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针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三年级的学生对指南针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他们应该知道:
指南针是一种能够指示方向的仪器。
它由一根磁针和一个指示方向的罗盘组成,磁针指向地球的磁北极。
指南针可以用于户外探险、导航和定向等用途。
在使用指南针时,必须将其放在水平表面上,并且远离铁器等会干扰磁针指向的物品。
指南针上的指针南北指向是相对的,它需要与地磁场相结合才能真正指示方向。
在北半球,指南针的指针会指向磁北极和地理南极之间的方向,即所谓的“磁南极”。
地球的磁北极和地理南极并不重合,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偏角,称为地磁偏角。
因此,在使用指南针时,必须根据所在的地理位置进行校正,以获得准确的方向指示。
这些是三年级学生应该了解的指南针知识的基本要点。
通过了解指南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磁场和方向感,这对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指南针和经纬度的相关知识
1. 指南针
指南针是一种利用地球磁场来确定方位的仪器。
它由一个磁针和一个刻有方位标记的转盘组成。
磁针会自动指向地球磁北极,而转盘则显示正北、东、南、西等方向。
2. 经度
经线是地球上从北极到南极的一系列假想线,它们将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
本初子午线(通过格林尼治的经线)被定为0度经线,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
每个经线之间相隔15度,共有24个时区。
3. 纬度
纬线是地球上平行于赤道的一系列假想线,它们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
赤道为0度纬线,向北为北纬,向南为南纬。
纬度的范围是从0度到90度。
4. 经纬度坐标
每一个地点在地球上都可以用一个经度和一个纬度来唯一确定。
例如,北京的经纬度坐标是东经116.4度、北纬39.9度。
利用经纬度坐标,我们可以在地图上精确地标注出一个地点的位置。
5. 应用
指南针和经纬度在航海、航空、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们是导航和定位的重要工具,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
要意义。
指南针使用常识标题:指南针使用常识详解一、指南针概述指南针,古称司南,是一种利用地球磁场特性来指示地理方向的工具。
其主要功能是确定地球上的南北方向,是户外探险、旅行、航海、测绘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导航工具。
二、指南针工作原理指南针的工作原理基于地球磁场的存在。
地球像一个巨大的磁铁,拥有南北两个磁极,即地磁南极和地磁北极。
指南针内的磁针在地球磁场作用下,会自然指向地球磁北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理南极(磁偏角除外)。
三、指南针基本构成及使用方法1. 构成部分:常见的指南针主要由磁针、刻度盘以及支架等部分组成。
磁针能够在自由旋转的情况下始终指向南北;刻度盘用于标注角度和方位,以便于精确读取方向信息。
2. 使用步骤:- **校准**:首先需要确保指南针未受附近磁场干扰,如车辆、电子设备等。
然后将指南针对准正北方向(或已知方向)进行校准。
- **读数**:待磁针稳定后,观察磁针红色端(通常标记为N,代表北方)所指的方向,对照刻度盘读出具体方位。
- **考虑磁偏角**:实际操作中,由于地球磁场与地理坐标存在一定的夹角(磁偏角),在精准导航时需要查阅当地磁偏角数据并进行相应修正。
四、注意事项- 避免磁场干扰:在靠近电磁场较强的物体或区域时,指南针可能无法准确指示方向,此时应远离干扰源后再使用。
- 定期校准:长时间未使用的指南针或者在移动到新的地理位置后,都应重新进行校准。
- 环境因素:在高纬度地区,指南针可能因接近地球磁极而无法正常工作。
此外,强烈的太阳风暴也可能暂时影响地球磁场,导致指南针指示不准确。
五、总结正确理解和使用指南针对于野外生存、探险活动等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常识和技巧,能够帮助我们在无明显地标参照的环境中找到正确的方向,保障行动安全和顺利进行。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GPS导航系统虽然普及,但学习传统的导航技能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常见指南针的样子及简单的使用方法引言指南针是一种常见的导航工具,用于确定方向。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指南针的样子以及简单的使用方法,帮助读者快速掌握指南针的基本操作。
常见指南针样式1. 经典指南针:经典指南针通常是圆形或半圆形的,并带有刻度线和方位标记。
指南针的中心通常有一个指针或指针盘,指示北方。
经典指南针:经典指南针通常是圆形或半圆形的,并带有刻度线和方位标记。
指南针的中心通常有一个指针或指针盘,指示北方。
2. 方位表盘指南针:方位表盘指南针是一种类似钟表的指南针,它通过指针指向一个方位盘上的刻度线来确定方向。
方位表盘指南针:方位表盘指南针是一种类似钟表的指南针,它通过指针指向一个方位盘上的刻度线来确定方向。
3. 液体指南针:液体指南针使用液体作为指示器,液体内有一个浮动的指针,指示北方。
液体指南针常用于航海和野外探险等领域。
液体指南针:液体指南针使用液体作为指示器,液体内有一个浮动的指针,指示北方。
液体指南针常用于航海和野外探险等领域。
4. 电子指南针:电子指南针通过内置的传感器和显示屏来指示方向。
电子指南针通常具有更精确的测量能力,还可以提供其他信息,如高度和气压。
电子指南针:电子指南针通过内置的传感器和显示屏来指示方向。
电子指南针通常具有更精确的测量能力,还可以提供其他信息,如高度和气压。
简单使用方法1. 确认指北针:首先,确保指南针上的指北针指示北方。
如果它不指向北方,则需要进行校准或调整。
确认指北针:首先,确保指南针上的指北针指示北方。
如果它不指向北方,则需要进行校准或调整。
2. 持握正确:将指南针水平持握,并避免身体或金属物体的干扰。
持握正确:将指南针水平持握,并避免身体或金属物体的干扰。
3. 找到目标方向:通过观察指南针上的刻度线和方位标记,确定目标方向。
找到目标方向:通过观察指南针上的刻度线和方位标记,确定目标方向。
4. 对准指针:将指南针保持水平,并将指南针上的指针或指针盘与方位盘或刻度线对准,以确保准确读取方向。
关于指南针的知识小学三年级
指南针是一种用于指示方向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在地球上确定方向。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地球磁场的作用,使指针始终指向地球的南极和北极。
这样,人们就可以根据指针的方向来判断自己所在的位置和前进的方向。
指南针通常由一个圆形的盘子和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指针组成。
盘子上标有四个基本方向:东、南、西、北。
指针的一端涂有红色或特殊标记,表示北方。
当指针静止时,红色或特殊标记的一端总是指向北方。
使用指南针的方法很简单:
1.将指南针放在平坦的地面上,等待指针静止。
2.观察指针上的红色或特殊标记,这个标记表示北方。
3.根据指针的方向,确定自己的前进方向。
例如,如果你想去东方,那么你应该沿着指针右侧的方向前进;如果你想去西方,那么你应该沿着指针左侧的方向前进。
4.在行进过程中,可以随时查看指南针,确保自己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需要注意的是,指南针受到地球磁场的影响,因此在靠近大型金属物体或电磁设备的地方,指南针可能会受到干扰,导致指示
不准确。
此外,地球磁场分布不均,因此在高纬度地区,指南针的指示可能不太准确。
指南针的作用引言:指南针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导航和定位领域。
它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告诉我们方向,而且在很多时候还能拯救生命,为人们提供重要的导航和定位信息。
本文将介绍指南针的作用和它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探讨指南针的历史和发展。
第一部分:指南针的基本原理指南针通过利用地球的磁场来确定地理方向。
它的核心是一根磁针,通常是铁或钢制成的,可以在受到磁场影响时自由地旋转。
磁针的一端指向地球南极,另一端指向地球北极,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磁针的方向来确定方向。
第二部分:导航领域中的指南针应用1. 海上导航:指南针在海上导航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没有卫星导航系统的早期,船舶和航海家依靠指南针确定方向,确保成功的航行和航线规划。
即使在现代,当GPS信号不可用时,指南针仍然是船舶的重要备用导航工具。
2. 航空导航:指南针在航空导航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飞行员使用指南针来确定飞机的航向,以及进行航线规划和导航修正。
即使在现代的现代航空系统中,指南针仍然是备用导航工具之一。
第三部分:野外探险和户外运动中的指南针应用1. 山地探险:对于登山者和探险家来说,指南针是必备工具之一。
在复杂的山地环境中,往往没有明确的道路和标志,准确的导航至关重要。
指南针能够帮助登山者确定方向,避免迷失和危险。
2. 野外露营:在野外露营中,指南针可以帮助露营者确定位置和方向。
通过结合地图和指南针使用,露营者可以计划出最短的路线、找到合适的方向和追踪进度。
第四部分:求生技能中的指南针应用1. 求生导航:在野外求生中,指南针是至关重要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定方向,避免走错路线,找到水源和其他重要资源,提高生存的机会。
2. 救援行动:在紧急救援行动中,指南针也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特别是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如白雪覆盖的山区或沙漠,救援人员可以通过指南针快速准确地找到被困者的位置。
结论:如此看来,指南针的作用远不止于指示方向,它在导航、定位、露营和求生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正确看指南针的方法
以下是 6 条关于正确看指南针的方法:
1. 嘿,你得先搞清楚指南针的指针呀!就像你找路得知道往哪边走一样。
比如说在野外,你可不能瞎拿起来就看,得平放着,让那根小红针稳稳地待着,这才准呢!你说是不是?
2. 记住咯,看指南针的时候眼睛可得睁大啦!你想想,要是迷迷糊糊看错了方向,那不就糟糕啦?好比你要去一个好玩的地方,结果走反了路,那不就白高兴一场了嘛。
所以看的时候要认真哦。
3. 哎呀呀,一定要留意指南针周围有没有金属物品呀!这可重要着呢。
就好比一个安静的派对突然来了个大吵大闹的人,会把一切都搞乱呀。
要是周围有金属,那指南针可就不准啦,千万别大意!
4. 嘿,你知道吗,拿指南针的姿势也有讲究呢!别随随便便就抓着。
你想想看,就像抱小宝宝得轻点儿、温柔点儿一样,得让它舒舒服服的,这样它才能好好给你指方向呀,对吧?
5. 哇塞,要随时注意指南针的状态哦!就跟你时刻关注自己的手机电量似的。
要是指南针坏了,那不就抓瞎啦?所以出发前检查好,半途也瞅瞅是不是还正常工作呀。
6. 最后呀,千万千万别完全依赖指南针哟!它虽然很有用,但也不是万能的啦。
就好像你不能只靠一个朋友,还得自己有点判断力呀。
结合周围的环境和自己的直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找到路哟!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正确使用指南针很关键,但同时也不能盲目依赖它,要多方面结合起来才行呢!。
指南针的四种使用方法指南针是一种基本的导航工具,通过利用地球的磁场来确定方向。
它可以在众多户外活动中使用,如露营,远足和探险。
下面给出四种常见的使用方法来使用指南针:方法一:调整方向第一步,首先将指南针水平放置在手掌上,确保没有任何金属物体靠近指南针。
第二步,旋转指南针以使红色指示线与指南针外环中的红色刻度完全重合。
第三步,将指南针保持水平,然后将整个指南针与身体保持平行。
第四步,以红色指示线为参照,我们可以从指南针上读取出方向,你需要知道的是,正北方向是指与地球北极相对的方向。
方法二:测量角度第一步,将指南针水平放置并旋转,使红色指示线与指南针外环中的红色刻度完全重合。
第二步,将指南针的底部边缘与你要测量的物体的边缘对齐。
第三步,仔细观察指南针外环上的刻度,记录第二个物体与红线之间的角度。
方法三:找到方向第一步,找到充满阳光或者有明显指向东面的开阔地方。
第二步,将指南针水平放置并旋转,使红色指示线与指南针外环中的红色刻度完全重合。
第三步,将指南针水平放置在手掌上,并将手掌与太阳对齐。
第四步,保持指南针稳定,然后转动你的身体,直到太阳在指南针外环上的刻度(例如东向刻度)上对齐。
第五步,现在你可以通过此方法找到其他方向,比如南、西和北。
方法四:使用地形特征第一步,将指南针水平放置并旋转,使红色指示线与指南针外环中的红色刻度完全重合。
第二步,找到一个容易辨认的地形特征,比如山顶、河流、建筑物或者其它显著景观。
第三步,确认你所处的位置,并将地形特征对齐到指南针上,确保特征在指南针外环上的刻度上。
第四步,通过此方法你可以确定你需要走的方向,比如向南走或者向东走。
请注意,以上四种方法仅提供了常见的指南针使用方法的示例。
指南针的使用还涉及到更多的因素和技巧,例如校准指南针和注意磁场干扰等等。
在实际使用中,确保理解并熟悉指南针的使用说明以及与其他导航工具(如地图和GPS)相结合使用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为什么叫指南针?】
就是因为这东西用来指南的。
况且,最早在战国时期《韩非子》一书中,就记载了现在称为指南针的原型——司南,“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并在东汉王充《论衡》中便记述了司南的具体形制,“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
后来查了一下大英百科全书和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指南针词条,才发现事情远非“指南”一说这么简单。
在大英百科全书中,有两个不同的词条来解释:
第一个词条为“direction determinants”,即方向指定仪器,解释如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有磁指南和机械指南两种,磁指南发明于公元前3世纪,称为…司南‟……机械指南仪器为指南车,约在3世纪发明……”
第二个词条为“compass”,译为“罗盘”,即通常意义上用于航海的指南针。
解释如下:“航海或勘测时在地球上使用的基本测向仪器,……最老、最常用的罗盘为磁罗盘,……12世纪,显然中国和欧洲的航海家都各自发现,一块天然磁石,一种自然界存在的磁性矿石,漂在水中木棒上时总是指向北极星方向……”
两个词条其实是对指南针作了区分。
一种是在陆地上、较简单的指南仪器,源于中国司南(也应该仅仅使用于出产在中国的指南针),另一种是用于航海和勘测上、较专业的指北仪器,欧洲和中国同时出现,无先后之分。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也有指南针和罗盘(磁罗盘)两个词条,但不论是对指南针的解释,还是对罗盘的解释,都最终追溯了到战国的“司南”,这两种不同的指向仪器是同源关系,而没有像欧洲观念中区分的如此泾渭分明。
因此,康熙的说法和佩雷菲特对其的嘲笑便有了答案——显然,康熙认同指南针和罗盘同出一源,用来指南,而作者佩雷菲特则按西方人的观念,认为指南针显然应该是罗盘;佩雷菲特则认为,罗盘是欧洲人自己发明的,与中国的“司南”没有必然联系,罗盘用来指北,而中国的司南则用来指南。
这似乎是一种不同文化背景上的误解。
当然,罗盘和“司南”到底什么关系,现在还是各有各的说法。
此外,佩雷菲特对康熙固执地认为指南针用来指南作了解释。
他认为,康熙之所以认为指南针用来指南,是因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南是四个方位中最尊贵的方位,皇帝的御座、宫殿、陵墓,寺庙,甚至紫禁城,一切尊贵的建筑物都朝向南方。
他继续写道,“虽然皇帝是来自北方的满人,他的论据却是始料不及的:…在北方,一切活动在凋萎,在衰亡。
吸引磁针的力量怎么可能来自北方呢?‟………力量、精气和繁荣都在南方‟”。
到现在来说,中国人认为指南针指南,欧洲人认为指南针指北,皆合理。
因为现在的指南针为棱形,指针两头均衡,并非如“司南”只有一个杓柄,指南指北之争,似乎徒费口舌。
【指南针的发展史】
指南针也叫罗盘针,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利用磁石指极性制成的指南仪器。
因此,介绍司南必须从磁石说起。
磁石通常称为“吸铁石”,它把许多铁屑紧紧吸在一起,就象一个慈祥的母亲吸引自己的孩子,所以人们称它为“慈石”。
磁石吸铁是因为每块磁石两头都有不同的磁极,一头叫正极,另一头叫负极。
人类居住的地球也是一块天然大磁铁,地球的南北两头也有不同的磁极,地球的北极是负磁极,地球南极为正磁极。
根据同性磁极相排斥,异性磁极相吸引的原理,拿一根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无论站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它的正极总是指北,负极总是指南。
战国时期,人们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了指南工具──司南。
但是,战国时期的司南是什么样子无法考证。
《中国历史》课本插图──“司南”,是根据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品“汉代司南模型”绘制的。
这个模型是后人根据史书记载以及地下出土的汉代地盘实物制成的。
地盘是青铜做成的,内圆外方,中心圆面磨
得非常光滑,以保证勺体指示方向的准确性。
中心圆外围依次布列八卦、天干、地支和二十八宿,共计二十四个方位。
地盘中心的小勺是用整块的天然磁铁磨成的,磁铁的正极磨成司南的长柄,勺头底部是半球面,非常光滑。
使用时先把地盘放平,再把司南放在地盘中间,用手拨动勺柄,使它转动,等到司南停下来,勺柄所指方向就是南方。
这种勺形司南直到八世纪时仍在应用。
到了宋代,劳动人民掌握了制造人工磁体的技术,又制造了指南鱼。
指南鱼是把薄钢片剪成鱼形,长二寸,宽五分,鱼的肚皮部分凹下去,使鱼象船一样能浮在水面上。
然后把鱼和天然磁铁放在一起,由于磁体的吸力,钢片受磁感应也具有磁性。
这种人工传磁方法制成的指南鱼比使用司南方便多了,只要有一碗水,把指南鱼放在水面上就能辨别方向了。
经过长期的改进,人们又把钢针在天然磁体上磨擦,钢针也有了磁性。
这种经过人工传磁的钢针可以说是正式的指南针了。
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提到他对指南针的用法做过四种试验,即水浮法、缕悬法、指甲法和碗唇法。
“水浮法”是把指南针放在有水的碗里,使它浮在水面上,指示方向。
“缕悬法”就是在磁针中部涂上一些蜡,上面粘一根丝线,把丝线悬在木架上,针下安放一个标有方位的圆盘,静止时钢针就指示南北。
“指甲法”就是把钢针放在手指甲面上,轻轻转动,由于手指甲的光滑,磁针就和司南一样也能发生指南作用。
“碗唇法”是把磁针放在光滑的碗边上,转动磁什,便和指甲法一样发生指南作用。
沈括经过精密的观察实验,还发现磁针指示的方向并不是正南正北,而是微偏西北和东南,这种发现在科学上叫磁偏角。
【磁性质的应用】
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就被应用到军事、生产、日常生活、地形测量等方面,特别是航海上。
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有一个逐渐发展过程。
指南针的发明是古代先民对磁现象的观察和研究的结果。
古代先民对磁现象的观察和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了磁的性质,并试图更多地应用这些性质。
传说秦始皇修建阿房宫时,有一宫门是用磁铁制造的。
如果刺客带剑而过,立刻会被吸住,被卫兵当场捕获。
这样的故事还很多,《晋书.马隆传》记载马隆率兵西进甘、陕一带,在敌人必经的狭窄道路两旁,堆放磁石。
穿着铁甲的敌兵路过时,被牢牢吸住,不能动弹了。
马隆的士兵穿犀甲,磁石对他们没有什么作用,可自由行动。
敌人以为神兵,不战而退。
东汉的《异物志》记载了在南海诸岛周围有一些暗礁浅滩含有磁石,磁石经常把“以铁叶锢之”的船吸住,使其难以脱身。
【罗盘定位】
现在人们已经知道,地球的两个磁极和地理的南北极只是接近,并不重合。
磁针指向的是地球磁极而不是地理的南北极,这样磁针指的就不是正南、正北方向而略有偏差,这个角度就叫磁偏角。
又因为地球近似球形,所以磁针指向磁极时必向下倾斜,和水平方向有一个夹角,这个夹角称为磁倾角。
不同地点的磁偏角和磁倾角都不相同。
成书于北宋的《武经总要》在谈到用地磁法制造指南针时,就注意利用了磁倾角。
沈括在《梦溪笔谈》谈到指南针不全指南,常微偏东。
指出了磁偏角的存在。
磁偏角和磁倾角的发现使指南针的指向更加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