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免费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050101)
- 格式:pdf
- 大小:471.12 KB
- 文档页数:50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教育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101)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的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社会文化工作者。
本专业按照大专业招生,按汉语言文学师范教育方向培养。
(二)基本规格1.思想政治素质: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文化素质:不仅具有宽厚坚实的专业知识体系,同时具有相关学科知识结构,具有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自然学科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修养。
3.专业素质:师范教育方向的学生要具有正确的文艺观、语言文字观和坚实的专业知识体系,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和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各学科学术发展的历史,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查阅、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不断吸收本专业新的研究成果的能力。
4.职业素质:师范教育方向的学生要具有将新知识引入语文教学的实践能力;熟悉教育法规,具有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汉语言文学教学基本理论及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5.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修业年限与毕业标准(一)修业年限:本专业标准修读为四年,实行学分制。
学生应该在标准修读年限内修满专业的要求学分,经严格考核,达到教学计划的要求,方可毕业。
在标准修读年限内未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最多可延迟4年修满学分毕业。
(二)毕业标准:(一)师范教育方向: 本方向学生按教学计划应修满170学分才能毕业,其中,必修课为136学分,选修课34学分。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101)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现代教育观念,具备较强汉语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以及社会交际能力,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在中小学校、职业培训机构、文化机构、新闻宣传出版部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行业领域从事中小学教师、行政文员、编辑记者、公务员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要求(一)培养规格要求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2.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具有正确的文艺观点、语言文字观点,并具有正确运用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以及对古今文学作品进行审美鉴赏的能力;3.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4.具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使用规范的汉语言文字;5.热爱教育事业,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具备教师的基本素养、基本技能以及实现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的能力;6.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语;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8.具有在教育部门以外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字工作、宣传工作、管理工作、职业培训、社区文化服务的基本能力;9.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国家规定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10.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汉语言文学(050101)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在党政机关、文化机构、教育部门、企业社区等相关单位从事办公文秘、宣传策划、中文教育、组织管理等工作的文化应用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学与文化素养;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哲学、历史、教育、新闻、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外语、计算机水平达到国家规定要求。
3、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学及文化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语言文学及文化学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4、具有一定的体育、军事和卫生等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训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5、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感受美、鉴别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审美情趣。
三、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四、核心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写作概论。
五、学制与学位1、学制:四年。
2、学分:文学学士。
六、课堂教学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八、主要教学环节的具体规定与实施细则1、专业素质模块课程中的任选课的选课要求:第三和第四学期学生至少在所开设的任选课中任选两门,第五、第六和第七学期学生至少在所开设的任选课中任选三门。
2、每门课程的实践时数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作适宜安排,并在该课程的教学日历中注明。
3、专业考察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由指导教师带队指导。
专业见习安排在第六学期的最后两周进行,由学生自行联系挂靠见习单位。
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的第一至第九周进行。
另拟实施细则。
4、学年论文可撰写“经典选读报告”或“专业调查报告”或“专业学术论文”,安排在第三学年进行,另拟实施细则。
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专业代码:050101二、专业层次: 专升本三、入学要求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须取得教育部审定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专科毕业证书、本科结业证书或以上毕业证书;参加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合格。
四、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需要,能牢固地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思能力、深厚的人文底蕴、开阔的文化视野,身心健康、人格健全,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出版机构、文化教育部门等从事文秘、管理、宣传、采编、策划、教学等实际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五、培养规格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和训练,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一)知识要求1.牢固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2.了解历史学、哲学、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逻辑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了解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数据库应用、文献检索等工具性知4.了解本学科的前沿信息。
(二)能力要求1.具有感悟、辨析和探究语言文学现象的能力。
2.具有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鉴赏、评价文学作品和相关文化现象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倾听、阅读、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及思维能力。
(三)素质要求1.思想品德素质: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
2.身体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学科专业素质: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高的审美品位。
4.创新创业素质: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
六、学制最低修业年限2.5年,最高修业年限5年。
七、学习形式学习形式以非脱产为主,采取灵活多样的线上(含直播教学)与线下教学形式实施教学。
八、总学时、学分总学时1602学时、学分89学分九、毕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内容,取得规定的学分,达到毕业要求规定,准予毕业。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101 学科门类:文学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及教育理念,熟悉国家教育政策与法规,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较强的文学审美能力、中文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语文教学研究能力,能够胜任各类学校语文学科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或在政府机关及文化、出版、传媒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汉语言文学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1.具有坚定的政治思想信念,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热爱教育事业,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价值。
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规范,为人师表,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2.具有较为宽阔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素养,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并精通中国语言文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备阅读、鉴赏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能力,有参加国家级征文活动的经历。
3.具备中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职业技能。
能熟练并规范使用国家语言文字,有主持或参与演讲、朗诵等活动的经历;能理解和掌握有关中学生成长的规律与特点,具有尊重、理解、平等对待学生的意识;具备教与学的知识,掌握中学语文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学规划与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反思;具有一定的教育问题意识和教育研究能力。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艺术修养、审美价值观和一定的艺术表现力,有良好的自我发展潜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进取精神。
5.具备英语和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能力和教师资格证等职业证书要求的相关能力和素质。
三、学制与学位基本学制4年,学习年限(含休学)为3-8年;可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一)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二)核心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写作理论与写作训练、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文学概论、中学教育基础、中学学科教学论五、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安排注:专业实习与实践等教学活动原则上安排在短学期实践周中,特殊要求的专业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Undergraduate Programm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专业代码:050101)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一)培养目标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原则,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世界观、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较高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较强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较深厚的人文素养,能够适应社会需要并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
毕业后能够胜任中小学等基础教育教学工作、语言文学研究部门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党政机关等单位的管理、编辑、记者和文秘工作。
同时,向高等院校输送硕士研究生生源。
(二)培养要求1.知识结构要求(A)A1.学科基础知识:具有人文学科基本的知识与能力,并熟悉相近学科及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
旨在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提升综合素质,培养科学思维能力;A2.学科专业知识:具有科学的语言文字观、文艺观和宽厚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了解本专业各学科的学术发展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A3.工具性知识: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输入、编排、处理中英文材料,掌握现代化信息处理的技术和手段;并有一定的外语水平。
2.能力结构要求(B)B1.专业综合实践能力:系统地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技能,有良好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B2.语文教师基本技能:熟悉教育法规,具有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汉语言文学教学基本理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语文相关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B3.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具有一定的团队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公关协调能力;B4.创新能力:能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借此推动事物进一步发展,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3.核心素养结构要求(C)C1.思想政治素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理论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C2.科学素养:具有广泛的科学知识、良好的科学思维、足够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修养,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现代观念。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规格1.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50101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2.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关怀和身心素质,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持续发展的潜力,能在文艺、新闻、高校、出版部门、科研机构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语言文字工作及文化、宣传、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3.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从专业角度看,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有正确的文艺观、语言文字观和比较扎实丰厚的中国语言文学的基本功。
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从事中文应用和研究所必要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以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技能。
(2)初步掌握中文学科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够比较敏锐地发现和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基本懂得如何处理有关信息并开展研究,具备撰写一定水平的科研论文的能力。
(3)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能规范地使用汉语言文字,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顺利地阅读专业外文书刊,达到四级标准;能比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达到规定的等级。
(5)具有职业迁移的智能基础和自我发展的潜在能力。
经过较短时间的学习、培训或实践,基本能适应职业岗位和社会角色转换的需要。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以及追求新知的热情和良好习惯,具备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
4.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相近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5.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论、比较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史、民间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6.学制及学分要求学制:4年学分要求:修满160学分方能毕业。
其中通识教育课程32学分,学科基础教育课程49学分,专业教育课程54学分,实验实践教育课程15学分, 综合素质教育课程10学分。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1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而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技能和方法,能够胜任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广泛的人文知识、较高的文学素养和初步的科研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育及教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具备从事本专业的教学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了解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法规,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具有正确的文艺观点、语言文字观点,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古今汉语和中外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新成就,并能通过学习,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研究成果,根据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拓宽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在将新知识引入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富有开创精神。
3.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念和较高的审美能力,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及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4.掌握教育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国家教育法规;具有熟练的教师基本技能和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具备较强的课程意识、资源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能独立设计和实施信息技术教学,开展教学研究.5。
具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
能讲流利的普通话,达到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甲等以上水平;掌握1门外语,达到国家公共英语考试四级水平或其他语种相同水平要求,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获得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具有较强的三笔字书写能力和较高的简笔画绘画水平.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了解汉语言文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7、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国防基本知识,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合格要求。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1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汉语言文学研究能力,能够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国语言、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教育学、社会责任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中文写作、文学鉴赏与批评、中学语文教育、教育学研究、社会责任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汉语言文学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完善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创新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1.掌握文学艺术、语言学、中国文化的基础知识,具备运用文史哲知识分析解决汉语言文学学科基本问题的能力;2.掌握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学的基础知识,具备运用汉语言知识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3.掌握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及文学批评的基础知识,具备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4.掌握汉语言文学及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能够讲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使用规范的汉语言文字,具备在中等学校从事语文教学的能力;5.掌握文秘、新闻等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具备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管理、新闻采编、广告策划的能力;6.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备运用计算机知识获取信息的能力;7.掌握外国语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8.掌握体育运动常识,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
三、专业方向1、文秘方向:学习和掌握文秘事务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文秘写作和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能胜任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的文秘写作、办公室管理和公关策划、设计、组织等实务管理工作。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050101)专业培养计划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中等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和涉外文秘工作的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努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自强复兴服务。
2、爱岗敬业,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
3、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具有专业方向所要求的专门知识和能力;外语、计算机水平达到国家规定要求。
4、具有一定的体育、军事和卫生等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育和军训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
本专业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观,倡导多科渗透,师范性与非师范性兼容及基础研究与应用拓展并重。
本专业学生在修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时,应适当选修有利自身发展的相应学科,如理工类、经济类、管理类、新闻类等,以优化知识与能力结构。
三、专业培养方向师范教育、高级涉外文秘四、主要课程文学概论、写作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语言学概论、民间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美学概论、语文教学论、秘书学概论等等。
五、学制与学位学制:学制四年。
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允许3年毕业,但必须在第二学期提出申请,特殊情况经学院同意最多延长至6年毕业;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六、教学时间安排表内容学期 1 2 3 4 5 6 7 8 合计课堂教学14 18 18 18 18 16 9 6 117 复习考试 1 1 1 1 1 1 1 1 8 入学教育、军事训练 2 2 专业见习 2 2毕业实习9 9毕业论文8 8 毕业论文答辩 1 1 毕业教育及办理毕业手续 2 2 机动 1 1 1 1 1 1 1 1 8寒暑假 4 7 4 7 4 7 4 37总计22 27 24 27 24 27 24 19 194 七、课程体系结构课程设置计划(2568或2622学时)公共基础课程(826学时)课程性质为必修、选修和自修大学英语、计算机、体育......实践性教学环节集中安排共19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