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复习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 格式:ppt
- 大小:4.73 MB
- 文档页数:45
2016年全国各地高考政治试题文化生活分类汇编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选择题1.(2016·浙江卷·34)受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启示,某县政府和企业把“文化车间”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政府和企业这样做的理由有①“文化车间”建设能够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②“文化车间”建设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③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④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2.(2016·北京卷·26)某国际学术期刊的封面,用中国山水画形象地表现了中国某生物研究组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
山顶代表体细胞状态;连接各山顶的桥代表小分子,能够促进各山顶之间的衡越;山水中的小舟代表转基因方法,通过不同的路线实现重编程。
采用绘画形式表现科学研究成果反映了A.科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B.科学与艺术都来自于创新思维C.科学与艺术都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D.艺术的传播需要借助科学的力量3.(2016·江苏卷·20)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
2016 年5 月12 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隆重召开。
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
材料体现了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4.(2016·江苏卷·21)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
材料表明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②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2016·江苏卷·19)“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
编号:13 第四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编写人:侯创娟审核人:审批人:使用人:班组:组评:师评:【高考导航】——目标明确,行动才更有效哦高考考点扫描本单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明确的政治导向性,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主要命题点有:①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④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⑤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⑥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考查的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主要集中于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在复习中,可以文化建设政策为依托,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创建活动,分析实际生活中和谐文化、网络文化、打击淫秽色情文化等,分析每年度评选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以此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导航】——分析线索,提携单元高频考点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找出它。
其它知识点和此核心内容有什么内在联系?通过自主探究构建知识框架。
【突破考点】——突破核心问题,明确重点考点考点一: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典例分析1:(2012·烟台模拟)盗版音像和盗版图书的存在( )A.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B.扰乱了文化市场秩序,不利于对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 C.迎合了一些人对低级趣味的要求D.给大众传媒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涉及的知识:典例分析2:近年来,我国网络游戏市场快速发展,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网络游戏也给部分消费者尤其是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为切实加强管理工作、落实管理责任,文化部发布了《关于改进和加强网络游戏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
针对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广大网民应该( )①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②加强道德修养,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③合理利用网络,维护网络文明④离开网络,拒绝虚拟世界的诱惑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涉及的知识:典例分析3:电视连续剧《潜伏》以主人公的信仰为主线,将爱情、信仰、情节、明星等影视审美元素成功地糅合在一起,被观众称为“无法按快进键”的电视剧。
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1、当代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2、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1)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多样性的文化生活提供了技术支撑(2)文化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为人们提供了大批量的文化产品(3)文化市场的发育和完善,使人们能够更方便地获得文化产品3、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喜”的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表现:①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精神生活;②传播科学文化知识;③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④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
“忧”的表现:①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②有些文化产品迎合低俗趣味;③有些媒体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炒作“新闻”。
“忧”的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4、应该如何看待大众传媒的发展应全面看待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一方面,大众传媒使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文化作品得到更好的传播,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肆意扩散。
因此,必须对大众传媒进行管理,决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法制建设,使大众传媒的发展依法进行,同时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
5、当前我国文化需求的特点及原因当前我国文化需求的基本特点:多层次、多样化。
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是不同的。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但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活动,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5、大众文化的含义“大众文化”指的是“为大众的”文化,即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2016年高考文化生活第四单元试题归类走进文化生活1.(2016全国新课标I乙卷19)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
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与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
“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16全国新课标III丙卷19)2015年,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
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2016海南单科卷17)莆仙戏被誉为宋元时期南戏的“活化石”,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引进艺术人才、安排专项财政资金等方式,大力扶持莆仙戏,使这一传统艺术展现出新的魅力。
政府扶持莆仙戏旨在()①拓展戏曲文化市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②挖掘传统戏曲的历史文化价值③通过推陈出新维护戏曲文化的多样性④推动戏曲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A.①②B. ①④C.②③D.③④4.(2016全国新课标I乙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6分)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栋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
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
文化生活三、四单元复习案课堂探究案●易混易错点(见文化生活第6-10课复习案课堂探究)课后延伸案1.2012年5月召开的中共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正式公布了“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
某校学生开展了“为广东省实践新时代广东精神建言献策”的主题活动,你认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有①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③加强以增强诚信为核心的思想道德建设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2.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我国的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各民族的歌舞极具特色……这一切说明了()A.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我们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C.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D.我们的中华文化异彩纷呈4、茂腔是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
由茂腔经典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而成的茂腔动漫剧目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又不乏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
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的道理是()A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B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C 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刨新的根本途径D 不同地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发展规律5. “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著名作家王蒙有关汉字的表述体现了()A.汉字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B.汉字独具特色历史悠久C.汉字是凝固的物质文化遗产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6.《论语·子罕》说“为仁由己”;《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
得天下者,先自得也”。
必修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第四单元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目前我国文化市场色彩斑斓,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①大众传媒的影响②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③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④市场经济的滞后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当前“恶搞”作品在网络上可谓“新作不断”,“超越不断”,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
对此正确的认识是()①满足了人们日益多样的文化需求②反映了文化市场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③把经典文化流行化,传统文化时尚化④是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思潮的一种表现形式A.②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3.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5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九部门将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深入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
坚决铲除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全面净化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环境,努力建立良好的网络文明风尚。
工信部与公安部门的行为()①是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②限制了人们对网络文化产品的自主选择③有利于创造培养“四有”新人的文化环境④有利于青少年提高眼力,拒绝污染A.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③④4.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一些反映爱国情结的优秀文化作品,如《建国大业》《风声》等,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唱响了2009年荧屏的主旋律。
这主要说明了()①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由多样化向一元化转化的特点②主旋律作品在文化生活中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③发展先进文化必须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继公安部、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工信部等九部门联合组织开展打击整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3个多月之后,日前,公安部再次作出部署,在全国展开新一轮打击整治专项行动,剑锋直指淫秽色情手机网站。
《文化生活》汇编一、选择题1.受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启示,某县政府和企业把“文化车间”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政府和企业这样做的理由有①“文化车间”建设能够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②“文化车间”建设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③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④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2.某国际学术期刊的封面,用中国山水画形象地表现了中国某生物研究组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
山顶代表体细胞状态;连接各山顶的桥代表小分子,能够促进各山顶之间的衡越;山水中的小舟代表转基因方法,通过不同的路线实现重编程。
采用绘画形式表现科学研究成果反映了A.科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B.科学与艺术都来自于创新思维C.科学与艺术都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D.艺术的传播需要借助科学的力量3.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
2016 年5 月12 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隆重召开。
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
材料体现了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4.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
材料表明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②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 “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
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
”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6.“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副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