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1
大成拳的主要技击身法训练和应用
一、大成拳的主要技击
大成拳是一种以自愿参与者训练有气的国际武术。
大成拳的技击有:
1、肘撞击:将肘撞击到对手的腹部、胸部和背部,以击倒对手。
2、弓箭拳:用拳头以攻击的方式击打对手的眼睛、鼻子、下颌或对手的大腿。
3、揪劲拳:在对手胸口或腹部上用拳头或掌心揪劲,以达到停止或击倒对手的目的。
4、跌打:在距离较近的情况下,用拳头攻击对方的头部、肩部等,以便用力击倒对手。
5、踢腿:踢腿时,用前腿把对方的腿踢断,并以另一条腿迅速冲击,以击倒对手。
6、扭腰技:用身体的力量将对手的身体扭转,阻止对手的攻击。
7、摔跤技:用头部的力量以及身体的灵活性将对方扑倒在地,以便击倒对手。
二、大成拳的训练
1、基本训练
基本训练的目的是通过不同的拳击练习,提高练习者的速度、力量、技术和体力,使练习者对大成拳技击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基本训练有步法训练、拳法训练、拆招训练、搏斗训练等。
2、拳击训练
拳击训练是大成拳的核心内容,是在拳击场上训练技击、应用技击的最重要处所。
拳击训练有形体训练、训练拳击技术、形体匹配等。
三、大成拳的应用
1、抗击
抗击是指在某一种攻击(含无武器攻击)的威胁下,借助大成拳技击和规则化,采取反攻,或以武器为手段,使攻击者被击晕、击倒等,从而停止攻击行为的行动。
2、防卫
防卫是指在受到攻击威胁的情况下,利用动作、姿势和策略,以及运用大成拳技击和规则化,组成一系列的减小受攻击者的损伤的行动。
一、问题的由来对于任何事物来说,都有本质的东西,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就等于抓住了关键。
学拳的道理也是一样。
对于大成拳而言,什么是它的核心呢?有的人总认为自己练的是真正的大成拳。
他们判断拳法的依据主要是姿势的差异。
如果拜了姓刘的师父,那就说姓张的师父或者姓徐的师父练法不正确。
其实这是很片面的。
从绝对意义上讲,只有宗师本人传授的才是真正的大成拳。
俗话说:“十个徒弟十个样”,也就是说,每个弟子学成后的定拳模式都不可能一模一样。
哪怕是最直系的传授,也会产生细微的形式差别。
在第二代大成拳代表人物中,他们在每个环节的训练内容中都是有区别的。
比如,笔者开始从学于王安平先生,其养生桩以抱球桩为主,技击桩则以扶按式为主。
试力时进行整体的向前移动或向后回拉,以产生整体之力。
王老师的功法来源于宗师的弟子王斌魁先生。
姚宗勋先生以抱树桩为主,训练时意感抱一大树,然后意想将大树进行上提、下按、回拉、前抱、外撕或内合,其目的是为了训练六面争力;王选杰先生教授的养生桩则以浑元桩为主,技击桩以矛盾桩为主,试力则以勾挫试力为主,这样的目的是在于培养锻炼“内劲”。
上述三位大师虽然师出同门,但训练方法却有如此大的差异,难道我们会对他们推广的功法进行非议吗?事实上,他们所学皆为宗师的拳学所在。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形式上的区别呢?为什么他们都能代表真正的大成拳呢?这是因为他们所学完全符合宗师的拳学思想。
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宗师在判断一个拳学的真伪时,重本质而不拘泥于形式。
笔者的推论是:弟子请教先生时。
先生让你站某一桩式或进行某一试力,即使弟子的胳膊或高一点或低一点,姿势的幅度或大一点或小一点,但只要功法内涵符合拳学的思想,都会得到先生的首肯。
这样,当一个弟子的训练模式定型后。
则会以自己多年形成的经验来对自己的学生进行传授,如此就产生了同师不同法的现象。
我们在学拳时,不能仅从姿势上加以模仿,应该抓住拳学的本质,方为上策。
现行流传的大成拳,有“七妙法门”之说,但是,从王芗斋先生一些拳学论著中根本找不到关于“七妙法门”的字眼或论述。
大成拳武术气功本一家,可叹后学习练差,内外兼修含奥义,艺高体健气伸发(形意拳名家马礼堂诗一首)得意忘形勾心斗角(大成拳明家刘新军论站桩)大成拳七妙法门大成拳的七妙功法包括站桩、试力、步法、发力、试声、推手和实作等七种锻炼方法,也就是以站桩为主,佐以试力、摩擦步、发力、试声、推手、实作。
称为大成拳的“七妙法门”。
以上七个锻炼步骤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如果单纯以力的角度来讲,力由站桩而得,由试力而知,由发力而用,由推手而懂,由实作而知变化,由试声而固元气。
总之,只有通过对“七妙法门”系统学习,力量才能笃实。
大成拳的另一个特点是医疗保健、养生强身、技击实战融为一体,以站桩不动为其基本锻炼手段,没有固定不移的套路和招法训练。
大成拳站桩锻炼原则,以求物为目的,以“站桩站桩,体认功能,收视听内,训练神经。
离开己身,无物可求,执着己身,永无是处”为基本学说,它与《管子》的“毋先物动、毋代马走、毋代鸟飞”的三毋学说及《老子》的“独立不改”和《黄帝内经》的“独立守神”等学说是相吻合的。
养生桩歌两脚平站腿微屈(曲),松静安详要调息,气沉丹田须自然,松圆常圆是根基。
(王永祥)双推手歌两臂相搭点相连守中用中瞬息间神经反应贵神速浑圆一体气为先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穿虚灵在中(wyx)浑圆歌(wyx)三圆:松圆→常圆(经常松圆,指球体--丹田气)→实圆(浑圆一体)欲求浑圆气充足拨水试力最为先树木立基根生地再把六面争力添三个争力要单做然后组合成浑圆大成拳的基本要求静中求松,松中求整,松中求紧,松紧结合。
静—松---神不外溢,意不露形,形不破体,力不出尖,气贯全身,法合自然。
习拳入手之法习拳入手之法非只一端,而其结晶之妙,全在神、形、意、力、气、法、声之运用,互为一致,此种运用,视之无形,听之无声,无体亦无象。
就以有形而论,其势如空中之旗,漂摆无定,唯风力是应,即所谓与大气相应合。
又浪中之鱼,起伏无方,纵横往返,以听其触,只有一片相机而动,应感而发和虚灵守默之含蓄精神,以虚无而度其有,亦以有处而揣其无。
相传为民族英雄岳飞所创!解密大成拳的创立及发展大成拳的创立及发展一、大成拳的历史渊源大成拳源于形意拳。
形意拳又名心意拳,相传为宋代民族英雄岳飞所创。
据说当时凡参加岳家军的,都练此拳,能攻能守,使金兵闻风丧胆。
后来岳飞被害,岳家军解散,金兵占据中原后,将形意拳列为禁拳,以致经元、明两朝,此拳几乎失传。
明朝末年,山西人姬际可曾在终南山破庙的墙壁中,发现了《岳武穆拳谱》。
姬际可原系武人出身,得此岳公拳谱之后,朝夕钻研,勤学苦练,奠定了后世形意拳的基础。
姬际可传授了曹继武和马学礼。
曹继武的弟子戴龙邦又传授了李洛能。
李洛能当时被称为“神拳手”,他的门徒很多,弟子中杰出成就的就有十几位之多,其中更有一位佼佼者,名为郭云深。
在李先生的精心传授之下,郭云深深得形意拳之精义,因他在技击中善用崩拳,故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之美称。
郭云深文武双全,不仅拳法独步一时,对形意拳理也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与总结,著有《能说形意拳》一书。
而郭云深的得意弟子正是一代实战拳法大师王芗斋。
因为李、郭、王三位先生原籍都是河北人士,故这一派称为河北形意拳。
此外还有山西和河南另外的两派形意拳。
因岳公拳谱是在终南山发现的,故形意拳总称终南派拳法。
王芗斋先生将他的多年研究中国拳学的心得,并参以实践,以形意拳中的圆整笃实之力为基础,吸收了太极拳中的沾、粘、连、随四大要点和柔化之力,并吸取了八卦拳种舒展的身法、灵活多变的手法和步法,加之儒、禅、道、三家气功的精粹,融会贯通,推陈出新,创立了一种新兴拳学,就是大成拳。
其理论还包括心理学、生理学和力学等,但最主要的还是以禅家气功和道家气功的理论为基础,如芗斋先生在他所著的拳理中,曾提到过“拳本无法,有法也空,一法不立,无法不容”以及“有为丛无为生,不动是动之母”,这些类似禅家和道家的理论。
二、王芗斋创立大成拳王芗斋,号宇僧,生于1890年,1963年在天津病故,河北省深县人。
王芗斋自幼体弱多病,其少年时代正是八国联军侵华之际。
目录自序我的老师常志朗先生第一章概念解释一,试论大成拳之松紧说二,试论大成拳“意、力、气”之说三,试论大成拳之虚、实说四,试论大成拳神、形之说五,试论大成拳之锻炼筋骨说六,王芗斋苦口婆心说站桩七,王芗斋苦口婆心谈技击八,试论大成拳之“动、静“说九,试论大成拳之搭手说十,试论大成拳关于用意不用力之说十一,试论大成拳关于“肩打、肘打、胯打、头打、膝打、脚打“之说十二,试论大成拳之遒放说十三,为什么说练好大成拳须用十年时间十四,浅谈大成拳之“点紧身松“十五,试论郭云深先生之“三层功夫“论十六,浅论练习大成拳之“诀窍“第二章全面解析大成拳一,走近王芗斋----解析大成拳之养生术二,走近王芗斋----解析大成拳之技击术三,走近王芗斋----解析大成拳四,走近王芗斋----解析解析岳武穆之九要论五,大成拳桩法原理第三章习练大成拳具体操作方法一,站桩1,食指挑眉桩2,矛盾桩3,金鸡独立桩4,浑元桩二,试力1,试力的外形2,试力的内容3,经典试力1)炮拳试力2)推拉试力3)神龟出水试力4)摩擦步试力5)步法试力6)综合试力三,搭手1,搭手的概念2,单手打轮3,双手打轮4,双搭手练习四,技击桩法五,技击第四章答疑第五章王芗斋拳学语录第六章向读者推荐的拳学文章1,大成拳论2,意拳正轨3,拳学新编自序我从六岁开始随父亲练形意拳。
我的父亲在1920年左右随其舅舅李星阶练形意拳,当时李星阶在家乡河北省定兴县张租庄创办“少林会”,我父亲就在“少林会”学习形意拳和少林拳。
后来父亲在20岁的时候来北京谋生,但一直坚持练拳,从不间断。
我练到三、四年级的时候,在练拳中产生一些疑问,随向父亲提出,父亲解答不了。
于是父亲给我介绍了几位老师,也是父亲的朋友。
在父亲的介绍下,我随陈子江先生学习形意拳(陈先生是尚云祥的弟子),随朱云行先生学习形意拳(朱先生是定兴县形意拳名门之后),随北京东华门武术社宋治平先生学过少林拳(是我在三四年级的时候),当时记得有师兄经本愚、杨增保、宋师兄、师妹赵志云、师弟小胖子(名字记不清了)等。
[要诀][大成拳] 大成拳七妙窍门大成拳"七妙法门""七妙法门"即站桩、试力、步法、发力、试声、推手及实作。
一、站桩(一)浑元桩元桩的姿势是两脚平行而方,左右分开,与肩同宽,身体重心落在两脚掌上,以保持身体平稳。
腿部略有弯曲,以利于下肢产生弹力。
两膝略往前顶,配合练此桩时臀部后坐,以保持前后力量的平衡。
两手抬至胸前,略高于自己双肩,呈臂半圆、腋半虚的姿势,以利于实作时的间架配备。
两手手心向内,十指自然分开,如抱两球和状态,以增长臂部的外撑内裹的力量,并可使力量容易达于指端。
双手与自身距离约有三拳,这可在技击时守住自己上身的要害部位。
更须做到头直项竖,身形中正,胸窝微收;周身上下,大小关节,要"逢节必顶,逢曲必夹"。
就是说凡是关节之处,都需要有外顶的力量;凡是关节反面的弯曲部位,都要有内夹的力量,这样才能使周身的力量平衡均整,从而达到动作时"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运动。
除此之外,站此桩时,还要做到头顶如绳吊紧,这样可以振奋精神,还能助长下肢动作时的灵活性。
肩部稍往后张,使心胸开阔,有利于肺部的呼吸和精神的舒放。
两目微睁,目光远望,以蓄养精力。
全身松,有益于周身气血的通畅运行,既可养生又可增长技击时的力量。
在意念中要做到"凝神定意,清净无为"这样日久功深,就能够达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忘我境界。
到此境界,性不养而自养,身不练而自练。
久练此功,可收精神充沛、气贯周身和力量雄厚之效。
这就是大成拳所说的"神元、气元、力元"的浑元之体,所以此桩法名为浑元桩。
(二)技击桩此桩是练习大成拳技击必不可少的桩法,故名技击桩。
其姿势是两足呈稍息姿势,前足向外方移出,约有一脚远,两脚呈丁八字步行,称为丁八步,又称半丁半八步。
身体微斜,两腿弯屈,身往后坐,前脚根略离地面,膝盖前顶,目视前方。
两手抬起,屈肘环抱,肩松肘横,十指分开,如抓球状。
大成拳初学入门:大成拳七妙法门大成拳又称意拳,是汉族传统拳术之一,属于内家拳。
此次店铺为大家带来的是大成拳初学入门:大成拳七妙法门。
欢迎阅读。
一、站桩(一)浑元桩元桩的姿势是两脚平行而方,左右分开,与肩同宽,身体重心落在两脚掌上,以保持身体平稳。
腿部略有弯曲,以利于下肢产生弹力。
两膝略往前顶,配合练此桩时臀部后坐,以保持前后力量的平衡。
两手抬至胸前,略高于自己双肩,呈臂半圆、腋半虚的姿势,以利于实作时的间架配备。
两手手心向内,十指自然分开,如抱两球和状态,以增长臂部的外撑内裹的力量,并可使力量容易达于指端。
双手与自身距离约有三拳,这可在技击时守住自己上身的要害部位。
更须做到头直项竖,身形中正,胸窝微收;周身上下,大小关节,要"逢节必顶,逢曲必夹"。
就是说凡是关节之处,都需要有外顶的力量;凡是关节反面的弯曲部位,都要有内夹的力量,这样才能使周身的力量平衡均整,从而达到动作时"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运动。
除此之外,站此桩时,还要做到头顶如绳吊紧,这样可以振奋精神,还能助长下肢动作时的灵活性。
肩部稍往后张,使心胸开阔,有利于肺部的呼吸和精神的舒放。
两目微睁,目光远望,以蓄养精力。
全身松,有益于周身气血的通畅运行,既可养生又可增长技击时的力量。
在意念中要做到"凝神定意,清净无为"这样日久功深,就能够达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忘我境界。
到此境界,性不养而自养,身不练而自练。
久练此功,可收精神充沛、气贯周身和力量雄厚之效。
这就是大成拳所说的"神元、气元、力元"的浑元之体,所以此桩法名为浑元桩。
(二)技击桩此桩是练习大成拳技击必不可少的桩法,故名技击桩。
其姿势是两足呈稍息姿势,前足向外方移出,约有一脚远,两脚呈丁八字步行,称为丁八步,又称半丁半八步。
身体微斜,两腿弯屈,身往后坐,前脚根略离地面,膝盖前顶,目视前方。
两手抬起,屈肘环抱,肩松肘横,十指分开,如抓球状。
大成拳桩法原理大成拳是中国武术的一种传统拳法,拳术家将其发展为多种形式,如大成拳桩法。
大成拳桩法是一种重要的拳法训练方法,它通过特定的站桩姿势和呼吸法来训练身体力量、内功和身体的协调性。
本文将探讨大成拳桩法的原理以及其在身体健康和武术训练中的应用。
一、大成拳桩法的原理1. 姿势:大成拳桩法强调正确的站姿,身体直立,双腿微曲,脚距与肩同宽。
膝盖微屈,使重心下沉,稳定身体。
双臂自然下垂,手掌微抬,手指稍微弯曲,如抱球状。
头部保持自然正直,颈椎放松。
2. 呼吸:大成拳桩法注重深腹式呼吸。
练习者通过慢而深的呼吸,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使呼吸达到放松身心和提升能量的目的。
这种呼吸训练有助于调节呼吸节律,提高氧气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排除。
3. 静力:大成拳桩法通过静力训练来培养身体力量。
练习者通过站桩保持特定的姿势,产生内外力的对抗,从而锻炼肌肉力量和身体的平衡感。
静力训练还可以帮助练习者提高肌肉的耐力和爆发力。
4. 意念:大成拳桩法注重意念的运用。
练习者在站桩过程中,通过集中注意力和意念,将注意力集中于身体各个部位的感受和能量流动上。
这样可以加强身体的感知能力,改善身体的协调性和敏捷性。
二、大成拳桩法在身体健康中的应用1. 强身健体:大成拳桩法可以帮助改善身体的姿势和平衡感,增强肌肉力量和稳定性。
通过站桩训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心肺功能和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这对于改善姿势矫正、预防骨质疏松症和促进新陈代谢都有积极作用。
2. 放松心态:大成拳桩法注重呼吸和意念的运用,在练习过程中可以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通过深腹式呼吸,可以减轻压力和焦虑感,增强心理健康。
同时,意念的运用可以帮助练习者培养专注力和冥想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心理素质。
三、大成拳桩法在武术训练中的应用1. 内功培养:大成拳桩法是武术内功训练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桩法的训练,可以锻炼腹部的深层肌肉和腰背部的力量,提升身体的内劲。
内劲是武术技击中的核心力量,通过桩法的练习可以培养出内劲的运用和爆发力。
意拳(大成拳)金启荣(爱新觉罗·启荣)意拳(大成拳)金启荣(爱新觉罗·启荣)内家名拳意拳(大成拳)是中国传统武学一支晚出的奇葩,由清末民初河北深县魏家林村人王芗斋在形意拳基础上吸取众家武学之长所创立。
意拳无固定招法和拳套,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直指拳道中枢。
王芗斋先生神奇的武功和精深的拳学理念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赵道新、卜恩富、张恩彤、姚宗勋、王斌魁、李永倧等意拳第二代传人也都以超强的实战能力称雄武坛。
如今,意拳传人已遍及全国,传播至海外。
尽管当今意拳界拥有众多名家,但得其拳道真髓、拥有深厚功力、掌握精深理论的却并不多见,金启荣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金启荣(爱新觉罗·启荣),1951年出生于北京,满族正黄旗人,与著名书法家启功同族同辈,他自幼酷爱武术,1964年随八卦掌第三代名家郭古民习练八卦掌(川掌),直至1968年郭老去世。
1965年,他拜在意拳第二代名家王斌魁门下,系统修习意拳,随后,得到周子炎、姚宗勋、杨德茂、王玉芳、姚海川、朱垚庭、于永年、李见宇等重多意拳第二代传人的指点。
50余年的研修,造就了金启荣深厚的功力、精湛的技艺,尤以精巧、雄厚的发力蜚声拳坛。
他得益于王芗斋先生的拳学理论,同时研修佛道哲学、物理学、力学、运动生理学等学科知识,并在实践中验证,总结经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拳学理论和训练方法,颇具独到之处。
金先生身材瘦小,体型与王芗斋先生接近,但无论对手多强多壮,与之交手,对手都应手而出,体现了内家拳以小胜大、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妙处,可谓深得芗斋先生真髓。
熟悉武术圈的人谈到金四爷(因金启荣兄弟排行在四)的功夫莫不称道。
笔者近日拜访金启荣先生,有幸聆听其拳学妙语,不敢藏私,整理如下,以飨广大同仁。
金启荣先生认为王芗斋先生是一位具有大智慧的武学宗师,他一扫当时拳术盛行的繁枝错节,直指拳道中枢,摒弃了花套,创立无固定招式、套路,以精神意念为训练主导的意拳,科学、朴实、内涵深刻,极具养生和实战价值。
大成拳——王尚文[langren123 发表于2006-6-28 17:30:28]大成拳——王尚文王尚文王尚文是先师王选杰的衣钵传人,他“学师法而不拘泥于师法”,融多家拳法为一体,精研有得。
他少年时代表弱单薄,无缚鸡之力,路见不平则敢怒而不敢言。
自古大同口泉沟矿民有着尚武之风。
矿工的儿子王尚文在环境的影响下,也练起了少林拳。
不久,他的身体变壮了,而且孔武有力了。
从此,他深深地迷恋上了武术。
自16岁那年拜师学艺后,一发而不可收。
十年间,他先后练过少林、摔跤、形意、散打等功夫,从而在尚武的大同颇负盛名。
他性格豪爽、待人宽厚又意志坚强,为求真功夫孜孜不倦。
他不满足于现有的功夫,立志要寻找到技击性强的拳种拳法。
他心中有个偶像,就是独树一帜的实战技击家、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
他求师若渴,遂于1986年秋只身赴京,并投拜在大成拳中兴之主、第二代传人王选杰先生门下,从而开始了学习大成拳的生涯。
自此,王尚文一门心思扑到大成拳上,数年如一日,终于以非同寻常的毅力和悟性,深得大成之三昧。
1994年初秋,正在京城北海公园代师执教的王尚文与法国空手道法国亚军圣希尔不期而遇。
身材高大的圣希尔,对大成拳的练功方法,诸如站桩、走摩擦步等程序产生疑惑,这又不打少袋,又没有力量的训练,能够进行搏击吗?务实的精神,使他欲亲身一试。
于是,他提出与王尚文切磋,王尚文欣然应允。
他以静制动,任圣希尔拳来脚往,让其尽情施展。
当圣希尔以空手道重脚扫踢其头部时,脚正好触到王尚文小臂上,只见他微微一抖,其瞬间变化——螺旋力爆炸突发,当时,圣希尔如被电击一般,被弹跌丈外仰面朝天摔于地上。
连试三次,圣希尔皆败北。
圣希尔当即拇指竖起连连点头,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然后他让翻译解释了欲拜王尚文为师之意。
如愿以偿后,他约定明年再来拜访王尚文师。
除法国人外,与王尚文交手的还有日本、瑞士、意大利、美国等国人士,当然,在国内他也时与武者、名流切磋交手。
自1994年“不打不成交”后,圣希尔和共他外国朋友,每年都不远万里来中国学艺。
大成拳(意拳)·常规试力常规试力1.钩锉试力 动作∶下肢与矛盾桩相同。
两臂抬起,置于胸前,掌心向内,左手距左胸约七寸,右手距右胸约半尺。
然后两手翻掌,掌心斜向前,以身催臂,认臂促手,向前缓缓推去,待推至两臂快要伸直时,两手向内翻转,掌心相对,以身带手慢慢往回拉,当双手拉至胸前后,再翻掌向前推,如此往复连绵不断(图1、2、3)。
效用∶此功法可试大成拳中的蓄力、鞭力、撑抱力、杠杆力、二争力等。
【意念活动】设想双手推动水中一条大船,待把船拉回后,又向前推去,久之,再加上出手如锉,回收如钩,力不空出,意不空回的意念,故叫钩锉试力。
2.蛇缠手试力 动作∶下肢与矛盾桩相同,两手抬起,与肩同高,左手与左脚相齐,掌心向上,右手距胸约半尺,掌心向下,然后右掌配合左掌向左后方缠绕,当左掌与左肩接近平行时,翻掌使掌心向下,两掌再迎面推 3 出,待推至两臂快要伸直时,来自“武宗”公众号·左腕旋转,使掌心向上,再向左后方缠绕,如此往复连绵不断(图4、5、6)。
效用∶此功法对于引发站桩时所获取的内劲有独特的作用,可试大成拳中的缠绵力、螺旋力、惊力、弹力等。
【意念活动】设想我上身乃至两臂两手腕部如蛇缠物,松紧适宜,使之产生螺旋力,故称蛇缠手试力。
3.磨盘试力 动作∶下肢与矛盾桩相同,两臂抬起,与胸同高,两掌心相对,左于与左脚相齐,右手略后于左手,两手距离稍窄于肩宽,然后以身带动左掌后拉,右掌前推,待右掌在前,左掌在后相差半手时,再右掌后拉,左掌前推,如此往复,连绵不断(图7、8)。
效用∶此功法可试大成拳中螺旋力,重速力、斜面力、滑车力、定中力等。
【意念活动】设想两手如抓一磨盘,使它向左旋转半圈,再向右旋转半圈,故称为磨盘试力。
4.游龙试力 动作∶下肢与矛盾桩相同,两臂抬起,与肩同高,左掌与左脚相齐,掌心向下或向右,右掌与胸相距约七寸,掌心向下,两手横向距约一头,然后身向右转,以肩胯之力带动左、右两臂,向右摆动,当右手至左膝上方位置时,缓缓向左摆动,当左肘与左膝位置相对应时,·来自“武宗”公众号·再向右摆动,如此往复连绵不断(图9、10、11)。
大成拳擒拿八式1.拧腕断臂:敌右手抓我胸部,我右手掌压住敌右手背,井抓握其无名指一侧,同时右腿向右斜前方趟进,左臂屈时由左上方向内向下以时压住敌右手腕,随即身体往右稍转,含胸收腹往下沉,敌臂即断。
2.抓腕压臂:敌抓住我左手腕,我右手从上往下压住其手背,我左臂屈时下压,身体上抬,左脚向前上一步,左转身,左腿向左侧趟进;同时右臂从右侧屈时左手反抓敌左臂翻腕,顺敌左腕抱紧向下向左拉抱于左腰际,并用右肩下压敌左时,使敌肘、肩关节脱臼。
要点:我右手抓敌腕要抓紧、用全身整劲砸压敌肘。
3.卷臂托时:敌左手抓我左腕,右手抓我左肘,我左脚上步插于敌两脚之间,身体左转,左臂上抬前顶,卷握敌左腕,同时右掌从后向前搬推敌左时使其弯屈,右掌顺势托推其时向上,迫使敌左时向上。
向后,身体后仰,左腿屈膝下跪。
要点:插裆时要*身屈时,扭肘时要先切后托,卷臂托时要及时协调。
4.反手封喉:敌从后反抓我右手,我身体向左后转,同时右臂屈时反臂贴于腰背上,左脚向前上步成左弓步,左臂屈时由前向左侧平搂抓敌头,敌向左侧低头旋转抬头,我即左手掌心向前,虎口朝上,以掌指封插其面颊,并以掌跟推其下颚,使其后仰而倒地。
align=left border=0>要点:转体、屈肘同时完成,抓头按封要连贯有力。
5.含胸切腕:敌封我咽喉,我左掌从下向上按压敌左手背,右手压住自己左手背向下拉至胸前,同时下蹲成弓步,含胸切压敌腕部,使其下跪就擒。
要点:含胸切腕时要带拧旋内压之力。
6.转身背摔:敌双手欲抓我,我快速抓其右腕向上抬,同时上右脚,右后转身,进肩、拉臂、拱身将敌背起向上悬空,将敌摔倒。
要点:拱身、拉臂要及时、协调。
7.含胸断指:敌左手抓我面部,我右手抓紧敌左小指和无名指向前向下搬撇,同时上体前倾成右弓步,左手换握敌左肘向内向上推托,迫使敌身体后仰下跪。
要点:撇指,搬时和上体前倾动作要连贯。
8.仰撞搬腿:敌从身后突然抱住我腰部,我随即重心下降,头后仰撞击敌面部,同时顺势下蹲,两手从自己裆内搬起敌右腿向前向上提拉,同时臀部下坐,迫使敌后倒。
大成拳浑圆桩(医学桩)——初学入门(附多图浑圆桩)王芗斋先生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练功照大成拳是王芗斋先生在【形意拳】基础上,吸取【太极拳】【八卦掌】等众家武术门派之长所创立。
大成拳“七妙法门”即站桩、试力、步法、发力、试声、推手及实作。
大成拳更广泛采集养生术之精华,发展出养生体疗健身法——大成拳养生桩。
王芗斋先生宗师王芗斋先生打破武林门派之分,将拳道不传之秘公诸天下,光大武德;更将养生健身之术普及民间强身治病,造福民众。
王芗斋先生衣钵弟子:姚宗勋先生姚宗勋先生浑圆桩姚宗勋先生,著名的武术家。
自幼爱好武术。
二十岁时投入意拳创始人王芗斋门下。
四十年代初期,宗勋先生尚在大学肄业期间就名重京华,被王芗斋先生题诗赐名“继芗”,意即托付衣钵。
1984年正式成立了“北京市武术协会意拳研究会”。
姚先生出任会长,并被聘为北京市武协顾问,为意拳的研究和推广做出了杰出贡献。
王芗斋先生关门弟子、大成拳中兴之王:王选杰先生教学理念:遵循宗师王芗斋先生的拳学精神,严谨传承大成拳功夫内涵,真诚传授大成拳真功夫,积极发扬振拔中华尚武自强精神!拳学表现形式繁多,为保持拳学功夫核心本质,不断深入体会功夫内涵,涵养武德,修养身心,识破表象,坚守根本,为大成拳功夫传真,并积极致力于养生保健事业,为民添福増寿。
王选杰先生王选杰先生为了传承大成拳功夫,并弘扬中华武术精神,奉献了自己的青春。
王选杰先生晚年隐逸家中,除了继续研究拳理和养生术之外,著书立说,而且广收门徒。
在他的众多弟子中,不仅有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广西等全国各地的武术爱好者,而且还有来自英国、日本等国际友人和港澳地区的同胞。
通过王选杰先生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使中华武苑中的这枝奇葩——大成拳,得以重放异彩,并发扬光大。
大成拳浑圆桩(简单易学)浑圆桩又名:养生桩、浑元桩、撑抱桩、混元桩、健身桩、体疗桩、医学桩等等。
王选杰先生浑圆桩一、浑圆桩姿势1. 立正站好,身体正直;2. 两脚分立与肩同宽;3. 两手轻松上抬环抱胸前;4. 两膝微屈,十指自然撑开;5. 全身放松,两眼向远方平视;6. 头有上顶之意;7. 背有后靠之意;8. 两手有抱球之意;9. 两脚有下踩之意;10.初学者练此桩先以10-30分钟为限,逐渐增加时间,尽量多体会;11.把握两个原则:一是量力而行,二是尽力而为。
大成拳训练------霍金来大成拳训练------霍金来养生桩养生桩是大成拳一切训练的基础,因此大成拳训练从养生桩开始。
养生桩是培养体质的根本练习,大成拳的整个训练体系最终还是要回到养生桩,以养生桩圆融万法,以养生桩调养心性。
大成拳的训练内容如果粗略的分成消耗体力性练习与休息性练习两大部分的话,那么除养生桩外,其它练习都可归入消耗体力性练习,养生桩相对来说是休息性比较强的。
在养生桩的练习中,身心最易于放松,而越是高度的放松,身体动作越能够做到敏捷流畅的变化,对敌时越能够做到从容不迫、气定神闲。
所以各种训练都做完了,最后一步就是归根返本、调养心性,回到养生桩去。
养生桩站法有许多种,许多姿势都是因病设势,最为常用的是混元桩。
现简述该桩站法如下,首先将全体间架配备安排妥当,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重心平均分布于两脚,平稳站立,两腿微曲,头正身直,神庄气静,全身关节似有微曲之意,头顶向上略领,如有一根丝线吊起,脊柱层层叠落,面部表情似笑非笑,嘴微张,齿轻扣,目敛神收,两目似闭非闭,微露一缝,扫除万虑,默对长空,精神放大,如立云端,两手提至胸前,曲肘环抱,两手间距约与肩同宽,手心向里,手指相对,两手距胸约一尺或略小,两手五指张开,指分掌凹,手指略有向里扣的力量,手腕略向内扣,腕尖略有向外顶之力,整个手臂有向里抱的力量,双手中指挑起,领起三分外撑之力,手臂撑抱之力比例为撑三抱七,肩部要放松。
如依上述要领锻炼,则全身神经得到全面温和的刺激,气血循环加强,尤其微循环能得到巨大的改善,对于健康有莫大的好处,肌肉的弹性力量因为气血循环的改善也得到根本的增长,此种力量不同于负重练习导致肌肉急剧充血后代偿性肌纤维增粗引起的肌肉承重能力增长,是适合于格斗的力量。
养生桩练习切记身心不可紧张用力,否则稍有注血,便失松和,不松则气滞,全体皆非。
混元桩与技击的关系极为密切,常说大成拳法是集古之大成,融形意、八卦、太极、少林精粹于一炉,混元桩的含义就是融合诸拳原始根本于一桩,故称混元。
大成拳站桩理念常识
大成拳是一种中国传统武术,也是一种内家拳。
大成拳讲究站桩,即以站立姿势来锻炼身体,并通过柔软、平稳的呼吸来调节内气,增强身体的力量、柔韧性和稳定性。
站桩是大成拳的基础练习,也是其他拳法和武技的基石。
在大成拳站桩的过程中,身体始终保持稳定的姿势,双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腰部微微下沉,脊柱挺直,头顶轻轻向上托举,呼吸均匀自然。
站桩时注重全身各个部位的松紧结合,注意呼吸一致,形成一个整体的完整感。
大成拳站桩的目的是通过站立的姿势来培养内劲和意念运行的能力,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和力量,调节呼吸和能量的流动,以达到强身健体、养生保健、修炼身心的目的。
通过站桩的练习,可以帮助提高身体的灵活性、柔软性和耐力,增强肌肉和骨骼的力量,改善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调节呼吸和消除紧张。
此外,还可以培养专注力和意念的集中,促进内气的运行和生发,提升身体的能量和自我防御能力。
总的来说,大成拳站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练习方式,通过站立的姿势来调节呼吸、培养内劲、增强身体力量和稳定性,为后续的拳法和武技打下基础。
对比心意拳,形意拳和大成拳心意拳——形意拳——大成拳,一脉相承其实。
本质技术都是心意拳的底子。
我们河南俗称六合拳的。
但从心意拳到大成拳(意拳),架子,练法,打法,都变化越来越大,东西也就更不容易练出来大成拳的理论其实非常高。
王芗斋是个行家。
就是他的东西,如果没心意的底子就难琢磨了。
可以说,王芗斋先生把心意拳形意拳的最高的技术都公开了,当然,没基础的人看了也不知道咋个玩法,也没用处,偷艺也不是谁都能偷的。
大成拳的架子(包括意拳),和形意拳的三体式不同,它是横撑着双臂的,形意拳一般是沉肩坠肘。
大成拳自己的说法是要搞超出形意拳劲力的六面力。
我认为说法上理论是有道理的,但实践中,他们如果没心意和形意拳的基本功,那这些玩法意义并不大。
心意拳,形意拳一般人的发力,是一条线。
大成拳也确实做个改进。
问题是,如果脱离了心意的基本功夫,这种改进就发挥不出理论应有的东西。
我见过网上一些大成拳(意拳)练习者的实战,他们这种架子,要么太僵化,要么是一动就散架。
公开的视频有刘斌在广州的几场比赛,私下交流的视频我也看过一二,间架太死。
相信这应该不是王芗斋先生的本意。
现在一些人的形意拳,心意拳的发力,确实方向比较局限,遇到拳击,泰拳这样的横向打击,很难防守和反击。
我自己一般马形对付拳击打法。
也有武友认为我的马形没沉肩坠肘,其实我也是做的改进,这点并不是我的独创,我看靳云亭前辈的拳架也有横撑竖裹劲。
沉肩坠肘并不一定要显露外形的。
内在的东西是什么,这里不便明说。
另外,形意拳前辈,李仲轩先生的拳照,我发现和我自己体会的很一致。
他的炮拳变式,和一般人的炮拳不同。
上面是李仲轩先生的炮拳,其实马形也是一种变化而已。
这个是靳前辈的:在看看一般的三体式架子:下面这个是尚派的:这个是山西派的;意拳的:比较下来,左边是山西戴家心意,右边是俺自己的,属于河南心意六合拳。
大家对比,就发现很多异同。
本身,我认为,无论形意拳,还是大成拳意拳,都不能脱离心意的基本要领。
大成拳述真(武学指要) 杨鸿尘编者按︰大成拳(意拳)作为中华之实战拳学,早在解放前和解放初期已确立了其科学价 为何许多学习大成者多年而进步缓慢?杨鸿尘先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 ︰ 但时值今日,值,当今的大成拳训练体系中存在着大量的误区, 靠放松加意念活动是练不出浑元爆发力的。
芗老 和早期的弟子均以实战著称于世,是因为他们有形意、八卦的易筋基础,而现在修炼之人就是 因为缺少这个基础。
针对这种现实,杨先生呕心沥血将自己所得的原传精华写成了《王芗斋拳 学》和《武学指要》两部专著,以此来指导修炼内家拳者走入拳学之正轨。
为使读者一窥其真 貌,本站将详作刊载,以飨武友。
大成拳(意拳)的基本功法由桩法、试力、单操、试声、步法、发力、抖大杆、推手、实 作及必不可少的辅助功法所组成。
在《王芗斋拳学》一书中已基本阐述,读者朋友们亦有不同 的心得和体认,不再赘述。
在此仅根据大多数读者提出的疑问,对其要点进行提纲挈领式的重 申和补正。
第一节 基本桩基本功法的核心,其外形虽然只是站立不动,实则内部已是合理的活动状态。
而有些人因 寻奇好异却忽略了站桩的训练, 这是对其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深刻的体认所致。
芗斋先生说︰“晚 近世风不古,学者多好奇异,殊不知真法大道,只在日常用功之间,世人多因其近而忽之,道 不远人,为之为道而远人。
”诚望习者“守平常、莫好奇”。
认真进行站桩训练,才能由瞬饺肴 瓕W之门。
站桩是形、意、气、力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调整阴阳平衡的整体运动。
形(姿 式)和意(意念活动)又是这一功法的根本,二者互为作用,不可偏废,其训练是以形为体, 以意为用,以静为和。
站桩需遵守四容五要的原则,四容是︰头直、目正、神庄、气(声)静。
五要是︰恭、慎、意、切、和。
历代有言简意深的歌诀传世︰恭者神不散,慎如深渊临,假借 无穷意,精满浑元身,虚无求实切,忽失中和均。
桩法在形式上虽然有正、侧、左右之分别,但其原则和要领都是相同的,统称为浑元桩, 即求取体浑元力的功法。
天下功夫专栏52【编者按】自从王芗斋先生从形意拳创大成拳后,便有一颗新星闪烁于武坛。
经过第二代大师们的辛勤努力,大成拳不断得以发展与壮大。
尤其是20世纪末期,宗师的关门弟子王选杰先生对大成拳的推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故被称为大成拳的中兴之主。
王选杰先生有一位文武双全的弟子——李照山,更是堪当重任的第三代武学大师。
李照山因病与武术结缘,先后学习少林拳、太极拳、大成拳及多种健身功法。
在河南大学就读期间,他有幸师从王安平先生学习站桩功和五形动功。
1986年夏,他赴北京拜王选杰先生为师,系统地学习了大成拳。
他不但继承了大成拳的“七妙法门”(站桩、试力、走步、发力、试声、推手、实作),而且在教学方法与拳法内容方面更有独到与创新之处。
他的速效式教学法既能使习者短期内掌握大成拳的基础练法,又可初步具有放人、抗击与防身自卫能力,又能领略大成拳“不用力而处处有力,不讲招而处处是招”之奥妙;他的大成拳核心训练法更是其毕生拳学结晶,以此法训练能使习者真正步入武学殿堂;为了使部分习者免于由站桩与单纯性试力所产生的枯燥感,他创大成拳健舞,还在原习五形动功基础上创新并注入了新的功法内容;为了使慢性病患者更好地得以康复,他依据大成拳的养生原理与按摩机理创编了大成拳临症康复法,对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均有较好的康复疗效。
这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拳学内容已形成了完整的拳法体系,这些体系虽仍然包容了“七妙法门”,但有别于单纯性“七妙法门”教学内容,故该体系被称为“李照山大成拳”。
应本刊编辑部之邀请,李照山先生将从本期起,在《少林与太极》系统介绍他的拳学体系,以飨读者。
李照山大成拳系列文/李照山王芗斋创立大成拳从心意拳到形意拳提起心意拳或形意拳,了解的人不算少。
但说起大成拳,知者并不算甚多。
其实,大成拳源于形意拳。
该拳系无套路拳法,训练特点很直接,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养生修为、劲力体验和单操应用方面。
这是大成拳的优点,但在某些人看来也许是缺点。
天朝在线:大成拳:大成拳精义大成拳精义王芗斋一、总则1.以形为体,以意为用,以静为和。
2.以形取意,以意象形,形随意转,意自形生,式随意从,力由意发。
3.松即是紧,紧即是松,松紧紧松勿过正。
实即是虚,虚即是实,实虚虚实得中平。
动即是静,静即是动,动静静动互根用。
顾即是打,打即是顾,发手便是处。
4.静中求动,动中求静,动中不动动有静,静是真静,静中之动是真动,动静互根,错综为静中不静静有动,动中之5.神不外溢,意不露形,形不破体,力不出尖。
6.内空虚,外脱化,随时注意,遍体轻灵。
二、桩法1.站好姿势,意念放大,先由头部开始,逐渐使全身毛孔有过堂风吹拂之感,然后左右伸展,挺拔项部肌肉使之起变化,要求达到虚灵守默,具体悠扬,毛发如戟之感。
2.初练时远看,静观宇宙,默念全机。
觉得有懒惰心情,再将全身舒放,身形中正,腹内空虚,悠然荡然如浮太空之中。
3.绵绵若存,似有若无,身在洪炉大冶中,无物不包容。
4.练功时不可有执着之心,比虚无中求实际,不可着象,着象的非真。
5.神动,意动,力量动。
6.力断意不断,意断神犹连,神连再生力,力量不空亡。
7.形体不动意念不住精神充沛,气血犹如汪洋大海,波澜壮阔,滔滔不绝。
8.心比洪炉,杂念若雪花纷飞,人炉即熔,从而心胸开阔,胆气壮大,正气旺盛,邪气自败。
犹如烈日当空,浓雾消散,舒适缓中,以应无穷,运动时保持浑圆动作如一,不拘形式,无可执着,一法不立,万法皆备。
9.在松静中求挺拔,在运动中求舒放,寂静调息,内外温养,内轻松而外脱化,由动而静,接近神明,使气血肌肉处于氤氲太初之中,生生不息,蕴灵虽动,仍须保持静中原状。
10.神动得自有象外,意存妙在无念中。
11.但求神意足,何需形骸似。
12.站桩的单双重,不偏不倚的调配方法,使浑身血行曲折,路线适当,要使曲折面积得力,无处不有单双重、松紧、虚实、轻重之别,调配有养息、治疗、锻炼之分。
总之是因病设式,因人而异。
13.加强锻炼一定要解除疲劳,解除疲劳才可以加强锻炼,总要留有余力,留有余兴,不要超过身体负担能力。
大成拳
大成拳,又名意拳,源于形意拳。
中国拳术的一种,清末民初河北深县魏家林村人王芗斋在形意拳基础上所创。
主要由站桩、试力、试声、走步、发力、摩擦步、推手、散手等组成。
无固定招法和拳套,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故也名意拳。
以意念统帅肢体,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周身放松,使肢体各部连成一个整体,进而运用精神,使全身处处建立争力,并与外界建立争力,名之曰浑元力。
争力为身体各部松紧的互相交替,使精神和肢体,肢体和外界达到高度协调统一,从而充分发挥精神和身体的能量。
意拳认为"松紧"是构成人体运动的基本矛盾,诸如力量、速度、争力、灵活、协调等,无不受人体肌肉松紧的制约。
所谓松紧,即是肌肉的松紧,又是意念上的松紧。
而首先是意念上的松紧,因此意拳要突出一个"意"字。
站桩,要求从精神上松紧到肢体上松紧,达到松紧协调,使精神和肢体达到高度统一,肢体间处处相互通连,构成一个整体,相互呼应,即"一动无不动",使本体感觉极其灵敏协调。
整体的弹力,做到"无处不弹簧"。
试力是将站桩中所获得的浑元力充分调动起来,发力是拳术的有效打击力量动力,意拳发力,就是浑元力的发动,在极短的距离内,用很小的动作,爆炸的速度,打出很整的力量,以便完成有效的打击。
站桩、试力都是为了给发力创造条件,以便在不同情况下随机随势发力。
摩擦步是结合试力的步法,要求是"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在前后、左右、进退转换中都能保持身体重心的平稳和整体协调,以利随时发力。
推手和散手,是意拳强对抗性的技击。
推手也叫双人试力,在双方有肢体接触时,能够牵制对方并施以有效打击。
散手,是徒手搏斗。
意拳的器械有半把杆、双把刀等。
意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名政和、又名尼宝、字宇增,晚年自号"矛盾老人"。
18 85年生于河北深县魏家林村,1963年7月在天津去世,享年78岁。
芗斋先生少时体弱多病,为求强身健体,8岁时从形意大师郭云深先生学习形意拳。
因其天资聪颖,就学中刻苦用功,深研拳理,倍受郭老青睐,尽得郭老拳学之精髓。
芗斋先生对拳学并不着眼于一技一得的局部学识,更无拳术的派系门户之见。
他认为中国传统拳术历史悠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有成就的拳术家,都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