个教学相适应,从而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贺俊业普通高校体育课成绩考核的改革体育学刊
陈青黄献国普通高校体育课考核方法改革的探讨体育学刊
李云关于高校体育课采用小群体考核等分制设想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吴玉洁高校体育教学中道德意识与体育精神培养应注意的问题辽宁体育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