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P1口亮灯实验复习进程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4
四年级点亮小灯泡实验步骤
小学四年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
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如何进行点亮小灯泡的实验。
实验材料:
1. 电池
2. 电线
3. 小灯泡
4. 电池盒
实验步骤:
1. 首先,将电池放入电池盒中。
电池盒通常有两个插槽,一个正极和一个负极。
将电池的正极插入电池盒的正极插槽中,将电池的负极插入电池盒的负极插槽中。
2. 接下来,将一根电线的一端插入电池盒的正极插槽中,将另一端插入小灯泡的底座中。
3. 再将另一根电线的一端插入电池盒的负极插槽中,将另一端插入小灯泡的底座中。
4. 现在,当你打开电池盒的开关时,小灯泡就会亮起来了。
实验原理:
这个实验的原理是电流的流动。
当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之间连接了电
线和小灯泡时,电流就会从电池的正极流向小灯泡的底座,然后再从小灯泡的顶部流回电池的负极。
这个过程中,电流通过小灯泡的灯丝,使其发光。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进行实验之前,要确保电池的正负极和电线的连接是正确的,否则小灯泡不会亮起来。
2. 在进行实验时,要小心电线和电池,避免触电。
3. 在实验结束后,要将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以免电池漏液。
总结: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了电流的流动原理,也学会了如何点亮小灯泡。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接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和实验,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成为优秀的科学家。
点亮小灯泡实验
实验名称: 点亮小灯泡
实验目的:
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器材: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开关各1个、导线若干根。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
1、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
2、将电池盒、灯座、开关用导线串联起来。
3、合上开关---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观察到的现象:小灯泡亮了。
实验分析:要使小灯泡亮了起来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实验结论:电路中的电流必须形成一个循环的封闭的路线,小灯泡才能亮起来.。
让灯泡亮起来的实验美篇-回复如何让灯泡亮起来的实验。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灯泡来照亮我们的环境。
但你是否曾经想过,灯泡是如何发光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个关于灯泡发光的实验,让我们一起探索灯泡背后的科学原理。
实验材料:1. 一个灯泡2. 两根导线3. 一个电池4. 一个电池座5. 一个开关实验步骤:第一步:准备工作将电池插入电池座,并确保电池底部的金属片与电池座底部的金属接触良好。
将开关接入电池座中的正负极。
现在,我们已经创建了一个电路,但灯泡还没有接入其中。
第二步:连接导线将一根导线的一端插入灯泡的底座中,确保与底部的金属片接触良好。
将另一根导线的一端插入电池的正极上。
第三步:闭合开关现在,轻轻地按下开关,闭合电路。
如果一切顺利,灯泡应该会亮起来。
实验原理:这个实验中,我们利用了电流在电路中流动的原理来使灯泡发光。
当电池连接在电路中时,正极和负极之间会产生电位差,也就是电压。
这个电压会驱动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向负极。
当闭合开关时,电流会通过导线流向灯泡的底座,在底座内的金属片上形成一个电场,从而使灯泡内的导电材料受到电场的影响。
导电材料内的电子会被激发,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
当电子回到较低的能级时,会释放出能量,这能量就以光的形式传播出去,使灯泡发出光线。
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实验前,确保电池电量充足,否则电流可能不够强以使灯泡发光。
2. 当进行实验时,注意不要触摸导线、灯泡或者电池底部的金属片,以免触电。
3. 当实验结束时,应及时切断电路,避免电池长时间处于通电状态而消耗电量。
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我们对灯泡发光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将灯泡作为照明工具使用,却很少去关注其中的科学原理。
通过进行实验,我们可以领略到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对身边的事物产生更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所以,让我们继续探索科学的奥秘,一起点亮未来的方向吧!。
实验一 P1口亮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P1口的使用方法;
(2)学习延时子程序的编写。
二、实验预备知识
(1)P1口对准双向口,每一位都可独立地定义为输出线或输入线。
(2)本实验中延时子程序采用指令循环来实现,机器周期(12/6MHz)*指令所需机器周期数*循环次数,在系统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此方法。
三、实验内容
P1作为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
四、程序框图
五、实验电路
六、实验步骤
P1.O-P1.7用插针连至L1-L8,运行程序后,观察发光二极管闪亮移位情况。
程序代码如下:
ORG 0000H
MOV P1,#0FFH ;送P1口
MOV A,#0FEH ;L1(L0?)发光二极管点亮
LOOP: MOV P1,A
LCALL DELAY ;调用延时子程序
RL A ;左移位
SJMP LOOP ;循环
DELAY: MOV R7,#0FFH ;延时子程序LOOP1: MOV R6,#0FFH
LOOP2: NOP
NOP
DJNZ R7,LOOP2
DJNZ R6,LOOP1
RET ;返回
END
七、思考
1、改变延时常数,使发光二极管闪亮时间改变。
改变R7、R6的值
2、修改程序,使发光二极管闪亮移位方向改变。
将RL A 改为RR A。
2023年最新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实验整理1.认识光实验1【探究问题】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我的猜想】光在空气中可能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3张带孔的纸板、1个黑色纸屏、手电筒。
【实验过程】1.打开手电筒,照射纸板;2.调整三张带孔的纸板的位置,让手电筒的光穿过三张纸板照射在黑色纸屏上;3.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光可以穿过三张纸板照在黑色纸屏上。
【实验预判】如果三个孔呈一条直线时,黑色纸屏上有光斑,不在一条直线时,黑色纸屏上没有光斑,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现象及分析】当三张纸板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的光才能通过小孔照射到了黑色纸屏上,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2【探究问题】验证光的直线传播特性。
【我的猜想】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纸屏,蜡烛,带小孔的硬纸板,火柴。
【实验过程】1.点燃蜡烛;2.将带孔的硬纸板放在蜡烛和纸屏中间,三者的中心位置在同一条直线上。
3.移动纸板的位置,观察纸屏上成像的变化。
【实验预判】如果在纸屏上能看到蜡烛火焰的图像,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现象及分析】纸屏上出现蜡烛火焰倒立的像,移动带孔的纸板,成像的大小和清晰度也随之改变。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光的反射实验3【探究问题】光照在镜子上,传播方向有什么变化?【我的猜想】光照在镜子上,传播方向可能会发生改变。
【实验器材】平面镜、手电筒(备用)【实验过程】1.保持光源位置不变,观察光源照射的位置;2.将平面镜放置到光源照射处,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向是否改变;【实验预判】如果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说明光照在镜子上,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实验现象及分析】光原本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经过平面镜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在其他地方会出现较亮的光斑。
【实验结论】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发射现象,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有一部分光会反射到空气中。
实验一P1口亮灯实
验
实验一 P1口亮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编程和程序调试
(2)学习P1口的使用方法;
(3)学习延时子程序的编写。
二、实验内容
P1口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
三、实验预备知识
(1)P1口为准双向口,可定义为输入,也可定义为输出。
(2)本实验中延时子程序采用指令循环来实现,机器周期(12/6MHZ)*指令所需机器周期数*循环次数,在系统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此方法。
四、程序框图
五、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说明:
本实验需要用到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和十六位逻辑电平显示模块。
用P1口做输出口,接十六位逻辑电平显示,程序功能使发光二极管点亮。
1.使用单片机实验箱,用扁平数据线将单片机P1口与LED灯相连。
P1.0~P1.7用插针连至L1~L8。
2.用串行数据通信线连接计算机与仿真器,把仿真器插到模块的锁紧插座中,请注意仿真器的方向:缺口朝上。
3.打开Keil uVision2仿真软件,首先建立本实验的项目文件,输入源程序(实验(一)),进行编译,直到编译无误。
生成hex文件。
5.打开实验板总电源,将hex文件下载到实验板内,观察发光二极管显示情况。
参考例子:
(1)点亮板子上的第一个灯LED1
(2)点亮板子上的LED1、LED3、LED5、LED7灯,与LED2、LED4、LED6、LED8灯交替闪烁
(3)流水灯:从LED1---LED8依次点亮
参考程序:
1)
#include<reg52.h>
void main()
{
P1=0xfe;
}
2)
#include<reg52.h>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void delay();
void main()
{
while(1)
{
P1=0xaa;
delay();
P1=0x55;
delay();
}
}
void delay()
{
uint x,y;
for(x=100;x>0;x--)
for(y=600;y>0;y--) ;
}
3)
#include<reg52.h>
#include <intrins.h>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uchar temp,num;
void delay(uint);
void main()
{
temp=0xfe;
while(1)
{
for(num=0;num<8;num++)
{
P1=temp;
temp=_crol_(temp,1);
delay(1000);
}
}
}
void delay(uint z)
{
uint x,y;
for(x=z;x>0;x--)
for(y=110;y>0;y--) ;
}
实验内容:
请在keil环境下编写一下程序:
1)点亮最后一个LED(LED8)
2)点亮LED1、LED2、LED5、LED6这四个LED
3)让第三个LED(LED3)闪烁
4)设计出流水灯程序,从LED8—LED1
注:在做完实验时记得养成一个好习惯:把相应单元的短路帽和电源开关还原到原来的位置!以下将不再重述。
六、思考
修改延时常数,使发光二极管闪亮时间改变。
修改程序,使发光二极管闪亮移位方向改变。
七、实验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