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5、爷爷和小树
- 格式:ppt
- 大小:6.36 MB
- 文档页数:35
【导语】《爷爷和⼩树》是⼀篇富有童趣的课⽂。
它以孩⼦的⼝吻、孩⼦的视觉、孩⼦的语⾔,叙述了爷爷和⼩树之间的亲密和谐的关系。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爷爷和⼩树》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爷爷和⼩树》原⽂ 我家门⼝有⼀棵⼩树。
冬天到了,爷爷给⼩树穿上暖和的⾐裳。
⼩树不冷了。
夏天到了,⼩树给爷爷撑开绿⾊的⼩伞。
爷爷不热了。
【篇⼆】⼩学⼀年级语⽂《爷爷和⼩树》教案 ⼀、教材分析 《爷爷和⼩树》是⼀篇富有童趣的课⽂。
它以孩⼦的⼝吻、孩⼦的视觉、孩⼦的语⾔,叙述了爷爷和⼩树之间的亲密和谐的关系。
冬天,热⼼、慈爱的爷爷为⼩树御寒;夏天,懂事、善良的⼩树为爷爷遮阳。
这是⼀幅多么美丽、动⼈,富有⼈情味的图画。
⼈与树的关系是亲密的,互相帮助,互相关⼼的;⼈与⾃然也应当是和睦相处的,⽽我们⼩朋友与⼩朋友之间更应当互帮互助。
⼆、设计意图 1、⼩学1——2年级要认读⽣字1600——1800个。
同时⼜要让学⽣在起始的阅读教学中,感受到阅读课⽂兴趣,因此,本课教学中,⼒求落实好10个⽣字以及5个偏旁的教学,同时,把认读⽣字放在课⽂中去理解体会;让学⽣在整体的朗读中,巩固⽣字的认读。
⼒图很好地体现语⽂教学的⼯具性与⼈⽂性的结合。
2、充分发挥学⽣合作学习的优势来解读课⽂,认读⽣字,掌握偏旁。
教学设计中,通过让学⽣“说、认、读、找、⽐”等⽅法,来激发学⽣的学习兴趣。
通过质疑、讨论,来突破“暖和的⾐裳”、“绿⾊的⼩伞”这两个阅读理解的难点。
3、运⽤想象,延伸课外。
⼩学⽣是最富想象⼒的。
本课富有童趣,从⽽设计“假如你是⼩树,你会说些什么?”“爷爷和⼩树之间会说些什么?”来激活学⽣的思维,充分利⽤学⽣平时⽣活经验的积累,给⼩树加以⼈物化的想象。
本课结束,以树⽊对我们⼈类的作⽤,作为课外的延伸,从⽽激发学⽣热爱树⽊,珍惜⾃然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标 1、认知⽬标: (1)认识10个⽣字,会写“不、开、四、五”四个字。
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冬天到了,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
小树不冷了。
夏天到了,小树给爷爷撑开绿色的小伞。
爷爷不热了。
《爷爷和小树》一座房,两座房,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
三座房,四座房,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
哪座房子最漂亮?要数我们的小学堂。
《哪座房子最漂亮》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
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
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
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早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了我的家。
谁也捉不住阳光,阳光是大家的。
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阳光》影子yǐng zǐ zài qián ,yǐng zǐ zài hòu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yǐng zǐ cháng cháng gēn zhe wǒ ,影子常常跟着我,jiù xiàng yī tiáo xiǎo hēi gǒu 。
就像一条小黑狗。
yǐng zǐ zài zuǒ ,yǐng zǐ zài yòu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yǐng zǐ cháng cháng péi zhe wǒ ,影子常常陪着我,tā shì wǒ de hǎo péng yǒu 。
它是我的好朋友。
《影子》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猴子的尾巴长。
兔子的尾巴短。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公鸡的尾巴弯。
鸭子的尾巴扁。
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比尾巴》雨点儿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半空中,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 小雨点儿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
你呢?” 大雨点儿说:“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 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爷爷和小树》说课稿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爷爷和小树》说课稿(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爷爷和小树》说课稿1一、说教材《爷爷和小树》是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冬天,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表现了人和树之间密切、和谐的关系。
人类保护树木,树木为人类造福。
课文内容简短,层次清晰。
从冬天和夏天两个方面写了小树与爷爷的关系,渗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文字活泼,富有情趣,且配有两幅生动形象的插图,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
二、说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有:1、认识"爷、棵、到、给、穿、暖、冷、开、伞、热"10 个生字,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
认识一种笔画" "和5个偏旁"父、刂、冫、人、灬"。
2、能通过观察两幅图,小组合作学习等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语、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本课有2课时,本节是第一课时四、说教法导入新课后,教师出示本课要学习的10个生字,借助拼音扫清生字,给生字找偏旁,组词来识记生字,老师引导学生边看图边学习课文,从而达到识字、理解文意的目的。
比如:通过看图,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什么,切实引导学生把词放在句子中,把句子放在课文中准确地理解意思,使他们初步学习到联系句子,联系课文理解词句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采用了送字识生字的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识字兴趣,还用质疑、提问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冬天到了,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
小树不冷了。
夏天到了,小树给爷爷撑开绿色的小伞。
爷爷不热了。
《爷爷和小树》一座房,两座房,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
三座房,四座房,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
哪座房子最漂亮?要数我们的小学堂。
《哪座房子最漂亮》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
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更绿了。
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更高了。
河面闪着,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早晨,我拉开窗帘,就跳进了我的家。
谁也捉不住,是大家的。
像金子,比金子更宝贵。
《》影子yǐng zǐ zài qián ,yǐng zǐ zài hòu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yǐng zǐ cháng cháng gēn zhe wǒ,影子常常跟着我,jiù xiàng yī tiáo xiǎo hēi gǒu 。
就像一条小黑狗。
yǐng zǐ zài zuǒ,yǐng zǐ zài yòu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yǐng zǐ cháng cháng péi zhe wǒ,影子常常陪着我,tā shì wǒ de hǎo péng yǒu 。
它是我的好朋友。
《影子》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猴子的尾巴长。
兔子的尾巴短。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公鸡的尾巴弯。
鸭子的尾巴扁。
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比尾巴》雨点儿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半空中,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小雨点儿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
你呢?”大雨点儿说:“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雨点》平平搭积木,搭了四间房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爷爷和小树》教案及教学设计【导语】《爷爷和小树》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
体现了人和树之间密切、和谐的关系。
学生在朗诵中,可以潜移默化地遭到爷爷爱惜小树的行动的感染,从小养成爱惜花草树木的意识。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10个字。
2、认识“刂、冫、人、灬”四个偏旁。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4、知道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惜它。
教学准备:1、字卡2、画有冬天和夏天小树的黑板教学流程:(一)激趣引入你们爱好小树吗?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有可爱的小树的课文。
板书课题:爷爷和小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吗?(利用亲切的对话,引发学生的爱好,为学生下面的学习做好情感上的铺垫,针对课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寻答案吧。
自己拼拼拼音,读读课文,拿也铅笔划一划不认识的字。
(在自读时,要求应具体、到位,另外,引导自读时语言应尽量带有鼓励性。
在学生读课文时,培养学生读读划划的习惯。
)教师指导你有哪些字不认识?从字卡里找出来,贴到黑板上。
(让学生找不认识的字,利用这种生字出现方法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以使其集中注意力。
)引导学生学习,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词辨义。
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剩余生字,交换识字的方法。
汇报,反馈。
(识字的教学我采取先在教师指导下全班学习,再分组学习的方法是为了让学生先明确感受一定的识字方法,再交换。
)认识偏旁“刂、冫、人、灬”(三)朗诵课文,感悟课文学习了生字,我想同学们一定急着读课文了,别急,大家先看一幅图。
(出示黑板,画面内容为一棵在寒风中落光了叶子的小树。
)冬天来了,天多么冷啊!小树在寒风中会说什么呢?读读课文,然后告知我爷爷是怎样做的?帮助学生知道“暖和的衣裳”大家再想想,小树穿上了“暖和的衣裳”,他会对爷爷说什么呢?出示图2,内容为一棵长满了绿叶的小树。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5、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10个字,会写4个字。
2、认识一个笔画竖弯“”。
3、认识四个偏旁:利刀旁“刂”,两点水“冫”,四点底“灬”,人字头“人”。
(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
四、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五、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同学们,有一首儿歌是这样说的: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小青草,我就不跟你们好。
”小兔听了,轻轻跳;小狗听了,慢慢跑。
宝宝高兴地说:“小兔、小狗你们真好。
”这首儿歌是讲人们爱护小草的,大家那么爱护小草,我们该怎样怎么对待树木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老师板书课题《爷爷和小树》,请大家把课题读两遍。
同学们看图片,你会想到什么呢?让我们去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一)初读课文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
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yé kē dào ɡěi chuān nuǎn lěng kāi sǎn rè bù sì wǔ爷棵到给穿暖冷开伞热不四五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
例如(1)学习生字到:音节:两拼音节,认识偏旁:利刀旁“刂”,认识偏旁利刀旁“刂”,利刀旁的字多与刀有关。
结构:左右结构,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可以一起说,也可以找学生说。
(2)学习生字冷:音节:两拼音节,偏旁:两点水“冫”,认识偏旁两点水“冫”两点水的字多与水有关。
结构:左右结构,组词:学生说。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全两课时)一、教材分析《爷爷和小树》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
它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视觉、孩子的语言,叙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亲密和谐的关系.冬天,热心、慈爱的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懂事、善良的小树为爷爷遮阳。
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富有人情味的图画.人与树的关系是亲密的,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人与自然也应当是和睦相处的,而我们小朋友与小朋友之间更应当互帮互助。
二、设计意图1、小学1—-2年级要认读生字1600—-1800个。
同时又要让学生在起始的阅读教学中,感受到阅读课文兴趣,因此,本课教学中,力求落实好10个生字以及5个偏旁的教学,同时,把认读生字放在课文中去理解体会;让学生在整体的朗读中,巩固生字的认读。
力图很好地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2、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来解读课文,认读生字,掌握偏旁.教学设计中,通过让学生“说、认、读、找、比”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质疑、讨论,来突破“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这两个阅读理解的难点.3、运用想象,延伸课外。
小学生是最富想象力的。
本课富有童趣,从而设计“假如你是小树,你会说些什么?"“爷爷和小树之间会说些什么?”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利用学生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给小树加以人物化的想象。
本课结束,以树木对我们人类的作用,作为课外的延伸,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树木,珍惜自然的美好情感.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1)培养合作互爱的情感,学会与人共处.(2)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花木。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由图片引出课题1、贴“小树"请学生用“小树"一词说一句完整的话.2、贴“爷爷"出示词语“爷爷”教学生字“爷”(1)比较爷-—爸(2)教“父”字头3、在两幅图中贴上“和”,齐读课题.你们想编一个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吗?4、出示图一、二,让学生说。
5、《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详案)【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两个生字:“不”、“开”。
认识立刀旁、两点水、四点底、人字头四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学重难点】(一)、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三)、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懂得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四)、会写“不”,能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大家看,一课小树跑到了大屏幕上,出示图片“小树”板书:小树,中间加上量词,一棵小树谁能用“小树”或“一棵小树”一词说一句完整的话?2、出示词语“爷爷”,谁来读读出示(1)比较爷——爸学生说发现,(2)教“父”字头爷爷:第二个爷读轻声。
爷字,和爸爸的爸一样都是父字头。
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节日的节,草字头变成父字头,就是爷爷的爷)。
换一换部首,这个方法真不错!小朋友们,一位老爷爷,一棵小树,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3、写“和”,写全课题,齐读:爷爷和小树二、初读课文,感知自然段1、自由朗读课文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课文一遍,圈出课文后边的生字。
出示提示圈完之后再把课文认真地读一读,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说的时候要慢,要说清楚。
)开始!2、标画自然段刚才读课文,大家发现了没有,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儿歌有什么不一样,请你说,请你说(这篇课文这里是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开始写的。
)对了!这篇课文出现了“自然段”(板书),还记得什么是自然段吗?(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开始写。
每一个自然段讲一个意思。
)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三个。
让我们给它们标上序号!(幻灯片出示整篇文章演示:在“我家门口”前标上“1”,“冬天到了”前标上“2”,“夏天到了”前标上“3”)这样就很清楚这篇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了。
苏版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课文《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以一个儿童的口吻生动地说出人和树的关系:人类保护树木,树木为人类造福。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课文,欢迎大家阅读!《爷爷和小树》课文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冬天到了,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
小树不冷了。
夏天到了,小树给爷爷撑开绿色的小伞。
爷爷不热了。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1、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
在课文教学时,重视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并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记汉字。
如这个“伞”字的教学,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再以实物形象帮助识记字形,这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但是写字教学的时间,是安排在下课前十几分钟呢,还是安排在专门的写字课来指导比较好,这个问题我也不很清楚。
总觉得在一堂课中,写字的地位并不是非常的突出。
2、以读好课文为教学目标。
重视朗读与识字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打破老师教阅读的思路,树立学生学读书的意识,尊重学生的想法,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以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并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什么时候要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这个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之前的课文教学中,我是先让学生自己去读通读懂课文,然后在理解过程中,在没有教给读书方法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自己去试着练读。
等学生读了以后,老师觉得不对,再去一句一句地教。
这看起来好像是在培养自读能力,但是效率低下。
其实,一年级学生学朗读,就是要由老师教的呀。
唐老师在评课中,也指出了这个问题。
他说,一年级朗读指导,先听录音,再老师教读,然后由学生自己读,这样读书效果会更好。
学生有个先入为主的概念,一开始给他一个良好的示范,为他顺利地读好课文打下基础。
另外,听录音比听老师范读效果好,因为,听老师范读时,学生可能把注意力集中到看老师的表情上,而听录音,就可以减少其它注意方面的干扰。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教学《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时,我发觉只要联系生活实际,遵循孩子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并进行适当引导,学生理解、接受更快。
1、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学校的园林老师就给校园里的所有小树刷上了一层石灰水,当时孩子们还问我:“老师,树上白色的是什么?”所以在理解课文中“暖和的衣裳”时,我引导学生想想生活中人们给小树穿衣服的方式。
从而明白为什么小树不冷了,体会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互相关怀。
2、利用生动的语言将学生带入童话世界。
教学时,我没有直接进入课文的学习,而是与学生进行启发性的谈话:“冬天到了,北风呼呼的刮着,这时你感觉怎么样?想想屋外的小树怎么样?在这样的天气里,小树会说些什么?”有的说“我好冷呀,谁来帮帮我呀?”、一边哆嗦一边说:“天公爷爷你就行行好,不要这么冷了,我快受不了了。
”……。
这样的氛围一下将课堂气氛活了起来。
3、反复朗读,情感熏陶。
学生理解课文后,指导他们反复朗读,便能读出爷爷和小树互相得到帮助后的快乐,从而想到人与人之间也要互相帮助,想到生活中同学之间互相关爱的情景。
借助、模拟生活中的场景,学生感同身受,更能谈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恰当的开发教材,有效地再现生活,会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更多的乐趣。
1。
一年级语文书第三课
一年级语文书第三课是《爷爷和小树》,这是一篇以家庭环保为题材的课文,通过“我”与爷爷和小树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在课文中,爷爷和小树的故事被巧妙地串联起来,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插图呈现出来,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同时,课文中还通过爷爷和小树的互动,向学生传达了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思想,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此外,课文中还有一些生字和词语需要学生掌握,如“爷爷”、“小树”、“冬天”、“暖和”等。
这些生字和词语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通过学习这些词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总之,一年级语文书第三课《爷爷和小树》是一篇非常有意义的课文,它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文素养。
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课文爷爷和小树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冬天到了,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
小树不冷了。
夏天到了,小树给爷爷撑开绿色的小伞。
爷爷不热了。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以一个儿童的口吻生动地说出人和树的关系:人类保护树木,树木为人类造福。
全课共有三个自然段,两幅插图。
第一段写的是天冷了,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让小树暖暖和和过冬。
所配插图画面是:爷爷在认真地给小树的树干捆绑稻草。
第二段写的是天热了,小树给爷爷撑开绿伞,让爷爷在树荫下乘凉。
所配插图画面是:夏天,小树枝叶茂盛,爷爷悠闲地扇着大芭蕉扇,在树荫下乘凉。
第三段赞扬爷爷和小树真好。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知道课文中的“衣裳”、“绿伞”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爷爷真好,小树真好。
”要切实引导学生把词放在句子中,把句子放在课文中准确地理解意思,使他们初步学习到联系句子,联系课文理解词句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要求1.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爱护小树,从小要为绿化祖国出力。
2.初步学习把词放在句子中,把句子放在课文中理解意思的方法。
理解“衣裳”、“绿伞”在句子里的意思,理解“爷爷真好,小树真好。
”在课文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案1.课时内容安排第一课时:学3个生字;初读课文;指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学5个生字;指导读第二、三自然段;指导了解课文内容;练习背诵。
2.课时教案第一课时课时要求:初读课文,认识全课生字,掌握其中3个生字的形和义;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词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谈话激趣。
1.板书课题6爷(y6)爷和小树(sh))2.指名读课题,想一想:课题中写了谁?(爷爷)写了什么?(小树)随着树”的图片。
3.教师设问,激发学生读书的愿望。
课题写了“爷爷”,写了“小树”,中间用“和”连起来,其中一个是人,一个是树,人和树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