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后牙隐裂的治疗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33.41 KB
- 文档页数:2
口腔综合修复技术对牙隐裂治疗的疗效观察
隐裂是指牙齿表面及牙釉质内出现的微小裂纹,常常因咀嚼或刷牙时牙齿间的压力而
引起疼痛。
由于隐裂常常无法直接观察到,临床上常常难以准确诊断。
口腔综合修复技术
是治疗牙隐裂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对口腔综合修复技术在牙隐裂治疗中的疗效进行观
察。
本研究选取了50例牙隐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0例,女性30例。
患者年龄在20岁至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岁。
患者均接受了口腔综合修复技术治疗,治疗周期为3个月。
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口腔检查和牙齿X线摄影,观察治疗前后牙齿
的疼痛程度和修复效果。
结果显示,经过口腔综合修复技术治疗后,50例患者中45例患者疼痛症状完全消失,5例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减轻。
在疼痛程度方面,治疗前,患者疼痛程度评分为5.4分,治
疗后,疼痛程度评分降至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牙齿修复效果方面,
治疗后,牙齿表面裂纹消失,牙釉质重建良好,修复效果满意。
口腔综合修复技术在牙隐裂治疗中的疗效可靠且明显。
口腔综合修复技术可以通过修
复牙齿表面的微小裂纹以及重建牙釉质的结构来改善牙齿的功能和外观,从而减轻疼痛症状。
口腔综合修复技术还可以对牙齿进行形态和颜色的修复,使牙齿更加自然美观。
口腔综合修复技术对牙隐裂治疗的疗效观察结果显示该技术在治疗牙隐裂方面有较好
的效果。
但是本研究还存在一些限制,如样本量较小、治疗周期较短等,需要进一步进行
大样本、长周期的研究来验证结论的可靠性。
牙隐裂的临床治疗体会
田宝民;刘文瑾;胡贵杰
【期刊名称】《医学研究与教育》
【年(卷),期】2005(022)001
【摘要】牙隐裂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牙体硬组织的非龋性疾病,又称不完全性牙裂或牙微裂。
由于牙隐裂的早期裂纹细小,临床症状不明显,不易被察觉,常常被漏诊或误诊为牙本质过敏而延误治疗时机,一些确诊患者也会由于治疗不当而造成治疗失败导致牙体缺失。
本文中作者针对临床工作中对51例患者63颗隐裂患牙的治疗体会做一总结。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田宝民;刘文瑾;胡贵杰
【作者单位】河北省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保定,071000;河北省职工医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河北省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保定,0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3.3
【相关文献】
1.牙隐裂及折裂的临床治疗体会 [J], 王妍
2.综合治疗80例牙隐裂临床治疗体会 [J], 南小思;陈周焕
3.牙隐裂及折裂的临床治疗体会 [J], 王妍
4.牙隐裂及折裂的临床治疗体会 [J], 王妍
5.牙隐裂的临床治疗体会 [J], 岳丽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牙隐裂诊治的体会
郭玉衡;汪金生;易伶俐;钟敏琴
【期刊名称】《海军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1(32)6
【摘要】牙隐裂是一种细微、不易发现的牙齿裂缝,现阶段还没有好的辅助检查手段,不易确诊[1].该疾患一旦发生会带来牙体、牙髓、牙周一系列病变.诸如不能咬硬物、冷热刺激痛,甚至出现急性牙髓症状.给患者带来痛苦.现就几年来对牙隐裂诊治的实践体会总结如下.
【总页数】1页(P429)
【作者】郭玉衡;汪金生;易伶俐;钟敏琴
【作者单位】510320广州,解放军91708部队医院;510320广州,解放军91708部队医院;510320广州,解放军91708部队医院;510320广州,解放军91708部队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1.2
【相关文献】
1.168例牙隐裂及牙折裂患者的诊治体会 [J], 赵静;李渠
2.58例磨牙隐裂的临床诊治体会 [J], 任乃娟
3.96例磨牙隐裂及折裂的临床诊治体会 [J], 周兴惠
4.牙隐裂的病因分析及临床诊治体会 [J], 杜美仪
5.168例牙隐裂及牙折裂患者的诊治体会 [J], 赵静; 李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牙隐裂的综合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治疗牙隐裂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40例53颗隐裂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合、充填术、根管治疗术,临时树脂全冠过渡治疗,永久性全冠修复等综合治疗方法。
结果不同的隐裂位置、程度、范围采用相对应的治疗,疗效满意。
结论牙隐裂的诊断,综合治疗十分重要,诊断错误,治疗方法选择不当可导致后继治疗的失败。
关键词:牙隐裂调合全冠修复牙隐裂是临床上常见的牙体硬组织疾病,通常是指牙冠表面细小的、非生理性裂纹。
不易被发现,常常被漏诊或误诊,从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牙隐裂发展为牙折裂,最终牙齿丧失。
有文献报道,牙隐裂已成为继龋病和牙周病之后导致牙齿缺失的第三大因素。
本文对我科2012年10月~2014年6月门诊收治的53例牙隐裂患牙,根据不同病情,采用相对应的综合治疗方法,追踪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门诊诊断牙隐裂患者40例50颗患牙,男35例,女18例,上颌第一磨牙21颗,上颌第二磨牙6颗,下颌第一磨牙17颗,下颌第二磨牙3颗,上颌双尖牙4颗,下颌双尖牙2颗。
1.2检查方法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视诊、碘酊染色法,牙髓活力试验等检查,确诊为牙隐裂。
1.3治疗方法牙隐裂的治疗比较复杂,不同的隐裂位置、深度、范围可以采用不同的综合方法治疗。
1.3.1隐裂浅表,无明显症状者,可进行调合,用酸蚀法和釉质粘结剂光固化处理。
1.3.2隐裂达牙本质中层并伴有冷热刺激敏感,偶有咬合不适者,先调合,再将裂纹尽量磨除,氢氧化钙垫底,光固化充填。
并做临时树脂全冠过渡治疗,观察1-2月后再做永久性全冠修复。
1.3.3隐裂较深并伴有牙髓症状者,先调合,将患牙用带环粘固,再做常规根管治疗,治疗结束后行临时树脂全冠过渡治疗,观察2-3月后再永久性全冠修复。
1.3.4隐裂较深,已发展为牙折者,只要折裂位置位于牙龈上,牙根稳固,牙周情况良好,可以只将松动折裂片拔除,调合,根管治疗,观察2-3月后,行桩核十全冠修复。
隐裂牙综合治疗47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发表时间:2012-12-26T14:14:01.2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8期供稿作者:吴延武[导读] 隐裂牙由于其非生理性的细小裂纹的易忽略性及临床表现的多样性[5],使得大多隐裂牙患者的早期诊断率不高而病情延误。
吴延武(江苏省高邮市城南医院口腔科 225600)【中图分类号】R7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8-0090-02【摘要】目的探讨隐裂牙综合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方法总结分析47例患者的病史、治疗方法等病史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
结果经过治疗,53颗隐裂牙治疗成功48颗,治疗失败5颗,综合治疗的成功率达到90.57%。
结论综合治疗法对保存隐裂牙及降低隐裂牙劈裂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隐裂牙综合治疗法临床疗效隐裂牙是指牙体组织的薄弱环节在牙咬合时产生的应力作用下产生细小的非生理性的裂纹,当裂纹进一步扩大并渗入到牙本质结构时可刺激牙神经并引起牙体组织的剧烈疼痛。
牙疼是导致隐裂牙患者就医的最常见原因。
由于牙结构薄弱环节的存在,牙齿咬合时产生的水平分力容易使牙组织薄弱处产生裂纹。
相关研究表明:牙齿咬合所产生的水平分力与牙尖的斜度呈正相关,其发生牙隐裂的机会也随之增加[1]。
因此,高陡牙尖患者由于咬合时巨大水平分力牙齿往往容易折裂 [2]。
我院口腔科对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47例隐裂牙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口腔科自2010年至2012年共收治47例隐裂牙患者,其中53颗隐裂牙,男33颗,女20颗。
年龄范围:38~62岁。
患牙因冷热刺激疼痛而无自发疼痛者9颗,牙隐裂并牙髓炎38颗,合并根周炎6颗。
具体隐裂牙的牙位分布见表格1。
表1 53颗隐裂牙的牙位分布 [ n(%)]1.2隐裂牙治疗方法隐裂牙的综合治疗方法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排除牙齿咬合的干扰,通过减低牙尖斜度减少咬合时产生的水平分力以降低牙齿发生劈裂的危险[3];然后,治疗或拔除全口其它患牙并修复缺失牙,均衡全口咬合力负担;最后,处理隐裂牙。
牙隐裂根治后全冠修复的体会牙隐裂是口腔科门诊的常见病之一,是指牙冠表面的非生理性细小裂纹,常渗入到牙本质结构,引起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易造成牙体折裂,导致牙体缺损。
常以牙髓炎、根尖炎症状就诊。
我科几年来对58例隐裂采用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经过3年观察临床效果良好,有效地保存了隐裂牙,保持了牙列的完整性和咀嚼功能,并且美观、舒适。
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检查。
1.1.1采用咬合试验:将棉签置于可疑牙的牙尖上,嘱患者咬合,如出现短暂的撕裂样疼痛,则可确定隐裂部位。
1.1.2用碘染试验:将碘酊涂于牙的可疑隐裂处,肉眼可以看到颜色略深的隐裂线。
1.2一般资料:患者58例,男35例,女24例。
双尖牙21例,磨牙37例。
有牙髓炎症状的41例,根尖炎症状的17例。
所有患牙牙周组织健康,无附着丧失牙周袋形成,X线片显示牙根弯曲小,根尖无明显吸收。
1.3方法:诊断明确后先摄牙片,确定髓腔根管及根尖情况,既开髓,根管预备,根管封FC。
作全冠修复牙体预备,但适当降低牙尖。
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
2结果2.1修复后1月、3月、6月、1年、3年分别随访,有1例双牙出现根尖瘘管,2例磨牙根尖牙周膜略有变化,其余55颗全冠修复的患牙均达到成功的标准,即修复体稳固,边缘密合,能行使正常的咀嚼功能,牙无明显松动,X线片显示根尖及根分叉无明显阴影,未见有牙折,成功率为94.82%。
3 讨论:3.1牙隐裂是口腔临床比较常见的疾患,常冠折或冠根联折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是引起牙痛及缺牙的病因之一,对隐裂牙早期诊断,以全冠保护,可防止牙折,避免缺牙。
临床上对创伤,咀嚼硬物史,过高过陡的双尖牙、磨牙要引起重视。
3.2临床上治疗牙隐裂引起的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时,通常是先打开髓腔,进行髓病治疗,然后再行全冠修复。
由于制备洞形,造成牙体的强度下降,导致牙体折裂。
在牙体制备到冠修复前的过程,是牙折的危险期,是患牙能否保存的关键。
[92例隐裂牙临床治疗体会]隐裂牙修复牙隐裂又称不全牙裂或微裂,指牙冠表面的非生理性细小裂纹,常不易被发现,牙隐裂的裂纹深入到牙本质结构是引起牙痛的原因之一[1],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严重非龋性牙体硬组织疾病,以磨牙多见,属不完全牙折,临床上不易被确诊,常导致漏诊、误诊,成年人特别是中年人牙齿劈裂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的病损如果处理不当则可能导致患牙丧失。
笔者对92例96颗早期隐裂牙根据是否合并牙髓病采取不同方法进行综合治疗,通过观察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无龋坏和无修复史的牙隐裂92例96个颗,男56例59颗,女36例37颗。
年龄22~75岁,其中22~40岁16例(17.39%),40~60岁71例(77.17%),60~75岁5例(5.43%)。
上颌第一磨牙50颗(52.08%),上颌第二磨牙11颗(11.46%),上颌双尖牙12颗(12.50%);下颌第一磨牙18颗(18.75%),下颌第二磨牙5颗(5.20%)。
根据主诉病史和临床检查确诊隐裂牙,对于裂纹浅,感觉不明显,诊断有困难时采用温度试验或色深无害的液体如龙胆紫、碘酊等涂于干燥可疑裂纹处,用酒精脱除多余的染液,观察是否有着色,以帮助诊断。
第一组47颗隐裂牙无自发疼痛,偶尔咬合在某一特定部位会产生突发性锐痛,有冷热刺激痛,咬合试验阳性,牙髓活力测试阳性,无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症状。
第二组49颗隐裂牙有自发性疼痛,咬合试验阳性,有牙髓病或根尖周病症状。
1.2 治疗方法第一组47颗未并发牙髓病,在局麻下保存活髓牙体预备,烤瓷全冠修复。
裂纹处选择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效果较好,因为临床诊断的隐裂牙都深达牙本质,玻璃离子对牙本质没有刺激性,是较理想的材料。
第二组49颗合并牙髓病或根尖周病,全部先行根管治疗,观察1~2周后行全冠修复。
两组备牙后做带环或临时冠粘上以保护牙冠。
1.3 疗效评价治疗后2年内随访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优(成功):无自觉症状,咀嚼功能好,牙无松动,X线片示牙周及根尖无病变。
牙隐裂病因分析与临床治疗方法探讨摘要】目的:探讨牙隐裂病因分析与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50例牙隐裂病患者,对于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在临床上的牙隐裂病患者的发病原因以及相关治疗方法。
结果:患者在临床上的多发年龄为40岁以上,同时以上颌第一磨牙最为常见,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结论:牙隐裂病最为常见的原因为患者的牙尖斜面,对于牙隐裂病患者需要注意到及时的发现和诊断,并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全冠修复治疗。
【关键词】牙隐裂病;病因分析;临床治疗方法;探讨【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3-0204-02牙隐裂病在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同时也会对患者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对于患者也会造成极为巨大的痛苦[1]。
正是由于这种特点,在临床上找出一种对于牙隐裂病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2]。
我院分析了牙隐裂病患者的发病原因以及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研究对象方面,需要收集我院在2011.10月-2014.12月间收治的牙隐裂病患者,患者的数量为50例,总共89颗患牙。
其中男性患者的数量为30例,女性患者的数量为20例。
患者的年龄在23-67岁之间,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5岁。
所有的患者在临床发病的过程中,均出现了牙齿某一位置的剧烈疼痛,同时根据牙隐裂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对于患者实施诊断后我们发现所有的患者在临床上均能够得到确诊。
1.2 研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需要对于所有患者在临床上实施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资料以及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收集,同时需要找出患者在临床实施治疗过程中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对于所有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
在临床对于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若患者的隐裂纹低于18μm,则可以对于患者使用显微技术以及染色法的形式对患者进行诊断,并对患者实施排除牙合干扰的治疗,并需要降低患者的牙尖斜度,降低患者在临床上的牙合负担的情况,对患者的缺失牙进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