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5年级语文 上册 古诗词练习(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57.72 KB
- 文档页数:13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含答案) 1.根据内容连线,并按要求作答白日放歌须纵酒 ________三万里河东入海 ________洛阳亲友如相问 ________茅檐长扫净无苔 ________古人喜欢咏物言志,如唐代诗人李贺在《马诗》 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 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2) 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 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山此联想到了什么?3.这首诗,写 _________ 之景,抒发 _________之情。
一句写梧叶 ____________ 二 微 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敬锐感觉。
()A •秋夜所见;羁旅思乡;送寒声B •秋夜所见;羁旅思乡;挑促织C •冬夜所见;羁旅思乡;送寒声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①毛泽东一九四九年四月钟山风雨起苍黃②,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③,天翻地覆慨而慷④。
五千仞岳上摩天 花木成畦手自栽 青春作伴好还乡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中写“ _____ , _______ W 来表达宜将剩勇追穷寇⑤,不可沽名学霸王⑥。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⑦。
【注释】①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强渡长江,23日占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首都南京。
②钟山风雨起苍黃:钟山即紫金山,在南京市的东面。
苍黃:同仓皇,形容匆忙。
③虎踞龙盘:形容地势优异。
④慨(k5i)而慷(kang):感慨而激昂。
⑤剩勇:余勇。
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
⑥不可沽(gd)名学霸王:沽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
⑦人间正道是沧桑: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沧桑:沧海(大海)变成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专项测试一、我会选。
1.下列诗句名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但悲不见九州..北定中原日南..生气恃风雷 B.王师..同九州望王师..又一年C.直.把杭州作汴州飞流直.下三千尺D.西湖歌舞几时休.物是人非事事休.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鹰隼.(一种凶猛的鸟)试翼,风尘吸张..(一张一合)B.天戴其苍,地履.(鞋子)其黄C.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华美瑰丽,富丽堂皇)D.干将..(古代宝剑名)发硎.(磨刀石),有作其芒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的“故”意思相同的是()A.两个年轻人一见如故.,谈得非常投机。
B.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他在课堂上常常明知故.问,以求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C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D.学习不能学了新的就忘了旧的,要时常复习,温故.知新,才会真的进步。
4.下列句中的“下流”与“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中“下流”的意思相同的是()A.这次比赛中,最下流的作品都比往年的作品质量要好。
B.此地位居长江下流,水势不可阻挡。
C.这种行径只能说明他们的卑鄙和下流。
D.他居然连这种下流的话都说得出来,真是个无耻之徒。
5.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爱国”这一主题的是()。
A.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B.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D.昨夜江边春水生,艨瞳巨舰一毛轻。
6.下列关于《示儿》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语音精雕玉琢,有助于流露出真情,使诗更美、更感人B.这首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名篇。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C.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绪和忧国忧民的情怀D.从诗的内容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的绝笔诗7.下列关于《山居秋暝》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2.牛古诗三首课时练积累运用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暖风熏.(xūn shūn)得游人醉.(zuì zhuì),直把杭州作汴.(biàn kă)州。
2.我劝天公重.(chóng zhòng)抖擞.(sŏu shŏu),不拘一格降.(jiàng jiáng)人才。
二、读拼音,写词语。
jìzǔháng zhōu xūn rǎn()()()bùjūyìgébēiāi()()三、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但.()悲不见九州同。
A.但是B.只是C. 空,白白D.姓2.九州生气..()持.()风雷。
A. 发怒,不愉快B. 活力,生命力。
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C. 依靠D. 指母亲3.死去元.()知万事空A. 为首的B. 同“原”,本来C.始,开端D.朝代4.西湖歌舞几时..()休A.什么时候B.时间阅读理解一、浓浓的爱国之情:《示儿》1.《示儿》的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____。
“示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这首诗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2.诗人生前最遗憾的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最大的愿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诗句回答)3.“九州”在诗中代指()。
A.全国B.九个区域C.地域辽阔D.大陆4.“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两句诗中,最能体现诗人心情的字是________。
5.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以万事之空来衬托一事的不能忘怀、遗憾,悲伤之情袭扰着临死前的诗人。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意思是南宋朝廷的军队收复祖国领土的那一天,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告诉他们。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1.结合诗词句判断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1)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边,指关外)行。
..(山海关)那畔()(2)随意春芳歇.(休息),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自可留。
()(3)姑苏...(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夜半..(苏州的别称)城外寒山寺钟声到客船。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江畔.(pàn)B.聒.噪(kuō)C.寺.庙(sì)D.榆.树(yú)3.下列关于《山居秋暝》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B.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的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C.这首诗通过写山水田园的清新宜人,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D.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前一句写静景,后一句写动景,动静结合,写出了山间的静谧感4.补全词句,完成练习。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故园无此声。
(1)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程:聒:(2)《长相思》的作者是代的。
词的上阕描写的是的情景,下阕描写了将士们的情景。
(3)“故园无此声”中“故园”指,“此声”指词中的,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多的帐幕里深夜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久久不能入睡,苦不堪言B.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外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C.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思乡之情D.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使家乡无风无雪的词人心烦意乱,思乡之情油然而生5.根据古诗文填空。
《枫桥夜泊》的作者是代的,《山居秋暝》的作者是代的,两首诗写的都是季的景色。
12 古诗三首课时1一、给下面生字注音。
乃()熏()亥()祭()恃()喑()擞()邸()二、给句子里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填序号)。
1.“但”的解释有:A.只;B.但是;C.姓。
(1)但.悲不见九州同。
()(2)但.爱鲈鱼美。
()(3)我爱听歌,但.不爱唱歌。
()2.“漫”的解释有:A.到处都是;B.不受约束;随便;C.广阔,长。
(1)漫.卷诗书喜欲狂。
()(2)漫.山遍野都是英勇的战士。
()(3)我们度过了漫.长的一夜。
()三、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四、林升在《题临安邸》诗中写到:“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对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旨在赞美杭州迷人的景色B.揭露南宋统治者的腐朽生活C.斥责南宋统治者不顾国家危亡D.说明南宋衰亡不可避免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龚自珍《乙亥杂诗》表达了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的诗句是“”。
2.《题临安邸》中诗人对统治者提出质问的诗句是“”表达了诗人。
3.《示儿》这首诗是时期(填人名)的绝笔,诗中作者以的口吻,表达了的无比渴望。
课时2一、课文理解。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找出诗中的成语。
2.龚自珍在诗中希望得到的“人才”主要是指()。
A.学习程朱理学的读书人B.能够“经世致用”的知识分子C.主张学西方的中国人D.资产阶级知识分子3.如何理解“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爱国诗人陆游陆游是宋朝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教育,立下了报国之志。
他30岁那年,参加了礼部举行的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但遭到了大奸臣秦桧的打击,被除掉了姓名。
但他仍然刻苦地攻读兵书,认真练武,准备为国建功立业。
陆游34岁时当上了一个县官的属员。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试题一、选择题1.“随意春芳歇”中,“歇”字的意思是()A.休息B.睡C.尽2.下列诗(词)句作者不是唐代诗人的一项是()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3.下列关于《山居秋暝》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的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B.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C.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前一句写静景,后一句写动景,动静结合,写出了山间的静谧感D.这首诗通过写山水田园的清新宜人,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4.下面属于词牌名的是()A.《山居秋瞑》B.《枫桥夜泊》C.《长相思》D.《长歌行》5.下列不是送别诗中的诗句的一项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二、诗词曲鉴赏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6.这四句诗描绘的是山间__(季节)__(时间)的景色。
其中“_”一句描绘的是静态的景物,“___”“___,___”三句描绘的是动态的景物。
7.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写出这四句诗描绘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快乐阅读:《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8.将诗句补充完整。
9.这首诗作者是________时期_________(填人名),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10.解释以下词语的意思。
竹喧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共8题;共47分)1.读拼音,写词语。
jìzǔyān xūn hánɡzhōu jūshùnǎi sh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nǎi wēng duìshìyǐhài bùjūyìgé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喑”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音节是________。
在字典里有两个解释:①哑,不能说话;②沉默不语。
在“万马齐喑”中,“喑”的意思是________。
3.写出近义词尽—________ 休—________ 熏—________4.形近字组词暖________ 缓________作________ 炸________5.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B.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C.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6.下列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绝笔。
B. 《题临安邸》歌颂了京城汴梁的繁华热闹。
C. 《已亥杂诗》是唐代诗人龚自珍的作品。
8.根据内容填空。
(1)《示儿》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这首诗通过________这两句,表达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2)《题临安邸》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这首诗描写统治者只顾吃喝玩乐,忘却国耻的诗句是________。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1. 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越显青翠,洞庭湖水越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1)这句话写的是那首诗中的诗句,这两句是?(2)是人的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______,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喻成______。
2. 下列诗句中,与爱国无关的一项是()A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
B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C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 本学期你最喜欢的一句古诗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回答.______,______。
它来自______代诗人______写的古诗《______》。
4. 对“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理解正确的是()A .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
B .一个儿子登到大缸上,把脚伸到水中。
C .一个小孩子爬到大缸里,被水淹没。
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乞巧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给生字注音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乞巧霄渡(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乞:______碧霄:______(3)《乞巧》这首诗表现人们过节时______心情和______的心愿。
(4)你认为人间女子除了会乞求心灵手以外,还会乞求些什么呢?6. 补全古诗,再回答问题。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睛柔。
小荷才露________,早有蜻蜓________。
(1)补全古诗。
小荷才露______,早有蜻蜓______。
(2)用“______”画出描写“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的诗句。
(3)下面哪幅图描绘出了本诗的内容?______①②7. 鉴赏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1. 对“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理解正确的是()A .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
B .一个儿子登到大缸上,把脚伸到水中。
C .一个小孩子爬到大缸里,被水淹没。
2. 按课文《小小的船》填空。
弯弯的____________的船,________的船__________。
________的船__________,_______看见_____的______蓝蓝的_______。
(1)将诗歌补充完整。
弯弯的______的船,______的船______。
______的船______,______看见______的______蓝蓝的______。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
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此诗中,诗人流露出哪种情思?()(2)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的意境与下面哪一项相近?()4. 以下诗句中都含有“春”字,其中不是描写春季的一句诗是()A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D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5. 品味诗歌(二)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读着“烂漫”让我想到了这样的景象:______。
(2)“百丈冰”采用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
(3)“俏也不争春”赞美了梅花______、______的精神。
(4)词中的“______”和“______”这两个字写出了梅花的坚强、自信。
(5)“风雨”“飞雪”通过描写自然环境的恶劣,反衬出了梅花傲霜斗雪、坚强不屈的精神。
(判断正误)(6)梅花在“丛中笑”是嘲笑其他花都凋谢了。
(判断正误)(7)这首诗中的梅花象征着坚强的革命者形象。
11古诗三首军城早秋(唐)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A.朔云:北方的云。
B.更催:再次催促。
C.骄虏:骄傲的俘虏。
D.莫遣:不要让。
2.“更催飞将追骄虏”的“更”字读音是,意思是。
这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是。
3.用“”画出诗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再改写成现代汉语。
4.判断正误。
对的打“√”,错的打“×”。
(1)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担心战争失败的紧张心情。
()(3)全诗表现了边防将帅刚毅果敢的性格和蔑视敌人的豪迈气概。
()【参考答案】1.C2.gèng再次再次催促勇敢善战的将士们去追击敌军3.画出: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昨夜萧瑟的秋风吹入我军驻守的关塞;北方的流云和边疆的月光遍布西山。
4.(1)√(2)×(3)√马上作(明)戚继光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1.解释词语。
驱驰:横戈:2.“报主情”的“主”指的是。
“江花边月笑平生”这句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把这两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3.诵读这首诗时,语气应该是()A.平静B.豪迈C.悲凉D.喜悦4.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5.查一查戚继光写的其他爱国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策马疾驰。
指拿着兵器2.君主拟人我常年策马疾驰于南方和北方,以报答君主的恩情;南方江边的花和北方边地的月笑看着我的一生。
3.B4.在这首诗中,我读出了诗人转战南北,保家卫国的豪情。
5.示例:寄书向知己,不解作家音。
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君心。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 读课文《树叶》,按课文填空。
长在树上,树枝拿它当_____。
落在地上,小虫拿它当_____。
漂在河里,鱼儿拿它当_____。
飞到天上,小鸟拿它当______……树叶说:“大家都喜欢我,我真高兴!(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喜欢——______ 高兴——______(2)将诗歌补充完整。
长在树上,树枝拿它当______ 。
落在地上,小虫拿它当______ 。
漂在河里,鱼儿拿它当______ 。
飞到天上,小鸟拿它当______ ……树叶说:“大家都喜欢我,我真高兴!2.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雪梅•其二(宋)卢梅坡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1)解释词语。
日暮:______十分春:______(2)把“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改写成现代汉语。
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从这首诗的后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认为“十分春”的组成部分包括()(4)你还知道哪些写梅花的诗句呢?写一写吧。
3. 古诗词阅读,回答问题。
忆江南唐白居易【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柱子①,郡亭枕上看潮头,②何日更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③。
吴酒一杯春竹叶④,吴娃双舞醉芙蓉⑤,早晚⑥复相逢。
【注释】①桂子,桂花。
②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③吴官: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宦娃宜,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④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
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此词泛指吴地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姿之美.⑥早晚:迟早,或早或晚.(1)这是一组词。
“忆江南”是这组词的______,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词写得好,诗写得更好,比如他的诗句:______(2)请你用自己的话描绘“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幅画面。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随意春芳歇”中,“歇”字的意思是()A.休息B.睡C.尽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敢/以/一得/自足B.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C.江枫渔火/对/愁眠D.逢/老媪/方/磨铁杵3.下面属于词牌名的是()A.《山居秋瞑》B.《枫桥夜泊》C.《长相思》D.《长歌行》4.“聒碎乡心梦不成”中“聒”的意思是()A.聒噪B.声音大C.风雪声嘈杂5.下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暖风熏得游人醉”告诉我们“暖风”气味刺激人,因此才“游人醉”。
B.“奇珍异宝”说明了“珍”和“宝”价值不菲。
其中,“异”是“特别”的意思。
C.“九州生气恃风雷” 的“恃”与“无母何恃?”的“恃”意思一样。
D.“应酬”的“酬”指用财物报答。
6.和“和谐”“不可计数”“新鲜”“扫兴”意思最接近的一组词语是( )A.和蔼数不胜数鲜艳高兴B.和气难以计数鲜活余兴C.和睦举不胜举清新败兴D.和平屈指可数鲜明灰心7.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8.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是( )A.归浣.(huàn)女哀愁..(āi chóu)寺.庙(shì)B.那畔.(bàn)风一更.(gēng)榆.树(yú)C.聒噪..(guō zào)枫桥夜泊.(bó)湖畔.(pàn)D.乌啼.(dì) 榆.(yú)关聒噪.(guā zào)二、填空题9.《长相思》的作者是____代的_______,词中借描写天气表现了作者对故乡深深怀念和依恋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含答案)1. 根据内容连线,并按要求作答白日放歌须纵酒______ 五千仞岳上摩天三万里河东入海______ 花木成畦手自栽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 青春作伴好还乡茅檐长扫净无苔______ 一片冰心在玉壶古人喜欢咏物言志,如唐代诗人李贺在《马诗》中写“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
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3. 这首诗,写_______之景,抒发_______之情。
一句写梧叶,“_______“,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A .秋夜所见;羁旅思乡;送寒声B .秋夜所见;羁旅思乡;挑促织C .冬夜所见;羁旅思乡;送寒声4.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①毛泽东一九四九年四月钟山风雨起苍黄②,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③,天翻地覆慨而慷④。
宜将剩勇追穷寇⑤,不可沽名学霸王⑥。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⑦。
【注释】①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强渡长江,23日占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首都南京。
②钟山风雨起苍黄:钟山即紫金山,在南京市的东面。
苍黄:同仓皇,形容匆忙。
③虎踞龙盘:形容地势优异。
④慨(kǎi)而慷(kāng):感慨而激昂。
⑤剩勇:余勇。
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
⑥不可沽(gū)名学霸王:沽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
⑦人间正道是沧桑: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沧桑:沧海(大海)变成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
(1)这首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哪一句?(2)反复读诗,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请你对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进行翻译。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含答案
01 蝉
【唐】虞世南
垂纟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练习题
1.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饮:( ) 籍:( )
2.诗人笔下的“蝉”具有哪些特点?
3.诗的三、四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1.饮用,喝;凭借
2、角须下垂、栖于梧桐、饮吸清露、鸣响远播
3、三、四句是作者借蝉抒怀,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道理,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
02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练习题
1.默写古诗。
2. 《乞巧》的作者是( )代诗人( ) 。
“乞巧”指农历 (
),又名( )。
传说( )
和( ) 在鹊桥相会的
《乞巧》一诗向人们展示了( )。
参考答案 1. 略 2. 唐 林杰 七月初七 七夕 牛郎 织女 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03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练习题
1.陆游,字(),号(),是我国杰出的()诗人,他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歌。
2.《示儿》是陆游的()制作。
诗的最后两句作者告诉儿子,即便是他死了,也不要忘记把国家统一的消息告诉他,表达了作者的
()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中的“北定”指的是()
4.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乃翁”指的是()
5.诗中,临终前, 诗人的遗憾是(用原句回答)____ , 诗人的遗恨是( 用原句回答)________, 诗人的遗愿是( 用原句回答) __________ _.
参考答案
1.务观;放翁;爱国
2.绝笔;爱国
3.收复北方
4.你的父亲
5.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04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练习题
1.“西湖歌舞几时休?”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答: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1.反问。
不但强化了诗人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
2.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情,讽刺了统治者苟且偷安,忘记国耻的卑劣行为。
前两句由乐景而生伤情,表现诗人对统治者苟且偏安、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
第三句写“游人”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丑态,引出对统治者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卑劣行径的直斥。
05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练习题
1.找出诗中的成语。
2.根据你的理解,对比这首诗和《乙亥杂诗(浩荡离愁)》在思想内容上的异同。
参考答案
1.万马齐喑不拘一格
2.都针对人才问题,表达作者对人才的爱惜;本诗写作者希望政府打破一切陈规旧制,让各种各样的人才充分发挥作用,使国家振兴。
《浩》表现作者奉献自己培养人才的崇高献身精神。
静美好、闲适
06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练习题
一、在这首诗中,作者写到了哪些景物?
二、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试分析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三、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两句表达了诗人隐居的闲适和对山水田园的喜爱之情。
B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写人,传达出诗人喜爱这里的自然生活中人的美。
C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之所以有名,只是因为用了“照”“流”两个动词。
D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留恋此处景美、人美、留恋隐居生活的心声。
参考答案
一、 明月、 泉水、 青松、 翠竹、 青莲、 冷石、 空山。
二、通过对秋日山居生活中青松明月、翠竹青莲以及采莲女的描写,写出了安自在,淡泊名利,远离官场、归隐的人生境界。
三、C
07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练习题
一、解释词语
夜泊:
乌啼:
霜满天:
二、根据诗文填空:
事件发生的时间是(),地点是(),作者住在(),从()一词中能看出。
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二、
( 一个秋天的夜
晚) ( 苏州城外
枫桥边) ( 水中
停泊的船上)
( 泊) 字
三、《枫桥夜泊》表达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08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
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
园无此声。
练习题
一、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二、词中的一“ 程” 一“ 更” 用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三、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外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
B. 众多的帐幕里深夜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救救不能入睡,苦不堪言。
C.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使家乡无风无雪的词人心烦意乱,思乡之情遍油然而生。
D.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思乡之情。
参考答案
一、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二、“一程”写出了路途的艰难遥远。
“一更”写出了风雪交加,环境的恶劣。
作者巧用数量叠词,含蓄地表达了孤寂凄凉的思乡之情和对从军(扈从)生活的厌恶。
三、C
09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练习题
一、全诗呈现出——、——、——、——等色彩,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二、诗歌在呈现鲜明的山光水色时,转化着视角,先描写远的__的,再描写近的__
的。
三、
《渔歌子》中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表面看“不须归”的原因是: 实际是“不想归”,原因是:
参考答案
一、白、红、青、绿二、
高、低
三、
雨小,鱼肥且穿戴了斗笠蓑衣。
不愿再涉足朝廷的风浪,表现了诗人的淡泊之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喜爱。
10观书有感(其一)
【宋】朱熹半
亩方塘一鉴开,天
光云影共徘徊。
问
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练习题
一、解释下列词语。
鉴:渠:源头活水:
二、上联写景怎样具体描绘方塘的清澈明净?诗人用方塘的形象比喻什么? 三、
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一、
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
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
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三、将方塘喻为明镜,用天光云影在水中的倒影表现塘水的清澈。
诗人以清澈的塘水为喻,生动地描写了读书达到的心领神会的高超境界。
三、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提高自身的道德和文化修养。
11观书有感(其二)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练习题
一、解释下列词语:一
毛轻:
向来:
三、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三、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中把知识比做搁浅在沙滩上的大船,说明了知识如果不学透,就不能自由灵活地运用到生活里去,也就不能学好的道理。
B.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风景,后两句讲了一个道理:只有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才能把事情做成功。
C.“蒙冲巨舰一毛轻”中“毛”的意思是幼嫩的庄稼。
D.伟大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说只有书读多了,才会活用,与本诗所蕴涵的哲理不同。
参考答案
一、
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向
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
二、昨夜春水上涨,蒙冲巨舰在激流中如羽毛般轻快航行。
往常费尽力气不能推动的大船,此刻却能在江流中航行自如。
寓意是读书须积累,当积累到融会贯通的地步,自然就能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
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