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群岛
- 格式:doc
- 大小:143.50 KB
- 文档页数:6
南千岛群岛地缘南千岛群岛位于第⼀岛链上,东临太平洋,北接鄂霍次克海,西南隔根室海峡与北海道相望,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群岛概况1、虎踞龙盘之地。
国后岛(库纳施尔岛)位于北海道野付岬东北,为四岛中的第⼆⼤岛。
岛长120公⾥,宽4—30公⾥,⾯积约1500平⽅公⾥。
岛上的⼤部分地⾯覆盖着⽕⼭喷出物,其东北部最⾼峰海拔1845⽶,是⼀座秀丽的⼆重圆锥⽕⼭。
岛上有原始森林约12万公顷,分布在⼀些湖泊和温泉周围。
主要矿藏有⾦、银、硫黄、硫化铁等。
择捉岛(伊图鲁普岛)位于国后岛东北,长约203公⾥,宽约30公⾥,⾯积约3200平⽅公⾥,是诸岛之中的第⼀⼤岛。
海拔1000⽶以上的⽕⼭峰有7座。
岛上多湖泊,森林⾯积约30万公顷。
东侧的茂世路硫黄矿为岛上主要矿藏。
齿舞群岛(赫巴马伊群岛),是萌茂尻、⽔晶、秋勇留、勇留、志贰、海鸟、多乐等⼩岛的总称。
总⾯积仅102平⽅公⾥。
⾊丹岛(施科坦岛)位于齿舞群岛东北部,岛长28公⾥、宽9公⾥,⾯积约260平⽅公⾥。
该岛的显著特点是海岸线⽐较弯曲,⼤⼩港湾多。
岛上多草,畜牧业相当发达。
2、渔业丰富之乡。
资源丰富。
是世界上著名渔场之⼀,附近正好是南北暖流寒流相会之外,从⽽形成了暖寒流鱼类相聚的场所,因此这⾥有“鱼类宝库”之称,当地⼈曾⽤“海胆乱滚,螃蟹重叠”来形容这⾥⽔产的丰富。
群岛属于⽕⼭地带,具有丰富的温泉和地热资源。
3、⼨⼟⼨⾦之⼟。
群岛现已探明的天然⽓、⽯油、有⾊⾦属和商业矿⽯的储备相当丰富,还盛产⽐黄⾦还贵重的铼。
南千岛群岛本⼟及其周边海域⼤约蕴藏着16亿吨的⽯油、1867吨⾦、9284吨银、397万吨钛、2.73亿吨铁、1.17亿吨硫,以及⼤量的海洋渔业资源,具有巨⼤的潜在经济利益。
4、军事战略之岛。
南千岛群岛⼀直被历代俄罗斯认为“不沉的航空母舰”控制战略⽔道。
南千岛群岛是俄罗斯所剩⽆⼏的⾃由出⼊海洋的重要通道。
群岛扼守黄⾦⽔道,附近⽔域是俄罗斯出⼊北太平洋的捷径之⼀,也是俄罗斯往返堪察加和楚克奇以及北美各⼝岸的必经之路。
南千岛群岛(俄语:южныхКурильскихостровов)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千岛群岛向南延伸部分,总面积5,038.33km2。
目前在俄罗斯的实际控制之下,归属萨哈林州南库里尔斯克县管辖。
而日本亦对该地区有主权要求,称之为北方领土(日本语:ほっぽうりょうど)、北方地域(日本语:ほっぽうちいき)或北方四岛(日本语:ほっぽうよんとう),行政上擅自划归北海道根室振兴局,日本此举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任何承认。
本北方四岛(俄占,称为南千岛群岛),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千岛群岛最南端面,1951年签订的《旧金山和约》第二章“领土”中,约定日本放弃对千岛群岛和库页岛自1905年《朴茨茅斯和约》后取得领土之所有权利与请求权。
在1945年雅尔达会议当中,美英承诺苏联在战后得以取得南库页岛以及千岛群岛全部领土,并签订《雅尔塔协定》。
在日本投降后,苏联即依据《雅尔达协定》宣布占领该地领土,至今尚未归还。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新的国际区划格局。
岛屿分布国后岛(俄语:Кунашир,库纳施尔岛)择捉岛(俄语:Итуруп,伊图鲁普岛)齿舞群岛(俄语:Хабомай,赫巴马伊群岛)色丹岛(俄语:Шикотан,施科坦岛)其东北边为得抚岛(俄称“乌鲁普岛”),西南边是北海道岛,西边是俄罗斯萨哈林岛(日本称桦太,中国称库页岛)。
南千岛群岛的原住民为生活在日本的虾夷人。
地理资源1.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是俄罗斯所剩无几的自由出入海洋的重要通道。
所谓自由出入海洋的通道,是指受气候、地理、人为等因素制约较少的进出通道。
众所周知,俄罗斯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出入海洋的通道。
在西方,有波罗的海通道。
这一通道由于立陶宛、拉脱维亚特别是爱沙尼亚的独立,俄罗斯只剩下芬兰湾一隅的出海口,其出入波罗的海的一切行动都在芬兰湾沿岸国家的监视之下。
因此,波罗的海通道的战略意义已大不如以往。
在南方,有黑海、土耳其海峡通道。
这一通道由于土耳其海峡掌握在土耳其人手中,该通道的出入本来就不够畅通,又由于原苏联黑海沿岸国家的独立,这一通道的战略意义大大下降。
俄罗斯控制下的千岛群岛千岛群岛Kuril Islands,堪察加半岛以南的岛群,在太平洋和鄂霍次克海之间,属俄罗斯萨哈林州管辖,位于46°30′N 151°30′E。
由占守岛、幌筵岛、新知岛、得抚岛及择捉岛、国后岛、色丹岛、齿舞群岛等56个岛屿组成,总面积约15,600平方公里。
1717年俄国人丹尼尔·安兹费罗夫和伊万·科泽列夫斯基发现千岛群岛,1875年日、俄两国签订千岛和库页岛互换条约,规定库页岛全归俄国,千岛群岛全归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并入前苏联版图。
北千岛:占守岛Shumshu,千岛群岛的岛屿,位于50°44′N ,156°19′E。
距勘察加半岛洛帕特卡角仅有11公里,约呈椭圆形,长29.5公里,宽19.9公里,最高点海拔189米,面积388平方公里。
岛上地势低洼,上面覆盖着许多湖泊和沼泽地。
最高海拔189米。
人口不到100人,主要居民点为片冈。
阿赖度岛Araido(阿特拉索夫岛Atlasova),是北千岛群岛的岛屿,在幌筵岛西北海岸22公里,位于50°51′28.8″N 155°33′30″E?。
面积119平方公里。
最高火山阿赖度山,为千岛群岛最高峰,海拔2339米(7672英尺),在1790年和1981年爆发。
无人居住。
鸟列岩,千岛群岛的岛屿,在占守岛南部,幌筵岛东北,是一个小岩岛,面积0.16平方公里。
无人岛。
幌筵岛Paramushir,千岛群岛中最大岛,东北隔幌筵海峡与占守岛相望,南与温祢古丹岛相望。
近太平洋侧为鸟岛列岩。
位于北纬50°20′,东经155°45′E?。
面积2041.7平方公里(793平方英里)。
该岛是北千岛地区唯一有人定居的岛屿,人口2200人(2005年)。
行政中心北库里尔斯克(Kurilsk)(又称柏原)。
最高千仓岳海拔1816米,还有福斯山(后镞岳)顶海拔1772米,罗蒙诺索夫山(冠岳)海拔1681米,泰尔福特山海拔1530米。
日俄北方四岛之争2021年2月7日,日本召开“北方领土日”。
日本首相菅义伟表示,他将基于迄今达成的协议,继续与俄罗斯谈判,旨在解决北方四岛领土问题。
这也是菅义伟政府首次召开“北方领土日”,就北方四岛问题表明态度。
而北方四岛问题一直都是日本的潘思成在这千岛群岛中,引发俄日争议不断的则是北方四岛——位于日本北海道岛以北地区的国后岛、择捉岛、色丹岛以及齿舞岛四岛。
位置优越,资源丰富 四岛位于冷、暖流交汇处,渔业发达,是世界上三大著名渔场之一;这里矿产丰富,据专北太平洋的重要门户,也是俄罗斯往返堪察加和楚克奇以及北美各口岸的必经之路。
天然良港,战略要地 北方四岛远非四座岛屿那么简单,例如四岛中的国后岛,其东岸的古釜布为天然不冻港。
择捉岛也包含多个天然港口,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舰日本围绕北方四岛(国后岛、择捉岛、色丹岛、齿舞岛)纠纷不断罗夫斯克(伯力)两大城市极近,便于物资的调遣与人员的输送;最后,千岛群岛位于北太平洋门户之地,因其位置的特殊性与重要战略价值而被开发与重视。
门户之所,犄角之势 千岛群岛可谓是俄军事力量涉足太平洋的重要路径,是俄扩大远东利益的关键所在。
由于千岛群岛距日本海最近,十分适合于俄罗斯在远东牵制日本乃至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战略要求。
同时,北方四岛的国后岛与齿舞岛距离日本本远东地区的港口受到有效的安全保护,是俄罗斯远东利益开发的关键。
所以,南千岛群岛是俄罗斯在东方牵制日本的战略要地之一。
北方四岛背后的俄日纠葛对于北方四岛的俄日历史,首先要从日本江户时代算起,当时北海道治理者松前蕃在1644年上交德川幕府的辖域地图里就包含了北海道东北部的39个岛屿。
在1785年的虾夷国全图上就已经画条约也就此搁置。
苏联解体后,日本以为这是解决问题的绝好时机,然而俄联邦在北方四岛问题上态度比苏联更加强硬。
甚至对于日本叫嚣的“三天收回北方四岛”,俄联邦回怼“三分钟就抹回去”,四岛问题也自此持续发酵。
事实上,“四岛问题”也曾一度有过转机。
“北方四岛”问题起因——千岛群岛战役千岛群岛位于堪察加半岛和北海道之间,包括大小30多个岛屿,全长约1200公里,总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是鄂霍茨克海和北太平洋间的重要通道。
该群岛南部的色丹、齿舞、择捉、国后(即所谓的“北方四岛”)紧靠著名的北海道渔场,经济和地缘战略意义尤其重要。
1875年,日俄签署条约,千岛群岛全归日本。
随着二战接近尾声,苏美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达成默契:千岛群岛归属苏联。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发起远东战役。
千岛群岛战役是远东战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45年8月18日,苏军开始攻击千岛群岛。
日本在该群岛驻军多达8万,并修建有9座机场(可容纳600架飞机),其中6座都在群岛最北端防御最为坚固的占守、幌筵两岛上;这两岛还建有两个设施完善的海军基地——片岗和柏原。
但由于此时日本的海空力量已消耗殆尽,部署在千岛方向的海空军仅配备数艘小艇和8架飞机。
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距堪察加半岛最近的岛屿——占守岛。
它是苏军向南进攻的跳板,也是日军设防的重点,由地道和交通壕相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和土木质火炮机枪工事遍布全岛,日本守军约8000人,配备64辆坦克。
18日2时35分,苏军岸炮从12公里外的堪察加半岛轰击占守,以“基洛夫”号巡洋舰为首的苏军驱逐舰队掩护登陆部队上岸。
4时30分,苏军先遣支队在片港海军基地附近狭窄地段抢滩,但由于缺乏重武器,未能向纵深进展。
清晨,苏军主力分两个梯队登陆时,遭日军的猛烈轰击,多艘登陆舰艇被炮火击沉击伤,一度相当被动。
随后,战斗重心向岛内转移,双方反复争夺两个高地。
苏军以反坦克枪、冲锋枪、机枪和集束手榴弹混合火力,击退了日军坦克的多次反扑,海军中士维尔科夫用身体堵住了日军主要火力点的射击孔。
到傍晚20时,苏军最终控制了两制高点。
19日,得知裕仁天皇投降诏书的日军一面主动提出停战,一面仍积极备战。
苏军继续向纵深进展,但很快陷入更加艰苦的攻坚战。
幸亏此时驻千岛日军接到了无条件投降的命令,至23日午后,占守岛守军全部投降。
Курильскиеострова千岛群岛位于堪察加半岛与北海道之间。
全长1300公里,由56个岛组成。
千岛群岛现属俄罗斯萨哈林州管辖。
千岛群岛的名字译成英语是(Kuril Islands),Kuril源于阿伊努语中的Kuril,意思是“云”、“雾”,意思是“烟雾迷漫”。
而日本人则称“千岛列岛”,意思是“一千个岛屿”。
岛上的火山很多,时常喷发形成烟雾迷漫的景象。
而群岛所在的海域也是大雾漫漫,常常笼
罩在深沉的雾霭之中,同火山喷
发,冒烟现象结合在一起,自然
更是烟雾迷漫了。
群岛最大岛屿择捉岛长200
公里,宽约30公里,面积3139平方公里。
地形陡峻多山,渔业发达,是捕鲸基地。
岛上有海湾10余处,均可停泊大轮船,东南岸单冠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海军基地。
国后岛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隔根室海峡同北海道相对,西南部海湾可停泊巨轮,东岸的古釜布为不冻港。
阿伊努人有自己的节日和祭祀活动,最有名的是“熊祭”,他们喜欢用凿子在剥了皮的圆木上雕刻动物,尤其是熊的形象,日本称之为“阿伊努雕”。
俄日北方四岛问题的由来及现状所谓北方四岛,是指俄罗斯千岛群岛和日本北海道之间的择捉、国后、色丹、齿舞这四个岛屿,总面积近5000平方公里。
长期以来,俄日两国在北方四岛的归属问题上存在严重争议,已经成为恶化两国关系的死结。
领土争端的由来16世纪日本的松前蕃(北海道历史别称)就通过当地阿伊努族人,同千岛群岛建立了比较紧密的联系。
1644年,日本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张千岛地图。
从17世纪开始,沙俄加快了东扩的步伐,最终占领了原属中国包括库页岛在内的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大片中国领土,并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将其永久占为己有。
1855年日俄在下田签订《日俄友好条约》,规定择捉岛与得抚岛之间为两国在千岛群岛的边界,择捉岛以南属日本,得抚岛以北属俄国,从法律上首次明确北方四岛是日本领土。
由于日本在库页岛南部早期有移民行迹,所以也主张对该岛拥有主权。
1867年俄日达成《库页岛暂行规定》,规定双方共有库页岛,但未划定边界。
日本明治维新之前国力虚弱,明治维新后天皇制军队尚处于初创阶段,只能应付内乱而无力对外。
面对沙俄咄咄逼人称霸亚洲和太平洋远东政策的攻势,日本政府被迫在战略上采取守势,于1875年5月签订了《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换条约》。
日本放弃对库页岛的共有权,而以接受沙俄所割让的从得抚岛至宋岛的俄属千岛群岛共计18个岛屿作为补偿。
日俄战争后,日本从俄国手中夺得南库页岛。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缔结的《雅尔塔协定》,规定日本战败后把千岛群岛和南库页岛“移交给” 苏联,作为苏联参加太平洋战争的交换条件。
据此,1945年8月至9月,苏联出兵占领包括北方四岛在内的整个千岛群岛。
1951年《旧金山和约》规定日本放弃对千岛群岛的主权,但日本政府认为北方四岛不属于放弃范围,坚持要求归还北方四岛的立场。
1956年10月,苏、日签署的《联合宣言》规定,两国恢复外交关系,苏同意把色丹和齿舞两岛移交日本,但要在两国和平条约缔结后再实际移交。
有什么是你去了千岛群岛才知道的事?这个问题,或许只有真正踏足过这片美丽的土地,才能真正有所体会。
千岛群岛,位于中国东北沿海,是中国最大的海上风景名胜区之一。
这里有着美丽的海滩、清澈的海水、壮观的海景和丰富的海洋生态资源。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你去了千岛群岛才知道的事呢?千岛群岛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千岛群岛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中俄边界谈判的舞台。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及东北地区。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列强联军入侵北京,清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割让了大连及其周边地区。
1905年,俄国在中国东北地区修筑东清铁路,并在大连湾口建立了旅顺口和大连两个军港。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苏联宣布退出一战,并放弃对中国东北地区的领土要求。
1924年,中苏边界协定签订,千岛群岛归中国所有。
千岛群岛的生态环境十分丰富多彩。
千岛群岛是一个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拥有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包括各种鱼类、虾蟹、贝类等。
千岛群岛还是一个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每年春秋两季都会有大量候鸟在这里栖息和繁殖。
千岛群岛还拥有着独特的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山地、草原等,这些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
千岛群岛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千岛群岛是一个典型的海滨旅游胜地,这里有着许多美丽的海滩、海湾和海岛。
其中,大东海、小东海、蚂蜂窝等海滩是最受游客欢迎的景点之一。
千岛群岛还有着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渔翁岛、金鸡岛、虎爪山等。
这些景点都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背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千岛群岛的气候和风土人情也是值得一提的。
千岛群岛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气温较低,夏季气温适中,是一个四季宜人的旅游胜地。
千岛群岛还有着独特的风土人情,这里的居民大多以渔业为主,他们勤劳朴实,热情好客,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千岛群岛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地方,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
日俄北方四岛之争信力建如果单单从地理位置上看,中日钓鱼岛之争(钓鱼岛距台湾省基隆92海里,距日本冲绳本岛225海里),日韩独岛之争(独岛距韩国郁陵岛49海里,距日本最近的隐岐诸岛86海里)皆属于日本妄图它国岛屿之举所引发的冲突,而日俄北方四岛争端则相反,四岛本是日本嘴边的肉现如今却被俄罗斯牢牢地衔在了嘴里。
北方四岛是指俄罗斯堪察加半岛与日本北海道间的择捉、国后、齿舞、色丹四个岛屿(实际上这四个岛均为群岛),俄罗斯称为南千岛群岛,总面积4996平方千米。
从下图我们可以分明看出北方四岛离日本北海道很近,其中贝壳岛离北海道仅有3700米,离俄罗斯的萨哈林岛却较远。
在这四个被日本声称的“固有领土”的岛屿上目前驻有约5000名俄军官兵。
自从日本二战投降之后,至今已有65年,无论俄罗斯经历过怎样的变化,期间甚至有过苏联解体的阵痛,也不管日本如何努力的争取,北方四岛的主权始终归属于俄罗斯。
一言以蔽之:日本非不为也,乃不能也。
二战失败导致日本彻底失去北方四岛控制权历史上俄日双方关于北方四岛的归属就一直龃龉不断。
据俄国文献记载:1700年,俄国人阿塔拉索夫首次发现了千岛群岛。
1719-1722年间,沙俄航海家叶夫列伊若夫和卢任登上了千岛群岛中的大部分岛屿。
到1799年沙俄政府把千岛群岛中尚未明确领土归属的所有岛屿全部划归己有。
对此,日方也争锋相对地宣称,早在19世纪以前,日本人就在这些岛屿上生活过,千岛群岛应归属日本。
当然,“老子曾经在这里拉过屎”的考据已经成了国际争端必不可少的废话兼老套路,谁都知道,所谓“固有领土”或者“自古以来”等说法在现在的国际法上都是不能成立的模糊用语而已。
如果你只有历史依据这种用来打口水仗的武器,那你就只能扮演扮演怨妇的角色了。
19世纪初,俄国通过战争及一系列条约,占领了包括北方四岛在内的全部千岛群岛。
1855年,俄日两国签订了《下田条约》,俄国将北方四岛归还给日本用来换取库页岛的主权。
扰动东亚的岛屿之争岛屿有大有小,作为一个国家的组成部分却不容小觑。
很多岛屿在领土主权价值、经济价值、军事价值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不同时期各个国家之间岛屿之争历来不断。
特别是近段时间东亚各国因岛屿归属问题闹得纷纷扰扰,令世人瞩目。
本文就东亚主要国家之间的岛屿之争进行浅析。
一、中日钓鱼岛之争钓鱼岛列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位于中国东海。
钓鱼岛列岛由71个无人岛组成,主要包括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北小岛、南小岛、北屿、南屿、飞屿等。
钓鱼诸岛位于台湾省东北,距基隆港约190千米,距冲绳岛西南约420千米。
钓鱼诸岛总面积约5平方千米,岛屿周围的海域面积约17万平方千米,相当于5个台湾本岛面积。
目前该岛实际由日本控制,日文名称为“尖阁列岛”。
钓鱼列岛及其周围海域具有巨大的经济开发价值。
1966年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经过对包括钓鱼列岛在内的我国东部海底资源的勘查,得出结论:东海大陆架可能是世界上储油量最丰富的油田之一,钓鱼岛附近水域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
1982年,据我国有关科学家估计,钓鱼岛周围海域的石油储量约为30~70吨。
钓鱼岛周围海域的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
长期以来,我国台湾等地渔民经常到这里从事捕捞活动,年可捕量高达15万吨。
二、韩日独岛(竹岛)之争独岛是韩国方面的称谓,日本方面称竹岛。
独岛(竹岛)是一座位于日本海(韩国称之为东海)中央的火山岛。
它是由东、西两个小岛和34块岩礁组成,总面积为18.6平方千米,两岛之间有一条150米宽、330米长的水道相隔。
独岛(竹岛)距韩国郁陵岛只有92千米,故在朗朗晴空的日子里,站在郁陵岛的山巅圣人峰上可以依稀望见独岛;而距离日本最近的隐岐诸岛有161千米之遥。
在地质成因上,独岛(竹岛)是由460万年至200万年前熔岩喷发而形成,独岛上现还可以看到3个火山口。
由于这里终年大风不断,且缺少淡水供应,原本是个无人居住的岛屿,但独岛位于日本海寒流和暖流交会处,四周海域是一片丰饶的渔场,海底还蕴藏着比较丰富的油气田。
三亚南海千岛群岛游船推荐三亚南海千岛群岛是中国南海地区的一颗明珠,以其壮丽的海岛风光和丰富多样的海洋生态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个热爱自然风光和海洋旅游的人,我有幸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亲身体验了南海千岛群岛的美丽,特此向大家推荐几款游船,希望能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好的旅行选择。
1. 帆船之梦号帆船是南海千岛群岛游船中颇具特色的一种,它以其独特的帆式造型和浪漫的航行方式吸引了许多游客。
帆船之梦号是一艘专门用于游览南海千岛群岛的帆船,它拥有宽敞舒适的客舱,设备齐全的休闲区和顶级的服务团队。
乘坐帆船之梦号,您可以亲身感受海风拂面,享受无与伦比的浪漫体验,同时还可以欣赏到壮丽的海洋风光。
2. 快艇探险号如果您喜欢刺激的水上运动和探险,那么快艇探险号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艘游船拥有高速行驶的能力,配备专业的导航系统和舒适的座椅,能够带您深入南海千岛群岛的一些隐藏海洋景观。
您可以在快艇上享受刺激的水上摩托车、滑翔伞等项目,也可以潜水探索海底世界,与五颜六色的珊瑚和热带鱼嬉戏。
3. 豪华游轮之星豪华游轮之星是一款适合全家出游的选择。
这款游轮拥有宽敞的甲板和豪华的客房,配备了各类娱乐设施和儿童游乐区,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
在游轮上,您可以品尝到琳琅满目的美食,饱览海景,还能参加精彩的演出和舞会。
一路航行中,您将穿越南海千岛群岛的美景,畅游海洋世界,感受与家人共度的难忘时光。
4. 渔家乐船除了以上提到的游船,渔家乐船也是南海千岛群岛游船中的一大特色。
这些船只一般由当地渔民经营,展示了浓厚的海洋文化。
您可以选择乘坐渔家乐船,在海上感受渔民的生活,参与捕鱼活动,品尝新鲜的海鲜美食。
乘坐渔家乐船,您还能近距离观赏到海豚、鲸鱼等海洋生物,与它们亲密接触,亲身感受大海的无限魅力。
总结:无论您是想要享受浪漫的帆船之旅,还是追求刺激的水上运动,或者是想要与家人一起尽情玩耍,南海千岛群岛的游船选择一定能满足您的要求。
其中帆船之梦号、快艇探险号、豪华游轮之星和渔家乐船都是不错的选择。
千岛群岛战役1945年8月18日-9月1日进行的千岛群岛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军最后的一场战役。
苏军通过一次其在战争中少有的登陆作战一举占领了这个在东北亚极具战略意义的群岛,为后来冷战时期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争霸占据了非常好的基地。
虽然千岛群岛战役是苏军远东攻势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该地区恶劣的地理和交通条件,限制了部队的调动和后勤补给,造成这里又是一个相对孤立的战区。
因此这次战役的规模是无法与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很多登陆战役相比的。
可能正是这个原因,这场在日军败局已定的情况下进行的战役很少引人注目,而且关于这场战役的争议颇多,大多数战史和历史文献往往都一笔代过。
但由于其有着特殊历史背景和影响,所以本文试图重新回顾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战。
战役背景千岛群岛(库里尔群岛)位于堪察加半岛和北海道之间,包括占守,幌筵,新知,得抚,国后等大小30多个岛屿,各个岛屿大多为山地。
全长约1200公里,总面积约15000平方公里。
日本在十七世纪时就已发现并开始经营千岛群岛。
十八世纪后沙俄的势力开始扩张到千岛群岛。
1855年根据日俄双方在下田签定的《日俄友好条约》规定,择捉岛和得抚岛之间为两国在千岛群岛的边界(这里也是传统的南千岛群岛和北千岛群岛的分界线)。
1875年,日俄又签署了《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换条约》,规定库页岛全归俄国,而千岛群岛全归日本。
随着日本对千岛群岛的开发,其战略地位也开始逐步凸显。
特别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千岛群岛不断扩充兵力和兴建军事设施,更是使苏联感到了一种潜在的威胁(千岛群岛北端的占守岛和堪察加半岛的洛帕特卡角仅隔12公里宽的千岛第一海峡)因此,为了打通苏联远东进出太平洋的出口,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苏联坚持将千岛群岛划归苏联。
(其实最初美国是不赞成将整个千岛群岛划归苏联的,在1944年12月28日的“美国关于千岛群岛领土问题的备忘录”中美国提出将南千岛群岛还是保留为日本所有,而将北千岛群岛置于国际托管之下)最终,美方还是作出了让步,这一条作为苏军参加对日作战的先决条件之一被写进了1945年2月11日签定的雅尔塔协定:“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的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本作战,其条件为:..........(三)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北方四岛5分开放分类:岛屿收藏分享到顶[1]编辑词条新知社新浪微博人人网腾讯微博移动说客网易微博开心001天涯目录1 基本简介2 历史沿革3 位置重要4 现状5 面临解决展开全部1 基本简介2 历史沿革3 位置重要4 现状5 面临解决收起摘要纠错编辑摘要所谓北方四岛,主要是指俄罗斯堪察加半岛与日本北海道间的国后、择捉、齿舞、色丹四个岛屿。
北方四岛在地理上属于千岛群岛,因此,俄罗斯也称其为南千岛群岛。
北方四岛-基本简介北方四岛所谓北方四岛,主要是指俄罗斯堪察加半岛与日本北海道间的国后、择捉、齿舞、色丹四个岛屿。
北方四岛在地理上属于千岛群岛,因此,俄罗斯也称其为南千岛群岛。
北方四岛距离日本的北海道很近,位于千岛群岛南端。
在中国地图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世界地图集里,北方四岛属于日本,但是标注了“俄占”。
这是中国长期以来对待北方四岛主权问题的态度。
北方四岛中,泽捉岛最大,面积约3200平方公里;其次是国后岛,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第三大的色丹岛面积约250平方公里;齿舞是个小群岛,面积约100平方公里。
北方四岛-历史沿革北方四岛(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方位图。
战国末,日本开发北海道。
18世纪起,日本及俄罗斯先后在此进行开发,1855年,两国签署日俄和亲通好条约,约定得抚岛以南的南千岛群岛归日本所有,日本先后在南千岛群岛设置行政区划。
直到1945年苏联在二次大战结束前发动八月风暴军事行动,占领南千岛群岛。
在1945年雅尔塔会议当中,美英承诺苏联在战后得以取得南库页岛以及千岛群岛全部主权,并签订雅尔塔协定。
在日本投降后,苏联即依据雅尔塔协定宣布拥有该地主权。
在1951年签订的旧金山和约第二章“领土”中,约定日本放弃对千岛群岛和库页岛自1905年朴茨茅斯和约后取得领土之所有权利与请求权。
条文中并没有约定千岛群岛的范围,但在签约当时,日本国会所通过的放弃范围包括国后岛和择捉岛。
然而苏联当时并没有签署这份和约。
南千岛群岛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千岛群岛向南延伸部分,目前在俄罗斯的实际控制之下,日本称之为北方领土或北方四岛,总面积5038.33km2。
南千岛群岛包括:▪国后岛(俄文:Кунашир(库纳施尔岛);英文名:Ostrov Kunashir Island;皆音译自日语「国后」二字读音)▪择捉岛(俄文:Итуруп(伊土鲁朴岛);英文名:Ostrov Iturup Island;皆音译自日语「择捉」二字读音)▪齿舞群岛(俄文:Хабомай;英文名:Malaya Kuril』skaya Gryada;皆音译自日语「齿舞」二字读音)▪色丹岛(俄文:Шикотан(施科坦岛);英文名:Malaya Kuril』skaya Gryada(Ostrov Sikotan);皆音译自日语「色丹」二字读音)其东北边为得抚岛,西南边是北海道岛,西边是库页岛(日本称桦太)。
南千岛群岛的原住民为虾夷人。
历史在日俄战争后根据停战条约,日本占据了这一地区。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解除武装。
苏联占领此四岛,至今四岛的有效支配权仍为俄罗斯。
从1760年代开始俄国渔船更加频繁地去千岛群岛。
不久后,得抚岛和择捉岛上的居民(虾夷族)都加入了俄国国籍。
1770年代鄂霍次克港口行政当局指示商人舍巴林,劝说千岛群岛南部居民加入俄国国籍;并且同他们做生意。
俄国航海家和实业家就这样占领了千岛群岛,绘制了这些岛屿的地图,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过冬地点和落脚处,诱使虾夷族加入了俄国国籍。
虾夷族向俄国人学会了使用火器,繁殖牲畜,种植某些蔬菜。
很多虾夷人接受了洗礼,甚至学习了文化。
干隆四十四年(1779年)根据叶卡特林娜的诏令,千岛群岛上凡是未经圣彼得堡许可的实物税及其他一切苛捐杂税一律废除。
18世纪起,日本也在此进行开发,直到1855年,两国签署日俄和亲通好条约,瓜分了千岛群岛,约定千岛群岛南部得抚岛以南称为南千岛群岛归日本所有,日本在南千岛群岛设置行政区划。
日前,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登上北方四岛以及日本议员空中巡视北方四岛为标志性事件,两国在北方四岛方面的争端愈演愈烈。
并且由于双方对北方四岛问题各执一词,使得双方在北方四岛问题上开始大挖其历史根源,都希望以此来论证本国对北方四岛领土的领有是合法的。
但事实究竟如何,笔者研究生课题即为日俄北方领土争端问题起源,故做此文以期尽最大努力还原历史真相。
千岛群岛实际共有为北中南三部分。
北起堪察加半岛,南至沢捉海峡的部分一直被统称为千岛群岛,而北方四岛则是沢捉、国后、色丹三岛以及齿舞群岛这四部分构成。
目前日俄关于北方四岛领土争端的历史根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领有论,就是双方都认为本国对此区域是传统上的领有者;另一种是条约领有论,其论证主要集中在1855年日俄《下田条约》和1875年的《桦太千岛交换条约》这两个条约上。
下面笔者将以这两种观点为对象对其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对于传统领有这种说法,日本方面将北方四岛甚至是包括沢捉海峡以北的千岛群岛南部以及库页岛南部地区视作自己传统的领土其可参考的最直接证据则是1644年松前藩绘制的《正保御国绘图》。
作为历史上最早将北方四岛以及库页岛南部地理位置标出的地图现在其史料价值已被认可,并被选入日俄两国外交部共同编撰的《日俄领土问题相关历史资料集》(以下简称《资料集》)。
值得一提的是,《正保御国绘图》中所绘制的关于库页岛南部以及北方四岛的地图与实际情况存在不小的差异。
这也就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遭到学术质疑的焦点之一。
日本学者木村汎在其《日俄国境交涉史》中指出,关于地图存在差异的问题,关键是由于当时松前藩的地图绘制人员在绘制北方四岛以及库页岛南部地图时,并没有进行实地测绘,换句话说,并没有实际登上该诸岛,只是通过前来松前藩进行贸易的岛民的描述以及乘船沿岛而游得出的结论。
所以除去对松前藩的地图描述比较准确以外,对北方四岛以及库页岛南部的描述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出入也是合理的。
不过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相比较中国康熙朝绘制的《皇舆全览图》,以及近代国家地图的绘制原则,既然当时的日本并没有实际登上上述岛屿并进行实地测绘,那将其视为其传统领土是否合理就值得商榷了。
“南千岛群岛”现状,带你看看真实的南千岛群岛南千岛群岛,目前属于俄罗斯实控管辖(与日本有争议,日称北方四岛),总面积约5038平方公里。
岛上居住人口在2万左右,目前是以俄罗斯人为主。
曾经有日本人居住,二战日本战败投降的第二年,即被全部遣返回国。
这里风光秀美,因为少有人居住环境破坏少,据调查,南千岛群岛资源丰富,天然气、石油储量很大,除此之外也有很多稀有金属。
群岛南北跨度大,四季变换无常,一年中倒有300天是雨雪天气。
通往大陆的航班和船运不能按时发出,有时会出现一天跑三趟机场,都因天气原因打道回府的状况。
虽然气候无常,但自然风光较好,这里是有很多度假岛的,房子的位置也是依山傍水。
这里也没有高楼大厦,基本都是低矮的房子,而且有的居民房显得破旧,很有年代感。
俄罗斯一度斥巨资发展南千岛群岛的建设,也主要集中于基建、学校、医院以及海产品的加工等等。
在这片群岛中也有很多火山岛,事实上整个群岛正好是与太平洋火山带的分布走向吻合的。
火山喷发时整个岛和附近的海域都是烟雾弥漫的。
当地居民大多数都是俄罗斯人,他们的生活可谓是正宗的小岛生活。
由于距离日本较近的缘故,岛上的日货比俄货多,像家用电器、代步的小汽车等等。
但当地人并不觉得日本有多好,反倒认为是在掏空他们的钱袋。
岛和岛之间可以乘坐免费的轮渡,长途出行也可以租一艘小船,南千岛群岛被誉为黄金海岸,这里很多海岸线都是世界各国经商的必经路。
很多岛都是基本无开发状态,纯天然无污染的环境和景色。
南千岛群岛中有珍稀的野生动植物,岛中有熊、狐狸等,海中有鲸鱼、海豚等,运气好的话可以看到濒临灭绝的海洋生物。
借助海的优势人们也开发了很多旅游项目,爱冒险的人可以尝试海上滑翔、潜水,一定会记忆深刻。
由于工业、农业不发达,所以当地人基本都是靠出海捕鱼为生,捕捞季节甚至几个月都是在海上漂着的,渔业是很发达,是世界三大渔场之一(其余是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南千岛群岛的海鲜种类多而且新鲜,价格也不贵,蟹、海参的产量也很大。
千岛群岛千岛群岛(俄语:Кури́льские острова́/ Kuril'skie ostrova;日语:千岛列岛/ クリル列岛;英语:Kuril(e) Islands),位于堪察加半岛与北海道岛之间,将西北太平洋和鄂霍次克海分隔开来。
全长1300公里,由56个岛组成。
千岛群岛现属俄罗斯萨哈林州管辖。
爱努族为当地原住民。
目录群岛简介命名千岛群岛千岛群岛的名字译成英语是(Kuril Islands),Kuril源于阿伊努语中的Kuril,意思是“云”、“雾”,意思是“烟雾迷漫”。
而日本人则称“千岛列岛”,意思是“一千个岛屿”。
岛上的火山很多,时常喷发形成烟雾迷漫的景象。
而群岛所在的海域也是大雾漫漫,常常笼罩在深沉的雾霭之中,同火山喷发,冒烟现象结合在一起,自然更是烟雾迷漫了。
大概岛的名字就来源于此吧。
归属千岛群岛为鄂霍次克海东南部的天然屏障,扼鄂霍次克海与太平洋的海上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历史上日本与俄国围绕千岛群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1855年,俄日双方决定,千岛群岛南部归日本,北部属俄国,库页岛暂作悬案。
1875年,两国签订《桦太与千岛群岛北部互换条约》,将日占库页岛南部与俄占千岛群岛北部相交换。
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夺回换给俄罗斯的库页岛南部,并夺得沙俄在远东的大部分权益。
1945年前苏联出兵东北,不仅收复库页岛南部,还夺取千岛群岛全部。
1945年《雅尔塔协定》规定,整个千岛群岛交与前苏联,于是千岛群岛南部的择捉、国后、色丹、齿舞群岛在战后便划归了前苏联,但日本未予以承认。
今天所说的日俄领土争端指的就是齿舞、色丹、国后和择捉四个岛屿的归属问题。
这四个岛屿总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日本称之为“北方四岛”,俄罗斯称之为“南千岛群岛”。
冷战结束后,由于国力衰微,俄海军战略由“远洋进攻”转为“近海防御”,俄太平洋舰队由中太平洋及北太平洋阿留申群岛至白令海,收缩至鄂霍次克海及千岛群岛外侧。
同时还关闭了千岛群岛上的部分海军基地,驻军人数也大为减少。
然而,最近几年,为恢复海军强国的地位,俄开始加强千岛群岛的军事实力。
俄军总参谋长2002年在对远东地区视察之后决定增加千岛群岛驻军,重新开放被关闭的军事基地。
同时,俄军还多次在千岛群岛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
千岛群岛重新成为俄罗斯远东基地群中的重要桥头堡。
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千岛群岛千岛群岛,西太平洋北部,在堪察加半岛顶端的洛帕特卡角与北海道东北的纳沙布角之间有一串珠状的岛屿所形成的的弧形岛群。
它连接堪察加半岛和日本北海道,西濒鄂霍次克海,东临太平洋,由占守岛、幌筵岛、新知岛、得抚岛及择捉岛、国后岛、色丹岛、齿舞群岛(后四岛日本称为“北方四岛”,为日俄争议岛屿)等近40个岛屿组成,总面积约15600平方公里。
大小岛屿像商量好了似的,排列有序,形成了一条奇特的“岛链”,正好是太平洋与鄂霍次克海的天然分界线。
群岛南北绵延达1200余公里,岛上火山纵横,地势崎岖,海岸线曲折、陡峻。
千岛群岛之间有多条海峡。
岛弧一侧为千岛海沟,最深处达10542米。
群岛中择捉岛最大,面积3139平方公里,有海湾10余处,可停泊大型舰船。
地貌特征群岛主要由火山岩礁组成,有火山160座,其中活火山38座,有太平洋火环之称。
地震频繁,平均三天一次,多为海底地震,强震之后伴有海啸。
各岛山峰耸立,地势崎岖,千米以上高峰40余座,阿莱德山最高,海拔2339米。
岛上河短流急,多石滩、瀑布。
群岛海岸大部为悬崖陡壁,岸线曲折,近海水深,有良港。
择捉岛单冠湾水深港阔,适于大批舰艇隐蔽停泊。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袭击珍珠港的日本联合舰队,曾集结隐蔽在单冠湾。
苏联在国后岛和择捉岛建有机场,可供重型轰炸机起落。
群岛受季风影响较大,冬季漫长寒冷,夏季凉爽潮湿。
平均气温:2月-6~-7℃,最低达-25℃;8月10(北部)~17℃(南部)。
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
全年多雾,夏季尤甚。
12月至次年4月,多西北风,风力4~6级。
千岛海流流向西南,流速0.3~1.2节。
生态环境千岛群岛千岛群岛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运动频繁。
岛弧濒大洋一侧为千岛海沟。
各岛均为火山岛,主要由新第三纪和第四纪火成岩构成。
以山地地形为主,平均海拔500~1000米,火山众多,已知有160座,其中活火山35座。
最北部的阿特拉索夫岛上的阿莱得火山,海拔2339米,为岛群最高点。
温凉湿润的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季凉爽,冬季寒冷,最热月8月平均气温北部10℃,南部17℃;最冷月2月平均气温-6~-7℃,最低气温-25℃。
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夏季稍多,约占年降水量的30~40%。
受千岛寒流影响,太平洋侧较冷,持续多雾;对马暖流则使南部岛屿西侧温暖。
冬季,受阿留申低压的吸引,气旋频繁过境,经常有暴风雪,有时一天降雪深度可达1.5米。
河流短小湍急,水量丰富,秋季水位较高。
湖泊主要为火口湖和湖。
植被贫乏,主要是小叶林和高草,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较少,共有近千种植物。
中部和北部有赤杨、偃松和岩高兰等,南部分布着岳桦和千岛竹组成的矮曲林,西南部有云杉、冷杉混交林和落叶松稀林以及长有藤本植物的落叶阔叶林。
土壤是生草土、草甸土和冲积土,森林中主要是含有大量火山碎屑物的弱灰化土。
群岛陆上动物贫乏,主要栖居着棕熊、狐、狼和金花鼠等。
鸟类丰富,集聚在海岸峭壁上,常形成“鸟市”。
海生动物多,有海狗、海獭和海豹及鲑鱼等经济鱼类。
有铁、铜、金等矿藏。
群岛资源千岛群岛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
四岛位于冷、暖流交汇处,水产丰富,渔业发达,是世界三大著名渔场之一。
国后岛产大蟹、海参,择捉岛是捕鲸基地,地下矿产也非常丰富。
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该四岛扼守“黄金水道”,附近水域是俄罗斯出入北太平洋的捷径之一,也是俄罗斯往返堪察加和楚科奇以及北美各口岸的必经之路。
四岛拥有许多天然良港,这些港口港阔水深,可长年停泊大型船舶。
比较有名的有色丹岛上的斜古丹港,择捉岛单冠湾的年荫港和天宁港。
战略地位千岛群岛千岛群岛为俄罗斯在西太平洋北部的弧形岛群,位于堪察加半岛和日本北海道之间,西临鄂霍次克海,东临太平洋,为鄂霍次克海的东南屏障,扼鄂霍次克与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全长1200公里,由两列大、小千岛群岛组成,中间有多条海峡。
岛弧一侧为千岛海沟,最深处为10542米。
群岛中以择捉岛最大,面积3139平方公里,有海湾10余处,均可停泊大型舰船。
俄罗斯在几个岛分别建有机场或潜艇基地。
千岛群岛中的主要岛屿有占守、幌筵、新知、得抚等岛以及日本的北方四岛(择捉、国后、齿舞、色丹)。
各岛以山地为主,海拔500~1800米。
气候湿润,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多雾,是千岛群岛自然环境的显著特征。
这是因为群岛附近海域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的交汇之地。
前者从白令海经千岛群岛东侧洋面南下,后者从赤道海域带来大量热能与潮湿水气,沿着日本列岛外侧长驱北上,二者在千岛群岛东南方的洋面上相汇,互相渗透,相持不下,形成了“海洋锋区”。
在这种海洋锋区的两侧,温度差异大,很容易生成雾。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千岛群岛和北海道一带,成为太平洋上有名的“雾海”。
春天和秋天海雾分布的范围最广,出现频率最高,因为在这两个季节里,千岛群岛及附近海面盛行南风和西南风,日本暖流所携带的大量暖湿气体,随风飘送到冷水海面的上空,形成了大量的雾气。
千岛群岛附近的海域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大渔区——西北太平洋渔区的核心部位。
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在它们的接合处形成了“潮锋”,海流中大量的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饵料,鱼群十分集中。
日本的渔民大多在这个渔场捕鱼,尽管大雾漫漫为捕鱼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但是那丰富的鲑鱼和鳟鱼实在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使千岛群岛附近千帆竞过,形成一派热火朝天的捕鱼场面。
岛民状况岛上居民阿伊努人千岛群岛上居民以阿伊努人居多,主要从事捕鱼业和林业。
南部岛屿饲料很多,可发展畜牧业,北部只适宜于狩猪。
宜耕地多种植马铃薯和蔬菜。
主要经济中心是库里利斯克。
阿伊努人在公元五世纪时被称为“毛人”,因为他们的特征是皮肤比较黑,毛发浓密而长,有波纹,脸上和身上的汗毛都很多,身材不高,成年男子身高约1.6米。
他们的面孔具有欧洲人的特征,语言与毗邻的各民族和国家的语言没有任何相似之处,男人留着红胡子。
岛民文化千岛群岛阿伊努人有自己的节日和祭祀活动,最有名的是“熊祭”,他们喜欢用凿子在剥了皮的圆木上雕刻动物,尤其是熊的形象,日本称之为“阿伊努雕”。
阿伊努人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善于刺绣,喜爱舞蹈。
他们创作了不少诗歌,凭着记忆代代相传。
有一部分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阿伊努族语的长篇叙事诗,内容丰富,朗诵一遍都需要很长的时间。
阿伊努人有自己的语言——阿伊努语,属抱合语。
这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属于马来——利尼西亚(澳斯特罗尼西亚)语系。
目前,世界上除阿伊努人以外,只有爱斯基摩人和美国印第安人使用这种语言。
人种探源他们穿的衣服很象居住在极北地区的部族的服装,他们的传说故事和流传的众多叙事诗歌,与大洋州和澳大利亚各土著居民的民间(口头)创作有许多共同的地方。
总之,这种混合文化令人不可思议,至今对这一现象也未作出解释。
有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新石器时期早期(约六、七千年以前)就从东南亚迁居到日本。
某些学者认为,阿伊努族人是阿拉伯移民,他们在某个时期控制了远东广大地区后分布在本州诸岛。
从公元七世纪后半期起阿伊努人被称为“虾夷”,系夷狄之意,大约从公元十四世纪中叶起逐渐地改称为阿伊努人。
“阿伊努”一词,在该族语言中是“人”的意思。
从公元十六世纪起有一部分阿伊努族人迁移到库页岛一带。
在十七至十八世纪,阿伊努族大部被消灭,今天仅剩下不足20000人,大部分移住在北海道中部和北部的日高、旭川、钏路等地,少数远移库页岛和千岛群岛一带,也有一部分散居在本州的一些地方。
被迫同化阿伊努人原先主要靠渔猎为生。
公元十八世纪末,德川幕府直接派官吏管理千岛,开辟了十几个渔场,同时实行同化政策,要求阿伊努人改变风俗习惯,剃去胡须、洁发、穿和服、按日本方式改名换姓。
公元十九世纪以后,日本开始对北海道等各岛进行开发,普及大和民族的文明。
这样一来,阿伊努人的传统生活方式进一步发生了变化,他们放弃了传统的捕渔和打猎,成了过定居生活的农民。
最大岛屿千岛群岛群岛最大岛屿择捉岛长200公里,宽约30公里,面积3139平方公里。
地形陡峻多山,渔业发达,是捕鲸基地。
岛上有海湾10余处,均可停泊大轮船,东南岸单冠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海军基地。
国后岛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隔根室海峡同北海道相对,西南部海湾可停泊巨轮,东岸的古釜布为不冻港。
择捉简介择捉岛人口10900(1992),本州、九州、四国、北海道以外,面积排名第五大的岛屿。
択捉岛的纬度为北纬45度33分28秒、东经148度45分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