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转科交班登记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10.50 KB
- 文档页数:1
患者转接时的身份识别措施与交接登记制度为确保患者安全,完善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按照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一、关键流程患者识别措施:(一)关键流程指:急诊、病房、手术室、ICU 、产房、新生儿室之间的流程。
(二)患者识别措施:急诊、病房、手术室、ICU 、产房、新生儿室患者必须佩带腕带、同时建立患者病历相关信息等。
二、重点患者身份识别和交接流程(一)重点患者指:妇产、新生儿、手术、ICU、急诊、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患者。
(二)身份识别方法:患者腕带信息及病历资料、开放式提问,(三)交接流程:在进行转科交接时,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交接双方除了要同时查看患者腕带及病历相关信息,还必须主动邀请患者或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陈述患者姓名。
尤其是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必须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四)无名患者严格执行《无名患者身份身份识别方法和核对流程》。
(五)各科室在任何环境和任何地点都必须持续地履行“患者转接时的身份识别与交接登记制度”。
三、转科(转院)交接登记(一)危重病人转科时,责任护士遵医嘱通知患者转科,协助整理物品,做好宣教。
(二)按照医嘱准备相关药品、急救物品、仪器以备转运途中应用。
(三)做好相关记录,整理完善病历,护士进行微机结算、转病区,电话通知转入科室做好准备。
(四)转出前责任护士评估患者,认真填写交接(单)本上相关内容,由医务人员护送。
(五)协助转入科室安置患者,取合适卧位,与新病区护士双人按照交接(单)本上内容认真进行共同检查核对交接,核对无误双签名后,转出科护士方可离开。
(六)如转运途中发生病情变化,应及时采取就地、就近原则,积极抢救。
并将情况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中,重点交接双签字。
(七)手术室接送危重病人均按照术前术后交接单中项目,与科室实行双人双核。
转科交接登记制度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转科交接登记制度、交接程序和身份识别措施为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等)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特制定患者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的相关制度。
一、身份识别措施(腕带使用规定)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床号等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腕带”由病房主班护士负责填写,主班和责任护士双人核对后由责任护士给患者佩戴,“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
4.护士在给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若损坏需要更新时需要经两人核对。
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6.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二、转科交接登记制度1.凡住院病人因病情需要转科者,经转入科会诊同意,并在会诊申请单上签署意见,转出科持会诊单联系好床位,方可转科。
2.转入科对需转入病人应优先安排,及时转科。
如急危重病人,转入科应尽快解决床位:如转科过程中有导致生命危险的可能,则应待病情稳定后,由转出科医师陪送至转入科。
3.转科前由经治医师开出转科医嘱,并写好转科记录,通知住院处,按联系的时间派人陪送到转入科,向值班人员交待患者病情、用药、静脉通路、皮肤等有关情况,并做好交接记录。
4.转入科应及时诊治或抢救转科病人,写好接收等记录,并通知住院处和营养科。
患者出入院、转科(院)制度一、职责1.住院登记处负责患者住院手续的办理(详细登记患者身份及联系方式)。
2.各科护士负责患者入院、转科、转院、出院医嘱的处理,进行入院、转科、转院和出院的健康教育。
二、工作程序(一)患者入院1.住院登记处接到患者住院证后进行下列工作:(1)电话与相关科室联系并通知收治患者。
(2)指导患者或家属交纳住院押金。
(3)指导患者或家属填写住院患者登记卡。
(4)将患者详细身份及联系方法输入计算机。
2.急诊住院患者凡是医生指定直送病房立即抢救的患者,不需经过住院登记处办理住院登记手续,可由急诊科护士直接护送进入病房,其入院手续由家属到住院登记处补办。
3.各科室护士接到住院登记处或急诊科送来的患者后,按《住院患者护理服务规范》处理。
(二)患者转科1.根据医嘱,通知转入科室准备床位。
4.整理病历,书写转科护理记录,处理转科医嘱。
5.检查患者当日治疗完成情况(转科前需要完成的检查,由转出科室护士负责),带齐当日领回未用的治疗用药。
6.视患者情况采用步行、轮椅、平车等方式,由护士护送患者至转入科室。
7.向接收患者的科室护士交接患者疾病及用药情况,共同查看患者皮肤、管道等。
8.取回本科室的用物(病历、病员服、平车等)9.双方在患者交接登记本上签字。
(三)患者转院1.患者自己要求转院,遵医嘱按出院程序办理一切手续。
2.患者同意转其它医院:(1)按出院程序办理结账手续,整理病历,处理医嘱。
(2)根据医院指令派医生、护士护送,依据病情准备途中急救用品、药物。
(3)向接收患者的医院护士交待病情。
(4)带齐本单位用物,随车返回医院。
(四)患者出院1.医生下达出院医嘱后,护士执行出院医嘱,停止一切医嘱,撤销出院患者的所有信息及标识。
2.填写患者出院护理记录单。
3.按要求整理病历,交病案室保存。
4.协助患者解除腕带,整理用物。
5.对出院患者病室开窗通风,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处理,铺好备用床,迎接新患者。
十九、患者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1、医护人员在实施各项诊疗活动前,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2、门诊病人使用就诊卡号,住院病人使用住院号,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唯一标识。
无名氏患者的姓名用无名氏加编号代替。
3、所有住院病人、急诊科留观病人、EICU及输液室病人均实行条码管理,佩戴腕带。
4、查对时应让患者说出自己的名字,住院病人使用床号、姓名、住院号三种识别符,核对床头卡和腕带信息,确认患者身份。
门诊病人使用姓名、性别、就诊卡号三种识别符确认患者身份;无名氏患者,门诊使用“无名氏+编号、性别、就诊卡号”,住院患者使用“床号、无名氏+编号、住院号”,作为身份识别信息,需双人核对。
6、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应用镇静药物等病人,应让家属或陪同人员陈述患者的姓名,应用床号、姓名、住院号三种标示符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二十、腕带使用管理制度1、所有住院患者,急诊科留观室、EICU、输液室病人及“三无”患者均需实行条码管理,佩戴腕带。
2、住院处负责给入院患者发放腕带,住院期间患者必须佩带腕带。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腕带”信息内容包括:患者住院号、科别、姓名、性别、年龄。
4、腕带佩戴时必须2名护士到床边核对信息无误后佩戴。
腕带常规佩戴在右手腕,特殊情况时可酌情处理。
注意佩戴部位皮肤有无擦伤、血运情况等,若有异常更换佩戴部位。
5、若损坏、丢失、转科需要更换时,到住院处重新打印后按上述第4条操作执行。
6、病人出院前,由责任护士负责取下收回腕带并登记到《腕带回收登记本》上,保存24小时核对无误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二十一、患者转科交接登记制度1、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收病人准备;由医生和/或护士护送,确保搬运安全;携带患者的门诊病历及相关资料;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或住院号,确认患者身份,诊断、简要病史及病情,生命体征、意识状况、抢救经过、所做检查及结果、皮肤完整情况、引流情况、目前用药情况等;核对无误后,交接护士共同在病人转科交接记录单及记录本上双方签字。
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篇11、医护人员在实施各项诊疗活动前,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精确识别患者身份。
2、门诊病人运用就诊卡号,住院病人运用住院号,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唯一标识。
无名氏患者的姓名用无名氏加编号代替。
3、全部住院病人、急诊科留观病人、EICU及输液室病人均实行条码管理,佩戴腕带。
4、查对时应让患者说出自己的.名字,住院病人运用床号、姓名、住院号三种识别符,核对床头卡和腕带信息,确认患者身份。
门诊病人运用姓名、性别、就诊卡号三种识别符确认患者身份;无名氏患者,门诊运用“无名氏+编号、性别、就诊卡号”,住院患者运用“床号、无名氏+编号、住院号”,作为身份识别信息,需双人核对。
6、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应用冷静药物等病人,应让家属或伴同人员陈述患者的姓名,应用床号、姓名、住院号三种标示符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篇21.医务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需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运用两项如姓名、年龄等确认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2.新生儿室、手术室、急诊科以及病情危重、意识障碍、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以及语言沟通障碍等患者需要按规定运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佩戴“腕带”标识时,运用蓝黑色圆珠笔清楚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别、床号等内容,戴“腕带”前须双人核对〔护士—护士、护士—医生、护士—患者、护士—家属〕无误后,扣带在患者左手腕或健侧手腕上。
4.运用过程中发觉“腕带”脱落丢失时,应实时补上,假设损坏需重新佩戴或信息更新时需要经两人核对,留意观测佩戴部位皮肤有无擦伤、血运是否良好。
5.手术患者转科交接: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运用“腕带”标识,“腕带”注明患者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年龄、性别;填写病房与手术室交接单,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预备、药物状况等,交接双方共同核对“腕带”和交接单信息,确认无误后签名。
危重病人转交接登记制度1.危重病人转科时,责任护士遵医嘱通知患者转科,协助整理物品,做好宣教。
2.按照医嘱准备相关药品、急救物品、仪器以备转运途中应用。
3.做好相关记录,整理完善病历,护士进行微机结算、转病区,电话通知转入科室做好准备。
4.转出前责任护士评估患者,在危重病人转运交接单上记录生命体征、皮肤、管道、使用药物等信息,由医生、护士专人护送。
5.协助转入科室安置患者,取合适卧位,及新病区护士双人核对病人姓名和腕带,交接生命体征、皮肤、管道、用药、病情变化等,清点病历及护理记录单,由转入科室填写危重患者转科交接记录单中的转入时生命体征和转入时间,并进行双签字。
6.如转运途中发生病情变化,应及时采取就地、就近原则,积极抢救。
并将情况记录在“转科交接记录单”中,重点交接双签字。
7.手术室接送危重病人均按照术前术后交接单中项目,及科室实行双人双核。
8.危重患者转科交接记录单不入病历,科室单独建册存放,每月汇总整理,并检查填写情况。
项城市卫校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01-011、需要到病房住院治疗的患者,急诊医生开具住院证,患者家属办理住院手续。
2、急诊护士通知病房主班护士,准备病床及相关医疗设备。
3、急诊护士整理好患者的病历资料、药品,送患者到相应病房。
4、急诊护士及病房护士交接患者,包括患者姓名、诊断、生命体征、病情、治疗情况和药物等。
5、急诊护士详细填写转运患者交接记录单,并同病房护士双签名。
6、转运患者交接记录单存在病房,以备核查。
项城市卫校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01-011、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由急诊医生联系好手术室,手术室护士准备好手术间及器械等。
2、急诊护士为患者戴好识别腕带,腕带上详细标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血型、手术名称,整理好患者病历资料及药物。
3、急诊护士或医生(病情危重者必须有医生陪同)护送患者到手术室。
4、急诊护士及手术室护士交接患者,包括患者姓名、性别、神志、生命体征、诊断、手术名称、术前准备内容、患者的腕带、病历资料。
病人转科交接登记制度汇编目录危重病人转交接登记制度 (2)急诊室与病房交接登记制度 (3)急诊室与手术室交接登记制度 (4)急诊室与ICU交接登记制度 (5)ICU与病房交接登记制度 (6)手术室与病房交接登记制度 (7)危重病人转交接登记制度1.危重病人转科时,责任护士遵医嘱通知患者转科,协助整理物品,做好宣教。
2.按照医嘱准备相关药品、急救物品、仪器以备转运途中应用。
3.做好相关记录,整理完善病历,护士进行微机结算、转病区,电话通知转入科室做好准备。
4.转出前责任护士评估患者,在危重病人转运交接单上记录生命体征、皮肤、管道、使用药物等信息,由医生、护士专人护送。
5.协助转入科室安置患者,取合适卧位,与新病区护士双人核对病人姓名和腕带,交接生命体征、皮肤、管道、用药、病情变化等,清点病历及护理记录单,由转入科室填写危重患者转科交接记录单中的转入时生命体征和转入时间,并进行双签字。
6.如转运途中发生病情变化,应及时采取就地、就近原则,积极抢救。
并将情况记录在“转科交接记录单”中,重点交接双签字。
7.手术室接送危重病人均按照术前术后交接单中项目,与科室实行双人双核。
8.危重患者转科交接记录单不入病历,科室单独建册存放,每月汇总整理,并检查填写情况。
急诊室与病房交接登记制度1、需要到病房住院治疗的患者,急诊医生开具住院证,患者家属办理住院手续。
2、急诊护士通知病房主班护士,准备病床及相关医疗设备。
3、急诊护士整理好患者的病历资料、药品,送患者到相应病房。
4、急诊护士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包括患者姓名、诊断、生命体征、病情、治疗情况和药物等。
5、急诊护士详细填写转运患者交接记录单,并同病房护士双签名。
6、转运患者交接记录单存在病房,以备核查。
急诊室与手术室交接登记制度1、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由急诊医生联系好手术室,手术室护士准备好手术间及器械等。
2、急诊护士为患者戴好识别腕带,腕带上详细标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血型、手术名称,整理好患者病历资料及药物。
患者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第一条护理人员遵医嘱执行患者转科治疗,电话通知转入科室做好接收准备工作,向患者及家属告知转科注意事项。
第二条转运前评估患者,检查护理记录是否完整,做好患者转科记录。
第三条保证转运工具功能完好,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
第四条转运患者时携带病历、未用药物及液体至转入科室。
危重患者由医护人员护送,备好急救物品及药品。
第五条转入科室接到患者转科通知后,立即备好床位及必需物品。
第六条患者转入接收科室时,护士应主动迎接妥善安置,并认真评估患者。
第七条护送护士与接收护士共同检查患者腕带信息,确认患者身份,并在腕带上更改科室和床号。
第八条转出、转入科室双方必须做到五交清:患者治疗交清、患者病历资料交清、患者生命体征交清、患者各种导管交清、患者皮肤情况交清。
第九条双方科室护士交接完毕,经核查无误,在转科患者交接本上签名确认,转科护士方可离去。
第十条在交接过程中,若患者病情突然发生变化,转科护士应协助接收科室共同救治,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继续进行交接。
患者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一、对需要转科治疗的患者,护士根据转科医嘱,填写转科护理记录单,通知转入科室做好接诊准备。
二、告知患者风险及注意事项,安全护送至转入科室;危重患者由医师和护士共同护送,酌情备带急救物品及药品。
三、转出、转入双方认真评估并妥善安置患者,做好床头交接班。
必须做到六交清:即患者治疗、病历资料、生命体征、身上各种导管、使用各种仪器及皮肤情况,并在《患者转科交接登记本》上签字,确认无误后方可离开。
(一)急诊科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电话通知转入科,由医护人员安全护送;出示患者急诊就诊病历、入院病历;与病区护士交接,确认病情,并填写《急诊与病房患者转科交接登记本》,无误后方可离开。
(二)手术室与病房、重症医学科之间交接患者:手术室护士认真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护送患者回病房,与病区护士做好“六交清”,共同核对患者腕带信息,病房护士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确认签字,无误后方可离开。
(三)病房与产房转接患者:通知产房护士做好接诊准备,双方护士认真交接,核查患者腕带信息,交接病情、子宫收缩、胎心音、用药等情况,在《患者转科交接记录单》上签字确认,无误后方可离开。
(四)产房与新生儿室转接患者:通知新生儿病室护士做好接诊准备,由医师开具入院证,医师或(和)护士/助产士必须抱患儿前
往,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送达后与护士共同核对患儿信息:母亲的姓名、年龄;患儿性别、体重、出生年月日;交接患儿病情及出生时情况。
转科交接制度与流程【门诊与病房交接登记制度】1.需要到病房住院治疗的门诊患者,由门诊医生开具入院证,患者家属办理入院手续。
2.门诊护士电话通知病房值班护士,简单介绍患者病情,病房护士准备病床及相关医疗设备。
3.门诊护士整理好患者的病历资料、药品,送患者到病房。
4.门诊护士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包括患者姓名、登记号、诊断、生命体征、病情、治疗情况和用药等。
5.门诊护士详细填写转运患者交接记录单,并同病房护士双签名。
6.转运患者交接记录单存在病房,以备核查。
附:门诊与病房交接流程【病房与手术室交接登记制度】1.病房事先通知手术室准备迎接手术病人,以便手术室做好抢救和手术准备。
2.术前1日手术室护士访视患者,了解患者基本情况,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3.病房护士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完善护理记录,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4.手术开始前手术室护士到病房接患者入手术室。
5.根据手术通知单,手术室护士、病房护士、患者三方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登记号、诊断、管道、禁食禁饮、手术部位等,并做好交接记录,准确无误后方可接入手术室,同时携带病历及所需物品。
6.手术结束后,由麻醉师、手术医师、巡回护士共同将患者送回病房。
巡回护士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的衣物、病历、皮肤情况、神志等,核对后在接送患者核对单上双签名。
7.接送患者时,注意患者安全。
尤其是特殊患者,如:神志不清、严重外伤、休克等随时可能有病情变化者应有一名医师陪同护送至手术室,以保证患者安全。
附:病房与手术室交接流程【病房与产房交接登记制度】1.病房医生观察引产待产妇产程进展情况,需转产房者,及时联系中央运输,同时联系产房。
2.病房医生与中央运输人员一起护送待产妇入产房。
3.病房医生、产房助产士、待产妇三方进行交接,包括待产妇的床号、姓名、登记号、诊断、产程进展情况等,并双签字。
4.助产士进行接产工作。
5.产后在待产室观察2小时后,由助产士、中央运输人员护送回病房,同时携带死胎及附属物,助产士与病房护士进行床旁交接,包括产妇的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情况、阴道流血情况、用药情况等,双签字。
患者转科制度
1. 患者入院时根据病情收治专科病区治疗,如无特殊原因一般不转科,但在下列情况下患者需转科治疗:
(1)入院后主要诊断改变,如以内科病入院,需外科治疗。
(2)有特殊需要,如感染控制问题。
(3)重症患者、专科疾病的患者。
(4)ICU与普通病房之间。
2. 病员转科需经转入科室会诊同意,经主治医师批准后由经治医师开转科医嘱、写好转出记录。
3. 护士根据医瞩填写转科及时间,终止本科一切治疗并结算帐目。
4. 由护士通知转入科并按联系的时间转科,将转出时间记录在护理记录中,并按时携病历、医疗护理文件、辅助检查等,安全护送患者至所转入科室(家属最好同行),向当班护士交班,当班护士应及时通知接受科医师。
5. 建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危重病人转科、关键科室之间转科(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科之间转科)时必须有医师、护士陪送,同时必须有完善的病情与资料交接及登记,转出科医护人员必须向转入科负责床位医师或值班医师交待病员情况及有关事项,保障患者得到连贯抢救,并写转入记录。
6. 重危病人转科、关键科室之间转科(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转科)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做好交接程序与记录;。
病人转科交接记录登记本在医院的日常医疗工作中,病人转科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环节。
为了确保病人在转科过程中的医疗安全和连续性,准确、完整地记录转科交接信息至关重要。
病人转科交接记录登记本就是为此而设立的重要工具。
一、登记本的目的和重要性病人转科交接记录登记本的首要目的是保证医疗信息的准确传递。
当病人从一个科室转到另一个科室时,其病情、治疗方案、护理需求等都可能发生变化。
通过详细记录转科交接的相关信息,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能够迅速了解病人的情况,避免因信息缺失或错误导致的医疗差错。
其次,登记本有助于提高医疗工作的效率。
清晰的记录可以让医护人员快速获取关键信息,减少重复询问和检查,从而节省时间,为病人提供更及时的治疗和护理。
此外,它也是医疗质量管理和追溯的重要依据。
在出现医疗纠纷或需要对医疗过程进行回顾时,登记本中的详细记录可以提供客观、准确的证据,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登记本的内容1、病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等,这些信息是确认病人身份的关键。
2、转出科室信息转出科室名称、转出时间、主管医生和护士的姓名。
3、病情摘要对病人在转出科室的病情进行简要描述,包括主要症状、诊断结果、病情的发展变化等。
4、治疗经过详细记录病人在转出科室接受的治疗措施,如手术、药物治疗、理疗等,以及治疗的效果和反应。
5、护理情况包括病人的护理级别、皮肤情况、管道护理(如尿管、胃管、引流管等)、基础护理的执行情况等。
6、检查检验结果列出病人在转出科室进行的重要检查(如血常规、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和检验的结果。
7、目前用药情况记录病人正在使用的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用药时间等。
8、转科原因说明病人转科的原因,如病情需要进一步专科治疗、科室床位调整等。
9、接收科室信息接收科室名称、接收时间、接收医生和护士的姓名。
10、交接时病人的情况描述交接时病人的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状态、精神状况等。
转科交接登记制度及流程建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关键科室之间转科(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科之间转科)时必须有医师、护士陪送,同时必须有完善的病情与资料交接及登记,转出科医护人员必须向转入科负责床位医师或值班医师交待病员情况及有关事项,保障患者得到连贯抢救,并写转入记录。
关键科室之间转科(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转科)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做好交接程序与记录。
急诊科与病房交接登记制度1、需要到病房住院治疗的患者,急诊医生开具住院证,患者家属办理住院手续。
2、急诊护士通知病房主班护士,准备病床及相关医疗设备。
3、急诊护士整理好患者的病历资料、药品,送患者到相应病房。
4、急诊护士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包括患者姓名、诊断、生命体征、病情、治疗情况和药物等。
5、急诊护士详细填写转运患者交接记录单,并同病房护士双签名。
6、转运患者交接记录单存在病房,以备核查。
附:急诊科与病房交接流程急诊科患者病情稳定或确诊↓急诊科电话通知相关科室↓简单介绍病情↓病房护士通知医生并做好迎接准备,必要时备抢救物品↓急诊科护士评估患者病情↓完善护理记录↓选派医生护士护送患者至病房↓严格交接记录并双方签字急诊科与手术室交接登记制度1、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由急诊医生联系好手术室,手术室护士准备好手术间及器械等。
2、急诊护士为患者戴好识别腕带,腕带上详细标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血型、手术名称,整理好患者病历资料及药物。
3、急诊护士或医生(病情危重者必须有医生陪同)护送患者到手术室。
4、急诊护士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患者,包括患者姓名、性别、神志、生命体征、诊断、手术名称、术前准备内容、患者的腕带、病历资料。
5、急诊护士与手术室护士填写转运患者交接记录单,并双签名。
6、转运患者交接记录单存在手术室,以备核查。
附:急诊科与手术室交接流程紧急手术患者↓急诊科电话通知手术室↓简单介绍病情↓同时手术室做好抢救和手术准备↓急诊护士评估患者病情↓完善术前准备和护理记录↓选派医生护士护送患者入手术室↓严格交接并记录↓进行手术病房与产房交接登记制度1、严格实施腕带识别制度,对神志不清、危重和无自主能力的病人使用“腕带”识别。
医院转诊转科制度1.凡病人在诊疗过程中,发生合并症或非本科病种,经会诊认为需要转科治疗者,征得转入科同意后,方可办理转科手续。
如属边缘性疾病,亦可进行共管治疗。
2.确定转科后,由经管医生开具转科医嘱,值班护士通知住院部及转入科的值班人员,然后按约定的时间,由转出科派人陪送病人到转入科,填写转科病人交接记录单。
转科前经管医生应事先向向患者告知理由,取得患者理解同意。
3.转科时,转出科应负责书写转出记录,连同病历送交转入科,危重病员必须做好口头交班。
转入科接受病人后,应及时详细检查病人,书写转入记录,拟订诊疗措施,及时治疗。
4.转出科原有医嘱,在转出时一律停止。
转入科重新确定治疗方案,另开医嘱,做好一切转入的处理。
5.转科患者的终末消毒同出院患者。
(二)转院制度1.遇有疑难或危重病人,由于本院设备及技术水平所限,诊疗困难,需要转其他医院诊疗者,由科内讨论或由科主任提出,报请医务科或主管院长批准,提前与转入医院联系,征得同意后方可转院。
并向患者说明情况,做好解释取得同意。
2.危重病员转院须慎重,一般要待病情稳定后方可转出,或采取必要的措施,随车护送抢救,保证途中安全,严防发生意外。
3.病人转院时,应书写病历摘要,介绍病史、病情及有关检查资料,以供转入医院诊治参考。
4.因各种原因主动要求转院的患者,应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在病程记录中写明“要求自动出院”字样并签名及按手印。
转院手续由其本人、家属或单位自行联系解决,按自动出院处理。
5.医保患者的转院或转外地诊治问题按医保相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6.转院患者的终末消毒同出院患者。
(三)外院转入我院1.外院病人要求转入我院,须与我院医务科联系,由医务科指定相应的专科医生/或急诊科医生,经双方____,共同评估后认为患者适合转运。
或经我院医生会诊同意,由会诊医师开具《住院通知单》,并与转入科室联系好床位后方可办理转入手续。
2.转入手续与住院相同。
(四)转诊制度根据____部实行双向转诊服务(即我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并签订协议),让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而在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病治疗和手术后的康复可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真正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形成优势互补。
患者转科交班登记制度
1、护士根据医嘱填写转科时间,终止本科一切治疗并结清账目。
2、转出科室由当班护士将转出时间记录在体温单、护理记录中,并按时携病历,安全护送患者至所转入科室(家属最好同行),与该科护士严格交接
3、患者转科交接时执行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尤其急诊、病区、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的转接。
4、重点患者,如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患者的身份识别和交接流程有明确的制度规定。
5、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按身份标识的方法和核对流程执行。
6、.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