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试题2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福师《古代汉语》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
1. 中古()发展到现代,变成普通话的阴平和阳平两类。
A. 平声字
B. 上声字
C. 去声字
D. 入声字
正确答案:A
2. 汉字属于()体系的文字。
A. 表音
B. 表意
C. 表音兼表意
D. 既不表音,也不表意
正确答案:B
3. 根据许慎的“六书”,“上”、“下”属于()。
A. 象形
B. 指事
C. 会意
D. 形声
正确答案:B
4. 所谓就是凭借对字形的分析来判定本字及其本义。
A. 因声求义
B. 因形求义
C. 据文证义
D. 借义推义
正确答案:B
5. 《切韵》的作者是()。
A. 陈彭年
B. 陆法言
C. 王仁昫
D. 孙愐
正确答案:B
6. ()是指行文中在几个意思相同的地方变化用字的一种表达方式。
A. 互文
B. 连文
C. 变文
D. 省文
正确答案:C
7. 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
A. 睡:打盹—睡觉
B. 臭:气味—臭味。
古代汉语试题(二)一、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十指步鼎鱼视帛下至末载牧寸防舂网甘朝手莫徒问既采马础鹿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二、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1、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2、每闻琴瑟之音,则应节起舞.3、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4、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6、堂上不粪,则郊草不芸.7、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8、其御之妻自门间而窥其夫.9、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10、不愤不启,不诽不发。
11、吾力足以举百钧。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1、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2、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6、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7、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8、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9、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
10、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11、皮之不存,毛将焉傅?四、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2、宦官惧其毁己也,皆共目之。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5、(冯谖)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6、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7、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8、驴不胜怒,蹄之。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0、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11、齐威王欲将孙膑。
五、简答题。
1、举例说明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2、举例说明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加“·”者为入声字)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
《古代汉语》第2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从_________开始,把古韵分成十部,至__________分成十七部,王力分成________部。
2、《庄子》注本到清代有___________的《庄子集解》和___________的《庄子集释》。
3、《切韵》是隋代___________编写的,分为________韵。
在《切韵》的基础上,北宋____________编成《广韵》。
4、近体诗的对仗中,有两种特殊的类型: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三十六字母中的齿头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舌上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
6、七言律诗平起仄收式颈联对句的平仄格式是________________。
7、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联必须对仗。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8分)1、韵目2、之为言3、粘、对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每题1分,共25分)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2、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3、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
4、同我妇子,饁彼南亩。
5、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6、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7、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
8、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9、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10、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是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11、亟其乘屋,起始播百谷。
12、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13、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14、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15、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唯陈言之务去。
16、英俊鸟集,秦失其鹿。
17、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18、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
19、朋酒斯饗,曰杀羔羊。
20、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
21、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
22、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四、指明下列句子的修辞方式(每题1分,共5分)1、英雄无用武之地,故刘豫州遁逃至此。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1)盗传必究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骈文的特点主要有讲究骈偶与四六、讲究平灰、讲究用典。
2.诗律的基本内容是句数的规定、押韵的要求、平仄的格式、对仗的规定。
3.标点古书的一般原则是必须符合原文文意、必须符合当时的语言实际、必须符合当时社会生活的实际。
4.七律平仄的基本句式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灰、平平灰仄仄平平。
5.古书注解的体例主要有传注体、义疏体、集解体。
6.在姚鼐划分的文体分类中《前赤壁赋》属于辞赋类;《汉书-艺文志序》属于序跋类;《醉翁亭记》属于杂记类。
二、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10分)7.秦数挑战,廉颇不肯。
数:屡次。
8.大王失职人汉中,秦民无不恨也。
恨:遗憾。
9.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本:农业。
末:工商业。
残:祸害。
10.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偷:懒惰。
11.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
田:打猎。
饿:饿得要死。
12.亡不越竞,反不讨贼。
竟:边境。
13.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
劝:受到鼓励。
三、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词性、意义或作用(20分)14.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以(吾):介词,表原因。
(吾)以:动词,任用。
15.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词。
夫:指示代词,那。
16.或问儒者日:“方此时也,尧安在?”或:代词,有人。
17.王见之,日:“牛何之?”(何)之:动词,到(前往)。
1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副词,只。
19.项羽乃疑范曾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稍:副词,逐渐。
其:代词,指范曾。
2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取之)于:介词,表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
21.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四、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说明其意义(10分)22.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古代汉语(2)》试题及参考答案《古代汉语(2)》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工具书中,可查检《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的语句出处的是( C) A、《词诠》 B、《辞通》 C、《十三经索引》 D、《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 D ) 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 D图画说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 C ) A象形B指事 C会意 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 A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5、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 )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 6、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 7、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 B《汉语大字典》 C《中华字海》 D《词源》 8、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A见-现征-徵解-懈 B奉-俸景-影文-纹 C益-溢然-燃干-乾D立-位县-悬雕-凋 9、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于词义扩大的是() A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B祈父,予王之爪牙。
C清宫除道,张乐设饮。
D交通王侯。
10、下列例句“问”字用其本义的是() A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
B伯牛有疾,子问之。
C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各字属于形声字的有 ( )( )( )( )( ) A、春 B、朝 C、孟 D、鼎 E、伐 2、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 ( )( )( )( )( ) A、炫黄 B、匍伏 C、披靡 D、辟易 E、愤懑3、下列各句中,“就”用作本义的是 ( )( )( )( )( ) A、草创未就。
古代汉语试题(1)一、名词解释:(10分)引申义、笺、读为、脱文、传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10分)本、裁、从、象、徒、泪、刃、堵、鼠、莫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
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许慎的“六书”解释中“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是对()所作的解说。
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2.下列句子中,“及”用作本义的是()。
A.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敌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D.及前王之踵武。
3.下列句子中宾语前置用“之”复指的是()。
A.我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B.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C.语曰:“唇亡而齿寒”,其斯之谓与?D.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4.《说文解字》分析字形的主要依据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5.先秦汉语中宾语前置规则最严格的是()。
A.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C.宾语前置用“之”、“是”复指D.介词“以”的宾语前置6.下列句子中为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C.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D.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7.下列句子中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A.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B.童子隅坐而执烛。
C.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8.近体诗一般在()使用对仗。
A首联、颈联B.颈联、颔联C.颔联、尾联D.首联、尾联9.《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
”赵岐注:“五谷____稻黍稷麦菽也。
”赵岐所使用的术语是()。
A.曰B.为C.谓D.谓之10.下列句子中“间”用作本义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C.愿足下假臣奇兵三千,从间路绝其辎重。
D.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
”四、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属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
东师16春《古代汉语(2)》在线作业满分答案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其中“怒”的意思是( )A. 振奋B. 奋发C. 愤怒D. 怨愤2.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中“ 之”的词性是( )A. 代词B. 助词C. 动词D. 语气词3. 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歸的本义是A. 回来B. 打扫C. 女子出嫁D. 赠送4.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中“ 特”的词义为( )A. 独B. 特别C. 特殊D. 公牛5.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中“重”字存在的语法现象是( )A. 宾语前置B. 名词用作动词C. 使动用法D. 意动用法6. 《礼记?月令》:“鹰乃学习。
”句中“习”用的是它的( )A. 本义B. 引申义C. 假借义D. 变义7. 古韵学家按韵尾的不同把韵分为三类,其中一类是无韵尾或以元音收尾的称作( )A. 阴声韵B. 阳声韵C. 上声韵D. 入声韵8. “子”的词义由“子女”发展为今义“儿子”,它的词义范围的变化属于A. 扩大了B. 缩小了C. 转移了D. 偏离了9. 首鼠属于复音词中的A. 连绵词B. 叠音词C. 附音词D. 合成词10. “斗”的词义由“酌酒器”引申为“北斗星”,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是A. 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相似之处B. 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相互关联,彼此牵涉。
C. 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因果关系。
D. 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条件关系古代汉语(2)16春在线作业1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 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字是一个复音词的是( ) ( )( ) ( )A.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B.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C.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D. 技经(肯綮)之未尝2. “ 燕王好微巧,卫人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
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关于此句,理解正确的是( )( )( )( )A. 好是喜好的意思B. 说理解为“悦”C. 乘读为shèngD. 奉是俸禄的意思3. 古汉语中的复音词可分为A. 连绵词B. 叠音词C. 附音词D. 合成词4. 关于“天之苍苍,其正色邪?”中“苍苍”,说法正确的是A. 是个叠音词B. 是个复音词C. 深蓝色的意思D. 苍白的意思5. 七言律诗两种首句不入韵的平仄格律格式是 ( )( )( )( )A.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古代汉语(2)17春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abc
1. 下面哪个不是从词义演变的结果来看古今词义差异的
A. 词义变化显著
B. 词义扩大
C. 词义缩小
D. 词义转移
满分:2.5 分
正确答案:A
2.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中“园圃”的意义是
A. 种菜的地方
B. 种树的地方
C. 种花的地方
D. 种庄稼的地方
满分:2.5 分
正确答案:B
3. 《礼记?月令》:“鹰乃学习”句中“习”用的是它的
A. 本义
B. 引申义
C. 假借义
D. 变义
满分:2.5 分
正确答案:A
4. “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中“殊”的文中义是()
A. 不同
B. 特别
C. 死
D. 特殊
满分:2.5 分
正确答案:C
5.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中“怒”的意思是()
A. 振奋
B. 奋发
C. 愤怒
D. 怨愤。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A八卦说B结绳说C仓颉造字说D图画说2、《周易·系辞》和《说文解字》认为“八卦”为()所作A神农氏B伏牺氏C仓颉D郑樵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亦”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1、D2、B3、C4、B5、A6、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吹”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丘皿行回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D果州考豆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采明北晶B耳林从解C治星炊信 D 自文蚕进9、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B风瓣闻闽C阁围屈觉D辩凤国裹10、“辟”和“避”的关系是()A古今字B通假字C繁简字 D 异体字6、D7、A8、A9、B 10、A11、大汶口文化中发现有四个与早期汉字结构相似的图形符号,这几个符号属于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约()年至5000年A 2000B 3000C 40000D 450012、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保”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1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自”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1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星”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1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牟”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11、D 12、C 13、A 14、D 15、B16、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亦街炎伐B涉崔莫私C安即和牧D鸣步武益1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修约菜苗B保禄私空C寐融照哀D问娶分笺18、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左形右声的一组是()A攻期江棋B郊胡鸽邵C河诂语超D滑株鸠功19、“说——悦”这组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的关系是()A改换意符B增加意符C读音相同D意义同源20、《经传释词》的作者是()A王引之B张玉书C阮元 D 许慎16、D 17、C 18、C 19、A 20、A2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止末行锦B目曰戒哀C又甘受朝D皿亦眉疆2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A佗——他B翦——剪C说——悦D反——返2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是()A陈——阵B赴——讣C矢——屎D曾——增24、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B《汉语大字典》C《中华字海》D《词源》25、“北”是一个()字。
2023春期国开电大本科《古代汉语专题》在线形考
形考任务二试题及答案
1.古代有三位学者对“六书”的名称进行解说,即()。
A.刘熙、班固、郑玄
B.郑众、许慎、司马迁
C.郑众、班固、许慎
[答案]C
2.最早提到“六书”的古籍是()。
A.《论语·学记》
B.《尚书·舜典》
C.《周礼·地官·保氏》
[答案]C
3.古琴,又名琴,在形制上因缚弦七根,人们称为“七弦琴”。
那么从字源上讲,“琴”字是?()。
A.象形字
B.假借字
C.转注字
D.形声字
[答案]A
4.下列都是象形字的有()。
A.毛、贝、禾
B.开、动、审
C.段、红、雨
[答案]A
5.“宗”是一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宗字作“____”,“____”像宫室屋宇之形,“____”可能表示()。
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
[答案]A
6.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
A.目甘伐哀
B.又受劣都
C.鱼牧末戒
[答案]A
7.根据“四书”分析,“戒”字的构造类型是()。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答案]C
8.下列各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是()。
A.果棘牧信
B.巢枣取武
C.友从看逐
[答案]C
9.从汉字造字法来看,“上、寸、甘”三个字都是()。
1。
中文系《古代汉语》试卷(二)姓名()座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诒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 1 分,共16分)1、《论语子路从而后》:“(丈人)植其杖而苦。
子路棋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其中使动用法的动词是()A 、植、芸B 、拱、立C 、止、宿D 、食、见2、《李将军列传》:“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句中“苦”用法是()A 、使动用法B 、意动用法C 、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D 、名词用作状语3.下列句子,含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的一句是( )A.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C.吾見申叔,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
D.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4.《九方皋相马》:“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句中前置的宾语是()A 、色物牝牡B 、何C 、何马D 、之5.在“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句中,“方、舟”的语法特点是()A.均是名词,作“之”的主语B.均是名词,作“之”的定语C.均是名词,用如一般动词D.均是名词,用如使动6.下列句子,含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的一句是( )A.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C.吾見申叔,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
D.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7.下列句子,含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的一句是( )A.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B.夫珠玉金銀,飢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衆貴之者,以上用之故也。
C.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D.宣子言兑,乃輕幣。
8.下列句子,含有形容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 )A.單于壯其節,朝夕遣人候問武。
B.乃幽武,置大窖,絕不飲食。
C.空以身膏草野,誰復知之?D.石聞堅在壽陽,甚懼,欲不戰以老秦師。
9.下列句子,含有名词用作意动的一句是( )A.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洞庭波兮木葉下。
C.人不難以死免其君。
全国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题课程代码:00536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一句是()A.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B.今之争奪,非鄙.也,財寡也。
C.四鄙.之萌人。
D.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2.下面对“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中“逝”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逝:往。
B.逝:跑。
C.逝:死。
D.逝:通“誓”,发誓。
3.“殮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臨”在句子中应理解为()A.面对B.临视C.哭悼死者D.从高处向低处看4.对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条是()ﻪA.德之不脩,學之不講.。
[講:講解] B.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憤:憋悶,積]C.多行不義必自斃.。
[斃:死亡] D.臧宣叔逆.晋師,且道之。
[逆:違背]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一句是()A.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B.敢問.以國報隹誰者奈何?C.臧紇斬鹿門之關.以出。
D.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6.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A.響:回聲—聲音B.色:臉色—颜色C.獄:案件—監獄D.墳:土堆—墳墓7.在下面的同义词辨析中,对“恭”和“敬”两词的词义差异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恭”可以用作动词带宾语;“敬”没有动词用法。
B.“敬”表示一般的对人尊敬;而“恭”则表示对人非常尊敬。
C.“敬”多用于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恭”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D.“恭”多指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敬”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8.“斗”的词义由“酌酒器”引申为“斗星”,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是( )A.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相似之处。
B.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相互关联,彼此牵涉。
C.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因果关系。
自考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示“你”?A. 吾B. 尔C. 己D. 彼答案:B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文献?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春秋》答案:A3. 在古代汉语中,“江”和“河”分别指的是什么?A. 长江和黄河B. 黄河和长江C. 河流和湖泊D. 湖泊和河流答案:B4.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是什么意思?A. 茂盛B. 枯萎C. 凋谢D. 凋零答案:A5.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什么?A. 不冒险就不会有收获B. 虎穴很难进入C. 虎子很难得到D. 冒险是必要的答案:A6. “温故而知新”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话?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韩非子答案:A7.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A8.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是什么意思?A. 说话B. 说服C. 高兴D. 说服别人答案:C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强调的是什么?A. 学习的重要性B. 团结合作C. 谦虚学习D. 尊师重道答案:C10. 下列哪个成语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A. 多此一举B. 恰到好处C. 画龙点睛D. 点石成金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______。
答案:《离骚》12.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过于______,就没有人愿意与他为伍。
答案:苛求13.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黄鹤楼》。
答案:崔颢14.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句诗出自______的《摸鱼儿》。
答案:元好问1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的______卦。
答案:乾16.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晓》中的名句。
《古代汉语(2)》试题院校___ 年级__________ 专业______层次高升专姓名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专门解释唐宋元明清之间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语词的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是()A.杨树达B.张相C.朱起凤D.符定一2.下面几个部首,可以表示房屋意义的是()A.宀B.厂C.示D.邑3.古书中的专名“单于”、“可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Dān yú;Kě hànB.Chán yú;Kě hànC.Chán yú;Kè hánD.Dān yú;Kè hán4.下面几组字,不属于古今字关系的一组是()A.垂陲B.难谁C.齐剂D.赴讣5.下面各句,有名词用如使动的句子是()A.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
B.范增数目项王。
C.今欲并天下……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D.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6.下面各句,“莫”为否定副词的一句是()A.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
B.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C.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D.中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7.下面各句,“之”是连词且用于主谓之间的是()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B.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C.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
D.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8.下面各句,不属于被动句的是()A.先即制人,后即为人所制。
B.下施万民,万民被其利。
C.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D.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者,何也?9.下面各句,“济”用本义的是()A.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B.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
C.杀黑龙以济冀州。
D.(公子重耳)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
10.“相”的本义是()A.扶助B.辅佐C.仔细看D.相貌11.下面各句,“乘”用本义的是()A.(田单)使老弱女子乘城。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简要介绍《诗经》的内容和地位。
答:《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早的一部诗歌集合,包括了约300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是指民歌;雅是指宫廷歌曲;颂是指宗庙祭祀之诗。
《诗经》的内容主要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体现了农牧民生活、宫廷礼仪、祭祀活动等。
《诗经》以其真挚的情感、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2.请解释并举例说明典籍和经典的区别。
答:典籍是指古代经典之书,包括儒家经典、道家经典、佛家经典等等。
典籍是经过长期传承,被认为是经典的经典之作。
而经典则是指经过长期发展沉淀,代表了某一领域或某一时期最优秀、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品。
典籍是经典的一部分,但并非所有经典都是典籍。
例如,《论语》是儒家经典,也是典籍之一;而《红楼梦》则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但并非典籍之一。
3.请简要介绍古代汉语的具体时期和主要特点。
答:古代汉语的具体时期可以分为先秦汉语、魏晋南北朝汉语、隋唐汉语、宋代汉语等。
不同时期的古代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有一些主要特点。
首先,古代汉语中广泛使用象征性的字词和典故,这使得古代汉语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其次,古代汉语形容词和动词之间区别不明显,经常使用双音节词修饰名词,使得古代汉语具有独特的韵律美。
再次,古代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典故和文言文句式,要理解古代汉语,需要对相关的典故和句式有所了解。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请论述古代汉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答:古代汉语对现代汉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现代汉语的词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古代汉语中直接或间接延续下来的,这些词汇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
其次,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基础,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和句式都有着深刻的古代汉语痕迹。
此外,古代汉语中的典故和成语也广泛应用于现代汉语中,丰富了现代汉语的文化内涵。
(完整版)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加答案目录(打印版)古代汉语试题(1) (2)试题(1)参考答案 (3)古代汉语试题(2) (5)试题(2)参考答案 (6)古代汉语试题(3) (8)试题(3)参考答案 (8)古代汉语试题(4) (10)试题(4)参考答案 (10)古代汉语试题(5) (12)试题(5)参考答案 (13)古代汉语试题(6) (15)试题(6)参考答案 (16)古代汉语试题(7)及答案 (18)古代汉语试题(8)及答案 (21)古代汉语试题(9)及答案 (24)古代汉语试题(10)及答案 (26)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古代汉语试题2及答案(2)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10)
1、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A信武果 B 取尖安 C从休亡 D 朝高回
2、下列定义是许慎为“形声”所下的是()
A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B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C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D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3、下列汉字属于“肉”部的是()A肖 B服 C 期 D朔
4、下面全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 阙掘咏詠 B沽酤预豫 C賸剩笋筍 D陈阵泪淚
5、“庄子持竿不顾”中的“顾”用的是()A引申义 B 本义 C 假借义 D 比喻义
6、下列词语中属于联绵词的是()A恭敬 B动静 C恐惧 D逶迤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属于词组的是()A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C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8、《方言》的作者是()A王念孙 B许慎 C 段玉裁 D扬雄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是()
A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B遂置姜氏於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C臣有子三人,家贫,无以妻之,佣未反。
D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10、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生庄公及共叔段。
B公赐之食。
C姜氏何厌之有? D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二、填空题(1ⅹ15)
1、《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通过系统分析字形来确定本义的专著,共()部首。
2、词义引申主要有三种方式,它们分别是()、()和()。
3、如果一个形声字有多项意义,我们可以根据()来辨认本义。
4、对汉字来说,跟图画有着明显界限的()和()的出现,是汉字体系形成的标志。
5、“知、智”是一对()字,“民归之,由水之就下”中“由”通()。
6、“隄”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媵”的声符独立成字是()。
7、采取()或()两种构形模式所造成的字都属于象形字。
8、用字通假的基本原则是()。
三、解释加点的词或解释其语法作用。
(20)
(一)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1ⅹ10)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2、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3、多行不义,必自斃,子姑待之。
4、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5、凿户牖以为室。
6、于予與何诛?
7、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8、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9、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10、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二)指出下列句中特殊的语法现象。
(2×5)
1、宋何罪之有?
2、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3、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4、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5、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四、名词解释(3×4)1、金文2、四体二用3、词的引申义4、同源词
五、简答题(23)
1、举例说明词义范围变化的主要类型。
(6)
2、古今字和通假字有什么区别?试举例加以说明。
(6)
3、为什么说由篆文到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一次最重要的变革?(11)
六、短文阅读(20)(一)给下面这段古文加上标点(10)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二)将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5)
癸酉,师陈于鞌。
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
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
齐侯曰:“(1)余姑翦灭此而朝食!”(2)不介马而驰之。
(3)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4)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以折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
”缓曰:“自始合,(5)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
试题(2)参考答案
一、1、B;2、C;3、A;4、C;5、B;6、D;7、A;8、D;9、D;10、B 答错1个扣1分,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二、1、小篆、540;2、辐射式引申、链条式引申、综合式引申;3、形符(亦可答为意符或形旁);4、假借字、形声字;5、古今、犹;6、阜、朕;7、绘形象物、烘托显物;8、同音替代。
答错1个扣1分。
三、(一)1、城墙;2、屡次;3、跌倒,比喻失败;4、武器;5、房门;6、谴责、责备;7、渡口;8、出卖;9、吝惜、舍不得;10、往、到……去。
答错1个扣1分。
(二)1、“何罪”作动词“有”的宾语,依靠“之”前置。
(2分)
2、“方城”、“汉水”分别作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2分)
3、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介词“自”的宾语,前置。
(2分)
4、迷,使动用法,使……迷乱。
(2分)
5、重,意动用法,以……为重。
(2分)
四、1、金文指铸刻在各种青铜器(如钟、鼎、鬲、簋、盘等)上的古文字。
因为古代称铜为金,所以称这些文字为金文。
(3分)2、四体二用:六书是古人提出的最早、最系统的汉字形体构造理论,它包括: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和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故称之为“四体”,假借、转注是用字法,故称之为“二用”。
(3分)3、词的引申义:在本义的基础上发展衍化出来的其他相关意义叫作引申义。
(3分)4、同源词:由同一语源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的一组音义相通的词。
(3分)
五、1、词义范围的变化主要有扩大、缩小、转移三种情况。
①词义的扩大指一个词的意义后代比前代所表达的概念外延大而内涵小,即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比如“河”本指黄河,后来指一切河流。
②词义的缩小指一个词的意义后代比前代所表达的概念外延小而内涵大,即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比如“妃”原指一般的配偶,后来专指皇帝的妾以及太子、王、侯的妻子。
类似例子还有“宫、臭”等。
③词义的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移到另一个范围,比如“寺”原指官署、官舍,后来用来指僧众供佛、居住之所的名称,类似还有“钱、涕、乐府、坟”等。
每点各2分。
2、古今字是历时现象,是指汉字历史上由于当初字少而用多,到后来陆续分化出新字(区别字)的问题,古字和今字不是同时并存的。
(2分)如“縣”和“懸”。
通假字是共时现象,是指同一时期读音相同相近的字相互代替使用的问题,通假字与本字同时并存。
(2分)如“辨”和“辩”。
(举例各占1分)
3、从商代文字到小篆,汉字的图画性虽然在不断减弱,但是象形表意的原则始终没有真正抛弃,而隶书特别是汉隶,彻底抛弃了汉字的图画性质,完全不顾汉字的表意原则。
(1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它解散篆体,将古文字“随体诘诎”的线条变成了方折平直的笔划道。
(2分)(2)省去了篆文中的某一部分。
(2分)(3)把篆文里相同的偏旁转化为不同位置的不同写法。
(2分)(4)把篆文里不同的偏旁归并为相同的偏旁。
(2分)(5)将篆文复杂的笔划省并为简单的笔划。
(2分)
六、(一)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每错1处扣0.5分
(二)①我姑且消灭了这些人(指晋军)再吃早饭。
②不给马披上甲就驱马进击。
③郤克被箭射伤,血一直流到鞋上,仍然击鼓不息。
④从一开始交战,箭就射进我的手和肘。
⑤如果有难走的路,我一定要下来推车,你难道知道这些吗?每句翻译各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