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的影响-(王基铭发言稿090317)
- 格式:ppt
- 大小:363.50 KB
- 文档页数:43
金融危机对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影响
舒朝霞
【期刊名称】《中外能源》
【年(卷),期】2009(14)5
【摘要】受金融危机冲击世界经济步入全面衰退。
分析了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形势:美国经济陷入深度衰退;欧洲经济形势比美国更严峻;日本进入新一轮经济衰退;新兴经济体成为亮点,但增速减缓;中国经济增速回落较大。
进一步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中国相关行业的影响,指出2009年石油市场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剖析了中国成品油市场和石化市场所受的影响。
最后预计未来几年世界石化市场将再现供大于求态势,化工盈利预期下降。
【总页数】5页(P76-80)
【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石化市场;世界;中国
【作者】舒朝霞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22;F833.05
【相关文献】
1.金融危机对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影响及其对策 [J], 李宁
2.金融危机中对中国石油行业影响及石油企业应对策略 [J], 宋长乐
3.金融危机对中国石油行业影响及石油企业应对策略 [J], 宋长乐
4.虱际金融危机对天然气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为例 [J], 伍建国;姜子昂;何春蕾;钟毅
5.国际金融危机对天然气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为例 [J], 伍建国;姜子昂;何春蕾;钟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融危机对石油化工行业的影响及对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冯世良二○○九年二月十七日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大家好!今天,应会议的邀请,我就金融危机对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石油和化工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关系国家安全与国民经济命脉,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特点。
我国是世界石油和化工生产及消费大国,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烧碱、纯碱、乙烯、甲醇、化肥、农药、染料等主要石化产品均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石油和化工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70万吨乙烯和大型化肥成套装置(30万吨合成氨、60万吨磷铵、100万吨氯化钾)均实现了国产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甲醇、聚氯乙烯、子午线轮胎等技术均实现了产业化;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等煤化工技术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大型纯碱制造技术不但满足了国内需求,而且实现了成套装备出口。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居第2位:煤生产、消费居第1位原油消费居2位;生产居5位;天然气生产居9位;消费居10位;水电消费居1位;核电消费居10位回顾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其来势之猛、波及面之广是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来最为罕见的。
世界经济由此被拖入衰退的境地,这场危机对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
全行业经济呈现出先高后低的态势,前8个月经济运行保持两位数增长,9月开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速大幅下滑,11月份增长接近零点,12月份出现负增长,全行业景气周期由10年来的高增长转为下行通道。
(一)生产增幅先高后低,年底出现负增长全行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共29900家,比上年增加2422家;2008年全行业总产值6.5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4.0%(1-8月4.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9%)。
9月份以后,行业经济增速逐月加速下行,11月份,全行业总产值增幅接近零点,当月全行业总产值增长仅为0.8%;12月份,全行业出现负增长,当月全行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下降6.8%。
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变动,金融危机已经成为时常谈及的话题。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国家来说,金融危机对其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及可行的对策。
首先,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的冲击主要体现在需求和市场萎缩上。
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放缓,许多国家的经济衰退使得对中国制造产品的需求减少,市场竞争加剧。
中国制造业对出口依赖度较高,如果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企业将难以维持生产规模和利润,这将直接影响制造业的竞争力。
其次,金融危机还带来了全球供应链的重新调整。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角色,与世界各地的企业形成了复杂的供应链网络。
然而,金融危机导致许多企业纷纷缩减成本,重新选择供应商。
这意味着中国制造业可能会失去一些订单,从而减少了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
进一步困扰中国制造业的因素是金融危机对外贸政策的影响。
金融危机加大了各国的保护主义倾向,导致贸易壁垒的加强。
对于中国这样依赖出口的国家来说,贸易壁垒将会限制其产品的进入国际市场,削弱其竞争力。
然而,尽管金融危机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还是有一些对策可以采取来应对这种局面。
首先,中国制造业应该通过创新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和产品升级,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其次,中国制造业应该加强自身的品牌建设。
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中国制造业在品牌声誉和形象上存在较大差距。
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服务和信誉,中国制造业可以树立起高品质的形象,吸引更多国内外客户。
此外,中国制造业还可以通过开拓新的市场渠道来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在全球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下,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市场机会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已经开始注重国内市场的开发,通过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来推动国内制造业的发展。
最后,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浅析金融危机对我国石油产业的影响与对策摘要: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渐显现。
在石油需求放缓,油价下跌的背景下,我国石油企业也受到较大影响。
如何把握金融危机的走势,掌控石油产业发展变化的趋势,寻求我国石油产业对策,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本文拟就金融危机对我国石油产业上、下游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我国石油产业应对危机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金融危机油价石油储备长远投资进入2008年9月以后,美国金融市场风云再起,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破产、美洲银行收购美林集团、AIG集团陷入危机,强烈震撼了美国金融市场,并在国际金融市场掀起滔天巨浪,目前,金融危机已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2008年世界经济已明显放缓,下行风险逐步加大,前景更加不确定。
从宏观环境来看,目前正值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局势下认识局势掌控方向,对石油化工行业所受到的影响予以翔实的剖析,无论是对于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的长远发展,还是对石油化工行业在具体工作中的突破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石油市场走势(1)石油需求放缓,油价下跌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约占40%,世界经济增长离不开石油,特别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石油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年代。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经历三次石油危机之后,各个国家都努力降低对石油的过分依赖,导致经济的增长对石油资源的消耗相对减少。
如图一:图一经济增长和石油消费关系表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过去10年了,当人们逐渐将其淡忘之时,一场规模更大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并从虚拟经济蔓延至实体经济多数国家陷入经济衰退。
亚洲金融危机后,由于世界经济增速缓慢,1998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速明显放缓,从上年的2.74%降至0.75%。
同期,亚洲石油需求同比下降了2.5%,10年中首次出现负增长。
这次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的下滑速度之快出人意料。
论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制造业前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中迅速崛起,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心。
然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中国制造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减少出口需求全球经济衰退导致消费者支出和投资需求下降,从而导致出口需求减少。
这对中国制造业来说是一大挑战,因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出口。
原材料成本上升金融危机导致全球原材料价格波动大,大宗商品价格暴跌。
而中国大量依赖进口原材料,原材料成本上升对中国制造业造成了重大影响。
金融机构信贷收紧金融机构信贷收紧不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由于金融机构信贷收缩,企业的融资难度加大,制造业的投资和研发活动受到了限制。
应对策略加强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在全球供应链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业需要加强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
这将有助于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降低对出口市场的依赖。
加强国内市场开发金融危机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不如对出口市场严重。
因此,中国制造业可以考虑加强国内市场的开发。
例如,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创新销售模式,拓展新的客户群体。
扩大资本投入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扩大资本投入是提高制造业效益的关键之一。
中国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法规环境和鼓励外资投入等多种手段来扩大资本投入。
结论通过对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和应对策略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中国制造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扩大资本投入、拓展国内市场等多方面工作,以提高自身竞争力,繁荣发展。
金融危机下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思考
金融危机是我们现今所面临的一项比较复杂的问题,而其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肯定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我们也应该加强对金融危机影响的分析和思考,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首先,应该强调的是,中国装备制造业与国内金融集团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互依赖性。
这就意味着金融危机将会影响到装备制造业的资金融通性。
而资金融通性如果受到影响,一般情况下就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其次,金融危机会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市场营销模式和业务拓展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金融危机情况下,国内外客户需求的调整也会影响到装备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最后,我们应该重视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下行和行业内就业环境紧张等问题,以及金融危机对实体产业间接影响,以提高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金融危机给我们施加了巨大的影响,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停止前进,而要加快脚步,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努力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各方面能力,为经济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效率提高和技术创新做出更大更全面的贡献。
全球金融危机对石化工业的影响时间:2009年1月6日11:52作者:jmmhg 浏览次数:5来源:以2008年9月美国雷曼兄弟投行宣布破产为标志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金融界陷入一片“恐慌”之中,虚拟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实体经济。
已经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中国,虽然保持经济稳定的基本面,但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作为经济支柱行业的石油和化学工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经济低迷、出口下降、需求不振、价格跳水、经营困难……种种迹象表明,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寒冬”正呼啸而来。
经过5年黄金般快速发展的我国石化工业在这次风暴中受到的影响如何?我们将如何面对?这是业界普遍关心的话题。
全球石化行业首当其冲石化工业是世界经济链条中的重要环节,石油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和最初级的化工原料,处于诸多行业的上游,所涉及的下游产业链长而宽,繁复成网,影响力大。
在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转移的大背景下,石化行业是受影响较直接和传导较迅速的行业之一。
1.油价大跌是金融危机最直接的表现金融危机到来后,随着股市暴跌和信贷收缩,投资者信心崩溃,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纷纷陷入衰退,世界经济步入停滞甚至衰退的风险明显加大。
国际油价大幅下跌是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递的最直接表现。
2008年布伦特原油市场最高价是今年7月11日创下的147.27美元/桶,而目前已逼近40美元/桶。
从趋势分析,原油价格跌破40美元/桶势在必然。
金融危机直接导致原油价格大幅下降,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石化行业首当其冲,进入周期性下行阶段。
2.油价下降迅速向石化产业下游传递原油价格下降带动大宗石化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其幅度超乎一般想象。
过去3个月内,石化产品价格的下跌幅度远高于油价的下跌幅度。
如苯价格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首次下跌至石脑油的价格之下,甚至石脑油的交易价格低于原油价格,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
仅10月底一周内国际市场价格暴跌20%以上的化工产品就有乙烯、丙烯、纯苯、苯乙烯、双酚A 以及乙二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