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_五月的青岛修改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4.57 MB
- 文档页数:35
《五月的青岛》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以朗读品味为着眼点,体会五月青岛优美的景色,感受作者语言的表现力。
2.进一步分析五月青岛的几类不同的人,体会到作者的审美眼光与情趣与市民情怀。
教学步骤设计一、情境问题导入现代作家郁达夫曾这样说,恐怕在东亚,没有一处避暑区赶得上青岛的。
青岛的地面,却尽是一枝枝的小山,到处可以看得见海……去住了一个夏天,方才才觉得“东方第一良港”、东方第一避暑区:的封号,果然不是徒有其表的虚称。
二、作者介绍老舍,现、当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
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曾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剧本《龙须沟》、《茶馆》。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三、赏析五月青岛的美丽的景色1.老舍笔下春天的青岛美吗?――美这春美主要体现在哪两种景上?――花与海问:春天,青岛有这么多的美景,作者为什么只选择了这两种侧重来写?2.青岛的节气晚,五月正当春,花是春天标志性的东西。
欣赏青岛的春花之美。
自由读1-2节,划出文中出现的各种春花。
1)学生齐说:有樱花,海棠,丁香,桃,梨,苹果,藤萝,杜鹃,小蝴蝶花,桂竹香,山谷中的不知名的野花等。
师言:种类繁多,有……到处都有,墙角路旁,公园里,路上两旁的人家,山谷中,真是春花烂漫,春意盎然啊!2)老舍为了表现他所见到的如此美的春花,这位作家启动了他的多种感官,有--视觉,听觉,嗅觉,写出了花的形状,色彩,香味,卖花的声音。
姿态各异,色彩纷呈,香气袭人,令人可见可感可闻,特别是一清早便听风卖花声更添意趣,这令我们自然联想到宋朝诗人陆游的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老舍《五月的青岛》赏析【老舍《五月的青岛》原文】因为青岛的节气晚,所以樱花照例是在四月下旬才能盛开。
樱花一开,青岛的风雾也挡不住草木的生长了。
海棠,丁香,桃,梨,苹果,藤萝,杜鹃,都争着开放,墙角路边也都有了嫩绿的叶儿。
五月的岛上,到处花香,一清早便听见卖花声。
公园里自然无须说了,小蝴蝶花与桂竹香们都在绿草地上用它们的娇艳的颜色结成十字,或绣成儿团;那短短的绿树篱上也开着一层白花,似绿枝上挂了一层春雪。
就是路上两旁的人家也少不得有些花草:围墙既矮,藤萝往往顺着墙把花穗儿悬在院外,散出一街的香气:那双樱,丁香,都能在墙外看到,双樱的明艳与丁香的素丽,真是足以使人眼明神爽。
山上有了绿色,嫩绿,所以把松柏们比得发黑了一些。
谷中不但填满了绿色,而且颇有些野花,有一种似紫荆而色儿略略发蓝的,折来很好插瓶。
青岛的人怎能忘下海呢,不过,说也奇怪,五月的海就仿佛特别的绿,特别的可爱,也许是因为人们心里痛快吧?看一眼路旁的绿叶,再看一眼海,真的,这才明白了什么叫做“春深似海”。
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绿色,连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
风不凉,浪不高,船缓缓的走,燕低低的飞,街上的花香与海上的咸味混到一处,浪漾在空中,水在面前,而绿意无限,可不是,春深似海!欢喜,要狂歌,要跳入水中去,可是只能默默无言,心好像飞到天边上那将将能看到的小岛上去,一闭眼仿佛还看见一些桃花。
人面桃花相映红,必定是在那小岛上。
这时候,遇上风与雾便还须穿上棉衣,可是有一天忽然响晴,夹衣就正合适。
但无论怎说吧,人们反正都放了心──不会大冷了,不会。
妇女们最先知道这个,早早的就穿出利落的新装,而且决定不再脱下去。
海岸上,微风吹动少女们的发与衣,何必再会到电影园中找那有画意的景儿呢!这里是初春浅夏的`合响,风里带着春寒,而花草山水又似初夏,意在春而景如夏,姑娘们总先走一步,迎上前去,跟花们竞争一下,女性的伟大几乎不是颓废诗人所能明白的。
青岛之变作文时间:2016-10-03 11:03:51 | 作者:学霸【篇一:青岛之变】青岛,是我们美丽的家乡,近几年来,家乡发生了许多变化,变得越来越美丽了。
家乡现在有非常多的风景区,举几个例子:比如充满异国风情的八大关,韶关路植桃树,粉红满街;正阳关路种紫薇花,夏天最为漂亮;居庸关路五角枫,秋天满街红彤彤,激情似火;紫荆关路是雪松;宁武关路则有海棠……从春初到秋末花开不断,美丽无比。
还有公园代表,中山公园,那里植满樱花,每逢5月1日前后20天,这里便会举行一年一度的“樱花节”。
不仅是樱花,这里还是观赏郁金香、菊花、桃花的好地方。
花开之际游客们会成群结队的来到中山公园,那唯美的赞叹和银铃般的笑语便是中山公园最好的标志。
再说说海底世界,那可是青岛的一大特色旅游景区。
“没看过海底世界,就别说你到过青岛。
”是一个经典广告,的确,青岛的海洋特色都在这里体现了。
这里像真正的海洋,让我们置身于海洋生物中,鱼儿都从我们的上面、侧面游过,太爽了!这里还有许多稀奇动物,像椰子蟹啦,千手观音啦,都是我们没见过的。
青岛太美了!山外有山,青岛还要继续改造,你瞧,我就发现了许多。
以前,青岛大学的牌子非常简陋,只有两根大木桩,上面挂着一块牌子“青岛大学”,现在,门口的“青岛大学”变得清晰起来,支柱也不再是木桩了。
还有贮水山公园,听报纸上说,那里要改造成“迪士尼乐园”。
我去看了一下,还真变了。
萝卜会留下来的垃圾已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周围也种上了茁壮的小树。
儿时最喜欢的宠物园、卡通城也被陆续拆掉,我不伤心,我期盼新的儿童公园。
青岛还是奥运伙伴城市,承办的奥运会、残奥会的帆船项目和冬奥会的一些项目,受到了人们的好评。
奥帆赛又为青岛增添了一个新景区——奥帆基地。
奥帆基地的规划和设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占地面积约45公顷,其中场馆区30公顷,赛后开发区15公顷。
陆域工程主要包括行政与比赛管理中心、运动员公寓、运动员中心、媒体中心、后勤保障与功能中心五个建筑单体以及环境等配套工程,水域工程包括主防波堤,次防波堤,突堤码头,奥运纪念墙码头,护岸改造等水工工程,是理想的奥帆基地。
5. 阅读全文,填空。
(1)文章前半部分通过对(花) 和(海)的描写展现了五月青岛的景色之美.
(2)文章的后半部分刻画了五月青岛人们的众生相,主要描写了(妇女),(学生)和生意人的活动.
6. 读文章回答问题。
(1)文中第三段有两处“春深似海”,说说它们在意思上,作用上有什么不同。
答:前一处“春深似海”,意思是春色像海绿,着重说明海和路旁的绿叶一样的颜色,突出绿得广阔无垠;
后一处是“春深似海”,说明春意如海浓,突出春意的浓深。
(2)文中第三段引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一诗句,起什么作用?
答:意在写想象之景,使文章虚实相间,红绿映衬。
7. 文章第一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什么作用 ?
答:拟人,写出了万花怒放的闹猛之势。
8. 文章第四段中"女性的伟大"指什么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的 ?
答: “伟大”指她们对美的追求;两个方面:①形,“早早的就穿出利落的新装”;②神,不畏春寒“跟花们竞争一下”。
9. 对文章结尾段"那么,且让我们自己尽量的'欣赏五月的青岛吧!"该如何理解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答: 抒情;赞美五月青岛的景色美,人情美,要人们尽情地享受,同时又为青岛美丽的山水风景将失去意义而悲愤。
高师语文第单元第课时五月的青岛五月的青岛五月的青岛五月的青岛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1、了解对照、呼应的结构安排和优美铺张的语言描写。
2、掌握樱、荆、绍、舰、艇、啡等6个字。
(二)能力训练:1、从理解作品的构思和语言特色入手,2、初步学会赏析散文的基本方法。
3、学会诵读抒情性散文。
(三)思想情感教育:1、感受作者对五月青岛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重点、难点:1、理清文章结构。
2、分析五月青岛几类不同的人,感受作者对五月青岛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新课。
(二)理清结构。
1、我们再介绍某一陌生地方,内容不外两大方面,可各用哪一个字概括(景、人)高师语文第单元第课时 2、打开书本,速读课文,根据提示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
(l—3段写景、4-6段写人)3、文学家茅盾说过,“人是最伟大的风景”。
我们首先来分析人。
(三)分析4—6段:(1)听录音4--6段,思考问题:这三段分别写了哪四类人?第一类——妇女们,姑娘们 第二类——学生们、孩子们 第三类——生意人(2)分析第4段,带着以下两个问题朗读课文,读完后思考: 1、妇女们最先知道什么?2、文中“女性的伟大”具体指什么?妇女们出于对季节变化的敏感,“早早地就穿出利落的新装”,迎着风在海岸上行走,成为最富有画意的“景儿”。
所以她们最先知道“不会大冷”,因为春天已经来到。
在“初春浅夏”汇合交替的时刻,她们不畏春寒,总“先一步,迎上前去,跟花们竞争一下”,这是她们“伟大”的具体表现。
作者从形和神两方面写出了“女性的伟大”,这“伟大”就是指她们对美的追求。
(3)朗读、分析第5段。
1、一句话概括段意。
2、找出本节中你认为写得最好得句子或词语,并说出理由。
“丢眼”的意思就是看,生动写出了人们对于大海的一往情深、恋恋不舍的情态。
高师语文第单元第课时 有一句话的叙述语气是特别的:“妈妈说了,过几天还有大红樱桃吃呢!”直接用孩子的口吻写出来,展现了春天的来临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非常逼真可爱。
青岛西海岸大事记时间:2014-6-12 17:23:36 来源:胶南政务网2014年6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这一重大战略举措对于陆域2096平方公里、海域5000平方公里的新区来说是一次历史性蝶变,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西海岸新区的蝶变过程。
1956年3月藏马县并入胶南县。
是年胶州专区撤销,胶南县属昌潍专区。
1958年10月胶南县改属青岛市,1961年4月复属昌潍专区,1979年1月再度划归青岛市。
1976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共山东省委同意成立黄岛工委,作为昌潍地委派出的县一级机构。
同时建立黄岛革命委员会,与工委一套机构、两个牌子。
黄岛革委会下辖黄岛、辛安、薛家岛三处人民公社。
1979年,国务院发文将原昌潍地区黄岛革命委员会所辖区域划归青岛市管辖,成立青岛市黄岛区,自此黄岛区正式列入了国家行政区划。
1984年3月,经市政府批准,黄岛区撤销三处人民公社,建立3个镇和1个乡,即黄岛镇、薛家岛镇、辛安镇和柳花泊乡。
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青岛为沿海开放城市,并允许划出一个有明确地域界限的区域兴办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是年8月,青岛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青岛市经济开发公司,承担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和经营管理,并受市政府委托在开发区行使部分行政管理职能。
10月20日,国务院发文批准设立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
1985年3月28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烟崮墩山西南侧举行奠基仪式。
1990年12月18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胶南县,设立县级胶南市。
1992年5月4日山东省委、省政府下发鲁发[1992]9号文件,决定“积极争取把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展到黄岛全区”,在出国审批、土地征用、规划建设等方面赋予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济南、威海、枣庄、潍坊高新技术开发区地级市的管辖权限。
1992年11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青岛保税区。
总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是封闭式的综合性对外开放区域,实行比现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特区更为灵活、更为开放、更为优惠的特殊政策。
老舍散文对比阅读【正月初三,闲来无事,与家人坐三号地铁,到了青岛栈桥,沿路走到教堂,然后走到大学路,瞻仰了老舍故居。
远远凝视老舍故居,回到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仿佛看到老舍先生正在伏案疾书。
……回到家之后,翻出老舍的散文集,读了起来,然后将他写青岛的名篇《五月的青岛》与在青岛写的《想北平》进行对比阅读,发现其散文中有一股浓厚的人情之美。
】老舍在国立山东大学教学时,创作了大量散文。
其中《五月的青岛》《想北平》两篇进行了对比阅读。
《五月的青岛》发表于1937年6月16日出版的《宇宙风》第43期,《想北平》也是客居青岛时写的。
这两篇散文从某些方面表现出老舍在青岛生活这一阶段的生活,也蕴含了浓浓的人情之美。
人情美,美在热爱大自然。
老舍先生爱好广泛。
他爱花草、爱清洁、爱养小动物、爱小孩、好客等等,特别喜爱山水,喜爱大自然。
青岛,五月的自然风光,最能代表青岛的特点。
先是描写了樱花、海棠、丁香、桃、梨、苹果、藤萝、杜鹃、小蝴蝶花等等各色鲜花,笔触细腻,情感饱满。
接着详细描述了青岛的海,“青岛的人怎能忘下海呢?”作为青岛人是绝对不能忘记的。
文中尤其突出了他偏爱的“绿”色。
“看一眼路旁的绿叶,再看一眼海,真的,这才明白了什么叫做‘春深似海’。
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绿色,连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
”老舍对绿的细微区别观察细致,这源于他对青岛的海的热爱,“说也奇怪,五月的海就仿佛特别的绿,特别的可爱,也许是因为人们心里痛快吧?”心里痛快,看到海的绿会更特别。
北平呢?有什么好的风物让老舍流连忘返?“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老舍喜欢的不是像陶然亭、巴黎、咖啡和酒这类名物,而是喜爱老城墙、积水滩、温和的香片茶、空闲的地方、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和植物。
6、五月的青岛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通过诵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青岛的喜爱、赞美之情。
3.了解文章巧妙的结构安排和优美的语言描写,欣赏文章写景的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青岛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学生:搜集有关青岛的资料。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体会“春深似海”的含义。
课时划分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人入胜,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五月青岛的美景图(远处是蔚蓝色的天空和海水,近处一片翠绿掩映,沙滩上游人尽情玩耍……)。
请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内容,教师相应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快速浏览课文,遇到生字查字典学习,独立感受:五月的青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次感受青岛的美。
分组分段读,在读中正音。
三、细读课文,感受五月青岛的特色
1、学习第一、二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这段介绍了五月青岛怎样的特色?
(2)理解“娇艳”,学会运用。
(3)再读,边读边想象五月青岛的花海,说说它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4)有感情地朗读,同学相互评议。
(5)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说说五月的青岛山上有什么特点。
6、五月的青岛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作者对花和海的细致描写。
2、通过诵读课文,了解文章巧妙的结构安排,感受作者对青岛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体会“春深似海”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有关青岛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选取几段优美的音乐,准备配乐朗诵。
学生:搜集有关青岛的资料。
教法学法:三疑三探一、设疑自探:(5)1、回顾课文内容:浏览课文,文中写了五月青岛的哪些方面?(指名回答)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次感受青岛的美。
3、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你能提出哪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学生自主质疑,教师随机归纳、补充,梳理出本节所要探究的重点问题。
预设:五月的青岛的花、大海和人们分别有哪些特色?过渡: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课文。
4、出示自探提示:请同学们轻声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画出相关的语句,及时写下自己的读书感悟。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点拨。
二、合探解疑。
(20)(一)诵读品味,图文结合,感受五月的青岛花的特色:1、请学生自渎课文,思考:这段描写了花的哪些方面?有什么特点?2、学生汇报交流:课件出示有关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海棠,丁香,桃,梨,苹果,藤萝,杜鹃,都争着开放”“小蝴蝶花们与桂竹香们都在绿草地上用它们的娇艳的颜色结成十字,或绣成几团;那短短的绿树篱上也开着一层白花,似绿枝撒谎能够挂了一层春雪。
”“散出一街的香气”引导:文中从哪些方面五月青岛的花?(写了花的种类,形状,颜色,气味)4、指导学生朗读,深入体会青岛花的特点。
(竞相开放)5、随文理解“气节晚”、“照例”、“明艳”、“素丽”等词语.(二)抓住重点句诵读品味,感受感受五月青岛大海的特点。
1、自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老描绘大海的景色的?生自由汇报,师相机出示句子:A、看一眼路旁的绿叶,再看一眼海,真的,这才明白了什么叫做“春深似海”。
五月的青岛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五月青岛的特色,感受青岛的美。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作者对花和海的细致描写。
一、激趣引入新课1. 用课件或图片伴着老师的描述引入新课。
2. 教师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初步感知1. 五月的青岛是什么样儿的?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的描写走进课文。
2. 带着上述问题自读课文。
同时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荆”、“咸”的读音。
3. 出示本课生字新词,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有错及时纠正。
4. 说说读文后的大致感受。
三、细读课文,欣赏美景结合课后第2题,重点引导第一、三段的学习。
1. 学习第一段。
(1)自读思考:这段主要描写了五月青岛的什么景色?有什么特点?(2)随文理解“节气晚”“照例”“明艳”“素丽”等词语。
(3)再读,边读边想象五月青岛繁花盛开的景象,说说哪些地方打动了你。
(4)有感情地朗读,同学之间评议。
2. 学习第三段。
(1)自读课文,了解五月青岛大海的特点。
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大海的景色的。
(2)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结合课后第2题第2句引导欣赏“绿”的层次。
(3)边读边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反复朗读欣赏。
四、朗读全文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出自己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
2. 配乐朗读。
五、背诵课文第二题中对“花”和“海”的描写六、作业:鼓励学生用不同颜色描绘一处景物参考资料☆“人面桃花相映红”出自《题都城南庄》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唐朝博陵(郡治在今河北省定县)人,字殷功,贞元进士,官岭南节度使。
崔护的这首七言绝句,字面简单,语言率真自然,明白流畅,几百年来一直为世人传诵,经久不衰,且“人面桃花”已被广泛引作典故和成语使用。
说到这首小诗,还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唐诗纪事》和《本事诗》对此都有所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