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设计基础
- 格式:doc
- 大小:215.50 KB
- 文档页数:13
设计色彩造型基础知识点设计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而色彩和造型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元素。
本文将介绍设计中的一些基础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色彩和造型。
一、色彩基础知识点1. 色彩环色彩环是由一系列不同颜色组成的圆形图案,主要包括主要色、次要色和中间色。
主要色是指红、黄、蓝三种颜色,次要色是指主要色两两混合而成的橙、绿、紫三种颜色,中间色则是主要色和次要色混合而成的颜色。
2. 色彩对比色彩对比是指通过在颜色的互补或相邻的位置上使用不同的颜色,来强调或突出某个元素。
常见的色彩对比有对比色、冷暖色对比和明暗对比等。
3. 色彩情感不同的颜色会带给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
例如,红色往往代表激情和力量,蓝色则代表冷静和安宁。
在设计中,选择适合的颜色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 色彩搭配色彩的搭配是指将不同颜色进行合理组合,以达到视觉美感和传达特定信息的目的。
搭配的原则包括类似色搭配、对比色搭配和三分法等。
二、造型基础知识点1. 线条线条是造型中最基础的元素之一,通过线条的组织和运用,可以表现出物体的轮廓和形态。
线条可以分为曲线、直线和折线等多种形式,不同的线条组合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效果和表达出不同的意义。
2. 形状形状是指物体的外部轮廓和几何形状。
常见的形状有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形状在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运用不同的形状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视觉效果。
3. 空间空间是指物体存在的区域,可以分为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
在设计中,通过合理利用空间,可以给人一种开阔或者局促的感觉,进而影响人的情感和心理体验。
4. 比例和尺度比例和尺度是指物体的大小关系和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通过合理的比例和尺度运用,可以达到平衡、协调和美感的效果。
总结:色彩和造型对于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对色彩的了解和运用,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信息。
而通过对造型的把握和运用,可以体现出物体的形态和特点。
因此,熟悉和掌握色彩造型的基础知识点,对于设计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色彩设计基础知识点色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衣物、建筑还是艺术作品,色彩的运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设计中,色彩设计是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影响人们的情绪、感知和行为。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础的色彩设计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色彩。
一、色彩的基本概念1. 色相:色相是色彩的基本属性,也是我们所熟知的颜色名称,如红、橙、黄等。
在设计中,选择适当的色相能够给作品带来特定的情绪和风格。
2. 饱和度:饱和度指的是色彩的纯度和强度,即颜色的鲜艳程度。
在设计中,适当调整饱和度可以创造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表达方式。
3. 亮度:亮度指的是色彩的明暗程度。
亮度高的色彩会让人感到明亮和轻松,而亮度低的色彩则会给人带来压抑和沉重的感觉。
二、色彩的搭配原则1. 色彩的对比:对比是色彩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手法,通过将对立的色彩进行组合,使色彩更加鲜明和引人注目。
例如,红绿对比、黄紫对比等。
2. 色彩的类比:类比是指选择相邻的色相进行搭配,形成柔和的色彩过渡和衔接。
例如,蓝绿搭配、橙红搭配等。
3. 色彩的共生:共生是指选择相似的色彩进行搭配,创造出和谐和统一的色彩效果。
例如,浅蓝和深蓝的搭配、浅黄和深黄的搭配等。
三、色彩的情感表达1. 红色:红色是最具有活力和激情的颜色,可以传递出热情、力量和激动的感觉。
在设计中适当运用红色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奋。
2. 蓝色:蓝色是一种冷静和放松的颜色,可以传递出平静、安宁和信任的感觉。
在设计中适当运用蓝色可以给人带来舒适和放松的体验。
3. 黄色:黄色是一种明亮和活泼的颜色,可以传递出温暖、开心和活力的感觉。
在设计中适当运用黄色可以让人感到愉悦和充满希望。
4. 绿色:绿色是一种平和和自然的颜色,可以传递出平衡、和谐和安心的感觉。
在设计中适当运用绿色可以营造出自然和健康的氛围。
5. 紫色:紫色是一种神秘和优雅的颜色,可以传递出神秘、高贵和浪漫的感觉。
在设计中适当运用紫色可以给人一种神秘和独特的体验。
色彩基础与界面配色原则在界面设计中,色彩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美化界面,还能加强用户的体验和理解,因此,掌握色彩基础以及界面配色原则非常关键。
下面将从色彩基础和界面配色原则两个方面详细介绍。
一、色彩基础1.色相:色相是指颜色的种类,如红、绿、蓝等。
色相的搭配会给人不同的感觉与情绪。
例如,暖色调(如红、橙、黄)给人温暖、积极的感觉,而冷色调(如蓝、绿、紫)则给人冷静、安静的感觉。
2.饱和度: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度,即颜色的鲜艳程度。
高饱和度的颜色给人视觉冲击力强的感觉,而低饱和度的颜色则显得柔和、舒适。
3.明度: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
明度高的颜色给人明亮、活泼的感觉,而明度低的颜色则给人沉稳、厚重的感觉。
4.对比度:对比度是指不同颜色之间的明暗差异。
在界面设计中,适当的对比度可以增加页面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例如,在黑色背景上使用白色文字,或在浅色背景上使用深色按钮。
1.简洁明快:界面的配色应简洁明快,不宜过于复杂,避免给用户带来困扰。
一般来说,选择两到三种主色调,并搭配几种辅助色调,能够使界面更加清晰和易于理解。
2.色彩协调:界面中各个色彩应相互协调,不应产生冲突或混乱的感觉。
要注意选择互补色、类似色或邻近色,避免使用过于鲜艳的颜色或色彩反差过大的组合。
3.色彩代表:不同的颜色通常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和印象,因此在界面设计中可以利用色彩的代表意义来传递信息。
例如,蓝色可以代表稳定和可靠,红色可以代表警告和注意等。
4.色彩权重:在界面中,不同元素的权重也会影响颜色的运用。
一般来说,主要的界面元素应该使用鲜明的颜色,而次要元素则可以使用较为柔和的颜色,以达到重点突出和平衡的效果。
5.反馈与引导:色彩在界面中还可以用于提供反馈和引导作用。
例如,通过改变按钮颜色来表示按钮的状态变化,或使用亮色来突出重要的信息或操作,以引导用户的注意力。
总结起来,色彩基础和界面配色原则是界面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掌握色彩基础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色彩,有效地传递信息和情感。
设计色彩基础知识点色彩是设计中至关重要的元素之一,对于设计师来说,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在本文中,将介绍设计中的色彩基础知识点,包括色彩搭配、色彩表达和色彩心理学等方面。
一、色轮与颜色关系色轮是指将多种颜色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的圆形图。
常见的色轮有传统色轮和增色色轮两种。
传统色轮由红、黄、绿、青、蓝和紫六种基本色组成,相邻的颜色可以混合在一起形成次级颜色。
而增色色轮则是由红、绿、蓝三种基色组成,通过叠加不同的光线可以形成其他多种颜色。
了解色轮可以帮助设计师进行色彩搭配,充分利用色彩的对比与协调,达到设计效果和表现手法的需要。
二、色彩搭配色彩搭配是指将多种颜色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使得整体视觉效果更加和谐、舒适。
常用的色彩搭配方式有以下几种:1.类似色搭配:选择相邻的颜色进行搭配,可以形成温和、柔和的效果。
2.互补色搭配:选择色轮上相对的颜色进行搭配,可以产生鲜明、对比强烈的效果。
3.三角色搭配:选择一个颜色,再选择其相邻的两个对补色进行搭配,可以形成平衡和谐的效果。
4.单色搭配:选择同色系不同明暗度的颜色进行搭配,可以产生高雅、稳重的效果。
三、色彩表达色彩在设计中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不同的色彩在人们心中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情感反应,例如红色常被用于表达热情、活力和喜悦,蓝色常被用于表达冷静、稳重和深远的意境。
在设计中,根据设计的主题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色彩来表达设计的情感和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四、色彩心理学色彩心理学研究的是颜色与情感、认知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在设计中,了解色彩心理学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加准确地使用色彩来传达设计的意图。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色彩心理学解读:1.红色:激发激情和活力,具有强烈的注意力吸引力。
2.蓝色:给人以冷静和安全感,适合传达稳重和专业的形象。
3.黄色:代表活力和快乐,常用于传递欢乐和积极的情绪。
4.绿色:象征自然和平静,适合传达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主题。
总结:设计中的色彩基础知识点对于设计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谈谈对色彩构成的认识一、色彩基础色彩构成的基础在于色彩的属性。
色彩包括色相、明度和彩度三个基本属性。
色相是指颜色的基本样貌,是区分不同颜色的标准;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即颜色的深浅;彩度是指颜色的鲜艳程度,即颜色的饱和度。
这三个属性之间相互影响,构成了千变万化的色彩世界。
二、色彩语言色彩构成也是一门色彩语言。
不同的色彩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意象。
例如,红色通常代表热情、活力,蓝色则代表冷静、沉着。
通过合理的运用色彩语言,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和创意。
三、色彩心理学色彩心理学是色彩构成的重要分支。
它研究色彩对人类心理的影响,以及人们对不同颜色的感受和反应。
色彩心理学在产品设计和广告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了解色彩心理学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把握目标受众的心理需求,提高设计的效果和吸引力。
四、色彩搭配色彩搭配是色彩构成中的重要环节。
搭配恰当的色彩可以创造出和谐、美观的视觉效果,而搭配不当的色彩则可能导致视觉混乱和不舒适感。
在进行色彩搭配时,需要考虑不同颜色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配合,例如相似色搭配、对比色搭配、三等分搭配等。
五、色彩创意色彩创意是色彩构成的最高层次。
它要求设计师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够创造出独特、新颖的色彩组合和视觉效果。
色彩创意需要结合设计理念和目标受众的需求,通过独特的色彩表现方式来传达设计意图和情感。
总之,色彩构成是一门涉及色彩基础、色彩语言、色彩心理学、色彩搭配和色彩创意等多方面的学科。
掌握好这门学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色彩的本质和运用规律,提高我们的视觉表现能力和创意水平。
设计色彩色彩的基础知识设计色彩是指在设计中运用的各种颜色的搭配和应用。
色彩对于设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传达情感,引导视觉焦点,并创造出不同的氛围和表达方式。
色彩的基础知识是设计师必须了解的一部分,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色彩的基础知识。
首先是色彩的基本概念。
色彩是物体反射或发射光线时所显示出的特性,它是眼睛对不同波长光线的感知结果。
我们常见的颜色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等。
除了主色外,还有各种不同深浅的色调和不同程度的明度。
接下来是色彩的基本属性。
色彩有三个基本属性:色相、明度和纯度。
色相是表达颜色种类的属性,也是色彩最基本的属性之一、将色相按照连续的方式排列称之为色相环,常见的有红、橙、黄、绿、蓝、靛、紫等。
明度是指颜色的亮度和暗度,即颜色的明暗程度。
可以通过增减颜色的明度来表达不同的明暗关系。
纯度是指颜色的鲜艳程度和灰度程度,也称为饱和度。
纯度高的颜色色彩饱满,看起来鲜艳;纯度低的颜色色彩淡化,看起来灰暗。
除了以上基本属性外,颜色还有冷暖属性,冷色调使人感到凉爽和清新,例如蓝色;暖色调使人感到温暖和亲近,例如红色。
在设计中,色彩的运用还需要考虑色彩的相互关系。
常见的色彩相互关系有对比、互补、类似和同色系。
对比是指使用互相差异很大的颜色,以引起视觉上的冲击和强烈的对比感。
对比色常见的组合有黑白、红绿、蓝黄等。
互补是指在色相环上互相对峙的颜色,例如红绿、蓝黄、紫黄绿等。
互补色搭配可以形成强烈的对比和饱和度。
类似是指在色彩环上相邻的颜色,例如红橙、橙黄、绿青、青蓝等。
类似色搭配常见于柔和和温和的情感表达。
同色系是指在色彩环上相连的颜色,例如蓝色系、绿色系、红色系等。
同一色系的搭配可以表达一种细腻和和谐的感觉。
除了以上的基本知识,色彩还与文化、心理学和环境有关,设计师在运用色彩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不同的文化对于颜色有不同的解读,例如在西方,红色代表热情和力量,而在中国,红色代表喜庆和吉祥。
心理学研究也发现不同的颜色可以对人的情绪和情感产生影响。
色彩设计基础第一章绪论一、色彩的意义形成人们审美观的主要途径色彩既是一种感受,又是一种信息色彩美已经成为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一种享受二、颜色感觉的形成人的色彩感觉信息传输途径是光源、彩色物体、眼睛和大脑,也就是人们色彩感觉形成的四大要素。
这四个要素不仅使人产生色彩感觉,而且也是人能正确判断色彩的条件。
在这四个要素中,如果有一个不确实或者在观察中有变化,就不能正确地判断颜色及颜色产生的效果。
光源的辐射能和物体的反射是属于物理学范畴的,而大脑和眼睛却是生理学研究的内容,但是色彩永远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的,而色彩感觉总包含着色彩的心理和生理作用的反映,使人产生一系列的对比与联想。
美国光学学会(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的色度学委员会曾经把颜色定义为:颜色是除了空间的和时间的不均匀性以外的光的一种特性,即光的辐射能刺激视网膜而引起观察者通过视觉而获得的景象。
在我国国家标准GB5698-85中,颜色的定义为:色是光作用于人眼引起除形象以外的视觉特性。
根据这一定义,色是一种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眼的视觉特性,而人的视觉特性是受大脑支配的,也是一种心理反映。
所以,色彩感觉不仅与物体本来的颜色特性有关,而且还受时间、空间、外表状态以及该物体的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还受各人的经历、记忆力、看法和视觉灵敏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第二章色彩的形成原理第一节色彩现象的心理性质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与人的视觉器官以后,大脑必然导致对不同的色彩产生某种情感活动,不同的色彩会影响人们的情绪、性情和行动,这是色彩的心理性质。
几种常用色彩的情感功能红色:兴奋、激动、欢乐、危险、紧张、恐怖等橙色:渴望、健康、跃动、成熟、向上、等黄色:光明、轻快、丰硕、温暖、轻薄、颓废等绿色:生命、青春、成长、安静、满足等蓝色:深远、纯洁、冷静、沉静、悲痛、压抑等紫色:庄严、幽静、伤痛、神秘等黑色:深沉、庄严、阴森、沉默、凄凉等白色:纯洁、朴素、轻盈、单薄、哀伤等灰色:平淡、沉闷、寂寞、含蓄、高雅、安适等1.红色红色是热烈、冲动、强有力的色彩,它能使肌肉的机能和血液循环加快。
学设计色彩基础知识点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而色彩则是设计中极为重要的要素之一。
色彩在设计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影响作品的表现力、情感表达和视觉效果。
因此,学习设计色彩基础知识点对于培养设计师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至关重要。
一、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由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三个要素构成。
色相指的是色彩的名称,如红、蓝等;明度指的是色彩的明暗程度,如亮度高的颜色会让人感到明亮、清新,暗度高的颜色则会给人一种沉闷、压抑的感觉;饱和度指的是色彩的纯度,即颜色的鲜艳程度。
二、色彩搭配原则1. 色彩的对比搭配。
通过对比明度、对比色相或对比饱和度,可以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常见的对比搭配方式有互补对比、相邻对比和对比冷暖色等。
2. 色彩的类比搭配。
类比搭配是指将相近的色相进行组合,营造出一种和谐、自然的感觉。
例如将蓝色和紫色搭配在一起,可以营造出冷静、神秘的氛围。
3. 色彩的渐变搭配。
渐变搭配是通过对色相或亮度进行渐变,创造出层次感和流动感。
这种搭配方式常用于背景色的处理或色彩的过渡。
三、色彩的情感表达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情感表达,设计师可以通过巧妙运用色彩来达到视觉传达的目的。
1. 红色:热情、活力、力量、激情。
2. 蓝色:冷静、理智、专业、安全。
3. 黄色:快乐、活跃、明亮、创造力。
4. 绿色:平和、自然、健康、成长。
5. 紫色:神秘、优雅、浪漫、富有创造力。
6. 橙色:活力、温暖、阳光、包容。
7. 粉色:柔和、甜美、浪漫、温柔。
8. 灰色:中性、稳定、成熟、职业。
通过对色彩情感的准确把握,设计师可以更好地表达出作品所要传递的信息。
四、常用的配色工具1. 色轮。
色轮是一种常用的配色工具,可以帮助设计师找到色彩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配色方案。
2. 色板。
色板是对多个颜色进行组合和调配的工具,常见的色板有Pantone色板和Adobe色板。
3. 配色软件。
配色软件可以通过调整颜色参数、生成配色方案等方式辅助设计师进行配色。
设计色彩基础理论色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我们看到一幅画作、购买家具、挑选服装或者设计自己的家庭装饰时,我们都会考虑到颜色。
而设计色彩基础理论就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色彩的原理和技巧。
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相、饱和度和亮度这三个方面。
色相代表了色彩的种类,通过这个属性我们可以区分红、蓝、绿等不同的颜色。
饱和度代表了颜色的纯度,高饱和度的颜色更加鲜艳,低饱和度的颜色则相对较暗淡。
亮度则代表了颜色的明暗程度,高亮度的颜色较为明亮,低亮度则相对较暗。
在色彩基础理论中,有着一些基本的色彩搭配原则。
其中最常见的原则是互补色搭配。
互补色是指位于调色圈上互相对立的两种颜色,如红色与绿色、黄色与紫色等。
这种搭配会给人以强烈的对比感,常用于视觉设计中的色彩冲击效果。
除了互补色搭配,还有类似的相邻色搭配原则。
相邻色是指在调色圈上相邻的两种颜色,如红色与橙色、蓝色与紫色等。
相邻色搭配可以给人以柔和、和谐的感觉,常用于温馨、舒适的设计风格中。
还有一种常见的色彩搭配原则是分裂互补色搭配。
这是指选择一个主色,在它的相对位置上找到两个互补色,如将红色作为主色,分别找到绿色和蓝色作为辅助色。
这种搭配方式可以给人以一种平衡和和谐的感觉。
此外,色彩基础理论还包括了色彩的情感和表达。
不同的颜色会引起不同的情感和反应。
例如,红色常常被认为是振奋、勇气和激情的代表,而蓝色则被认为是冷静、安宁和平静的象征。
最后,还有一些附加的色彩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运用色彩。
比如,色彩的对比可以用来吸引人眼,增强设计的视觉冲击力;色彩的重复可以加强设计的统一和整体感;色彩的变化可以帮助区分不同的功能区域和视觉层次。
总之,设计色彩基础理论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色彩的原理和技巧。
通过理解色相、饱和度和亮度的关系,以及各种色彩搭配原则和情感表达,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运用色彩,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引导性的视觉效果。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附加的色彩技巧来提升设计的质量和表现力。
色彩设计基础色彩,那可是生活中超级有趣的一部分啊!就像我们每天吃的菜,要是没了色彩,那该多没趣呀。
你想想看,我们的世界要是只有一种颜色,那得多单调啊。
红色就像燃烧的火焰,给人热情和活力;蓝色像广阔的天空和深邃的大海,让人感到宁静和深邃;绿色呢,就像生机勃勃的草地和森林,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每种颜色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性格呢。
比如说红色吧,一看到它,你是不是就会想到喜庆的事儿呀,像过年呀、结婚呀这些热闹的场景。
红色的衣服能让你在人群中一下子就显眼起来,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
要是一个房间里全是红色的装饰,哇,那肯定充满了热情的氛围。
再看看蓝色,那可是沉稳的代表呀。
穿蓝色的衣服会显得你特别稳重可靠。
蓝色的天空让人心情舒畅,蓝色的大海让人感到无尽的辽阔。
很多办公室呀、书房呀都会用蓝色来装饰,这样能让人静下心来好好工作或学习呢。
绿色呢,就像春天的气息。
看到绿色,就仿佛能闻到青草的香味。
绿色的植物放在家里,能给家里带来生机和清新的感觉。
绿色的衣服会让你看起来很有活力,就像随时准备去大自然里撒欢儿一样。
那怎么搭配这些颜色才能让它们发挥出最大的魅力呢?这可就有讲究啦。
就像做饭一样,各种调料搭配好了,那味道才叫一个绝。
比如说红色和黑色搭配,经典又时尚;蓝色和白色搭配,干净又清爽;绿色和黄色搭配,那叫一个活泼亮眼。
还有啊,不同的颜色在不同的光线下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哦。
在阳光下,颜色会显得特别鲜艳;在灯光下,又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这就像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会有不同的表现一样。
而且,色彩还能影响我们的心情呢。
心情不好的时候,看看鲜艳的颜色,说不定心情就会好起来;要是心情本来就很好,那再看到喜欢的颜色,岂不是更加开心啦。
色彩设计基础可不只是随便涂涂画画哦,它是一门艺术呢。
我们要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情来选择合适的颜色搭配。
这就像我们选择朋友一样,要找到最合适的那个。
总之呢,色彩就是我们生活中的魔法师,它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五彩斑斓、丰富多彩。
色彩的基础知识大全
色彩是视觉感知的基本元素之一,涉及到许多概念和原理。
以下是色彩的一些基础知识:
1. 色彩模型:
- RGB模型(红绿蓝):基于光的三原色,用于电子设备中,通过不同强度的红、绿、蓝三种颜色的混合来产生各种颜色。
- CMYK模型(青、品红、黄、黑):用于印刷领域,通过不同程度的青、品红、黄和黑色的混合来产生各种颜色。
- HSV/HSB模型(色相、饱和度、明度/亮度):描述颜色的色相(色调)、饱和度(纯度)和明度/亮度(亮度和深度)。
2. 色彩属性:
- 色相:是颜色的种类或名称,如红、橙、黄、绿、蓝、紫等。
- 饱和度:表示颜色的纯度或强度,饱和度高表示颜色更纯粹,低则更灰暗。
- 亮度/明度:表示颜色的明暗程度,即颜色相对于黑色或白色的明亮程度。
3. 配色原理:
- 对比色:位于色彩轮上相对位置的两种颜色,对比强烈,如红与绿、黄与紫等。
- 类比色:位于色彩轮上相邻位置的颜色,色彩相似,如蓝、青、绿的类比关系。
- 暖色和冷色:暖色偏向红、橙、黄等,给人温暖感;冷色偏向蓝、绿、紫等,给人清凉感。
4. 色彩的心理影响:
- 不同的颜色可能会引发不同情绪或心理反应,比如红色可能会激发活力和热情,蓝色可能会带来宁静和冷静感。
5. 色彩在艺术和设计中的应用:
- 在绘画、摄影、平面设计和时尚设计等领域,色彩是表现力强的重要元素,可以传达信息、情感和美感。
以上是色彩基础知识的一些方面,涵盖了色彩的基本模型、属性、原理、心理影响以及在艺术和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是一个非常广泛和深奥的领域,有很多值得探索和学习的内容。
色彩设计基础第一章绪论一、色彩的意义形成人们审美观的主要途径色彩既是一种感受,又是一种信息色彩美已经成为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一种享受二、颜色感觉的形成人的色彩感觉信息传输途径是光源、彩色物体、眼睛和大脑,也就是人们色彩感觉形成的四大要素。
这四个要素不仅使人产生色彩感觉,而且也是人能正确判断色彩的条件。
在这四个要素中,如果有一个不确实或者在观察中有变化,就不能正确地判断颜色及颜色产生的效果。
光源的辐射能和物体的反射是属于物理学范畴的,而大脑和眼睛却是生理学研究的内容,但是色彩永远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的,而色彩感觉总包含着色彩的心理和生理作用的反映,使人产生一系列的对比与联想。
美国光学学会(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的色度学委员会曾经把颜色定义为:颜色是除了空间的和时间的不均匀性以外的光的一种特性,即光的辐射能刺激视网膜而引起观察者通过视觉而获得的景象。
在我国国家标准GB5698-85中,颜色的定义为:色是光作用于人眼引起除形象以外的视觉特性。
根据这一定义,色是一种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眼的视觉特性,而人的视觉特性是受大脑支配的,也是一种心理反映。
所以,色彩感觉不仅与物体本来的颜色特性有关,而且还受时间、空间、外表状态以及该物体的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还受各人的经历、记忆力、看法和视觉灵敏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第二章色彩的形成原理第一节色彩现象的心理性质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与人的视觉器官以后,大脑必然导致对不同的色彩产生某种情感活动,不同的色彩会影响人们的情绪、性情和行动,这是色彩的心理性质。
几种常用色彩的情感功能红色:兴奋、激动、欢乐、危险、紧张、恐怖等橙色:渴望、健康、跃动、成熟、向上、等黄色:光明、轻快、丰硕、温暖、轻薄、颓废等绿色:生命、青春、成长、安静、满足等蓝色:深远、纯洁、冷静、沉静、悲痛、压抑等紫色:庄严、幽静、伤痛、神秘等黑色:深沉、庄严、阴森、沉默、凄凉等白色:纯洁、朴素、轻盈、单薄、哀伤等灰色:平淡、沉闷、寂寞、含蓄、高雅、安适等1.红色红色是热烈、冲动、强有力的色彩,它能使肌肉的机能和血液循环加快。
由于红色是可见光波最长的波长这一特性,所以它及易引起注意,它常传达有活力,积极,热诚,温暖的表情,对于人的心理产生巨大的鼓舞作用。
纯色的心理特性:热情、活泼、引入注目,热闹、、革命,同时也给人以恐怖的心理。
2.橙色橙色的刺激作用虽然没有红色大,但它的视认性注目性也很高,即有红色的热情又有黄色的光明,活泼的性格,是人们普遍喜爱的色彩。
它使人联想到金色的秋天,丰硕的果实,是一种富足、快乐而幸福的颜色。
3.黄色黄色是最为光亮的色彩,在有彩色的纯色中明度最高,给人以光明、迅速、活泼、轻快的感觉。
它的明视度很高,注目性高,比较温和。
4.绿色绿色为植物的色彩,明视度不高,刺激性不大,对生理作用和心理作用都极为温和,因此入对绿色的嗜好范围很大,给人以宁静、休息、安静等。
5.蓝色蓝色是博大、深远的色彩。
蓝色的注目性和视认性都不太高,但在自然界如天空、海洋均为蓝色,所占面积相当大,蓝色给人冷静、智慧、深远的感觉。
纯色的心理特性:天空、水面、太空、寒冷、遥远、无限、永恒、透明、沉静、理智,高深、冷酷、沉思、简朴、忧郁。
6.紫色紫色因与夜空、阴影相联系,所以富有神秘感。
紫色易引起心理上的忧郁和不安,但紫色又给人以高贵、庄严之感,所以女性对紫色的嗜好性很高。
纯色的心理特性:朝霞、紫云、优美、忧雅、高贵、娇媚,温柔、昂贵、自傲、虚幻、魅力、虔诚。
纯色加白(明清色):给人以女性化、清雅、含蓄、清秀、娇气、羞涩的心理感觉。
7.灰色是彻底的中性色,依靠邻近的色彩获得生命。
灰色意味着一切色彩对比的消失,是视觉最安稳的休息点。
所以给人以平淡、沉闷、寂寞之感。
灰色的视认性、注目性都很低。
又给人以高雅、含蓄的印象。
8.白色/黑色白色为不含纯度的色,除因明度高而感觉冷外基本为中性色,明视度及注目性都相当高。
白色的心理特性:洁白、明快、清白、纯粹、真理、神圣、正义感等黑色在心理上是一个很特殊的色,它本身无刺激性,但是与其它色配合能增加刺激,黑色是消极色.所以单独时嗜好率低,可是与其它色彩配合均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黑色的心理特性:黑夜、深沉、庄严、阴森、沉默、凄凉、严肃、死亡、恐怖等第二节色彩现象的物理性质色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亲近的一种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直到17世纪中叶牛顿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实验,人们才将色彩界定于“实验的”科学理论范畴,色彩和光产生了关系。
一、光的性质人们对光的本质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
从牛顿的微粒说到惠更斯的弹性波动说,从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到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学说,以至现代的波粒二象性理论。
光按其传播方式和具有反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性质来看,有波的特征;但许多现象又表明它是有能量的光量子组成的,如放射、吸收等。
在这两点的基础上,发展了现代的波粒二象性理论。
光的物理性质由它的波长和能量来决定。
波长决定了光的颜色,能量决定了光的强度。
光映像到我们的眼睛时,波长不同决定了光的色相不同。
波长相同能量不同,则决定了色彩明暗的不同。
在电磁波辐射范围内,只有波长380nm到780nm(1nm=10-6mm)的辐射能引起人们的视感觉,这段光波叫做可见光。
───┬─────────┬─┬───┬───┬──┬─────红外线│红│橙│黄│绿│青蓝│紫│紫外光─────┼───────┴─┴─┴─────┴──┴──┼─────不可见光谱┤←────可见光谱─────→├不可见光谱在这段可见光谱内,不同波长的辐射引起人们的不同色彩感觉。
英国科学家牛顿在1666年发现,把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然后投射到白色屏幕上,会显出一条象彩虹一样美丽的色光带谱,从红开始,依次接临的是橙、黄、绿、青、蓝、紫七色。
在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最短,黄光适中。
这条依次排列的彩色光带称为光谱。
这种被分解过的色光,即使再一次通过三棱镜也不会再分解为其它的色光。
我们把光谱中不能再分解的色光叫做单色光。
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做复色光,自然界的太阳光,白炽灯和日光灯发出的光都是复色光。
光与色的关系色彩现象是一种视觉的现象,产生视觉的主要条件是光线,物体是受到光线的照射,才产生形与色彩。
眼睛所以能看见色彩,是因为有光线的作用,才得以看清四周的景物。
所以,色彩是光线产生的现象,没有光就没有色,光是人们感知色彩的必要条件,色来源于光。
所以说:光是色的源泉,色是光的表现。
光是人们感觉所有物体形态和颜色的唯一物质色是由物体的化学结构所决定的一种光学特性,是光作用于人眼引起除形象以外的视觉特性。
第三节色彩现象的生理性质光还必须作用与人的健康的视觉器官——眼睛。
色光(包括光源或物体反射光)射向我们的健康的眼睛并通过视觉神经传到支配大脑的视觉中枢,才能使人产生色彩的感觉。
这就是色彩现象的生理性质。
一、眼睛的光学系统人之所以能够感知到光线并产生形状与色彩的反应,是因为眼睛的视觉作用,才产生的。
人眼的构造和照相机的构造一样,分为眼帘(镜头盖)、虹膜、瞳孔(光圈)、角膜、晶状体(透镜)、视网膜(底片)、视觉神经细胞底层(包括锥体、杆体细胞,即等于底片上的感光药膜)等,只要具有正常视觉功能的眼睛,光线一旦进入后,瞳孔就发挥对光量的控制作用,使形象经过角膜的水晶体和玻璃体到达视网膜上,便产生形状和色彩。
二、视觉的两重功能眼睛是一种视觉装置,它不但能对物体感应,也能对某些波长作迅速的响应,眼球内主要含有锥体及杆杆二类感光细胞。
其中锥体细胞是感觉动作并对明暗之间的差别特别敏感,当亮度减弱时,杆体细胞便会发挥功能,但看不见色彩。
而在较亮的情况下,视网膜中的三种锥体细胞始对长、中,短三种光域产生不同的视觉反应,便能让我们看见光谱中的红、绿、蓝三个主要色域来形成色彩。
明视觉:锥细胞,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暗视觉:杆细胞,只能分辨出物体的形状、明暗。
视网膜中有三种锥体细胞能分别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的刺激引起兴奋。
三种锥体不同的兴奋量在大脑皮质中综合,便有如颜料的调配一般,产生各种各样的色彩感觉。
三、颜色视觉颜色视觉的生理结构特征,引起了一些特殊的色彩视觉现象。
1、颜色对比(同时对比与连续对比)所谓同时对比,就是同时看到两种颜色所产生的对比现象。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同时并放在一起,双方都会把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
如:红和绿放在一起,红的更红,绿的更绿;黑和白方在一起,黑的更黑,白的更白,这种现象属于色彩的同时对比。
连续对比是先看某种颜色,然后又看到第二种颜色时所产生的对比现象。
连续对比现象与同时对比现象都是视觉生理条件的作用所造成的,它们出于一个原因,但发生在不同的时间条件。
同时对比主要指的是同一时间下颜色的对比效果,连续对比指的是不同时间的条件下,或者说在时间运动的过程中,不同颜色刺激之间的对比。
如:当我们长久的注视一块红颜色之后,看到周围的东西发绿;当我们在暖色光的环境适应后,突然来到正常光线下,会觉得颜色发冷。
2、颜色适应:人眼在颜色刺激作用下所造成的颜色视觉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碰到这样的现象。
当你从亮处走进暗室时(如迟到闯入电影院),开始什么也看不清,经过相当长时间后,又逐步开始恢复清晰的视觉,这种现象叫做暗适应;反之,当我们从暗处走向亮处时(如电影院散场以后走出门外),在最初的一瞬间也会感到耀眼发眩,什么都看不清,但经过几秒钟后,视觉又恢复正常,这种现象叫明适应。
眼睛在暗适应过程中,瞳孔直径扩大,使进眼球的光线增加10-20倍,视网膜上的视杆细胞的感受性迅速兴奋,视敏度不断提高,从而获得清晰的视觉,完成视觉暗适应的过程大约需要40分钟。
明适应是视网膜在光刺激由弱到强的过程中,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功能需要迅速转换,适应时间比暗适应短得多,大约只需要1分钟。
明适应受到较强光线的连续作用,引起视网膜对光刺激的敏感度下降。
暗适应从光亮的环境转到黑暗处,在黑暗中视觉的感受逐步递增的过程。
四、颜色视觉理论1、扬·赫姆霍尔兹的三色理论1807年,英国医学物理学家扬(T.Young)和德国生理物理学家赫姆霍尔兹(H.LFvonHelmholtz)根据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可以产生各种色的色光混合规律,假设在视网膜上有三种神经纤维,每种神经纤维的兴奋都会引起一种原色的感觉,分别对可见光谱中的红、绿、蓝最敏感。
如当一种神经纤维处于兴奋状态,那么就产生一种原色觉,如果两种或三种神经纤维都处于兴奋状态,那么就产生综合色觉。
如:当“红”神经纤维受到红光刺激而兴奋时,则产生红色觉;当“红”、“绿”、“蓝”三种神经纤维同时受到红、绿、蓝三种色光的刺激而兴奋时,则产生白色觉。
三色学说的优缺点优点:a、能充分说明混色现象,为现代色度学奠定了理论基础;b、在颜色测量和数值计算时,与试验理论符合;c、现代的彩色印刷复制、摄影、照相分色、彩色电视都是建立在该基础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