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杜甫遇李白-作文
- 格式:docx
- 大小:12.35 KB
- 文档页数:4
关于杜甫和李白的故事
唐朝诗人杜甫和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位巨匠。
他们都有着优秀的诗歌才华和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
据传说,杜甫和李白曾经同时在当地贡院中应试。
那一年是冬天,天气很冷,考场里面也没有暖气。
李白穿着一件薄棉袄,在寒风中感到冷得不行。
他看到杜甫背着一个大包袱,想着里面肯定有什么暖和的衣服或者被子,于是就向杜甫借了一些衣物来穿。
杜甫没有犹豫,把自己的一部分衣服给了李白。
当时,杜甫的家境不是很好,每天都必须要卖诗来维持生计。
李白知道了这件事之后,便故意把自己的几首诗推荐给了一些有权势的诗人,帮助杜甫提高了声誉。
而杜甫也在自己的诗稿上写道:“今天应考之事,有李白之帮助。
”
虽然两个诗人都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他们的交往却一直是互相扶持,互相帮助的状态。
这种友谊不仅在当时,在后世也被人们所传诵。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杜甫遇李白_1500字唐朝诗人杜甫和李白被称为“诗圣”,他们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
在杜甫和李白之间,常常被传说着一些趣闻轶事。
其中一则被广为流传的故事是“杜甫遇李白”,下面就为大家讲述这个故事。
故事中的杜甫和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杜甫是个性沉稳,笃志治国的忧国忧民的诗人,而李白则是一位豪放热情、喜欢饮酒作乐的诗人,因其诗歌挥洒自如,美不胜收而被誉为“诗仙”。
据传,在唐代,杜甫和李白曾有一次相遇。
当时,杜甫正在原野上行走,一人披发纷飞,四处搜寻什么。
杜甫就上前问他:“你这个人为什么这么慌张?”那人回答:“我正在寻找我的白马。
我的白马在这里消失了。
”杜甫听了,为之一愣,紧接着便笑了起来。
他说:“原来你就是李白啊!你不用找了,你的马已经在我这儿了。
”说着,他就把一只马缰交给了李白。
李白感到很惊讶,因为他所失去的白马并不是身边的这只,于是他问杜甫怎么看出自己是李白的。
杜甫解释道:“我曾经读过你的诗,如同从你诗中品味到你的人生一样,我也从你的身上看到了你笔下的那些豪迈和气质。
”李白听了,很开心地笑了,他认为杜甫确实是了解他的,尽管他们的性格和风格不一样,“而他们的心灵却是相通的。
”这则故事并没有历史确凿的依据,但是这是一个传说,它诠释了两位唐代著名诗人性格的差异,也表达了诗人们之间尊重和理解的精神。
它启示我们,诗人的创作,不仅是他自己的心境与情感的抒发,也是关注和关爱他人的表现,同时也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多些虚心多些耐心,才能更好地感知世界,体现诗人的情感与境界。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杜甫遇李白_1500字杜甫和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好朋友。
他们同时期活跃在诗坛上,其中杜甫以清正廉明、为民除害的精神和老实、朴素的风格著称,李白则以豪放、浪漫、无拘无束的气质和意象丰富的技巧著称,两人风格截然不同,但都是享誉盛名的大诗人。
在唐代,杜甫和李白的交往可以说是传奇。
他们一见如故,成为好友。
而杜甫和李白的友谊之深,可以从一则典故得到体现。
据传,有一天,杜甫和李白在酒楼中喝酒畅谈,杜甫对李白深深钦佩,觉得他在诗歌上的才华非常出众。
但是,李白却悄悄地离开酒楼,杜甫寻找他好久也找不到。
于是杜甫决定回家,路上突然发现一只脚鞋掉了。
他循着鞋子的方向,找到了李白。
杜甫问李白:“你为什么走了,我要请你喝酒啊?”李白答道:“我不能再喝酒了,我已经完全醉了。
”杜甫问道:“你怎么知道你已经醉了呢?”李白说:“我借酒浇愁,其实我是在吟诗作赋。
”杜甫非常感动,对李白的真挚和才华更加敬重。
他把自己的鞋子给了李白,说道:“你穿上这个鞋子,回家的路上不怕被荆棘划伤脚了。
”这个典故细节生动地展现了杜甫和李白的深厚友谊和相互欣赏的情感,也展示了唐代洒脱不羁的文化氛围。
正如李白所说,饮酒虽不能醉,但吟诗作赋却是直透灵魂的畅快体验。
他们这种不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也代表着唐代文艺的风貌。
此外,这个典故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于诗歌、文化的尊重和崇敬。
杜甫和李白的交往和友谊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交往,他们的诗歌成为唐代以及整个中国文化中的一座丰碑。
他们的性情、才思和文化素养,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这个典故既是杜甫和李白友谊的写照,也是唐代文化氛围的体现,更是中国文化的精神财富。
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不是靠言语,而是靠行动来体现,只有才华横溢,志同道合的人才能成为好友,并且在彼此的影响下成为不同领域的才子。
李白和杜甫之间的故事李白和杜甫是唐朝著名的两位诗人,他们之间有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
据说,李白在长安时见到杜甫,两人相谈甚欢。
李白为人豪放,杂技娴熟,常常骑着一匹白马,在长安城内外嬉戏。
而杜甫则以才情出众和坚定的为民立志而闻名。
有一天,杜甫正在长安城的街头写诗,正准备向路人示意乞讨。
李白恰好路过,看见了杜甫,怀着好奇心停下了马。
杜甫看到李白,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拿出了一张诗纸,递给李白,说:“白哥,请你写点儿诗给我瞧瞧。
”李白笑着接过纸笔,写了几行字。
片刻后,李白将诗纸还给杜甫,杜甫急忙看了过去。
这是李白写的一首美妙的诗,趣味横生,气势非凡。
杜甫无法掩饰自己的赞叹之情,他对李白说:“白哥,你真是才子啊!你的诗写得太好了,这样的天才实在难得。
”李白嘻嘻笑着说:“甫兄过奖了,其实你的才华也是无人能及的。
”从那天起,李白和杜甫成为了好友。
他们常常一起喝酒作诗,探讨诗歌创作的新理念。
李白乃是天马行空,杜甫则喜欢记录时代的沧桑变迁。
两人的诗风各异,却相得益彰,吸引了众多文人的关注。
然而,命运的轮回使得两位诗人离别。
李白在边疆游历多年,几经辗转,远离了杜甫的身影。
尽管如此,他们的友谊却依然深刻地刻在彼此的心中。
后来,当杜甫得知李白因战乱的困扰而逝世时,他悲痛欲绝。
杜甫写下了《哀李白》一诗,表达了对李白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这首诗成为了杜甫晚年创作的代表之作,也成为了后世传诵的经典之作。
李白和杜甫这段旖旎的友谊,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成为了传世的佳话,永远流传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
李白和杜甫作文李白和杜甫作文(通用19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和杜甫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白和杜甫作文篇1话说,李白和杜甫觉得唐朝的食物太没意思了,写了点诗,赚了点钱,也学的有钱人坐着时光机来到了21世纪。
他们对21世纪的东西太好奇了,什么都要摸摸。
这不,他们看见马路上的车,于是李白对杜甫说:“杜兄,你看这道上怎么有这么多的盒子在跑呢?”出于好奇李白和杜甫走到了马路中央,许多车主见有两个人在马路中央于是纷纷停下车来,一位司机说:“你们两个人,赶紧走!”他们赶紧走开。
他们走进一家大型超市,于是又东看看西看看。
这时候售货员走过来对他们说:“两位先生要什么?”李白和杜甫异口同声说:“随便看看!”他们走到食物销售处,看到许多食物,觉得好奇,把所有的食物都装了起来,一起把它们搬到付款处。
售货员算好了之后,对他们说:“先生,你们一共消费5万元。
”李白和杜甫听不懂,然后随手从口袋里拿了两块黄金给售货员,售货员大吃一惊,慌忙还给了李白一块。
于是他们高高兴兴地走出了超市。
他们吃饱喝足之后,把这些东西送给乞丐和孤儿们。
他们还在市中心购买了一套房子,五百多平方米的,他们给了卖房的三块黄金。
,他们感到了惊讶,不过百般推辞之后,还是收下了。
他们在新房子里住了一晚,第二天又出门了。
李白喜欢喝酒,当然少不了去酒吧了。
他们走到那里,看见许多“吧”什么“网吧”啦,“水吧”啦等等,他们进了酒吧。
李白点了几瓶鸡尾酒,喝了几瓶。
不禁叹道:“一杯又一杯,饮尽千杯也未醉。
不识美酒真面目,只缘美酒掺了水。
”杜甫连声叫好。
他们在21世纪玩腻了,于是坐着时光机回到了唐朝……李白和杜甫作文篇2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我终于坐上了梦寐以求的时光快车,实现了时空穿越,来到了诗人辈出的唐朝。
时光车降落在一座绿树环绕、依山傍水的小山村,大诗人李白正在一家小酒馆里喝得东倒西歪,店小二正在让李白付酒钱呢。
写李白和杜甫友情的作文李白与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一为浪漫主义大师,一为现实主义巨擘,有诗仙和诗圣的美誉,是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双子星座。
他们一生中的一次相会,因长久的相思相念而成为了绵长的友谊,更成为后人传诵流传的千古美谈。
公元744年,翰林供奉李白被唐玄宗赐以赏金,放其退隐于草野,算是体面的免了他的职。
杜甫在科举取士的路上同样的功名蹭蹬,终生没能成为进士。
名满天下的诗人惺惺相惜,期待着相会的那天。
孟夏之际,他们相遇于洛阳。
这一年,李白四十四岁,杜甫三十三岁。
当年秋天,他们同游梁、宋,后又一起渡过黄河,共游王屋山。
他们都喜好四处漫游,用今天的话说是志同道合的“驴(旅)友”。
次年,他们又共游齐鲁。
杜甫因故南游,短暂分离。
李白有诗《沙丘城下寄杜甫》相赠,沙丘在山东兖州,是李白的寄寓之所。
以李白的才情文思,就他们之间的友谊,本应有大量的作品,可却散佚太多,除这一首外,还有《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的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傲视权贵的性格,给杜甫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是杜甫对李白的最真为神似的概括,没有人将李白的形象描摹得如此真实。
分别不过半年,他就思念起李白,作《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论细文。
”他写了很多怀念李白的诗,如《赠李白》前后两首,《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冬日有怀李白》《春日忆李白》《梦李白》二首,《天末忆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不见》等。
其中《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可谓是李白的诗传,明代著名的文学家王嗣奭说:“此诗分明为李白作传,其生平履历备矣。
”758年,李白被朝廷流放往贵州正安以西,即所谓长游夜郎。
次年春,当行至巫山遇朝廷大赦,便回到江陵。
杜甫时在北方,不知道李白已经遇赦回到了江陵。
心中思思念念,以至梦中与李白相遇。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杜甫遇李白_1500字在中国历史上,杜甫和李白是两位著名的唐代诗人,而他们的一次相遇成为了一段流传至今的历史典故。
在杜甫的诗中,有这样一首《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千啭万啼何足道,听来最是不堪花。
」这首诗是杜甫思念在边疆抵御敌骚扰的弟弟,表达了他对战争的痛苦和家庭的牵挂。
而李白的诗《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中也有这样的句子:「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是李白描绘了自己独自饮酒赏月的情景,表达了他豪放自由的性格和追求永恒的理想。
据说,在唐朝的某个夜晚,杜甫和李白正好在同一个地方旅行,偶然相遇了。
两人相见恍如故人,互相称颂对方的才华和作品。
他们在清凉的月下举杯共饮,畅谈诗词和人生。
杜甫对李白的诗才赞叹不已,认为他的作品充满豪情壮志,表达了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天地万物的热爱。
李白则赞扬杜甫的作品充满忧国忧民之情,真实反映了民众的苦难和社会的不公。
据说,这次相遇,两人的交流持续了数日。
他们互相鼓励和指导,在彼此的影响下,进一步提升了各自的诗才和创作水平。
这次相遇对于杜甫和李白来说意义重大,不仅是对彼此才华的肯定,也是互相鼓励和启迪的机遇。
他们的交流和合作,影响了彼此的创作风格和思想,也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和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他们的诗歌留传至今,不仅被后人传颂,也成为文化交流和人文理念的纽带。
他们的相遇和合作,使他们的作品更加丰富和完整,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中的一段亮丽的篇章,流传至今。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历史故事:杜甫遇李白_1500 字
李白与杜甫相遇,在744年。
那年,李白43岁,杜甫32岁,相差11岁。
两人见面时,李白已名满天下,杜甫还只是崭露头角。
李白与杜甫相遇,在744年。
那年,李白43岁,杜甫32岁,相差11岁。
其实,李白不仅在实际年龄上比杜甫大11岁,而且在诗坛辈分上整整先于杜甫一个时代。
两人见面时,李白已名满天下,杜甫还只是崭露头角。
杜甫早就熟读过李白的很多名诗,此时一见真人,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一个取得巨大社会声誉的人往往会有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轻松和洒脱,这种风范落在李白身上更是让他加倍地神采飞扬。
眼前的杜甫恰恰是最能感受这种神采的,因此他一时全然着迷。
李白见到杜甫也是眼睛一亮。
他历来不太懂得识人,经常上当受骗,但那是在官场和市井。
如果要他来识别一个诗人,他却很难看错。
即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杜甫遇见李白作文
《杜甫遇见李白》
嘿,你能想象杜甫遇见李白会是啥样的情景不?
有一天啊,杜甫正在长安的街头溜达呢,心里正琢磨着自己的那些诗啥时候能被更多人欣赏啊。
走着走着,就瞧见前面有个家伙,穿着一身白衣,晃晃悠悠的,还拿着个酒壶,那模样可真是潇洒极了。
杜甫心里就嘀咕:“这人咋这么特别呢?”
走近一看,嘿,这不是大名鼎鼎的李白嘛!杜甫那叫一个激动啊,心都快跳出来了。
他赶紧上去打招呼:“哎呀呀,李先生,久仰久仰啊!”李白斜着眼睛看了他一眼,哈哈一笑:“哦?你是何人?”杜甫连忙自我介绍:“我是杜甫啊,对您的诗作那可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啊!”李白一听,来了兴致,晃了晃酒壶说:“来来来,陪我喝两口!”杜甫哪敢不从啊,接过酒就喝了一大口,结果被呛得直咳嗽。
李白见状,哈哈大笑起来:“你这小书生,还不会喝酒啊!”
然后啊,他们俩就找了个小酒馆坐下,边喝边聊。
杜甫就像个小粉丝似的,不停地问李白各种问题,李白呢,也是有啥说啥,一点儿也不藏着掖着。
他们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理想,从白天聊到黑夜。
杜甫越聊越觉得李白真是太厉害了,自己跟他比起来,那真是差得远呢。
这一天下来,杜甫感觉自己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对李白那是更加崇拜了。
他心里想着:“哎呀呀,能遇见李先生,真是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啊!”
后来啊,杜甫每次想起和李白相遇的这一天,都会忍不住笑起来,觉得那真是一段难忘的经历呢。
这就是杜甫遇见李白的故事,有趣吧!。
杜甫遇见李白作文
《杜甫遇见李白》
嘿呀,你能想象杜甫遇见李白会是啥样吗?那可真是一次超级奇妙的相遇啊!
话说有一天,杜甫正在长安的街头溜达呢,心里正琢磨着自己的诗作。
他一边走一边摇头晃脑的,嘴里还念念有词。
突然,他就瞧见前面有个身影,那走路的姿势,那股子洒脱劲儿,嘿,咋那么眼熟呢!等走近一看,哎呀妈呀,这不是李白嘛!
杜甫那叫一个激动啊,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就跟看到了宝贝似的。
他赶紧跑过去,拉住李白的衣袖,大声说道:“哎呀呀,李先生,李先生,可算见到您啦!”李白本来正悠闲地走着呢,被杜甫这一拉,吓了一跳。
等看清是杜甫后,李白哈哈一笑,说道:“原来是杜甫老弟呀,你咋在这儿呢?”杜甫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说起自己在长安的经历,什么写诗啦,什么找灵感啦,说得那叫一个起劲儿。
李白呢,就笑着听他说,时不时地还插上几句嘴,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两个人就这么站在大街上,聊得热火朝天的。
杜甫说起自己最近写的一首诗,还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李白听了直点头,说:“不错不错,杜甫老弟的诗越来越有味道啦!”杜甫一听,那高兴得都快找不着北了,脸都红扑扑的。
他们俩就这么聊着聊着,不知不觉天都快黑了。
杜甫这才意识到时间过得好快呀,他依依不舍地跟李白告别,还说以后一定要多找李白交流交流。
李白笑着摆摆手,然后大摇大摆地走了。
杜甫看着李白远去的背影,心里感慨万千啊。
他想着,这次遇见李白可真是太幸运了,以后一定要好好向李白学习,写出更多更好的诗来。
这就是杜甫和李白的一次相遇,一次让杜甫终身难忘的相遇啊!
哈哈,你说这杜甫和李白是不是很有意思呀!。
杜甫遇见李白作文《杜甫遇见李白》嘿,你能想象杜甫遇见李白会是啥样吗?那可真是一场奇妙的相遇啊!话说有一天,杜甫正走在那长安的大街上,心里还琢磨着自己的诗作呢。
这时候啊,他远远就看见前面有个身影,那走路的架势,那洒脱的气质,哎哟喂,杜甫心里就嘀咕:“这人咋看着这么特别呢。
”等走近了一瞧,嘿,这不是大名鼎鼎的李白嘛!杜甫那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就好像看到了超级偶像一样。
李白呢,正摇摇晃晃地走着,嘴里还念念有词,也不知道在嘟囔啥。
杜甫赶紧上前,恭恭敬敬地行礼,说:“李先生,久仰久仰啊!”李白抬眼瞅了瞅杜甫,哈哈一笑,说:“你就是杜甫啊,哈哈,早有耳闻,今日一见,果然与众不同啊。
”杜甫听了,心里那叫一个美啊。
然后啊,李白就拉着杜甫去喝酒。
他们找了个小酒馆,点了几壶酒,就开始边喝边聊。
李白那是一杯接一杯,喝得满脸通红,开始给杜甫讲他的那些奇闻轶事。
什么他曾经在山上和猴子抢酒喝啦,什么他在江边看到一条大鱼差点跳进去抓啦,说得那叫一个精彩。
杜甫呢,就在旁边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插上几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这一顿酒啊,喝了好久好久,杜甫和李白也聊了好多好多。
杜甫觉得自己好像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而李白呢,也觉得杜甫这小子挺有意思,挺有才华的。
从那以后啊,杜甫和李白就成了好朋友,他们一起写诗,一起喝酒,一起游山玩水。
杜甫也从李白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他的诗作也变得更加有韵味了。
嘿,这就是杜甫遇见李白的故事,是不是很有趣呢?就像两颗闪耀的星星,在历史的天空中相遇,绽放出绚丽的光芒。
哎呀,我真希望自己也能像杜甫一样,有机会遇见像李白这样的大诗人,那该多有意思啊!哈哈!。
杜甫遇见李白作文在那大唐盛世的华章中,有这么一天,命运的丝线悄然交织,让杜甫遇见了李白。
彼时的杜甫,还是个怀揣着梦想与憧憬的年轻后生,初入长安,心怀壮志。
这一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杜甫在长安的街头漫步。
他身着一袭略显陈旧但整洁的长袍,目光中透着对这座繁华都市的好奇与敬畏。
走着走着,杜甫来到了一家热闹非凡的酒肆。
酒肆门口人来人往,喧闹声不绝于耳。
他忍不住抬步走了进去,想要寻一处安静的角落歇歇脚。
刚踏入酒肆,杜甫的目光便被一个身影吸引住了。
只见那人白衣飘飘,身姿潇洒,一手执壶,一手举杯,仰头便是一饮而尽,豪放不羁之态尽显。
杜甫心中暗自惊叹,此人气质非凡,定非寻常之人。
他慢慢走近,终于看清了那人的面容。
剑眉星目,鼻梁高挺,脸上带着几分醉意,却更添了几分洒脱与不羁。
杜甫心中一动,莫非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李白?杜甫壮着胆子上前,拱手作揖道:“敢问阁下可是李白李太白?”李白微微眯眼,看了杜甫一眼,笑道:“正是在下,不知小哥是?”杜甫连忙自我介绍:“在下杜甫,久仰太白兄大名,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李白哈哈一笑,拉着杜甫坐下,说道:“来,相逢即是缘,一起喝酒!”杜甫也不推辞,坐下与李白共饮。
酒过三巡,两人的话匣子渐渐打开。
杜甫看着李白,眼中满是敬佩:“太白兄之诗,豪迈奔放,意境奇妙,真乃仙人之笔啊!”李白摆摆手,笑道:“杜甫老弟过奖了,你之诗作,沉郁顿挫,亦有独到之处。
”说着,李白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酒,站起身来,摇摇晃晃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街景,高声吟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杜甫在一旁听得如痴如醉,心中对李白的才情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知不觉,天色渐晚,酒肆里的人也渐渐散去。
杜甫和李白却依然谈兴正浓。
李白拉着杜甫的手说:“走,老弟,我们去赏赏这长安的月色。
”两人相携走出酒肆,漫步在长安的大街小巷。
月光如水,洒在他们身上。
李白时而放声大笑,时而吟诵诗句,杜甫则静静地倾听着,感受着李白内心的那份豪情与洒脱。
李白和杜甫相见作文在那大唐盛世的风云之中,有一天,李白和杜甫,这两位诗坛的巨星,竟奇妙地相遇了。
那是一个阳光正好的日子,长安城外的一处小酒馆里,人声鼎沸。
李白,这位豪放不羁的“诗仙”,身着一袭飘逸的白衫,腰间别着一把精致的长剑,大步迈进了酒馆。
他那俊朗的面容带着几分醉意,眼神中却依然透着不羁的光芒。
而此时的杜甫,正坐在角落里,眉头微皱,若有所思地品着酒。
他身着朴素的青衣,身形略显消瘦,但目光中却充满了深沉和忧虑。
李白一进门,那爽朗的笑声便响彻整个酒馆:“哈哈哈哈,小二,快给我拿酒来!”这一嗓子,让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他。
杜甫也不禁抬起头,看向这位声名远扬的诗人。
李白一眼就瞧见了杜甫,他大踏步走过去,一屁股坐在杜甫对面,说道:“这位兄台,看你气质不凡,想必也是爱诗之人吧?”杜甫微微一愣,随即抱拳道:“久闻李兄大名,今日得见,实乃小弟之幸。
”李白哈哈一笑,拿起酒壶,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一饮而尽:“来,喝酒喝酒!”杜甫也不再拘谨,跟着李白一同喝了起来。
酒过三巡,李白的话匣子彻底打开了。
他手舞足蹈地讲述着自己游历名山大川的经历,那生动的描述仿佛让杜甫也身临其境。
“我曾登上那庐山之巅,瀑布飞泻而下,好似银河落九天,那场面,啧啧啧,真是壮观至极!”李白一边说,一边比划着。
杜甫听得入了神,眼中满是向往:“李兄真是洒脱自在,小弟我只能在这长安城中,为生计奔波,为世事烦忧。
”李白拍了拍杜甫的肩膀:“莫要烦恼,人生在世,当及时行乐!来,再干一杯!”杜甫叹了口气:“李兄不知,我心系百姓,见这世间诸多苦难,心中实在难以开怀。
”李白微微皱眉:“你这老弟,心思太重。
且看我,今朝有酒今朝醉,管他明日愁与忧!”这时,酒馆外传来一阵喧闹声。
原来是一群孩童在追逐嬉戏。
李白望着窗外,突然诗兴大发:“童子嬉戏乐无边,春风拂面笑开颜。
”杜甫紧接着说道:“忧思虽在心中绕,且看天真忘世艰。
”李白眼睛一亮:“好,好一个‘忧思虽在心中绕,且看天真忘世艰’,老弟,你这才华,不逊于我啊!”两人相视一笑,继续喝酒谈诗。
谁巧遇谁关于历史人物作文《李白巧遇杜甫》
嘿,你们知道吗?有一天啊,李白正在长安的大街上溜达呢。
他呀,穿着那身标志性的白衣,摇着他的折扇,嘴里还念念有词,估计又是在琢磨他的新诗呢。
走着走着,李白就来到了一家酒楼前。
他一瞧,嘿,这地方不错啊,就抬脚走了进去。
一进去,就听到有人在那高声吟诗。
李白一听,哟呵,这诗有点意思啊。
他顺着声音望去,就看到一个身材略微消瘦,但眼睛却格外有神的年轻人。
这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杜甫。
杜甫当时正在和几个朋友喝酒吟诗呢。
李白大步走过去,一拍桌子,说道:“好诗啊好诗,这位兄台,可否一起喝一杯?”杜甫他们几个都有点懵,但看李白这气度不凡,杜甫赶紧起身拱手道:“能与先生共饮,实乃杜甫之荣幸。
”
然后啊,他们就一起喝起酒来,边喝边聊。
李白那是妙语连珠,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杜甫呢,也是对李白的才华佩服得五体投地。
“李兄,你这诗真是出神入化啊!”杜甫忍不住赞叹道。
“哈哈,杜兄过奖啦,来来来,喝酒喝酒!”李白爽朗地笑着。
他们就这么一直喝到了天黑,聊了好多好多。
从诗词歌赋到人生理想,那叫一个投机。
最后,李白摇摇晃晃地站起来,拍拍杜甫的肩膀说:“杜兄,今日与你巧遇,真是痛快,改日我们再聚!”杜甫连连点头,目送着李白离去。
哎呀呀,这就是李白和杜甫的一次巧遇呀,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嘿嘿。
李白和杜甫久别重逢的作文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长安的街头熙熙攘攘,人来人往。
突然,人群中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原来是李白和杜甫这两位诗坛巨匠久别重逢了。
李白依旧是那副潇洒不羁的模样,身着一袭飘逸的白色长袍,腰间挂着他那标志性的酒葫芦,头发随意地束在脑后,眼神中透着一股灵动和豪迈。
而杜甫呢,面容略显憔悴,但眼中的光芒却丝毫不减,身着简单的青色长衫,手里还拿着一本卷了边的书。
“哈哈,子美兄,别来无恙啊!”李白大笑着走上前去,一把抱住了杜甫。
杜甫的脸上也立刻绽放出了笑容,说道:“太白兄,久违了!真没想到能在此处与你相遇。
”两人找了一家街边的小酒馆,相对而坐。
李白二话不说,拿起酒壶就给自己和杜甫倒满了酒。
“来,子美兄,先干一杯!”李白举起酒杯,仰头一饮而尽。
杜甫也不含糊,跟着喝了下去,却被辣得直咳嗽。
李白见状,哈哈大笑起来:“子美兄,你这酒量可得练练啊!”杜甫苦笑着摇摇头:“太白兄,你是知道我的,我向来不胜酒力。
”李白夹了一口菜,边嚼边说:“子美兄,这些年你过得如何?”杜甫长叹一声:“唉,太白兄,你也知晓这世道艰难。
我四处奔波,所见所闻皆是百姓的疾苦,心中忧愁啊。
”李白拍了拍杜甫的肩膀:“子美兄,你心怀天下,令人敬佩。
但也别总是这般愁眉苦脸,来来来,喝酒喝酒!”说着,又给杜甫倒满了酒。
杜甫端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缓缓说道:“太白兄,你还是这般洒脱自在,游山玩水,好不惬意。
”李白笑道:“人生苦短,何必自苦。
我要趁着这大好时光,尽情享受这世间的美景与美酒。
”这时,酒馆外传来了一阵喧闹声。
原来是一群小孩子在街头嬉戏玩耍。
李白望着窗外,眼中流露出一丝羡慕:“看这些孩子,无忧无虑,多好。
”杜甫也看向窗外,感慨道:“是啊,他们是未来的希望。
只愿这天下能早日太平,让孩子们都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两人边喝边聊,不知不觉,已是夕阳西下。
李白站起身来,脚步有些踉跄:“子美兄,今日与你重逢,真是痛快!改日我们再聚。
”杜甫也起身,扶住李白:“太白兄,你路上小心。
李白和杜甫的故事作文在那久远的唐朝,诗坛的天空中闪耀着两颗璀璨的明星,那便是李白和杜甫。
李白,那可是个潇洒不羁的人物。
他就像一阵不羁的风,随心所欲地穿梭在大唐的山水之间。
据说有一次,李白在一家酒楼里喝酒。
那酒啊,一杯接一杯地往肚子里灌。
喝得那叫一个畅快淋漓,周围的人都看呆了。
他喝到兴头上,突然站起身来,摇晃着走到酒楼中间。
众人都不知道他要干啥,只见他眯着眼睛,大声说道:“拿笔来!拿纸来!”店家赶忙给他送上纸笔。
李白提起笔,龙飞凤舞地就开始写起诗来。
那字写得豪放洒脱,就跟他的人一样。
诗写完了,往桌上一扔,又接着喝酒去了。
周围的人凑过去一看,哎呀呀,那诗写得真是绝了,大家纷纷鼓掌叫好。
再说说杜甫,他和李白可不一样。
杜甫总是一脸忧愁,心里装着天下苍生。
有一回,杜甫走在长安的大街上。
那时候的长安,虽然繁华,但也有很多穷人在街头流浪。
杜甫看着那些面黄肌瘦的百姓,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他走进一个破破烂烂的小胡同,看到一家人挤在一间又小又破的屋子里。
孩子们饿得直哭,大人们也是一脸的无奈。
杜甫忍不住和他们聊了起来,听着他们的诉苦,杜甫的眼眶都湿润了。
他回到家里,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于是提笔写下了一篇反映百姓疾苦的诗。
这李白和杜甫啊,虽然性格不同,写诗的风格也不一样,但他们却有着深厚的情谊。
有一次,李白在游历的途中听说了杜甫的诗,对杜甫的才华大为赞赏。
他四处打听杜甫的下落,终于在洛阳见到了杜甫。
两人一见面,那真是相见恨晚啊!李白拉着杜甫的手,滔滔不绝地说起自己的游历见闻。
杜甫呢,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时不时插上几句话,眼神里满是对李白的敬佩。
他们一起游山玩水,一起喝酒作诗。
有一天,他们来到了一座山上。
山上的风景美不胜收,李白诗兴大发,随口就吟出了一首诗。
杜甫听了,连连点头,说:“李兄这诗,真是妙极!”李白哈哈大笑,说:“杜老弟,你也来一首!”杜甫也不推辞,沉思片刻,便吟出了一首意境深远的诗。
李白听了,竖起大拇指说:“杜老弟,你这诗,有深度,有内涵!”就这样,他们在山上吟诗作对,好不快活。
杜甫与李白的故事范文大全第一篇:杜甫与李白的故事杜甫(712年~770年),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
李白,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中亚的碎叶,5岁时,随父亲迁居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因此自称青莲居士。
唐代两位顶级诗人,一位“诗圣”,一位“诗仙”,创造了中国古代最辉煌的诗歌文学。
两位大诗人一生都曾游遍祖国的奇山秀水,从大自然中汲取了无尽的思想资源和创作激情。
从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至天宝四载(745年),杜甫进行了两次长期的漫游。
第一次是在江南一带,他到过金陵、姑苏,渡浙江,泛舟剡溪直至天姥山下。
开元二十三年回洛阳应进士考试,未被录取。
次年在齐赵一带开始了第二次漫游,他晚年回忆当时的情景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壮游》)他在这两次漫游里,看到祖国秀丽雄伟的山川,吸取了江南和山东的文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骇骥筋力成,意在万里外。
”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在途中,他写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 出三峡后,李白首先漫游了长江中下游地区。
开元十六年早春,李白来到湖北安陆。
在这里,他和曾在唐高宗时做过宰相的许围师的孙女结婚,开始了“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生活。
他曾隐居安陆境内的寿山和白兆山桃花岩,后又与道士元丹丘一道隐居嵩山。
开元二十四年,他去山东,又和孔巢父、韩准等人隐居祖徐山的竹溪,时人号为“竹溪六逸”。
天宝三载,李白在东都洛阳认识了比他小11岁的诗人杜甫。
杜甫“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
”其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与李白意气相投。
他们情同手足,“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次年秋,杜甫将西去长安,李白准备重游江东,他们在兖州分手,此后没有再会面。
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见面。
在一起的一段日子里,二人畅游齐鲁,访道寻友,谈诗论文,有时也议论时事,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分手后,杜甫为此写过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
历史故事:杜甫遇李白
李白与杜甫相遇,在年。
那年,李白岁,杜甫岁,相差岁。
两人见面时,李白已名满天下,杜甫还只是崭露头角。
李白与杜甫相遇,在年。
那年,李白岁,杜甫岁,相差岁。
其实,李白不仅在实际年龄上比杜甫大岁,而且在诗坛辈分上整整先于杜甫一个时代。
两人见面时,李白已名满天下,杜甫还只是崭露头角。
杜甫早就熟读过李白的很多名诗,此时一见真人,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一个取得巨大社会声誉的人往往会有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轻松和洒脱,这种风范落在李白身上更是让他加倍地神采飞扬。
眼前的杜甫恰恰是最能感受这种神采的,因此他一时全然着迷。
李白见到杜甫也是眼睛一亮。
他历来不太懂得识人,经常上当受骗,但那是在官场和市井。
如果要他来识别一个诗人,他却很难看错。
即便完全不认识,只要吟诵几首,交谈几句,便能立即作出判断。
杜甫令他惊叹,因此二人很快成为好友。
他当然不能预知,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将与他一起成为执掌华夏文明诗歌王国数千年的最高君主而无人能够觊觎;但他已感受到,无
法阻挡的天才之风正扑面而来。
他们喝了几通酒就骑上了马,决定一起去打猎。
他们的出发地也是见面地,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市东南部,旧地名叫陈留。
到哪儿去打猎呢?向东,再向东,经过现在的杞县、睢县、宁陵,到达商丘,从商丘往北,直到今天的山东地界,当时有一个大泽湿地,这便是我们的两位大诗人纵马打猎的地方。
当时与他们一起打猎的,还有一位着名诗人高适。
高适比李白小岁,属于同辈。
这位能够写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这种慷慨佳句的诗人,当时正在这一带混迹渔樵狂歌草泽。
也就是说,他空怀壮志在社会的最底层艰难谋生,无聊晃悠。
这是他的地盘,沟沟壑壑都了然于心,由他来陪猎,再合适不过。
挤在他们三人身边的,还有一个年轻诗人,不太有名,叫贾至,比杜甫还小岁,当时才岁。
年龄虽小,他倒是当地真正的主人,因为他在这片大泽湿地北边今天山东单县当县尉,张罗起来比较方便。
贾至还带了一些当地人来凑热闹,其中也有几个能写诗的。
于是,一支马队形成了。
在我的想象中,走在最前面的是高适,他带路;接着是李白,他
是马队的主角,由贾至陪着;稍稍靠后的是杜甫,他又经常跨前两步与李白并驾齐驱;贾至带来的那些人,跟在后面。
当时的大泽湿地,野生动物很多。
他们没走多远就挽弓射箭,扬鞭跃马,奔驰呼啸起来。
高适和贾至还带来几只猎鹰,这时也像闪电般蹿入草丛。
箭声响处,猎物倒地,大家齐声叫好,任何人的表情都不像此地沉默寡言的猎人,更像追逐嬉戏的小孩。
马队中,喊得最响的是李白,而骑术最好的应该是高适。
猎物不少,大家觉得在野地架上火烤着吃,最香最新鲜,但贾至说早已在城里备好了酒席。
盛情难却,那就到城里去吧。
到了酒席上,几杯酒下肚,诗就出来了。
即席吟诗的不是别人,是李白和杜甫,连高适也只能躲在一边了,真是奢侈至极。
诗有典雅的面容,但它的内质却是生命力的勃发——无论是诗的个体、诗的群体、诗的时代都是这样。
没有生命力的典雅,就不是我们喜欢的诗。
因此,由诗人用马蹄写诗的旷野,实在可以看作被我们遗落已久的宏大课本。
诗人用马蹄写诗的地方也不少,但这儿,是李白、杜甫一起在写,这如何了得。
在那次打猎活动中,高适长时间地与李白、杜甫在一起,并不断受到他们鼓舞,决定要改变一种活法。
很快,他就离开这一带,游历去了。
李白和杜甫从秋天一直玩到冬天。
分手后,第二年春天,二人又在山东见面,高适也适时地赶了过来。
不久,又一次告别,又一次重逢,那已经是秋天了。
当冬天即将来临的时候,李白和杜甫这两位大诗人永久地别离了。
当时他们都不知道这是永诀,李白在分别之际还写了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的诗,但金樽再也没有开启。
因此,这两大诗人的交往期,一共也只有一年多一点,中间还有不少时间不在一起。
世间很多最珍贵的友情都是这样,看起来亲密得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细细一问却很少见面。
相反,半辈子坐在一个办公室的,很可能尚未踏进友谊的最外层门槛。
就在李白、杜甫别离的整整年之后,安史之乱爆发。
那时,李白已经岁,杜甫岁。
他们和唐代一样,都青春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