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不同 结果不同 五里初中 田小妮
- 格式:ppt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16
教材分析本课是鲁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一节,本单元的主题是“在社会生活中学会选择”。
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依据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勇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东方价值与西方价值,在观念演变的过程中相互交融与冲突,使得初中生无可回避的面对这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生活经验与人生阅历也相对狭窄,还不能很好的认识和面对多样的价值观念。
本单元共设置了两个专题课。
一项目是侧重于从理论的角度阐述我们追求真善美的意义和价值,第二项目是从实践的角度指导学生如何做一个理智的选择者。
本单元的前后两课是互为支撑、相互联系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力求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强对社会复杂性的认识,和对真善美的认同,明辨是非,学会理智选择。
从落实的课程标准上看,本单元主要是道德教育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到行为与后果的认识,从内心认识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重要性,并在观察、体验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学会理智的选择。
基于对教材的整体分析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的综合分析,我制订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行为与后果的一致性,有什么样的行为,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后果。
能力:培养判断和控制力,能够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努力避免不良行为带来的后果。
知识:明确不一样的行为会产生不一样的后果,理解行为不同后果不同的道理。
按照以上制订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本节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不同行为有不同后果,是本项目的教学重点。
这是因为,只有把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梳理清楚,才能为自己的行为担当责任,认识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是正确行为选择的前提。
教学难点: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是本项目的教学难点。
七年级思品下册《行为不同结果不同》学案课件www.5y 七年级思品下册《行为不同结果不同》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体验到每个人的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
2、通过学习动的行为不同结果不同。
3、通过预测自己行为的结果,增强自己调控行为的能力。
重点、难点:懂得行为不同结果不同教师寄语: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利!一、导引请学生阅读课本巴士司机的故事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前面的四个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完成下列学习任务:、讨论课本89页第一段中,小明、刘刚、赵新的行为可能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讨论的结果组长要记下来准备发言。
2、阅读课本90页第一段课文,用波浪线标出人们的行为与结果存在什么关系?后面的四个小组完成下列学习任务:、讨论课本91页刘浩抓坏人和方斌用110谎报险情的事例讨论不同性质的行为产生的结果有什么不同?讨论结果组长记下来准备发言。
2、阅读课本91页第二段用波浪线标出影响我们结果的行为有哪些?他们对我们的行为的结果有什么影响?三、展示各组代表展示自己组的讨论结果小试身手;各小组讨论一下完成91页最下面的续写故事结尾(至少写出两个可能出现的结果)四、巩固提升、填写下表:观察父母一周的生活,写出他们的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的活动产生的结果每天早起为孩子做早饭在上班路上遵守交通规则打扫家庭卫生节假日看望老人2、选一选潘金海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
他是家中的小皇帝。
在小学是称王称霸。
经常打同学,骂老师,逃学旷课,是家常便饭,母亲还对他说:“以后谁惹了你,你就给我打,打不过就跑,有妈在,你谁也别怕!”有了母亲的支持,他的匪气霸气越来越盛,最后参加了流氓团伙,成为团伙头子被枪决。
从上述材料看:潘金海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有:①父母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未尽到家庭保护的责任。
②父母的教育引导有误。
③自己不能辨别是非。
④对自己的行为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A、①②④③B、②④③c、①②④③D、①②④3、七年级(2)班的学生刘腾在宿舍里扮起了黑社会老大,索要同学钱财,被宿舍管理员抓获。
行为不同结果不同一、内容标准一 2.5 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行为与后果的一致性,有什么样的行为,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后果。
能力:培养判断和控制力,能够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努力避免不良行为带来的消极后果。
知识:知道人除了享受权利之外还应承担义务,明确不一样的行为会产生不一样的后果;理解行为不同结果不同的道理。
三、教学内容分析本项目“行为不同,结果不同”共分两个层次,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而不同的行为带来的结果是不同的,从而为后面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奠定基础。
第一层次“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
这一层次是按照“个别一一般一个别”的顺序展开论述的,从让学生讨论个别行为会产生的结果入手,认识任何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结果的道理,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去分析个别行为会导致的结果。
整个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形成“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的观点。
第二层次“不同行为有不同结果” 。
这是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不仅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而且由于行为不同,其结果也是不同的。
两个层次都是讲述行为与结果的关系问题,主要是为了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打下认知的基础。
由于这一关系对初一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没必要也不可能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分析,只要让学生明白不同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一道理即可。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通过上网等渠道搜集有关行为及其结果的事例。
教师准备:搜集材料,为学生提供有关的理论观点和事例材料;了解学生当前知识背景,对学生目前在现实生活中对待行为的态度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课堂操作中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制作课堂教学中所需要的课件;对学生进行适当分组,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
四、教学活动环节一:感悟生活引入话题展示课件1:最美司机吴斌教师:首先给同学们播放一段老师下载的新闻视频,请大家观看视频后思考:巴士司机吴斌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采取了一系列举动之后,你有什么感想?思考问题:1、司机吴斌的这些举动,产生了什么结果?2、如果司机吴斌没有这些行动,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教师:给我们的启示在于:不同的行为,会有不同的结果,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是:行为不同,结果不同。
第 18课第1课时《行为不同结果不同》学案编制:王吉东审核:宫麦香审批:班组号姓名:【使用说明】1、提前预习本课,根据本课内容,完成课前预习。
2、通过课前预习,尝试概括记忆背诵知识点形成系统框架,检测自己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不一样的行为会产生不一样的后果;理解行为不同结果不同的道理。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控制力,能够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努力避免不良行为带来的消极后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行为与后果的一致性,有什么样的行为,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后果。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难点:不同行为有不同结果【课前预习】(课前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89--91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人在社会生活中,要工作,要学习,要生活,总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碰到各种各样的事,出于不同的做出各种各样的。
每一种行为或或地都会对自己及周围的人或事造成一定的,产生一定的。
2、不同行为有不同结果现实生活中,人们做出各种各样的行为,有正确的,有;有,有不文明的;有道德的,有;有,有邪恶的……这些形形色色的行为,由于行为者的不同,不同,采取的不同,行为的不同,因而所产生的也是不同的。
【课上探究】探究活动一: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讨论下列行为分别会产生的结果:1、初一学生小明经常和同学一起到社会福利院去帮助孤寡老人。
2、刘刚对老师的批评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依旧经常迟到。
3、赵新和父母商量,决定从自己的零花钱中节省出一部分,帮助经济上有困难的同学。
思考:药家鑫的悲剧(观看视频思考这两段视频说明了什么道理)探究活动二:行为不同结果不同(多媒体视频展示──帕保罗与布鲁诺运水的动漫视频)思考:二人最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展开想象的翅膀:我的地盘我做主时间:2011年6月1日,在自习课上。
地点:某中学初一x班事件:班内有一名同学小亮,最近老是在自习课上和别的同学说话打闹,严重扰乱了自习秩序。
行为不同结果不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行为与结果的一致性,树立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态度,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增强责任意识,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能力:增强辨别、自控能力,能够预见自己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努力避免不良行为带来的消极后果。
3、知识:理解行为不同结果不同的道理,知道如何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教学重点:行为不同,结果不同。
教学方法:启发式、情境体验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式等。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一):开展活动师生共唱歌曲《幸福在哪里》拉近师生距离,调动学生情绪,激活思维,突出本堂课的主旨,符合思想品德学科以正面引导为主的特点。
(二)师:同学们,社会是个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不同的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做出各种各样的行为,那么,这些行为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不同的行为产生的影响又会怎样呢?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东方时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导入)生看大屏幕(视频东方时空)环节二:东方时空师:首先讲述咱们东平人的故事,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图片展示)师:同学们认识他吗?生:第一种情况学生答认识,即让学生简单介绍。
第二种情况学生答不认识,师简单介绍。
他叫张兴国是我国第一位绿色厨师,出生在东平县斑鸠店。
通过图片展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直观的方式下能较准确的进行理解及语言表达,使得课堂生动活泼,同时通过老师的问及全班学生认真观察后积极举手回答,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从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故事,老师希望同学们认真看,仔细听。
思考张兴国的上述做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看大屏幕(图片、文字、录音)师:故事讲完了,请同学们分析张兴国的上述做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生回答:生1、张兴国拒烹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会使自己丢掉工作,家庭经济困难。
生2、张兴国呼吁厨师拒烹使越来越多的人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七年级政治下册《18.1 行为不同结果不同》学案鲁教版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 体验行为与后果的一致性,有什么样的行为,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后果。
2. 培养判断和控制力,明确不一样的行为会产生不一样的后果;理解行为不同结果不同的道理。
【重点、难点】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课前预习案】阅读课本第89—91页,自主学习,总结一下,行为与结果之间是何关系?并用铅笔在课本上划出来。
我相信你能行!【课内探究案】一、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活动一】请你跟贴某网站开设了焦点论坛,网友正在热烈讨论,请你也来跟一贴话题:面对一个攒了一年多钱的初中生,你会把PSP掌上游戏机低价卖给他吗?白云飘飘:你要是觉得PSP没用就卖给他吧,一个攒了一年多钱的初中生可见对游戏的热忠程度侠客:想想我曾经为了买正版碟,早上只买个5毛钱的马拉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活动二】生活调查1、早晨起床,妈妈不叫王飞就起不来。
2、王飞没有记熟老师要求背诵的内容,身为组长的高寒答应帮忙打个“掩护”,却没有履行自己的承诺。
3、王飞放学回家后,发现妈妈病倒在床上,饭也没做好,他买了个面包带着上学去了。
4、王飞特喜欢玩篮球,这一天,王飞值日,为了不耽误打篮球,他把垃圾堆在教室门后就跑了。
5、看到班里的同学家里遇到困难,王飞同父母商量,决定把自己攒的压岁钱拿出来,帮助自己的同学。
6、学校组织“安全伴我行”志愿活动,王飞走上街头当起了“交通引导员”,向广大群众宣传安全文明出行。
活动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两项行为,合作交流:这些行为分别会产生哪些影响?二、不同行为不同结果【活动三】合理设想【活动四】放飞智慧一位丹麦警察正在街上巡逻,忽然发现对面有一辆自行车飞驰而来,他习惯性地打开测速表,发现自行车跑的是汽车的速度。
于是他毫不客气地把自行车拦下。
七年级第八单元第十八课《行为不同,结果不同》【内容标准】1.一 2.5 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 自己的行为负责。
2.二 3.1 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三 2.3 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 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
【教材分析】 本单元《分辨是非,对自己行为负责》是初一阶段思想品德课的总结课,第十八 课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为负责的教育。
本课分为两个层次,分别介绍了“每一 种行为都会产生一种结果”和“不同行为有不同结果”,是从不同角度分析行为 与结果之间的联系。
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从而为下一课讲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打下认识基础。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验行为和后果的一致性,有什么样的行为,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结果;牢 固树立责任意识。
2.能力目标培养判断力和控制力, 能够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 努力避免不正当行 为带来的消极后果。
3.知识目标 知道人除了享受权利之外, 还应承担义务。
明确不一样的行为会产生不一样的后 果;理解行为不同结果不同的道理。
【教学重点】“行为不同结果不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原因分析: 七年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不是很多, 且对社会中的复杂性缺乏判断 能力。
因而对行为不同结果不同的理解和把握也仅限于一般的感知, 缺乏理性的 思考,而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虽然教材已经做了简化处理,但以初一学生的 能力理解起来仍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不要在理论上给学 生过多的解释, 而应充分发挥事例的作用, 要调动学生从自身经验中去感悟和体 会。
【教学难点】“行为不同结果不同”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在设计本课重难点突破时,更多地采用下面的方法: 第一,生活领悟法。
本课内容中的理论知识虽有一定的难度,但与现实生活紧密 相连,我们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来领会教材。
《行为不同,结果不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课的地位作用:本目主要讲述了行为不同,结果不同。
为此教材分别介绍了“每一种行为产生一定的结果”和“不同行为有不同结果”两个层次。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不同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为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打下认识基础。
2、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做任何事情始终想到自己承担的责任和行为的后果。
避免不良行为带来的消极后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判断和控制能力,提高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理解行为不同后果不同的道理。
3、教学难点:不同行为有不同结果重点:行为不同结果不同突破方法:为学生创设情景,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调动学生从自身经验及合作探究中去自主评判和选择,去感悟和体会,从而明白行为不同结果不同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行为不同结果不同这个问题的把握仅限于一般的感知,缺乏理性的思考,且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虽然教材已作了简化,但对于初一学生来讲理解起来仍有一定难度。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课前播放《爱的奉献》歌曲组织上课新授:导入语:刚才同学们欣赏了《爱的奉献》这首歌,从歌曲中我们感受到了爱的力量是伟大的,爱的结果是美好的,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成为爱的使者。
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咱班的同学一起交流、学习,希望我们的第一次合作会非常愉快,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听到同学们自信地回答,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讲第18课第一目题——行为不同,结果不同(板书)首先进入本节课的第一板块:看行为,辨结果。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有关“抢盐”的视频:思考讨论问题:“抢盐”的行为对消费者自己、经营者、对社会分别会产生什么影响或结果?学生讨论:教师语:近两年来,我国社会上流行的“豆你玩”“姜你军”“蒜你狠”等网络名词所揭示的与“抢盐”行为完全类似的社会现象,这些现象对消费者自己、对生产者、消费者、对社会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结果,表现为有的人笑了(发财了),有的人哭了(花了冤枉钱),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由此看来,“抢盐”的行为已经直接或间接对自己或周围的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产生了一定的结果。
鲁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行为不同结果不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明确在社会生活中,不同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而指导学生要规范和约束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
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明辨是非善恶、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知识:(1)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都会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造成一定的影响。
(2)理解行为不同结果不同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行为不同结果不同教学难点生活中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教学准备学生:预习教材,搜集有关行为及其结果的事例。
教师:搜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计用时导入新课新闻评论,导入新课导入语:山西王家岭“3·28”发生了一起重大矿难,大家想不想了解最新消息?那我们一起来了解具体情况。
新闻播报在历经近9天的紧张救援之后,山西王家岭“3·28”矿难终于在5日清明节这天出现奇迹:继凌晨第一批幸存者9人被救出之后,随后又有多名被困工人成功升井,到当天下午两时许,已有115名被困人员在这起透水事故中升井,救援重点转向余下的39名被困人员。
而就在前一天下午举行的事故救援第8次新闻发布会上,山西省安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刘政德还指出,井下情况比较复杂,“搜救难度非常大”。
当时投入事故救援人员已超过3000人。
思考:1.在3000多救援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结果如何?2.如果对事故救援不及时或救援不力,结果会怎样?3. 谈谈你听了这则新闻的感想。
小结引入课题行为不同,结果不同(板书课题:行为不同,结果不同)学生仔细听新闻。
学生讨论、交流,初步体会行为不同,结果不同。
约3约5分钟第一目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第二目不同的行为有不同结果探究活动一投影材料(或看课本第79页下面的材料)1.初一学生小明经常和同学一起到社会福利院去看望孤寡老人。
2.刘刚对老师的批评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依旧经常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