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设计原理第7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01.50 KB
- 文档页数:6
1.1 钢筋混凝土梁破坏时的特点是:受拉钢筋屈服,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破坏前变形较大,有明显预兆,属于延性破坏类型。
2.1 ①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 cu,k 是根据以边长为150mm 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在(20±3)℃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 ,按照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确定的。
②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 ck 是根据以150mm ×150mm ×300mm 的棱柱体为标准试件,在与立方体标准试件相同的养护条件下,按照棱柱体试件试验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确定的。
③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 tk 是采用直接轴心抗拉试验直接测试或通过圆柱体或立方体的劈裂试验间接测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轴心抗拉强度。
④由于棱柱体标准试件比立方体标准试件的高度大,试验机压板与试件之间的摩擦力对棱柱体试件高度中部的横向变形的约束影响比对立方体试件的小,所以棱柱体试件的抗压强度比立方体的强度值小,故f ck 低于f cu,k 。
⑤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 tk 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 cu,k 之间的关系为:245.055.0k cu,tk )645.11(395.088.0αδ⨯-⨯=f f 。
⑥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 ck 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 cu,k 之间的关系为:k cu,21ck 88.0f f αα=。
2.2 根据约束原理,要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就要对混凝土的横向变形加以约束,从而限制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发展。
因此,工程上通常采用沿方形钢筋混凝土短柱高度方向环向设置密排矩形箍筋的方法来约束混凝土,然后沿柱四周支模板,浇筑混凝土保护层,以此改善钢筋混凝土短柱的受力性能,达到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延性的目的。
2.3 连接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的原点至曲线任一点处割线的斜率,即为混凝土的变形模量。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思考题及习题(参考答案)重庆大学第1章绪论思考题1.1钢筋混凝土梁破坏时的特点是:受拉钢筋屈服,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破坏前变形较大,有明显预兆,属于延性破坏类型。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利用混凝土的抗压能力较强而抗拉能力很弱,钢筋的抗拉能力很强的特点,用混凝土主要承受梁中和轴以上受压区的压力,钢筋主要承受中和轴以下受拉区的拉力,即使受拉区的混凝土开裂后梁还能继续承受相当大的荷载,直到受拉钢筋达到屈服强度以后,荷载再略有增加,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梁才破坏。
由于混凝土硬化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产生了良好的粘结力,且钢筋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温度线膨胀系数十分接近,当温度变化时,不致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而破坏二者之间的粘结,从而保证了钢筋和混凝土的协同工作。
1.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有:1)经济性好,材料性能得到合理利用;2)可模性好;3)耐久性和耐火性好,维护费用低;4)整体性好,且通过合适的配筋,可获得较好的延性;5)刚度大,阻尼大;6)就地取材。
缺点有:1)自重大;2)抗裂性差;3)承载力有限;4)施工复杂;5)加固困难。
1.3本课程主要内容分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混凝土结构设计”两部分。
前者主要讲述各种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受力性能、截面设计计算方法和构造等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理论,属于专业基础课内容;后者主要讲述梁板结构、单层厂房、多层和高层房屋、公路桥梁等的结构设计,属于专业课内容。
学习本课程要注意以下问题:1)加强实验、实践性教学环节并注意扩大知识面;2)突出重点,并注意难点的学习;3)深刻理解重要的概念,熟练掌握设计计算的基本功,切忌死记硬背。
第2章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思考题2.1①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 cu,k是根据以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在(20±3)℃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按照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确定的。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思考题及习题(参考答案)第3章 按近似概率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法思 考 题3.1 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称为结构的可靠性。
它包含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三个功能要求。
结构超过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后就不能满足安全性的要求;结构超过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后就不能保证适用性和耐久性的功能要求。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是根据建筑结构破坏时可能产生的后果严重与否来划分的。
3.2 所有能使结构产生内力或变形的原因统称为作用,荷载则为“作用”中的一种,属于直接作用,其特点是以力的形式出现的。
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因素有:1)设计使用年限;2)设计、施工、使用及维护的条件;3)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结构构件的抗力与构件的几何尺寸、配筋情况、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等级等因素有关。
由于材料强度的离散性、构件截面尺寸的施工误差及简化计算时由于近似处理某些系数的误差,使得结构构件的抗力具有不确定的性质,所以抗力是一个随机变量。
3.3 整个结构或构件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指定的某一功能要求,这个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结构的极限状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即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者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状态。
另一类是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即结构或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中某项规定限值的状态。
3.4 建筑结构应该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功能要求。
结构的设计工作寿命是指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它可按《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确定,业主可提出要求,经主管部门批准,也可按业主的要求确定。
结构超过其设计工作寿命并不意味着不能再使用,只是其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越来越差了。
3.5 正态分布概率密度曲线主要有平均值μ和标准差σ两个数字特征。
μ越大,表示曲线离纵轴越远;σ越大,表示数据越分散,曲线扁而平;反之,则数据越集中,曲线高而窄。
5.1为什么受弯构件一般在跨中产生垂直裂缝而在支座附近区段产生斜裂缝?答:通常受弯构件跨中的弯矩最大,由此弯矩产生的正应力也就在跨中最大,且该处剪力通常 为零,则弯矩产生的正应力即为主拉应力,方向与梁轴平行,当此主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在跨中发生与梁轴垂直的垂直裂缝。
而在支座附近通常剪力较大、弯矩较小,在它们产生的剪 应力 和正应力 共同作用下,形成与梁轴有一定夹角的主拉应力,当此主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 强度时,即发生与主拉应力方向垂直的斜裂缝。
5.2试述无腹筋梁斜裂缝出现后应力重分布的两个主要方面。
答:无腹筋梁斜裂缝出现后应力重分布的两个主要方面是:斜裂缝所在截面的混凝土应力和纵 向钢筋的应力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 斜裂缝出现后,斜裂缝两侧混凝土的应力降为零,裂缝上端混凝土残余面承受的剪应力和 压应力将显著增大。
(2) 斜裂缝出现后,斜裂缝处纵向钢筋的应力突然增大。
5.3什么是剪跨比和计算剪跨比?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时,什么情况下需要考虑剪跨比的影 响?答:剪跨比是作用在构件截面上的弯矩与作用在构件截面上的剪力和截面有效高度乘积的比值, 用表示,即 =M/Vh o ,也称广义剪跨比。
对于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M/Vh o 可表示为 =a/h o ,称a/h o 为计算截面的剪跨比,简称计算剪跨比,也称狭义剪跨比。
其中,a 为集中荷载作用点至支座或节点边缘的距离,简称剪跨。
对于集中荷载作用下(包括作用有多种荷载,其中集中荷载对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所产生的剪 力值占总剪力值的75%以上的情况)的独立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时应考虑剪跨比的影响5.4 梁的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有几种?各自的破坏特征如何?答:梁的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有:斜压破坏、剪压破坏、斜拉破坏。
斜压破坏的特征是:破坏时,斜裂缝间的混凝土压酥,与斜裂缝相交的腹筋没有屈服,承载力 取决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脆性破坏。
剪压破坏的特征是:与临界斜裂缝相交的腹筋先屈服,最后剪压区混凝土压坏而破坏,承载力 取决于剪压区混凝土的强度,脆性破坏。
(一)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有:水泥强度、水灰比、骨料状况、混凝土的硬化时间、温度、湿度及施工条件等。
1.水泥强度和水灰比的影响水泥强度和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因为混凝土抗压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凝胶与骨料间的粘结力。
水泥强度高、水灰比小,则混凝土抗压强度高;水灰比大、用水量多,则混凝土密实度差,抗压强度低。
因为水泥水化时,需要的结合水大约为水泥用量的20—25%,为了满足施工时的流动性,要多加40—75%的水,这些多余的游离水,在水泥硬化时逐渐蒸发,在混凝土中留下许多微小的孔洞,因此使混凝土密实度差、抗压强度降低。
2.粗骨料的影响一般的情况下,粗骨料的强度比水泥石强度和水泥与骨料间的粘结力要高,因此粗骨料强度对混凝土强度不会有大的影响,但是粗骨料如果含有大量的软弱颗粒、针片状颗粒、含泥量、泥块含量、有机质含量、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等,则对混凝土强度会产生不良影响。
另外,粗骨料的表面特征会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表面粗糙、多棱角的碎石与水泥石的粘结力比表面光滑的卵石要高10%左右。
3.混凝土硬化时间即龄期的影响混凝土强度随龄期的增长而逐渐提高,在正常使用环境和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早期强度(3—7天)发展较快,28天可达到设计强度。
此后强度发展逐渐缓慢,甚至百年不衰。
4.温度、湿度的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发展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在0—40℃范围内,抗压强度随温度增高。
水泥水化必须保持一定时间的潮湿,如果环境湿度不够,导致失水,使混凝土结构疏松,产生干缩裂缝,严重影响强度和耐久性。
5.施工的影响混凝土入模后,通过适当的振捣,在激振力的作用下,排出混凝土内的水泡、气泡,使混凝土组成材料分布均匀密实,在模内充填良好,构件棱角完整、内实外光。
如果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没有振捣密实,混凝土中存在较多气泡或存在缺陷,混凝土强度下降,特别是抗渗混凝土容易造成渗水。
如果过振会使混凝土内水泥浆上升,粗骨料下沉,出现分层离析导致混凝土各材料不均匀,强度降低和外观质量差。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后习题答案(+思考题)第一章绪论开始采用或积极发展性能化设计方法和理论。
性能化方法是确定工程结构要达到的总体目标或设计性能,设计师根据性能目标的不同,设计不同的设计方案,并评估设计方案是否达到性能目标的要求。
学习(1)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是非均匀、非连续、非弹性的材料。
力学关系是在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几何、物理和平衡关系建立的。
(2)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两种材料在强度和数量上存在一个合理的配比范围。
如果钢筋和混凝土在面积上的比例及材料强度的搭配超过了这个范围,就会引起构件受力性能的改变,从而引起构件截面设计方法的改变,这是学习时必须注意的一个方面。
由于混凝土材料的复杂性、离散性,混凝土材料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试验的基础上的。
许多假定依赖与试验结果,许多公式来源于试验验证,许多因素无法控制,仍需通过构造措施加以解决,许多理论尚需不断发展与完善,具有不同功能的混凝土材料性能尚需不断挖掘。
(4)本课程主要讲解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应当了解每一种构件在结构体系的作用、受力情况。
例如梁、柱是受弯构件,主要受弯、受剪;柱、墙、受压弦杆是受压构件,主要受压、弯,受压、剪,双向受压弯;雨蓬梁、柱是受扭构件,主要受扭,受弯、剪、扭,受压、弯、剪、扭;受拉弦杆是受拉构件,主要受拉、弯。
(5)本课程所要解决的不仅是构件的承载力和变形计算等问题,还包括构件的截面形式、材料选用及配筋构造等。
结构构件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因此,学习本课程时要注意学会对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培养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第一章绪论1.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钢筋混凝上梁承载能力()。
A.相同;B.提高许多;C.有所提高;2.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钢筋混凝土梁抵抗开裂的能力()。
A.提高不多;B.提高许多;C.完全相同;3.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适量配筋的钢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和抵抗开裂的能力()。
A.均提高很多;B.承载力提高很多,抗裂提高不多;C.抗裂提高很多,承载力提高不多;D.均提高不多;4.钢筋混凝土梁在正常使用荷载下()。
混凝土结构原理思考题及习题集1第1章混凝土结构用材料的性能思考题1-1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有什么要求?各项要求指标能达到什么目的?1-2钢筋冷拉和冷轧的抗拉、抗压强度都能提高吗?为什么?1-3立方体抗压强度是怎样确定的?为什么试块在承压面上抹涂润滑剂后测出的抗压强度比不涂润滑剂的低?1-4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因素有哪些?1-5、我国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有几种?我国热轧钢筋的强度分为几个等级?用什么符号表示?1-6、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能不能代表实际构件中的混凝土强度?除立方体强度外,用什么符号表示?1-7、混凝土抗拉强度是如何测试的?1-8、什么是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割线模量和切线模量?弹性模量与割线模量什么关系?第2章 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力构件正载面承载力计算 思考题2-1轴心受压构件中纵筋的作用是什么?2-2柱在使用过程中的应力重分布是如何产生的?2-3螺旋箍筋柱应满足的条件有哪些?2-4公路桥涵规范在计算轴心受拉和抽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时与建筑工程规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习题2-1某四层四跨现浇框架结构的第二层内柱轴向力设计值410140⨯=N ,楼层高m .H 45=,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HRB400级钢筋。
试求柱截面尺寸及纵筋面积。
2-2由于建筑上使用要求,某现浇柱截面尺寸为250mm ×250mm ,柱高4.0m ,计算高度m .H ,.l 82700==,配盘为)mm A (s2804164='φ。
C30混凝土,HRB400级钢筋,承受轴向力设计值N=950kN 。
试问柱截面是否安全?2-3已知一桥下螺旋箍筋柱,直径为d=500mm ,柱高5.0m ,计算高度700.l =,H=3.5m ,配HRB400钢筋)mm A (s 220101610='φ,C30混凝土,螺旋箍筋采用R235,直径为12mm ,螺距为s=50mm ,试确定此承载力。
2-4编写轴心受拉和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程序。
问答题参考答案绪论1.什么是混凝土构造?根据混凝土中添加材料的不同通常分哪些类型?答:混凝土构造是以混凝土材料为主,并根据需要配置与添加钢筋、钢骨、钢管、预应力钢筋与各种纤维,形成的构造,有素混凝土构造、钢筋混凝土构造、钢骨混凝土构造、钢管混凝土构造、预应力混凝土构造及纤维混凝土构造。
混凝土构造充分利用了混凝土抗压强度高与钢筋抗拉强度高的优点。
2.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根底条件是什么?答:混凝土与钢筋协同工作的条件是:〔1〕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产生良好的粘结力,使两者结合为整体;〔2〕钢筋与混凝土两者之间线膨胀系数几乎一样,两者之间不会发生相对的温度变形使粘结力遭到破坏;〔3〕设置一定厚度混凝土保护层;〔4〕钢筋在混凝土中有可靠的锚固。
3.混凝土构造有哪些优缺点?答:优点:〔1〕可模性好;〔2〕强价比合理;〔3〕耐火性能好;〔4〕耐久性能好;〔5〕适应灾害环境能力强,整体浇筑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整体性好,对抵抗地震、风载与爆炸冲击作用有良好性能;〔6〕可以就地取材。
钢筋混凝土构造的缺点:如自重大,不利于建造大跨构造;抗裂性差,过早开裂虽不影响承载力,但对要求防渗漏的构造,如容器、管道等,使用受到一定限制;现场浇筑施工工序多,需养护,工期长,并受施工环境与气候条件限制等。
4.简述混凝土构造设计方法的主要阶段。
答:混凝土构造设计方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1〕在20世纪初以前,钢筋混凝土本身计算理论尚未形成,设计沿用材料力学的容许应力方法。
〔2〕1938年左右已开场采用按破损阶段计算构件破坏承载力,50年代,出现了按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奠定了现代钢筋混凝土构造的设计计算理论。
〔3〕二战以后,设计计算理论已过渡到以概率论为根底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4〕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场采用或积极开展性能化设计方法与理论。
第2章 钢筋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1.软钢与硬钢的区别是什么?设计时分别采用什么值作为依据? 答:有物理屈服点的钢筋,称为软钢,如热轧钢筋与冷拉钢筋;无物理屈服点的钢筋,称为硬钢,如钢丝、钢绞线及热处理钢筋。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习题集之七9 钢筋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一.填空题:1 其他条件相同时,配筋率越高,平均裂缝间距越,平均裂缝宽度越。
其他条件相同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越厚,平均裂缝宽度越。
2 在截面抗弯刚度的计算公式中,体现截面抗弯刚度随弯矩的增大而减小的是系数,它的名称是,其物理意义是。
3 纵向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反应了裂缝间受拉区混凝土参与工作,从而降低裂缝间钢筋应变的程度。
ψ越小,表明裂缝间受拉区混凝土参与工作的程度越,ψ随钢筋应力的增大而,随配筋率ρ的减小而,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随钢筋与混凝土间黏结能力的提高而。
4 有一试验梁,在纯弯区段量得的钢筋平均应变为εs=8.30×10 -4 ,平均间l cr=120mm,则纯弯区段平均裂缝宽度大致为mm。
5 钢筋混凝土构件在荷载作用下,若计算所得的最大裂缝宽度超过允许值,则应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小裂缝宽度,例如可以适当钢筋直径;采用钢筋;必要时可适当配筋量,以使用阶段的钢筋应力。
对于抗裂和限制裂缝宽度而言,最根本的方法是采用。
二.选择题:1 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表面处的裂缝宽度比构件表面处的裂缝宽度()。
A.小得多B.大得多C.稍小一些2 其它条件相同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与平均裂缝间距、裂缝宽度的关系是()A.保护层越厚,平均裂缝间距越大,裂缝宽度也越大B.保护层越厚,平均裂缝间距越小,但裂缝宽度也越大C.保护层厚度对平均裂缝间距没有影响,但保护层越厚,裂缝宽度越大3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中,裂缝间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与弯矩M 的关系是()。
A.M 增大,ψ增大B.M 增大,ψ减小C.M 增大,ψ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4 长期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的挠度会随时间而增长,其主要原因是()。
A.受拉钢筋产生塑性变形B.受拉混凝土产生塑性变形C.受压混凝土产生塑性变形D.受压混凝土产生徐变5 钢筋混凝土梁截面抗弯刚度随荷载的增加以及持续时间增加而()。
第七章 思考题7.1 试从变形和内力两方面分析框架和剪力墙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框架和剪力墙结构的计算简图有何物理意义?答:框架-剪力墙结构在结构的上部剪力墙的位移比框架大,而在结构的下部,剪力墙的位移又比框架要小。
在结构的上部,框架与墙相拉,因而框架-剪力墙的位移比框架的单独位移要小,比剪力墙的单独位移要大;在结构的上部,框架和墙相推,因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位移比框架的单独位移要大,比剪力墙的单独位移要小。
剪力墙和框架的连接有两类:1:通过楼板连接,在同一楼层的标高处,剪力墙与框架的水平位移是相同的,楼板平面外刚度为0,它对各平面抗侧力结构不产生约束弯矩。
连杆代表刚性楼板作用,将剪力墙和框架连在一起,同一楼层标高处,有相同的水平位移。
2:通过楼板和连梁连接:连杆代表刚性楼板,对横向抗侧力结构不产生约束弯矩,连梁对墙体有转动约束。
7.2 框架-剪力墙结构计算简图中的总剪力墙、总框架和总连梁各代表实际结构中的哪些具体构件?他们是否有具体的几何尺寸?各用什么参数表示其刚度特征?答:总剪力墙是指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部分,具有具体的几何尺寸,用总的抗弯刚度来表示总剪力墙的刚度特征;总框架是指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部分,包括某些单独的柱,也具有具体的几何尺寸,用框架的抗推刚度总和表示总框架的刚度;总连梁代表剪力墙与框架之间的梁或剪力墙与剪力墙之间的梁,也具有具体几何尺寸,用梁端的约束弯矩系数来表示其刚度。
7.3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合理数量如何确定?试分析剪力墙数量变化对结构侧移及内力的影响?答:剪力墙数量的确定有两种方法:1经验表格法;2:按水平位移的限值确定法。
剪力墙的数量增多,结构的抗侧刚度提高,侧移减少,剪力墙承担的剪力也会增大,结构刚度变大。
7.4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平衡微分方程是如何建立的?边界条件如何确定?答: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平衡微分方程是采用连续化,把沿着连杆切开后各层连杆中的未知力Fi P 化成未知函数()F x P ,通过悬臂梁的弯曲变形和内力的关系,再通过运算,可得到其微分方程。
第7章 习题1.某矩形截面简支梁,安全等级为二级,处于二a 类环境,承受均布荷载标准值为q =50kN/m (包括自重)。
梁净跨度ll nn =5.8mm ,计算跨度ll 0=6.0mm ,截面尺寸为b ×h =250mm ×5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向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箍筋采用HPB300级钢筋。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以配6〇22的纵向受拉钢筋,按两排布置。
分别按下列两种情况计算配筋:①由混凝土和箍筋抗剪;②由混凝土、箍筋和弯起钢筋共同抗剪。
解:(1)确定参数c=25mm ff cc =14.3NN /mmmm 2ff tt =1.43NN /mmmm 2ff yyyy =270NN /mmmm 2ff yy =360NN /mmmm 2ββcc =1.0 纵筋6〇22纵筋布置两排ℎww =ℎ0=ℎ−25−22×32−10=ℎ−68 取aa ss =70mmmmℎww =ℎ0=ℎ−70=430mmmm(2)截面尺寸验算ℎww b =430250=1.72<4 属于一般梁0.25ββcc ff cc bbℎ0=0.25×1.0×14.3×250×430=384.3kkNNv =12×1.2ll 0qq =12×1.2×6.0×50=180kkNN <384.3kkNN故截面尺寸满足要求(3)yy cc =0.7ββℎff tt bbℎ0=0.7×1×1.43×250×430=107.6kkNN ①当只配箍筋时AA ssyy ss ≥yy −yy cc ff yyyy ℎ0=(180−107.6)×103270×430=0.624 ρρssyy .mmmm nn =0.24ff tt yyyy =0.24×1.43=1.271×10−3 选用双肢箍Φ10AA ssyy 1=78.5mmmm 2,nn =2s ≤251.6mm 取s=250mmρρssyy =AA ssyy bbss =2×78.5250×250=2.512×10−3>ρρssyy .mmmm nn 满足要求 钢筋配置图如下,配Φ10@250②既配箍筋又配弯起钢筋时,选用Φ8@200的双肢箍筋,弯起钢筋弯起角ααss =45° AA ssbb≥yy −yy cc −yy ss yy ss =(180−107.6)×103−270×50.3×2×4302000.8×360×ssmm nn 45°=68.75mmmm 2弯起1Φ22AA ssbb =380.1mmmm 2>68.75mmmm 2 满足要求(4)验算弯起钢筋弯起点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取弯起钢筋的弯终点到支座距离ss 1=50mmmm ,ααss =45°,求出弯起钢筋的弯起点到支座边缘的距离为 50+430-70=410mm故弯起点的剪力设计值为v=180-0.41*50=159.5kNyy ccss =yy cc +yy ss =107.6+58.,4=166kkNN >VV 满足要求2.承受均布荷载设计值q 作用下的矩形截面简支梁,安全等级二级,处于一类环境,截面尺寸为b ×h =200mm ×550mm ,混凝土等级C30级,箍筋采用HPB300级钢筋。
思考题答案7.1 实际工程中,哪些受拉构件可以按轴心受拉构件计算,哪些受拉构件可以按偏心受拉构件计算?答:由于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材料,加之荷载不可避免的偏心和施工上的误差,无法做到纵向拉力能通过构件任意正截面的形心线,因此严格地说实际工程中没有真正的轴心受拉构件。
但当构件上弯矩很小(或偏心距很小)时,为方便计算,可将此类构件简化为轴心受拉构件进行设计,如承受节点荷载的屋架或托架的受拉弦杆、腹杆,刚架、拱的拉杆,承受内压力的环形管壁及圆形贮液池的壁筒等。
偏心受拉构件时一种介于轴心受拉构件与受弯构件之间的受力构件。
如矩形水池的池壁、工业厂房双肢柱的受拉肢杆、受地震作用的框架边柱、承受节间荷载的屋架下弦拉杆等。
7.2 大小偏心受拉构件的界限是什么?这两种受拉构件的受力特点和破坏形态有何不同?答:大、小偏心受拉构件的本质界限是构件截面上是否存在受压区。
由于截面上受压区的存在与否与轴向拉力N作用点的位置有直接关系,所以在实际设计中以轴向拉力N的作用点在钢筋A s和A's之间或钢筋A s和A's之外,作为判定大小偏心受拉的界限。
当纵向拉力N作用在A s合力点与A's合力点之间(e0≤h/2-a s)时(图7.3),发生小偏心受拉破坏。
小偏心受拉破坏,截面混凝土都将裂通,偏心拉力全有左右两侧的纵向钢筋承受。
只要两侧钢筋均不超过正常需要量,则当截面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钢筋A s和A's的拉应力均可能达到屈服强度。
因此可以认为,对0<e0≤h/2-a s的小偏心受拉构件,混凝土完全不参加工作,两侧钢筋A s及A's均受拉屈服。
当纵向拉力N作用在A s合力点与A's合力点之外(e0>h/2-a s)时(图7.4),发生大偏心受拉破坏。
大偏心受拉破坏特征与A s的数量多少有关,当A s数量适当时,受拉钢筋首先屈服,然后受压钢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受压区边缘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而破坏,这与大偏心受压破坏特征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