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通道的使用
- 格式:ppt
- 大小:8.14 MB
- 文档页数:66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古代的水路交通建设和陆路交通建设及主要的交通工具,引领学生发现新航路的开辟与工业革命对交通发展的促进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梳理水陆交通的不断发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形成对历史的理解与解释。
通过回顾知识、角色扮演,让学生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够进一步理解交通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关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发现人类历史的多元特点与全球化趋势,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认识,自觉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优良品质,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古代水陆交通的建设;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交通的促进作用。
教学难点: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交通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方法本课以讲授法为主,结合讨论法、探究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手段电子课件与黑板板书结合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活动: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在进入新课之前呢,老师想先问一下大家,假期的时候去哪里玩了?乘坐的是什么交通工具呢?学生活动:(积极分享假期经历)回答火车、汽车、轮船、飞机。
教师活动:同学们的假期都很丰富呀,我有一个小问题来考考大家,你们知道在火车、汽车、轮船、飞机发明之前人们怎么出行、怎么运输货物吗?这些交通工具又是怎么出现的呢?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的话,就请跟随老师一起登上“时光机”,我们回到过去看看。
2.讲授新课教师活动:大家请看课件上的两幅图片。
你们有发现什么他们的路和我们现在的路有什么区别吗?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后回答)他们没有特意修建道路,是由足迹形成的。
教师活动:对,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
随着人们开始定居生活,生产力得到发展,人们由依靠手提、肩扛、背负等方式运输,到在驯化了动物之后会让动物来托运货物,再后来就有了车,车的出现使得运输货物的量大大增多。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世界历史第一册第12课《新航路的开辟》-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World History Volume One Lesson 12 "Development of New Routes"-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世界历史第一册第12课《新航路的开辟》-一、课前分析1、本课知识的历史地位:“新航路的开辟”是欧洲中世纪历史结束时期14─16世纪,欧洲巨变的一大标志,对欧洲和整个世界历史影响巨大,特别是对世界近代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世界古代历史到世界近代历史的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在此以前的世界基本上是彼此隔绝的。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世界各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类历史。
因此,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具有重大的意义。
2、学情分析:分析学情,因材施教。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初二学生,教学班是实验班,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理性思维能力已有较大提高。
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
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3、教材处理:“新航路的开辟”,在教材中是作为一个子目出现,内容叙述极为简略,甚至文字描述中连四大航海家的名字都没有全部出现,根据教材内容,无法让学生对“新航路的开辟”这一历史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解,必需补充一些材料,并和教材内容重新进行整合,这些工作的完成必然离不开电脑这一教学工具,所以根据需要,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有效教学。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人在地理上的重大发现,迪亚士发现好望角;达·伽马绕非洲到达印度;哥伦布抵达美洲;麦哲伦船队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掌握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和意义。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让学生感受老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课文题目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容,领悟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文原文、教学PPT、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播放PPT,呈现课文题目“桥”,让学生猜测文章内容。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桥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讲授(30分钟)1.学生跟读课文,教师纠正发音和语调。
2.分段解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讲解生字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让学生写出生字并造句。
4.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三、感悟(1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找出令人感动的地方。
2.让学生思考老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以及课文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3.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四、巩固(10分钟)1.让学生朗读课文,检查朗读效果。
2.出示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桥和相关情境。
五、作业(5分钟)1.背诵课文,并注意语音语调。
2.写出本课所学生字的笔画和读音,造句。
1.教师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惊慌。
2.学生要注意课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增强表现力的方法。
3.学生可以进行小幅度的改写,使文章更加流畅和有感情。
教学难点:1.正确读写生字词。
2.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品读第1—6自然段,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惊慌。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山洪暴发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出示课题“桥”,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1.学生自学课文,轻声朗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圈画出生字,正确识记字形。
3.学生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与同桌讨论。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知识点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1.陆路(1)原始社会:人类转向定居生活以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输物品依赖的仍是天然的道路与河流。
(2)古罗马: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3)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4)汉朝:丝绸之路在汉代贯通后,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
(5)唐朝: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6)元朝: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拓展:唐代交通的特点及原因 a.特点:对外交通发达,陆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陆路、海路并举;形成几个交通中心。
b.原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空前繁荣;文化辉煌灿烂、世界领先;长安、洛阳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思考:秦与罗马全国道路网的共同作用(1)积极作用: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②有利于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③便利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2)消极作用: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拓展:中国古代道路建设(1)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战争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2)特点:①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多与战争、封建帝王的活动有关;②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并随社会经济发展而完善;③结构上具有辐射性,多以京师为中心向外辐射。
(3)作用:①加强对全国的政治控制,巩固统治;②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③为获得战争的胜利而修建道路,便于战车通行和运输物资(秦朝为了对匈奴作战而修建的直道,为了对南方越族作战而修建的灵渠);④扩大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2.水路(1)中国①春秋时期:中国已有运河。
②秦朝:秦始皇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③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④元朝: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 800千米,为世界之最。
(2)西方①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开辟了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
前言:千呼万唤出来的教程啊!我是全球第四个下载者啊!很快翻译完啊!不是马虎了啊!而是本人因为之前那么多的训练,效率变高了啊!但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除了讲解了我已经在预览时研究好的Gizmo外,别的主要是针对C4D用户了。
Gizmo与UVW更多信息请点击:流体渲染通道预览本文价值在于,对RF,Vertex map有了一个深度探讨,还有,看原作者如何一步步发现问题,测试问题解决问题的。
就单单说渲染mesh通道来说,本文实际价值没有那么大。
但我不会就这样结束的。
本文只是渲染Particle/Mesh通道系列文章的第一篇。
后面还会有第二篇,第三篇,尽请期待...... 透露一下(第二篇主要是PRT,Frost与KK的使用。
第三篇主要是RFRK的for MR的的使用。
)如果你更好的关于渲染流体各种通道的建议,请发送邮件告诉我一起交流:qqww2334@一、Texture 和MagnitudesRealFlow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能输出所有可用参数像velocity(速度),pressure(压力),neighbours(相邻粒子数),age(年龄)等等。
这些信息可以一起使用Mesh序列导出,再导入3D软件用来上材质渲染。
怎样显示应用RealFlow这些属性方法看博客"属性贴图"贴图。
/blog/static/1203658220111116171295/上面标准技术讨论问题是这些贴图有时会包含错误,黑面(black polygons,或叫错误面)不能输出任何可用信息。
使用RealFlow的RendKit Mesh一点也不能转换速度值到属性贴图,因为这,"Speed info"设置缺失。
在本课,我们将基于RenderKit mesh引擎处理更多过程中方法,RealFlow 的桥梁通到Cinema 4D.开始之前,谈一谈RenderKit mesh引擎是很重要的。
1.1 RenderKit MeshRealFlow 5和更高版本提供三种做mesh方法:Standard(ST),Grid和RenderKit(RK).最后一个引擎已经有了对应的设置工具——RealFlow RenderKit(RealFlowRK).这个软件可以看作是连接RealFlow和渲染引擎的桥梁。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2课小溪流的歌》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一、预习练习1. 熟悉词语的读音和字形2. 熟悉词义。
3. 阅读原文,完成练习。
(《小溪流的歌》)(1)课文共有9节,请根据分的段落,写出段意。
第一段(1﹣2)________第二段(3﹣8)________第三段(9)________(2)在第一节中,小溪流快活的心情,是由小溪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举动反映出来的。
(3)小溪流一路奔流,一路玩耍。
它和卵石、小草、树叶、小蝌蚪相处得________、________。
它那时的心情也是________的。
(4)阅读课文第3﹣﹣8节,说说小溪流一路上遇到的困难有________;________。
面对这些困难,小溪流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
小溪流的这些举动,反映了它的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5)你从第九节的什么地方知道,小溪流在不知疲倦的奔流中不断地长大?________(6)本文的题目是“小溪流的歌”,读了全文后,你感到这“小溪流的歌”应该包含什么意思?________4. 阅读新体验(1)预习课文,理解“清亮”和“清脆”有什么不同。
再读一读文中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人们听到小溪流的歌声“就会忘记疲劳和忧愁”?________________(2)文中说小溪流是活泼欢快的,是不知疲倦的。
你认为小溪流还是怎样的?请用一个词语说一说。
________(3)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句子中为什么要用上不同的动词。
①小溪流笑着往前跑。
________②小树叶不怕痒,轻轻转了两个圈儿,就又往前漂。
________③小蝌蚪可有些怕痒,就赶快向岸边游。
________5. 说写双通道小溪流不知疲倦地奔流,汇入大海,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新朋友。
他们之间会有什么交流?请选择一个内容,与同桌一起说一说。
第12课【m的发音要领和练习】发音方法:发音时上唇、下唇闭紧,软腭下降,关闭口腔通道,打开鼻腔通道,气流振动声带,并从鼻腔冲出成声。
1、声母m是双唇音,发音时双唇自然闭拢,软腭下垂,打开鼻腔通道,声带振动,气流同时到达口腔和鼻腔,在口腔的双唇后受到阻碍,气流从鼻腔透出成声。
2、发音例字妈(mā,一声,即阴平,如:大妈)毛(máo,二声,即阳平,如:毛笔)猛(měng,三声,即上声,如:猛烈)末(mò,四声,即去声,如:末梢)咪(mī,一声,即阴平,如:猫咪)蛮(mán,二声,即阳平,如:蛮横;注意,“横”是多音字,还有另外一个音是héng,如:横幅)莽(mǎng,三声,即上声,如:草莽;注意,两个上声连在一起,第一个上声要变为阳平,草莽读作cáo mǎng)命(mìng,四声,即去声,如:命运)3、发音例词磨灭(mó miè;注意,“磨”是多音字,还有另外一个音是mò,如:石磨)命名(mìng míng)迷茫(mí máng)茂密(mào mì)弥漫(mí màn)埋没(mái mò;注意,“没”是多音字,还有另外一个音是méi,如:没用)命脉(mìng mài;注意,“脉”是多音字,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mò,如:含情脉脉)妈妈(mā mɑ;注意,第二个“妈”在这里读轻声)美妙(měi miào)密码(mì mǎ)牧民(mù mín)眉目(méi mù)麦苗(mài miáo)门面(mén mian;注意,“面”在这里读轻声)买卖(mǎi mai;注意,“卖”在这里读轻声)1、单音节练习没买妙明枚满妹忙猛曼敏面瞒梦每2、双音节练习买卖盲目密码眉毛明媚梦寐民盟蒙昧秘密弥漫美妙命名麻木莫名面膜埋没名模牧民3、四音节练习马到成功埋头苦干马马虎虎蛮不讲理判若云泥瞒天过海满面红光漫无边际盲人摸象茅塞顿开4、绕口令练习白庙外蹲一只白猫,白庙里有一顶白帽。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讲学稿反思《人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讲学稿反思》这是一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在朗读中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感受美的熏陶。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讲学稿十二济南的冬天【学习目标】1、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欣赏文章用词的精当、生动、准确。
3、体会文章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学习重点】在朗读中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感受美的熏陶。
【学习难点】领略作者高超的写景艺术。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老舍(1898-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老舍是满族人,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的家庭。
1918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做过小学教员、中学教员;1924年,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汉文;1930年回国后,曾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担任中国文学系教授。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积极参加进步文艺界的各项工作。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老舍正在美国讲学,他接到了周恩来邀请他回国的信,便立即动身,于同年12月回国。
老舍自1924年开始创作,发表了很多极有影响的作品。
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他在1966年被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迫害致死。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短篇小说《月牙儿》、《断魂枪》,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2、相关资料课文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时写的。
出生在北京,又刚从英国回来的老舍,十分喜欢济南。
他曾经这样说:“从民国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按:1930~1934年),我整整在济南住过四载。
在那里,我有了第一个小孩,即起名为‘济’。
在那里,我交了不少朋友……,在那里我努力地创作,快乐地休息……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贮()蓄镶()边发髻()水藻()看()护济()南澄()清伦敦()2、解释下列词语:①安适:②慈善:③澄清:④贮蓄:⑤空灵:3、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