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
- 格式:doc
- 大小:244.00 KB
- 文档页数:8
翻译学院英语专业培养方案(2013级)一、培养目标英语专业学生经过四年本科学习,应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全面的英语文化知识,第二外语达到初、中级水平。
英语专业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以及健全的人格和高尚情操。
按照学生兴趣并结合学院安排,英语专业分为四个培养方向:翻译、商务外语、对外汉语及国际事务。
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深厚的中西文化修养,熟悉中、英语言差别,具备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语言教学技能、熟悉相应国家/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
本科毕业生将广泛服务于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及跨国公司,从事专业语言服务或广义的语言文字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教学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1、学生具有外语工作者所需的语言文化知识、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2、在基础阶段(1、2年级)应以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编制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为基准,使学生在英语语音、基础语法及听说能力上具备良好的素养,在第二学年能够在自愿基础上参加并顺利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组织的英语专业四级考试。
3、在基础阶段,以语言技能课为主,同时指导学生按一定比例选修全校性的公选课、素质教育选修课,以增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4、在高级阶段(3、4年级),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编制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在学生通过基础阶段的训练已经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语言规律和文化知识的传授。
翻译方向将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包括笔译、连续传译、同声传译、专题口译和专题笔译等,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及翻译实践能力;商务外语将进一步加强语言规律和文化知识的传授并开设相应的商务谈判、金融学、企业管理等商务外语课程;对外汉语方向将参照原国家教委制订《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定办法》及教育部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制订的《汉语科目考试指南》、《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科目考试指南》、《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案设计》的具体要求,全面学习现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导论等课程,也将学习中国文化面面观等课程;国际事务方向将开设相应的国际事务知识及区域研究系列课程,包括美国研究、欧洲研究、东亚概况等。
2017学年度中山大学开设辅修、双学位一览表备注:1各专业的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计划请参考教务部旧版网站“教学研究”栏目下的“专业培养方案”(链接)或教务部新版网站“本科专业”栏目下的“培养方案”(链接,需使用netID登录查看),如有变动,以院系公布的为准。
2.主辅修专业所修相同课程,其学分不再重复计入辅修专业学分。
报名时间及注意事项:1. 11月1日—11月8日,申请修读辅修、双学位的学生填写辅修、双学位申请表一式两份交本学院、系办公室申请表格下载地址:(辅修),(双学位)。
申请条件:按门类招生的专业,学生在申请修读辅修之前尚未进行专业分流的,均不能选择本门类专业下的某一专业作为辅修;第一学年所修读的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平均学分绩点数达到及以上者,可申请修读辅修专业;第一、第二学年所修读的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平均学分绩点数达到及以上者,可申请修读双学位。
2.学校将在12月公布2017学年辅修、双学位学生名单。
经批准修读辅修、双学位的学生原则上从2017学年春季学期(即2018年上半年)开始上课3.修读辅修、双学位的学生,须按规定缴费。
根据我校2017 年第15 次党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自2016 级起,学生修读辅修、双学位课程执行调整后的学分学费标准,均为160 元/学分(党办通〔2017〕215 号);2016 级之前的学生仍执行原收费标准,即,文科类115 元/学分,理科类130 元/学分,医科类115 元/学分,艺术类250 元/ 学分(中大财务〔2007〕10 号)。
4.由于我校是多校区(园)办学,请同学们充分考虑跨校区(园)修读课程在交通、安全、住宿等方面的因素,慎重选择修读各校区(园)开设的辅修、双学位课程。
中山大学教务部2017 年11 月1 日。
When your destiny wants you to grow up, it will always arrange some people or things that make youuncomfortable to stimulate you.简单易用轻享办公(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中山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各学院、直属系:为稳步推进本科教育大类培养模式改革,全面优化本科课程体系,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现要求各学院、直属系做好20__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
具体要求如下:一、培养方案制订原则围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及学校发展规划,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满足国家与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为导向,制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结合专业建设优势和产业发展需求,确定学术研究、行业应用等领域领军人物的培养定位。
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应注重知识结构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将—1—通识教育、大类课程教学与宽口径的专业教育、交叉学科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内涵,拓展理工科和医科专业的综合性、设计性和探索性的实验,加大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方案组成内容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是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组织和指导教学工作的基__件,也是指引学生安排学习进程、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和学生毕业资格审核、学位授予的主要依据。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1)培养目标;(2)培养规格和要求;(3)授予学位的类别和要求;(4)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5)专业核心课程;(6)专业特色课程;(7)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进程计划;(8)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进程计划;(9)独立开班的留学生教学计划。
三、课程类型设定根据我校“通识教育、大类教学、复合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教育理念,各院(系)应在培养方案制订中梳理和整合课程板块,优化人才培养计划。
20__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含三大课程板块:(1)公共必修课板块,包括A类课程和B类课程,由教务处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协调相关院(系)制订。
中山大学翻译学院英语(翻译)2010级About翻译学院:翻译学院成立于2005年,是中山大学一个比较年轻的学院。
同是学习外语的学院,翻译学院没有外国语学院历史悠久,名气也是远远比不上外院。
外界各种传闻说翻院是中大为了扩招才新开的(翻院算是中大人数最多的一个院了吧),而且翻院也招体育特长生,很多被调剂的学生也是被調来翻院。
(说白了就是想说其实翻院里面并不全都是大家心中“考上中大的成绩佼佼者”)。
各种因素导致翻院在外界有点被鄙视的感觉。
但因为年轻,翻院充满着活力。
翻院举办过很多大型活动,翻院人也在学校各种活动中取得很好的成绩。
(这一点毫不夸张,翻院人超牛,各种活动都是数一数二的。
)翻译学院与外国语学院相比较:外院重理论,就是向搞研究方向去的,只招文科生(2010年);翻院重实践,向应用方向去的,文理兼招(2010年)。
翻院就业率去年在中大排第八,外院则是在倒数那头(当然,其中有有很多外院人继续读研读博钻研学术还没找工作的因素在里面)。
About 我的专业:英语(翻译)一、课程介绍:大一专业必修课程:综合英语(精读):比较类似于高中英语课讲课文讲词组英语泛读:每周要求读一本英语文字作品。
大一以世界名著(小说、剧本)为主,据说大二大三开始读历史材料、法律文件什么的,每周考一次试英语听力:教授听力技巧,需把自己课后听的东西汇总写listening log英语语法:纯教授语法的课,实在是有点枯燥枯燥枯燥…英语语音:教授地道英语发音技巧,超推荐的课!可以学到很多英语口语:外教上课,课堂会有很多讨论之类的,以练习口语为主第二外语:供选的有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韩语、阿拉伯语、俄语等大一专业选修课程:英美社会与文化:讲授英美历史、文化知识等文科数学:难度介于高三理科和大学高数之间其他公共必修课:思修、史纲、计算机、体育…二、一些心得:1、可能有人很鄙夷英语专业,自己当初选专业就是因为喜欢英语才报的,如果你本身对英语不感冒千万别报这个专业,因为每天对着这么多英语会想吐!我刚入学也因为学的东西都围绕着“英语”转超级单一而苦恼过,甚至萌生过转专业的念头。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一、系部简介外国语言文学系创办于2005年(下设大学英语教研室),目前在校生736人。
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立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应用、改革创新”的教学理念,培养英语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素质优良的应用型人才。
全系现有专任教师40人,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约占30%,来自中山大学等国内外重点大学毕业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占85%,担负全院大学英语和英语专业的所有基础课、专业课及第二外语德、日语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办学特色从系主任到每位青年教师都十分重视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
近年来,外语系坚持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探讨英语教学理念与方法,不断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培养出一批学生喜爱的青年教师鼓励学生在重视英语“听、说、写、读、译”等基础训练及应用能力提高的同时,多选修其他学科、专业开办的公共选修课,使自己博学多才;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身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外语系学生活动精彩纷呈,近年来成功举办了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话剧比赛、英语辩论赛、电影原声配音大赛等大型学术活动,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由学生自办的系报《Young Explorers》成为学生们展示风采、集思广益,促进学习交流的平台全国高校英语专业统一考试的通过率,都远高于同类型院校英语专业的平均通过率。
三、就业情况全系历年平均就业率为96%。
整体就业质量相对较高,有不少毕业生进入国家机关、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旅游、中小学等单位,从事公共关系、国际商务、涉外管理、涉外事务以及英汉笔译和口译、教学培训等工作。
每届毕业生中均有多位同学升入国内外知名大学进一步深造。
四、系主任简介系主任:林烈城,中山大学教授。
1982年至今长期从事高校外语教学工作,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巴黎)英文翻译、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访问学者;曾历任广东省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理事长。
先后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及中山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
翻译学院俄语(俄英双语方向)专业培养方案(2013级)一、培养目标通过四年本科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俄语和英语实践能力强、知识面广、有一定专业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和开拓创新意识的俄英双语复合型人才,使之能适应中国对外交流的发展要求,在毕业后能够从事与俄语、英语有关的涉外事务、管理、出版、文秘、教育、旅游、大众传媒等部门的工作,也能为今后在俄、英语学术领域继续学习深造奠定基础。
本专业的教学,重点在于训练学生的俄语实践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几个方面,同时兼顾俄语语言学、文学、文化、经贸、外事等方面的知识,以期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不同岗位工作的需求并有较强的职场竞争力。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本专业方向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俄语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实践技能,同步提高其俄、英语双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并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使之具有从事与俄语、英语有关的对外经贸、文化教育、大众传媒等领域工作的业务水平。
同时,鼓励学生辅修其它专业的课程,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及健全的人格。
具体如下:1、在基础阶段(1、2年级)应以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组编制的《高等学校俄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为基准,向学生传授俄语基础知识,进行全面严格的训练,使学生对俄语国家文化国情有初步了解并具有俄语交际的初步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第二学年能够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俄语专业四级考试。
2、在高年级阶段(3、4年级),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组编制的《高等学校俄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全面加强学生的俄语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扩大学生对俄语国家文化国情的了解,鼓励学生选修经贸类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组织学生在第四学年中参加由教育部组织的俄语专业八级考试。
3、在高年级阶段还要指导学生上好计算机应用及多媒体教学等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加强学生的双语运用及综合协调能力,使其成为有较强竞争力的专门人才。
中山大学外语教学中心中山大学外语协会金风送爽、层林叠翠,中山大学又迎来了新一届的同学们。
新同学步入新环境,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困惑,其中当然也包括大学英语学习方面的问题。
这里我们谨就与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和学习有关的一些问题作简要说明,以便同学们能明确和适应大学英语学习的特点、任务和方法,及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在英语学习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目录——Part1——大学英语:一.大学外语教学中心介绍 (5)二.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介绍 (5)三.分级考试专栏考试介绍 (8)名师指导 (10)经验之谈 (10)四.主要考试介绍 (11)五.大学英语学习的建议 (13)六.四、六级考试介绍 (15)Part2——英语专业:七.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介绍 (16)Part 3关于外语协会 (18)Part4 附录:1.各种英语学习资源 (20)2.其他考试介绍(GRE、雅思、托福) (24)愿这本小册子像一盏微弱的航标,让你在一片混沌中看到前进的方向,帮助你尽快适应大学的英语学习!一.中山大学外语教学中心简介中山大学大学外语教学中心前身为外国语学院下设的大学英语教学部和研究生外语教学部,主要负责全校公共外语和应用外语的教学与研究。
中心下设大学英语教学部、研究生外语教学部、应用外语教学部和大学外语教育研究所等教学和科研部门,目前共有教职员工7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9人,讲师46人。
大学英语教学部负责全校除英语专业以外所有专业约万人的大学英语1~6级课程和专科英语教学任务;研究生外语教学部负责全校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研究生课程班的公共外语教学任务;应用外语教学部负责全校专业用途英语的教学与研究,目前设有商务英语和传媒英语两个方向并计划增设英语教育等英语专业方向,招收网络教育的本专科学生;大学外语教育研究所专门从事大学外语教育研究。
二.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介绍(一)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学分安排我校大学英语部在岗教师一共只有四十二位(不到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一半),承担着两个年级13,000多学生的英语教学。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一)博士学位论文撰写要求博士学位论文可用中文撰写,也可用外文撰写。
用中文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按“中山大学学位论文格式要求”撰写。
用外文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按“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撰写。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如用英文撰写,必须用电脑进行文字输入。
要求英文用Times New Roman12号字体;中文用宋体、5号字体,行距1.5。
用A4(210mm X 297mm)白纸打印。
除封面、扉页1、扉页2、《原创性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和《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中文摘要、英文文摘用单面复印外,其余均要求双面复印。
学位论文的封面和封底由学校研究生院统一印刷,博士生应按要求认真填写,并在学位论文封面的编号处打印上自己的学号,密级处填写“公开”。
博士学位论文正文的长度一般不少于100页。
博士学位论文除封面和封底外,其主体部分应包括如下内容:1.扉页1(Title page one)。
该页的内容有:论文的中文标题、外文标题、专业名称、作者中文姓名、导师中文姓名、答辩委员会主席和成员的签名、论文答辩日期。
2.扉页2,又称书名页(Title page two)。
该页应全用外文著录,内容包括:学位论文标题、专业名称、作者姓名、导师姓名、学位授予单位的全称(即:中山大学)、论文提交的年月。
注意,在“学位授予单位”的上方,应写上这条款目: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ment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Doctor of Philosophy3.《原创性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和《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在扉页之后并排在同一页上。
4.致谢(Acknowledgements)。
5.英文、中文摘要(English and Chinese Abstracts)(含关键词3-8个)。
翻译学院阿拉伯语专业培养方案(2010级)阿拉伯语是世界主要语言之一;是联合国确定的第六种工作语言。
从阿拉伯半岛开始,穿过“肥腴月湾”(即西亚一些讲阿拉伯语的国家,这些国家所在的地区,形同新月,因此得名。
)一直延伸到大西洋的广阔地带,都讲这种语言。
它是下列二十二国的官方语言:沙特阿拉伯、也门、阿联酋、阿曼、科威特、巴林、卡塔尔、伊拉克、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索马里、吉布提、毛里塔尼亚、科摩罗、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
阿拉伯国家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是亚、欧、非三大洲连接之地,也是海上重要的交通枢纽,被称为“两洋五海之地”。
阿拉伯国家矿藏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富。
把阿拉伯语当作母语的人数超过二亿七千多万。
此外,其他一些国家还有数百万伊斯兰教教徒也程度不同地懂得一些阿拉伯语,因为它是伊斯兰教神圣《古兰经》的语言。
一、培养目标随着中国和阿拉伯各国的经贸文化教育等方面交流的不断发展,阿拉伯语的应用更加广泛,社会对阿拉伯语人才的需求有很大的提高,就业领域也有日益多样化的趋势。
阿拉伯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阿拉伯语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复合专业知识,较深的中阿文化修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独立工作能力,能熟练运用阿拉伯语从事翻译、教学、科研和外事外贸工作的阿拉伯语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1、学生具有外语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语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
2、基础阶段(1、2年级),重点培养学生在阿语语言、基础语法及听说能力上的技能,通过全国《阿拉伯语专业四级水平考试》。
3、基础阶段以专业课学习为主,同时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比例选修全校性的公选课、素质教育选修课,以加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4、高级阶段(3、4年级),按照《高等学校阿拉伯语专业阿语本科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在学生通过基础阶段的训练,初步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强阿拉伯语语言规律和文化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翻译学院英语专业培养方案〔2021级〕一、培养目标英语专业学生经过四年本科学习,应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根底和较全面的英语文化知识,第二外语到达初、中级水平。
英语专业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以及健全的人格和高尚情操。
按照学生兴趣并结合学院安排,英语专业分为四个培养方向:翻译、商务外语、对外汉语及国际事务。
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深厚的中西文化修养,熟悉中、英语言差异,具备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语言教学技能、熟悉相应国家/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
本科毕业生将广泛效劳于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及跨国公司,从事专业语言效劳或广义的语言文字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教学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1、学生具有外语工作者所需的语言文化知识、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2、在根底阶段〔1、2年级〕应以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编制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根底阶段教学大纲?为基准,使学生在英语语音、根底语法及听说能力上具备良好的素养,在第二学年能够在自愿根底上参加并顺利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组织的英语专业四级考试。
3、在根底阶段,以语言技能课为主,同时指导学生按一定比例选修全校性的公选课、素质教育选修课,以增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4、在高级阶段〔3、4年级〕,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编制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在学生通过根底阶段的训练已经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根底上,进一步加强语言规律和文化知识的传授。
翻译方向将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包括笔译、连续传译、同声传译、专题口译和专题笔译等,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及翻译实践能力;商务外语将进一步加强语言规律和文化知识的传授并开设相应的商务谈判、金融学、企业管理等商务外语课程;对外汉语方向将参照原国家教委制订?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定方法?及教育部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制订的?汉语科目考试指南?、?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科目考试指南?、?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案设计?的具体要求,全面学习现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导论等课程,也将学习中国文化面面观等课程;国际事务方向将开设相应的国际事务知识及区域研究系列课程,包括美国研究、欧洲研究、东亚概况等。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
要求学生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科学修养,身心健康;精通英语、掌握一门第二外国语,在英语语言文学方面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成为在“英诗与诗论”、“功能语言学或应用语言学”、“当代西方文学/文化批评理论”方向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科学研究人才和从事高校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英诗与诗论2.功能语言学/应用语言学3.文学/文化批评理论三、招生对象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有关规定要求。
四、学习年限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有关规定要求。
五、课程设置(注:专业必修课根据个人的研究方向而修;专业选修课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修)六、培养方式与方法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考核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要求博士研究生答辩前在管理学科学位分委会确定的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或接纳发表)两篇或两篇以上学术论文,其他要求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参考文献1.Wimsatt, W. K. Jr. & Cleanth Brooks. Literary Criticism: A Short History.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Inc.,1957.2.Lodge, David. 20th Century Literary Criticism. London: Longman, 1972.3.----. Modern Criticism and Theory: A Reader. London & New York: Longman, 1988.4.Fowler, Roger. Linguistic Critici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5.Culler, Jonathan. Structuralist Poetics.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75.6.---. On Deconstruction. London & Henley: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85.7.Davis, Robert Con & Ronald Schleifer.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London: Longman, 1994.8.Harlend, Richard. Literary Theory from Plato to Barthes: An Introductory History. New York: St. Martin’sPress, 1999.9.Jameson, Fredric. Postmodernism, or the Cultural Logic of Late Capitalism.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1992.10.Mongia, Padmini. Contemporary Postcolonial Theory: A Reader. London: Arnold, 1996.11.Ryan, Kiernan. New Historicism and Cultural Materialism. London: Arnold, 1996.12.Williams, Raymond. Marxism and Literatur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7.13.Bloomfield, L. Language: New York: Henry Holt and Company, 1933.14.Eggins, S. 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London: Pinter, 1994.15.Fawcett, R.P.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Social Interaction: towards an integrated model of a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and the other components of a communicating mind. Heidelberg: Julius Groos, 1980. 16.Halliday, M.A.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 London:Edward Arnold, 1978.17.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nd ed.) London: Edward Arnold. 1994.18.Levinson, S. C. Pragma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19.Lock, G. Functional English Gramma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20.Martin, J.R. English Text: system and structure.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2.21.Quirk, R. et al.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London: Longman, 1985.22.Sampson, G. Schools of Linguistics: competition and evolution. London: Hutchinson, 1980.23.Saussure, F. de A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New York: Philosophical Library (originally published 1916),1959.24.Schiffrin, D. Approaches to Discourse. Oxford: Blackwell, 1994.25.Swales, J.M.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 1990.26.Tench, P. The Intonation System of English. London: Cassell, 1996.27.Rivkin, J. & M. Ryan. Literary Theory: An Anthology. Blackwell, 1998.28.Eagleton, T. 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3.29.Green, K. & J. Lebihan. Critical Theory and Practice: A Coursebook. Routledge, 1996.30.Adams, H. & L. Seasle. Critical Theory Since 1965.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89.31.Guiraud. P. Semiology. George Gross <Tr.>. Routledge, 1975.32.Eco, U. A Theory of Semiotics. USA: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79.33.Palmer, R. E. Hermeneutics. USA: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34.Bleicher, J. Contemporary Hermeneutics. USA: Routledge, 1980.35.Noth, W. Handbook of Semiotics.1990.36.Howard, R. J. Three Faces of Hermeneutics. US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2.。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山大学广州英语培训中心招生简章中山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原外语系)诞生于中山大学创办时期,至今已有80多年历史。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完善,有语言实验室、多媒体教学课室,卫星电视教学网络系统等先进教学设备。
中山大学广州英语培训中心,创建于198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11个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培训部之一,现隶属外国语学院。
中心受教育部和中山大学双重领导,主要任务是对教育部选派的出国留学生、进修生和高级访问学者进行出国前的外语强化培训。
同时,在完成教育部出国留学人员培训任务的前提下,还接受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的外语培训。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山大学广州英语培训中心,长期以来,在成人教育办学过程中,一直秉承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办学宗旨。
教学的特点主要是以人为本,采取交流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外语强化培训,培养学生扎扎实实的语言基本功,着重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强调语言实用性、交际性和准确性。
20多年来,为事业单位及社会培养了大批各类不同层次的外语人才,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得到学生的好评与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欢迎有志者前来咨询、报读。
报名地点:广州新港西路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一楼联系电话:84110970 84113240 84113130 840360932008年招生一览表以上各班由本院富有教学经验及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任教,学生在以上各班学习期间表现良好,修完全部课程,考核及格,可申请办理中山大学成人教育培训结业证书(证书费20元)教学及学习管理: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不准迟到、旷课、有事必须请假,无故旷课达40%以上作自动退学处理,所交费用恕不退回。
学生每次上课务必带听课证备查。
本学院可根据教学情况需要对各班的课程设置、教材、教学内容及上课时间作适当的调整。
学习期间,法定假期按规定放假。
工学院能源及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髙、能力强、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能源及动力工程专业髙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毕业生能够在大型液化天然气站、空分及低温设备公司、制冷及空调设备公司、大型石油天然气企业、城市燃气公司、市政企业及管理部门、燃气利用技术公司、热能动力公司、节能技术公司、能源利用及节能行业及管理部门等从事技术、计划、规划、开发、管理及设计工作。
也可在髙等学校、科研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等工作。
可以进一步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基础及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通过系统地学习教学计划中的课程,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髙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电工学及电子技术、现代控制理论、工程材料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等基础知识。
、具有本专业领域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液化天然气技术、天然气利用技术、制冷及空调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写、译的基础,能顺利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较强的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和应用能力。
、对本专业教学计划设置的必修课及选修课程,必须取得规定的学分,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学好各门选修课。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创新意识、组织管理能力和较髙的综合素质。
三、授予学位及修业年限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五、专业核心课程:按培养要求列出专业课程门左右。
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学及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流体机械及管网、热质交换设备。
中山大学各学院(系).专业介绍(以中山大学招生资料为原材料编制,仅是各个学科专业的简介,并不涉及各个专业在中大或者全国的地位,如需了解可通过网站或各院系咨询电话。
资料如有不足或缺失,请多多谅解!)人文科学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国际视野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素质人才。
学生毕业后适合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宣传策划与高级秘书工作,新闻出版。
广播电视等单位的记者、编辑工作,高等学校或者研究机构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院系咨询电话020- 网址/历史学系历史学专业培养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知识、具有广阔胸襟和博雅修养、适应国家与社会各行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每年本科毕业生接近一半获得免试读研资格,他们分别在本校或被推荐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其余毕业生主要在党政部门、文化事业机构、传媒机构、旅游部门等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工作。
历史学科的就业率在广东全省排在首位。
院系咨询电话: 020- 网址:http://202.116.73.111/人类学系人类学专业培养掌握人类学基础理论、方法、技术的专门人才,毕业后能适应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共组织和私有机构等对综合组织协调人才的需求,胜任相关的文化、公共事业、宣传、社会评估、宗教、民族、民政、政策研究等工作。
考古学专业培养文物考古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宜在考古研究机构、文物鉴定机构、文物博物馆、文化旅游等部门工作,也适宜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
本科毕业后可继续攻读硕、博士学位,部分学生获得全额奖学金去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深造。
院系咨询电话:020- 网址:/school/default.aspx哲学系哲学专业哲学为从最广深的时空领域认识与反省人类的思想与行为,从而培养有敏锐的观察力与创新意识、严谨的理论训练与良好的精神气质的一个学科。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具有高尚的学术道德和人文情操,积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贡献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具有较扎实的英美文学、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运用能力。
第二外语(日语、法语、德语、俄语)应具备阅读相关文献的能力和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
能从事英美文学研究或英语国家文化研究,能胜任高校教学。
二、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3年。
第1.5学年进行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的学习,文献阅读的撰写,公开作一次学术报告;第二学年进行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开题和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最后半年进行学位论文的修改和答辩准备。
三、培养方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学术讨论、研究实践相结合,并由各方向导师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四、研究方向01、比较文学研究02、英美现当代文学研究03、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五、课程设置(见附件)六、科学研究、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包括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开题报告)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基础理论水平、基础专门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反映,也是学位授予的重要依据。
根据“硕士生以课程、学位论文并重,博士生以做学位论文为主”的原则,硕士生应有二分之一左右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
1.硕士研究生必须至少进行“三助”(助研、助管、助教)工作中的两项,具体由导师确定。
完成后按研究生院规定的表格填写报告,导师签字后交培养单位成绩管理员存档,并获得1学分。
2.硕士研究生必须进行文献阅读环节撰写。
由学位点规定硕士研究生必读的经典著作、期刊,并进行综合考试或文献综述报告方式或答辩方式进行统一检查和考核。
考核不合格,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考核合格,可获得2学分。
3.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每年参加20次学术活动,研究生院实行打卡制度,可获得1学分。
2013年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英语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之一,是国际事务中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交流的重要工具。
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较深的中西文化修养、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全面型英语人才。
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可胜任企业、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涉外工作。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根据英语专业教学的规律,将4年的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一年级和二年级)和高年级阶段(三年级和四年级)。
2、基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侧重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良好的学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导入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为进入高年级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3、高年级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4、在高年级阶段(三、四年级)里,学生可以选择三个专业方向(语言、文学、翻译)其中一个作为学习重点,选修相关的课程。
修够专业方向选修课规定的学分,便可获得英语专业某个专业方向的毕业证书。
5、初步掌握一门第二外国语(日语、法语、德语或俄语),借助词典看懂一般难度的所修语言的书刊。
6、全部学生在第四学期顺利通过全国英语专业四级统测,绝大部分的学生在第八学期能顺利通过全国英语专业八级统测。
7、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
三、授予学位
—1—
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修业年限:四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程内总学时
五、专业核心课程
外国文化Ⅰ-Ⅳ、文学作品选读Ⅰ-Ⅳ、英语翻译Ⅰ-II、语言学概论、英美文学概论。
六、专业特色课程
创意写作、功能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化系列讲座
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一)
八、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二)
—2—
附表一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1包含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2个学分。
2包括技能18天,理论36学时。
—3—
—4—
—5—
—6—
—7—
附表二
英语专业辅修教学进程计划表
说明:1.在英语系师资允许的条件下开课。
2.学生完成辅修课程须修满26学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