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密度处理对苏垦啤1号大麦茎蘖成穗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2
不同栽培密度对啤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许文芝;张雪芹;李作安;李洁;梁长欣;杨福金
【期刊名称】《种子世界》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连续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多棱大麦千粒重受密度变化的影响较大,随密度的增加千粒重显著降低,二棱大麦千粒重受密度变化影响较小,针对啤酒大麦对千粒重要求较高这一特点,我们认为啤酒大麦优质高产的适宜密度为:多棱品种(系)375万株/hm2,二棱品种(系)450万株/hm2.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许文芝;张雪芹;李作安;李洁;梁长欣;杨福金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科研所,156900;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科研所,156900;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科研所,156900;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科研所,156900;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科研所,156900;黑龙江省友谊农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
【相关文献】
1.不同密度水平对垦啤麦7号及龙啤麦2号产量的影响研究初探 [J], 宋伟;王婧;于晓春
2.不同密度及施肥水平对垦啤麦7号和垦啤麦9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党爱华
3.不同栽培密度对啤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许文芝;张雪芹;冯效飞;李作安;李洁;梁长欣;杨福金
4.不同肥密水平对垦啤麦8号及垦啤麦9号产量的影响研究 [J], 宋伟;王婧;于晓春
5.不同刈割期对蒙啤麦5号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J], 巴图;李建波;徐广祥;吕二锁;马宇;郭呈宇;王雪琴;刘志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裸大麦新品种苏裸麦1号配套栽培技术江银荣;潘宝国;魏亚凤【摘要】裸大麦(俗称元麦)在江苏省南通、靖江、丹阳等地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20世纪60、70年代期间,曾是启东、海门、通州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用作玉米、棉花的间套作,年种植面积达3万hm2。
此外,其生育期短,有利于前作或后作茬口安排,提高复种指数,在种植业结构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裸大麦(元麦)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为10.2%,脂肪为1.5%,【期刊名称】《大麦与谷类科学》【年(卷),期】2011(000)004【总页数】2页(P87-88)【关键词】裸大麦;配套栽培技术;新品种;种植业结构;蛋白质含量;栽培历史;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作者】江银荣;潘宝国;魏亚凤【作者单位】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如皋薛窑226541;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如皋薛窑226541;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如皋薛窑2265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3裸大麦(俗称元麦)在江苏省南通、靖江、丹阳等地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20世纪60、70年代期间,曾是启东、海门、通州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用作玉米、棉花的间套作,年种植面积达3万hm2。
此外,其生育期短,有利于前作或后作茬口安排,提高复种指数,在种植业结构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裸大麦(元麦)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为10.2%,脂肪为1.5%,每100 g元麦粉中含硫胺素(维生素B1)0.32 mg,核黄素 (维生素 B2)0.21 mg,尼克酸3.6 mg,维生素E0.25 mg,硒的含量比大麦高,这些物质与人体健康发育均有一定的关系,中老年人长期食用元麦粉对防止糖尿病有很好作用。
随着城乡居民的饮食结构变化和对延年益寿的渴望,裸麦制品作为一种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苏裸麦1号(原名:通麦10号)系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采用优质、高产、多抗种质亲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裸大麦新品种,于200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是江苏第一个通过省级审定的裸大麦新品种。
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播种密度是指在种植作物时所使用的种子数量与种植面积的比例。
在小麦种植中,播种密度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科学合理的播种密度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保障。
本文将探讨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为小麦种植提供参考。
1.1 不同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据研究表明,不同的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有着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过大的播种密度会导致植株之间的竞争过于激烈,从而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和养分的吸收利用,导致产量下降。
过小的播种密度则会造成土壤肥力的浪费,导致小麦产量无法达到最大化。
为了取得较高的小麦产量,科学合理的播种密度尤为重要。
1.2 最佳播种密度的确定确定最佳的播种密度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小麦的品种、生长周期、生长环境、土壤条件等。
一般来说,不同品种的小麦对播种密度有着不同的适宜范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生长周期较长的小麦品种可以适当增加播种密度,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最佳播种密度需要在实践中通过多次试验和总结来确定。
经过大量试验和比较,一般推荐的小麦播种密度范围为每亩75-150公斤,具体数字还需要进行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一些研究中发现,适宜的播种密度可以将小麦的产量提高10%以上,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科学合理地确定播种密度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之一。
除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外,播种密度还会影响小麦的品质。
研究表明,适宜的播种密度可以提高小麦的籽粒充实度、品质指标(如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等),从而提高小麦的加工价值和营养价值。
而过大或过小的播种密度则会导致小麦品质下降,直接影响小麦的市场竞争力。
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对小麦品质的提高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适宜的播种密度可以保证小麦植株之间的营养供应均衡,有利于籽粒的丰满和品质的提高。
适宜的密植可以促进植株之间的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证小麦的品质。
第34卷第2期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34(2):192~195 2003年6月J ou rnal of North east Agricultural U nivers ity J une2003文章编号 1005-9369(2003)02-0192-04不同密度和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于晓秋1,葛家麒2,宋 伟3(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基础部,密山,158308;2.东北农业大学基础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3.黑龙江九三局科研所,嫩江,161441)摘要:采用旋转回归正交试验,探讨了不同肥量、密度条件下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建立了产量与种植密度、施肥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及6个子模型。
初步揭示了密度、肥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程度及相互间变化规律,求出理论上小麦产量的最值。
关 键 词:旋转回归正交试验;小麦;模型中图分类号:S512.1;S1û11û 文献标识码A 小麦是主要的农作物之一,抓好小麦的生产,对振兴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我们对小麦在不同密度和施肥量作用下产量的影响作了研究和探讨,为提高小麦产量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是在旱作条件下进行,土壤黑土,试验地点九三科研所试验区5号地。
1.1 供试土壤及供试材料供试土壤的有机质含量5.46%,pH值6.7,全N:0.21%,碱解N:154.4mgN/1000g土,全P:0.208%,速P:120mgP2O5/1000g土,速K:335 m gK2O/1000g土。
以尿素、磷酸二铵、氯化钾、微肥(硫酸铜、硫酸锌和四硼酸钠各1/3),其中,微肥在三叶期至分蘖期喷施,其它全部施基肥。
供试小麦品种为龙麦26(龙94-4083)。
1.2 试验设计经分析确定,以种植密度(X1)、施氮量(X2)、施磷量(X3)、施钾量(X4)和施微肥量(X5)为研究的主要因子。
设计了五因素五水平(1/2实施)的二次旋转回归正交试验〔1〕。
分蘖是小麦重要的生物学特征,也是决定群体发展和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
小麦的分蘖、成穗和群体动态发展与产量因素的构成密切相关,历来都是高产栽培技术调控的重点,众多学者对小麦的分蘖特性进行了研究[1~8]。
赵广才[9]在分析了北方冬小麦主茎和分蘖的性状特征后发现,主茎以及一级分蘖的第1~3蘖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和产量形成功能显著优于其他分蘖,于是提出了优势蘖组的概念,把主茎和第1~3蘖苏玉环,刘保华,马永安,陈冬梅,王雪香,贺维昭,赵志军(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河北邯郸056001)摘要:为了给冀中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田生产试验,在适期播种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不同分蘖类型冬小麦品种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品种的分蘖力不同,高产栽培的适宜种植密度也不一样,其中,邯4564分蘖力较强,基本苗数量在150万株/hm 2为宜;邯麦16号分蘖力中等,邯麦13号分蘖力一般,基本苗数量在300万株/hm 2为宜。
种植密度对不同分蘖类型品种单株分蘖与成穗的影响不同,其中,对邯4564的分蘖力和分蘖成穗数影响显著,对分蘖成穗率影响不明显;对邯麦16号的分蘖成穗数和分蘖成穗率影响显著,对分蘖力影响不显著;对邯麦13号的分蘖力、分蘖成穗数和成穗率影响均为显著。
从单位面积穗数的构成分析,成熟期的单株分蘖95%以上来源于冬前分蘖,春季分蘖成穗很少。
在小麦高产栽培中,应根据品种的分蘖特性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并注重培育冬前壮苗,保证低位蘖成穗。
关键词:冬小麦;种植密度;产量;分蘖特性中图分类号:S512.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17)04-0013-05收稿日期:2017-01-20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16826331D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03)作者简介:苏玉环(1982-),女,河北衡水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小麦育种与栽培研究。
E-mail :suyuhuan1982@ 。
三个啤酒大麦新品种不同栽培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宋伟;王婧;于晓春【摘要】通过对龙啤麦2号及龙08D26和甘啤麦4号3个啤酒大麦新品种不同栽培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在黑龙江省西部雨养农业区种植龙啤麦2号及龙08D26和甘啤麦4号啤酒大麦新品种密度水平在500万/hm2左右,在平年条件产量可达5000~6000kg/hm2.【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3页(P165-167)【关键词】啤酒大麦;密度;产量【作者】宋伟;王婧;于晓春【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农业科学研究所嫩江161441;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农业科学研究所嫩江161441;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农业科学研究所嫩江161441【正文语种】中文1.1 试验材料试验以龙啤麦2号及龙08D26和甘啤麦4号为指示品种,其具有较好的丰产、稳产性,试验肥料,氮肥为尿素(含N46%),磷肥为磷酸二铵(含P2O545%,N 18%),钾肥为硫酸钾(含K2O 50%)。
1.2 试验方法主处理品种(A)3个,A1:龙啤麦2号、A2:甘啤麦4号,A3:龙08D26;副处理密度(B)设计密度:B1:35万/hm2、B2:400万/hm2、B3:450万/hm2,B4:500万/hm2。
基础肥力氮磷钾施肥量级:135kg/hm2N∶P2O5∶K2O=1∶1.28∶0.28,每小区面积6 m2,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
1.3 试验条件试验设在黑龙江省农垦九三科研所科技园区3号试区。
试验地土壤为黑土,前茬大豆,土壤有机质5.60%,pH5.35,碱解氮220 mg/kg、有效磷19.83 mg/kg、速效钾196.4 mg/kg,播种时间4月25日,其他田间管理同大田。
2.1 啤酒大麦新品种不同密度与大麦产量效应分析在2012年度平年气候条件下进行啤酒大麦新品种不同密度与产量关系研究试验,试验结果通过方差分析,各处理间产量水平差异达显著水平,F= 2.60>F0.05(19.35)=2.26(见表2),说明试验各处理间不同啤酒大麦新品种不同密度与产量影响较大。
啤酒大麦优化施肥参数的探讨仰海洲;王升;叶仁宏;冯会芹;陈春英【摘要】采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3414"试验完全实施方案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试验结果得出如下施肥参数:苏北沿海垦区壤性潮盐土,中等肥力田块,啤酒大麦单二空白基础地力籽粒产量180.6 kg/667 m2,无氮基础地力籽粒产量179.3 kg/667 m2,无磷基础地力籽粒产量358.7 kg/667 m2,无钾基础地力籽粒产量357.8 kg/667 m2;缺氮相对产量为48.7%,缺磷相对产量为97.4%,缺钾相对产量为97.2%;无氮区100 kg啤麦需氮量2.147 kg,无磷区100 kg啤麦需磷量1.219 kg,无钾区100 kg 啤麦需钾量2.697 kg,最高产量100 kg啤麦需氮(N)量2.509 kg,100 kg啤麦需磷(P2O5)量1.351 kg,100 kg啤麦需钾(K2O)量2.817 kg;空白区100 kg啤麦需氮(N)量1.865 kg,100 kg啤麦需磷(P2O5)量1.480 kg,100 kg啤麦需钾量(K2O)2.192 kg;氮肥利用率24.6~47.2%,平均36.7%.【期刊名称】《大麦与谷类科学》【年(卷),期】2010(000)004【总页数】5页(P33-37)【关键词】啤麦;肥料效应;施肥参数【作者】仰海洲;王升;叶仁宏;冯会芹;陈春英【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农垦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射阳,224314;江苏省盐城农垦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射阳,224314;江苏省盐城农垦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射阳,224314;江苏省盐城农垦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射阳,224314;江苏省盐城农垦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射阳,224314【正文语种】中文为了探讨新洋农场啤麦生产优化施肥技术,探索啤麦的养分吸收量、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利用率等施肥参数,建立合理的施肥指标体系,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要求,特进行本试验研究。
密度对啤酒大麦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杨迎萍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2(000)005
【摘要】在玉门市潮化灌淤土上试验观察了种植密度对啤酒大麦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啤酒大麦产量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大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以675万粒/hm2最高,其次是750万粒/hm2。
综合分析,在基施N 180 kg/hm2、P2O5 180 kg/hm2的条件下,播种密度控制在600万~705万粒/hm2范围内较好。
【总页数】3页(P17-19)
【作者】杨迎萍
【作者单位】甘肃省玉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玉门7352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3
【相关文献】
1.不同施肥水平对啤酒大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J], 孙炳玲;韩顺斌
2.播期对啤酒大麦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J], 王亦勤;王德颖;罗来君
3.氮肥对啤酒大麦蛋白质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J], 许峰;王亦勤;罗来君;王德颖
4.不同种植密度对新疆啤酒大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J], 向莉;赵云;孔建平
5.密度和施氮量对啤酒大麦氮素吸收利用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J], 张金汕;董庆国;方伏荣;王钊英;胡艳红;赵风兰;张建平;石书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种植密度对啤酒大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详细讨论种植密度对啤酒大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大麦(Hordeum vulgare L.)是世界上最广泛种植的农作物之一,用于生产啤酒,面包和食品加工。
随着啤酒出口的不断增加,种植密度的选择变得越来越重要。
种植密度被定义为每公顷的植物种植数量。
种植密度越大,植物竞争就越激烈,植物间会产生排他性,这就会影响大麦品质和产量。
根据啤酒大麦种植者大约每公顷有150到200株大麦,我们可以确定常用的种植密度在800~1200株/公顷之间。
在种植密度太大的情况下,植物就会受到较大的竞争压力,因此其发芽会减少,芽的大小会变小,有效株数会减少,对水分的利用就会降低,从而使植物的生长受限,影响大麦品质和产量。
此外,太大的种植密度也会影响大麦品质,因为植物间压力越大,根系就会变得越短,氮吸收能力就会下降,从而影响大麦的干物质含量和精炼度。
种植密度过低也会影响啤酒大麦的产量和品质。
当种植密度过低时,植物的发芽率会比正常情况低,植株数会降低,大麦的生长进程会受到阻碍,大麦的产量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大麦的品质也会受到影响。
同时,过低的种植密度也会影响根系的发育和氮吸收能力,导致大麦品质较低,精炼度也会较低。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种植密度对于啤酒大麦的品质和产量都有很大的影响。
若想获得高品质的大麦,那么种植密度的选择必须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不同种植密度对新疆啤酒大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向莉;赵云;孔建平【摘要】为确定新疆啤酒大麦优质高产栽培的适宜种植密度,选用甘啤4号、垦啤7号、新啤4号、新啤8号作为试验材料,设置225万、300万、375万、450万、525万粒/hm2共5个种植密度,研究其对4个啤酒大麦品种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4个品种的出苗期没有明显影响,抽穗期、成熟期均提前,生育期时间逐渐缩短;基本苗和最高总茎蘖数逐渐增加,有效穗数先增加后减少,分蘖成穗率逐渐下降;株高先升高后降低,穗长、主穗粒数、千粒质量逐渐降低,其中穗长受到的影响最大;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却相反,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为了提高啤酒大麦产量,播种密度应该控制在375万~450万粒/hm2为宜,其具体播种密度还要依据当地地力条件和种植品种而定.【期刊名称】《大麦与谷类科学》【年(卷),期】2019(036)001【总页数】8页(P20-27)【关键词】啤酒大麦;种植密度;产量;蛋白质含量【作者】向莉;赵云;孔建平【作者单位】新疆农业科学院奇台麦类试验站,新疆奇台县831800;新疆农业科学院奇台麦类试验站,新疆奇台县831800;新疆农业科学院奇台麦类试验站,新疆奇台县831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3+1在啤酒大麦栽培过程中,其产量和品质与其播种密度有着密切关系,合理密植是实现高产优质的主要栽培措施之一。
合理密植可以使植株获得适宜的光合面积,从而减少漏光损失,最终提高光能利用效率。
只有在适宜的种植密度下才能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而取得高产,籽粒品质达到高标准[1]。
为了探索不同种植密度下不同品种大麦在新疆冷凉地区的生产情况,以近几年引进和自育的4个品种为材料进行试验。
通过探索不同品种不同播种密度对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找到新疆冷凉地区最适啤酒大麦品种及其最佳播种密度,为实现其优质高产提供依据。
江苏农垦啤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范黄海农场农业服务中心一、指导思想:啤麦既是农产品,又是工业原料,栽培技术上既要考虑提高产量,更要重视提高其制麦质量,满足制麦工艺的要求。
本方案旨在通过优化布局,推广新优品种,统一栽培技术,实现优质高产,达到“三个提高,一个控制”:即提高群体质量,提高千粒重,提高发芽率,控制蛋白质含量,全面提升垦区啤麦质量水平。
二、品种布局根据苏垦麦芽公司及社会市场的需求确定种植品种。
今年秋播,以“港啤二号”、“单二”当家,搭配种植“港啤一号”,扩大试种“苏啤6号”。
同时积极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配套研究,为垦区啤麦品种更新作好品种和技术上的准备。
三、栽培技术栽培思路:以群体质量栽培为核心,适期适量苗为基础,科学运筹肥水为关键,防倒、防渍、防病虫害为保证,确保优质丰产。
栽培目标:目标单产:400~450公斤。
产量结构:每亩穗数50~60万,每穗实粒20~22粒,千粒重38~42克。
子粒蛋白质含量:早播麦不高于12.5%,晚播麦不高于13.5%。
栽培措施:1、适期早播适宜播种期。
10月下旬~11月10日为适宜播期,其中10月25日~11月5日为最佳播种期。
气候正常情况下,应力争在11月15日前结束播种。
在品种安排上,先播弱春性品种,后播春性品种;具体品种播期安排:先播单二,后播港啤一号、港啤二号。
合理安排茬口与布局,在相同茬口顺序上,先播地力差的田,再播地力好的田。
2、合理确定基本苗根据不同播期,合理确定基本苗。
弱春性品种,港啤一号、港啤二号10月下旬播种,基本苗确定在25万左右,春性品种单二,基本苗确定在25~30万;11月上旬播种的啤麦,基本苗确定在30~35万(土壤肥力高的趋向低限,肥力差的趋向高限)。
11月10日以后每晚播一天增加0.5~0.6万基本苗,播种量增加1斤/亩。
210(%)(%)(%))()()(⨯⨯⨯⨯=田间出苗率发芽率种子净度万基本苗数千粒重亩播量g kg 3、种子处理播前先晒种2~3天,提高种子的生活力和发芽率,再用5.5%浸丰Ⅱ号(5.5%二硫氰基甲烷乳油)拌种,每瓶 5.5%浸丰Ⅱ号(50ml )兑水20~25公斤稀释后,拌300~350公斤麦种(单二品种要另加6%立克秀90~100克),用喷雾器边喷边拌种,并堆闷3~4小时,让药剂充分扩散后及时播种。
1试验材料1.1试验田概况:试验田选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植物研究所,位于公主岭和长春之间,土质为栗钙土,较粘重,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瓜类。
1.2供试材料:供试品种:吉菜豆1号。
供试肥料:两种国产复合肥,1号肥(B 1):N ∶P 2O 5∶K 2O =14∶14∶17;2号肥(B 2):N ∶P 2O 5∶K 2O =12∶18∶15。
2试验方法2.1田间设计:每小区为4垄,长5m ,宽0.65m ,小区面积13m 2,设3次重复。
其中:2垄为前期播种(2014年4月28日),另2垄为后期播种(2014年5月8日)。
2.2密度试验:密度(A )设有3个处理,A 1=40cm ,A 2=45cm ,A 3=50cm 。
2.3肥料种类:肥料种类(B )设两个处理,分别为B 1为1号肥;B 2为2号肥。
2.4施肥量试验:施肥量(C )设3个处理,其中C 1=525kg/hm 2,C 2=750kg/hm 2,C 3=900kg/hm 2。
3结果分析按照试验设计方案,前期播种为2014年4月28日,后期播种为2014年5月8日。
分别于7月23日,8月5日,8月21日对小区进行测产(见表1)表中小区的产量为3次测产之和。
3.1播期对产量的影响:从表1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处理A 1、A 2还是A 3,前期播种较后期播种产量都有明显提高,而且差异显著,其中处理A 1高出31.3Kg ,处理A 2高出23.9Kg ,处理A 3高出45.3Kg ,因此,播期是影响菜豆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3.2密度对产量的影响:从表2中得知,不管是前期播种,还是后期播种,处理A 2产量最高,分别为309.5Kg 和285.6Kg ,所以,密度应选择A 2=45cm 。
3.3肥料种类对产量的影响:从表1中可以看出,肥料的种类对产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变化,因此,在“吉菜豆1号”的栽培中,1号肥和2号肥皆可。
3.4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无论是前期播种,还是后期播种,处理C 3产量最高,分别为338.0Kg 和291.1Kg ,处理C 1产量最低,分别为274.7Kg 和247.4Kg ,从表3得知,处理C 3对C 2和C 1差异显著,所以,在施肥量选择上,应选用C 3=900kg/hm 2。
不同机插密度对水稻丰两优香1号产量构成的影响摘要研究不同机插密度对水稻丰两优香1号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丰两优香1号适宜的机插密度为30cm×18cm,产量可达8 622.0kg/hm2。
关键词水稻;丰两优香1号;机插密度;产量中图分类号 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8)22-0175-01丰两优香1号是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水稻品种,已通过国审。
属穗粒并重型品种,分蘖力较强,增产潜力大、米质优。
本试验探索机插秧不同密度对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为丰两优香1号机插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供试品种为丰两优香1号;供试地点为襄河镇八波村彭西村民组易桂华户责任田,上茬为麦茬。
1.2试验设计试验设3种密度处理,分别为:30cm×14cm(a);30cm×16cm(b);30cm×18cm(c),不设重复,随机区间排列,小区面积为500m2。
1.3试验方法1.3.1栽培。
2008年5月6日软盘播种育秧,6月5日机插,秧龄30d,叶龄4.4叶。
施肥水平为纯n 225kg/hm2、p2o5 75 kg/hm2,k2o 150kg/hm2,9月28日收获。
1.3.2秋后考种与取样。
在每小区内选取5点随机取样,并数出每穴株数,计算出平均数,选取其中最接近平均数的5穴带回室内考种。
1.4观察记录本试验定期观察,每小区随机定点10株,分别在分蘖期、孕穗期、乳熟期进行观察记载分蘖数、株高;室内考种项目有穴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结实率、穗长。
2气候条件对本试验的影响本年度气候条件不利于一季中稻生长,主要表现为6月中旬至8月中旬,阴雨多,气温偏低,影响本田秧苗的分蘖。
特别是7月底,第8号台风凤凰台风带来的强降雨,严重影响晒田控苗,对分蘖成穗率造成一定影响,本田最高茎蘖苗超过390万根/hm2。
8月13~16日持续阴雨,正值秧苗抽穗扬花期,致使结实率下降,千粒重降低,且病害加重,对产量有较大影响。
⼤麦种植密度和氮肥⽤量对籽粒产量的影响⼤麦种植密度和氮肥⽤量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俞天胜 胡 锐 李培玲(新疆农科院奇台试验场 奇台831807)摘要 分析了⼤麦⽢啤3号种植密度和氮肥⽤量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并找出最佳栽培措施技术,试验表明:本地区确定⽢啤3号的较合理种植密度(播种量)在16132kg/667m 2左右,较合理的氮肥⽤量在15kg/667m 2左右。
关健词 ⼤麦 籽粒产量 种植密度 氮肥⽤量⼤麦籽粒产量的⾼低和品质的优劣固然受遗传性的制约,但在⽣产上主要受栽培措施的影响,⽽种植密度和氮肥⽤量⼜是⼤麦栽培中的两个重要因素,为了探索⼤麦种植密度和氮肥⽤量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为⼤麦优质⾼产栽培确定适宜密度和氮肥施肥量提供依据,以确定最佳栽培技术,我站于2000年实施了⼤麦密度和氮肥⽤量的试验。
1 材料与⽅法111 试验地点:试验设在奇台试验场,⼟壤为草甸⿊壤⼟,⼟壤肥⼒中等偏上,⽔浇地,前茬为春⼩麦。
112 试验设计:试验材料为⽢啤3号,试验处理为:种植密度(A )四个⽔平A1、A2、A3、A4播种量分别为7168、12、16132、19127kg/667m 2(亩,下同);施纯N (B )四个⽔平B1、B2、B3、B4分别为6、15、24、30114kg/667m 2,以(320~450kg/667m 2)产量为⽬标函数,以A 、B 两项农艺措施为决策变量,最终确定最佳栽培技术。
2 结果与分析211 不同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图1 不同氮肥肥⽔平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表1和图1氮肥⽤量在B1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也在增收稿⽇期:2004205216资⾦项⽬:⾃治区科技兴新项⽬作者简介:俞天胜(1975~),男,研究实习员,从事⼤麦育种及栽培研究⼯作加;氮肥⽤量在B2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也在增加,但增加到A3条件下却开始减产;氮肥⽤量在B3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也在增加,但增加到A2条件下却开始减产;氮肥⽤量在B4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却在减少,⽽且减产幅度逐渐增⼤。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8,24(20)不同密度处理对苏垦啤1号大麦茎蘖成穗动态和产量的影响裴昌林陈兰金*孙凯文熊瑞恒扬序舂(江苏省农垦农业科学研究院黄海农科所,江苏盐城224624)摘要:以大麦新品种苏垦啤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密度处理对苏垦啤1号大麦茎蘖成穗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大麦产量的提高,11月中旬播种(平均气温8.6℃),以525万/hm2种植密度产量最高。
关键词:啤酒大麦;密度;茎蘖动态;产量中图分类号S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8)20-0058-2Effects of Different Densities on Tiller Formation Dynamics and Yield of barley(SUKEN Beer No1)Pei Changlin et al.(HuangHa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angSu Provience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YanCheng224624,China)Abstract:in this paper,suken beer no.1was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 to sow seeds in mid-november,Re⁃searching effects of different densities on tiller formation dynamics and yield,showed that high density and low densi⁃ty were not benefic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barley yield.Sown in mid-november,(Average temperature is8.6de⁃grees in mid-november over years),350,000seedlings/666.7㎡is sown to attain the highst yield.Key words:Beer Barley;Densities;Tiller Formation Dynamics;Yield本试验通过调查分析大麦新品种苏垦啤麦1号在同等肥力条件下,不同密度处理对其产量、群体成穗动态、穗粒结构以及粒重的影响,探讨其产量潜力最大的种植密度,为苏垦啤1号的大面积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品种供试品种为苏垦啤1号,属二棱半冬性啤酒大麦,其籽粒饱满,皮薄,酿造品质优良,经2年微型制麦分析,表现良好,麦芽无水浸出物80.4%。
1.2试验地点试验在江苏省农垦农业科学研究院黄海农科所13#01试验田进行(119°56′57.7″E,34°20′25″N)。
土壤为重粘土,前茬为棉花试验田,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20.2g/kg,全氮含量1.85g/kg,速效磷含量13.23mg/kg,速效钾含量119.4mg/kg。
11月18日人工砍棉秆,19日旋耕耙耕翻,整地,11月20日,人工拉绳开沟播种,行距0.2m。
1.3试验设计共设3个密度处理,分别为:450万/hm2、525万/hm2和600万/hm2,小区长10m,宽2m,每小区种10行,行距0.2m,面积20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2014年11月20日播种。
全生育期施纯氮225kg/hm2,基肥:蘖肥:穗肥=6∶2∶2,P2O590kg/hm2全部基施。
其他栽培措施均按大麦高产栽培技术要求进行,并做好农事记录。
1.4测定项目与方法调查茎蘖动态,出苗期,基本苗,冬前苗,高峰苗和最终成穗数;成熟期取样考种,测定株高,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小区实收产量,收获后,各处理留1kg籽粒样测定品质。
1.5数据统计及分析用Microsoft Excel2003整理数据,SPSS16.0进行方差分析,处理间平均数的差异比较采用Tukey's honest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HSD)法。
2结果与分析2.1不同密度处理对茎蘖动态的影响从图1可以看出,3个处理到达高峰苗时间较接近,茎蘖数同期迅速减少,450万/hm2密度处理,在4月15日左右趋于稳定;525万/hm2处理茎蘖数稳定时间稍后,600万/hm2处理茎蘖数稳定时间最迟。
2/52/253/174/64/26定点1m茎蘖数(月/日)图1不同密度处理对苏垦啤1号大麦茎蘖动态影响2.2不同密度处理对成熟期植株性状的影响从表1和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稻麦大面积均衡增产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12BAD04B08)。
作者简介:裴昌林(1963—),男,江苏盐城人,农艺师,从事农业科研试验工作。
*通讯作者收稿日期:2018-09-19 5824卷20期表2可以看出,群体茎蘖成穗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有所降低,密度超过525万/hm 2,主茎穗穗粒数有所减少,分蘖穗穗粒数明显减少。
这是因为随着密度的增加,分蘖与主茎之间,分蘖与分蘖之间争肥争光情况随之加重,使得一些低位分蘖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因而成了小穗子,甚至不能成穗。
表1不同密度处理对群体茎蘖及成穗的影响密度(万/hm 2)450万525万600万基本苗(万/hm 2)445.80c 511.65b 582.45a 越冬苗(万/hm 2)448.65c 526.05b 585.75返青苗(万/hm 2)424.65c 508.65b 563.7a 冻死率(%)5.35a 3.36c 3.76b高峰苗(万/hm 2)1675.05c 1995.45b 2274a成穗数(万/hm 2)616.95c 721.65b 777.15a 成穗率(%)36.8a 36.2a 34.2b注:同一列数据3个数据后标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5%水平差异显著性。
密度超过450万/hm 2穗颈节明显变短,密度超过525万/hm 2株高有增高的趋势,在密度达到600万/hm 2时株高增高明显。
表2不同密度处理对苏垦啤1号大麦成熟期植株性状的影响密度(万/hm 2)450525600节间长度(cm)Ⅰ5.5c 5.6b 5.8a Ⅱ10.3c 10.6b 11.4a Ⅲ12.5c 13.0b 13.5a Ⅳ18.5a 17.5b 17.3b 株高(cm)92.0c 92.8b 95.3a 穗颈节长(cm)35.0c 33.8a 33.5b 穗长(cm)5.7a 5.7a 5.5b 每穗粒数主茎23.3b 23.9a 22.9c 分蘖21.3a 19.7b 16.1c 平均22.3a21.8b 19.5c2.3不同密度处理对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对产量进行分析表明(表3),各密度处理间达显著水平差异,密度525万/hm 2的处理的产量最高。
密度525万/hm 2处理的产量略高于密度450万/hm 2处理的产量,密度525万/hm 2处理的小区产量比密度600万/hm 2处理的小区产量高1kg ,增产了8.2%;而理论产量,增产了8.6%;产量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密度600万/hm2处理的小区产量略高于密度450万/hm2处理的小区产量0.44kg ,增产率为3.8%;密度600万/hm 2处理与密度450万/hm 2处理的产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密度525万/hm 2的处理与密度600万/hm 2处理相比,虽然密度525万/hm 2的处理的穗数比密度600万/hm 2处理少18.5万,但密度525万/hm 2的处理其穗粒数比密度600万/hm 2的处理多2.3粒,千粒重高2g ,单穗重增加的效应,超过了穗数减少的效应,使得产量增加,因而密度525万/hm 2的处理的产量高于密度600万/hm 2的处理的产量;密度600万/hm 2的处理与密度450万/hm 2的处理相比,虽然密度450万/hm 2的处理穗粒数比密度600万/hm 2的处理多2.8粒,千粒重高0.9g ,但其穗数比密度600万/hm 2的处理少160.25万穗,穗数减少的效应超过了单穗重增加的效应,使得产量降低,因而密度600万/hm 2的处理产量比密度450万/hm 2的处理的产量高。
因此,穗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有所减少,千粒重与适宜的密度相关,密度525万/hm 2的处理千粒重最高。
只有在穗数与穗粒数相互协调的密度下,才能使千粒重最高。
表3不同密度处理对产量与产量结构的影响密度(万/hm 2)450525600穗数(万/hm 2)616.95c721.65b 777.15a 穗粒数(万/hm 2)334.5a 327b292.5c 千粒重(g)46.2b 47.3a 45.3c理论产量(kg/hm 2)6356.25c 7441.2a6864.9b实际产量(kg/hm 2)5853.6c 6573.6a6076.95b3讨论与结论(1)苏垦啤1号在11月中旬播种,肥料运筹按全生育期纯氮225kg/hm 2,基肥∶蘖肥∶穗肥=6∶2∶2,P 2O 590kg/hm 2全部基施,密度525万/hm 2左右,产量潜力最大。
(2)对于在11月中旬播种的密度在600万/hm 2左右苗的田,建议肥料运筹要轻施蘖肥重施穗肥,按基肥∶蘖肥∶穗肥=6∶1∶3比例施用,以提高穗粒数和粒重获得高产。
至于重施穗肥对苏垦啤1号啤酒大麦的品质影响方面还有待测定。
(3)对于在11月中旬播种的密度在450万左右苗/hm 2的田块,可把总用氮量增加到300kg 纯氮/hm 2;重施蘖肥轻施穗肥,按基肥∶蘖肥∶穗肥=6∶3∶1比例施用,以增加成穗数获得高产。
(4)在11月上旬(平均气温11.7℃)播种,种植密度是否会以450万/hm 2为最佳,有待进一步试验。
参考文献[1]施晓钟,陆宪华.大麦氮肥用量与密度试验[J ].上海农业科技,1996,05.[2]史有国,郝云凤,樊俊峰.啤酒大麦不同播种密度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 ].北方农业学报杂志,2002,S2.[3]R.J.Baker K.G.Briggs ,王纮森.大麦群体密度和产量的关系[J ].麦类作物学报,1984,05.[4]李喜焕,常文锁.引进秋播啤酒大麦不同播期、密度与产量的关系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01.[5]史坚,李淑琴,刘运华,等.不同土壤、茬口和品种的不同密度对啤酒大麦品质和产量影响技术研究[J ].大麦科学,2005(03).[6]阚晓玉.黑啤一号种植密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研究[J ].大麦与谷类科学,1997,02.[7]王贤智,张京,葛双桃,等.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鄂大麦507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09,12.[8]吕超,郭三红,王金华.播种密度对扬农啤5号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分析[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0,04.[9]宋展树,曹东,任盼荣.种植密度对啤酒大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15,35(11):1597-1602.(责编:张宏民)裴昌林等不同密度处理对苏垦啤1号大麦茎蘖成穗动态和产量的影响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