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 格式:pdf
- 大小:200.54 KB
- 文档页数:3
多样化质量观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摘要: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从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模式、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多维度的探索和创新,以形成有利于高素质多样化应用型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
关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独立学院作为一类按照新机制、新模式建立的本科院校,在我国还处于规范发展和质量品牌创建的初期阶段。
作为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以下简称“青岛学院”),与重点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母体学校中国海洋大学,两者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着质的区别,这就需要一方面要延伸母体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另一方面要坚持与母体学校的错位培养和模式创新。
青岛学院以2005年省级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为基础,经过3年多的改革研究与实践探索,在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环节、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多个维度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努力形成有利于多样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
一、以多样化质量观为指导青岛学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创新是基于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质量观的深刻认识的,我们认为其核心特征是多样化。
对大众化时代的高等教育而言,多样化高等教育质量观,强调要从高等学校内部寻求驱动力,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其不断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和发展战略,走出一条自主创新特色发展之路。
二、明确办学定位,不断丰富教育理念体系青岛学院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学生个性化需要为办学的基本价值取向,从学院的办学定位来看,在功能上,强调创建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教学型高校:在培养层次上,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新模式;在学科专业上,以外语、管理、计算机为基础,以机械、电子、信息、通信、土木、食品等工科专业为重点,逐步形成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群和专业群;在培养目标上,定位在社会急需的多样化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发展定位上,充分发挥“民、独、优”等体制优势,立足办好优质本科教育,把独立学院建设成为中国最好的高等教育品牌之一。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若干思考徐磊李倩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摘要】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产物的独立学院,经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得到了长足发展。
但是,独立学院作为一个办学实体,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重大问题。
笔者认为只有研究和制定合乎独立学院发展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才会有特色和市场竞争力。
文章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现状、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举措等方面探讨了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问题,以期为独立学院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培养模式创新一、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现状。
独立学院发展于1993—1995年,产生在一些公立高等学校内部的以民办机制运行的二级学院,形成规模于1999年高等学校的持续扩招。
自2003年以来,教育部相继出台了十余个关于加强独立学院办学和管理等法规、文件和通知,对独立学院规范办学提出了“民”、“独”、“优”的办学理念和实行“六个独立”的办学模式,但是,独立学院是依托公办母体学校,独立设置,按民办机制运作的本科高校。
因此,大多数独立学院是照搬母体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课程体系,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独立学院,怎样办好独立学院”这两个关系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和战略性问题研究不深入、不透彻,使得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其结果是造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同质化,培养的学生比其他本科院校的学生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等方面无优势,比高职类院校的实践方面无优势,从而导致独立学院陪养的学生缺乏自身的特色,在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在日益加剧的高等教育竞争中,独立学院如何遵循“依托母体、独立办学、突出特色”的办学方针,如何培养出适应市场竞争的、有真才实学的、具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如何在办学特色与质量方面独树一帜,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实际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独立学院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
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培养特色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因其灵活的办学机制和特色的办学理念,成为了培养特色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从独立学院民办高校的特点、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三个方面来探讨其在培养特色应用型人才方面的优势和实践。
一、独立学院民办高校的特点独立学院民办高校是指依法独立办学的高等院校,其具有自主管理和独立办学的特点。
相比于传统的公办高校,独立学院民办高校有着更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在招生、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都能更加灵活和多样化,更贴合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化需求。
独立学院民办高校也有更大的创新空间,更容易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品牌。
二、培养目标独立学院民办高校的培养目标一般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用技能的培养,追求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特色应用型人才。
这一培养目标与当今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高度契合的。
三、教学模式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在教学模式上也具有自己的特色。
一方面,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独立学院民办高校注重校企合作,将产学研深度结合,打破传统的学术壁垒,促进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
通过这种校企合作的模式,独立学院民办高校能够更好地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特色应用型人才。
在实际办学中,独立学院民办高校积极探索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就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在培养特色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某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创新推出了“1+X”教学模式,即专业学习(1)+跨学科拓展(X),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知识视野和更多的学科交叉融合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还有的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开设专业化实践课程,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摘要:独立学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创新办学理念,科学构建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五三一一”人才培养思想的探索是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应用人才为目标,有利于解决现存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一些问题,是一种值得探索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新机制与新模式运作的独立学院自主办学实践,必然伴随着学校定位及学生培养质量等诸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能否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且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需要独立学院从很多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创新。
但就当前独立学院的现状来看,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在于科学分析社会需求和自身实力,找准自己的定位,优化学校内部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形成独具特色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发展自身优势,最终形成办学特色,从而提高独立学院的竞争力。
一、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经过多年的办学探索,我国独立学院已具有一定规模,有的还形成了显现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笔者将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的办学模式概括为“五三一一”。
主要内涵包括:一是制定培养计划,二是培养目标,三是培养方法,四是有力措施,五是培养目标;“一个中心”——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为中心,“一个关键”——关键是教师的授课方式、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实用、够用等特点。
1.制定培养计划我国大多数独立学院前期为了让学生能够享受到本科重点大学的培养待遇,在专业设置、课程开设上复制了重点大学的培养计划,这种不顾独立学院实际情况的重复照搬严重影响了学院的教学质量。
为了突出独立学院自身的特色,我院专门出台了自己的培养计划。
主要依据考虑到我院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整体素质还是比较好的,学习的潜在能力也很大,对他们加强必要的引导、个性关注很重要。
在学院的专职教师中,年轻教师的比例较大,他们和学生的年龄差距相对小些,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比较方便。
独立学院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摘要】独立学院自20世纪90年代出现以来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这期间有成功也有失败,有经验也有教训。
在现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独立学院想拥有一席之地,必须不断的创新,尤其是人才培养模式方面。
本文就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对独立学院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独立学院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驱动下,为了弥补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不足,自20世纪90年代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独立学院凭借着母体的教育资源优势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支生力军,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独立学院的性质自兴起以来一直处于模糊状态,2008年教育部出台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宣告了独立学院那种既不是公办也不是民办,既独立又不独立的状态从此结束,走向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为了保证独立学院在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急需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根据社会的需求,找准在社会中的位置,明确办学理念,理清办学思路,向社会输送大批“应用型”人才。
一、独立学院人才模式的现状目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受母体影响比较大,例如在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大纲的编写、学校管理模式、专业的设置等照搬所依托的母体,独立学院可以看做是本部变相收取高价学生的一种手段或途径,这种培养模式我们把他简称为“克隆母体模式”;二是基本按照所依托的母体人才培养模式,只是在局部稍做些更改,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简称为“局部改良模式”;三是盲目依据市场要求,降低作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将独立学院本科学生培养成职业技能型人才,此种培养模式简称为“降格培养”。
无论属于三种中的哪种模式,都忽视了独立学院的个性。
因此独立学院一定要在的教育思想观念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把教学活动所有要素与过程进行设计,选择适合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实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