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单元备课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2
重难点突破建议
1.制订适合本班实际的复习计划,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2.充分发挥学的主体作用,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复习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学好。
“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和“时间”等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习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单元结构
图及课时
安排
本单元设计了5课时的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100以内笔算加法和减法
第二课时:表内乘法
第三课时:长度单位、认识角、时间
第四课时:观察物体、搭配
第五课时:练习二十五。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教案(共4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主要是对前八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巩固。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本单元的知识点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运算速度、逻辑思维、问题解决等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基本运算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基本运算方法和技巧。
2.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材。
2.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学具: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前八个单元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进入总复习的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单元的知识点,包括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备教材内容1.本课时学习的是教材103~104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2.“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趣题。
本单元借助《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原题进行介绍,激发了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兴趣。
在分析解答部分,教材首先呈现了学生最普遍的想法——猜测。
例1是在古代趣题的基础上呈现的一道数据较小的“鸡兔同笼”问题。
在引导学生探索解题方法的过程中,呈现了猜测、列表、假设等方法。
3.“鸡兔同笼”原题的数据较大,对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提出了挑战,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化繁为简是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有效途径之一。
备已学知识1.分析应用题的方法。
2.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用“假设法”“猜测法”“列表法”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和方法,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体会“鸡兔同笼”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备重点难点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难点:理解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
备知识讲解知识点“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问题导入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教材104页例1)过程讲解1.明确题的类型题中所出示的问题是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
2.“鸡兔同笼”问题简介“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趣味名题,出自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下卷,因其计算同一个笼子里鸡和兔的只数而得名。
3.读题,理解题意已知鸡和兔的头数和脚数,求鸡和兔各有几只。
4.探究解题方法(1)列表猜测法。
先猜测鸡和兔各有几只,再验证脚的只数是否对应,经过不断猜测、尝试,最终找到答案。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 可编辑
1 / 1 《Module 9 Family 》单元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基本能听懂、会说、会读词汇:mother, father, grandma, grandpa, sister, brother, doctor, me 。
熟练掌握This is my ….的语言结构。
2、基本能听懂、会说、会读词汇:doctor 、driver 、policeman 、nurse 、farmer 基本能听懂、会说、会读“He/She is + a + 职业名词。
”以及“That ’s ….”的语言结构。
3、初步感知That ’s my ….和That ’s me.的语言结构。
初步感知He ’s …./She ’s ….的语言结构。
4、能听懂并说出“This is ….”的语言结构。
5、运用 “He/She is + a + 职业名词。
”的语言结构对他人的职业进行描述。
6、培养学生爱家、爱自己的家人以及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
1、词汇:mother, father, grandma, grandpa, sister, brother, doctor, me
2、This is my ….的语言结构。
3、区分人称代词he 和she 。
He/She is + a + 职业名词。
”以及“That ’s …”的语言结构。
三、教学难点
词汇grandpa 和grandma 的发音/d/,易出现吞音的现象。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家庭照片、与职业相关的道具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语文教案:课文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主要包括语文素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其中目标主要包括:1.能够准确朗读故事中的每一句话,并理解故事的大意;2.能够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及其所具有的教育意义;3.能够将故事中的语言材料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增强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学过程1.导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的就是导入。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音乐等多种方式进行语文知识的介绍。
2.教学重点在教学重点方面,需要重点讲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包括小狗、小熊、小兔和小狐狸等人物的性格和行为方式。
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情节分析,理解寓言故事中的哲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材料的能力。
3.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运用配合音乐的形式,通过小组竞赛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包括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需要注重人文关怀,提高学生的学习满足感。
5.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方面,除了传统的学生练习和考试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冷热反馈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难点,更好地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提高。
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主要包括故事人物性格分析、寓言故事理解和音乐配合教学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故事人物性格分析方面主要是就小狗、小熊、小兔、小狐狸等人物的性格和行为特点进行分析和讲解,同时要培养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理解寓言故事的哲理和教育意义。
寓言故事理解方面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和对话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故事的要义和含义,同时提高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音乐配合教学方面,通过配合音乐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运用小组竞赛、角色扮演、情境演绎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五、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包括多种多样,既包括课堂讲授、演讲、讨论和问答,也包括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单元整体备课的四个步骤备课可是教师工作中的关键一步,好的备课能让课堂生动有趣,学生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高效的备课呢?我们来聊聊单元整体备课的四个步骤。
1. 理解单元目标1.1 理清单元目标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也就是说,学生在这个单元结束后,应该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和能力。
你可以想象成,我们要给学生建一个“知识大楼”,那么目标就是这栋大楼的设计图纸。
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像是在空中楼阁,根本无从下手。
1.2 了解教材内容接下来,拿到教材,就像是拿到了一本说明书。
你得认真读读,看里面都讲了哪些内容,哪部分是重点,哪部分是难点。
把教材翻个遍,搞清楚每一课的内容,然后整合起来,形成对整个单元的全面理解。
这个过程有点像做拼图,一点一点把所有的部分拼接到一起,才能看到完整的画面。
2. 设计教学活动2.1 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好了,目标和内容都弄清楚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设计教学活动。
根据不同的目标,你得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比如,有的知识点适合用讲解,有的则可以通过讨论或实验来进行。
就像烹饪时要根据菜谱选择不同的调料,教学活动也要根据内容和目标来调整策略。
2.2 编排教学环节然后是把这些教学活动编排好。
这里的关键是要让教学环节有条不紊,既要有层次感,又要有连贯性。
每一节课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就像演戏时的舞台布景,要让观众觉得前后故事接得上,节奏也要合适。
教学环节设计得当,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消化知识。
3. 设计评价方式3.1 设定评价标准评价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你得为学生设定明确的评价标准,让他们知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哪些做得好,哪些还需要改进。
这些标准应该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就像比赛时的评分标准,不但要公平,还要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3.2 选择评价方法评价的方法可以多样化,比如可以用测试、作业、小组活动等来评估学生的表现。
重要的是这些方法要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就像测量体重有不同的秤,但只要准确就好。
人教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9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教案集体备课时间:第15周主备教师:集体备课参加教师: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邀请”,功能为“发出、接受或谢绝邀请”和“讨论责任”。
本单元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掌握重点句型“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on Saturday ?”Sure, I’d love to .\Sorry, I must study for a math test .”Can he go to the party ?”No , he can’t.He has to help his parents.”学会运用这些句型发出、接受邀请或谢绝邀请,提高与人交际的得体性。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初一已学过情态动词can,并且学习现在进行时已学了许多关于活动的短语,他们已经有了描述活动的能力,因此,本单元学习时注意回答方式即可。
只要积极参与教学任务中去,和教师、同伴进行互动、合作交流定能学好这节内容。
三、教学目标:(一)语言目标Can you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 Sure ! I’d love to./ Sure , It sounds great .When is the party? It’s on Friday at four thirty.Come and join us/have fun.What are doing on Tuesday afternoon? I’m going to the doctor.(二)能力目标Talk about how to make accept and decline invitations.(三)情感目标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互帮互助,并培养学生礼貌的接受和合理的拒绝别人请求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看图识词、听力配对、情景交际、综合演绎、读表解词、相互协作(四)重难点:教学重点 :1.Words and expressions:Weekend, today , yesterday ,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 the day after tomorrow , help out with , t he party preparations , weekday , tomorrow , the day after tomorrow , look after his sister , study for a test , play tennis whom, calendar;join sb,soccer practice,study for the math test,go to the doctor, go to the mall, have fun, a birthday party, on Monday, on Tuesday afternoon2. Target Language:Can you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 Great! I’d love to.When is the party? It’s on Friday at four thirty.Come and join us/have fun.What are doing Tuesday afternoon? I’m going to the doctor.3.正确运用Can you come to…?及回答方式进行发出、接受和拒绝邀请。
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语文教案:语法练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语法知识,了解应用方法;2.掌握句子成分的概念,理解不同成分在句子中的作用;3.能够正确使用基本句型,并能根据语境灵活变换;4.能够正确运用基本的标点符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基本句型,并能根据语境灵活变换;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句子成分的概念,并能够正确使用不同成分。
三、教学方法和过程1.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认真听讲。
教师可以采用一些趣味性强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例如,可以通过各种小游戏、互动问答等方法,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参与到教学中。
2.通过讲解、示范和演练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语法知识。
针对语法练习中难点和重点的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和演练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通过实例分析和对比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句子成分的概念,并能够正确使用不同成分。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常见的句型或句子进行分析和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成分在句子中的作用。
4.通过实践活动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不同的活动形式可以加强学生对语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写作、朗读、口语表达、阅读理解等方式来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和练习。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
在语法练习教学中,可以通过检查作业、课堂测试、考试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互动问答等方式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强学习效果。
通过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语法练习教案,我们可以看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运用适合学生们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通过实践来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只有如此,学生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民小数学下册电子备课教学内容大课题第七单元认识时间学时共学时本节内容认识时间 1第学时目的要求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内容分析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钟表模型、手表方法教具学具程序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生活质疑,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每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规律,你们能说说自己的一些作息时间吗?(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有关的时间)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用过的整时或用几点半表示时间,还有的同学用像7:20这样的时间来表示。
你能从表面上正确读出这样的时间吗?请同学们看这是小红同学的午饭时间。
你知道是多少吗?同学们对这一时间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的读出这样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好吗?(板书:认识时间)二、自主探究学习:1、认识钟面:要认识这样的时间,首先我们要了解钟表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钟面或手中的学具钟面,相互说一说,你看到钟面上有些什么?(小组观察汇报: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有12个数。
)2、认识几分:同学们都知道:时针是用来记时的,分针是用来记分的,你知道时针走多少是1时?分针走多少是1分吗?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分针走一大格是几?为什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12走到每个数字后各是几分?也就是说走一圈是多少分针?(60分)你能很快记住每个数表示几分吗?3、认识1时=60分:下面请同学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有什么变化?分针走一圈,时针就走了一个大格。
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1时)这说明1时和60分是什么关系(相等)板书1时=60分小结:刚才同学们认识了钟面,知道了时针和分针从12走到每个数字各表示几时或几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教案(共4课时)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概述第九单元《总复习》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的最后一个单元,主要着重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并进行综合性的巩固和提升。
此单元通过多种形式的题目,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全面的考验。
2. 教材目标•回顾各个单元的重点难点知识。
•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材重点•整数的加减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分数的认识和比较。
4. 教材难点•分数的加减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分数和图形的应用题。
二、教学安排第一课时•复习整数的加减法。
•练习简单的整数计算题。
第二课时•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练习面积计算的应用题。
第三课时•复习分数的基本概念。
•练习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第四课时•复习分数和图形的关系。
•解决分数和图形应用题。
三、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复习知识点。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带领学生做习题,及时纠正错误。
四、教学评估•每节课结束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价学生的能力提升情况。
五、教学反思•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
•注意学生的不同表现,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鼓励学生勇于提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六、结语第九单元《总复习》是四年级上册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节点,通过集体备课和教案设计,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复习和提升数学能力。
希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编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集体备课——总复习一、教材解析本单元有3部分内容:一是成长小档案,二是数学活动,三是针对全册所学知识的综合练习(练习二十五)。
教科书第一部分以建立“成长小档案”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本学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学习中有趣的事情进行回顾。
4幅图所呈现的整理内容依次为表内乘法、角的初步认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
表内乘法的复习包含乘法的意义、用乘法口诀计算。
角的初步认识的复习包含角的含义、角的分类、画角等内容。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包含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计算内容,也包含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解决问题等内容。
观察物体单元主要学习了从前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物体,使学生不仅能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图形,还能在实际观察活动中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第二部分安排了7个数学活动,综合本册教科书涉及的所有内容。
“练习二十五”是对全册教科书所学内容的综合练习,目的是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就是通过复习,经历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梳理过程,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习惯,进一步理解本学期学习的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三、重点难点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建议1.初步传播给学生知识整理的简单方法,通过自主整理,沟通单元间知识的联系。
例如,可以将8个单元的标题制作成学具卡片,引导学生对所学的8个单元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将零散的知识通过梳理条块化、结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