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价研究展望_陈秋颖

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价研究展望_陈秋颖

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价研究展望_陈秋颖
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价研究展望_陈秋颖

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

环境风险分析的研究进展作者:黄剑学号:摘要: 环境风险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国外兴起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基本趋于完善。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也开始了对环境风险的重视与基础研究,世界各大国都发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造成了大量人员的死亡,给各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重视,随着环境问题对人们的影响愈来愈严重,环境风险分析成为预防环境污染事故并提供有效应急措施的必要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了环境风险分析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环境风险分析的发展历程及现阶段的研究进展。关键词: 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健康、生态前言: 由于以前以经济发展为主,为了大力的加快经济的发展,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经济上的发展。在外国,比如美国和英国日本这些比我们发达的国家,就是在以环境为代价的基础上取得了经济的发展,虽然经济取得了进步,但是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最后,他们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环保事业正式的发展起来,但是,其所造成的环境问题远远超出其所获取的利益,这也叫用钱来买教训。就以现在我国的情况来讲,虽然强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是为了追求经济的进步仍然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的道路。这种理念给我们的环境和我们自己造成了不堪设想的后果,近些年来污染事件频繁发生,20世纪以来,在世界环境史上发生了几起震惊世界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影响较大的有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市农药厂异氰酸酯毒气泄漏,死亡近两万人,受害20多万人,5万人失明,孕妇流产或产下死婴,受害面积40平方公里,数千头牲畜被毒死;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年发生了光化学烟雾,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1986年前苏联贝利核漏事件,核事故使前苏联和欧洲国家的畜牧业深受其害,当时预测,这场核灾难,还可能导致日后十年中10万居民患肺癌和骨癌而死亡;最近我国渤海湾康菲漏油事故造成环境生态破坏,养殖户损失严重;还有很多事例就不一一列举,所以环境风险评价虽然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在国外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但只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环境风险评价已成为环境保护领域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环境风险评价不仅是环境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亦是当前社会安全保障的迫切需要。正文: 环境风险评价的概念:风险的定义众多,从众多关于风险的定义中可以看出,风险的最大特征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结果的可预知性和损失程度的模糊性。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程度,用风险值R表征;风险R是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其公式如下所示:R[危害/单位时间]=P[事故/单位时间]×[危害/事故]。

深圳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环境风险评价及等级划分深圳人居环境网

附件3 深圳市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环境风险评估及等级划分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目次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危险废物主要环境风险 (2) 5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指标体系的构成 (2) 6 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5) 附录A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指标体系构成 (6) 附录B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环境风险等级划分内因性指标项目及指标分值 (7) 附录C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环境风险等级划分外因性指标项目及指标分值 (9) 1.

深圳市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环境风险评估及等级划分技术规 范(征求意见稿)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在深圳市范围内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本指南为深圳市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环境风险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7号)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8号)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1号)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08号)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5号)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防范环境风险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05〕152号) 《关于发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 2001)等3项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修改单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3年第36号) GB 18484-2001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7-2001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8-2001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HJ/T176-2005 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 GB 1556.2-1995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 HJ/T 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GB 15603-1995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AQ 8001-2007 安全评价通则 GB 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3 术语和定义 3.1 危险废物 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3.2 集中贮存 集中贮存,是指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设施中所附设的贮存设施和区域性的集中贮存设施。 3.3 处置

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生态风险评价及研究进展 摘要:生态风险评价是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生态风险评价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阐述了有关生态风险评价的有关概念,探讨了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概述了国内外在生态风险评价领域的研 究成果。 关键词:生态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评价;评价方法 Review of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Abstract: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ER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and it is in beginning in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d basic concept of ERA, talked about the methods used in studies and reviewed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home and abroad. Keywords: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of assessing ecological risk 引言 自工业革命之后, 随着化石能源的广泛使用,各种矿物质资源大量开采以及化学工业的繁荣,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人类活动也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的损失、酸雨、栖息地破坏、土壤侵蚀、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等,致使环境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并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抑制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世界各国已开展了大量有关生态环境的研究,在环境评价方面也不断深化。风险评价开始于1980年代,经历了二十几年的发展,评价内容、评价范围、评价方法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环 境生态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1 生态风险评价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1.1 基本概念 风险通常指事故(或不利事件)的可能性及其损失或损伤的度量。美国环境保护署 EPA (Environmental Protect Agency)认为风险是由于物质暴露或环境胁迫所引起的人类健康或生态系统受到危害的可能性。生态风险具体指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以至于整个景观层次、地球生态的正常功能受外界胁迫,从而在目前和将来减小该系统健康、生产力、

垃圾填埋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分析报告

垃圾填埋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作者:————————————————————————————————日期:

榕江县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工程社 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榕江县委维稳工作办公室: 根据有关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榕党发[2010]17号文件规定,对“有可能在较大范围内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市政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环境建设”等,必须列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范围。 与县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工程相关的征地、拆迁、项目建设、工程管理等皆有可能引发矛盾纠纷,所以必须对这些重大事项及其潜在风险进行先期预测、先期研判、先期介入、先期化解,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基础之上,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按照上述要求,县住房与城乡建设局作为垃圾填埋场工程的建设责任单位,及时组建了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吸收了有关社会机构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专门工作人员,对“县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进行了全面的、认真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形成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如下: 一、项目概况 榕江县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总投资3696万元;建设规模为日处理80吨生活垃圾,库容52.41万立方米;采用的工艺为改良型厌氧性卫生填埋处理工艺;渗滤液处理采用“预处理+MBR+RO”工艺,处理能力40吨/日;新建8座地埋式垃圾转运站(15吨/座),配置普通垃圾运输车6辆,吸污车1辆;建设地点为古州镇仁育村长冲,场区占地95亩;建设工期为一年。项目建成后服务面积10.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13.33万人(2018年),服务年限10年。

各评价要素(大气、水、噪声、生态、环境风险)的评价范围

1、大气 大气导则规定: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的矩形区域。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 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的范围。 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敏感区重点调查,评价范围外的敏感区不考虑。 2、地表水 水环境导则规定:建设项目水环境现状的调查范围的确定遵循以下原则: 1)应能包括建设项目对周围地面水环境影响较显著地区域。 2)在确定某项具体工程的地面水环境调查范围时,应尽量按照将来污染物排放进入天然水体后可能达到水域功能质量标准要求的范围、污水排放量的大小、受纳水域的特点以及评价等级的高低来判断。 3)河流水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需要考虑污水排放量大小、河流规模(大、中、小)来确定排放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 4)湖泊、水库以及海湾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需要考虑污水排放量的大小来确定调查半径或调查面积(以排污口为中心,以调查半径为半径)。 3、环境噪声 评价范围一般根据评价工作等级确定。 1)对于建设项目包含多个呈现点声源性质的情况(如工厂、港口、施工工地、铁路的站场等),该项目边界外200m内的评价范围能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相应的二级和三级评价的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缩小。 若建设项目周围较为空旷而较远处有敏感区,则评价范围应适当放

宽到敏感区附近。 2)对于建设项目呈线声源性质的情况(如铁路、公路), 线状声源两侧各200m的评价范围一般可满足一级评价要求;相应的二级和三级评价的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缩小。 若建设项目周围较空旷而较远处有敏感区,则评价范围应适当放宽到敏感区附近。 3)对于建设项目是机场的情况,主要飞行航迹下离跑道两端各 15km,侧向2km内的评价范围可满足一级评价要求;相应的二级和三级评价的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缩小。 4、环境风险 导则规定:对危险化学品按其伤害域和GBZ 2 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和敏感区位置确定。大气环境影响一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5km;二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3km。地面水和海洋评价范围按地面水环境导则规定执行。 5、非污染生态环境 导则规定:对于1,2,3级评价项目,要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的方向为扩展距离,一般不能小于8-30 km,2-8 km和1-2 km 。 1)水库水坝建设项目 3级项目以库区为主,兼顾上游集水区域和下游水文变化区域的水体和陆地;1级项目要对库区、集水区域,水文变化区域(甚至含河口和河口附近海域)进行评价。此外,要对施工期的辅助场地进行评价2)跨流域调水 要分别对调出区、调入区和连结区三个部分中,凡是由于水文条件改变而引发的生态影响进行评价 3)线路类(公路、铁路等路线、航线、管线) 陆上线路类评价范围按路线中轴线各向外延伸300-500m; 水上线路类中,江河类包括所经江河段的全河段及其沿江陆地; 海上类主航线向两侧延伸500 m 。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及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 试卷: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影响: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2、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使污染物浓度 降低、性质发生变化,水体自然地恢复原样的过程。 3、大气污染:大气中污染物或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的浓度达到了有害程度的现象。 4、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为达到环境目标值,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条件下,根据该区域的自然净化能力,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二、填空题: 1、环境影响的分类按影响的来源可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2、生态环境影响的补偿有就地补偿和异地补偿两种形式。 3、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 4、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可分为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经常用工作程序来表示。 5、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方法。 6、水体污染源分为两大类: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7、对于一、二、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分别不应小于16~20Km 、10~14Km 、4~6Km 。对于一、二、三级评价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分别不应小于8~30Km 、2~8Km 、1~2Km 。 三、判断并改错: 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是环评工作成果的一般体现。(×)[集中体现] 2、污染物随着污水排入河流后,在河流横向断面上与河水充分混合需要一定的横向断面混合时间。(√) 3、划分环评工作等级的依据是投资者的主观意愿。(×) 4、S—P模式适用于任何状态、任何物质的衰减规律。(×) 5、环境质量评价可以分为回顾性环境评价、环境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评价按评价阶段分可以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四、简答题: 1、中国环境影响影响评价制度有哪些特点? 答:(1)具有法律强制性。(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3)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建设项目。(4)分类管理。(5)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 2、简述环评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答:根据环境和工程的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选择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编制:(1)总则 (2)建设项目概况 (3)工程分析( 4)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 (5)环境影响预测 (6)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7)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及技术经济论证 (8)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9)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 (1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区域重点行业环境风险源分析与管理策略研究

区域重点行业环境风险源分析与管理策略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政策的逐步开放,工业化生产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环境问题也随着凸显,不管是区域政府还是相关企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公众的生活需要都对环境风险因素的评估有着十分迫切的需求。开展环境风险评估研究,为政府及相关管理机构和风险源拥有者制定合理可行的防范与减缓措施提供依据,为有效针对风险问题进行妥善处理的理论实践和行政管理提供支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了环境风险、环境风险物质、环境风险评估的概念,并且引入风险管理理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原理,根据相关理论基础,进一步研究适合我们的区域重点行业风险评估方法。针对国内外4种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欧美国家评价方法在中国区域适用性不强,中国的《指南》环境评估等级较低。 层次分析法和危险指数法相结合的评估方法综合性强,评估等级较细,经过 优化调整后可作为我国区域环境风险评估方法。根据区域重点行业风险源的特征及区域重点风险源工业企业的几种类型,选择层次分析法和危险系数法作为区域重点行业风险源风险评估方法。以深圳坪山区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危险指数法评估坪山区重点行业100家工业企业环境风险水平,评估结果为坪山区涉危重企业的环境风险危险物质等内因性指标风险较高,整体上环境风险管理水平等环境外因性指标中风险更高。因此,坪山区环境风险防控策略是在降低内因性环境风险的同时再争取降低外因性环境风险。 坪山区大多数企业处于一般风险水平状态,一家企业即深圳市坪山区S电子有限公司处于较大环境风险等级。坪山区6个街道中,坑梓街道和坪山街道处于一般环境风险水平的企业数量较多,应重点关注,强化管理。坪山区重点行业环境风险防控策略及管理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创新政府管理模式,二是 规范企业内部管理,三是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四是完善环境应急科技支撑体系。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及其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及其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影响评价(P2)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2.环境质量参数 为表示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和变化趋势的对环境中各种物质的测定值或评定值。根据环境的客观属性提出的,用以表现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指示性变量。 3.熏烟型烟羽 即漫烟型烟羽,多出现在日出后辐射逆温被破坏时。此时,烟轴之上有逆温层,而烟轴之下至地面间气层不稳定,因而烟羽上升扩散到一定程度就受到逆温层的阻挡,使垂直扩散空间仅局限于地面至逆温层底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低层风小,则大气稀释能力就更低,高浓度的烟羽会迅速扩展到地面,造成地面的严重污染。烟雾事件大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4.氧亏 亦称“缺氧量”,指水体中饱和溶解氧和现存溶解氧之差,计量单位mg/L。耗氧愈多,氧亏愈

大,同时由大气补充水中的氧量也愈多。 5.土壤环境容量 土壤环境容量又称土壤负载容量,是一定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证农产品的生物学产量与质量,又不使环境系统污染超过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6.环境质量(P1) 环境状态品质优劣(程度)的表示,是在某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的总体或其中的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是因人对环境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评定环境的一种概念。 7.环境容量(P1) 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未达到环境目标值,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条件下,根据该区域的自然净化能力,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8.辐射逆温 由于地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 9.土壤背景值(P131) 指一定时期内某一指定区域中未受污染破坏的

危险废物处置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

危险废物处置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6-11-04T11:38:54.153Z 来源:《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5期作者:曹传仁 [导读] 危险废物因其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有着严重危害性和破坏性而需特殊处置。 珠海市斗门区环境保护局广东珠海 519000 【摘要】危险废物因其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有着严重危害性和破坏性而需特殊处置。本文将探究危险废物焚烧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从分析项目选址合理性、论证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可靠性、环境风险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的几方面阐述此类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提出环评过程中的重点注意事项,可供参考。 【关键词】废气污染;环境风险;防治措施;地下水;注意事项 引言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危险废物日益增多。由于危险废物具有各种毒性、腐蚀性、易燃性、爆炸性、反应性和感染性,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危害。为预防这种危害的发生,需要对危险废物进行无公害安全处置。焚烧法作为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处理危险废物的主要技术之一。焚烧是指以高温燃烧危险废物,使之分解并无害化的过程,可有效破坏废物中的有害组分,实现危险废物的减量化和无害化。 1 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根据现行《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等规范要求进行选址比选,重点要求如下: ①不允许建设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Ⅰ类、Ⅱ类功能区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即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商业区、文化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②应具备满足工程建设要求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应建在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区;受条件限制,必须建在上述地区时,应具备抵御100年一遇洪水的防洪、排涝措施。 ③厂址选择时,应充分考虑焚烧产生的炉渣及飞灰的处理与处置,并宜靠近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 2 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可靠性论证 2.1 废气污染物组成 危废焚烧类建设项目的有组织废气主要包括储罐区废气、危废焚烧系统废气,其中的主要污染物简介如下: ①酸性气体 HCl:固废中主要含氯有机物焚烧热分解产生,如PVC塑料包装物、含氯消毒或漂白的废弃废物。 HF:来自含氟化合物的燃烧。 ②烟尘 焚烧烟气中的烟尘是焚烧过程中产生的微小颗粒性物质,主要是被燃烧空气和烟气吹起的小颗粒灰分;未充分燃烧的碳等可燃物;因高温而挥发的盐类和重金属等在烟气冷却处理过程中又冷凝或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物质。 ③重金属 烟气中重金属一般由固废含金属化合物或其盐类热分解产生,包括混杂的油墨、药物等。在废物焚烧过程中,为有效焚烧有机物质,需要相当高的温度,使部分重金属以气态形式附着于飞灰而随废气排出,废气中所含重金属量,与废物组成性质、重金属存在形式、焚烧炉的操作条件有密切关系。 ④二噁英类物质 二噁英类化合物是指那些能与芳香烃受体Ah-R结合并能导致一系列生物化学效应的一大类化合物的总称。主要包括75种多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PCDDs)和135种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此外还包括多氯联苯(PCBs)和氯代二苯醚等。 2.2 常用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废气净化装置应有可靠的防腐蚀、防磨损和防止飞灰阻塞的措施。常用烟气净化流程如下: 高温烟气经过余热锅炉降温后,经烟道从上方进入急冷塔急速降低烟气温度。经急冷后的烟气自脱酸塔底部进入,消石灰粉通过定量给料机装置连续均匀地喷入脱酸塔,两者在塔内进行充分混合,可脱除烟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在脱酸塔与除尘器之间串联活性炭喷入装置,利用活性炭具有极大比表面积和极强吸附能力的特性,对烟气中的二噁英和汞等重金属进行吸附;含石灰、活性炭粉尘的烟气从进风口进入布袋除尘器处理。从布袋除尘器出来的烟气通过预冷器进入喷淋洗涤塔,其中预冷器利用喷水方式急速降温,同时可去除一部分酸,进一步除尘;喷淋洗涤塔则利用碱液进一步去除烟气中剩余的酸性气体。 2.3 各类污染物去除机理 (1)烟尘治理措施 焚烧尾气中烟尘主要经布袋除尘器去除。袋式除尘装置是利用多孔纤维材料制成的滤袋将含尘气流中的粉尘捕集下来的一种干式高效除尘装置。布袋除尘器特点如下: ①除尘效率高,特别是对微细粉尘也有较高的除尘效率,一般可达99%。 ②适应性强,可以搜集不同性质的粉尘。例如,对于高比电阻粉尘,采用袋式除尘式比电除尘器优越。 ③使用灵活,处理风量可由每小时数百立方米到数十万立方米。 ④结构简单,可以因地制宜采用直接套袋的简易袋式除尘器,也可采用效率更高的脉冲清灰袋式除尘器。 ⑤工作稳定,便于回收干料,没有污泥处理、腐蚀等问题,维护简单。 ⑥应用范围受到滤料耐温、耐腐蚀性能的限制,特别是在耐高温性能方面,玻璃纤维滤料可耐250℃左右。 (2)酸性气体治理措施 一般采取干法吸收工艺及湿法碱液喷淋工艺控制焚烧尾气中酸性气体排放。干式吸收装置是用压缩空气将消石灰喷入干式脱酸塔内,

环境风险评估

1 总论 1.1概述 1.2 评价目的和工作重点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环境风险评价应把事故引起厂(场)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和防护作为评价工作重点。 1.3 编制依据 1.3.1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12.29; ⑸《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⑹《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1.1; 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 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改),2004.8.28; ⑼《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 ⑽国务院国发(2000)38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11; ⑾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 ⑿《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2009.3.26; 1.3.2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1.3.27;

⑵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8.10.1; ⑶国务院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关于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5.12.3; ⑷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5)152号《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2005.12; ⑸国家环保总局,环控[1997] 0232号《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1997.4.14; ⑹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 1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2001.2.21; 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1]4号《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2001.1.8; 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环发[2001]199号关于发布《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⑼《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2.3.15; 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环办[2006]4号《关于检查化工石化等新建项目环境风险的通知》; ⑾《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保部令第1号),国家环保部、发改委,2008.6.6; ⑿《关于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的通知》安监管管二字[2003]45号. 1.3.3地方性文件 ⑴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发[1994]22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地面水域水环境功能划类规定》的通知>,1994.4.18; ⑵贵州省环境保护局《贵州省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报告》,2001.12; 1.3.4技术导则与规范 ⑴HJ/T 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1993.9.18; ⑵HJ 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2009.4.1; ⑶HJ/T 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1993.9.18;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预测范围与预测时段 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范围与调查评价范围保持一致,预测层位为基岩风化孔隙裂隙含水层。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时段要求,结合项目工程特点和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段为污染发生后的100d 、1000d 和14a 。 2)情景设置 由工程分析可知,项目拆解车间地面按照相应要求做好防渗要求,正常状况下地下水环境影响在可控范围内,故项目仅对事故工况下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 以保守为原则,取废矿物油产生量的5%泄漏,经由包气带渗入地下。根据前述分析,汇水面积15000m 2,根据项目岩土工程勘察可知,项目场地包气带底层岩性为碎石及层块石,渗透系数可达 2.0m/d ,属于强透水性。故认为车间地面一旦破损,废矿物油将随初期雨水全部进入含水层,渗漏量为65.8m 3/a 。 3)预测方法及参数选取 项目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预测层位基岩风化孔隙裂隙含水层,上层碎砾石层,透水不含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本项目采用一维半无限长多孔介质主体一端为定浓度边界和一维无限长多孔介质主体示踪剂瞬时注入的解析法对拆解车间事故工况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具体方法如下: ??? ? ??++???? ??-=t D ut x erfc e t D ut x erfc C C L D ux L L 2212210 式中:x —距注入点的距离,m ; t —时间,d ; ()t x C ,—t 时刻x 处的示踪剂浓度,g/L ;

环境风险评价研究综述

No.62011林业经济FORESTRY ECONOMICS ·综述· 1环境风险评价内涵、种类及处理风险的方法 经济的发展使得生态环境灾害事故频发,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注意到某些行业存在着一定的环境风险,必须采用某些方法在事故发生前进行环境风险评价,以此来减少危害。陆雍森(1999)这样认为:广义上,环境风险评价是指对人类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所引发或面临的危害(包括自然灾害)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等所造成的可能损失进行评估,并据此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狭义上,环境风险评价常指对有毒有害物质(包括化学品和放射性物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进行概率估计,并提出减小环境风险的方案和对策。该 定义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进行了概括,较全面的阐述了环境风险评价过程。郭文成(2001)等认为环境风险评价,广义上讲是指对某建设项目的兴建、运转,或是区域开发行为所引发的或面临的环境问题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等所造成的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并提出减少环境风险的方案和决策。该看法缩小了环境风险评价的范围,而且认为环境风险评价的最终结果是减少环境风险。罗大平(2006)等认为环境风险评价是指由一定的机关或组织对具有不确定性的环境风险可能对人体健康、生态安全等造成的环境后果进行识别、度量、评估的过程或环境管理活动。该定义指出了环境风险评价的主体是机关或组织,并且具体细化了环 收稿日期:2011-03-07 作者简介:孙永刚,黑龙江省林业厅高级会计师。 环境风险评价研究综述 孙永刚 (黑龙江省林业厅哈尔滨150050) 摘要:环境风险评价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兴领域,是环境风险管理和环境决策 的科学基础和重要依据。文章在介绍环境风险评价的内涵、种类及处理风险的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环境风险评价的发展阶段和评价方法,发现采用半定量和定量评价方法在化工石油、油气田、地下水、农田土壤等领域广泛开展生态风险评价、多种污染物的复合作用、非化学因子污染等方面的研究,同时,指出在环境风险评价研究中依然存在很多评价方法,没有形成大范围的推广,环境风险评价的模型计算复杂,健康风险评价没有考虑到其他物种的健康风险,环境风险评价与定价研究相脱节等问题。关键词:环境风险;风险评价;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X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338X (2011)06-0090-04 Review on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Sun Yonggang (Forestry Departmen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Harbin 150050) Abstract: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is an emerging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raised after 70years in the 20th century,and it is the scientific and important basis of environmental risk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deci -sion-making.Based on describing the content of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risk types and methods of treat -ment,the paper analysed the developmentstage and evaluation method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 -tal risk assessment,and found that researches have extensively carried out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the com -pound effect of multiple pollutants pollution,non-chemical factors in the area of the chemical petroleum,oil and gas fields,underground water and soil by semi-quant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s,also pointed out that research in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still did not form large-scale promotion,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 -ment model complex,health risk assessment did not consider the health risk to other species,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and quantitative study are out of touch,and so on.Key Words:environmental risk;risk assessment;review

深圳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评估及等级划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附件8 深圳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评估及等级划分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目次 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填埋场主要环境风险. (1) 4.1主要风险源. (2) 4.2环境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和形式. (2) 5填埋场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指标体系的构成. (2) 5.1内因性指标. (2) 5.1.1生产因素. (2) 5.1.2场址环境敏感性. (3) 5.2外因性指标. (4) 5.2.1综合管理. (4) 5.2.2风险源管理. (4) 5.2.3环境应急管理. (4) 6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4) 6.1基本方法. (4) 6.2填埋场环境风险等级划分的特殊情形. (4) 附录A 深圳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指标体系构成 (5) 附录B 深圳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等级划分内因性指标项目及指标分值 (6) 附录C 深圳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等级划分外因性指标项目及指标分值 (7)

深圳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评估及等级划分技术 规范(征求意见稿) 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深圳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以下简称“填埋场”)的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为深圳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规范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环监字[1996]470 号)《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8号)《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 号)HJ/T 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GB16889-2008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HJ564-2010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 CJJ133-2009 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3术语和定义 3.1 运行期 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作业的时期。 3.2 后期维护与管理期 生活垃圾填埋场终止填埋作业后,进行后续维护、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管理直至填埋场达到稳定化的时期。 3.3 防渗衬层 设置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底部及四周边坡的由天然材料和(或)人工合成材料组成的防止渗漏的垫层。 3.4 渗滤液 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压实、发酵等物理、生物、化学作用,同时在降水和其他外部来水的渗流作用下产生的含有机或无机成分的液体。 3.5 导气井 中间为多孔管,周围为过滤材料的水平棱柱状导气设施。 4填埋场主要环境风险 1

老垃圾填埋场地勘报告范本

老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勘查方案 年月日

前言 老垃圾填埋场基本上都是根据自然地形地貌状况进行堆填,简单填埋未经处理的生活垃圾。这不仅对城市环境卫生造成影响,而且还制约了大量土地的直接开发,更重要的是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致使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受到极大威胁。因此,迫切需要对老垃圾填埋场进行初步勘查,为后期治理的轻重缓急和治理技术方案选择提供科学依据。老垃圾填埋场勘查与常规岩土工程勘察不同,目前国内还未颁布针对老垃圾填埋场勘查与评价的规范及标准。

目录1、工程概况 1.1项目简介 1.2勘探目的、任务及参照的技术标准 1.2.1勘探目的 1.2.2勘探任务 1.2.3参照的技术标准 1.3勘探方法、工作量布置及完成情况 1.3.1初步勘查的工作内容 1.3.2初步勘查与风险评价的工作流程 1.3.3风险评价分级技术指标体系 1.3.4完成情况 2、自然条件 2.1区域地理 2.2区域水文气候条件 3、垃圾场场区地质条件 3.1地形、地貌 3.2地层、岩性 3.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3.3.1地下水的类型及埋藏、分布特点 3.3.2地下水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 4、垃圾和水样检测报告 4.1样品信息 4.2检测内容 4.3检测主要依据 4.4主要检测仪器 4.5检测结果 5、结论及建议

附表 附表1 勘探点一览表 附表2 地层统计表 附表3 勘探点测量成果表附图 勘探孔平面布置图 岩土工程剖面图 钻孔地层柱状图

工程概况 1.1项目简介 1.2勘探目的、任务及参照的技术标准 1.2.1勘探目的 探测的目的为:查明场地内垃圾堆放范围、填埋厚度、及其上覆及下伏地层情况和地下水位、水质情况,以便为设计进行垃圾储量计算等提供有关基础数据;检测垃圾堆体内渗滤液水质,垃圾成分及腐殖土的污染情况;检测垃圾堆体内气体情况,判断垃圾堆体的腐熟情况;通过勘探判断垃圾场是否有塌方的可能。 1.2.2勘探任务 (1)查明场地内垃圾堆放范围及填埋厚度。 (2)查明场地内垃圾上覆层及垃圾下伏地层情况。 (3)查明场地的地下水埋藏情况,提供地下水位,分析其动态特征及对工程的影响。 (4)采取垃圾样件,水样组。 1.2.3参照的技术标准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CJ/T 3039-1995 城市生活垃圾采样和物理分析方法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5.1.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施工期大气主要污染因子为施工粉尘,施工粉尘主要来自晴天时挖掘土方、粉状物料的运输和使用、施工现场内运输车辆的行驶所产生的二次扬尘。扬尘点分散,源高一般在15m以下,属无组织排放。有关资料表明,粉尘的扩散一般在呼吸层进行,特别是输送物料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扬尘尤为突出。鉴于施工场地内扬尘点分散,且波动性较大,难以确定排放源强,本评价利用某典型施工现场及其周边的粉尘监测资料,以说明施工期各类粉尘源对环境的综合作用与影响。 根据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审批的石家庄城市交通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1998年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某施工现场进行了监测,距施工场地不同距离处空气中TSP 浓度值见表5-1及图5-1。 表5-1 施工近场大气中TSP浓度变化表(春季) *:表中所列标准值为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表1中TSP日平均二级标准 由表5-1和图5-1的监测结果可看出,按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表1中TSP 日平均二级标准评价,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可达周围50m左右。 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还对该施工现场洒水与否的施工扬尘影响进行了类比监测,具体监测结果对比见表5-2及图5-2。

表5-2 施工场地扬尘污染状况对比分析表 监测结果表明,施工场地洒水与否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差异很大,采取洒水措施后,距施工现场30m处的TSP浓度值即可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表1中TSP日平均二级标准。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项目施工期间施工粉尘将对施工现场周围的大气环境产生影响,影响范围可至距施工现场约50m处,而洒水、围挡等污染缓解措施可有效减小其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 5.1.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所产生的污水主要有基础施工中泥浆水,建材冲洗水,车辆出入冲洗水等生产污水和施工人员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等。生活污水中主要含有COD、NH3-N类等污染物,生产污水中主要含有泥砂,石油类等污染物。 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排放量约13.68m3/d,污水中各污染物浓度约为:BOD5120-150mg/l,CODCr250-350mg/l,动植物油类50-90mg/l,均超过了GB8978-1996表4中的一级标准。对于施工期的生活污水,应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后排放。一般简便易行的措施是利用化粪池进行处理,化粪池的综合处理效果约为30%,经过处理后,各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均可降低30%左右,对环境的污染有所减轻。

固体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环境影响数值模拟与评价

12 HUANJINGYUFAZHAN ▲ 固体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环境影响数值模拟与评价 李传生 (山东省地质测绘院,山东 济南 250002) 摘要:本文以东营某固体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项目为例,分析了非正常工况持续泄露条件下固体危险废物填埋场渗滤液中Cd 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一旦发生事故,渗滤液将会通过第包气带渗入至地下水中,从而造成地下水污染,使地下水水质恶化。经预测事故状态下,对孔隙水影响有一定影响,影响范围较小。从水平方向看对于第一及第二模拟层,持续泄漏发生后,地下水污染中心浓度均逐步升高,污染面积逐步扩大。从垂直方向看第一及第二模拟层受污染物影响较大,第三模拟层未受到污染物影响,可见随着深度的增加,受污染物影响逐渐减小。 关键词:危险废物;地下水;数值模拟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8)10-0012-03 DOI:10.16647/https://www.doczj.com/doc/084998476.html,15-1369/X.2018.10.006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valuation of 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solid hazardous waste landfill site Li Chuansheng (Shandong Geologic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stitute, Ji’nan Shandong 250002, 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project of a solid hazardous waste disposal center in Dongy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igration law of Cd which is from the l eachate?of?solid?hazardous?waste?landfill?under?the?condition?of?continuous?leakage?of?abnormal?working?conditions?in?groundwater.?In?the?event?of?an?accident,?leachate?would?be?infiltrated?into?the?groundwater?through?the?vadose?zone,?causing?groundwater?pollution?and?worsening?the?groundwater?quality.?Under?the?condition?of?the?acc ident,?the?pore?water?would?be?influenced?and?the?influence?area?would?be?comparatively?small.?From?the?horizontal?point?of?view,?for?the?first?and?second?simulation?lay ers, the concentration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center would be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the pollution area would be gradually expanded after the continuous leakage. Fro m?the?vertical?point?of?view,?the?first?and?second?simulation?layers?would?be?affected?by?the?pollutant,?and?the?third?simulation?layer?would?be?not?affected.?It?can?clearly?b e?seen?that?along?with?the?increase?of?the?depth,?the?influence?of?the?pollutants?decreases?gradually?in?groundwater. Key words: Hazardous waste; Groundwater;Numerical simulation 近年来随着国家环渤海经济区构架的建立与发展,渤海沿岸各城市大力发展新材化工、医药、电子等行业。这些行业在带动当地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危险废物。目前填埋是处理这些废物主要方式之一。但填埋阶段会产生渗滤液,而一旦发生渗漏,会对当地地下水产生污染风险。本文以东营某固体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项目为例,分析项目建设对当地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1 研究区概况 1.1 项目概况 本次论文的研究依托于东营市固体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项目,该项位于东营市东南部。本项目整个工艺流程包括了本项目包括废物收集、运输、计量、贮存;物化处置系统;安全填埋处置系统。通过对项目工艺流程的分析,该项目可能对周围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的污染物为填埋产生渗滤液。 1.2 地质与水文地质1. 2.1 地层岩性 根据项目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从工程地质的角度将场区勘察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自上而下分为7层。分别为: ①1层素填土(Q 4ml ):黄褐色,以粉土为主,湿,松散。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40~0.70m,平均0.53m;②2层粉土(Q 4al+pl ):黄褐色或褐黄色,湿,中密-密实。相近粉砂,局部夹薄层粉砂或粉质黏土。场区普遍分布,厚度:2.50~5.20m,平均3.63m;③3层粉土(Q 4al+pl ):黄褐色或灰褐色,湿,中密-密实。相近粉砂,局部夹薄层粉砂或粉质黏土。仅在北地块场区普遍分布,南地块场地缺失该层,厚度:2.80~5.60m,平均4.07m;④4层粉质黏土(Q 4al+pl ):黄褐色, 可塑。场区普遍分布,厚度:7.10~12.20m,平均10.09m;⑤5层粉土(Q 4al+pl ):黄褐色或灰褐色,湿,密实。相近粉砂,局部夹粉砂。场区普遍分布,厚度:2.40~7.50m,平均4.79m;⑥6层粉土(Q 4al+pl ):黄褐色或灰褐色,湿,密实。近粉质黏土,局部夹薄层粉质黏土和6-1层粉砂透镜体,揭露厚度6.80m;⑦6-1层粉砂(Q 4al+pl ):黄褐色,饱和,中密~密实,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夹于第6层粉土中,分布无规律。1.2.2 水文地质 工作区位于清南区冲海积平原咸水水文地质亚区中的“上咸下淡”孔隙水水文地质小区I 5-1小区。区域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根据埋藏条件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 2 地下水数值模拟 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的要求,采用地下水数值法进行地下水评价。首先建立地下水系统的概念模型。在地下水系统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再建立地下水流、水质数学模型,最终建立数值模型。本次利用数值模拟分析,借用GMS 计算求解模型。2.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2.1.1 含水层概化 地层分析可知,评价区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粉土,局部夹粉砂。粉质粘土层构成相对弱透水层。依据地层岩性,将评价区地层概化为3层。第1层为潜水含水层,包括工程地质分层的1层素填土、2层与3层粉土;第2层为粉质黏土相对弱透水层;第3层为承压水含水层,包括工程地质分层的5层、6层粉土与6-1层粉砂。第四系孔隙水是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模拟的目标。2.1.2 边界条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