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消化
- 格式:ppt
- 大小:4.38 MB
- 文档页数:31
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工艺选择与设计要点概要污水处理厂是处理城市污水的重要设施,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是不可避免的副产品。
污泥处理的关键是通过适当的处理工艺将其稳定化,减少体积,降低有机物含量,最终达到无害化处理的要求。
厌氧消化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污泥的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泥厌氧消化工艺的选择与设计要点。
一、污泥厌氧消化工艺选择污泥厌氧消化是将污泥暴露于缺氧条件下,通过厌氧消化菌群的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
具体的工艺选择可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污泥特性:包括含水率、固体含量、有机物含量等。
不同特性的污泥适合不同的厌氧消化工艺。
对于具有较高含水率的污泥,可选择高固体含量的高干物含量厌氧消化工艺;对于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污泥,则可选择高有机负荷的高负荷厌氧消化工艺。
2.处理效果要求:厌氧消化工艺的选择也要考虑处理效果的要求。
例如,如果目标是达到更高的甲烷产量,可以选择温度控制的高温厌氧消化工艺。
3.资源利用: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生的甲烷是可再生能源,可用于发电、热能供应等方面。
因此,工艺选择时也要考虑是否有资源利用的需求。
二、污泥厌氧消化工艺设计要点在进行污泥厌氧消化工艺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1.厌氧消化温度:厌氧消化适宜的温度是其正常运作的关键。
通常,选择35-55摄氏度的中温厌氧消化工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稳定处理效果。
对于高温厌氧消化,温度一般需要控制在50-65摄氏度。
2.反应器类型选择:常见的厌氧消化反应器类型包括连续搅拌反应器(CSTR)、上升流式厌氧消化反应器(UASB)等。
CSTR适用于处理污泥浓度较低、泥量较多的情况;UASB适用于处理污泥浓度较高、泥量较少的情况。
3.进气与搅拌:在厌氧消化过程中,需要保证反应器内的气体和污泥充分混合。
可以通过进气系统和搅拌系统来实现。
进气可采用自然通气或机械通气,搅拌可采用机械搅拌或气泡搅拌等方式。
4.pH控制:厌氧消化过程中,pH值的控制对于菌群的生长和产气有重要影响。
厌氧消化,厌氧酵解,厌氧发酵,有氧分解的关系1. 引言1.1 概述在今天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对于有机废弃物的处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厌氧消化、厌氧酵解、厌氧发酵和有氧分解是目前常用的有机废弃物处理方法。
这些方法在去除或转化有机废弃物方面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方法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厌氧消化与厌氧酵解、厌氧发酵以及有氧分解之间的相互联系。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章节结构对厌氧消化、厌氧酵解、厌氧发酵和有机分解进行详细分析:引言,厌氧消化与厌氧酵解的关系,厌氧发酵与厌氧消化的关系以及有氧分解与厌氧消化的关系。
最后,通过总结论点来回顾文章主要内容。
1.3 目的本文旨在阐明不同废弃物处理方法之间的联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废弃物处理方式。
同时,本文也将介绍各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场景,以更好地指导实际操作并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
*请注意,由于普通文本格式无法呈现标题层级结构,以上内容只是对"1. 引言"部分的描述,并非完整文章。
2. 厌氧消化与厌氧酵解的关系2.1 厌氧消化的定义与原理厌氧消化是一种微生物降解有机废弃物的过程,它在缺乏氧气的条件下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类型的细菌和古菌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应将有机废弃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沼气和其他代谢产物。
厌氧消化的原理基于微生物共生作用。
在一个无氧环境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以协同方式合作,相互促进并参与有机废弃物分解过程中所需的反应。
基本上,厌氧消化包括两个主要步骤:厌氧酵解和产甲烷菌的产甲烷发酵。
2.2 厌氧酵解的过程与作用厌氧酵解是厌氧消化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带来废水或污泥中存在多种有机废弃物,在无氧条件下被微生物降解为低分子量有机物。
这些微生物主要是厌氧酵母菌和产有机酸的细菌,它们通过发酵作用将有机废弃物分解为短链脂肪酸、醇类和其他有机化合物。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厌氧消化过程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2. 掌握厌氧消化实验的操作步骤。
3. 分析厌氧消化过程中不同因素对产气量的影响。
4. 探讨厌氧消化技术在有机废物处理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厌氧消化是一种在无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机废物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水和其他副产品的生物化学过程。
该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水解酸化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猪粪、玉米秸秆、厌氧消化菌接种剂、蒸馏水、pH试纸、温度计、搅拌器、气体收集装置等。
2.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发酵罐、pH计、气体分析仪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将猪粪和玉米秸秆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制成有机废物混合物。
2. 接种:将厌氧消化菌接种剂加入混合物中,搅拌均匀。
3. pH调整:使用pH试纸检测混合物的pH值,调整至6.5~7.5。
4. 装罐:将混合物装入发酵罐中,密封。
5. 培养:将发酵罐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在35℃条件下培养。
6. 产气量测定:每隔一定时间,使用气体收集装置收集发酵产生的气体,并使用气体分析仪测定甲烷含量。
7. 数据分析:记录不同时间点的产气量,分析厌氧消化过程中不同因素对产气量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pH值对产气量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pH值对产气量有显著影响。
当pH值在6.5~7.5范围内时,产气量较高。
这是因为该pH值范围内,厌氧消化菌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最为旺盛。
2. 温度对产气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产气量有显著影响。
在35℃条件下,产气量较高。
这是因为该温度范围内,厌氧消化菌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最为旺盛。
3. 有机物浓度对产气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有机物浓度对产气量有显著影响。
当有机物浓度较高时,产气量较高。
这是因为有机物浓度越高,厌氧消化菌可利用的底物越多,产气量越高。
4. 接种剂对产气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接种剂对产气量有显著影响。
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甲烷发酵阶段是厌氧消化反应的掌控阶段,因此厌氧反应的各项影响因素也以对甲烷菌的影响因素为准。
一、温度因素厌氧消化中的微生物对温度的变化特别敏感(日变化小于2℃),温度的蓦地变化,对沼气产量有明显影响,温度突变超过肯定范围时,则会停止产气。
依据采纳消化温度的高处与低处,可以分为常温消化(10—30℃)、中温消化(33—35℃左右)和高温消化(50—55℃左右)。
二、生物固体停留时间(污泥龄)与负荷三、搅拌和混合搅拌可使消化物料分布均匀,加添微生物与物料的接触,并使消化产物适时分别,从而提高消化效率、加添产气量。
同时,对消化池进行搅拌,可使池内温度均匀,加快消化速度,提高产气量。
搅拌方法包括气体搅拌、机械搅拌、泵循环等。
气体搅拌是将消化池产生的沼气,加压后从池底部冲入,利用产生的气流,达到搅拌的目的。
机械搅拌适合于小的消化池,液搅拌和气搅拌适合于大、中型的沼气工程。
四、营养与C/N比厌氧消化原材料在厌氧消化过程中既是产生沼气的基质,又是厌氧消化微生物赖以生长、繁殖的营养物质。
这些营养物质中*紧要的是碳素和氨素两种营养物质,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肯定比例的氮素和碳素(COD∶N∶P=200∶5∶1)。
原材料C/N比过高,碳素多,氮素养料相对缺乏,**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限制,有机物的分解速度就慢、发酵过程就长。
若C/N比过低,可供消耗的碳素少,氮素养料相对过剩,则简单造成系统中氨氮浓度过高,显现氨中毒。
五、有毒物质挥发性脂肪酸(VFA是消化原材料酸性消化的产物,同时也是甲烷菌的生长代谢的基质。
肯定的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但过高的VFA会抑制甲烷菌的生长,从而破坏消化过程。
有很多化学物质能抑制厌氧消化过程中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这类物质被称为抑制剂。
抑制剂的种类也很多,包括部分气态物质、重金属离子、酸类、醇类、苯、氰化物及去垢剂等。
有机固体废物厌氧消化技术综合评述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垃圾。
而本文主要从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工艺、特点、及其优势等方面对城市垃圾的厌氧消化处理做了一些介绍。
主要集中于对厌氧消化技术的原理和国内外工艺的介绍。
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了一些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厌氧消化;固体废物;沼气发酵一、厌氧消化技术介绍1、厌氧消化技术的定义及其历史发展厌氧消化技术指的是废物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质被厌氧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甲烷、二氧化碳和化学物质(如:N、P无机化合物等)的生物化学过程。
无论是酸性发酵,还是沼气发酵,参与生化反应的氧都是来自于水、有机物、硝酸盐或被分解的亚硝酸盐。
人们对厌氧消化技术的利用早已有了十分悠久的历史。
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起,我国农村地区就开始兴建沼气池,利用人畜粪便和一些农业废物进行厌氧发酵,从而产生沼气以供家庭取暖、照明和炊事之用。
在工业上,为使粪便和污泥减量化和稳定化,厌氧消化技术也逐渐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的出现,许多国家积极开发新能源,而厌氧消化技术可以“变废为宝”,将大量的可生物降解有机垃圾变成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因此具有极大的优势。
在有机废物处理中,厌氧消化技术应用最多的,是欧洲的一些国家。
截至2000年,欧洲的固体垃圾中,厌氧处理的垃圾总量已达100万t/a,占总处理量的1/4,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而在我国,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物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利用厌氧消化技术进行发酵产沼。
早在1999年,上海市就建成102个畜禽场污水治理工程;福建省福清市建成的治理畜禽场污水工程成功率和运行率达100%;河北省石家庄市采用微生物高温发酵生产优质有机料技术,建鸡粪发酵厂治理鸡粪污染;江苏省靖江市为解决农村能源及畜禽粪便污染环境问题,有16家畜禽养殖场建起沼气生物链工程。
[1]目前,作为一种有机固体废物的资源化技术,厌氧消化技术已经得到了极为普遍的应用。
厌氧消化的概念
厌氧消化
厌氧消化是一种消化过程,在这种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组分,产生真空,气体或其他物质。
厌氧消化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过程发生,其主要的化学反应就是厌氧条件下发生的氧化降解、微生物分解或混合分解。
厌氧消化也可以用来消化有机废弃物,以去除其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
厌氧消化是一个自然或人工可以控制的消化过程,它可以消除有机废物中大分子有机物中的氮和碳,这些物质可以通过水或空气的循环得以利用。
厌氧消化所消化的有机废物,不仅可以生产沼气、污染物吸附剂或其他物质,还可以有助于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厌氧消化过程具有许多优势,首先,它利用低温即可进行,可以省去大量的能源;其次,厌氧消化可以有效利用稀有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最后,厌氧消化可以有效地去除有毒物质。
厌氧消化的主要步骤包括搅拌添加(搅拌时间以及搅拌时的温度)、发酵(温度控制)、膜过滤(滤液消耗量)以及活性炭吸附(活性炭的选择)等。
厌氧消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如生物反应釜发酵、塑料板发酵、真空发酵等。
利用厌氧消化过程消化有机废物,可以获得高品质的废水,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人类节省能源和环境资源。
- 1 -。
2.厌氧消化的原理厌氧消化是指在厌氧(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将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成甲烷、二氧化碳、无机营养物质和腐殖质等简单化合物的生物化学过程。
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多种不同微生物的代谢过程相互影响、干扰,形成了非常复杂的生化过程。
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量学者和研究人员对厌氧消化过程中的微生物及其代谢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经研究探索,厌氧消化复杂有机物的厌氧消化过程可以分为两段理论、三段理论以及四段理论。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介绍各理论。
1).两段理论:该理论是由Thumm.Reichie(1914)和Imhoff(1916)提出,经Buswell.NeaVe完善而成的,它将有机物厌氧消化过程分为水解酸化(酸性发酵)阶段和产甲烷(碱性发酵)两个阶段,相应起作用的微生物分别为产酸细菌和产甲烷细菌。
在第一阶段,复杂的有机物(如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在产酸菌(厌氧和兼性厌氧菌)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为低分子的中间产物以及生成能量,这些中间产物主要是一些低分子有机酸(如乙酸、丙酸、丁酸等)和醇类(如乙醇),并有氢、CO2, NH4+、H2S等气体。
在这一阶段里,由于有机酸的大量积累,使发酵液的pH值降低,pH值可下降至6,甚至可达5以下。
所以此阶段被称为酸性发酵阶段,又称为产酸阶段。
在第二阶段,产甲烷菌(专性厌氧菌)将第一阶段产生的中间产物继续分解成CH4、CO2等。
由于有机酸在第二阶段的不断被转化为CH4、CO2等,同时系统中有NH4+存在,使发酵液的pH值迅速升高达到7~8,所以此阶段被称为碱性发酵阶段,又称为产甲烷阶段。
厌氧消化的两阶段理论,几十年来一直占统治地位,在国内外厌氧消化的专著和教科书中一直被广泛应用。
图7.2.1二阶段理论示意图2).三段理论:随着厌氧微生物学研究的不断进展,人们对厌氧消化的生物学过程和生化过程的认识不断深化,厌氧消化理论得到不断发展。
1979年,M.P.Bryant(布赖恩)根据对产甲烷菌和产氢产乙酸菌的研究结果,在两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阶段理论。
厌氧最佳温度(原创版)目录1.厌氧消化的基本概念2.厌氧消化的最佳温度范围3.温度对厌氧消化的影响4.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正文一、厌氧消化的基本概念厌氧消化,顾名思义,是指在缺氧环境下进行的有机物分解过程。
这种过程主要依靠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可利用的能源。
厌氧消化被广泛应用于沼气工程、污水处理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和经济效益。
二、厌氧消化的最佳温度范围厌氧消化的最佳温度范围一般为 35-45 摄氏度。
在这个温度区间内,厌氧微生物的活性最高,有机物的分解速度最快,产气量也最大。
同时,这个温度范围有利于保持厌氧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能力,有利于维持厌氧消化系统的稳定运行。
三、温度对厌氧消化的影响1.温度对厌氧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微生物的生长速度越快,活性越强。
但是,如果温度过高,会导致微生物死亡或失活,从而影响厌氧消化的效果。
2.温度对有机物的分解速度和产气量也有影响。
在适宜温度下,有机物的分解速度较快,产气量较大。
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降低分解速度和产气量。
四、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1.在设计和运行厌氧消化系统时,应考虑到温度的影响,选择适宜的温度范围,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在运行过程中,应定期检测和监控温度变化,及时采取措施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
3.对于温度变化较大的地区,可以采用保温措施,如覆盖保温材料、建设地下或半地下消化池等,以保持厌氧消化系统的最佳运行温度。
总之,厌氧消化的最佳温度范围为 35-45 摄氏度。
在这个温度区间内,微生物活性最高,有机物分解速度最快,产气量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