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金银器与社会生活 齐东方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8
中国金银器各朝代的特点简介商周金银器:小巧简约中国迄今在考古发掘中发现最早的黄金制品是商代的,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
商代金器的分布范围主要是以商文化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以及商王朝北部、西北部和偏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
在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内蒙古、甘肃、青海及四川等地,都曾发现过这一时期的金器。
一般地讲,这个时期的金器,形制工艺比较简单,器形小巧,纹饰少见,大多为装饰品。
商周时期青铜工艺的繁荣和发展,为金银器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同时青铜、玉雕、漆器等工艺的发展,也促进了金银工艺的发展;并使金银器得以在更广阔的领域中,以更多样的形式发挥其审美功能。
早期的金银制品大多为装饰品,而最常见的金箔,多是用于其他器物上的饰件,或者说,是以和其他器物相结合的形式来增强器物的美感。
最迟在西周时期,金银平脱工艺就出现了。
春秋战国金银器:清新活泼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带来了生产、生活领域中的重大变化。
大量错金银器的出现,几乎成为这个时期工艺水平高度发展的一个标志。
从出土地点看,这一时期的金银器分布区域明显扩大,在南、北方都有发现。
金银器的形制种类增多。
其中金银器皿的出现,及相当一部分银器的出现,十分引人注目。
从金银器艺术特色和制作工艺看,南北方差异较大,风格迥异。
北方匈奴墓出土的大量金银器及其金细工艺的高度发展,尤令人瞠目。
秦汉金银器:繁荣发展秦代金银器迄今为止极为少见。
曾在山东淄博窝托村西汉齐王刘襄陪葬器物中,发现一件秦始皇三十三年造的鎏金刻花银盘。
制作精细,装饰讲究。
这种在银器花纹处鎏金的作法,唐代以后十分盛行,金花银盘亦为唐代金银器中很有特色的主要品种。
根据对这些金银配件的研究已能证明,秦朝的金银器制作已综合使用了铸造、焊接、掐丝、嵌铸法、锉磨、抛光、多种机械连接及胶粘等工艺技术,而且达到很高的水平。
魏晋南北朝金银器:独具异域风采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朝代更替频繁,社会经济亦遭受破坏。
然而另一方面,各民族在长期共存的生活中,逐渐相互融合,对外交流进一步扩大,加之佛教及其艺术的传播,使这个时期的文化艺术空前发展。
唐代金银器的重要意义摘要:一、唐代金银器的历史背景二、唐代金银器的生产工艺与特点三、唐代金银器的社会意义四、唐代金银器的艺术价值五、当代金银器的传承与发展正文:唐代金银器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丰富的品种、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工艺都成为了当时社会风貌的代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阐述唐代金银器的重要意义。
首先,从历史背景来看,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家繁荣昌盛,政治稳定。
这一时期的金银器制作工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统治者对金银器的喜爱也使得金银器在那个时代具有重要地位。
其次,唐代金银器的生产工艺独具特色。
在制作过程中,工匠们巧妙地运用了锤揲、焊接、镶嵌等技法,将金银器打造成各种形态各异、图案精美的艺术品。
这些金银器不仅展示了唐代高超的工艺水平,也成为当时社会地位的象征。
再次,唐代金银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在当时,金银器不仅是皇室贵族的生活用品,还广泛应用于宗教、礼仪等领域。
特别是金银器的纹饰,如狩猎、骑射、乐舞等图案,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景象和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此外,唐代金银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金银器上的纹饰和造型多取材于自然和社会,充满了生活气息。
工匠们精湛的技艺使得金银器成为了具有观赏和实用价值的艺术品,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最后,当代金银器在传承唐代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
现代金银器制作工艺在保留了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使得金银器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总之,唐代金银器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见证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繁荣,还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齐东方: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在齐东方的眼里,历史像是披着神秘面纱等待探索的美,而这些汉唐时期遗留下的金银器皿,正是美的集中体现。
从对金银器的研究中,齐东方依稀可以看到汉唐是何其繁盛,欣欣之景如画卷般展开在眼前。
在齐东方的眼里,历史像是披着神秘面纱等待探索的美,而这些汉唐时期遗留下的金银器皿,正是美的集中体现。
从对金银器的研究中,齐东方依稀可以看到汉唐是何其繁盛,欣欣之景如画卷般展开在眼前。
美的东西谁不愿意研究呢从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考古专业至今,齐东方从事考古已近三十年。
为什么选择考古?齐东方老师会心一笑:“因为喜欢啊!”简单的回答里饱含对考古的热爱。
齐东方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考古,其中尤为关注汉唐时期金银器皿。
早在本科阶段,齐东方就已经开始接触汉唐金银器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还是以这一方面的研究内容写成的。
在齐东方看来,接触汉唐金银器,“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幸运”。
齐东方介绍到,汉唐时期文化高度繁荣,考古发现的文物琳琅满目,而金银器在之前年代较为罕见,又“非常精美”,所以一下子就吸引了他,“美的东西谁不愿意研究呢?”。
进入汉唐金银器的研究之后,齐东方渐渐意识到金银器的重要研究价值。
汉唐时期“丝绸之路”发达,外来文化的影响十分明显,但究竟是哪些外来文化输入进来?齐东方认为,这种外来文化在金银器中体现得最明显。
“金银器上的花纹几乎囊括了唐代所有材质器物的花纹,造型也很丰富。
”同时,金银器是直接受外来文化影响而在唐朝兴盛起来的。
因此,金银器也就最具代表性。
齐东方说,从金银器入手,可以较好地研究这一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更深入、更全面地地掌握整个时期的文化面貌。
在齐东方的眼里,历史像是披着神秘面纱等待探索的美,而这些汉唐时期遗留下的金银器皿,正是美的集中体现。
从对金银器的研究中,齐东方依稀可以看到汉唐是何其繁盛,欣欣之景如画卷般展开在眼前。
每一次野外考察对我都有影响1995年,一次偶然,齐东方进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探寻一千七百年前灿烂辉煌的古城——尼雅遗址。
浅析唐代 xx 装饰风格金银器是以名贵金属黄金和白银为基根源料加工制成的器皿、饰件等。
中国在商代(距今 3000 余年前)出现了金制品。
银器则出现较晚,目前所见较早的银制品出土于春秋战国时期。
初期的金银器均为小型的装饰制品,或是人身上的佩饰,或为其他器物上的饰件。
最早的金银器皿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金银工艺多数来自青铜工艺。
两汉时期,金银制品的数量增加,品种增加,工艺也趋于成熟,基本上已走开青铜工艺,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可是大多数金银制品仍为装饰品,金银器皿比较少见。
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兴旺的时代,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特别是贞观、开元年间,政治天气宽松,人们安居乐业。
唐文化广博精深,全面灿烂,独领风骚。
可是到了唐代,人们对金银的崇拜与追求几乎达到了狂热的程度。
其原因在于,人们对金银这两种贵金属自己的价值有了充分的认同,从而把它们作为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同时祖先认为,金银器拥有盛情延年、长生不老的功能,当时的金银制品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界,特别是皇室和上层宗教人士对金银器更加器重。
唐代是中国金银器发展的繁荣鼎盛阶段。
北京大学考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齐东方先生有一部《唐代金银器研究》的专著。
齐教授在详细剖析了国内各地陆续出土的唐代金银器今后,他认为:唐代金银器的制作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金银器制作史上的最巅峰,而且达到了世界的最高水平,“唐代没有哪一种物品象金银器那样造型奇怪、纹样丰富、工艺优异”。
它上承战国、秦汉时期的遗风,下启宋、辽、明、清时期的风范,在中国古代金银器领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器物上那伸展的缠枝花纹、豪迈的动物造型,无处不彰显着盛唐文化的宽容、豪迈与大气。
专家和藏家宽泛认为:明清宫廷金银器诚然工艺精深,但明显缺少唐代制品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品味,在工艺上更无法与唐代金银器比肩。
唐代金银器的制作加工技术复杂优良巧妙。
在当时,就已宽泛使用了锤击、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錾刻、镂空等工艺。
《央视百家讲坛2001—2004年V2R版(上)》中央电视台Vcd to Rmvb[RMVB]————《百家讲坛》VCD共有28部,本贴中含有其中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在另一个贴子中。
详情1023B [YYTvO][V2R][0101]百家讲坛_品读《水浒传》01_水浒传成书之谜-侯会.rmvb 详情141.2MB[YYTvO][V2R][0102]百家讲坛_品读《水浒传》02_水浒传的思想倾向-石昌渝.rmvb 详情141.3MB[YYTvO][V2R][0103]百家讲坛_品读《水浒传》03_水浒传的作者-刘世德.rmvb 详情141.3MB[YYTvO][V2R][0104]百家讲坛_品读《水浒传》04_水浒传与水浒戏-刘荫柏.rmvb 详情141.2MB[YYTvO][V2R][0105]百家讲坛_品读《水浒传》05_逼上梁山人物评析-段启明.rmvb 详情141.2MB[YYTvO][V2R][0106]百家讲坛_品读《水浒传》06_话说及时雨宋江-张俊.rmvb 详情141.3MB[YYTvO][V2R][0107]百家讲坛_品读《水浒传》07_从林冲看水浒传的人物描写-周先慎.rmvb 详情141.2MB [YYTvO][V2R][0108]百家讲坛_品读《水浒传》08_从生辰纲下落谈水浒传-周思源.rmvb 详情141.3MB [YYTvO][V2R][0109]百家讲坛_品读《水浒传》09_水浒传中的女性人物-徐江.rmvb 详情141.2MB[YYTvO][V2R][0201]百家讲坛_新解《红楼梦》01_《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上)-蔡义江.rmvb 详情147.6MB [YYTvO][V2R][0202]百家讲坛_新解《红楼梦》02_《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下)-蔡义江.rmvb 详情147.7MB [YYTvO][V2R][0203]百家讲坛_新解《红楼梦》03_曹雪芹其人其书(上)-周汝昌.rmvb 详情147.7MB [YYTvO][V2R][0204]百家讲坛_新解《红楼梦》04_曹雪芹其人其书(下)-周汝昌.rmvb 详情147.7MB [YYTvO][V2R][0205]百家讲坛_新解《红楼梦》05_曹雪芹的生平与家世-顾平旦、张书才、沉治钧.rmvb 详情147.7MB[YYTvO][V2R][0206]百家讲坛_新解《红楼梦》06_《红楼梦》的艺术个性(上)-周汝昌.rmvb 详情147.7MB [YYTvO][V2R][0207]百家讲坛_新解《红楼梦》07_《红楼梦》的艺术个性(下)-周汝昌.rmvb 详情147.7MB [YYTvO][V2R][0208]百家讲坛_新解《红楼梦》08_《红楼梦》的空间叙事艺术-张世君.rmvb 详情148.4MB [YYTvO][V2R][0209]百家讲坛_新解《红楼梦》09_《红楼梦》的言与味-王蒙.rmvb 详情148.7MB[YYTvO][V2R][0210]百家讲坛_新解《红楼梦》10_《红楼梦》的思想与研究流派-段启明、张俊、孙玉明.rmvb 详情147.7MB[YYTvO][V2R][0211]百家讲坛_新解《红楼梦》11_《红楼梦》的思想-冯其庸.rmvb 详情147.7MB[YYTvO][V2R][0212]百家讲坛_新解《红楼梦》12_《红楼梦》的诗词曲赋-蔡义江、吕启祥、曹立波.rmvb 详情147.7MB[YYTvO][V2R][0213]百家讲坛_新解《红楼梦》13_漫话宝黛钗-李希凡、张庆善、孙玉明.rmvb 详情147.7MB [YYTvO][V2R][0214]百家讲坛_新解《红楼梦》14_是是非非王熙凤-周思源、吕启祥、丁维忠.rmvb 详情147.7MB[YYTvO][V2R][0215]百家讲坛_新解《红楼梦》15_大观园里的丫鬟们-李希凡、蔡义江、卜键.rmvb 详情147.7MB[YYTvO][V2R][0216]百家讲坛_新解《红楼梦》16_大观园与清代园林艺术-顾平旦.rmvb 详情151.7MB [YYTvO][V2R][0217]百家讲坛_新解《红楼梦》17_周汝昌答疑《红楼梦》(上)-周汝昌.rmvb 详情147.7MB [YYTvO][V2R][0218]百家讲坛_新解《红楼梦》18_周汝昌答疑《红楼梦》(下)-周汝昌.rmvb 详情148.3MB[YYTvO][V2R][0301]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01_唐宋咏春诗赏析-程郁缀.rmvb 详情147.3MB[YYTvO][V2R][0302]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02_唐宋咏月诗赏析-程郁缀.rmvb 详情148.3MB[YYTvO][V2R][0303]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03_唐宋词体演进(上)-王洪.rmvb 详情147.3MB[YYTvO][V2R][0304]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04_唐宋词体演进(下)-王洪.rmvb 详情148.2MB[YYTvO][V2R][0305]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05_唐诗宋词鉴赏(上)-周汝昌.rmvb 详情148.9MB[YYTvO][V2R][0306]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06_唐诗宋词鉴赏(下)-周汝昌.rmvb 详情148.2MB[YYTvO][V2R][0307]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07_二十一世纪唐宋诗之争-张毅.rmvb 详情147.7MB [YYTvO][V2R][0308]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08_苏轼的创作与其人格魅力-朱靖华.rmvb 详情147.4MB [YYTvO][V2R][0309]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09_韩孟琐谈-郝世峰.rmvb 详情147.5MB[YYTvO][V2R][0310]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10_中国宋代净土文化与梅花诗-李炳海.rmvb 详情147.3MB [YYTvO][V2R][0311]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11_李后主和他的词-李敬一.rmvb 详情147.3MB[YYTvO][V2R][0312]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12_三曹父子与建安诗风-钱志熙.rmvb 详情147.4MB [YYTvO][V2R][0313]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13_中国古代的咏怀诗-孙明君.rmvb 详情148.4MB[YYTvO][V2R][0314]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14_怎样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李敬一.rmvb 详情149.1MB [YYTvO][V2R][0315]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15_古代诗歌创作的奇思-葛晓音.rmvb 详情147.3MB [YYTvO][V2R][0316]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16_从现代观点看几首旧诗(上)-叶嘉莹.rmvb 详情146.7MB [YYTvO][V2R][0317]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17_从现代观点看几首旧诗(下)-叶嘉莹.rmvb 详情147.6MB [YYTvO][V2R][0318]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18_论王国维词-叶嘉莹.rmvb 详情147.7MB[YYTvO][V2R][0319]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19_对现代词学与王国维词论的现代反思-叶嘉莹.rmvb 详情147.2MB[YYTvO][V2R][0401]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01_文学创作中的未知结构(上)-余秋雨.rmvb 详情148.3MB [YYTvO][V2R][0402]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02_文学创作中的未知结构(下)-余秋雨.rmvb 详情148.2MB [YYTvO][V2R][0403]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03_余秋雨谈散文-余秋雨.rmvb 详情147.7MB[YYTvO][V2R][0404]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04_创作与翻译(上)-余光中.rmvb 详情147.7MB[YYTvO][V2R][0405]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05_创作与翻译(下)-余光中.rmvb 详情147.9MB[YYTvO][V2R][0406]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06_经验·想像力·真实——全球化背景中的文学写作(上)-格非.rmvb 详情148.7MB[YYTvO][V2R][0407]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07_经验·想像力·真实——全球化背景中的文学写作(下)-格非.rmvb 详情148.4MB[YYTvO][V2R][0408]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08_艺术感觉与艺术创造(上)-曹文轩.rmvb 详情147.7MB [YYTvO][V2R][0409]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09_艺术感觉与艺术创造(下)-曹文轩.rmvb 详情147.7MB [YYTvO][V2R][0410]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10_谜语之谜——艺术逻辑的基本原理-董小英.rmvb 详情147.6MB[YYTvO][V2R][0411]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11_欧美小说的情节演化模式(上)-张世君.rmvb 详情147.9MB [YYTvO][V2R][0412]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12_欧美小说的情节演化模式(下)-张世君.rmvb 详情147.8MB [YYTvO][V2R][0413]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13_欧美小说人物速写(上)-张世君.rmvb 详情148.4MB [YYTvO][V2R][0414]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14_欧美小说人物速写(下)-张世君.rmvb 详情148.3MB [YYTvO][V2R][0415]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15_诗的发现-吴思敬.rmvb 详情147.6MB[YYTvO][V2R][0416]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16_诗的人文关怀-罗宗强.rmvb 详情147.6MB[YYTvO][V2R][0417]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17_漫谈诗歌创作(上)-邹静之.rmvb 详情147.6MB [YYTvO][V2R][0418]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18_漫谈诗歌创作(下)-邹静之.rmvb 详情148.5MB [YYTvO][V2R][0419]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19_关于诗词的对话-止庵、刘宏.rmvb 详情148.3MB [YYTvO][V2R][0420]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20_关于艺术的对话-刘心武、张颐武.rmvb 详情148.5MB [YYTvO][V2R][0501]百家讲坛_文学的个性01_路遥的诗意-郭小聪.rmvb 详情147.7MB[YYTvO][V2R][0502]百家讲坛_文学的个性02_走向“文化诗学”-童庆炳.rmvb 详情148.3MB[YYTvO][V2R][0503]百家讲坛_文学的个性03_文学创作中对“讲话”的认识-苏叔阳.rmvb 详情147.7MB [YYTvO][V2R][0504]百家讲坛_文学的个性04_民间艺术源,提炼成神迹-李燕.rmvb 详情147.6MB [YYTvO][V2R][0505]百家讲坛_文学的个性05_坚持人民文艺先进方向-张炯.rmvb 详情147.7MB[YYTvO][V2R][0506]百家讲坛_文学的个性06_中国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降边嘉措.rmvb 详情148.7MB [YYTvO][V2R][0507]百家讲坛_文学的个性07_海派文学的两个传统-陈思和.rmvb 详情148.6MB [YYTvO][V2R][0508]百家讲坛_文学的个性08_漫谈金庸武侠小说-严家炎.rmvb 详情149.2MB[YYTvO][V2R][0509]百家讲坛_文学的个性09_曹禺名剧的误解、曲解与理解-王卫平.rmvb 详情147.7MB [YYTvO][V2R][0510]百家讲坛_文学的个性10_鲁迅《野草》的生命哲学与象征艺术(上)-孙玉石.rmvb 详情147.8MB[YYTvO][V2R][0511]百家讲坛_文学的个性11_鲁迅《野草》的生命哲学与象征艺术(下)-孙玉石.rmvb 详情147.8MB[YYTvO][V2R][0512]百家讲坛_文学的个性12_老舍的爱好-舒乙.rmvb 详情148.1MB[YYTvO][V2R][0601]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01_夏商周断代工程-彭林.rmvb 详情167.5MB[YYTvO][V2R][0602]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02_夏文化与夏王朝-邹衡.rmvb 详情147.2MB[YYTvO][V2R][0603]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03_武王伐纣与天文历史年代学-江晓原.rmvb 详情148.4MB [YYTvO][V2R][0604]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04_汉武盛世的历史透视-孙家洲.rmvb 详情147.8MB [YYTvO][V2R][0605]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05_汉唐金银器与社会生活-齐东方.rmvb 详情147.3MB [YYTvO][V2R][0606]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06_敦煌资料与唐朝人的衣食住行.rmvb 详情148.4MB [YYTvO][V2R][0607]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07_漫谈元代藏族的历史文化-陈庆.rmvb 详情147.6MB [YYTvO][V2R][0608]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08_正确看待康雍乾之世(上)-周思源.rmvb 详情148.2MB [YYTvO][V2R][0609]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09_正确看待康雍乾之世(下)-周思源.rmvb 详情148.1MB [YYTvO][V2R][0610]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10_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上)-杨天石.rmvb 详情147.8MB [YYTvO][V2R][0611]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11_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下)-杨天石.rmvb 详情147.9MB [YYTvO][V2R][0612]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12_丝绸之路与丝路考古学-孟凡人.rmvb 详情147.3MB [YYTvO][V2R][0613]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13_避暑山庄百年史-王思治.rmvb 详情147.7MB[YYTvO][V2R][0614]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14_中国古代的图腾崇拜-李炳海.rmvb 详情147.3MB [YYTvO][V2R][0615]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15_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冯时.rmvb 详情148MB[YYTvO][V2R][0616]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16_中国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古代文明-白云翔.rmvb 详情147.5MB [YYTvO][V2R][0617]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17_中国古代体育-崔乐泉.rmvb 详情147.3MB[YYTvO][V2R][0618]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18_中国古代的青铜器-王世民.rmvb 详情147.3MB[YYTvO][V2R][0619]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19_中国古代雕塑-钱绍武.rmvb 详情147.3MB[YYTvO][V2R][0620]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20_中国古代的简牍与石刻-赵超.rmvb 详情147.3MB [YYTvO][V2R][0621]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21_中国古代兵器-杨泓.rmvb 详情147.3MB[YYTvO][V2R][0622]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22_解读中国古代都城(上)-刘庆柱.rmvb 详情147.8MB [YYTvO][V2R][0623]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23_解读中国古代都城(下)-刘庆柱.rmvb 详情147.9MB————《百家讲坛》之《清十二帝疑案》VCD版共28集,电视版共37集,请到2004-2005年贴子中下载。
唐朝时期金银器简介金银器综述:相对而言,我国对金银器的认识和利用时间较晚。
大约在商代开始有金器,银器则始于春秋时期,这比地中海和南美地区晚了近两千年。
我国金银矿产资源相对贫乏,所以对于古人来说,金银首先是财富的象征,是一种奢侈品。
另外,我国高度发达的青铜器、玉器、漆器和陶瓷工艺也大大限制了金银艺术的表现领域和力度。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造型艺术大概经历了商周至两汉、魏晋至宋元、明清三个较大的变化时期。
商周至两汉,中国处于青铜器所表现的威严的时代氛围中,金银工艺成为青铜工艺的附庸。
此期的金银主要用来制作珍贵的装饰品。
如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流行在铜器上镶金银,金器主要是带钩,也有碗、盏、匕、杯等生活器具。
汉代以后,银器数量有所增加。
汉代金银器物主要为金银饰件,具代表性的有腰牌、带钩、动物形饰品以及玺印等。
这个时期的金银器皿不多,造型也多源于青铜器,装饰也多采用云纹、地纹与镶嵌相结合的多层次布局形式。
魏晋至宋元是金银器物占据主流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金银器的种类应有尽有,又以小件饰物和生活用具为主,其中首饰多为金器,生活用具多为银器。
此时还出现了具有西亚风格的金银器,如盘、壶、高足杯。
其中有唐一代,金银器的制作技术及数量均达到了高峰。
当时出现了许多官营或民间的手工业作坊,并普遍使用捶揲、浇铸、焊接、切割、抛光等工艺,器物类型包括生活用具、宗教用具及首饰等。
纹饰华美富丽,以鸳鸯、鹦鹉、狮纹为主。
宋代,金银器已普及到民间。
当时的金银器造型古朴、文雅,常见纹饰有写实的花卉、瓜果纹,其上常刻有款识,多为打制器物的匠户商号,少数为年款或所有者的姓氏。
与器体大块平面相适应,捶揲、线刻而成的花卉、珍禽、瑞兽、人物及诗画故事成为流行的装饰。
相对而言,明清金银器逐步趋向衰弱,但在集中表现金器所象征的高贵与权势方面,却达到了惊人的成就。
清新活泼的造型、流畅富丽的花纹已难得一见,而代之以金冠、发钗、金钏、经匣、佛塔等,形制之巧,装饰之精,工艺之绝,仍体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附:百家讲坛2001年-2006年节目表2001年播出日期(第一周) 节目内容主讲人 7月9日(首播)美与物理学杨振宁 7月10日实验物理与物理学前沿丁肇中7月11日唐宋咏春诗赏析程郁缀 7月12日泰山美学杨辛7月13日中国南北差异胡兆量7月16日20世纪理论物理学的主旋律杨振宁7月17日科学与艺术的对话李正道吴冠中7月18日三曹父子与建安诗风钱志熙7月19日孝的艰难与动人张祥龙7月20日古代希腊人的诗性生活—英雄主义朱孝远7月23日人类基因组计划陈竺7月24日书法与中国哲学(上)张辛7月25日书法与中国哲学(下)张辛7月26日不朽的威尔第刘诗嵘7月27日女性的道德发展肖巍7月30日数学科学的几种新的发展方向林家翘7月31日儒学与人生钱逊8月 1 日现代战争与大众传媒杨民青8月 2 日巴洛克音乐朱秋华8月 3 日超越简单与还原:复杂性范式的兴起吴彤8月 6日科学的对话布朗夏普金斯敦8月 7日白血病的基因疗法陈赛娟8月8 日远看梅兰芳徐城北8月9日作为情感媒体的电影艺术刘一兵8月10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毛武、王常力李明树8月13日动物的语言与意识苏彦捷8月14日中西语言文字与文化的比较辜正坤8月15日古代文明的演进与儒家思想的根源陈来8月16日现代艺术的开始朱青生8月17日审美是人生的节日童庆炳8月27日高考与素质教育孙东东8月28日古代诗歌创作的奇思葛晓音8月29日电视艺术美学高鑫8月30日夏文化与夏王朝邹衡8月31日漫谈西方近代革命歌曲朱孝远9月3日纳米科技的现在与未来白春礼9月4日西方的传统:浪漫主义朱孝远9月5日中国“入世”的必要准备刘光希于维香马宇9月6日艺术与科学(一)李政道、张道一戴吾三、苑运甫9月7日现代人整体形象设计徐晶9月10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周之良9月11日诗的发现吴思敬9月12日“入世”和中国经济改革厉以宁9月 13日艺术与科学(二)熊秉明郭慕孙王明旨9月 14日风险投资:资本与知本祈斌兰宝石王鲁豫9月17日生命科学基础与前沿赵国屏9月18日拥有心智生活周国平9月19日老年人合理用药的方法陶国枢9月20日艺术与科学(三)刘言、迁惟雄奥利维叶•拉比杜丝 9月21日汽车与生活陈全世9月24日计算机发展与展望高文9月25日聚焦全球管理热点—项目管理弗莱姆威尔斯9月26日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吕本富林正刚9月 27日艺术与科学(四)9月 28日认识试管婴儿刘家恩10月1日唐宋咏月诗赏析程郁缀10月2日一枝春雪冻梅花黎烈南陈俊愉10月3日空谷幽兰李燕李潞滨10月4日竹与竹文化李起敏张济和10月5日菊残犹有傲霜枝张树林赵仁圭10月8日中国的松文化李永祜10月9日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王登峰10月10日物种多样性的挑战与未来黄大卫10月11日中国园林艺术彭吉象10月12日东西方经济的碰撞与沟通李安渝10月15日标准化与经济建设李忠海10月16日标准化与国际贸易郭力生10月17日标准化与质量管理郎志正10月18日市场竞争与企业标准化李春田10月19日标准化与环境紧密相连李春田10月22日标准化与高新技术房庆10月23日物理的挑战(一)李政道10月24日物理的挑战(二)李政道10月25日物理的挑战(三)李政道10月26日艺术与科学赵鑫珊、丁宁迈克尔•莱昂斯10月29日数学与我们的生活胡作玄10月30日光通信—信息社会中流砥柱厉定一10月31日故宫与中国礼乐文化王贵祥11月1日艺术与科学(五)翟墨、朱青生、李公明11月2日趣谈天文学贾贵山11月5日新世纪的科技杨振宁11月6日钱学森的大成智慧戴汝为11月7日2001北京互联网发展论坛(一)丁磊汪延刘晓林11月8日艺术与科学(六)11月9日音乐的倾向刘索拉11月12日百年科技创新的回顾与展望路甬祥11月13日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杨福家11月14日 2001北京互联网发展论坛(二)张朝阳周锡生11月15日艺术与科学(七)刘兵、冼鼎昌、安妮卡.挨利克珊11月16日风险投资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一)成思危11月19日农业发展新阶段的科技与教育张宝文11月20日二十世纪数学的发展趋势李文林11月21日 2001北京互联网发展论坛(三)11月22日艺术与科学(八)陶瓷叶喆民钟家骥林木11月23日风险投资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二)成思危11月26日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和建立魏杰11月27日漫谈金庸武侠小说严家炎11月28日 2001北京互联网发展论坛(四)张醒生王雷雷11月29日艺术与科学(九)视觉亨利•霍普金斯金•罗伯森11月30日品德与现代人力资源开发肖鸣政12月3日中国航天的成就与展望孙来燕刘纪原12月4日航天高科技产业的机遇、挑战与实践闵桂荣许达哲12月5日 2001北京互联网发展论坛(五)徐世平周晋峰12月6日建筑不是房子王贵祥12月7日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张德12月10日利用太空——新的机遇与挑战杜祥琬12月11日我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索丽生12月12日 2001北京互联网发展论坛(六)石怀成何加正12月13日人类与动物的行为对比郑也夫12月14日经营战略与文化探讨金凯平12月17日我国光电产业发展的思考母国光12月18日基因组医学与生物技术产业巴德年12月19日 2001北京互联网发展论坛(七)李志平金宝启12月20日 2001北京互联网发展论坛(八)赵启正姜勤俭华平澜12月21日中国当代环境艺术顾孟潮12月24日展望明日的互联网艾瑞克·布鲁尔12月25日塑造健康的未来罗伯特·简12月26日揭开疾病的秘密詹姆士·艾利森12月27日亚洲经济的未来(一)劳拉·泰森龙永图12月28日亚洲经济的未来(二)劳拉·泰森龙永图《百家讲坛》2002-03年目录:(按时间顺序)2003年6月27日关注早期教育徐朝霞冯淑兰袁春2003年6月26日认识毒品徐国柱2003年6月25日是是非非王熙凤周思源吕启祥丁维忠2003年6月24日情理法的冲突范愉2003年6月23日神秘的生命起源袁训来2003年6月20日文化融合与文明冲突(下)赵林2003年6月19日文化融合与文明冲突(上)赵林2003年6月18日漫话宝黛钗李希凡张庆善孙玉明2003年6月17日书法艺术的理解与观赏金开诚2003年6月16日人类基因组计划陈竺2003年6月13日话说质量经营马林、马欣迎、张晓东2003年6月12日理解质量革命韦恩·科斯特2003年6月11日《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下)蔡义江2003年6月10日文化与经济胡兆量2003年6月9日转基因食品离我们有多远朱桢2003年6月6日创新思维与创造力的发挥曾国平2003年6月5日文化与戏剧叶坦2003年6月4日《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上)蔡义江2003年6月3日未来的太阳能车陈全世2003年6月2日基因与你我他王渝生2003年5月29日海外学人回国创业论坛茅道林、王辉耀、李安渝、高在朗2003年5月28日曹雪芹的生平与家世顾平旦、张书才、沉治钧2003年5月27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董克用2003年5月23日诚信是金黄卫平2003年5月26日飞向月球欧阳自远2003年5月22日新读《孙子兵法》黄朴民2003年5月21日曹雪芹其人其书(下)周汝昌2003年5月20日释放互联网能量王楠2003年5月19日现代医学回顾与展望韩启德2003年5月16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袁正光2003年5月15日纵论《国际法》朱文奇2003年5月14日曹雪芹其人其书(上)周汝昌2003年5月13日高科技与现代农业石元春2003年5月12日科学文化漫谈王直华2003年4月30日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下)杨天石2003年4月29日现代战斗机的发展陈光2003年4月28日数字时代用户界面李开复2003年4月25日备战高考—语文中的语言应用姚家祥2003年4月24日备战高考—地理许鑫2003年4月23日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上)杨天石2003年4月21日《宇宙是从大爆炸中诞生的吗》(上)何香涛2003年4月22日《宇宙是从大爆炸中诞生的吗》(下)何香涛2003年4月18日备战高考—生物郑春和2003年4月16日艺术审美的心理机制金开诚2003年4月15日 21世纪我们怎么“管人”?曾湘泉2003年4月14日人工智能与现代社会钟义信2003年4月11日备战高考·英语篇(下)张铁城2003年4月10日备战高考·英语篇(上)张铁城2003年4月9日世界上最古老的希腊戏剧罗锦鳞2003年4月8日英语成功学(下)杜子华2003年4月7日英语成功学( 上)杜子华2003年4月4日《备战高考·代数》(下)尹浚淼2003年4月3日《备战高考·代数》(上)尹浚淼2003年4月2日世界上最古老的希腊戏剧罗锦鳞(上)2003年4月1日创新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纪宝成2003年3月31日量子物理学的实验与哲学基础安东·泽林格2003年3月28日备战高考(二)语文篇之议论文姚家祥2003年3月27日备战高考(一)语文篇之记叙文姚家祥2003年3月26日鲁迅《野草》的生命哲学与象征艺术孙玉石2003年3月25日数字化校园与教育创新吴文虎等2003年3月24日西方的技术沃尔夫冈·科尼希2003年3月21日数字时代的编程比尔·盖茨2003年3月20日光纤通信进展李淳飞2003年3月19日鲁迅《野草》的生命哲学与象征艺术孙玉石2003年3月18日物理学百年的回顾周光召2003年3月17日自动控制发展的历程王广雄2003年3月14日妇女与传媒卜卫2003年3月13日妇女与健康张开宁2003年3月12日足尖上的艺术——芭蕾欣赏入门欧建平2003年3月11日妇女与教育郑新蓉2003年3月10日妇女与法律信春鹰2003年3月7日妇女与参政荣维毅2003年3月6日妇女与就业刘伯红2003年3月5日妇女与婚姻家庭张李玺2003年3月4日丝绸之路与丝路考古学孟凡人2003年3月3日中国古代的青铜器2003年2月28日中国古代体育崔乐泉2003年2月27日中国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古代文明白云翔2003年2月26日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冯时2003年2月25日汉唐金银器与社会生活齐东方2003年2月24日中国古代的简牍与石刻2003年2月21日华夏盛宴——从考古看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王仁湘2003年2月20日醉乡酒海——中国古代酒具与酒文化杜金鹏2003年2月19日中国古代兵器杨泓2003年2月18日解读中国古代都城(下)刘庆柱2003年1月31日机器人技术发展状况孙立宁2003年1月30日中国油气资源的二次创业刘光鼎2003年1月28日二十一世纪科技约翰·吉本斯博士2003年1月27日科学与社会曾志2003年1月24日美妙神奇的外国民歌(下)陈自明2003年1月23日美妙神奇的外国民歌陈自明2003年1月22日从现代观点看几首旧诗(上)叶嘉莹2003年1月21日现代焊接技术吴林2003年1月20日生态伦理——一场哲学观念的革命叶平2003年1月17日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和时代特性何镜堂2003年1月16日地区建筑文化分析齐康2003年1月15日漫谈艺术钱绍武2003年1月13日中国建筑文化的研究与创造吴良镛2003年1月10日金融资产管理与发展刘鸿儒等2003年1月9日饮用水水质与水处理技术马军2003年1月7日我的书法观欧阳中石2003年1月6日小城镇大战略孔祥智2002年12月31日数字能保证诚实吗? 玛丽·普维(Mary Poovey)2002年12月30日中国近代术语的形成冯天瑜2002年12月27日 AMC金融资产管理与发展刘鸿儒等2002年12月26日湖泊富营养化及技术动向孔海南2002年12月25日传统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郑家栋2002年12月23日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赵林2002年12月18日创作与翻译(下)余光中2002年12月17日新建高校校长论坛·新建高校国际化战略的思考王英杰等2002年12月16日新建高校校长论坛·新建高校创新模式的探索张妙弟等2002年12月13日新建高校校长论坛·新建高校定位及办学特色的探讨蔡克勇等2002年12月12日太阳活动与人类生存环境汪景琇2002年12月11日创作与翻译余光中2002年12月10日蔬菜的安全生产体系张德纯2002年12月5日载人航天发展现状及展望袁家军2002年12月4日文学创作中的未知结构余秋雨2002年12月3日世界贸易组织与标准化李忠海2002年12月3日从牛羊的克隆看一流大学的内涵杨福家2002年12月2日关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王通讯2002年11月29日中国古代的咏怀诗孙明君2002年11月28日绿色食品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季成叶2002年11月26日信息化社会中的地理信息龚健雅2002年11月25日互联网上的软件工程何克清2002年11月22日中关村——浦东发展对话论坛(下)段永基等2002年11月21日未来电脑张亚勤2002年11月19日重力与现代科技李建成2002年11月14日 21世纪的中子科学赵志祥2002年11月13日下一代计算机互联网络吴建平2002年11月11日汽车的2mm工程林忠钦2002年11月8日中关村-浦东发展对话论坛(上)孙宝启等2002年11月6日如何欣赏古典芭蕾赵汝蘅2002年11月5日从神秘的脉冲星谈起何香涛2002年11月4日摄影的情感表达梅生2002年11月1日地球空间探测吴季2002年10月29日空间环境及其保护 (都亨)2002年10月28日中国空间科学(潘厚任)2002年10月25日现代人健康生活透视(吉良晨、黄美涓、于小冬、蔡同一)2002年10月24日中国书法美学与养生之道 (杨辛)2002年10月23日正确看待康雍乾之世(上)(周荚矗?2002年10月21日关注老年人心智健康(许贤豪)2002年10月18日机构养老与社区服务(伊密)2002年10月16日经验想象力真实(下)(格非)2002年10月11日高科技与公路发展(张元方、赵喜安、何光、施伟斌)2002年10月10日温度与生命(刘静)2002年10月8日历史·经典·记录——透视北京十大建筑(下)2002年9月30日旅游城市国际化(安兴本、胡志安、柳振万)2002年9月27日关于生活的对话(张维迎、冯仑)2002年9月26日关于艺术的对话(刘心武、张颐武)2002年9月25日从希腊雅典看城市的保护与发展(虞河岳)2002年9月24日关于语言的对话(刘宏、止庵)2002年9月23日关于教育的对话(王梓坤、柯惠新)2002年9月20日欧美小说情节演化模式(下)(张世君)2002年9月19日欧美小说情节演化模式(上)(张世君)2002年9月18日女作家女人作家(赵凝)2002年9月16日 21世纪中国城市的山水情结(鲍世行)2002年9月13日西部大开发中的公路建设(加措、郝吉明、霍明)2002年9月11日唐诗宋词鉴赏(下)(周汝昌)2002年9月9日神舟三号上的科学实验(孙辉先)2002年9月6日走近纳米材料(张泽、秦禄昌)2002年9月4日唐诗宋词鉴赏(上)(周汝昌)2002年9月2日关于神经再生——最新发现及应用前景(科里·古曼)2002年8月30日经济增长与制度创新(陈立)2002年8月29日新世纪的中国公路建设(凤懋润)2002年8月27日膜的新奇世界2002年8月23日力学与现代生活(丁光宏)2002年8月22日漫谈元代藏族的历史与文化(陈庆英)2002年8月20日如何延缓衰老(黄美涓)2002年8月19日航空航天的高科技发展(傅恒志)2002年8月16日公路现状与未来(张剑飞、郭学焕、戴东昌、施伟斌)2002年8月15日高科技提升公路养护水平(施伟斌)2002年8月14日梁思成的生平·事业·情操(楼庆西)2002年8月13日太空中的衣食住行(潘厚任)2002年8月12日加入世贸组织对政府管理的挑战与对策(汪玉凯)2002年8月9日海派文学的两个传统(陈思和)2002年8月8日中国藏族英雄史诗(降边嘉措)2002年8月6日唐宋词体演进(下) (王洪)2002年8月5日唐宋词体演进(上) (王洪)2002年8月2日健康住宅离我们多远(奚瑞林、罗德启、韩增禄)2002年8月1日营销的创新创新的营销(王方华)2002年7月31日我的影视创作经验(邹静之)2002年7月30日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的现代价值(王渝生)2002年7月29日李约瑟与中国科学(胡维佳)2002年7月25日阴阳学说与中国传统医学(廖育群)2002年7月24日漫谈诗歌创作(下)(邹静之)2002年7月23日麦子在中国的本土化历程(曾雄生)2002年7月22日科学史的历史(袁江洋)2002年7月19日《走近健康住宅》(高拯)2002年7月18日中国古代青铜技术与艺术(苏荣誉)2002年7月17日漫谈诗歌创作(上)(邹静之)2002年7月16日心理学知识与科学施教(吴瑞华)2002年7月15日中国古代历法概说(陈美东)2002年7月8日现代生活关键词(赵汀阳、罗红光、黄平)2002年7月5日近代科学的社会根源(方在庆)2002年7月4日回望发明之路(张开逊)2002年7月3日从街垒到议会(金重远)2002年7月2日谜语之谜:艺术逻辑基本原理(董小英)2002年7月1日《红楼梦》的空间叙事艺术(张世君)2002年6月28日移民与中国葛剑雄2002年6月26日信息与信用(下) (张维迎)2002年6月25日信息与信用(上) (张维迎)2002年6月21日古希腊与中国古代的疾病历史(杰弗瑞·劳埃德)2002年6月20日科学艺术生活(下)(王炜钰)2002年6月19日科学艺术生活(上)(王炜钰)2002年6月14日寻找宇宙中最基本的粒子(下)(丁肇中)2002年6月13日寻找宇宙中最基本的粒子(上)(丁肇中)2002年6月11日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应用统计(上)(谢衷洁)2002年6月07日化学与人类健康(刘旦初)2002年6月06日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朱世能)2002年6月05日科学的语言(杰弗瑞·劳埃德)2002年6月04日古希腊和中国古代的物种的分类(杰弗瑞·劳埃德)2002年6月03日给地球照相(郭华东)2002年5月31日三个代表与中国基础教育(刘吉)2002年5月30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教育的影响(顾明远)2002年5月28日新世纪的中国基础教育(李连宁)2002年5月27日漫谈百年科技(王渝生)2002年5月23日坚持人民文艺先进方向(张炯)2002年5月22日戏曲漫说话“讲话” (徐城北)2002年5月21日民间艺术源,提炼成神迹(李燕)2004年-2005年央视《百家讲坛》系列新解《红楼梦》系列(16集)品读《水浒传》系列(12集)2004年未成系列的(共10集)《您好!宇宙》系列(共12集)《清十二帝疑案》系列(共37集)《千年少林》系列(共2集)《老舍的文学地图》系列(共7集)金正昆《身边的礼仪》系列(共3集)《文明的驻足地》系列(共4集)《海洋生灵》系列(共3集)《心灵鸡汤》系列(共4集)《杜甫的文化意义》系列(共2集)《钤记中华》系列(共5集)《张恨水》系列(共5集)《昆虫》系列(共3集)《钱钟书系列》(共3集)《张爱玲系列》(共4集)《王国维系列》(共4集)《传奇太后系列》(共4集)《传奇太后系列》(共4集)《中国电影百年》系列(共10集,缺一集!)《教育》系列(共3集)《红楼六家谈》系列(共12集)《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共6集)《吴建民盘点2004》系列(共2集)《说聊斋》系列(14集)《红楼梦里的配角》系列(6集)2005年未成系列的(6集)马骏《二战人物》系列(18集)《周国平谈女人、爱情、婚姻、孩子》系列(共4集)《老子与百姓生活》系列(8集)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系列(23集)毛佩琦《明十七帝疑案》系列(12集)易中天《汉代风云人物》系列(12集)《金正昆谈现代礼仪》系列(18集)《汉代国策风云》系列(4集)《探秘中国汉字》系列(共2集)《郑和下西洋》系列(共2集)《正说清朝二十四臣》系列(13集)《智商与情商》系列(共4集)《方尔加讲孔子》系列(4集)《正说三国人物》系列(9集)《经典中的爱情》(共3集)《地域文化的形成》(共4集)《传承的神韵》系列(8集)揭秘《红楼梦》01刘心武谈红学(上)02刘心武谈红学(下)03贾府婚配之谜04秦可卿抱养之谜05秦可卿生存之谜06秦可卿出身之谜07帐殿夜警之谜08曹家浮沉之谜09日月双悬之谜10蒋玉菡之谜11北静王之谜12秦可卿原型大揭秘(上)13秦可卿原型大揭秘(下)14秦可卿被告发之谜(上)15秦可卿被告发之谜(下)16贾元春原型之谜-刘心武17_贾元春判词之谜-刘心武18_贾元春死亡之谜-刘心武19_妙玉排序之谜(上)-刘心武20_妙玉排序之谜(下)-刘心武21_妙玉身世之谜-刘心武22_妙玉情爱之谜-刘心武23_妙玉结局大揭秘-刘心武)百家讲坛_《解读张爱玲_老舍的文学地图_钱钟书_王国维_引雅入俗张恨水》(《解读张爱玲》系列(共四集)01周汝昌评《红楼梦魇》-周汝昌02解读张爱玲(上)-淳子03解读张爱玲(下)-淳子04张爱玲的残酷之美-止庵《老舍的文学地图》系列(共七集)01旗人作家老舍-关纪新02老舍的幽默-孔庆东03悦耳的老舍-范亦豪04《茶馆》的文化符号-关纪新05老舍笔下的新旧市民-吴福辉06沉重的《月牙儿》-范亦豪07老舍之死-傅光明《钱钟书》系列(共三集)01从方鸿渐看钱钟书-孙郁02从《诗可以怨》看钱钟书-刘扬忠03从《说笑》看钱钟书的幽默-孔庆东《王国维》系列(共四集)01叶嘉莹评点王国维的悲观人生-叶嘉莹02叶嘉莹评点《红楼梦评论》-叶嘉莹03叶嘉莹评赏南唐二主词-叶嘉莹04王国维的学术三境界-姚淦铭《引雅入俗张恨水》系列(共五集)01与三结缘的张恨水-袁进02《啼笑姻缘》的爱情三模式-孔庆东03《金粉世家》与家族小说-徐德明04张恨水小说的社会风俗画-张中明05“引雅入俗”张恨水-汤哲声)百家讲坛_《传奇太后_杜甫的文化意义_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_千年少林_钤记中华_文明的驻足地》(《传奇太后》系列(共四集)01传奇太后_吕后-卜宪群02传奇太后_文明太后-周思源03传奇太后_武则天-黄正建04传奇太后_慈禧-杨天石《杜甫的文化意义》系列(共二集)01杜甫的文化意义(上)-莫砺锋02杜甫的文化意义(下)-莫砺锋《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共六集)01一个死文明的复活-李晓东02神秘的金字塔-李晓东03埃及艳后-李晓东04法老的诅咒-李晓东05金字塔太阳船-李晓东06揭开狮身人面像的面纱-李晓东《千年少林》系列(共二集)01千年少林-历史篇-马明达02千年少林-文化篇-马明达《钤记中华》系列(共五集)01钤记中华(一)书法-李刚田02钤记中华(二)京剧-徐城北03钤记中华(三)民俗-倪宝臣04钤记中华(四)武术-马明达05钤记中华(五)长城-李建平《文明的驻足地》系列(共四集)01世界遗产在中国-郭旃02文化遗产的文化诠释-吕舟03自然遗产的自然造化-谢凝高04双重遗产的双重属性-谢凝高)《百家讲坛》_《孔庆东看武侠小说》(01孔庆东看金庸小说的情爱世界-孔庆东02孔庆东看金庸小说的奇情怪恋-孔庆东03孔庆东看武侠小说中的侠义-孔庆东04孔庆东看金庸小说中的侠义-孔庆东05金庸小说中的悲剧爱情-孔庆东06传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孔庆东07金庸小说中的武功(上)-孔庆东08金庸小说中的武功(下)-孔庆东)百家讲坛_《您好!宇宙》(01人类怎样认识宇宙-赵君亮02望远镜里的宇宙-李元03宇宙将走向哪里-李竞04银河系-杜升云05太阳风暴-何香涛06移民火星-卞毓麟07太阳系中的怪异成员-彗星-崔振华08寻找另外一个地球-何香涛09寻找地外生命-南仁东10寻找“丢失”的行星-赵君亮11小行星会撞地球吗-李竞12星座传说-杜升云)百家讲坛_《清十二帝疑案》(清十二帝疑案01_努尔哈赤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02_皇太极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03_顺治(上)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04_顺治(下)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05_康熙(上)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06_康熙(下)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07_雍正(上)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08_雍正(下)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09_乾隆(上)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10_乾隆(下)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11_嘉庆(上)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12_嘉庆(下)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13_道光(上)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14_道光(下)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15_咸丰(上)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16_咸丰(下)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17_同治(上)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18_同治(中)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19_同治(下)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20_光绪(上)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21_光绪(中)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22_光绪(下)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23_宣统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24_总说(一)_清朝十大贡献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25_总说(二)_八旗风云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26_总说(三)_科举风云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27_总说(四)_官场风云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28_努尔哈赤(续上)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29_努尔哈赤(续下)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30_皇太极(续上)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31_皇太极(续下)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32_清初宫廷斗争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33_正说洪承畴降清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34_清朝皇帝的称谓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35_清朝皇帝的后宫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36_皇帝之死与太监命运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37_清朝兴盛的历史宝鉴_阎崇年《百家讲坛》2006年节目播出一览其他 2007-06-08 16:12 阅读161 评论2 字号:大大中中小小 1月2日——李白出道之谜—康震1月3日——李白翰林之谜——康震1月4日——李白遭谗之谜——康震1月5日——李白参军之谜——康震1月6日——李白入狱之谜——康震1月7日(重播)——清12帝疑案——皇太极(上)——阎崇年1月8日(重播)——清12帝疑案——皇太极(下)——阎崇年1月9日——从悲到喜说西厢(1)《西厢记》原型之谜(上)——李昌集1月10日——从悲到喜说西厢(2)《西厢记》原型之谜(下)——李昌集1月11日——从悲到喜说西厢(3)张生身份之谜——李昌集1月12日——从悲到喜说西厢(4)莺莺身份之谜——李昌集1月13日——从悲到喜说西厢(5)元稹抛弃莺莺之谜——李昌集1月14日(重播)——清12帝疑案——顺治(上)——阎崇年。
齐东方男1956年3月13日出生教授学历1982年吉林大学历史系毕业学士1984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硕士1992年北京大学博士任职简历1984年12月至1999年8月在北京大学考古系任助教、讲师、副教授1999年8月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教授研究方向汉唐时期考古、历史、文物、美术史开设课程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考古、中国考古学、宋元考古、中西交通考古专题、中国考古学通论、汉唐美术考古、汉唐考古研究、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考古研究、中国古代金银器研究、美术考古、文物与文化传统。
论文著述一、著作1、《丝绸之路--通向中亚的历史故道》,三峡出版社,1993年。
2、《中国通史·隋唐史·隋唐考古》,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3、《唐代金银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4、《走进死亡之海》,新疆出版社,1999年。
5、《隋唐考古》,文物出版社,2002年。
6、《花舞大唐春》(主编、主要撰稿人),文物出版社,2003年。
7、《波斯美术史》(该书与伊斯兰美术合卷,波斯美术由齐东方独立撰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8、《唤醒沉睡的王国》,陕西师大出版社,2004年。
(另有台湾版)9、《中华文明史》第二卷第九章第六节,第三卷第二章第一、二节,第十三章第一、二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10、《丝绸之路美术考古概论》第四章,文物出版社,2007年。
11、《古代金银器》(与张静合着),文物出版社,2008年二、论文1、吐鲁番阿斯塔那225号墓出土的部分文书的研究──兼论吐谷浑余部,《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二辑,1983年。
2、关于日本藤之木古坟出土马具文化渊源的考察,《文物》1987年9期,文物出版社。
3、试论西安地区唐代墓葬的等级制度,《纪念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三十周年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0年。
4、略论西安地区唐代的双室砖墓,《考古》1990年9期,科学出版社。
5、敦煌文书及敦煌石窟题名中的慕容氏--再论吐谷浑余部,《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五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唐代金银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当时重要的手工艺品。
其制造部门分“行作”、“官作”两类,而以后者为主。
“行作”即为民间金银行工匠制作,质量较官营手工业差。
“官作”即指少府监中尚署所管辖的金银作坊院。
中、晚唐时又设文思院,掌造宫廷所需的金银犀玉工巧之物、金采绘素装钿之饰,以宦官任文思使,为内诸司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国内已发现唐代各类金银器皿530多件,分别出土于窖藏、地宫、墓葬之中。
著名的窖藏有陕西西安何家村、沙坡、和平门外、西北工业大学、交通大学、枣园村、耀县背阴村、蓝田杨家沟,内蒙古喀喇沁旗及江苏镇江丁卯桥等处;著名的地宫有甘肃泾川大云寺、陕西临潼庆山寺、扶风法门寺、江苏镇江甘露寺等处;墓葬有内蒙古敖汉旗李家营子 1 号墓、陕西西安三兆唐墓、浙江临安水邱氏墓等。
国外收藏的唐代金银器虽无精确统计,但大约接近国内数量。
除了许多私人收藏家外,美国的华盛顿弗里尔美术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芝加哥美术馆、旧金山美术博物馆、英国不列颠博物馆、瑞典远东艺术博物馆、丹麦哥本哈根展览馆、日本正仓院、东大寺、白鹤美术馆、大阪市立美术馆、大和文华馆、东京国立博物馆等处,均藏有重要的唐代金银器。
唐代金银器的分期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看法。
因有纪年的器物很少,只能通过器物形制、纹样的演变,结合有纪年的出土物加以划分。
大致可分作四期。
第一期初唐到高宗时期(618~683)。
典型器物主要出土于内蒙古敖汉旗李家营子1号墓及西安沙坡、何家村窖藏。
特征是:①器形种类单纯,仅有饮食器,出土数量较少;②在装饰器物时,多将器物外壁划分为十二瓣以上的装饰面,逐一装饰;③装饰面多呈S或U 形瓣;④碗或铛之内底焊接模冲装饰圆片,使器物的底部形成双层。
第二期武则天到玄宗时期(684~755)。
主要出自甘肃泾川、西安的沙坡、何家村、八府庄、韩森寨、临潼庆山寺等地。
主要特征是:①器物种类除饮食器、药具、容器外,还增添了杂器、宗教用具等;②已不见以十二或十四瓣划分装饰面的手法,而大量采用了六、八等分装饰面的手法;③装饰面少见U形,多为莲瓣,S瓣不再出现;④以忍冬、莲花等纹样组成的寓意着连生贵子、多福多寿等祝愿的石榴、桃状、柿状花结大量使用;⑤盘底錾刻或模冲的单点纹样,替代了器物内底焊接的装饰圆片。
百家讲坛到目前为止有哪些系列.txt51自信是永不枯竭的源泉,自信是奔腾不息的波涛,自信是急流奋进的渠道,自信是真正的成功之母。
百家讲坛当茶遇到咖啡(西方文化及中西文化对比)(共13集)1、文化融合与文明冲突(上)赵林2、文化融合与文明冲突(下)赵林3、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赵林4、中西文化比较新探索辜正坤5、中西语言文字与文化比较辜正坤6、西方的浪漫主义朱孝远7、古代希腊人的诗性生活—英雄主义朱孝远8、古希腊神话的现代性(上)徐葆耕9、古希腊神话的现代性(下)徐葆耕10、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和文学的进步刘建军11、莱奥那多?达?芬奇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上)田时纲吕同六12、莱奥那多?达?芬奇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下)吕同六13、从街垒到议会金重远智慧的痛苦(感悟哲学思想,品味人文精神)(共13集)1、传统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郑家栋2、存在与人生何光沪3、古代文明的演进与儒家思想的根源陈来4、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袁正光5、老子的自然之道颜世安6、人类学与文化寻根叶舒宪7、儒学与人生钱逊8、文化与经济胡兆量9、孝的艰难与动人张祥龙10、现代性与中国文化走向王岳川11、智慧的痛苦张志伟12、中国的南北差异胡兆量13、走向文化的多元化生王一川风雅百代存(欣赏古典诗词,评析诗词名家)(共19集)1、唐诗宋词鉴赏(上)周汝昌2、唐诗宋词鉴赏(下)周汝昌3、怎样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李敬一4、从现代观点看几首旧诗(下)叶嘉莹5、对现代词学与王国维词论的现代反思叶嘉莹6、二十一世纪唐宋诗之争张毅7、古代诗歌创作的奇思葛晓音8、韩孟琐谈郝世峰9、李后主和他的词李敬一10、论王国维词叶嘉莹11、三曹父子与建安诗风钱志熙12、苏轼的创作与其人格魅力朱靖华13、唐宋词体演进(上)王洪14、唐宋词体演进(下)王洪15、唐宋咏春诗赏析程郁缀16、唐宋咏月诗赏析程郁缀17、中国古代的咏怀诗孙明君18、中国宋代净土文化与梅花诗李炳海19、从现代观点看几首旧诗(上)叶嘉莹品读《水浒传》(作者、人物、思想,专家解读《水浒传》)(共9集)1、水浒传成书之谜侯会2、水浒传的思想倾向石昌渝3、水浒传的作者刘世德4、水浒传与水浒戏刘荫柏5、逼上梁山人物评析段启明6、话说及时雨宋江张俊7、从林冲看水浒传的人物描写周先慎8、从生辰纲下落谈水浒传周思源9、水浒传中的女性人物徐江相识数学(数学名家深入浅出地讲解,让你领略数学之美)(共10集)1、数学科学的几种新发展林家翘2、相识数学张顺燕3、数学与我们生活胡作玄4、二十世纪数学的发展趋势李文林5、温故知新话几何姜伯驹6、数学与天文张顺燕7、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应用统计(上)谢衷洁8、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应用统计(上)谢衷洁9、市场经济中的数学史树中10、数字能保证诚实吗玛丽?普维新解《红楼梦》(思想性、艺术性,红学大师的最新评析)(共18集)1、曹学芹其人其书(上)周汝昌2、曹学芹其人其书(下)周汝昌3、曹雪芹的生平与家世顾平旦张书才沉治钧4、《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上)蔡义江5、《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下)蔡义江6、漫话宝黛钗李希凡张庆善孙玉明7、是是非非王熙凤周思源吕启祥丁维忠8、大观园里的丫鬟们李希凡蔡义江卜键9、《红楼梦》的诗词曲赋蔡义江吕启祥曹立波10、《红楼梦》的艺术个性(上)周汝昌11、《红楼梦》的艺术个性(下)周汝昌12、《红楼梦》的思想与研究流派段启明张俊孙玉明13、《红楼梦》的思想冯其庸14、《红楼梦》的言与味王蒙15、周汝昌答疑《红楼梦》(上)周汝昌16、周汝昌答疑《红楼梦》(下)周汝昌17、《红楼梦》的空间叙事艺术张世君18、大观园与清代园林艺术顾平旦华夏春秋志(回望中国历史,解读中国古文化)(共23集)1、汉武盛世的历史透视孙家洲2、解读中国古代都城(上)刘庆柱3、解读中国古代都城(下)刘庆柱4、武王伐纣与天文历史年代学江晓原5、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上)杨天石6、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下)杨天石7、正确看待康雍乾之世(上)周思源8、正确看待康雍乾之世(下)周思源9、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冯时10、避暑山庄百年史王思治11、敦煌资料与唐朝人的衣食住行12、汉唐金银器与社会生活齐东方13、漫谈元代藏族的历史文化陈庆14、丝绸之路与丝路考古学孟凡人15、夏商周断代工程彭林16、夏文化与夏王朝邹衡17、中国古代兵器杨泓18、中国古代的简牍与石刻赵超19、中国古代的青铜器王世民20、中国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古代文明白云翔21、中国古代的图腾崇拜李炳海22、中国古代雕塑钱绍武23、中国古代体育崔乐泉探寻宇宙(黑洞、火星、太阳风暴、地外生命——探索神秘的宇宙)(共22集)1、趣谈天文学贾贵山02.人类怎样认识宇宙赵君亮03.宇宙将走向哪里李竞04.宇宙美术欣赏李元05.望远镜里的宇宙李元06.宇宙中的黑洞何香涛07.宇宙是从大爆炸中诞生的吗(上) 何香涛08.宇宙是从大爆炸中诞生的吗(下) 何香涛09.给地球照相郭华东10.从神秘的脉冲星谈起何香涛11.太阳活动与人类生存环境汪景琇12.飞向月球欧阳自远13.秋夜看火星李元14.银河系杜升云15.太阳风暴何香涛16.移民火星卞毓麟17.太阳系中的怪异成员—彗星崔振华18.寻找另外一个“地球”何香涛19.寻找地外生命南仁东20.寻找“丢失”的行星赵君亮21.小行星会撞地球吗李竞22.星座传说杜升云传承的神韵(梅兰竹菊,礼乐饮食,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共5集)01.故宫与中国礼乐文化王贵祥02.华夏盛宴--从考古看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王仁湘03.菊残犹傲霜枝张树林赵仁珪04.空谷幽兰李燕李潞滨05.魏晋[神韵]-(上) 王毅06.魏晋[神韵]-(下) 王毅07.新读《孙子兵法》黄朴民08.一枝春雪冻梅花黎烈南陈俊愉09.阴阳学说与中国传统医学廖育群10.中国的松文化李永祜11.中国古代酒具与酒文化杜金鹏12.中国古代历法概说陈美东13.中国近代术语的形成冯天瑜14.中国园林艺术彭吉象15.竹与竹文化李起敏张济合文学的个性(体会文学的个性,走进作家的精神家园)(共12集)1 路遥的诗意郭小聪2 走向“文化诗学”童庆炳3 文学创作中对“讲话”的认识苏叔阳4 民间艺术源提炼成神迹李燕5 坚持人民文艺先进方向张炯6 中国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降边嘉措7 海派文学的两个传统陈思和8 漫谈金庸武侠小说严家炎9 曹禺名剧的误解、曲解与理解王卫平10 鲁迅《野草》的生命哲学与象征艺术(上)孙玉石11 鲁迅《野草》的生命哲学与象征艺术(下)孙玉石12 老舍的爱好舒乙语言的方程(文学名家解读文学之魅)(共20集)01.文学创作中的未知结构(上)余秋雨02.文学创作中的未知结构(下)余秋雨03.余秋雨谈散文余秋雨04.创作与翻译(上)余光中05.创作与翻译(下)余光中06.经验?想像力?真实——全球化背景中的文学写作(上)格非07.经验?想像力?真实——全球化背景中的文学写作(下)格非08.艺术感觉与艺术创造(上)曹文轩09.艺术感觉与艺术创造(下)曹文轩10.谜语之谜——艺术逻辑的基本原理董小英11.欧美小说的情节演化模式(上)张世君12.欧美小说的情节演化模式(下)张世君13.欧美小说人物速写(上)张世君14.欧美小说人物速写(下)张世君15.诗的发现吴思敬16.诗的人文关怀罗宗强17.漫谈诗歌创作(上)邹静之18.漫谈诗歌创作(下)邹静之19.关于诗词的对话止庵刘宏20.关于艺术的对话刘心武张颐武面对缪斯女神(戏剧、舞蹈、影视、书法,走进绚丽多彩的艺术殿堂)(共24集) 01 漫谈艺术钱绍武02艺术审美的心理机制金开诚03现代艺术的开始朱青生04审美是人生的节日童庆炳05服装文化与服装审美刘元风06造物之美李砚祖07生活中的色彩美学李荣启08泰山美学杨辛09中国书法美学与养生之道杨辛10我的书法观欧阳中石11书法艺术之美的理解与欣赏金开诚12书法与中国哲学(上)张辛13书法与中国哲学(下)张辛14我的影视创作经验邹静之15作为情感媒体的电影艺术刘一兵16看电影文化郑洞天17电视艺术美学高鑫18摄影的情感表达梅生19漫谈戏曲话“讲话”徐城北20文化与戏剧叶坦21如何欣赏古典芭蕾赵汝蘅22足尖上的艺术欧建平23世界上最古老的希腊戏剧(上)罗锦鳞24世界上最古老的希腊戏剧(下)罗锦鳞不停息的旋律(民族与古典,走进美妙的音乐世界)(共13集)1、音乐的倾向刘索拉2、不朽的威尔第刘诗嵘3、巴洛克音乐朱秋华4、漫谈西方近代革命歌曲朱孝远5、美妙神奇的外国民歌(上)陈自明6、美妙神奇的外国民歌(下)陈自明7、如何欣赏交响乐(上)曹鹏8、如何欣赏交响乐(下)曹鹏9、瑰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民歌(上)田联韬10、瑰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民歌(下)田联韬11、生命的绝响——阿炳和他的音乐乔建中12、刘天华的二胡情韵袁静芳13、伟大的传歌者王洛宾梁茂春物理的挑战(诺贝尔奖得主、知名院士告诉你奇妙的物理世界)(共14集)1、美与物理学杨振宁2、20世纪理论物理学的主旋律杨振宁3、物理的挑战(一) 李政道4、物理的挑战(二) 李政道5、物理的挑战(三) 李政道6、实验物理与物理学前沿丁肇中7、寻找宇宙中最基本的粒子(上) 丁肇中8、寻找宇宙中最基本的粒子(下) 丁肇中9、力学与现代生活丁光宏10、21世纪的中子科学赵志祥11、重力与现代科技李建成12、物理学百年的回顾与展望周光召13、纳米科技的现在与未来白春礼14、走近纳米材料张泽秦禄昌。
百家讲坛_揭秘《红楼梦》01刘心武谈红学(上)02刘心武谈红学(下)03贾府婚配之谜04秦可卿抱养之谜05秦可卿生存之谜06秦可卿出身之谜07帐殿夜警之谜08曹家浮沉之谜09日月双悬之谜10蒋玉菡之谜11北静王之谜12秦可卿原型大揭秘(上)13秦可卿原型大揭秘(下)14秦可卿被告发之谜(上)15秦可卿被告发之谜(下)16贾元春原型之谜-刘心武17_贾元春判词之谜-刘心武18_贾元春死亡之谜-刘心武19_妙玉排序之谜(上)-刘心武20_妙玉排序之谜(下)-刘心武21_妙玉身世之谜-刘心武22_妙玉情爱之谜-刘心武23_妙玉结局大揭秘-刘心武)百家讲坛_《解读张爱玲_老舍的文学地图_钱钟书_王国维_引雅入俗张恨水》(《解读张爱玲》系列(共四集)01周汝昌评《红楼梦魇》-周汝昌02解读张爱玲(上)-淳子03解读张爱玲(下)-淳子04张爱玲的残酷之美-止庵《老舍的文学地图》系列(共七集)01旗人作家老舍-关纪新02老舍的幽默-孔庆东03悦耳的老舍-范亦豪04《茶馆》的文化符号-关纪新05老舍笔下的新旧市民-吴福辉06沉重的《月牙儿》-范亦豪07老舍之死-傅光明《钱钟书》系列(共三集)01从方鸿渐看钱钟书-孙郁02从《诗可以怨》看钱钟书-刘扬忠03从《说笑》看钱钟书的幽默-孔庆东《王国维》系列(共四集)01叶嘉莹评点王国维的悲观人生-叶嘉莹02叶嘉莹评点《红楼梦评论》-叶嘉莹03叶嘉莹评赏南唐二主词-叶嘉莹04王国维的学术三境界-姚淦铭《引雅入俗张恨水》系列(共五集)01与三结缘的张恨水-袁进02《啼笑姻缘》的爱情三模式-孔庆东03《金粉世家》与家族小说-徐德明04张恨水小说的社会风俗画-张中明05“引雅入俗”张恨水-汤哲声)百家讲坛_《传奇太后_杜甫的文化意义_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_千年少林_钤记中华_文明的驻足地》(《传奇太后》系列(共四集)01传奇太后_吕后-卜宪群02传奇太后_文明太后-周思源03传奇太后_武则天-黄正建04传奇太后_慈禧-杨天石《杜甫的文化意义》系列(共二集)01杜甫的文化意义(上)-莫砺锋02杜甫的文化意义(下)-莫砺锋《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共六集)01一个死文明的复活-李晓东02神秘的金字塔-李晓东03埃及艳后-李晓东04法老的诅咒-李晓东05金字塔太阳船-李晓东06揭开狮身人面像的面纱-李晓东《千年少林》系列(共二集)01千年少林-历史篇-马明达02千年少林-文化篇-马明达《钤记中华》系列(共五集)01钤记中华(一)书法-李刚田02钤记中华(二)京剧-徐城北03钤记中华(三)民俗-倪宝臣04钤记中华(四)武术-马明达05钤记中华(五)长城-李建平《文明的驻足地》系列(共四集)01世界遗产在中国-郭旃02文化遗产的文化诠释-吕舟03自然遗产的自然造化-谢凝高04双重遗产的双重属性-谢凝高)《百家讲坛》_《孔庆东看武侠小说》(01孔庆东看金庸小说的情爱世界-孔庆东02孔庆东看金庸小说的奇情怪恋-孔庆东03孔庆东看武侠小说中的侠义-孔庆东04孔庆东看金庸小说中的侠义-孔庆东05金庸小说中的悲剧爱情-孔庆东06传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孔庆东07金庸小说中的武功(上)-孔庆东08金庸小说中的武功(下)-孔庆东)百家讲坛_《您好!宇宙》(01人类怎样认识宇宙-赵君亮02望远镜里的宇宙-李元03宇宙将走向哪里-李竞04银河系-杜升云05太阳风暴-何香涛06移民火星-卞毓麟07太阳系中的怪异成员-彗星-崔振华08寻找另外一个地球-何香涛09寻找地外生命-南仁东10寻找“丢失”的行星-赵君亮11小行星会撞地球吗-李竞12星座传说-杜升云)百家讲坛_《清十二帝疑案》(清十二帝疑案01_努尔哈赤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02_皇太极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03_顺治(上)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04_顺治(下)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05_康熙(上)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06_康熙(下)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07_雍正(上)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08_雍正(下)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09_乾隆(上)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10_乾隆(下)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11_嘉庆(上)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12_嘉庆(下)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13_道光(上)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14_道光(下)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15_咸丰(上)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16_咸丰(下)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17_同治(上)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18_同治(中)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19_同治(下)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20_光绪(上)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21_光绪(中)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22_光绪(下)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23_宣统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24_总说(一)_清朝十大贡献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25_总说(二)_八旗风云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26_总说(三)_科举风云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27_总说(四)_官场风云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28_努尔哈赤(续上)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29_努尔哈赤(续下)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30_皇太极(续上)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31_皇太极(续下)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32_清初宫廷斗争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33_正说洪承畴降清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34_清朝皇帝的称谓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35_清朝皇帝的后宫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36_皇帝之死与太监命运_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37_清朝兴盛的历史宝鉴_阎崇年)2004年-2005年央视《百家讲坛》系列最新更新:新解《红楼梦》系列(16集)品读《水浒传》系列(12集)2004年未成系列的(共10集)《您好!宇宙》系列(共12集)《清十二帝疑案》系列(共37集)《千年少林》系列(共2集)《老舍的文学地图》系列(共7集)金正昆《身边的礼仪》系列(共3集)《文明的驻足地》系列(共4集)《海洋生灵》系列(共3集)《心灵鸡汤》系列(共4集)《杜甫的文化意义》系列(共2集)《钤记中华》系列(共5集)《张恨水》系列(共5集)《昆虫》系列(共3集)《钱钟书系列》(共3集)《张爱玲系列》(共4集)《王国维系列》(共4集)《传奇太后系列》(共4集)《传奇太后系列》(共4集)《中国电影百年》系列(共10集,缺一集!)《教育》系列(共3集)《红楼六家谈》系列(共12集)《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共6集)《吴建民盘点2004》系列(共2集)《说聊斋》系列(14集)《红楼梦里的配角》系列(6集)2005年未成系列的(6集)马骏《二战人物》系列(18集)《周国平谈女人、爱情、婚姻、孩子》系列(共4集)《老子与百姓生活》系列(8集)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系列(23集)毛佩琦《明十七帝疑案》系列(12集)易中天《汉代风云人物》系列(12集)《金正昆谈现代礼仪》系列(18集)《汉代国策风云》系列(4集)《探秘中国汉字》系列(共2集)《郑和下西洋》系列(共2集)《正说清朝二十四臣》系列(13集)《智商与情商》系列(共4集)《方尔加讲孔子》系列(4集)《正说三国人物》系列(9集)《经典中的爱情》(共3集)《地域文化的形成》(共4集)《传承的神韵》系列(8集正在播出)《百家讲坛》2002-03年目录:(按时间顺序)2003年6月27日关注早期教育徐朝霞冯淑兰袁春2003年6月26日认识毒品徐国柱2003年6月25日是是非非王熙凤周思源吕启祥丁维忠2003年6月24日情理法的冲突范愉2003年6月23日神秘的生命起源袁训来2003年6月20日文化融合与文明冲突(下)赵林2003年6月19日文化融合与文明冲突(上)赵林2003年6月18日漫话宝黛钗李希凡张庆善孙玉明2003年6月17日书法艺术的理解与观赏金开诚2003年6月16日人类基因组计划陈竺2003年6月13日话说质量经营马林、马欣迎、张晓东2003年6月12日理解质量革命韦恩·科斯特2003年6月11日《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下)蔡义江2003年6月10日文化与经济胡兆量2003年6月9日转基因食品离我们有多远朱桢2003年6月6日创新思维与创造力的发挥曾国平2003年6月5日文化与戏剧叶坦2003年6月4日《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上)蔡义江2003年6月3日未来的太阳能车陈全世2003年6月2日基因与你我他王渝生2003年5月29日海外学人回国创业论坛茅道林、王辉耀、李安渝、高在朗2003年5月28日曹雪芹的生平与家世顾平旦、张书才、沉治钧2003年5月27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董克用2003年5月23日诚信是金黄卫平2003年5月26日飞向月球欧阳自远2003年5月22日新读《孙子兵法》黄朴民2003年5月21日曹雪芹其人其书(下)周汝昌2003年5月20日释放互联网能量王楠2003年5月19日现代医学回顾与展望韩启德2003年5月16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袁正光2003年5月15日纵论《国际法》朱文奇2003年5月14日曹雪芹其人其书(上)周汝昌2003年5月13日高科技与现代农业石元春2003年5月12日科学文化漫谈王直华2003年4月30日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下)杨天石2003年4月29日现代战斗机的发展陈光2003年4月28日数字时代用户界面李开复2003年4月25日备战高考—语文中的语言应用姚家祥2003年4月24日备战高考—地理许鑫2003年4月23日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上)杨天石2003年4月21日《宇宙是从大爆炸中诞生的吗》(上)何香涛2003年4月22日《宇宙是从大爆炸中诞生的吗》(下)何香涛2003年4月18日备战高考—生物郑春和2003年4月16日艺术审美的心理机制金开诚2003年4月15日 21世纪我们怎么“管人”?曾湘泉2003年4月14日人工智能与现代社会钟义信2003年4月11日备战高考·英语篇(下)张铁城2003年4月10日备战高考·英语篇(上)张铁城2003年4月9日世界上最古老的希腊戏剧罗锦鳞2003年4月8日英语成功学(下)杜子华2003年4月7日英语成功学( 上)杜子华2003年4月4日《备战高考·代数》(下)尹浚淼2003年4月3日《备战高考·代数》(上)尹浚淼2003年4月2日世界上最古老的希腊戏剧罗锦鳞(上)2003年4月1日创新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纪宝成2003年3月31日量子物理学的实验与哲学基础安东·泽林格2003年3月28日备战高考(二)语文篇之议论文姚家祥2003年3月27日备战高考(一)语文篇之记叙文姚家祥2003年3月26日鲁迅《野草》的生命哲学与象征艺术孙玉石2003年3月25日数字化校园与教育创新吴文虎等2003年3月24日西方的技术沃尔夫冈·科尼希2003年3月21日数字时代的编程比尔·盖茨2003年3月20日光纤通信进展李淳飞2003年3月19日鲁迅《野草》的生命哲学与象征艺术孙玉石2003年3月18日物理学百年的回顾周光召2003年3月17日自动控制发展的历程王广雄2003年3月14日妇女与传媒卜卫2003年3月13日妇女与健康张开宁2003年3月12日足尖上的艺术——芭蕾欣赏入门欧建平2003年3月11日妇女与教育郑新蓉2003年3月10日妇女与法律信春鹰2003年3月7日妇女与参政荣维毅2003年3月6日妇女与就业刘伯红2003年3月5日妇女与婚姻家庭张李玺2003年3月4日丝绸之路与丝路考古学孟凡人2003年3月3日中国古代的青铜器2003年2月28日中国古代体育崔乐泉2003年2月27日中国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古代文明白云翔2003年2月26日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冯时2003年2月25日汉唐金银器与社会生活齐东方2003年2月24日中国古代的简牍与石刻2003年2月21日华夏盛宴——从考古看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王仁湘2003年2月20日醉乡酒海——中国古代酒具与酒文化杜金鹏2003年2月19日中国古代兵器杨泓2003年2月18日解读中国古代都城(下)刘庆柱2003年1月31日机器人技术发展状况孙立宁2003年1月30日中国油气资源的二次创业刘光鼎2003年1月28日二十一世纪科技约翰·吉本斯博士2003年1月27日科学与社会曾志2003年1月24日美妙神奇的外国民歌(下)陈自明2003年1月23日美妙神奇的外国民歌陈自明2003年1月22日从现代观点看几首旧诗(上)叶嘉莹2003年1月21日现代焊接技术吴林2003年1月20日生态伦理——一场哲学观念的革命叶平2003年1月17日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和时代特性何镜堂2003年1月16日地区建筑文化分析齐康2003年1月15日漫谈艺术钱绍武2003年1月13日中国建筑文化的研究与创造吴良镛2003年1月10日金融资产管理与发展刘鸿儒等2003年1月9日饮用水水质与水处理技术马军2003年1月7日我的书法观欧阳中石2003年1月6日小城镇大战略孔祥智2002年12月31日数字能保证诚实吗? 玛丽·普维(Mary Poovey)2002年12月30日中国近代术语的形成冯天瑜2002年12月27日 AMC金融资产管理与发展刘鸿儒等2002年12月26日湖泊富营养化及技术动向孔海南2002年12月25日传统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郑家栋2002年12月23日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赵林2002年12月18日创作与翻译(下)余光中2002年12月17日新建高校校长论坛·新建高校国际化战略的思考王英杰等2002年12月16日新建高校校长论坛·新建高校创新模式的探索张妙弟等2002年12月13日新建高校校长论坛·新建高校定位及办学特色的探讨蔡克勇等2002年12月12日太阳活动与人类生存环境汪景琇2002年12月11日创作与翻译余光中2002年12月10日蔬菜的安全生产体系张德纯2002年12月5日载人航天发展现状及展望袁家军2002年12月4日文学创作中的未知结构余秋雨2002年12月3日世界贸易组织与标准化李忠海2002年12月3日从牛羊的克隆看一流大学的内涵杨福家2002年12月2日关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王通讯2002年11月29日中国古代的咏怀诗孙明君2002年11月28日绿色食品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季成叶2002年11月26日信息化社会中的地理信息龚健雅2002年11月25日互联网上的软件工程何克清2002年11月22日中关村——浦东发展对话论坛(下)段永基等2002年11月21日未来电脑张亚勤2002年11月19日重力与现代科技李建成2002年11月14日 21世纪的中子科学赵志祥2002年11月13日下一代计算机互联网络吴建平2002年11月11日汽车的2mm工程林忠钦2002年11月8日中关村-浦东发展对话论坛(上)孙宝启等2002年11月6日如何欣赏古典芭蕾赵汝蘅2002年11月5日从神秘的脉冲星谈起何香涛2002年11月4日摄影的情感表达梅生2002年11月1日地球空间探测吴季2002年10月29日空间环境及其保护 (都亨)2002年10月28日中国空间科学(潘厚任)2002年10月25日现代人健康生活透视(吉良晨、黄美涓、于小冬、蔡同一)2002年10月24日中国书法美学与养生之道 (杨辛)2002年10月23日正确看待康雍乾之世(上)(周荚矗?2002年10月21日关注老年人心智健康(许贤豪)2002年10月18日机构养老与社区服务(伊密)2002年10月16日经验想象力真实(下)(格非)2002年10月11日高科技与公路发展(张元方、赵喜安、何光、施伟斌)2002年10月10日温度与生命(刘静)2002年10月8日历史·经典·记录——透视北京十大建筑(下)2002年9月30日旅游城市国际化(安兴本、胡志安、柳振万)2002年9月27日关于生活的对话(张维迎、冯仑)2002年9月26日关于艺术的对话(刘心武、张颐武)2002年9月25日从希腊雅典看城市的保护与发展(虞河岳)2002年9月24日关于语言的对话(刘宏、止庵)2002年9月23日关于教育的对话(王梓坤、柯惠新)2002年9月20日欧美小说情节演化模式(下)(张世君)2002年9月19日欧美小说情节演化模式(上)(张世君)2002年9月18日女作家女人作家(赵凝)2002年9月16日 21世纪中国城市的山水情结(鲍世行)2002年9月13日西部大开发中的公路建设(加措、郝吉明、霍明)2002年9月11日唐诗宋词鉴赏(下)(周汝昌)2002年9月9日神舟三号上的科学实验(孙辉先)2002年9月6日走近纳米材料(张泽、秦禄昌)2002年9月4日唐诗宋词鉴赏(上)(周汝昌)2002年9月2日关于神经再生——最新发现及应用前景(科里·古曼)2002年8月30日经济增长与制度创新(陈立)2002年8月29日新世纪的中国公路建设(凤懋润)2002年8月27日膜的新奇世界2002年8月23日力学与现代生活(丁光宏)2002年8月22日漫谈元代藏族的历史与文化(陈庆英)2002年8月20日如何延缓衰老(黄美涓)2002年8月19日航空航天的高科技发展(傅恒志)2002年8月16日公路现状与未来(张剑飞、郭学焕、戴东昌、施伟斌)2002年8月15日高科技提升公路养护水平(施伟斌)2002年8月14日梁思成的生平·事业·情操(楼庆西)2002年8月13日太空中的衣食住行(潘厚任)2002年8月12日加入世贸组织对政府管理的挑战与对策(汪玉凯)2002年8月9日海派文学的两个传统(陈思和)2002年8月8日中国藏族英雄史诗(降边嘉措)2002年8月6日唐宋词体演进(下) (王洪)2002年8月5日唐宋词体演进(上) (王洪)2002年8月2日健康住宅离我们多远(奚瑞林、罗德启、韩增禄)2002年8月1日营销的创新创新的营销(王方华)2002年7月31日我的影视创作经验(邹静之)2002年7月30日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的现代价值(王渝生)2002年7月29日李约瑟与中国科学(胡维佳)2002年7月25日阴阳学说与中国传统医学(廖育群)2002年7月24日漫谈诗歌创作(下)(邹静之)2002年7月23日麦子在中国的本土化历程(曾雄生)2002年7月22日科学史的历史(袁江洋)2002年7月19日《走近健康住宅》(高拯)2002年7月18日中国古代青铜技术与艺术(苏荣誉)2002年7月17日漫谈诗歌创作(上)(邹静之)2002年7月16日心理学知识与科学施教(吴瑞华)。
巜百家讲坛》中巜考古手记》观后感在电视上看百家讲坛中考古手记的节目,里面提到“文化似乎走的是一条消亡之路,古来之道被时间与历史所泯灭,就像沙漠中的一条河,流着流着,便渐渐消失,或隐入地下、或化为水汽。
它从哪里来?流经何处?沿途有哪些风景?不得而知。
所以要去找,沿着古老的布满沙砂的河床一步一步往回走,于是看见传统,看见人文,看见思想,见证每一次的辉煌与没落。
文物只是一个物而已,它身上所承载着的过去才是目的”。
的确,咱们平常人看考古看的是猎奇,又挖出了什么宝贝?这宝贝值多少钱呢?而考古人看的是宝贝背后的历史。
所以一罐古酒可能比一桌子玉器都值钱,一具尸体可能比一屋子瓷器都珍贵。
宝贝、古董都是有价的,而历史的真相是无价的,一个盘子绝不可能影响中国三百年,但一件事却可以,而古董器物往往与当时精神文化相关。
拿1970年出土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来说,这是由于它与历史记载之间的印证,我们才能窥见历史真容的一角,那段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也通过它的存在,变得真实可辨。
正如齐东方先生在介绍香囊时所说“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器物和一个时代联系在一起,和一个人群联系在一起,和一个社会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以这样一种方式(电视节目——国家宝藏),这样一个故事,把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传递给亿万群众,让更多的人关注它,认识它,作为一个考古人,我感到非常欣慰。
所以,我认为在考古研究的道路上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郑振香先生她说“历史传奇常常帝王将相风云际会多,巾帼英姿刚柔并济者太少。
三代考古人才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妇好墓”,而1976年出土的妇好鸮尊让妇好这位杰出的女性从殷商甲骨文的文字世界走向今人的视野,成为第一位有史可稽的古代女英雄。
妇好鸮尊与同期出土的青铜礼器群与武器群是商代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体现,是“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的物质载体,是中国青铜时代发展到一个新高峰的物质文明。
同时郑振香先生也强调说“考古不是挖宝,我们关注的不仅是文物宝藏,而是宝藏背后的历史信息,拨开迷雾见真相,还原历史原貌,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
汉唐金银器与社会生活齐东方主讲人简介:齐东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主要从事汉唐时期的考古、历史、文物、美术的教学与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唐代金银器研究》等三部,发表各种论著百余篇,主要包括吐谷浑余部历史的研究、三国至隋唐时期墓葬制度的研究、中国古代金银器研究、古代马具的研究、古代玻璃器研究、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曾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目前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重大课题“汉唐陵墓制度研究”、“边疆考古研究”、“古代中外关系史:新史料的调查、整理与研究”等课题。
专业:中国考古学、美术史。
主从事三国至隋唐(三至十世纪)考古和中西交通考古、美术史的教学与研究。
内容简介:灿烂辉煌的黄金、白银,自古以来被视为珍贵财富的象征。
中国古代金银器富丽华美、格调高雅。
一件件巧夺天工的传世之作,凝聚着古代人民的智慧与灵感。
透视出一个朝代的繁华与发展。
黄金、白银的自然魅力和永恒价值,使古今中外的人们对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现代考古学挖掘的大量实物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金银器的制造和使用,曾出现过变幻莫测,叠宕起伏的变化。
在古代社会中,金银器还担负着多种社会功能。
它们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全文:今天我讲这个题目是金银器,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一种说法叫汉唐盛世。
那么这个汉唐盛世出土的文物也是最精彩的,在这些最精彩的文物当中,金银器又是最灿烂辉煌的,所以今天跟大家一起来探讨和鉴赏汉唐时期的金银器。
金银器,由于它这种自然的属性,使它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和永恒的价值,所以每一个人,古今中外,都和金银器或多或少地发生一些联系,经济学家曾经把金银作为一种价值的尺度,商人把金银作为一种财富,艺术家呢,把金银作为一种精美工艺品制作的材料,那么对考古学家和我们在研究历史、研究文物时,金银器意味着什么呢,所以我想从以下这四个方面来跟大家一起探讨。
第一个就是神秘与崇拜的象征,第二是艺术创造的新天地,第三个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媒介,第四个、社会运转的润滑剂。
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来看一看汉唐时期的金银器物。
大家知道金银,它有一种特殊的作用,在古代社会,它体现了货币、赋税、赏赐、供奉,赠送、施舍、悬赏、贿赂、赌博等等各种各样的功能,这样它就直接地参与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生活,成为社会运转的润滑剂,而且,金银给我们每一个人,影响都很大,甚至影响到我们汉语的一些词汇上,我们可以从一些成语和俗语当中看到和金银有关的一些东西,比方说在日常用语当中,我们在形容一种承诺的时候,叫“金口玉言”,在形容一种规定的时候,叫做“金科玉律”,形容时间宝贵叫“一刻千金”,形容文章写得好,叫“惜墨如金”,或者叫“点石成金”,我们读书呢,要想读得好,会有一个“书中自有黄金屋”,比如漂亮的小孩,我们叫“金童”,高贵的女孩,我们叫“金枝”,如果一个人从坏变好,就叫“浪子回头金不换”。
可见金银的这种价值观念,已经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现在每一个人的思想深处,使它由一个纯物质的领域,凸显到社会精神的层面。
下面,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来谈金银器的问题。
第一个是神秘和崇拜的象征。
汉代人有一种观念,就是认为如果用金银做食器,可以长生不老,可以不死,这种观念在当时的人的心目当中是根深蒂固的。
虽然这是一种偏见,但是它就会使一些帝王、贵族疯狂地追求和占有金银,在考古发现当中,当然会反映出这种社会的历史背景,大家现在看到的是金灶,就是做饭用的灶,这个灶做得非常精美,上面有烟筒,有火门,有挡火墙,然后还有釜,釜的里面还放了一些金粒,表现在煮米的一个情景,这个是用金来制作的,当然这是一种明器,做得很小,是一种象征性的东西。
那么这种发现不是孤例、不是偶然的。
我们在黄河下游的山东汉墓里头也曾经发现过这种金银器的,它的造型,几乎是完全一样的,也有烟筒,也有火门,也像煮饭似的,煮的那些金粒,不同的是在这件器物的底部有字,这个字,写的是“宜子孙”三个字。
像这种带吉祥用语的器物,在其他地方也可以见得到,比如像其他地方出土的金饰里边也有这样的东西,它露骨地表示出当时人们对于一种生活的一种追求。
金银器的发现,当然不只是象征的这种灶具的这些东西,还有其他别的。
比如像江苏徐州狮子山汉墓里头就出土了这样的金银器,那么这个金银器,看起来是具有一种很神秘的感觉,这些东西是作为一种饰件,而同时在其他地方,我们还发现另外一些器物,就徐州这个汉墓里边来看,它这个里边出土的有银的器皿,而这个器皿呢,上面还有文字,这个文字清楚地刻出了这件器物的容积,就是它能装多少东西,显然是和饮食用具是有关系的。
除此之外,我们在满城汉墓里边还看到了有这样很奇怪的器物,看起来像一个漏斗,另外一件看起来像一个碗或者像一个盒,但是它有很长的流。
这个器物是干什么的呢?据研究它是一种药具,就是人灌药的时候,使用这种银的器具。
由于这种长生不死或者是祈求长生不老这种愿望,就使它渗透到丧葬当中。
《汉书》里头明确地记载,帝王死了以后,他要用金缕玉衣,列侯还有始封贵人,这些人要用银缕玉衣。
长公主这些人要用铜缕玉衣,就是用金丝、银丝或者铜丝,把玉器连缀在一起做成这种葬服,那就是说金银同时又反映了一种保护尸体和强调等级的作用,所以我们说金银在古代社会当中,它体现了一种神秘或者一种崇拜这种观念。
这种情况就引起了一些人对于生产制造金银和金银器的这种探索。
比如在文献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有人就说“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那么金为什么不可以制作呢?就用其他的东西制作的。
大家知道黄金是自然的,它可以在自然当中存在,可是当时就有些人认为黄金是可以做的。
当然究竟能不能做,在当时的人想得还不是那么清楚,不过他这么想,就反映出当时的一些道家的思想和哲学的一些思想。
那么这些方士们准备制作或者希望制作金银的这个观念,它就促进了金银器的发展。
那么金银是可以合成的,就是人工合成的这种观念的影响是很大的,当时汉武帝也相信了这种说法,所以他亲自派人去进行这种所谓的金银的合成的制造。
方士们做的这种金银究竟是什么样?我们现在不清楚,但是我们在汉代发现了大量的鎏金的一些器物,这些器物当然和方士们所谓丹沙可以化金,可能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为什么会在战国或者在汉代,大量的鎏金器开始出现呢?我想多少和方士们在求索、探索制造金和银的这种探索当中的意外发现有关系,要不然它不会在这个时期,这样突然的兴盛和流行起来。
从文献记载上看,在汉代西汉时期中国的黄金是特别得多,我们只举一个例子,就是当时有个叫梁孝王,这个人在他死的时候,他家里头居然还有黄金四十万。
四十万斤,那这个数量是相当惊人的。
其实不止这一条文献记载,文献有很多。
有人做过统计,说西汉把文献当中这些黄金辑录出来,大概有二百余万斤,这还只是文献当中看到的,可是这些黄金最后在东汉文献当中就没有了,很少再记载黄金。
所以呢,在过去研究当中,就出现了一个“西汉巨量黄金消失之谜”这样的一个历史的悬案。
从清代以来,一直到现在,这个悬案也没有解决,那么有人就做出了推测,人们推测第一个是认为当时农民起义,使一些贵族们把一些黄金都埋葬起来了,后来就失传了,找不到了,这是一种推测。
还有一种推测,说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国用于购买西域的一些珍宝,使大量的黄金外流,这是一种说法。
第三种说法是什么呢?就是佛教传入到中国以后,泥金写经,还有造像涂金,把大量的黄金都消费掉了。
这是过去对于“西汉的巨额黄金消失之谜”,曾经有过这么三种推测。
那么这三种推测到现在也没有定论。
这样的话考古发现就显得很重要了,我们现在西汉时期的墓葬的发现,大概有几万座,大型的遗址也有很多发现,那么在这么多墓葬和遗址当中,发现的黄金还是很少的,所以呢,过去的发现就是这样。
可是最近这些年有一些新的发现,比方说西安北郊谭家乡这个地方,发现了两坑金饼,一共是二百一十九枚,它的总重量达到了五万四千多克,这是发现比较大的,再结合一些其他零散的一些发现,也许我们会通过这些考古新发现,对西汉巨量黄金消失之谜这个问题的最后解决,提供一些新的线索,这也是考古学发现的一个重要意义。
到南北朝时期的情况稍微有些变化,但是,这个时期我们可以通过文献记载可以知道,这个时候佛教在中国已经是很兴盛了。
那么佛教在中国兴盛以后,就建造寺院,这些寺院建造地非常豪华,有的时候都涂上金的。
然后呢,还要造像,有的直接用金造像,有的造铜的,然后鎏金。
所以这个时期的金银器的制造也是和一些信仰联系在一起。
但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也可以看到一些器皿,比方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件器物,这是三国时期一个墓里面出的,是一个银的唾壶,另外还在东晋墓里边发现了这个银碗,在北魏的墓葬里边发现有这种银的耳杯,就是说用金银做食器,或者用金银做一些容器,在当时还是很流行的。
接下来是唐代,那么唐代这种观念和汉代几乎没有差别,惊人地相似。
比方说到晚唐的时候有个人叫李德裕的这么一个非常有名的大臣,他就直接劝说敬宗皇帝,他劝说他的时候,直接引用的《汉书》,还是在讲用金银做食器可以不死,这种观念一直到唐代还是一样的。
那么和它有关的发现也有一些,比如在西安南郊有个著名的何家村遗址,这个何家村遗址就发现了大量的金银器,有趣的是这些金银器里边,有的它就装着一些药品类的。
比如上面有丹沙、石英这类的东西。
那么这类的东西,有人推测就是炼丹用的,而且它又和金银器放在一起。
可见汉代一直到唐代,人们把金银作为一种神秘和崇拜的象征,是一脉相承的,而且惊人地相似。
如果说有不同的话,就是说把金银还作为一种等级的观念,在唐代稍微有些变化,就是当时很明确地规定,说是一品以下的人不能用金做食器,六品以下的人不能用银来做食器。
当然了,事实上能不能遵守,是另外一回事情,因为我们发现在大量的墓葬当中,属于一品以下的这种墓葬里边也出金,金器,属于六品以下的这样的人的墓葬里边也出银器。
但是这个问题呀,并不是说文献记载有什么错误,从反面说明由于这种神秘的观念的趋势,由于长生不老的愿望,使一些人敢于冒着风险来违反法律行事。
好,下面我们讲第二个问题,就是艺术创造的新天地。
大家知道,在金属里边黄金和白银,它的延展性非常好,相对比较柔软,容易做出非常精美的器物。
所以精美的作品,精美的工艺作品很多都是用黄金和白银制作的。
工艺品当中的难、巧、细、精,用金银来表现是最合适的,所以在这一时期又出土了很多相关的一些文物。
下面我们看到这件文物是战国时期的,这是一件金盏,那么这件盏,大家一看就知道,它和铜器没有什么区别,在造型和纹样上没有什么区别,制作技法采用的也是铸造技术。
同样在这个时期,发现的其他器物也是这样,就是它是用一种铸造的方法来制造金银,其实这种方法对金银器来说并不合适。
因为金银它的这种特性体现不了,但是最初的时候,还是用传统的这种工艺技术来制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