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说史9
- 格式:ppt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43
西斯蒙第(Sismondi,1773—1842),著名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也是经济浪漫主义的创始人。
代表性经济著作为181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西斯蒙第是经济学说史上颇具影响的人物。
他毕生著述甚多,除历史著作和本书外,其余经济学著作主要有:《托斯卡那的农业》(1801年)、《商业财富或政治经济学原理在商业立法上的应用》(1803年,以下简称《论商业财富》、还有《政治经济学新原理或论财富同人口的关系》(1819年,以下简称《新原理》)。
西斯蒙第的《新原理》已为我国经济学界所熟悉。
其《政治经济学研究》(1838年,以下简称《研究》则鲜为人知,因为:一方面,《研究》在经济思想方面和《新原理》基本相同。
非专门研究西斯蒙第的人,一般没有必要涉及它;另一方面,该书以前没有中译本,从而限制了读者的范围。
不过,《研究》毕竟是西斯蒙第后期主要的经济著作之一,其内容又是《新原理》一书的补充和发展。
西斯蒙蒂处于欧洲国家产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时期,他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观点出发,在肯定亚当•斯密提出的税收原则的基础上,补充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理论,增加了四条原则:第一、一切税收应该以税收作为课税对象,不应以资本作为课税对象,对资本课税就是毁灭用于维持个人和国家生存的财富。
第二、不应该以每年的总产品作为课税标准,因为总产品中除了年收之外,还包括全部流动资本。
第三、不能对纳税人维持生活所必需的那部分收入课税。
第四、决不可以因为征税而使应纳税的财富逃到国外。
西斯蒙蒂是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研究税收的,认为如果对资本课税,国家就会很快地陷于贫困、破产,甚至灭亡。
此外,为了适应资本积累的要求,他着力倡导轻税的原则。
他的第三、第四条原则,补充了亚当•斯密在经济方面的空白,是一种新的贡献。
第一版序我现在公之于世的这部著作,从很多方面来看,可以认为是我在《爱丁堡百科全书》上所发表的《政治经济学》那一条目的发展。
西方经济学说史西方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末期的英国,虽然英国当时还没有明确的经济学派别,但是却具备一种针对实践的经济理论,可以运用于当时的市场活动。
其中,英国思想家弗兰克洛伊赖特(Frank Laird)就发表了关于西方经济学的论文,其中他提出了“消费价值”的概念。
此外,英国政治经济学家詹姆斯斯坦利杰弗逊(James Stanley Jefferson)的《论财政政策》也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基石。
二、经济学发展的第一波经济学首次发展的第一波称为“理性经济学”,是由英国思想家伊恩温赛尔(Ian Wintzell)提出的。
他将理性经济学和赖特的消费价值概念结合起来,认为在消费者购买商品之前,必须先衡量消费价值与价值之间的关系。
温赛尔还将自由市场理论介绍到了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主张改善社会、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平衡关系。
三、货币学和法律经济学由于经济学的发展,对货币学和法律经济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英国货币学家乔治马歇尔(George Marshall)发表了多部有关货币学的著作,深入探讨了货币如何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并且提出了货币政策的相关理论。
同时,美国的法律经济学家乔治马洛利(George Mallory)也将法律与经济紧密结合起来,他的著作《财政法说》(The Financial Law)强调了法律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头部出现,进一步拓宽了经济学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宣扬共产主义和指导实践为目标,以弗拉基米尔列宁(Vladimir Lenin)的著作《资本论》为主要经济学构成,并且从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等多种视角分析社会经济现象,通过政策来促进改革。
另一方面,行为经济学的出现也为经济学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概念,将人的行为加入到经济学研究中,从行为心理分析及其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五、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末的一种新的经济学流派,它既保留了传统经济学的特性,也兼顾了新经济学的理论。
西方经济学说史古希腊(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1.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两部分。
经济思想表现两个方面:财富占有观和市场与交换价格2.色诺芬(公元前430-354):主要著作《经济论》《雅典的收入》思想主要体现在社会分工,市场交换的价格形成和国家财政。
分工理论:P8柏拉图(公元前427-347)《理想国》《法律论》从市场发育与社会分工,货币与利息和理想国三方面阐述经济观点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政治学》《伦理学》古罗马奴隶制国欧洲中世纪5世纪-15世纪封建1.托马斯²阿奎那意大利《神学大全》重商主义15-17世纪下半叶,封建制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1.历史背景:15世纪-16中世纪重金助于和货币主义16世纪-17世纪晚期真正的重商主义(重工主义)主要观点:(1)社会财富观(2)财富源泉观(3)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4)奖励增加人口和管制食物价格(5)强调生产劳动的重要性(6)民穷国国富论P382.重商主义的早起和晚期有什么不同?(1)早起重商主义(大约从15 世纪-16世纪中叶)被称为货币主义或重金主义。
晚期重商主义(大约从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中叶)重工主义。
(2)两个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他们都把货币作为衡量一国富裕程度的标准。
但是,在如何增加货币财富的问题上,他们有不同的看法和主张,他们各自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也不尽相同。
3.重商主义(法国)托马斯²孟:(1)贸易差额论的创始人(2)1630《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被称为“重商主义一部具有划时代的著作”(3)是最早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说(4)经济贡献:把经济研究转入流通领域4.重商主义(英国)让²巴蒂斯特²柯尔培尔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英国(17世纪中叶-19世纪初创建者:配第发展:斯密完善:李嘉图)威廉²配第(1)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政治经济学之父”(2)1662《赋税论》最先运用抽象法最早研究劳动价值论(3)经济观点:a.自然价格和政治价格 b. 生产商品时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基础 c.最早然是打劳动分工会引起劳动生产率相应变化,而劳动生产率变化又会引起商品价值量变化 d.地租=农产品一种子一工资说明了地租的来源,首次提出极差地租(4)配第对经济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方法论,二是对一系列经济概念的心界定和经济规律的新探索,三是对各种相关的经计量的确定法国布阿吉尔贝尔→西斯蒙第布阿吉尔贝尔(1)重农先驱者(2)1707《谷物论》(3)经济观点:a.倡导自由主义,为古典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建立基础b.货币论:货币本身并不是财富,货币只是手段和方法,货币只是交易和让步。
《西方经济学说史》的读后感《西方经济学说史》是一本扼要概括了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的著作。
读完这本书,我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经济学的本质和方法论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简要地谈一下我的读后感。
首先,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施潘格勒。
施潘格勒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逻辑,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分为了不同的阶段和学派。
他以历史的角度,对每个阶段和学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述,使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各种学说的来龙去脉和主要内容。
对于我这样的非经济学专业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语言简练易懂,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数学公式,很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历史过程,是一代又一代经济学家辛勤努力的结果。
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现代的凯恩斯主义,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理论框架。
他们的思想碰撞和启发推动了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研究这些学说的起源和演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也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估不同学说的优点和局限性。
其次,这本书还给我带来了对经济学本质和方法论的深入思考。
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门学科,其本质是对经济现象进行研究和解释。
然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极其复杂和多变的人类经济活动,在短期和长期、微观和宏观等不同维度上都有其特殊性。
因此,经济学家需要借助抽象模型和理论框架来进行分析和预测。
不同的学派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和研究方法也不尽相同。
有些学派更加重视个体行为和市场机制,如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有些学派更加看重制度和结构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如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
这些不同的方法和视角都为我们提供了更丰富的思考框架,也让我们认识到经济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此外,我还学到了经济学的发展是与时代和历史背景相互关联的。
每个学派的兴起和衰落都有其特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条件。
例如,古典经济学的兴起是在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下,而凯恩斯主义则是由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的经济危机。
西方经济学说史
西方经济学说史记录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变,从古希腊经济学家到中世纪新古典主义,然后到十九世纪的工具理论,以及20世纪以来经济学的各种解释和模型。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经济学以及语境的角度,追溯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深入剖析最重要的经济学说,以及各种观点对当今社会问题的解释。
加西亚阿萨德博士曾说:“经济学是一门综合和分析性学科,涉及历史、社会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分析哲学等范畴。
”西方经济学说史从几个方面涉及这些范畴,并构筑出西方经济学的过去,以及它在当今的形象。
西方经济学的史话要追溯到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家亚历山大曾提出“活动的经济”理论,揭示了经济事件的本质。
在中世纪新古典主义的推动下,传统经济学大开眼界,并转变为以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平衡为基础的理论框架。
十九世纪,英国社会主义者泰勒提出了工具理论,他们认为经济活动考虑利润和利益最大化,而经济发展效率最高。
20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学发展出了多种解释和模型,涉及计量经济学、开放经济以及多重因素分析等领域,其中也包括了行为经济学和游戏理论的发展。
这些解释和模型的影响也被用来说明当今社会问题,比如贸易争端、货币政策、能源问题、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等等。
本文的最后一部分讨论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它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文化和科技等。
面对多元化的西方社会,西
方经济学也正在不断寻找新的出路,以解决社会面临的挑战。
本文从历史和发展角度追溯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以及它在当今的影响力。
最后,本文还指出,西方社会正在不断变化,西方经济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急需不断地更新自己,以克服社会挑战。
第一章经济学的史前时期第一节古希腊的经济思想——奴隶制社会一、色诺芬政治上拥护斯巴达的贵族寡头统治,反对雅典民主政治;经济上拥护自然经济,反对雅典发展商业和货币的经济方针。
代表作是《经济论》和《雅典的收入》。
主要思想:①重视农业发展;②鄙视手工业;③认为商业的存在有必要;④商品价格的变动依存于供求关系的变动;⑤物品有使用和交换的价值;⑥货币可以成为财富积累的手段;⑦从实用价值方面考虑了社会分工问题。
二、柏拉图提出要按人类理性一致的正义原则来组织一个能消除贫富对立和社会矛盾的所谓理想共和国的主张。
代表作是《理想国》和《法律论》。
主要思想:①拥护斯巴达贵族政体,反对雅典民主制;②认为专业化分工有必要,将社会分为两个阶层:统治着和被统治者;③认为商品交换中货币很有必要,但是反对货币商业价值和借贷价值。
三、亚里士多德著作是《政治论》和《伦理学》。
主要观点:①关于“货殖”问题的分析,认为物品有使用价值的交换价值,否定把货币作为增值的手段;②应用自然观念说明事物合理性与否;③揭示了不同商品之所以能按照一定比例交换是由于各种商品之间存在着等同性,正是货币使个汇总上篇成为相等并可能交换。
四、总结:古希腊思想家拥护自然经济,贬低商品经济,重视农业,轻视手工业,承认小商业的重要性,反对大商业和高利贷。
在分析货币时,对分工、交换、财富等曾出现一些有价值的火花。
第二节中世纪西欧的思想——封建制经院学派:经院学派的理论不是来自实际经验,而是来自信仰和权威的影响。
托马斯、阿奎那,代表作《神学大全》①关于财产所有权制度,竭力推崇私有制,反对公有制。
②关于价格问题,提出了公平价格的重要思想:公平价格就是与劳动耗费量相符的价格;不同等级出售同一商品可以有不同价格;公平价格取决于物品的效用;公平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
③关于货币问题,认为货币符合交换双方共同利益,统治者有铸造货币和规定货币购买力的权利,也有保持货币内在价值的义务。
④否定商业利润和高利贷,但商业贸易和放债取息在有些情况下可被允许,对高利贷也开始采取妥协态度。
《西方经济学说史》及其读书体会姓名:宋垚学号:1511918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在近两年的学习,我印象较深的一本与专业相关的书便是《西方经济学说史》,这本书简要的概括了西方经济学说的发展历程,以及这几百年来出现过的学说流派。
在这本书的阅读中,我明白了经济学的继承与发展、经济学的思考方式与新方法,并加深了对经济学的热爱。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说史读书体验读后感目录《西方经济学说史》及其读书体会 (1)摘要 (2)关键词 (2)目录 (3)正文 (4)一、内容概述 (4)二、框架结构 (7)三、我的感触 (8)1、继承与发扬 (8)2、改进与发展 (8)3. 社会背景与条件 (8)4. 应用新知识 (9)一、内容概述《西方经济学说史》是科学出版社出版,蒋雅文老师主编的一本经济学类书籍。
它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给我们梳理出了一个近现代经济学思想史的清晰脉络,呈现出了各个关键时期经济学说的发展及其发展过程中主流思想与非主流思想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经济活动,就可以理解为:人们在一定的经济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以及与之有密切关联的活动。
经济关系则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生产关系。
最初的经济学大概萌芽于奴隶社会的古希腊时期——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的著作《经济论雅典的收入》便是可查最早的经济学专著。
从古希腊到古罗马再到中世纪,经济学的发展几经波折。
之后,随着地理大发现、商业资本的兴起诞生了托马斯·孟等人为代表的重商主义和以魁奈为代表的重农主义。
此时,经济思想开始大放异彩。
英国的配第和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尔成为了古典经济学的先驱。
配第,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工资、地租和利息进行了初步考察。
布阿吉尔贝尔认为流通过程不创造财富,只有农业和畜牧业才是财富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