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作物及水采样及化验分析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14.50 MB
- 文档页数:116
图1-1土壤采样布点路线1.对角线布点法2.棋盘式布点法3.蛇形布点法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直接影响着分析结果和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
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本身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得多,因此必须重视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
另外,要根据分析目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采样和处理方法。
一、实验目的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实验方法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因此,必须按科学的方法进行采样和制备。
通过实验,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耕层土壤混合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小铁铲、布袋(或塑料袋)、标签、铅笔、尺子、锤子、镊子、土壤筛(18目、60目)、广口瓶、研钵、盛土盘等。
三、实验步骤(一)样品采集: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有不同的采样方法。
1.研究土壤肥土:(1)采取混合样品:采样时须按一定的采样路线进行。
采样点的分布应做到“均匀”和“随机”;布点的形式以蛇形最好,在地块面积小,地势平坦,肥力均匀的情况下,可采用对角线或棋盘式采样路线,如图示1-1。
采样点要避免地埂边、路旁、沟边、挖方、填方及堆肥等特殊地方;采样点的数目一般应根据采样区域大小和土壤肥力差异情况,酌情采集5~20个点。
(2). 采样方法 采样点确定后,刮去2~3mm的表土,用土钻或小铁铲垂直入土15~20cm左右。
每点的取土深度、质量应尽量一致,将采集的土样集中在盛土盘中,初略选去石砾、虫壳、根系等物质,混合均匀,采用四分法,除去多余的土,直至所需要数量为止,一般每个混合土样的质量约1kg 左右。
(3). 采样时间如果土壤测定是为了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应随时采样;是为了摸清土壤养分变化和作物生长规律,即按作物生育期定期采样;为了制定施肥计划而进行土壤测定时,在作物收获前后或施基肥前进行采样;若要了解施肥效果,则在作物生长期间,施肥前后进行采样。
(4). 装袋与填写标签所采土样装入布袋中,填写标签两份,一份贴在布袋外,一份放入布袋内,标签应写明采样地点、深度、样品编号、日期、采样人、土样名称等。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一、土壤样品采集
1.采样位置和方式:土壤样品采集的重点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一般情况下,在同一块土地上应以少量的采样位置采样,采样的部位应尽
量按照规定范围内统一采样。
土壤分析的采样一般有三种方式:深层采样、浅层采样和特定深度采样。
其中,深层采样,就是将箱子放到一些深度,
将土壤从箱子中取出,可以提取到不同深度的土壤,作为深层土壤样品;
拉深采样,指利用拉深器采集深度范围内的土壤;特定深度采样,指从特
定深度的土壤中采集样品。
2.采样工具设备:采样的设备有多种,如土壤采样器、拉深器、抽土
机等,由于采样深度不同,应当选择合适的采样设备。
3.采样容器:土壤样品的采样容器一般是采用的聚氯乙烯(PVC)的不
锈钢制成的,有穿用型,填料式和其他型号的容器。
采样容器的尺寸应根
据采样深度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对于浅层,采样容器的尺寸为20
cm×20 cm×30 cm;采深为60 cm及以下的,尺寸为30 cm×30 cm×60 cm;采深超过60 cm,应用大容量的采样容器。
二、土壤样品处理
1.现场处理:通常要在采样后即刻进行现场处理,即把样品放入带有
特定标志或抗酸的袋中,然后用封口机封口,以防止样品内部的氧气发生
变化。
2.实验室处理。
Ⅰ-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配方施肥是一种以最少的肥料投入得到农作物最高产量的农业新技术,这一技术的基础是测出土壤中已有的养分含量,然后根据种植作物的品种、目标产量决定该施什么肥、施多少肥。
土壤样品采集是决定分析结果是否准确的重要环节,因此请严格按下列方法采集土样。
对作物根系较浅的种植地只需取耕层20厘米深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种植地如小麦应适当增加深度,果园土壤样品在耕层40厘米深处采集,采样点的多少可根据试验区耕地面积大小和地形而定,地块面积较小的要采5个点以上,地块面积较大的应采20个点以上。
取样点的分布最好采用S型采样法或十字交叉法。
(见图一)采来的样品数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弃去一部分保留1斤土样即可(见图二)。
其方法是:把采来的土样倒在干净的木板或塑料布上,用手将土块捏碎,用镊子夹去土样中的作物根系、昆虫、石块等杂物,放于室内阴凉通风处风干,注意不能在阳光下曝晒及火烤,以免发生氧化反应。
把风干后的土样用木棍或玻璃瓶碾碎(不可用金属制品),然后用1—2毫米筛子筛一遍。
把筛过的土样平铺成四方形,如数量仍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所需数量为止,一般用50克土样即可,完成土样处理后,请填写土壤登记表。
注:如一户有几个土样或几户各有一个土样可将土壤登记表分别填好,并在土样包装上做上与登记表同样内容的标记,以免搞错。
避免在粪堆底上和同一垄上以及田边,路边,沟边和特殊地形部位采样。
采样时在确定的采样点上用小土铲向下切取一片片的土样样品,每个样品点采取的土壤厚、薄、深、浅、宽、狭应大体一致,集中起来混合均匀。
有机肥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堆肥、厩肥、沤肥、草塘肥、沼气肥、牲畜粪尿以及人粪尿等都是有机肥,这些肥料大都是很不均匀的,采样时应注意多点取样,一般应在翻堆混匀后,选择10—20个采样点,大块和散碎的肥料比例相近,把采到的若干样品放在一块干净的塑料布上,送入室中风干,摊开晾干,再把样品弄碎、剪细、混匀,再用四分法缩分至500克左右,磨细并全部通过1毫米孔径筛子,装入样品瓶中。
土壤样品制备和土壤水分的测定实验方法一、土壤样品的处理和制备野外采回来的样品,经登记编号后,还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一风干、磨细、过筛、保存等,才能用于各项分析。
1.样品的风干取回的样品除了某些项目(如自然含水量、硝态氮、镂态氮、亚铁等)的速测。
需用新鲜土样测定外,一般项目都用风干样品进行分析。
因潮湿的样品易发霉变质,不能长期保存。
样品的风干可挂于通风橱中或是干净的木盘上摊开,压好标签进行风干。
风干时应保持通风良好,无氨气、尘埃、酸蒸汽或其它化学气体的污染,应经常翻动样品以加速干燥,并用手捏碎土块土团,使其直径在ICIn以下,否则干后不易研磨。
另外,捏碎土块可及时剔除其中的动植物残体,避免日后碾碎混入土样中,而增加有机质等含量,并注意除去动、植物残体或新生体等物。
一般3~5天即可风干。
潮湿季节可适当延长。
2.样品的制备风干后的样品还需经过磨细,使其通过一定的筛孔。
因不同分析项目要求不同,而且称量样品很少或样品分解较困难,因此,必须经过磨细等处理。
将风干样用木棒碾碎,使其全部通过2mm筛孔。
凡经研磨都不能通过者,记为石砾须遗弃。
必要时应称重,计算石砾含量。
凡是通过2mm筛孔的样品,用四分法选取平均样品IOOg o贮于广口瓶中备用。
剩下的样品继续磨细,至全部通过In1nI孔筛,同上法取平均500g,贮于广口瓶中供一般化学分析,其余样品再研钵中磨细,使其全部通过0.25mm孔筛(使用研钵时不应敲击,以免损坏研体)。
通过O.25mm孔筛的土样,再用四分法选出200g,其中IOog进行精选,在放大镜下剔除草根与植物残体及其半分解产物,把精选的和未精选的分别装入广口瓶中,前者供腐殖质及全氨分析用,后者供矿质全量分析用。
3.样品的保存供生产和科研工作分析用的土样,通常要保存半年至一年,以备必要时查核,样品应放在磨砂广口瓶中,在避免日光、高温、潮湿和有酸碱气体等影响的环境中保存。
并贴上标签,注明样品编号、土壤名称、采集地点、采样深度、采样日期、采集人和过筛孔径等。
土壤样本采集与理化分析一、土壤样本采集方法1.选择采样区域:根据农作物覆盖范围、土地利用方式和地形等因素选择采样区域。
通常采样区域大小应符合站点的特点,一般为10-100亩。
2.制定采样网格:将采样区域划分为重复、等尺度的网格,计算网格的数量和大小。
网格的大小应根据采样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调整。
3.采样点的选择:根据采样网格在每个网格的中心或边界上选择一个采样点。
应注意避开异常地带,如废弃物堆积区、建筑物周围等。
4.采样器具的准备:准备好采样用的工具和袋子,包括铁锹、塑料袋、小铁锹等。
采样工具应洁净无锈,避免对样品产生二次污染。
5. 采样点的采集:到达采样点后,用手持土壤钻或铁锹采集土壤样本。
每次采集时应深入土壤表面15-30cm,并取多个子样混合作为综合样品。
6.样品包装:将采集好的土壤样本放入塑料袋中,并标明采样点的编号和采样日期等必要信息。
保持样品干燥、完整,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质量变化。
7.样品送检:将采集好的土壤样本送到专业实验室进行样品分析。
在送样时应填写详细的采样信息,如采样点位置、采样日期、样品编号等信息。
二、土壤理化分析方法1.土壤质地分析:通过筛选和称量土壤中的不同粒径颗粒,根据粒径比例计算土壤的质地类型,如砂壤土、壤土、黏壤土等。
2.pH值测定:使用酸碱指示剂、电极酸度计等设备测定土壤的pH值。
pH值的高低决定了土壤的酸碱程度,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较大。
3.有效养分测定:测定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如氮、磷、钾等。
可以通过水浸、酸提、碱提等方法提取土壤中的养分,然后使用色谱仪、光度计等设备测定养分浓度。
4.有机质含量测定:使用干燥后燃烧法、氧化还原法、盐酸酸解法等方法测定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改良有着重要的作用。
5.土壤结构分析:通过土壤饱和度法、干稳态法等方法测定土壤的孔隙度、团聚度、密实度等参数,从而评估土壤的结构状况。
6.重金属含量测定: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等仪器测定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实验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因此,必须选择有代表性的土壤,此外,要根据分析目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1、土壤剖面样品的采集剖面土壤样品主要是研究土壤类型及生成发育,根据地形、植被、土类等选定取样点,挖掘剖面,按土壤发育层次,自下而上的逐层采集分析样品,通常采集各发生土层中部位置的土壤而不是整个发生层都采。
随后将所采样品放入布袋或塑料袋内,一般采集一公斤左右,在土袋的内外应附上标签,写明采集地点,剖面号数、土层深度、采样深度、采集日期和采集人等。
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的采集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须采原状样品,如测定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等物理性质,其样品可直接用环刀在各土层中部取样,对于研究土壤结构性的样品,采样时须注意土壤湿度,不宜过干或过湿,最好在不粘铲的情况下采取,此外,在取样过程中,须保持土块不受挤压,不使样品变形,并须剥去土块外面直接与土铲接触而变形的部分,保留原状土样,然后将采样品置于铁盒,或塑料盒中保持,,携回室内进行处理。
3、土壤盐分动态样品的采集研究盐分在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必按发生层次采样,而自地表起每10厘米或20厘米采集一个样品。
4、耕作土壤混合样品的采集为了研究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作层中养分供求情况,采样一般不需挖土坑,只需取耕作层土壤20厘米左右,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如小麦)土壤,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为了正确地反映土壤养分动态和植物长势之间的关系,可根据实验区的面积确定采样点多少,通常为5—20个点,可采用图1—1所示正确的蛇形取样法进行采样,采样方法是在确定的采样点上,用小土铲向下切片的土壤样品(图1—2),然后将样品集中起来混合均匀,随后将所采样品放入布袋或塑料袋内,在土袋的内外应附上标签,写明采集地点,田块号数、日期、采集人等。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一、引言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土壤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础,而了解土壤的化学性质对于合理施肥和提高农作物产量至关重要。
因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成为农业科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并论述其原理、步骤以及应用。
二、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 采集样品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土壤样品的采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代表性:采集的样品要能够代表整个农田或实验区域的土壤特征。
(2)分层采集:按不同土层分别采集样品,以了解土壤的垂直差异。
(3)混合样品:将同一土层的多个样品混合均匀,避免局部杂质对分析结果的干扰。
2. 处理样品土壤样品采集后,需要经过一系列处理步骤,包括干燥、研磨和过筛等:(1)干燥:将土壤样品放置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待干燥至恒定质量。
(2)研磨:使用研磨仪或万能研磨机对土壤样品进行细磨,以提高分析的精度和准确性。
(3)过筛:使用具有标准孔径的筛网对土壤样品进行过筛,以去除颗粒过大或过小的杂质。
三、土壤酸碱度的测定方法土壤的酸碱度是指土壤溶液中酸性或碱性物质的浓度程度,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盐酸法、钙代换法和酸碱滴定法:1. 盐酸法盐酸法是利用盐酸与土壤中的碳酸盐反应,计算出土壤的酸性度。
具体步骤如下:(1)取一定质量的土壤样品,并加入饱和盐酸。
(2)反应一定时间后,用酚酞指示剂进行指示。
(3)用标准盐酸滴定溶液滴定反应液,记录滴定量。
(4)根据滴定量计算土壤的酸性度。
2. 钙代换法钙代换法是利用钙盐与土壤中的可交换性酸根进行置换反应,测定土壤的酸碱度。
具体步骤如下:(1)取一定质量的土壤样品,并加入确定浓度的钙盐溶液。
(2)在一定时间内,将可交换性酸根与钙盐发生置换反应。
(3)通过测定反应后土壤溶液中的钙离子浓度,计算出土壤的酸碱度。
3. 酸碱滴定法酸碱滴定法是利用酸和碱之间中和反应的滴定法,测定土壤的酸碱度。
具体步骤如下:(1)取一定质量的土壤样品,并加入适量的水溶液。
土壤样品分析方法土壤是我们人类生活离不开的资源,因此对土壤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至关重要,对于土壤分析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土壤样品分析方法,它用于研究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土壤样品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骤,及其主要应用。
一、土壤样品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骤土壤样品分析的基本步骤主要是:采样、样本抽取、清洗等。
1.采样采样是选取土壤样品的第一步,样本取自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常用采样方法有:螺旋采样法、穿刺采样法、插样采样法和管式采样法等。
采样要求准确可靠,要确保样本反映整块区域的土壤状况,而不能受到外界环境或人为因素的影响。
2.样本抽取样本抽取是指对采样土壤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石头、植物根和其它杂物,以便于进行土壤分析检测。
3.清洗清洗是把样品从野外带回实验室后,在分析前进行的处理。
清洗可以有效去除样品中的外来杂物,以避免土壤分析结果的偏差。
清洗方法有多种,根据不同类型的杂物,采取不同的清洗方法,常用的清洗方法有:水洗、洗筛法、洗漂法、吹管法和分离法等。
二、土壤样品分析方法的主要应用土壤样品分析方法主要应用在:(1)壤肥力分析。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及其作用能力,包括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的含量以及固定状态的养分含量,经常通过分析酸性、碱性,有机质含量等来评估土壤肥力。
(2)土壤污染物分析。
土壤污染物指有害物质土壤中的污染物,如汞、镉、铅等,一般采用特定的土壤样品分析方法,如X射线荧光法、石蜡熔融法、无机污染物气相色谱法,来进行污染物的检测和分析。
(3)壤微生物分析。
土壤中的微生物以及它们对养分和有机物吸收、迁移、分解等作用,是反映土壤质量和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
通过土壤样品分析,可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种类和数量进行测定,从而掌握土壤状态。
总之,土壤样品分析方法是评价土壤质量或检测土壤污染物、改良土壤耕作条件等的重要技术手段,它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决定了土壤研究的发展。
进一步深入研究土壤因子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是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
土壤采样可行性分析方法土壤采样是评价和分析土壤性质、污染程度以及作物种植适宜性等的重要手段。
为了提高采样效果和准确性,需要进行土壤采样可行性分析。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土壤采样可行性分析方法。
一、客观条件分析法客观条件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采样区域的气候、地貌、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等条件进行综合评估,来判断土壤采样的可行性。
例如,在气候条件较恶劣的地区或者地貌复杂的地区,采样工作的可行性会相对较低。
此外,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也会对采样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考虑这些因素来确定采样点的布局和采样方案。
二、土壤属性分析法土壤属性分析法是通过对采样区域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属性进行分析,来判定土壤采样的可行性。
常用的土壤属性包括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土壤养分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等。
如果土壤属性相差较大或者有明显污染物存在,可能会导致采样结果的偏差,因此需要进行土壤属性的分析,以确定采样点是否适合采样。
三、土壤检测技术分析法土壤检测技术是目前较为常用的土壤采样可行性分析方法之一。
通过运用各种先进的土壤检测技术,如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对采样点的土壤进行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土壤的性质和污染情况,从而判断采样的可行性。
其中,光谱分析可以快速获取土壤的光谱信息,电化学分析可以测定土壤中的离子含量和酸碱度,而分子生物学检测可以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这些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和详细的土壤信息。
四、历史资料分析法历史资料分析法是通过收集和分析采样区域的历史土壤调查、土壤污染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等资料,来判断土壤采样的可行性。
这些历史资料可以提供有关土壤性质和污染情况的信息,可以了解土壤的基础情况,为采样点的选择提供依据。
例如,如果历史资料中有关于土壤污染风险较高的区域,可以选择这些区域进行采样以更好地评估土壤的污染情况。
综上所述,土壤采样可行性分析方法包括客观条件分析法、土壤属性分析法、土壤检测技术分析法和历史资料分析法。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引言。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它的化学性质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土壤进行化学分析,了解其营养元素含量和土壤酸碱度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土壤农业化学分析的方法和意义。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在进行土壤农业化学分析之前,首先需要采集土壤样品。
土壤样品的采集应该尽可能代表性,可以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选择多个采样点,然后将每个采样点的土壤混合均匀,取样量应该足够,一般建议每个采样点深度为0-20厘米。
采集好的土壤样品需要进行干燥和研磨处理,以便后续的化学分析。
二、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土壤的酸碱度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常采用PH试纸或PH计来测定土壤的酸碱度。
PH试纸是将土壤样品与蒸馏水混合均匀,然后在混合液中插入PH试纸,根据试纸上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土壤的PH值。
而PH计则是将土壤样品与蒸馏水混合均匀后,使用PH计直接测定土壤的PH值。
通常来说,土壤的PH值在5.5-7.5之间为中性,低于5.5为酸性,高于7.5为碱性。
根据土壤的酸碱度,可以选择合适的土壤改良措施,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
三、土壤养分元素的测定。
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包括氮、磷、钾等,它们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测定土壤中养分元素的含量,可以帮助农户合理施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常用的土壤养分元素测定方法包括离子交换法、酸溶法、碱熔法等。
离子交换法是通过土壤中的离子交换反应来测定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含量,酸溶法是将土壤样品与酸溶液混合后,通过分析土壤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来测定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含量,碱熔法则是将土壤样品与碱熔液混合后,通过分析土壤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来测定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含量。
根据土壤中养分元素的含量,可以合理调整施肥方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四、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测定。
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人体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是非常重要的。
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及化验注意事项土壤化验分析工作在农业、林业等很多领域被涉及,且对这些领域的科研生产的长足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土壤化验分析数据的准确与否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分析一个样品,通常包括采样、制样、试样的分解、分析测定、结果计算等几个步骤。
在这几个步骤中还包含着一些看似简单却能影响实验结果的细节工作。
本文突出地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下土壤化验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土壤样品的采集往往是土壤化验分析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关系到分析数据和据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
在通常的化验工作中,每次测定所称取的分析试样,最多不过数克(包括重复测定),但分析结果却代表大量物料的平均成分。
因此,在采集土壤样品时,必须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要求所采集的样品对所研究的对象必须具有最大的代表性,否则不仅分析数据失去意义,还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同时还应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分别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一般来说,采样不属于化验人员的工作范围,但作为化验工作者,应该掌握采样与制样的基本知识与原则。
1.1 采样前要进行现场勘察和有关资料的收集,根据土壤类型,肥力等级和地形图等因素将研究范围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采样时要有足够多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征。
采样点的多少,取决于研究范围的大小,研究对象的复杂程度和试验研究所要求的精密度等因素,一般以5~20个为宜。
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路线,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
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下层的比例要相同,采样器应垂直于地面。
1.2 新鲜样品一般不宜贮存,如需要贮存时,可将新鲜样品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放在冰箱冷藏室或速冻固定。
制备风干样品时,将从野外采回的土壤样品及时放在样品盘上,摊成薄薄的一层,置于干净整洁的室内通风处自然风干,严禁曝晒,并注意防止酸碱等气体及灰尘的污染,同时剔除土壤以外的侵入体。
土壤样品采集、处理和检测要求1.采样位置。
采样位置应在典型地块,采样地块面积为1-10亩。
2.采样时间。
大田作物一般在秋季作物收获后、整地施基肥前采集;蔬菜在收获后或播种施肥前采集,一般在秋后。
设施蔬菜在凉棚期采集;果树在上一个生育期果实采摘后下一个生育期开始之前,连续一个月未进行施肥后的任意时间采集土壤样品。
3.采样深度。
大田作物采样深度为0-20cm;蔬菜采样深度为0-30cm;果树采样深度为0-60 ㎝,分为0-30cm、30-60cm 采集基础土壤样品。
如果果园土层薄(<60cm),则按照土层实际深度采集,或只采集0-30cm 土层。
4.采样点数量。
要保证足够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
采样必须多点混合,每个样点由15-20 个分点混合而成。
5.采样路线。
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线路,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
一般采用“S”形布点采样。
在地形变化小、地力较均匀、采样单元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梅花”形布点采样(图1)。
要避开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
混合样点的样品采集要根据沟、垄面积的比例确定沟、垄采样点数量。
图 1 样品采集分布示意图6.采样方法。
每个采样分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保持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
取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同。
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取土。
所有样品都应采用不锈钢取土器或木、竹制器采样。
果树要在树冠滴水线附近或以树干为圆点向外延伸到树冠边缘的2/3 处采集,距施肥沟(穴)10cm 左右,避开施肥沟(穴),每株对角采 2 点。
滴灌要避开滴灌头湿润区。
7.样品量。
混和土样以取土1kg 左右为宜,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
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盘子里或塑料布上,弄碎、混匀,铺成正方形,划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把对角的两份分别合并成一份,保留一份,弃去一份。
如果所得的样品依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所需数量为止(图2)。
《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操作步骤实验一:植物样品的采集根据单一差异原则,依据植株的大小、叶片的长势长相、生长发育情况确定适宜采集的植株。
在有效区分后,在不同的植株的不同方向依次采集样品N(小/中/大叶采样量30-50/20-30/15-20)株。
用干净的毛巾擦净植物样品表面的灰尘,剪掉叶柄,在90℃杀青、70℃烘干。
实验二:土壤肥力样品的采集依据单一差异原则及相应的采样单元的采样路线在待采样的土地上进行采样。
按照棋盘式的采样路线采集12个点位置的土壤(每个点采样100—200g)并剔除其中的有机物。
将12个位置的土壤样品混合均匀并称重(约1.5kg)、风干。
实验三:植物样品的消化称取<1mm风干样品0.2000—0.2500g于干燥的100mL消煮管中,润湿样品后加入浓硫酸8.00mL,低温消煮至黑色溶液时去下稍冷却,加入双氧水10-15d,继续加热10min,取下重复以上操作至溶液清亮后继续加热10min取下,冷却定容。
实验四:植物含氮的测定比色法:吸取待测液1.00mL与50mL容量瓶中,加入10%酒石酸钠2.00mL,摇匀后,用指示剂外加入法调节酸度,加水至约40mL,摇匀后加入奈氏试剂2.50mL,定容,30min后,410nm比色,同时做空白。
标准曲线:0;0.25;0.5;1.0;1.5;2.0计算:N(%)=ρ*V*ts*0.0001/m蒸馏法:吸取待测液10.00mL,10M NaOH 8.0mL,2% H3B03 5.0mL,蒸馏至60—70mL,标准酸滴定。
计算:N(%)=((V-V0)*c(1/2H2SO4)*14.0*0.001/m)*1000 实验五:植物磷钾的测定磷:吸取待测液2.00mL于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约30mL,加3滴2,6-二硝基酚,用4N NaOH 调至刚显黄色,加入钼锑抗5.0mL,定容后30min,700nm比色。
标准曲线:0;0.05;0.10.0.20;0.40;0.60;0.80计算:P(%)=ρ*V*ts*0.0001/m 钾:吸取待测液2.00mL于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在火焰光度计上测定。
绿化土壤检测取样方法、检测项目及质量指标一、地形主体构筑所用土壤(40cm地表种植土以下部分)1、取样方法:外购土壤的,每个检验批不得超过1000m3,且同一检验批应位于同一地点、同一地层(80c m)内。
土壤取样原则上应在现场进行,如确实需在场外改良后再进场施工的,可征得建设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同意后,在监理公司的见证下在土源所在地取样,且土壤的装运应经监理单位签认。
外购土壤取样应随机在土壤的5个部位各取100g,经均匀混合后组成一组试样。
绿化施工场内倒运土壤,按土壤分布范围每个检验批不得超过1000 m2,且应位于同一地点、同一地层(80c m)内。
每组试样至少取样5处混合后组成,且每个取样处在顶部、中部及底部3个不同部位各取100g,经均匀混合后组成一组试样.2、检测项目及质量指标:序号性状项目指标要求1 pH值6。
5~852 含盐量<0.12%3 密实度>85%二、栽植普通地被植物的绿化地表土(地表至40cm深范围内)1、取样方法:普通地被植物的绿化地表土每个检验批不得超过1000 m2,在绿化工程现场取样,且应位于同一地点内。
每组试样至少取样5处,且每个取样处在顶部、中部及底部3个不同部位各取100g,经均匀混合后组成一组试样.每个取样处在取样时应除去表面浮土。
2、检测项目及质量指标:序号性状项目指标要求1 容重 0。
450 g/cm3~1。
3g/cm32 总孔隙度>10%3 pH值 6。
5~8。
54 含盐量<0。
12%5 有机质含量>10g/㎏6 全氮量>1。
0g/㎏7 全磷量>0。
6g/㎏8 全钾量>17g/㎏9 土壤渗透系数≥10—4cm/s三、草坪坪床土(地表至25cm深范围内)1、取样方法:在绿化工程现场取样,同一地点同一时段施工的土壤为同一检验批,不同地点或不同时段施工的土壤为不同检验批。
每个检验批按土壤分布范围每1000 m2随机取样5处。
每个取样处在除去表面浮土后采样100g,经均匀混合后组成一组试样2、检测项目及质量指标:序号性状项目指标要求1 容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