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组第26课《月光曲》同步练习A卷
- 格式:doc
- 大小:141.50 KB
- 文档页数:5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6《月光曲》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九自然段。
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难点是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音乐视频。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支曲子是谁创作的吗?生:贝多芬师:那你们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呢?生会根据资料袋回答。
师补充:出示多媒体。
没有多媒体的可口头补充:对,它的作者就是号称平民音乐家的——贝多芬。
他还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
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贝多芬是多么得热爱人民,因此,他也是一位深受人民敬仰和爱戴的伟大的音乐家。
你们想知道这支曲子是怎样的曲子,又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与平民之间发生的一个感人的故事,并用心灵感受他为故事中的穷兄妹俩即兴创作的著名钢琴曲——《月光曲》。
二、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出示想一想:这个故事先讲什么?接着讲什么?最后讲什么?(随机板书:贝多芬、走近茅屋、弹奏一曲、即兴创作)三、谈话激趣:1、贝多芬作为大音乐家,到各地演出还到小镇上演出,并且无偿为穷苦人盲姑娘弹奏,弹了一曲,又弹一曲《月光曲》,这第二次弹奏的曲子是不是贝多芬早已谱写好的?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生:从“花了一夜功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可以看出,他不是早已谱写好的。
)2、显然,贝多芬是在小茅屋里乘着兴致把曲子弹奏出来,而后追记的。
我们知道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那么是怎样的情境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名曲的呢?四、教学3——8自然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月光曲人教新课标1.使先生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抓住环境的特点,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了解«月光曲»的内容。
2.使先生能抓住重点段,想象文中所描画的现象,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3.了解贝多芬是个富有同情心、热爱休息人民的音乐家。
1.使先生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抓住环境的特点,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了解«月光曲»的内容。
2.使先生能抓住重点段,想象文中所描画的现象,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使先生能抓住重点段,想象文中所描画的现象,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课件。
创设情形,播放音乐,显示贝多芬头像及他说的话:〝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天然福。
假设我做到了这一点,我该多么幸福。
1课时一、导入课题1播放钢琴曲«月光曲»。
同窗们知道刚才听的乐曲是什么吗?关于这首曲子的创作进程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一同来学习课文«月光曲»。
板书课题。
2简介«月光曲»及贝多芬。
«月光曲»即«月光奏鸣曲»,是德国著名钢琴家贝多芬创作的经典乐曲之一,其优美的旋律倾倒了有数音乐喜好者,成为众所周知的名曲。
贝多芬〔1770—1827〕,德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
从小接受父亲的音乐训练,学会了弹琴和作曲。
自1792年起,他不判定居维也纳,后来成为德国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8岁时,他听力末尾削弱,50岁时双耳失聪,但仍坚持创作。
他生活在奥天时封建统治最黑暗的年代,对休息人民十分同情。
他终身创作了少量举世知名的音乐作品,主要有交响曲九部、钢琴奏鸣曲三十二首。
他的音乐创作,集古典派大成,开浪漫派先河,对欧洲音乐的改造与开展,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二、全体感知课文1听录音,思索: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26月光曲人教新课标教学目的1.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分清实物和联想。
3.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贝多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分辨课文中哪些是真实的事物?哪些是由真实事物惹起的联想?主要经过抓重点段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进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课时布置2课时。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借助音乐,导入新课1.课件播放«月光曲»片段,导言:这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
(板书课文标题)2.课件出示贝多芬图像,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贝多芬的资料,教员相机补充。
3.过渡: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贝多芬谱写这首钢琴曲的故事,齐读课文标题。
二、自学课文,梳理文章内容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先生分小组学习。
(1)自先生字,圈画容易读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然后小组内交流,提示同窗读字音、写字形时留意的事项。
(2)读准下面词语,联络上下文或许应用工具书了解词语。
(3)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迟滞,在不了解的内容旁做标志。
然后与同窗交流质疑,同窗能处置的,要仔细倾听同窗的想法。
2.汇报交流。
3.先生带着大屏幕上罗列的效果再次读书,在读书的进程中做好批注。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小结:夜深人静,从茅屋里传出了断断续续的琴声,惹起了贝多芬的留意。
于是,他走进茅屋,看到弹琴的竟是个盲姑娘,他的心境十分激动,决议为盲姑娘弹一曲。
一曲弹完,盲姑娘热情地赞誉他的弹奏,并且听出他就是贝多芬,这使他感到自己遇上了知音,他决议为盲姑娘再弹一曲。
著名的«月光曲»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创作出来的。
2.布置作业:请应用网络查找«月光曲»,闭目倾听,说一说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第二课时一、直接入课,全体感知1.板书课文标题,导言:明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月光曲»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著名的钢琴奏鸣曲。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组第26课《月光曲》
同步练习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6题;共40分)
1. (8分)填空。
《月光曲》的内容、意境、感情是借皮鞋匠的________表达出来的。
最初月亮升起,平静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这时音乐一定是________的,后来,月亮升高,穿过薄云,这时音乐________。
接着,月亮穿过乌云,风起浪涌,这时的音乐一定是________的。
听着贝多芬的演奏,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波涛汹涌的大海,这是盲姑娘的________。
2. (10分)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亻+我=俄俄国
饣+我=________ ________
亻+仑=________ ________
讠+仑=________ ________
3. (8分)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结尾________清醒________纯熟________
微弱________微波粼粼________喧嚣________
4. (6分)写出近义词
水天相接—________ 幽静—________ 清秀—________ 苏醒—________
5. (2分)看拼音,写词语
gāng qín jì lùduàn duàn xù xùsuí bià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6分)词语巧搭配。
________的烛光________的月光
________的浪花________的琴声
________的意志________的小路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37分)
7. (2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神州,称中华,山川美,可入画。
黄河________,长江________,长城________,珠峰________。
(1)选一选,在括号里填入表示事物特点的词语。
(填序号)
①涌②长③耸④奔
黄河________,长江________,长城________,珠峰________。
(2)神州是________的美称,她的美称还有:________、________。
(3)为具体体现“山川美,可入画”这句话,歌谣中选了哪些事物进行描绘?用“________”画出相关语句。
(4)请你再写两句能够体现“山川美,可入画”的句子来。
8. (14分)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
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的大海。
(1)按原文填空。
(2)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
A .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B .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C .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3)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见过的景象?
(5)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我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时而________,时而________,时而________,时而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基础运用 (共6题;共40分)
1-1、
2-1、
3-1、
4-1、
5-1、
6-1、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37分) 7-1、
7-2、
7-3、
7-4、
8-1、
8-2、
8-3、
8-4、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