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骨折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的手术查房.wps
- 格式:ppt
- 大小:357.00 KB
- 文档页数:18
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内固定的手术配合摘要目的:介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压缩、骨折、爆裂骨折或椎体滑脱的手术配合。
方法运用手术护士严谨的工作作风,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科技术能力,达到准确有效的配合手术。
结果:36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的手术均顺利进行,达到了术前评估的效果,未出现任何意外。
结论:准确、熟练的手术配合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病人痛苦,降低手术伤口感染机率,是保证患者安全和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护理胸、腰椎轻度骨折,滑脱的病人都采取平卧硬板床上保守治疗,对一些不稳定的爆裂型骨折或伴有神经、脊髓损伤的病人一般都采用手术治疗。
近年来,治疗胸、腰椎骨折、滑脱的内固定村材料不断发展更新。
由于椎弓根螺钉器械结构简单,并具有三维空间的可调节性,可使骨折复位,从而使神经通道获得最充分的减压,以利截瘫恢复。
另外,由于其最小的内固定节段,减少手术创伤及保留更多的正常节段,最重要的是固定稳定,患者可早期活动,以利机能恢复,缩短卧床时间,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康复快。
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36例患者实施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6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26岁,平均年龄50岁,T12.L1椎体骨折8例,L1椎体骨折12例,L2椎体骨折10例,L4、L5椎体骨折2例,L4椎体滑脱4例。
随访术后切口均达到Ⅰ期愈合。
2手术方法病人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取俯卧位,采用胸或腰椎后路正中切口,向两侧剥离脊柱后方椎旁肌群主横突,显露伤椎及最少上下各一椎体,使用定位器定点,植入四枚显影探保针上、下各两支,C-臂X线机准确定位后,植入椎弓根螺钉、椎板切除减压,需植骨的再植骨融合,或放入融合器,手术结束时,放置胶管引流,按常规关闭切口,手术时间一般为120~150min。
3手术配合3.1术前准备3.1.1心理护理由于胸腰椎内固定手术属大手术,费用高,创伤大,患者担心手术预后情况,心理负担重,情绪不稳定。
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护理及应用意义分析目的:探討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护理方法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
两组患者均在本院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胸腰椎骨折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围术期专项整体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并比较两组术后腰椎功能、脊髓功能等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后腰椎功能优良率(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观察组脊髓功能B级(12.96%)和C级占比(25.9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2.22%、35.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脊髓功能D级(38.89%)和E级占比(22.2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9.63%、1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56%)显著低于对照组(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胸腰椎骨折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围术期采取针对、有效的整体化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并可改善患者腰椎、脊髓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脊柱是人體骨骼中骨折高发位置,在外力作用下胸腰椎骨折发生率较高,而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难度较大,患者恢复时间较长,需进一步提高其临床治疗水平[1-2]。
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是脊柱创伤外科的研究热点,该术式临床疗效较为可靠,成为胸腰椎骨折首选术式。
但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围术期仍需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保证患者恢复效果[3]。
为此,本次研究选择2013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10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围术期护理措施进行了对比分析及总结,该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现报道如下。
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护理及体会关键词胸腰椎骨折钉棒系统内固定护理胸腰椎骨折是脊柱创伤中的一种常见损伤,胸腰椎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疗效可靠而安全的手术方法。
减少了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以利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恢复体力。
本文对29例骨折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术前应用了心理支持,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功能锻炼指导是预防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护理措施,并做好出院指导,获满意疗效。
科学合理的护理是胸腰椎骨折复位,患者重新正常生活的有力保证。
临床资料29例患者中,男22例,女7例;年龄17~65岁。
致伤原因:车祸外伤16例,坠落伤9例,其他病理性3例。
所有患者均经ct或等检查诊确。
护理措施心理护理:胸腰椎骨折患者多为意外事故,患者无思想准备,对于外伤后出现的症状和病情有可能截瘫,死亡的压力多出现恐惧、紧张、悲观、抑郁等心理变化,护士针对这些心理变化应加以宽慰,鼓励,注意保守性交谈,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并通过成功病例宣教增加患者的自信心。
排除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配合医疗和护理工作。
一般护理:①术前准备:术前1天,清洁术野区皮肤、备血,准备好胸带或腹带;术前6小时禁水,12小时禁食;手术前30分钟留置尿管;做好术前三大常规、心、肺、肾功能及胸部x线或ct等检查;术前1天清洁灌肠。
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如有患肢水肿及贫血应予纠正,必要时抽血备血。
③帮助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及教会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及排痰等方法,以适应手术后病情需要,防止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及肺部并发症,吸烟习惯患者嘱停止吸烟并禁酒。
术后护理:①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持续心电监护及低流量氧气吸入,观察呼吸与spo2;注意观察面色;术后麻醉清醒前,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引起窒息;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麻醉清醒后观察无咳嗽、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
②进食与卧位:术后患者长期卧床,肠蠕动恢复慢,消化功能弱,术后8小时后尽量鼓励患者床上活动;麻醉清醒后6小时进流质及半流质饮食;本组病例采用的麻醉方式均为硬膜外麻醉,术后均留置硬膜外镇痛泵,镇痛2天,应注意保持通畅。
·临床研究·脊椎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朱振1,朱冬承2(通讯作者),国晓明1,吴鹏1,田学林1(1.泗洪县中医院,江苏 宿迁 223900;2.泗洪县人民医院,江苏 宿迁 223900)0 引言胸腰椎骨折是指由于高能外力导致胸腰椎骨质连续性的损伤破坏,是最为常见的脊柱损伤,患者常常伴随着神经功能的损伤以及腹痛、呼吸困难、休克、意识丧失等,致使其极高的致残率。
因交通事故、高处坠落、重物砸伤等直接外力导致胸腰椎的压缩、屈曲、侧方压缩、屈曲旋转、剪切、屈曲分离、伸展等是其主要病因。
对于这类疾病应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否则极易导致患者瘫痪甚至死亡。
目前临床上针对此类疾病多采取手术治疗方式[1],脊椎钉棒内固定系统就是其中之一,本文旨在探讨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脊椎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2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5例,女16例;年龄在22-61岁,平均(43.87±7.2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7例、高处坠落伤13例、重物砸伤8例、其他伤3例;按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2]:A级3例,B级9例,C级18例,D级11例。
观察组患者男23例,女18例;年龄在25-63岁,平均(45.21±6.8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6例、高空坠落伤11例、重物砸伤9例、其他伤5例;按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A级4例,B级8例,C 级13例,D级16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等基本资料的比较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根据X线、CT及MRI等影像学改变所有患者均符合胸腰椎骨折的诊断标准,有明确外伤史,具备手术条件;②排除合并其他骨折、凝血功能障碍、精神意识障碍等严重并发症者;③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对本次研究的内容十分清楚。
胸腰椎骨折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配合及体会发表时间:2012-12-03T16:56:40.4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0期供稿作者:邓皎如[导读] 严格无菌操作及掌控空气质量是手术质量的保证脊柱手术无菌要求高,原则上应安排在百级洁净手术间[2]。
邓皎如(江西省乐安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江西乐安 344300)【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0-0243-02 【摘要】目的总结胸腰椎骨折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的配合。
方法对68例手术患者给予术前访视、术前准备及手术护理配合。
结果手术顺利,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满意,且术后康复快。
结论胸腰椎骨折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配合默契的手术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内固定配合体会胸腰椎骨折是脊柱创伤中的一种常见损伤,且常合并脊髓损伤及并发症,骨折若不尽早复位与固定,如压迫神经,可引起骨折平面以下运动感觉障碍,甚至截瘫。
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对6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
现将手术护理配合及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病史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1—2011.12我院为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68 例,其中男 30例,女38 例;年龄 20—63 岁,平均43岁。
均为外伤致胸腰椎骨折,其中合并脊髓损伤者32例。
1.2 手术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病人取俯卧位,以病椎为中心,后正中切口,先暴露正常椎体,后暴露需要固定的椎体和棘突,椎板、上下关节突、横突,分别在病椎上下椎体关节突外缘垂线横突中轴水平线作为进钉点钻孔,再以带折头探针探测检查四壁,C型臂x 线机摄影证实位置理想后安放4枚螺钉,根据需要部分患者行椎板切除减压,然后施行复位并安放连接加压装置,并放置引流管。
1.3 结果手术顺利,术中未见有压疮及电刀电极损伤皮肤,术后伤口均甲级愈合,无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