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教案(人教版初一上) (6)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4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过程,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2.通过观察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增强环保意识,了解绿色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过程,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难点: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实验操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绿色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绿色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提问:绿色植物是如何利用有机物的呢?2.教学新课(1)讲解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过程①引导学生观察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了解叶绿素的作用。
②介绍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
③通过动画演示光合作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2)光合作用的实验验证①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绿色植物在不同条件下对有机物的利用情况。
②实验一:观察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叶绿素的形成和光合作用过程。
③实验二:观察绿色植物在黑暗条件下,有机物的消耗情况。
(3)课堂讨论②讨论绿色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绿色植物。
3.巩固提高(1)课堂练习①填空题:绿色植物通过______作用,将______转化为______。
②判断题:绿色植物在黑暗条件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2)课后作业①查找资料,了解绿色植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②思考:如何通过实际行动保护绿色植物?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过程,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通过实验验证,我们掌握了绿色植物在不同条件下对有机物的利用情况。
希望大家能够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绿色植物,为地球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操作过程中,要确保学生安全,避免意外发生。
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环节,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1. 教学目标•知道绿色植物的主要营养方式和特点。
•理解绿色植物如何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掌握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和条件。
•培养学生对绿色植物的保护意识。
2. 教学重点•绿色植物是如何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的。
•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和条件。
3.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和条件。
4. 教学方法•图片呈现法(PPT展示)。
•实验演示法。
•课堂讨论法。
5. 教学过程5.1 导入(10分钟)•通过一个小小的实验说明,人类和植物的食物来源不同。
教师可拿出两个芦笋,一个埋在土中,一个放在阳光下,经一段时间后,将两个芦笋拿出来和同学们一起进行比较,说明绿色植物的养分来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5.2 学习(30分钟)5.2.1 绿色植物的营养方式1.独立营养绿色植物具有独立的营养方式,可自行合成器官所需的有机物。
2.光合营养光合营养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一种营养方式。
它是所有生命的能源来源。
5.2.2 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2.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合作用通常需要以下条件:光线、光合色素、温度和光照时间。
5.3 巩固(10分钟)1.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课堂上进行讨论,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5.4 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练习。
•结合实际生活,体会绿色植物的重要性。
6. 教学参考资料•《初中生物教学大纲》•《初中生物教材》•《初中生物试题集》7.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教学,学生深入了解了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和它们的养分获取方式,同时也学会了化学反应和光合作用,更加形象的了解了生命的基本活动,同时提高了他们的保护意识,让他们更加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案例,让学生更加了解绿色植物的价值和意义,也希望学生们在生活中可以更好地爱护自然环境。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初中生物教案(共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初中生物教案《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初中生物教案一、根据课标及学生已有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订为如下:知识目标: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说出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参与技能训练,发展推理能力。
参与动手实验及实验现象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采用的课型是探究式教学。
二、说教材:本节的内容是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子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的第二节,前面一节已介绍了有机物是光合作用制造来的,那么绿色植物如何对有机物进行利用呢,就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从上节到这节的过渡很自然。
在这节课中教材阐明了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它附合课标中的第四个主题中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在课标中,它属于理解层次。
贯穿教材安排了三个演示实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从知识结构的安排来看,它包括三个方面:1是有机物对生物体的作用,2是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3是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是: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我会将教材中的三个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全班分为8组,每组选做一个小实验,选择时指导同学们每个小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选择。
由同学们在课前按要求准备好。
这三个小实验不难,学校也有足够的设备可做演示实验,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将让学生为家里的栽培植物松土,达到学于至用的目的。
三、下面我说说教法和学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这节课的一开始会组织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在复习的基础上设置问题让学生探究:制造这么多有机物有什么用呢?这样的引入比较自然,也很快可切入主题。
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备课教案(通用7篇)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备课篇1教学过程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请问:绿色植物制造这么多有机物有什么用呢?(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
2.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提问:很好。
请同学们阅读书123页第二自然段,并分组讨论:有机物是怎样构成细胞和植物体的?(板书)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从细胞水平看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和脂类细胞核的主要成分--dna这几种物质都是有机物。
2.从器官水平看:通过前面有关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植物的种子中含有有机物。
另外,我们吃萝卜吃的是“根”;吃甘蔗吃的是“茎”;吃白菜吃的是“叶”;吃苹果吃的是“果实”。
这说明:植物的根、茎、叶、果实中也含有大量的有机物。
讲述:实际上,包括“花”在内,植物的所有器官都含有“有机物”,以上我们讨论了有机物是怎样构建植物体的。
那么,为什么又说“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呢?二、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教师操作示范“演示实验”种子呼吸时放热,四人小组认真观察。
提问:1.甲暖水瓶的温度为什么高出很多?2.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变化吗?(教师将问题用幻灯片展示出来。
)学生思考。
讲述:种子萌发时,它所含有的有机物发生了分解,释放出了能量用于种子萌发,还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提问:请四人小组设计另外一种验证能量变化的实验,并做出相应的解释。
学生举例:点燃枝条烘烤玻片上的水,水分蒸发。
说明:枝条中含有的有机物在燃烧中释放出了能量,使水分蒸发。
教师操作示范“演示实验”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四人小组同学认真观察。
提问:种子萌发过程中放出的是什么气体?(教师将问题用幻灯片展示出来。
)学生思考。
讲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萌发时放出了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初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概念,知道绿色植物如何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2. 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式,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反应式2.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3. 光合作用的发现史4.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5. 光合作用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意义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及其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
2. 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激发学生兴趣。
4. 利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绿色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绿色植物如何生存和发展。
2.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及意义: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如何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3. 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4.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光合作用概念、反应式和意义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光合作用实验的操作技能和理解能力。
3. 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对光合作用发现史的了解和思考。
4. 评价学生对光合作用应用的实际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七、教学资源1. 绿色植物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光合作用反应式图表和动画。
3. 光合作用发现史的案例文本和图片。
4. 实验器材和试剂:如叶片、酒精、碘液、显微镜等。
八、教学准备1. 准备绿色植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以及光合作用反应式的图表和动画。
2. 准备光合作用发现史的案例文本和图片。
第四章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教案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2.通过探究实验,描述植物的呼吸作用。
3.理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1.完成有关呼吸作用的实验,增强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灵活运用实验原理,独立设计、开展探究实验。
3.分析和解决植物的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在实践中大胆思考、勇于创新。
3.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二、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是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的第二节,前面一节已介绍了有机物是光合作用制造来的,那么绿色植物如何对有机物进行利用呢,就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贯穿教材安排了三个演示实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但在教案中为了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我将教材中的一个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提供学生亲自实践的机会,激发学生兴趣。
课文内容讲完,增加了学生探究延伸,通过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自主探究,完成一系列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有关呼吸作用的基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精神;通过分析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有关应用,关注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三、重难点分析重点1.呼吸作用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难点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四、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往往意识不到植物的呼吸作用,甚至将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混淆。
初一学生主动学习差,缺乏实验能力,但好动,对实验充满好奇心,可以在课堂中适当参与实验,进行探究,通过直观的实验,提高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对呼吸作用的理解。
五教案方法分组讨论法,实验参与法,提问学习法,归纳总结法,自主探究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学生分为八组,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植物的器官2种,设计实验。
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过程;2.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3.掌握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对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过程;3.绿色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中的一种重要的生理过程。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能量丰富的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和氧气。
•光合作用包括光能的吸收、光合色素的作用、光合酶的功能等多个环节。
2.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过程•绿色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并经过根细胞的运输作用将有机物质输送到茎、叶等部位。
•在茎、叶中,植物通过叶绿素等色素的作用,利用光合作用将吸收到的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进而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
•有机物质在植物体内进行代谢和运输,满足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求。
3. 绿色植物对环境的影响•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释放到大气中,提高空气质量,维持地球生态平衡。
•绿色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对土壤有机质的循环和更新起到重要的作用。
•绿色植物对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具有过滤和吸附的功能,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原理,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过程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的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给学生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
3.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展示绿色植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与全班分享。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并初步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对有机物的利用过程和环境的影响。
2.概念讲解–讲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对有机物的利用过程,强调其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作用。
3.事例分析–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教案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教案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教案一、教学设计思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有机物并储存能量,不但满足了绿色植物本身生活的需要,而且还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有机物和能量。
而所有生物对于有机物和能量的利用都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因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往往意识不到植物的呼吸作用,甚至将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混淆。
在课堂中注意时时以动物的呼吸作用作为参照,组织一系列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有关呼吸作用的基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精神;通过分析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有关应用,关注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二、教材分析重点1.呼吸作用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难点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2.通过探究实验,描述植物的呼吸作用。
3.理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1.完成有关呼吸作用的实验,增强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灵活运用实验原理,独立设计、开展探究实验。
3.分析和解决植物的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在实践中大胆思考、勇于创新。
3.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及诊断性评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准备1.准备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装置。
2.另外准备学生分组实验用的澄清石灰水、吸管、小木条、火柴及可能用到的大号注射器、细线等。
3.用PowerPoint演示多媒体课件。
上课前1~2天,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备的植物器官如各种蔬菜、水果,放入密闭的容器内,如罐头瓶、塑料袋等,上课时带到实验室。
初一生物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教案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有机物并储存能量,不但满足了绿色植物本身生活的需要,而且还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有机物和能量。
而所有生物对于有机物和能量的利用都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因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往往意识不到植物的呼吸作用,甚至将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混淆。
在课堂中注意时时以动物的呼吸作用作为参照,组织一系列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有关呼吸作用的基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精神;通过分析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有关应用,关注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二、教材分析
重点
1.呼吸作用的过程。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初中生物教案主备人:李老师备课时间:2024年5月15日备课内容:教学目标:1.了解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过程;2.掌握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教学重点: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理;2.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原理。
教学难点:1.绿色植物如何对有机物进行利用;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进行光合作用的吗?2.学生回答问题。
二、概念解释和知识讲解(30分钟)1.解释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介绍光合作用的原理。
2.解释呼吸作用的定义和过程,介绍呼吸作用的原理。
3.引导学生思考,绿色植物是怎样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从有机物中获得能量的。
三、实验观察与讨论(40分钟)1.进行一个简单的植物光合作用观察实验,向学生展示实验视频或图片。
2.向学生提问:在实验过程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3.学生回答问题。
4.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解释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四、小组合作探究(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份有关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材料。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实验材料,提出问题和结论。
3.学生小组报告实验结果和讨论过程,分享彼此的发现。
五、巩固与拓展(20分钟)1.向学生提问: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什么作用?2.学生回答问题。
3.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六、总结与展望(10分钟)1.总结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过程和原理。
2.展望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设计:光合作用-定义: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的过程-原理:利用叶绿素吸收光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呼吸作用-定义:绿色植物将葡萄糖和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的过程-原理: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分解葡萄糖,产生能量实验过程和结果思考问题和结论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过程,并且掌握了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
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学教案滦南县安各庄镇初级中学执笔人:赵梅玲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描述呼吸作用过程。
(2)阐明有机物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3)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完成有关呼吸作用的实验,增强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灵活运用实验原理,独立设计、开展探究实验。
(3)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4)分析和解决植物的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在实践中大胆思考、勇于创新。
(3)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二、学习重点:1、描述呼吸作用过程。
2、掌握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三、学习难点:1、领会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2、理解有机物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四、预习导航:1、从细胞水平来看:植物细胞的组成成分除了和少量的以外,主要是。
从器官水平来看:种子中的成分大部是,有些植物的和中也含有大量的有机物。
2、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其中的有机物发生了变化,释放出能量,一部分能量用于,还有一部分能量以形式散失了。
3、细胞利用,将分解成和,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共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4、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细胞的内进行的。
5、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除了为自己所用外,还通过,进入其他生物体内,参与构建其他物体,并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
6、在其他生物体内,有机物、提供能量的方式与绿色植物体内时一样的都是通过细胞作用,也就是说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六、效果评价:1、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是()。
A、只在白天B、白天和黑夜C、只在光下D、只在黑夜2、下列哪种农业措施能改善根系的呼吸作用()。
A、施肥B、浇水C、中耕松土D、锄草3、农田淹水后必须及时排涝,是为了让植物的根得到足够的()。
A、能量B、氧气C、二氧化碳D、阳光4、植物的任何部位都进行()。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初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条件。
学会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
2. 过程与方法:利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认识到绿色植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条件3. 光合作用的产物验证实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光合作用的产物验证实验。
2.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中能量的转换。
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教学法:通过光合作用产物的验证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2. 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实验和观察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 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掌握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操作方法。
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
2. 学生准备:预习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光合作用的概念。
提问学生对光合作用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条件。
强调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3. 实验操作:分组让学生进行光合作用产物验证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4. 结果分析: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5. 知识拓展:介绍光合作用的应用,如植物育种、新能源开发等。
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6. 总结与评价: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重要性。
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初中生物教案第一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培养学生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能的吸收、电子传递链、碳固定和氧气释放。
光合作用的应用:食物链的支撑、氧气的产生、生物燃料的生产等。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展示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发学生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兴趣。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结合图片和实例进行解释。
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光能的转化和有机物的合成。
讨论光合作用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培养学生对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兴趣和好奇心。
2.2 教学内容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有机物的分解、能量的释放和二氧化碳的产生。
呼吸作用的应用:植物的生长和代谢、生物发光现象等。
2.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展示绿色植物在夜晚的生长过程,引发学生对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兴趣。
讲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结合图片和实例进行解释。
讲解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有机物的分解和能量的释放。
讨论呼吸作用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呼吸作用在植物生长和代谢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蒸腾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培养学生对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教学内容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蒸腾作用的基本过程: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
蒸腾作用的应用:植物的水分平衡、氧气的运输、生物圈的循环等。
3.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展示绿色植物在炎热天气下的生长过程,引发学生对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兴趣。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是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上一节讲“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本节讲“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呼吸作用)”,下一节讲“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前后逻辑联系紧密,承上启下的关系明显。
本节教材阐明了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在课标中属于理解层次。
贯穿教材安排了三个演示实验,重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从知识结构的安排来看,它包括三个部分:(1)有机物对生物体的作用;(2)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3)是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学情分析对本课内容,学生有一定学习经验,比如上一节关于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反应式,有助于学生对呼吸作用的理解(正迁移),但也存在一定的干扰(负迁移)。
同时,学生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如动物需要呼吸、活动需要能量),但认识还比较模糊和肤浅。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感兴趣的会是其中的三个演示实验,而利用三个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归纳和推理的方法也正是学生学习重难点之一,通过个三个演示实验得出结论对学生来说属中等难度。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阐明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学生需要理解有机物对生物体具有重要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实质、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及其代表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问题的讨论和实验的操作与分析,进一步提高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3、情意目标: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有重要意义,进而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积极情感和初步建立自然界整体联系的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呼吸作用的过程以及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与分析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归纳和推理的方法也是重点。
五、教学策略1、理念和方法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问题和讨论为先导,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初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
2. 使学生掌握绿色植物如何利用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
3. 培养学生对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认识,提高其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意义。
2.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及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意义。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帮助学生理解。
3.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光合作用的相关PPT课件。
3. 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案例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课件展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绿色植物是如何利用光合作用生存的?2.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
3. 分析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利用PPT课件展示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讲解各物质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4. 探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对绿色植物和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讨论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加深学生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认识。
7. 课后作业1. 熟记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及其意义。
2. 分析身边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了解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保护绿色植物,提高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其对光合作用概念、反应方程式及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环保意识的培养。
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教案(人教
版初一上)(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阐明有机物关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2、讲明呼吸作用的过程,写出呼吸作用的公式
过程与方法
实验演示呼吸作用吸入氧放出二氧化碳的现象,分析,讨论呼吸作用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绿色P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关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依次观看三个演示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展开讨论
难点:
引导学生归纳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并写出呼吸作用的公式教学突破
通过三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小组实验,让学生总结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并学会将概念用公式的形式表现出来,学习运用归纳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
教学预备
教师预备:课前预备好三个演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萌发的种子、未萌发的种子、瓶子、温度计、澄清的石灰水、几节小蜡烛、火柴等。
学生预备:分小组预备2节小蜡烛和火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咨询,引入新课:有机物构建植物体
1、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请咨询: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如何被利用的?
分组讨论、回答:
〔1〕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
〔2〕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123页第二自然段
学生阅读课文
3、提咨询:有机物如何样构成植物体?投影:
〔学生回答,教师投影〕细胞壁的要紧成分——纤维素,细胞膜的要紧成分——蛋白质和脂类,细胞核的要紧成分——DNA。
萝卜吃〝根〞;甘蔗吃〝茎〞;白菜吃〝叶〞;花菜吃〝花〞;苹果吃〝果实〞;花生吃〝种子〞。
这讲明,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也会有大量的有机物。
二、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演示实验[1]
1、观看演示实验[1]
2、提咨询: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变化吗?
摸索回答: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变化。
3、投影:种子萌发时,它所含的有机物发生了分解,开释出了能量用于种子萌发,还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观看投影〕
演示实验[2]〔见课本〕
1、教师演示,学生观看
2、提咨询: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放出了什么气体?
学生摸索回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讲明种子萌发时放出了二氧化碳。
3、引导:你有什么方法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较多?
分组实验:人体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演示实验[3]
1、观看演示实验[3]
2、讨论回答: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里,火焰赶忙熄灭了,这是因为甲瓶里缺少氧。
甲瓶里的氧被萌发的种子吸取了。
3、播放投影:科学实验证明,有机物在分解成CO2和H2O 时,需要氧的参与。
4、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公式
〔1〕引导学生归纳出呼吸作用的概念
〔2〕引导学生写出呼吸作用的公式
三、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点
1、提咨询:植物要呼吸,人和动物需要呼吸吗?
回答:人和动物都需要呼吸,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点。
2、提咨询呼吸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为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本课总结:
绿色植物把光合作用制造的一部分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大部分被植物细胞作为呼吸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在线粒体内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开释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点。
作业:基础训练
教学后记:
本节的教学以三个演示实验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关键要做好演示实验,同时引导学生依照观看到的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