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物理九上】辽宁开原第五中学 15.3 串联和并联
- 格式:docx
- 大小:142.33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5.3串联和并联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应该被充分激发和引导。
因此,我设计了一节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活动——探究串联和并联。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路为背景,通过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操作中感受并理解串联和并联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并联和串联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思考、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并联和串联的概念。
难点: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并联和串联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池、小灯泡、开关、电线等。
2. 学具:每个孩子一份实验套件,包括小灯泡、电线、开关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电路的小故事,引发孩子们对电路的好奇心。
2. 讲解:简要介绍串联和并联的概念,并通过图示进行解释。
3. 实验操作: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灯泡的亮度和开关的控制效果。
4. 讨论:引导孩子们分享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帮助他们理解和巩固串联和并联的概念。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串联和并联的概念。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观察实验现象,并从中得出结论。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我认为,这节课的设计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在实验中积极动手,乐于思考。
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孩子来说,理解并联和串联的概念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适时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我还将拓展延伸这节课的内容,通过布置相关的科学小作业,让孩子们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学习。
例如,让他们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电路,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电路的原理。
这样,既能巩固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也能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能力。
指导教师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3.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4.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分析问题能力.重点初步识别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难点识别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并联电路实物教具演示电路示教板及配套电路元件,多媒体设备一套学生电源(电池组)、小灯泡两个,开关一只、导线若干。
主教学过程学生活动引入新课展示两组小彩灯(一组串联、一组并联),闭合开关,小灯泡全部发光;断开开关从两组中分别摘下一盏灯后再闭合,观察灯泡发光情况;安上小灯泡,再任意摘下另一只小灯泡后闭合开关,观察小灯泡发光情况。
提出问题:当任意摘下一盏灯后,两组小灯泡发光情况不同,为什么?实验:用电池、一个小灯泡、开关和导线组成简单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请一位学生到前台完成电路图的连接。
现在再给你一个小灯泡,将这只小灯泡也接入这个电路中,看看有几种连接情况。
要求:闭合开关时,两盏灯都亮,开关断开时,两盏灯都熄灭。
学生开始实验。
找出连接方式不同的两组学生到讲台连接电路。
分析学生所连接的电路图,引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课题。
学生观察学生实验学生上讲台连接电路学生上讲台连接电路教学过程设计一、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概念: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电路连接完成后,在实验报告上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你的连接情况画出来,并画出所对应的电路图,在电路图上用箭头标出电流的方向。
然后根据表1分析讨论如何去识别串、并联电路?表1小结:学生实验动手操作学生讨论学生总结学生回答学生回答S讨论内容连接方式电流路径用电器是否相互影响开关作用串联电路并联电路识别开始上课我们展示的两组小彩灯分别是哪种连接方式呢?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还有哪些属于串联或并联电路吗?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1、串联电路——装饰用的小彩灯中的一些小灯泡2、并联电路——建筑物轮廓灯;家庭中各用电器之间等。
教学设计指导学生自学变?(2)并联电路特点①电流的路径有条,用箭头标出电流路径的方向。
②闭合所有开关后,将其中一个灯泡拧松熄灭时,另一个灯泡是否发光?由此可见,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是否互相影响?③闭合S1、S2,当S断开或闭合时,观察两灯工作情况可得:干路开关S控制的是的工作。
三个开关都闭合后,再断开S1,观察L1是否发光?当断开S2,观察L2是否发光?由此可得:支路开关控制的是用电器的工作。
(本支路,所有)(三)生活中的电路阅读P107“生活中的电路”,然后了解生活中的哪些电路是串联的?哪些电路是并联的?三、检测展示,暴露问题1.下面是一位同学对身边的一些电路连接进行观察分析得出的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A.节日用简易小彩灯,有一个灯泡坏了以后,其他灯泡都不能正常工作,所以他们是串联的B.马路两旁的路灯,晚上同时亮,早上同时灭,所以它们是串联的C.一般家庭中都要安装几盏照明灯和其他用电器,使用时互不影响,所以它们是并联的2.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两灯属于串联的正确电路是()3. 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际电路,在右面的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图.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感性认识归纳总结特点。
培养学生的自学知识的迁移能力,思考、交流合作能力。
第一题考察学生对生活中电路连接形式的理解第二题考察学生对串联电路的识别L2L1S2S1S自学检测4. 根据下图所示的电路图,把电路元件连接起来。
四、后教解疑,强化理解判断电路连接的方法:1、确定电流路径2、判断用电器的工作关系五、总结提升,回归目标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六、当堂训练,问题反馈必做题:1.如图所示是一个简化的电冰箱内的电路图,其中M是压缩机用的电动机,L是冰箱内的照明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2.下图所示的三个电路中,两个电灯是串联的是图()第三题考察学生对实物图的识别,并会画出对应的电路图第四题考察学生连接实物图的能力第一题通过开关的通、闭检验电路的工作情况第二题检验学生对电路的辨别能力A.只闭合S1,灯L亮,电动机M工作B.只闭合S2,灯L亮,电动机M工作C.闭合S1和S2,电动机M才能工作D.闭合S1,灯L亮,闭合S2,电动机M工作SL2L1SSSL1L1L1L2L2L2当堂训练3. 根据下图所示的电路图,把电路元件连接起来。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15.3 串联和并联一、教学内容1. 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
2. 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相互影响。
3. 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4.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和判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并掌握它们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串并联电路的识别和判断。
2. 教学重点: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路图、实物电路。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家庭电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电路连接方式。
2. 概念讲解:介绍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定义及特点。
3. 实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出示一些串并联电路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习效果。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说出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应用。
7. 板书设计: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相互影响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8. 作业设计:题目1:判断下列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并说明原因。
答案:略题目2:家庭电路中,洗衣机、电冰箱和照明灯的连接方式是(),并说明理由。
答案:并联,因为它们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题目3:如图所示,请判断电路中的用电器是串联还是并联,并说明理由。
答案:略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电路的串联和并联,通过实例分析和课堂互动,让学生掌握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课堂小结环节,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加深记忆。
作业设计注重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整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2. 拓展延伸:研究串并联电路的性质,探讨串并联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家庭电路、照明电路等。
三、串联和并联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2、本节内容在初中物理体系中的作用、地位:这节课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电路和电路图及电路元件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是学习电学知识的重要基础。
这部分知识既是第二节电流和电路知识的深化,又是后面学习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等的基础。
在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串并电路的特点,会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
2、过程与方法:再动手实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从而学习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的兴趣,积极主动找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识别方法,能联系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三、教学重点:知道串并电路的特点,会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教学难点: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画出对应的电路图及电路的设计。
四、教法:讲解法、实验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学法:探究式、讨论式、启发式五、教具准备:电源、导线、开关、小灯泡、多媒体六、教学流程:1、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教师让学生对照实验器材:电源、导线、开关一个、两盏小灯泡,要求都能发光。
让学生试一试,能不能连接出这样的电路?接着让学生分组试着动手实验连接两盏电灯的电路。
教师在学生中巡视,有目的的请两组同学到黑板上演示连接两种电路的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这样做发散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相互协作的能力。
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上充满了学生成功的喜悦。
再让学生观察这两种连接方式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后能比较好的说出来:一种是两盏灯一个一个顺着连接起来;一种是两盏灯并列着连接起来的。
2、新授:接着教师讲解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是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是并联电路,教师演示让学生认识并联电路中的干路和支路。
教师总结:串联和并联是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
15.3 串联和并联指导
教师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4.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分析问题能力.
重点初步识别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难点识别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并联电路实物
教具
演示电路示教板及配套电路元件,多媒体设备一套
学生电源(电池组)、小灯泡两个,开关一只、导线若干。
主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展示两组小彩灯(一组串联、一组并联),闭合开关,小灯泡全部
发光;断开开关从两组中分别摘下一盏灯后再闭合,观察灯泡发光情
况;安上小灯泡,再任意摘下另一只小灯泡后闭合开关,观察小灯泡
发光情况。
提出问题:当任意摘下一盏灯后,两组小灯泡发光情况不同,为
什么?
实验:用电池、一个小灯泡、开关和导线组成简单电路,并画出
电路图。
学生观察
学生实验
S
1
2
请一位学生到前台完成电路图的连接。
现在再给你一个小灯泡,将这只小灯泡也接入这个电路中,看看有几种连接情况。
要求:闭合开关时,两盏灯都亮,开关断开时,两盏灯都熄灭。
学生开始实验。
找出连接方式不同的两组学生到讲台连接电路。
分析学生所连接的电路图,引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课题。
学生上讲台连接电路
学生上讲台连接电路 一、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概念:
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 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 电路连接完成后,在实验报告上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你的连接情况画出来,并画出所对应的电路图,在电路图上用箭头标出电流的方向。
然后根据表1分析讨论如何去识别串、并联电
路? 表1
小结:
讨论内容 连接方式
电流路径
用电器是否 相互影响
开关作用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3
识别开始上课我们展示的两组小彩灯分别是哪种连接方式呢?
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还有哪些属于串联或并联电路吗?
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
1、串联电路——装饰用的小彩灯中的一些小灯泡
2、并联电路——建筑物轮廓灯;家庭中各用电器之间
等。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反馈——识别电路: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作业 练习册(朝阳目标检测)。
S
L 3 L 1
L 2 L 1 L 2
S 1
L 2
S 1 L 1 L 1
L 2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