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第4单元第三节 数据的运算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1-8单元知识与练习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1、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在实际计算中准确地、熟练地运用。
(1)如果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就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如果既有加减,又有乘除,就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如果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分析题目中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
比如这道题:王老师要批改4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12篇。
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几小时能批改完?同学们通过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可以得出:要求几小时能批改完,要先求出还剩多少篇作文没有批改,再列出综合算式:(48-12)÷9 解答这道题。
练习1、递等式计算。
175-27+30×2 175-(27+30×2) 175-(27+30)×2 (175-27+30)×2(27-3×9)÷6 246÷41×17-32 16×(520-420÷20) 46+54-46+5421+6×(15-7) 120÷40+(5+12) 46+46-18×2 230-156+128+2812×(300-100÷25) 16+5×8×16 (42-12×0+8)÷5 56-0÷8+14×42、某打字员要在14天内打完一本书稿,已经打了7天,还剩624页,以后平均每天打78页。
她能按时完成任务吗?3、水果店运来梨和苹果各12箱,梨每箱14千克,苹果每箱16千克,一共运来多少千克水果?4、水果店运来梨和苹果共12箱,其中梨有8箱,每箱14千克,苹果每箱16千克,一共运来多少5、读一本童话书,前5天每天读12页,后3天每天读8页才读完,这本童话书共有多少页?6、兴隆菜社现有蔬菜5600千克,上午2辆汽车一次共运走1600千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乘除法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
2. 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乘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乘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如何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器。
2. 学具:乘法口诀表,除法口诀表,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乘除法的意义和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练习:让学生进行乘除法的计算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
2. 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乘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
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
2. 计算题:让学生进行乘除法的计算练习。
3. 应用题:让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讲解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2. 是否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是否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乘除法计算能力。
4. 是否强调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本教案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更加详细和具体,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乘除法的基本概念、计算法则,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学使用计算器的主要目的:一是进行较大数的计算,二是用于探索一些和计算有关的规律。
本单元的计算内容分三段安排,依次是初步了解计算器,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一步计算,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计算)。
探索规律的内容结合使用计算器进行一步计算和两步混合运算分散安排。
在单元结束时,有一次实践活动“一亿有多大”。
在这个单元里,先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学会开机、关机,了解一些常用键的功能;接着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四则计算和混合运算,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求学生使用计算器探索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在“你知道吗”栏目里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知道算筹和算盘是我国古代、近代创造和使用的计算工具,在世界上曾经有过重大的影响。
计算器和电子计算机是现代的计算工具,充分反映了人类的智慧和进步。
为什么教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计算器已经融入现代生活,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具体计算带来了方便。
让学生初步体会计算器的优点,初步学会使用计算器,有益于他们的发展。
二是课程标准中有关整数的笔算教学限定在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范围内。
更大数目的四则计算不要求笔算,允许使用计算器,可以节省计算的精力和时间,用于教学生其他更有价值的数学内容。
使用计算器的教学不单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还是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的教学。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计算器,在了解计算器的主要功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系统了解计算器的使用,学习运用计算解决一些大数目的复杂计算,探究一些运算规律。
对于拓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1.结合生活中大数的计算,初步认识计算器,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必要的计算。
2.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并能对探索出的规律做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3.在实际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计算器的快捷、方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Raid教程:全程图解手把手教你做RAID Independent Disks),现在几乎成了网管员所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之一,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因为磁盘阵列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当前数据备份的主要方案之一。
然而,许多网管员只是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相关的理论知识介绍,却并没有看到一些实际的磁盘阵列配置方法,所以仍只是一知半解,到自己真正配置时,却无从下手。
本文要以一个具体的磁盘阵列配置方法为例向大家介绍磁盘阵列的一些基本配置方法,给出一些关键界面,使各位对磁盘阵列的配置有一个理性认识。
当然为了使各位对磁盘阵列有一个较全面的介绍,还是先来简要回顾一下有关磁盘阵列的理论知识,这样可以为实际的配置找到理论依据。
一、磁盘阵列实现方式磁盘阵列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那就是“软件阵列”与“硬件阵列”。
软件阵列是指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自身提供的磁盘管理功能将连接的普通SCSI卡上的多块硬盘配置成逻辑盘,组成阵列。
如微软的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和NetVoll的NetWare两种操作系统都可以提供软件阵列功能,其中Windows NT/2000Server/Server 2003可以提供RAID 0、RAID 1、RAID 5;NetWare操作系统可以实现RAID 1功能。
软件阵列可以提供数据冗余功能,但是磁盘子系统的性能会有所降低,有的降代还比较大,达30%左右。
硬件阵列是使用专门的磁盘阵列卡来实现的,这就是本文要介绍的对象。
现在的非入门级服务器几乎都提供磁盘阵列卡,不管是集成在主板上或非集成的都能轻松实现阵列功能。
硬件阵列能够提供在线扩容、动态修改阵列级别、自动数据恢复、驱动器漫游、超高速缓冲等功能。
它能提供性能、数据保护、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管理性的解决方案。
磁盘阵列卡拥有一个专门的处理器,如Intel的I960芯片,HPT370A/372 、Silicon Image SIL3112A等,还拥有专门的存贮器,用于高速缓冲数据。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4单元用计算器计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审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计算器上的按键及功能。
2. 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3. 使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演示,引发学生兴趣。
- 学生分享自己使用计算器的经验,为新课做铺垫。
2. 学习新课- 认识计算器上的按键及功能,学习开机、关机、清屏等基本操作。
- 学习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掌握运算顺序。
-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计算器。
3. 巩固练习- 设计一些基本的四则运算题目,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 针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计算器求解。
4. 总结提升- 让学生谈谈学习计算器的好处,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计算器。
- 强调计算器只是辅助工具,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审题能力更为重要。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用计算器完成以下题目:- 23 58 =- 92 - 36 =- 56 × 7 =- 144 ÷ 12 =2. 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计算器解决以下问题:- 小明家买了3斤苹果,每斤8元,一共花了多少钱?- 妈妈买了4斤香蕉,每斤6元,给了售货员5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避免过度依赖。
同时,要关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否灵活运用计算器。
在课后作业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发挥计算器的优势,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并避免过度依赖计算器。
期中复习讲义(苏教版)2020-2021学年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期中章节复习精编讲义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知识点一:计算器的认识ON是开机键,使用前要先按下此键,接通计算器的电源。
OFF日是关机键,按下此键便关闭电源。
AC是消除键,计算过程中可按此键消除输入的错误数据。
“+-×÷”是运算符号键,”= “是等号键,这两种键可以用于进行四则运算和得出结果。
[0]~ [9]是数字键,按下某个数字键,显示屏右端就会出现这个键上的数字。
知识点二:计算器的计算方法1用计算器计算整数四则运算的一步式题时,只需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按各个数字键和运算符号键即可。
要想得出运算结果,应按等号键。
如果在输入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可按消知识导航知识互联网除键全部清除后重新操作。
2 用算术型计算器计算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两步式题时,需要先确定题目的运算顺序。
当运算顺序和书写顺序不一致时,要先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记录下来,把计算器清屏后再进行第二步运算。
3 解决按错键的问题,首先要“将错就错”,算出错误的数,调整后再计算正确的结果;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时可以借助计算器完成。
4 计算器上某一个数字键损坏后,在计算时要在不改变原数大小的前提下改变原数的表示方法,用一个简单的加、减、乘、除的算式来替换。
可以通过增加计算的过程来解决问题。
知识点三:计算器探索规律1.积的变化规律:①一个乘数缩小几倍,另一个乘数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②一个乘数缩小或扩大几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随着缩小或扩大几倍。
2.商的变化规律:①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如有余数,余数会变)②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除数不变,商也随之扩大(或缩小)几倍。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几倍(0除外),商反而扩大几倍。
3 遇到有规律的计算时,经过探究,发现规律再计算会更快捷,甚至可以脱离计算器,直接根据规律填写结果。
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先分析题目中数据的变化特点,再分析所得结果的变化特点,最后综合得出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题。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知识点2第四单元《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3.在连加计算中,当某些加数相加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运用加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便。
口诀:连加计算仔细看,考虑加数是关键。
整十、整百与整千,结合起来更简单。
交换定律记心间,交换位置和不变。
结合定律应用广,加数凑整更简便。
4.减法的运算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减法的运算性质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连续减去和里每个加数。
5.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b×a(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6.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在连乘计算中,当某两个乘数的积正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运用乘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便。
运用分解的方法,将某个乘数拆分成几个数相乘的形式,使其中的乘数与其他乘数的乘积“凑整”。
乘除的规律:先乘后除等于先除后乘。
除法的运算性质:(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每次都能除尽)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除法的运算性质:(2)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连续除以积里每个乘数。
7.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特别要注意“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中的分别两个字。
注意:(1)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