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安穆阳桂林王氏祠堂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传统村落:恭城县西岭乡杨溪村 杨溪村位于桂林市恭城县西岭乡,有600多年历史,是该县保存得最完好的一个中国传统村落。全村尚有保存基本完整的古建筑砖瓦房28座200余间,祠堂一座,牌坊一座,各类官方所赐牌匾十余块。 杨溪村的古建筑为典型的清朝建筑风格,20余座保存较好的建筑结构基本一致,以王赐祥家祖屋“贻谷堂”为代表的建筑模式堪称村里古建筑群的代表,其基本结构为“三厅二井”:从大门进去为前厅、天井,两边有厢房,往里是中厅,再进去是“倒天背”的天井和后厅。外墙、屋顶为青砖青瓦,内部为木柱木板。“贻谷堂”的中厅上悬挂着一块朱漆已剥落泛黄的匾额,上书“兄弟登科”四个楷书大字,是当年王聘之、王锡之兄弟俩接连登科所获的牌匾。全村的院落一宅连通一宅,布局巧妙合理,屋墙高深过丈,少窗孔门洞,防盗功能突显。现在绝大多数房子都已经没有人居住,不过都维护得不错,打扫得比较干净,说明老百姓有了较强的保护意识。 村里以王姓为主,王氏宗祠建于清道光年间,主体建构保存尚好。最难得的是宗祠大门两边的诰封碑。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十月,朝廷旌表时任四川龙安府彰明县知县的王锡之的祖父和父亲为文林郎,祖母和母亲为七品孺人。碑高约1.8米,宽1米,碑文的上端和周围有花鸟兽云等图案的浮雕,雕刻非常精美。村口高高的贞节牌坊,它的两面分别刻有“一门双节”和“大清敕建”八个楷书大字。据介绍,王锡之的祖父兄弟二人早逝,祖母费氏从19岁守节至73岁,周氏从20岁守节至50多岁亡故,得到朝廷表彰树立牌坊。 村里还有一口蓝色的大古缸,上面有男女人像的图案。有一幅古老的花鸟画,旁边配有一幅对联。有一棵巨大的古樟树。登上村边一处新建的多层民宅,可以俯看古民居的全貌,感知古村往日的辉煌。
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的发展——以明代地方志资料和徽州地区为中心常建华内容提要:本文利用比较丰富的明代地方志以及文集、族谱等资料,对明代的祠庙祭祖礼俗、徽州宗祠的发展进行了考察。
作者认为,明代士大夫受《家礼》的影响,倡导并实践祭祖礼仪,从而使祭礼与祠堂进一步普及。
嘉靖以降宗族祠庙祭祖发展的基本原因正在于此。
关键词:祭礼宗祠士大夫一、引言关于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的发展问题,我曾从祭祖礼制的角度对明代家庙令最早制定的时间、胡秉中建议的时间、嘉靖十五年(1536)家庙及祭祖制度的出发点和内容进行了考订,指出“议大礼”的推恩令允许庶民祭祀始祖,客观上为宗祠的普及提供了契机。
1陈柯云、赵华富论述了明代中后期徽州宗族祠堂普及的事实。
2日本学者井上彻也考察了“议大礼”与家庙制度的改革,并研究了依据《家礼》制定的明朝家庙制度和程颐、朱熹见解的关系。
3铃木博之认为:基于《家礼》的祠堂未成为明代一般的倾向;明代以祭祀始迁祖为中心祠堂群的存在,多从《家礼》以前的古老时期寻求渊源;在徽州府,宗祠的丛生是在嘉靖年间。
4以上的研究列举了明朝人建立祠堂、家庙的一些事例,尚未能从总体上反映出有明一代祠庙祭祖的时空分布;对于明代宗祠发展的动因,也持不同见解。
鉴于此,我将以祠庙祭祖研究中很少利用的明代地方志为基本资料,结合明人文集、族谱等资料,全面考察明代祠庙祭祖存在状况,以及方志编撰者和建祠者的相关看法。
二、明代风俗志记载祠庙祭祖的一般情形明代地方志对宗族祠庙祭祖的记载主要集中在风俗志的祭礼和岁时节日部分。
祭礼部分记载祭祖礼仪实施情形,涉及祠庙的设置状况;岁时节日部分有节令祭祖活动的记录。
下面我们就这两方面分别论述。
(一)从祭礼看宗族祠庙的设置状况先看京师,辖有今天的北京、河北省。
顺天府是首善之区,多有士大夫。
万历《顺天府志》卷一《地理志·风俗》记载:“祭礼:士大夫庙祠如朱文公《家礼》;民间朴野,唯岁时市阡张焚于道,寒食持酒肴哭于坟上。
安溪姓氏宗祠对联(3)·王李王氏宗祠1.长坑华美草苑王氏宗祠位于长坑乡华美村,又称“华美草苑大宗”,王管斌始建于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形号“蜘蛛结网”。
明正统之末(1449年)毁于兵燹。
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建,改坐向子午为戌辰。
嘉庆年间又改为辛乙向。
清光绪十一年间(1885年),蓬州、溪东、由义等地王氏宗亲合力重建。
1992年最后一次重修。
祖传文物有“进士”、“武魁”等匾额。
存有多副历代名人所作楹联:“念先公绩著六王,由皇宋迄民国,千百载家声犹旧;嘱后嗣绪承两晋,自英都迁草苑,数十传世泽维新(王赠芳作)”、“形胜超还集,暨石壁城门,允亘十里河山带砺;人文重圣朝,自光州固始,早培千年家国栋梁(王吉人作)”、“宝坂脉接太原,此日致悫槐庭无非公子;长卿派同天水,他年蜚声凤阁何慊王孙(潘思光作)”。
1998年安溪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此树立文物保护标志,2000年被评定为“泉州名祠”。
2.剑斗由义王氏宗祠位于剑斗镇月星村,始建于宋代,历经四次重建和维修。
祠坐东北朝西南,土木结构,悬山屋顶,二进十间,左右护厝,建筑面积315平方米。
被县文管会列为文物保护标志。
楹联:“系出太原,自晋而南而安,千年继述乾坤老;肇基由义,从宋迄明迄清,万古祀禋日月长。
”3.感德岐阳深厚王氏祖祠位于感德镇岐阳村坂仔角落。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5年),历经修葺、翻建。
祠坐东向西,土木结构,悬山屋顶,二进十间,建筑面积280平方米。
楹联:“深高阅历,方知世味如尝胆;厚丰乡土,别管人情且看花。
”4.感德洪佑藜堂王氏祖祠位于感德镇洪佑村,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1988年由海内外宗亲协力修建,成立宗亲会并设立助学金,添置文体活动设备。
楹联:“藜杖燃天,禄分一夜之余光,满室图书增灿烂;堂基所涂,护荐辛盘以致敬,千年俎豆溢馨香。
”5.长坑文坪王氏宗祠共有三座。
一是“大都祖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为二房祖祠。
福安9个美景(诗图)福建霞浦一中林承强1.坂中畲族乡(七律)仙岩雨润观山岳,南岸烟笼听鸟音。
福寺松潭呼万寿,凌霄冠岭染层林。
江家院后蜂吟美,日宅门前蝶恋深。
畲族宗祠春永驻,坂中大地喜常临。
2.福安瓜蔬(七绝)三春花草燕莺暄,四季瓜蔬盛岁痕。
流水云山开画卷,勤耕垄亩绿家园。
3.穆云畲族乡(七律)玉林寺古峰峦气,溪塔山深淡淡风。
虎首萧森岩壁下,燕坑叠翠鸟声中。
梨田水果千园硕,桃岭茶王万叶葱。
咸福黄莺衔柳绿,穆云畲族日子红。
4.甘棠镇(七律)莲城种德香千里,梅洞回龙壮九州。
云雾山头寻一醉,松花岭尾解千愁。
白云观里琴心在,清水江边剑胆留。
桥下航船兴世界,甘棠电器竞风流。
5.溪潭镇(七律)廉村历史千重锦,古堡桫椤万代香。
有脚花生凝紫气,无边柿子聚红光。
马山大户财源广,仙石康家福运长。
岔口金牛添胜景,溪潭玉鲤笑春祥。
6.范坑乡(七律)洋山岁月莺歌脆,古岭祥云树色新。
山岫疏烟烟荡韵,蒲家燕影影衔春。
油茶竹柄龙吟水,银洞蛇头虎入神。
徐厝幽兰香入梦,范坑老酒醉畲民。
7.溪尾镇(七律)禅寺莲花成胜境,江滨夜景隐凌霄。
渡头紫菜上新架,屿角黄鱼跃古桥。
湖岭瑶池闻渡曲,梅洋绿树忆吹箫。
坂中燕过堤先暖,溪尾春潮景更娇。
8.湾坞镇(七律)池头沃野连天碧,岩下金洋遍地黄。
松舞炉山增秀色,泉流福岭透清香。
龙珠水影星辰志,白马风流日月光。
湾坞囤仓添盛景,古城致富业辉煌。
9.福安白云山(七律)莲花沐雨参禅悟,冷水临风打坐眠。
棋石敲诗书大志,仙峰把酒写新篇。
佛光照面说因果,道迹弹琴奏玉弦。
兰谷林烟昌大地,白云野水喜空前。
福建省李氏宗祠大全李氏宗祠,福建省福建厦门市集美区兑山村李氏宗祠,福建省古田县杉洋镇西南凤林山麓下李氏宗祠,福建省上杭稔田镇官田村李氏宗祠,福建省武平城北红东村李氏宗祠,福建省上杭李火德公李氏宗祠,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李氏宗祠,福建省南安市柳城街道榕桥片区祥堂村李氏宗祠,福建泉州南安梅山镇芙蓉李氏宗祠,福建省宁德福安市兴业北路11号李氏宗祠_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管阳镇李氏宗祠,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杉洋镇夏庄村凤林祠, 李氏宗祠,福建省宁德市福鼎佳阳乡国洋里村李氏宗祠,福建省宁德市山海闽东李氏宗祠,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李墩镇李墩村李氏宗祠,福建省宁化三明市宁化县城南乡泰宁古城李氏宗祠,福建省宁化泉上镇泉上村下岩组李氏宗祠,福建省泉州泉州市丰泽区丰泽街道李氏宗祠,福建省泉州泉州市丰泽文化馆李氏宗祠,福建省邵武金坑乡金坑村下坊自然村西侧, 李氏宗祠,福建省连江兴学路52号李氏宗祠,福建省连江陇西唐代皇家派系李氏宗祠,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回归路红东李氏宗祠,福建省武平县平川镇红东村李氏宗祠,福建省寿宁平溪镇南溪村李氏宗祠,福建省寿宁阜莽李氏宗祠,福建省寿宁长溪鹅头李氏宗祠,福建省汀州汀县城五通街民主巷2号李氏宗祠,福建省汀州汀江河畔李氏宗祠,福建省仙游奉天定难功臣李尚芬祠李氏宗祠,福建省仙游城东镇西利李氏宗祠,福建省福州连江县东南路4东李氏宗祠,福建省福州闽侯县高工路李氏宗祠,福建省珍山村李氏字辈李氏宗祠,福建省福鼎管阳镇大山村李氏宗祠,福建省福清高山镇北垞村东侧李氏宗祠,福建省福清三山镇李氏宗祠,福建省福清海口镇牛宅村李氏宗祠,福建省光泽李坊乡李坊村李氏宗祠,福建省金门金沙镇三山村光前里西山前李氏宗祠,福建省梅县松口镇铜琶村下店,李氏宗祠,福建泉州南安梅山镇芙蓉李氏宗祠,福建省长乐市仙山李氏亭頭房乐天堂。
福建寿宁地接导游讲解词缪万春编著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欢迎你们到寿宁观光旅游。
你们在寿宁期间由我给大家作向导、讲解、服务,大家有什么需要请向我提出,我将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大家的寿宁之行保驾护航,尽我所知回答你们的问题。
寿宁接待条件有限,标准偏下,物价又过高,恐有不周,和大家的期望或有差距,请大家多多谅解。
首先预祝大家心想事成,吉祥如意,圆满完成寿宁观光计划。
现在我把寿宁概况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九岭仪仙境,千山贺寿宁。
高城离酷暑,断涧泄威淫。
隘峻凌云度,关蒙驾雾行。
书香生傲骨,僻陋出精英。
这就是对寿宁描述。
明景泰六年(1455)八月寿宁建县,有人说寿宁二字寓意为长寿安宁,是的,但真正命名的原因是:当年闽浙两省地方官联合向朝廷奏请设立四个县,并为四县命名。
接到奏请时,适逢太后生日,正为取名沉思的首辅于谦看到景泰皇帝送一块写着“景泰庆寿”四字的贺匾为太后祝寿,灵机一动以四字为首分别为四县从北至南命名为:景宁、泰顺、庆元、寿宁。
由于以上缘故历来四县交流频繁。
寿宁首任知县陈醇,举人,浙江省桐庐人,当时人口8537丁,划政和南里、北里、东里十至十五都,福安平溪里十一至十四都成立寿宁县,隶属建宁府,府冶建安(建瓯),清雍正十二年(1734)划归福宁府,府冶霞浦。
比较有建树的知县如:第二十五任张鹤年,贵州普安人;第三十八任戴镗,江西建昌人:第五十一任冯梦龙,江苏吴江人,冯梦龙还是个通俗文学家,著有:寿宁待志、三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警世恒言,我认为他对寿宁最杰出的贡献是禁溺女婴,这对寿宁安定发展功不可没:王福鼎浙江嘉兴人,是最后的知县,知县总人数149人。
民国以后称县长,第一任县长陈复良,连江人,民国最后一任县长叶培松,寿宁人,民国期间有五个寿宁人在寿宁当过县长,民国期间有五任县长任期只有一个月。
短短百年县长像走马灯一样,更换无数。
1949年7月13日解放军三野十兵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追赶国民党军到寿宁,宣告寿宁解放,命浙南景宁游击队长郑宁馨(浙江景宁人)任第一任县长,九月郭人健任书记寿宁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地处东径119。
桂林阳朔县有座清朝福建人居住的石材城阳朔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是旅游胜地。
阳朔县以“山水甲桂林,甲山水阳朔”而著名。
这里的山水田园风景和民间风情历史上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也吸引了无数游客。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阳朔县一个清朝福建人居住的石材城。
石材城的背景石材城位于桂林市阳朔县北部的福利镇。
福利镇其实就是一个福建人聚居的村庄。
福建人在明朝时期之后开始大量涌入广西。
在清朝康熙年间,又有一批福建人到广西阳朔县附近的矿山和边境居住,而石材城就是这些福建人的居住地。
福建人对石材城进行了开发和建设,形成了规模宏大、古朴典雅的石材城。
当时,福建人主要从事石料、土特产和民间工艺品的生产和经营。
他们通过自己的勤劳和开拓,成功地将闽南的手工技艺和文化传统传承到了广西。
石材城的建筑特色石材城建筑风格独特,主要建筑结构采用的是长方形和方形的块石料,石质细腻、坚固耐用。
许多建筑与石峰相依,相得益彰。
这种民居建筑已经非常少见,是闽南地区文化风格的具体表现。
石材城的建筑中有一些是用花岗岩石料建成的,比较高级,通常用于福建富商大佬的住宅、祠堂、礼堂以及书房等,具有鲜明的福建建筑风格。
而其他的石屋则具有一些民族风格和闽南特色。
石材城的建筑内部布局很规整,一切设计都非常考究,比如堂屋建筑中厅堂、门楼、厢房,大小、高低和位置分别考虑,非常注意比例和平衡,各具特色。
石材城的文化特色石材城有独特的文化特色,体现了福建文化的独特魅力。
他们传承和发扬了闽南工艺品的卓越技艺,主要工艺品有石雕、水泥制品和传统织布工艺等,都是手工艺品。
在石材城里,我看到了许多闽南传统木雕作品,非常巧妙精致,如花鸟、人物、器皿等,尤其是一座三十余只雕工孔雀佛塔非常惊艳。
来到石材城,还可以尝到当地特色的福建菜和茶。
这些传统美食在福建以外也无处找到,受到了不少游客的赞誉。
石材城的现状现在,石材城虽然名气不比阳朔县的其他旅游景点那么大,但是这里的美依然吸引着一群文艺的旅游爱好者,也吸引着一些石材和手工艺品的收藏家。
松源王氏宗祠
松源王氏宗祠,始建于1479年,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在宗祠的大门两旁贴着一副门联:“三槐世泽长,两晋家声远”,是王氏堂联,其中道出了王氏的文化和渊源。
每年农历正月廿八,对梅县松源镇的王姓人来说,是个特别隆重难忘的日子。
这里会举行客家人独有的“挂大牌”活动,以纪念祖宗、团结宗亲、传承家风。
据传,“挂大牌”是纪念松源王氏开基四世祖宗泰公而举行的祭祖活动。
宗泰公艰苦创业,商农结合,家境殷实又乐善好施,赚钱之后,造福松源乡亲,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还资助众多贫困学子。
汇报人:2023-12-01CATALOGUE目录•引言•桂林王城历史沿革•桂林王城的文化资源•桂林王城保护与利用现状•桂林王城历史文化资源调查分析•桂林王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策略建议•结论与展望01引言03桂林王城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01桂林王城的历史文化价值02桂林王城的历史沿革背景介绍研究目的和意义01挖掘和保护桂林王城的历史文化资源02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03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文化支撑01020304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实地考察和调研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撰写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02桂林王城历史沿革桂林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桂林郡,为广西政治、文化中心。
汉代至明代,桂林一直是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清代至民国时期,桂林曾为广西省会,后因战争原因迁至南宁。
桂林历史沿革桂林王城始建于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是明朝初期设置的一个藩王封地。
清朝时期,桂林王城成为广西提督府所在地,是广西军政中心。
民国时期,桂林王城成为广西省政府所在地,直至迁至南宁。
010203桂林王城的建立及发展桂林王城的衰落及现状随着政治中心的迁移,桂林王城的地位逐渐降低,逐渐荒废。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桂林王城得到了保护和修复,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景点。
03桂林王城的文化资源1历史地位桂林王城是广西历史上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具有重要地位。
历史背景桂林王城与明代的靖江王紧密相关,是明王朝在岭南的重要藩国。
历史事件桂林王城见证了明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桂林王城与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人物有关,如朱元璋、朱棣等。
建筑风格01桂林王城的建筑风格具有明代特点,是研究明代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建筑布局02桂林王城的建筑布局严谨,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理念和规划思想。
建筑细节03桂林王城的建筑细节丰富,包括雕刻、绘画等艺术形式,反映了明代的文化艺术特点。
福安穆阳旅游景点
福安穆阳位于福建福安市境内,是一处集休闲、文化、美食、观
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这里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底
蕴和人文景观。
穆阳半岛是福安穆阳的核心景点,拥有美丽的海滩和清澈的海水,适合游泳、沙滩排球、垂钓等海边活动;同时也是观赏日出和海上风
景的不二选择。
除了海滩和海景,穆阳还有许多历史文化景点。
例如,位于半岛
南端的穆阳古城建于唐代,是福建闽东地区重要的军事要塞之一,现
在已成为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遗址。
此外,穆阳还有福建省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穆阳森林公园,
面积达到10000多亩,是南方少有的纯森林公园之一。
公园内有浓郁
的原始森林、瀑布、湖泊和珍稀野生动植物,是爱好自然风光和生态
旅游的游客们的不二选择。
最后,福安穆阳还有许多美食和特产值得一试,例如福安鸭、穆
阳花生、穆阳榨菜等,这些美食和特产都是当地的特色菜品,味道独特,非常值得品尝。
福建福安穆阳桂林王氏祠堂
位于福安市穆云乡桂林村。
始建于明万历乙酉年(1585),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重建。
坐西向东,穿斗式抬梁混合式梁架。
由门楼、戏台、祠厅、祖堂组成,整座祠堂建筑规模宏大。
门楼面阔7间,进深四间,门廊梁架施斗拱,正中屋顶牌楼式雨盖,牌楼正面顶层屋檐下竖挂牌匾:“状元及第”,署有:“明万历已酉年”,大门额置横匾“开闽第一宗”,大门内侧横匾题写“彝伦攸叙”,顶棚中间施八角藻井,次间为天花板。
戏台高1.38米,台面为5.68×8.72米,戏台两侧为厢房。
戏台进深4柱,面宽6柱,台中顶棚设八角藻井,饰人物画像,两侧均分两个长方形藻井,有祥鱼吉龙画饰,台檐柱出枋梁挑垂柱承托檐檩,两垂檐柱间连接弓梁、弓梁与檐檩间设6朵“合模”,垂檐柱底下施垂灯,雕刻精湛、垂灯外侧檐檩施垂柱,并饰雕盘柱龙,栩栩如生。
祠厅进深6间,面阔7间,悬山顶鹊尾脊,前后廊顶棚均为轩顶,明间施假屋面。
祠厅用材粗大,通透宽敞,两侧厢房为三间二层楼房,双坡顶。
祖堂面阔7间,进深6间,屋面为悬山顶鹊尾脊,有设置耳房脊,并饰灰雕花卉、彩画双凤、双龙等,明间八角藻井前枋梁上悬挂“先民是程”牌匾,左款:“钦命提督福建学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纪录四次赵佑为”,右款:“乾隆五十八年十二月本宅耆叟王殿教立吉旦”。
2004年7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亢龙有悔
我们的祠堂前厅大门上横匾也是题写“彝伦攸叙”,属于王彦复后代,从长溪赤岸迁到福安穆阳榴阳的王福公,亲手写了王氏源流序,我们长支的原稿连家谱一起在元末被山盗焚,幸好次支在嘉靖年间家谱也被倭寇焚,仅留序:
晋子
源为周司徒,
五传长浑为洛上太守,浑生
敬为杨卅刺史;次诩号鬼谷子,有子八孙廿四家于云台乡,散居吴越。
晋公
十九传王离为秦武成候,生
泽为汉代郡太守居晋阳;生
秦为晋国将军居临沂。
晋公
二十九传王融居江左,生祥分江北;次览分江南,望出琅琊,
览生裁为晋长史,裁生丞相导,览生第四子正,正生旷,旷生右军羲之,羲之生中书令献之,献之生静之。
晋公三十八传朝散大夫王昌字公濠福卅牧改漠卅别驾出镇庆元生六子长江、次溪荆卅刺史、三海子洞封四明郡公生子敬圮银青无禄大夫家於鄞县、四河、五源、六添司农卿家於庫阳河補福卅学正,越唐四+一传举进土王玉字尚墨官广信府太守於德宗贞元间转枢密使,四十五传伦生三子入闽,第三子有机公留闽中,传四世察公居长溪辖下赤岸卒葬龙野园子孙聚族南乔,察公五世孙生二子,长王年字曰新生七子咸岁感戴戬载成时称七贤,朱紫盈庭为长溪望族。
宋淳祐五年(1245年)分长溪县(现为霞浦县)2乡9里设福安县(现为福安市),“王察四世孙子波(系章弟茂之子),子波娶林氏郭氏生有四子:福寿康宁;王福公居瑠峰”,王寿公先迁政和县西门库上,后人居穆阳桂林,康公先迁刘峰银牛长宝坑,再迁双溪一支,宁公迁赤岸一支(老小)。
又,福安穆阳榴阳是王福公,(中国家谱网家谱编号01499写道“福安穆阳榴阳王氏宗谱,始祖王福公")。
2008年3月17日上午,来自新加坡、菲律宾及香港、台湾和省内外近千名王氏裔孙及各界人士云集泉州开闽三王祠,隆重纪念开闽三王入闽1123周年。
据了解,公元885年,王潮、王审、王审知三兄弟于河南光州固始县率领农民起义
军入闽,统一福建,鼎建闽国,史称“开闽三王”。
三王在世治闽四十一载,采取一系列有利于经济、贸易、文化、海交等政策和措施,广施德政,保境安民,发展经济。
五代十国时,其他地方尚在战乱之中,泉州、福州乃至福建全省却是一派繁荣景象。
泉州、福州、漳州、同安、莆田等地至今仍保存了许多“开闽三王”珍贵的历史遗产。
特别是泉州留存的史迹更多,如保留了全省最为古老和完整的唐王陵王潮、王审墓,与福州的王审知陵墓均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泉州的开元寺、承天寺、三王祠、古钱币制造遗址、聚宝街等都有三王当年留下的史迹。
数百万三王后裔分布海内外,尤其是宝岛台湾。
记者还从泉州开闽三王文物管理处获悉,台胞王人瑞宗亲倾其大半生心血编撰的《泉州开闽王氏通碟》一书,即将付梓出版,为研究五代闽国历史,尤其是研究开闽三王历史遗产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
年是开闽三王入闽1123周年
福寿康宁;王福公居瑠峰,王寿公第三子居穆阳桂林坂,王康公居双溪,王宁公居福安赤岸桥头。
福安穆阳榴阳是王福公后代,穆阳桂林是王寿公后代,但子波非“七贤”之后。
是旁亲
瑠峰王氏宗谱01499
瑠峯开基始祖第一世:王福,字阙,号祉兹,行七,配妣利溪李氏,生二子,长文,次思,公于宋时迁居瑠阳,葬施坑坐乾向巽
【姓氏】:王
【名称】:福安穆阳瑠峰王氏宗谱
【字辈派语】:第22世:飞潜动植广大精徵
第23世:物华天宝龙光射斗功成作乐治定制礼
第24世:钦惇懋绩亮采惠畴本身徵民云蒸霞蔚慎厥徽猷
第25世:凤鸣高岡梧生朝阳躬桓蒲縠辑睦鄰封东壁图书西园翰墨诵诗闻道讲易知机
第26世:濂洛关闽,海邦经济球琳琅玕槐楠杞梓典谟训诰庠序学校菁莪棫樸泮池芹藻
第27世:螽斯衍慶麟趾呈祥壎箎雅奏琴瑟调和燕翼贻谋垂裕后昆
第28世:循规蹈矩蕴美含贞
【来源】:福安穆阳瑠峰王氏宗谱01499
据1990年人口普查数字,宁德地区姓王人口10。
5亿,大多来自河南省光州(郡望太原),较早的赤岸王务琨派是隋朝,迟一点的在赤岸的开闽王是唐五代到福建,在北宋年间到长溪县(今霞浦)赤岸镇,福安在宋淳佑5年(公元1245年)建县,王彦复(王文光)派下福公弟兄也是宋时到穆阳瑠峰及穆阳桂林。
王姓在福安的基本上都是太原堂的,并不是说他们直接来于太原.至于城山的王姓宗亲据了解也来自几个地方;有徒自穆阳桂林的,也有徒自甘棠港岐的,还有徒于福安城区后巷的,听说另外一房是徒于溪潭潭头但现在已经无法找到后人了.
:"源自太原晋阳派,流入闽来衍祖基.赤岸桥头分九族,白羊鸣处鹧鸪天."
源自太原晋阳派,流入闽来衍祖基.赤岸桥头分九族,白羊鸣处鹧鸪天."
白羊鸣处:表示逃难后定居下来的新地方.在此表示大概在今日的福安穆阳琉峰一带
鹧鸪天:词牌名或曲牌名,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
在此表示一种气氛,含有在逃难过程的辛酸和在新地方常常思念旧家人及故物的感慨!由王剑华回答。
王剑华认为,其对福宁地区的地理不是很熟
白羊鸣处:表示逃难后定居下来的新地方.
该新地方在哪里?大概在今日的福安穆阳琉峰一带或者在霞浦凤城(今霞浦牙城)一带没准,其实就是写这首诗词的那一支宗亲始迁祖的居住地.
据本人长期以来对繁衍于福安地区部分王姓宗亲的问询,片面了解到很多人只知道"赤岸桥头分九族"这诗句,但经过深入问询基本都解答不出所以然.因此,在本人心中就留存了很多问题:如我们福安之王姓宗亲究竟源于那一批赤岸王氏的后裔?什么时间为了什么弃家而避难于福安?迁居于福安的王姓宗亲是否属于一个派系的赤岸王氏?浮溪的王氏宗亲是否能和大部分的福安其他王氏同属一系?佳浆的王氏宗亲为何采用"盐官"郡望?福寿康宁公到福安后的确切落居点及后来的发展情况?等等诸多疑问一直得不到一个很好的答案,心中实觉遗憾!望赤岸宗亲是否能提供一些这几个方面的资料!
福安市现有王氏宗祠29座
1、韩阳------后巷(含阳头);
2、穆云------桂林、榴峰、榴峰新岗;
3、上百石---佳浆、东峰、郑家山;
4、下白石—黄岐、英岐;
5、溪潭------磻溪(澳坪)、洪口坂中;
6、溪柄------楼下;
7、湾坞------浮溪、下邳;
8、坂中------湖口、南岸、许洋;
9、城阳------湖塘坂;
10、潭头-----南岩;
11、社口-----岭兜;
12、松罗-----山界、王家;
13、康厝-----王祠、沙坪;
14、甘棠-----家饶、港岐;
15、穆阳-----福源;
16、溪尾-----溪边;
17、赛岐-----王
实公赤岸后裔弥昌时有记云:太原曾是晋阳派流入南闽衍祖根。
赤岸桥头分九族,白羊眠处鹧鸪天,松柏山头一穴地,土名留葬后闽王,有子传家千万代,继世流传建院坪,福寿康宁亲兄弟,各存谱记谕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