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测复习资料-资料分析讲义

行测复习资料-资料分析讲义

行测复习资料-资料分析讲义
行测复习资料-资料分析讲义

资料分析讲义

一、试题概述

资料分析着重考察报考者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

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二、统计术语

“◆”表示“掌握型术语”。要求考生对其定义、性质、用法及其变形都能有比较熟练的掌握。

“◇”表示“了解型术语”。只要求考生对其定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与了解即可。

◆百分数

量 A 占量B的百分比例:A÷B×100%

【例】某城市有30 万人口,其中老年人有6 万,则老年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几?

【例】某城市有老年人6 万,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0%,请问这个城市共有多少人?

◆成数

几成相当于十分之几

【例】某单位有300名员工,其中有60人是党员,则党员占总人

数的几成?

◆折数

几折相当于十分之几

【例】某服装原件400 元,现价280 元,则该服装打了几折?

◆倍数

A 是

B 的N 倍,则A=B×N

◆基期(基础时期)、现期(现在时期)

如果研究“和2006 年相比较,2007 年的某量发生某种变化”,则年为基期,年为现期;

如果研究“和2007 年8 月相比较,2007年9 月的某量发生某种变化”,则为基期,为现期。

◆增长量(增量)、减少量(减量)

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

减少量=基期量-现期量

◆增长率(增长幅度、增长速度)

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100%

【例】某校去年招生人数2000 人,今年招生人数为2400 人,则今年的增幅为?

【君子言解析】2400-2000=400,400÷2000×100%=25%

◆减少率(减少幅度、减少速度)

减少率=减少量÷基期量×100%

【例】某校去年招生人数2400人,今年招生人数为1800人,则今年的减幅为?

【君子言解析】2400-1800=600,600÷2400×100%=25%

【注】很明显,“减少率”本质上就是一种未带负号的“增长率”

◆现期量、基期量

增加N 倍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N=基期量×(1+N)

基期量=现期量÷(1+N)

减少M 倍

增长了x% 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x%=基期量×(1+x%)

基期量=现期量÷(1+x%)

减少了y% 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y%=基期量×(1-y%)

基期量=现期量÷(1-y%)

◆百分点

和百分数基本类似,但百分点不带百分号!

【例】某地去年汽车销售总额比前年增加了8%,今年汽车销售总额比去年增加了13%,则今年汽车销

售总额增幅提高了多少个百分点?

【君子言解析】13%-8%=5%,增幅提高了5%,即提高了5 个百分点。

◆“三角上溯”模型

提示:

上例中演示了一个简单的倒推两年的计算过程,虽然条件只给了2006年的各种量,但却可以上溯求出2004的值。这个过程虽然看似简单,但在资料分析试题当中却经常难倒大量考生。希望各位考生对这个“三角上溯”的模型烂熟于心,在考场上即使遇到较为复杂的计算

过程与数字,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迅速求君子言解析出答案。

◆翻番

翻一番为原来的2 倍;翻两番为原来的4 倍;依此类推,翻n番为原来的2n倍。

【例】1980 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为2500亿元,到2010 年要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翻三番的目标,即201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亿元。

◆年平均增长率(复合增长率)

末期值=初期值×(1+增长率)n,其中n 为相差年数

【例】某公司1999 年固定资产总值4 亿元,固定资产年平均增长率为20%,则其2002 年固定资产总值为4×(1+20%)3=6.912亿元。

◆同比:与历史同期相比较

【例】去年三月完成产值2 万元,今年三月完成产值2.2 万元,同比增长多少?

【君子言解析】(2.2-2) ÷2×100%=10%

【注】同比实际是指与去年的同一时期相比较。例如:今年五月与去年五月相比较;今年第二季度与去年第二季度相比较;今年上半年与去年上半年相比较。

◇环比:现在统计周期和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较,包括日环比、月环比、年环比。

【例】今年三月完成产值2 万元,四月完成2.2万元,环比增长(2.2-2) ÷2×100%=10%。

【注】环比实际上即指“与紧紧相邻的统计周期相比较”。

◆指数:用于衡量某种要素相.对.变.化.的指标量。

一般假定基期为100,其他量和基期相比得出的数值。

常见指数包括:纳斯达克指数、物价指数、上证指数和区域价格指数等等。

提示:

一、相应两期实际值的比=相应两期指数的比。

二、指数的增长率=实际值的增长率。

指数一般表示的是那些我们并不关心其绝对值大小,而只关心其相对变化的指标量。

◆中位数

将一组数按大小顺序排列:若个数为奇数,则中位数就是中间那个数;若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就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注】在确定一组数_______的中位数时,要特别注意“按大小顺序排列”

【例 1】 1、2、3、4、6 的中位数是“3”

【例 2】1、2、3、4、6、7 的中位数是(3+4)÷2=3.5

【例3】3、1、2、6、4 的中位数也是“3”

提示:

在做题中,如果我们需要求君子言解析一串较复杂数的中位数,将其“按大小顺序排列”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因为这样做耗时耗力,并且容易出错。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采取“去掉一个最大值,再去掉一个最小值”,甚至“去掉N个最大值,再去掉N个最小值”的方式,最后留下来一个或者两个数,便可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中位数。

◇GDP(国内生产总值)

GDP 是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也即国内生产总值。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GNP(国民生产总值)

GNP 是英文(Gross National Product)的缩写,也即国民生产总值。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顺差、逆差

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大于进口商品额,叫做对外贸易顺差(又称出超)。

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小于进口商品额,叫做对外贸易逆差(又称入超)。

◇基尼系数

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基尼系数介于0-1 之间,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

◇恩格尔系数

指食品支出总额(生活必需品,非奢侈品)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百分比例,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常用指标。这个比例越低,一般反映这个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越高。

◇特定历史时期表述

“新中国成立初”指“1949 年”之后的几年;

“改革开放以来”指“1978 年”以后至今。

◇建国以来的十一个“五年计划”

◇三大产业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一般俗称服务业。包括:流通部门,如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如综合技术服务和信息咨询服务等单位;为居民生活服务的部门,如旅馆、理发店、生活用品修理部等单位;为提高居民文化和身体素质服务的部门,如学校、医院、体育馆,电影院等单位;为社会管理服务的部门,如国家各级行政机关、社团组织等。

三、君子言解析题步骤

参考君子言解析题步骤

一、粗读材料

1.阅读材料主旨

2. 阅读材料结构

二、读题,返回资料当中寻找数据

三、综合分析与计算

四、十大核心要点

★【核心要点一:时间表述】

提示

资料分析材料当中出现的大量统计性数据往往是与时间相关联的,因此“时间表述”是资料分析试题当中极其重要的关键信息。国

家及地方考试题当中在“时间表述”上做文章的情况非常的普遍,并且也越来越隐蔽化,更是广大考生在匆忙答题时特别容易忽略而掉入陷阱的常见盲区。

“时间表述”五大考点:

一、问题里所问到的时间点与材料中所涉及的时间点并未完全吻合。比如问题问到的年份是材料所提供年份的“去年”、“前年”或者“明年”之类。

二、问题里所问到的时间段与材料中所涉及的时间段并未完全吻合。比如材料中提供的是2001-2007 年的数据,但问题只问到

2002-2006 年的数据。

三、问题里所问到的时间与材料中所涉及的时间存在包含关系。比如材料中提供的是2007 年第一季度的数据,但问题问到的是2007 年的数据;或者反过来。

四、考生往往只将“年份”理君子言解析为“时间表述”,容易忽略诸如月份、季度、半年等其它“时间表述”。

五、材料当中所提供的时间的表述方式或者表达顺序有可能存在和常规不一致的地方,需要考生特别留心。

★【核心要点二:单位表述】

提示

单位是资料分析试题当中极其重要的信息,是对材料进行数据分析的重要对象。因此,“单位表述”作为材料所提供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考生特别引起注意,大家务必养成阅读材料时详细阅读“单位”的习惯。

“单位表述”着重提醒大家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单位一定要看,务必不要“默认单位”;

二、与平时表述不太相同的单位一定要特别留意,诸如“百人”、“千”、“百万”、“十亿”、“千亿”等;

三、特别注意材料的信息之间或者材料与题目之间可能出现的单位不一致问题;

四、在“双单位图”中务必留意图与单位及轴之间的对应。

★【核心要点三:适当标记】

提示

完成资料分析试题的过程当中需要做大量的“适当标记”1,这对迅速而准确的答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类“适当标记”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一、标记材料的体系与结构(结构阅读法);

二、标记时间表述、单位表述等重点信息;

三、标记需要引起特别注意的信息,例如和一般表述不太一致的信息或者考生容易遗漏的信息;

四、需要的时候可以在材料当中标记需要进行计算的数据;

1 “试题本上禁止做任何记号”的规定一直没有得到真正执行,并且近年的试题对此规定慢慢有所放开,开始默许甚至鼓励考生在试题本上做草稿。

五、双单位图中可以在图形与双轴之间做连线标记;

六、在有关联的多个图之间互相标记有用的数据信息;

七、多种不同材料之间,数据的相互引用与标记

……

★【核心要点四:定性分析】

提示

在图形型材料中,很多结论可以通过图形自身的性质得到:

一、柱状图、趋势图中数据的大小可以通过“柱”的长短或“点”的高低来判定。

二、柱状图、趋势图中数据的增减可以通过“柱”的长度增减或“点”的高低变化来判定。

三、饼图中数据或者比例的大小可以通过所占扇形的大小来判定。某些比例的大小可以通过目测大致比例得到。

★【核心要点五:辅助工具】

提示

借助辅助工具有时候也能帮助完成资料分析试题,一般可以使用直尺与量角量两种辅助工具。

直尺使用法则:

n 在较大的表格型材料中,强烈建议考生利用直尺比对数据。

n 柱状图、趋势图判断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时,可以用直尺比对的“柱”的长短或者“点”的高低得到。

n 在像复合立体柱状图等数据不易直接得到的图形材料中,可以用尺量出长度代替实际值计算“增长率”。

n 在资料分析试题甚至数学运算试题中,直尺还有更加广泛的用途,需要各位考生在实践当中自己总结,多加体会。

量角器使用法则:

n 在饼图中,如果各部分的比例没有直接给出,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用量角器量出该部分的角度,然后除以3600来得到。

★【核心要点六:特殊表述】

提示

资料分析试题当中有着一些需要引起考生特别注意的“特殊表述”,这些特殊的表述想传达的意思往往又是考生在考场之上容易忽略从而导致错误的。

特殊表述一:增长最多/增长最快

增长最多指的是增长的绝对量最大;

增长最快指的是增长的相对量,即增长率最大。

特殊表述二:最不恰当/最有可能……

题干想要考生找出最.满足所需条件的选项,因此并非只要满足条件即可。

特殊表述三:不会超过/不会低于

如果题干问到“不会超过”,则选择选项当中最大的数字;

如果题干问到“不会低于”,则选择选项当中最小的数字。

特殊表述四:可能正确/可能错误

如果题干问到“可能正确/可能错误”,凡是不能完全确定的选项都应该选上。

特殊表述五:一定正确/一定错误

如果题干问到“一定正确/一定错误”,凡是不能完全确定的选项都不应该选上。

★【核心要点七:组合选择】

提示

本条要点是在处理“组合选择题”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原则。所谓“组合选择题”,是指题目当中给出多个不确定性表述,要求考生判断出这些表述中哪些是正确/错误的,然后选出包含“满足条件的所有表述”的选项。

三点原则:

一、如果所有选项都包括某一个表述,那么这个表述是不需要被考虑的;

二、如果所有选项都不包括某一个表述,那么这个表述也是不需要被考虑的;

三、完成“组合选择题”,需要做到“判断出一个表述就马上做一次排除”。

“组合选择题”三点原则在题目并不严密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单独使用便可迅速得到答案,但在正常情况下更多的需要在操作中进行“组合使用”与“反复使用”。

在判断各个表述时还必需满足后文所提到的核心要点之“简单着手”原则,多个表述中尽可能的选择明显较为简单的表述着手先行判断。

★【核心要点八:常识判定】

提示

资料分析试题的完成常常牵涉到“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与“常识(指大部分人所知道的信息或者大部分人应该知道的信息)”之间的关系,在处理此类问题时需要遵循以下两

点原则:

一、材料当中没有出现的,但完成试题所需的必要的“常识”,我们是可以并且需要拿来用的,甚至可能出现不需要利用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而直接运用“常识”进行答题的情况;

二、当资料分析题出现“从资料当中我们可以得到?”,那么选项当中凭常识而得到的表述即使明显正确,也是不能够选择的。

三、当常识与资料中的内容相矛盾的时候,以资料中的内容为准,因为我们的题目是“资料分析”,而非“资料纠错”。

★【核心要点九:简单着手】

提示

“简单着手”并非仅仅只是一种做题“技巧”,更多的是一种完成行测试题的“思想”。

整个行测试卷并不是要求大家把每一道题目全部做完做对,而是在限定的时间内达到行测要求的并不太高的准确度即可。因此,“避重就轻”从最简单的部分着手便是完成整个行测试卷的一种“灵魂思想”。

“简单着手”原则要求大家大致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完成整张试卷五大部分(10 种左右小题型)应该从自己最擅长的部分着手,把自己最宝贵的精力优先投入到自己得分率最高的题型。另外,如果发现某一部分难度明显高于一般难度,一定要学会先行跳过。

二、完成资料分析文字型、表格型、各种图形型资料题,同样可以从自己最擅长的题型着手先做。一般情况下图形型资料题相对最简

单,而文字型资料题相对最难,但也因人而异,也因各套试卷的具体情况而异。

三、一篇资料分析五道小题,如果遇到明显特别难做或者特别难算的题目,一定要学会先行跳过,回头时间充裕再全力思考。有时还会出现“后面题目的答案对前面题目的完成有借鉴作用”的情况。

四、当资料分析题出现“以下选项正确/错误的是?”、“以下说法哪几个说法是正确/错误的(组合选择题)?”或者“以下说法有几个是正确/错误的?”等需要判断多个表述正误的情况时,可以从明显比较简单的表述(一般是直接可以从材料当中读出答案的表述)着手,对于明显非常困难的选项(一般是需要进行综合计算的题目)可以最后考虑。

★【核心要点十:答案选项】

提示

资料分析的任何一道题目都不是孤立的单方向思考的题目,而是与“答案选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联合体。因此,在完成任何一道题目的时候,都必须结合题目的四个选项一起思考,从而可能大大的简化思考与计算的过程。

“答案选项”原则一般包括下面四种情形:

一、“排除法”,即在完成部分思考或计算后可以得到三个选项是错的,从而间接得到正确答案;

二、结合“简单着手”原则,在“以下选项正确/错误的是?”型的题目中,直接找到能够直接判断为正确/错误的选项;

三、在运用各种计算技巧之前,比较选项的区别。当且仅当选项

差别较大才可以运用“估算法”或“截位法”,当且仅当选项首位不同时才可以运用“直除法”。

四、有时候虽然题干要求我们分析众多的数据,但根据选项我们可以发现需要分析或者计算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从而简化分析与计算。

第五节十大速算技巧2

★【速算技巧一:估算法】

提示

“估算法”毫无疑问是资料分析题当中的速算第一法,在所有计算进行之前必须考虑能否先行估算。所谓估算,是在精度要求并不太高的情况下,进行粗略估值的速算方式,

一般在选项相差较大,或者在被比较数据相差较大的情况下使用。估算的方式多样,需要各位考生在实战中多加训练与掌握。

进行估算的前提是选项或者待比较的数字相差必须比较大,并且这个差别的大小决定了“估算”时候的精度要求。

★【速算技巧二:直除法】

提示

“直除法”是指在比较或者计算较复杂分数时,通过“直接相除”的方式得到商的首位(首一位或首两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速算方式。“直除法”在资料分析的速算当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并且由于其“方式简单”而具有“极易操作”性。

“直除法”从题型上一般包括两种形式:

一、比较多个分数时,在量级相当的情况下,首位最大/小的数

为最大/小数;

二、计算一个分数时,在选项首位不同的情况下,通过计算首位便可选出正确答案。

“直除法”从难度深浅上来讲一般分为三种梯度:

一、简单直接能看出商的首位;

二、通过动手计算能看出商的首位;

三、某些比较复杂的分数,需要计算分数的“倒数”的首位来判定答案。

★【速算技巧三:截位法】

提示

所谓“截位法”,是指“在精度允许的范围内,将计算过程当中的数字截位(即只看或者只取前几位),从而得到精度足够的计算结果”的速算方式。

在加法或者减法中使用“截位法”时,直接从左边高位开始相加或者相减(同时注意下一位是否需要进位与借位),直到得到选项要求精度的答案为止。

在乘法或者除法中使用“截位法”时,为了使所得结果尽可能精确,需要注意截位

近似的方向:

一、扩大(或缩小)一个乘数因子,则需缩小(或扩大)另一个乘数因子;

二、扩大(或缩小)被除数,则需扩大(或缩小)除数。

如果是求“两个乘积的和或者差(即a×b±c×d)”,应该注意:

三、扩大(或缩小)加号的一侧,则需缩小(或扩大)加号的另一侧;

四、扩大(或缩小)减号的一侧,则需扩大(或缩小)减号的另一侧。

到底采取哪个近似方向由相近程度和截位后计算难度决定。

一般说来,在乘法或者除法中使用“截位法”时,若答案需要有N 位精度,则计算过程的数据需要有N+1 位的精度,但具体情况还得由截位时误差的大小以及误差的抵消情况来决定;在误差较小的情况下,计算过程中的数据甚至可以不满足上述截位方向的要求。

所以应用这种方法时,需要考生在做题当中多加熟悉与训练误差的把握,在可以使用其它方式得到答案并且截位误差可能很大时,尽量避免使用乘法与除法的截位法。

★【速算技巧四:化同法】

提示

所谓“化同法”,是指“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将这两个分数的分子或分母化为相同或相近,从而达到简化计算”的速算方式。一般包括三个层次:

一、将分子(或分母)化为完全相同,从而只需要再看分母(或分子)即可;

二、将分子(或分母)化为相近之后,出现“某一个分数的分母较大而分子较小”或“某一个分数的分母较小而分子较大”的情况,则可直接判断两个分数的大小。

三、将分子(或分母)化为非常接近之后,再利用其它速算技

巧进行简单判定。事实上在资料分析试题当中,将分子(或分母)化为完全相同一般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化同法更多的是“化为相近”而非“化为相同”。

★【速算技巧五:差分法】

“差分法”使用基本准则------

“差分数”代替“大分数”与“小分数”作比较:

提示

使用“差分法”的时候,牢记将“差分数”写在“大分数”的一侧,因为它代替的是“大分数”,然后再跟“小分数”做比较。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练习题(含答案)

针对下列文字、图或表回答问题。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 一、根据下列文字材料回答1-5题。 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0年底,全国党员总数已达6451万名,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2%;女党员1119万名,占党员总数的17.4%;少数民族党员401.1万名,占党员总数的6.2%。 党员队伍结构不断改善,分布状况更趋合理。目前全国35岁以下的党员有1439.1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2.3%。党员队伍中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3237.4万名,占党员总数的50.2%。其中,大学本、专科学历1319.3万名,占20.5%;研究生学历41.1万名,占0.6%。 2000年底,党员队伍中有工人、农牧渔民3166万名,占党员总数的49.1%;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76.3万名;机关干部592.3万名;事业、企业单位管理人员618.2万名。 据介绍,近年来,全国发展党员数量保持均衡,1990年至2000年,全国共发展党员2175.9万名,平均每年发展党员197.8万名;新党员的构成、分布明显改善,去年全国发展的党员中,35岁以下青年占73.95%,生产、工作一线的党员约占50%;同时女党员在党员队伍中所占比例明显增长,1995年全国发展女党员数占新党员总数的20.9%,2000年达到26.7%。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不断壮大,到2000年底,全国共有入党申请人1395.4万名,入党积极分子764.6万名,分别比10年前增加了315.2万名和211.6万名。 1.截至2000年底,我国男性党员人数为: A.5332万 B. 1439万 C、6451 万D.3794万 2.2000年底党员队伍中,具有大学本、专科学历以上的党员约有: A.3237.4万B.2157.2万 C.1360.4万 D.784.8万 3.2000年底事业企业单位管理人员中的党员人数占全国党员总数的比例约为: A.9.2% B.9.6% C.9.3% D.9.8% 4.2000年全国新发展的女党员占新党员总数的比例与1995年相比,高出了几个百分点: A、5.6 B、7.2 C、 6.4 D、5.8 5.1990年底全国共有入党申请人和入党积极分子各多少人: A.1080.2万 627.8 万 B.897.6万 627.8万

2019吉林省考行测资料分析考点:计算技巧知识点储备

2019吉林省考行测资料分析考点:计算技巧知识点 储备 2019年吉林公务员招录工作暂未开始。本文为广大考生提供2019省考行测备考资料。更多2019年省考行测备考资料请关注:延边公务员考试网。 上一期主要介绍了资料分析数据计算技巧中的尾数法、首数法、取整法、范围限定法和特征数字法,以上五种方法属于行测考试资料分析计算过程中常用并较为简单的化简方法。此次我们将学习八种计算技巧中的属于重难点的乘除法转化法、分数比较法和运算拆分法。 一、乘除法转化法 1.乘除法转化法公式 2.乘除法转化法适用情形 计算某一分式的具体数值时,如果除数的形式为(1+x),其中|x|<10%,且选项间的差距大于绝对误差时,那么可以使用乘除法转化法,将除法转化为乘法从而降低计算难度。 【例题1】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718.3元。其中,工资性收入9830.6元,增长10.66%;转移性收入4674.2元,增长18.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150元,增长7.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3.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7%,分别比上年下降1.1和2.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建筑面积29.95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31.9平方米,分别增长1.5%和4.0%。 2008年H省城镇居民人均建筑面积约比农民人均居住面积( )。 A.少1.62平方米 B.少1.17平方米 C.多0.23平方米 D.多0.85平方米

二、分数比较法 分数比较法是指通过分别比较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大小,从而判断两个分数大小的方法。分数比较法一般只应用于对若干个数据大小进行比较或者进行排序的题型中,通常按照数据的排列顺序依次进行大小的比较。 (1)两个分数比较大小,若分母相同,则分子大的分数大;若分子相同,则分母大的分数小。 (2)两个分数,如果前者的分子大于后者且分母小于后者,那么前者大;同理,如果前者分子小于后者且分母大于后者,那么前者小。 1.化成分子相同比较 当两个分数的分子存在倍数关系时,可以将分子化同或近似化同,再比较两个分母的大小,此时分母大的分数小于分母小的分数。

行测资料分析之年均增长率解题技巧分析

一、年均增长率的概念分析 我们首先必须区分开年增长率、年均增长率以及年平均增长率这三个概念,年增长率是我们最常见的,是考试的重点,它指的是末期增加值与基期的比值,表示的是相邻年份的增长情况,通常针对的是某一年,如2006年某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对应的公式就是年增长率=增加量/基期=(末期-基期)/基期。 年平均增长率与年均增长率在近几年行测考试中的区分性已经很小,在这里我们也就不做区分了,免得更加混乱,在下面的讲解我们就将这两者统一为年均增长率。 年均增长率,表示的是一段时间的某个指标的增长情况,我们用专业术语表达的话应该是这样的,如果第1年为M,第n+1年为N,且N/M=(1+r)n,则称r为第1~n+1年的年均增长率,如2006~2011年某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对应的公式就是年均增长率=。我们先看个例题。 【例题】2001年以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访问量,以平均每月递增12%的速度上升。目前中国互联网产业对GDP的贡献达到7%,而未来三年有可能达到15%。求:2001年以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访问量的年平均递增速度是()。 A.1.1212 B.1.1212-1 C.0.1212 D.0.12 【分析】这个试题就是考察的年均增长率,题目变化一下就是2001~2002年的年均增长率。假设2000年12月的访问量为1,那么2001年12月就是1×(1+12%)12,那么年均增长率就1×(1+12%)12÷1-1=1.1212-1。 二、年均增长率解题技巧 年均增长率,在求解的时候,涉及到多次方数,相对比较复杂,在解题时,如果没有什么思路,可以选择放弃,否则肯定会浪费时间,但是对于年均增长率,并不是没有方法解答,下面我们讲解几种比较常用的解题方法。 (一)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什么是二项式定理呢,它就是我们高中学到的多次方的展开式,我们先看看这个展开式是什么样的,。 一般年均增长率有(1+r)n=N/M,计算式和二项式定理很相似吧,那好,我们就用这个来分析,也就是a=1,b=r,此时二项式就可以化为,当r很小,在10%以内的时候,r2,r3,…,r n无限趋近于0,此时,有(1+r)n≈1+n×r。这个公式可以应用在两个情况下。 1、已知基期的数值,年均增长率,求末期的数据,此时就采用(1+r)n≈1+n×r;我们 看个例题。 【例】:若南亚地区1992年总人口数为15亿,该地区平均人口增长率为2%,饥饿人口所占比重为22%,那么2002年南亚地区饥饿人口总量为多少亿人? A.3.30 B.3.96 C.4.02 D.4.82 【分析】我们必须先求出2002年人口总量,然后才能求解饥饿人口,人口年均增长率只有2%,很小,就直接用公式吧。 2002年人口总量将达到15×(1+2%)10≈15×(1+10×2%)=15×1.2=18,饥饿人口数量

行测资料分析必备公式

行测资料分析必备公式 资料分析必须要做到稳又快,基本来说我们需要25分钟内做完20道小题,因此要有快速计算的方法。 截位直除法是非常实用的,截位指的就是四舍五入保留几位,保留的是有效数字。 例如一个分数 13674879,他们的首位分别是4与1,截位直除就是将式子变成144879。 一、基期与现期 今年比前年。比字后面是基期,前年是基期。 二、增长量与增长率 增长率r=基期 基期—现期 三、基期量=现期-增长量 基期量= r +1现期量 四、现期量=基期量+增长量 现期量=基期量×(1+r ) 五、一般增长率 一道题目中问到增长或下降了百分之几、几成、增长速度、增长幅度等,都是问的增长率 r=基期量增长量=增长量—现期增长量=基期 基期—现期 六、增长量=现期-基期=基期×r=r +1现期×r 年均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年份差 七、现期比重= 总体部分 占字前面的量是部分,占字后面的是总体。女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比重 八、基期比重=B A ×a b ++11 A :部分的现期量 B :整体的现期量 a :分子的增长率 b :分母的增长率 九、两期比重比较=现期比—基期比=B A -B A ×a b ++11=a b a B A +-?1 若a 大于b,比重上升,若a 小于b,比重下降,a=b,比重不变。

十、现期平均=个数总数=B A 十一、基期平均= a b B A ++?11 十二、平均数的增长率=b b a +-1 a 为分子增长率,b 是分母增长率 十三、现期倍数=B A 基期倍数=a b B A ++?11 十四、间隔增长率 中间隔一年,求增长率 R=r1+r2+r1×r2 当r1与r2绝对值均小于百分之十时,r1×r2可忽略 十五、间隔倍数=间隔增长率+1 十六、间隔基期量= 间隔增长率 现期量+1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技巧知识汇总二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技巧知识汇总二 笔者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公务员行测的有关资料分析技巧的相关知识,由于知识点较多,每篇文章只对几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如果需要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笔者系列文章。愿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数学运算考点 行测资料分析近几年的考查越来越灵活,考生们在备考的时候经常会在资料分析中看到数学运算的考点,例如:数学运算中的十字交叉法和容斥问题,接下来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资料分析如何与数学运算的这些考点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材料1:某研究机构从全国随机抽取10个市的儿童家长,对其进行“我国儿童校外生活状况”的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5000份。调查结果显示:对儿童校外生活表示“很重视”的家长占85%以上,表示“很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占60%;上学日,儿童日平均使用电子产品用时43.2分钟,其中利用电子产品学习用时13.9分钟,看动画等娱乐用时16.6分钟;周末,乡镇儿童日平均使用电子产品用时108.2分钟,市区儿童88.4分钟。 问题:对儿童校外生活表示“很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家长中,表示“很重视”的家长占比可能是: A.53% B.58% C.63% D.78% 材料2:2015年7月,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空气质量超标天数平均占当月总天数的57.4%,平均达标天数比上年同期下降6个百分点。与全国74个

城市相比,京津冀区域平均重度污染天数占比高4.4个百分点。而与上年同期相比,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占比也由80.5%下降到73.1%。 问题:环保部门定下了5年后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实现7月空气质量超标天数平均占当月总天数50%以下的目标。如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中,有5个城市大力投入改善本市空气质量。问平均每个城市至少需要将空气质量超标天数减少多少天,才能在另外8个城市空气质量超标天数与2015年7月相同的情况下,实现这一目标? A.6 B.5 C.4 D.3 解析:13个城市实现7月空气质量超标天数平均占当月总天数的比重是有5个大力投入改善空气质量的城市当月空气质量超标天数平均占当月总天数的比重和另外8个城市当月空气质量超标天数平均占当月总天数的比重混合而成的,因此可用十字交叉法解题,具体过程如下: 这就是资料分析中经常会考查到的数学运算中的知识点,小编希望各位考生可以掌握! “有效”应对行测资料分析计算 在公务员笔试的行测科目中,资料分析一直都是得分的重中之重。资料分析看起来有篇幅很大的文字型材料和各种各样的图表,其中还有繁多、复杂的数据。表象吓人,但内里并非那么的可怕。只要好好去了解资料分析的概念和公式,再经过适当地练习,列出解决题目的式子并不难。但对于新接触资料分析的同学,又一难关摆在眼前——计算。数字这么大,列式可能还特别复杂,

2020国考行测资料分析常用公式—百化分.doc

2020国考行测资料分析常用公式—百化分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题目中很多题目都要用到公式解答,我们做题,除了要记住公式,更重要的是要学会选择合适的公式。 题目不会没关系,会用公式是关键,今天华图教育集团阿信老师就给大家分享资料分析中常用的百化分相关公式。 百化分相关公式 1/3=33.3% 1/4=25% 1/5=20% 1/6=16.7% 1/7=14.3% 1/8=12.5% 1/9=11.1% 1/11=9.1% 1/12=8.3% 1/13=7.7% 1/14=7.1% 1/15=6.7% 1/16=6.3% 1/17=5.9% 1/18=5.6% 1/19=5.3% 这些常见的百化分结论用于快捷计算增长量。当增长率为时,;当增长率为-时,。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百分数增长率变成形式的分数,方便计算。 我们来通过真题练习一下运用。 2017年,我国电信业务收入12620亿元,比上年增长6.4%,增速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材料节选) 【例1】2017年我国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大约( )亿元。

A. 681 B. 759 C. 808 D. 818 【解析】 第一步,判断本题考查增长量计算。 第二步,在文字材料中找到2017年全国电信业务收入为12620亿元,比上年增长6.4%。1/15=6.7% ,1/16=6.3% 可以把6.4%看成1/16更接近,12620/(1+16)=742 第三步,根据百化分法,,由百化分结论可得1/15=6.7% 、1/16=6.3% ,所以可以把6.4%近似看成1/15.5。增长量=,首位商7,观察选项B符合,因此,选择B选项。 2016年6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857亿元,同比增长10.6%,环比增长0.92%。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3006亿元,同比增长8.1%。 2016年1~6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138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71075亿元,同比增长7.5%。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2016年6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3082亿元,同比增长10.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775亿元,同比增长11.2%。1~6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4249亿元,同比增长10.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1889亿元,同比增长11.0%。(材料节选)

2020年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题库及答案(精品)

2020年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题库及 答案(精品) 2000年国家 二、表1:全面广告费分类细目表(%) 表2:1999年广告支出前五名公司的广告支出费与产品销售额一览表 (亿元) 86.1999年广告费支出最大的五个公司中哪一个公司的广告支出比(广告支出/销售额)最小() A.P B.Q C.R D.S 87.其他形式的广告花费1999年比1996年约增加了多少亿元() A.0 B.3.9 C.8.2 D.12 88.1999年广告费支出最大的五个公司的广告花费额约占当年广告费总额的()

A.4% B.12% C.24% D.30% 89.1999年通过邮寄形式的广告费用约为()元 A.340000 B.3400000 C.34000000 D.340000000 90.如果1999年全部广告费的0.2%用于包装材料的印刷,那么此项支出约占其他形式类的广告支出的百分比为() A.0.2% B.0.8% C.5% D.8% 三、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新发现的大油田中,海上油田有31个,约占51.7%。在新增加的地质储量中,海洋占42%。海上钻井平台总数为7021座,其中美国有1079座,委内瑞拉有5033座,苏联有840座。1977年,近海油田有500个,产量4.6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5.6%。 96.70年代世界新发现的大油田共有() A.31个 B.29个 C.91个 D.60个 97.70年代美国海上钻井平台数约占世界总数的比例是() A.42% B.15% C.72% D.10% 98.70年代通过海上钻井平台采油量最少的国家是()

A.苏联 B.委内瑞拉 C.美国 D.未知 99.1977年世界石油总产量是多少亿吨() A.4.6 B.29.5 C.34.1 D.10.7 100.70年代非近海油田数可能是() A.多于500个 B.少于500个 C.等于500个 D.不能确定 四、前十届奥运会的统计情况 91.运动项目最多的年度男子比赛场数为() A.3 B.19 C.29 D.63

行测资料分析 常用指标公式

统计图表知识收集与分析 产业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 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此外,通常说的办“三产”,其内容并不一定都是第三产业,把企事业单位创办的主业之外的营利性的经济实体都称之为“三产”是不确切的。例如:所办的实体如是养牛场则属于第一产业,如果是工厂、施工队则属于第二产业,如果是商店、招待所、咨询机构、游艺厅等才属于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各年度的比重(%)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第一产业8.1 6.9 6.2 6.9 5.8 5.2 4.7 4.3 4.0 第二产业52.2 48.7 48.0 46.1 44.1 42.3 40.8 39.1 38.9 第三产业39.7 44.4 45.8 47.0 50.1 52.5 54.5 56.6 57.1 第三产业是由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有关行业组成,它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第三产业必须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第三产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长期处于滞后状态。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其它经济产业一样,也必须遵循客观发展的规律。就现阶段来看,在我国第一和第二产业仍占经济的主导地位,对国民经济的支配作用并没有改变,而第三产业正处在培育和发展阶段。因此,还不能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高越好,而应该和其它产业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如果片面强调第三产业的作用,不切实际地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就可能出现“泡沫”经济现象,难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必须同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相适应,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第三产业比重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比重较低。北京199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突破50%,1998年达到56.6%,在全国30 个省会城市中居第一位。“九五”期间,北京经济继续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在全市GDP的比重,这是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总产值、净产值、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究竟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即所有常住机构单位或产业 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能够全面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一指标。 总产值、净产值和增加值都是人们用来衡量社会生产活动总成果的三个重要总量指标。

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总结:指数

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总结:指数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指数的概念,指数表述的是本期值和参考值之间的百分数关系,反映的是数据的变化情况。简单的来说就是以上一期值为100,本年该指标具体值为A,上年为B,则本年的指数为,举一个简单的例子,2000年,北京市旅游收入为1000万元,2001年北京市旅游收入为1200万元,那么根据公式2001年的指数为。接着我们来看一下指数的常见考点。 (1)判断实际值的增减性 指数>100:表示现期值相比基期值增长了。若2020年西安市旅游收入指数为112,这就意味着西安市2020年的旅游收入比2019年增长了。 指数<100:表示现期值相比基期值下降了。若2020年西安市旅游收入指数为92,这就意味着西安市2020年的旅游收入比2019年减少了。 指数=100:表示现期值相比基期值不变。若2020年西安市旅游收入指数为100,这就意味着西安市2020年的旅游收入与2019年相同。 (2)利用指数求倍数 倍数=指数÷100 例1、2019年北京市旅游收入指数为105,这意味着北京市2019年的旅游收入是2008年的1.05倍。2019年北京市的旅游收入值为6224.6亿元,则2018年北京市的旅游收入值为。 (3)利用指数求增长率 增长率=(指数-100)%,表示与上一期相比的增长率。 例2、2019年北京市旅游收入指数为105,这意味着北京市2019年的旅游收入比2008年增长了5%。 (4)指数作差求幅度变化 例3、2019年北京房价指数为118,上海房价指数为105,北京的房价增长速度比上海快多少?

【解析】2019年北京市的房价增长速度为18%,上海市的房价增长速度为5%,则北京的房价增长速度比上海快18%-5%=13%,即13个百分点,而118-105=13,可以理解为指数作差读作百分点,本质是在问增长速度的比较。 (5)用指数求隔年倍数及隔年增长率 隔年倍数=后几年指数/100之积 隔年增长率=后几年指数/100之积-1 例4 2012年-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表(北京) ①、求2019年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是2018年的多少倍? ②、求2019年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比2018年增长百分之几? 【解析】①、1.061×1.066 ②、1.061×1.066-1 行测类比推理常考考点:职业关系 如果给你两个词,让你分析这两个词的关系,我相信,在不同人的眼里,答案肯定不完全相同的。然而现在,在这些不同的答案里面,正确的思路却往往只有一种——出题人想的那种。所以我们在做类比推理的时候,思考的方向必须契合出题人命题方向,必须尽量往常考考点上靠。具备这样的思维方式,是做好题目的关键。 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类比推理中的一个常考考点——职业关系。 职业关系是类比推理中的经验常识类考点。考查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各方面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工作职业、工作地点、工作用具、工作内容、工作产出、服务对象等。 我们通过下面这些例题来说明一下: 【例1】作家:读者 A.售货员:顾客 B.校长:教师 C.官员:改革 D.经理:营业员

行测题库 文字资料分析题专项训练(七)

考试交流群:331227626 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网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38号金码大厦B 座9层、11层、17层 全国统一报名电话:4006-300-999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084378097.html,/ 行测题库:文字资料分析题专项训练(七) 推荐阅读: 行测答题技巧 |事业单位考试题库 |2013事业单位招聘 根据下列文字材料,回答1—4题 从地区分布情况看,东、中、西各地区高速公路总量以及所占比重都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东部地区共有高速公路10878千米,占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56%;中部地区5014千米, 占25.8%;西部地区3545千米,仅占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18.2%。在各地区的公路总里程中,东部地区高速公路所占比重为2.0%,中部地区为0.9%,西部地区仅为0.6%,中部地区所占比重不到东部地区的一半,西部地区不足东部地区的三分之一。在全国高速公路超过1000千米的7个省中,东部地区有5个,其中山东超过2000千米,达2077千米,河北、广东分别超过和达到1500千米,而中、西部地区高速公路超过1000千米的省各只有1个,分别是河南1077千米和四川1144千米。 1. 按照统计资料,山东高速公路里程占本区域的比例为( )。 A.19% B.20% C.21% D.22% 2.东部公路总里程为( )千米。 A.543800 B.543900 C.544000 D.544100 3. 高速公路超过1000千米的省份中,东部5省至少比中西部2省多( )。 A.3000千米以上 B.3500千米以上 C.4000千米以上 D.4800千米以亡 4. 根据上述资料可知,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公路总里程相比( )。 A.西部地区多46930千米左右 B.东部地区多46930千米左右 C. 西部地区多56930千米左右 D.东部地区多56930千米左右 5. 全国共有高速公路里程约为( )。 A.17600千米 B.18600千米 C.19500千米 D.20000千米 参考答案 1.A 2.B 3.D 4.A 5.C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技巧知识汇总一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技巧知识汇总一 笔者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公务员行测的有关资料分析技巧的相关知识,由于知识点较多,每篇文章只对几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如果需要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笔者系列文章。愿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法主要解决的就是比值的混合问题,在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资料分析部分解题经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它应用起来快速、准确、方便,为我们考试中秒杀题目提供了很大的助力。那么接下来跟大家一起来学习十字交叉法。 一、十字交叉法概述 十字交叉法是解决比值混合问题的一种非常简便的方法。这里需要大家理解“比值”“混合”这两个概念。比值:满足C/D的形式都可以看成是比值;混合:分子分母具有可加和性。 平均数问题、浓度问题、利润问题、增长率问题、比重等混合问题,都可以用十字交叉法来解决。 二、十字交叉法的模型

在该模型中,需要大家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 1、a和b为部分比值、r为整体比值、A和B为实际量 2、交叉作差时一定要用大数减去小数,保证差值是一个正数,避免出现错误。这里假定a>b 3、实际量与部分比值的关系 实际量对应的是部分比值实际意义的分母。如:平均分=总分/人数,实际量对应的就是相应的人数;浓度=溶质/溶液,实际量对应的就是相应的溶液质量;增长率=增长量/基期值,实际量对应的就是相应的基期值。 4、在这里边有三组计算关系 (1)第一列和第二列交叉作差等于第三列 (2)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的比值相等 (3)第1列的差等于第三列的和 三组计算关系是我们应用十字交叉法解题的关键,一定要记住并且灵活应用。 三、四种考查题型

1、求a,即已知总体比值、第二部分比值、实际量之比,求第一部分比值。 例某班有女生30人,男生20人。期中的数学考试成绩如下,全班总的平均分为76,其中男生的平均分为70。求全班女生的平均分为多少? 解析:平均分=总分/人数,是比值的形式。此题中,男生的平均分和女生的平均分混合成了全班的平均分,是比值的混合问题,可以用十字交叉法来解题。 2、求b,即已知总体比值、第一部分比值、实际量之比,求第二部分比值。 例某班有女生30人,男生20人。期中的数学考试成绩如下,全班总的平均分为76,其中女生的平均分为80。求全班男生的平均分为多少?

行测资料分析练习试题及答案专题

行测资料分析练习题及答案专题 根据下列文字材料回答1-5题。 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0年底,全国党员总数已达6451万名,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2%;女党员1119万名,占党员总数的17.4%;少数民族党员401.1万名,占党员总数的6.2%。 党员队伍结构不断改善,分布状况更趋合理。目前全国35岁以下的党员有1439.1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2.3%。党员队伍中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3237.4 万名,占党员总数的50.2%。其中,大学本、专科学历1319.3万名,占20.5%;研究生学历41.1万名,占0.6%。 2000年底,党员队伍中有工人、农牧渔民3166万名,占党员总数的49.1%;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76.3万名;机关干部592.3万名;事业、企业单位管理人员618.2万名。 据介绍,近年来,全国发展党员数量保持均衡,1990年至2000年,全国共发展党员2175.9万名,平均每年发展党员197.8万名;新党员的构成、分布明显改善,去年全国发展的党员中,35岁以下青年占73.95%,生产、工作一线的党员约占50%;同时女党员在党员队伍中所占比例明显增长,1995年全国发展女党员数占新党员总数的20.9%,2000年达到26.7%。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不断壮大,到2000年底,全国共有入党申请人1395.4万名,入党积极分子764.6 万名,分别比10年前增加了315.2万名和211.6万名。 1.截至2000年底,我国男性党员人数为: A.5332万 B. 1439万 C、6451万 D.3794万 2.2000年底党员队伍中,具有大学本、专科学历以上的党员约有:A.3237.4万 B.2157.2万 C.1360.4万 D.784.8万 3.2000年底事业企业单位管理人员中的党员人数占全国党员总数的比例约为:A.9.2% B.9.6% C.9.3% D.9.8%

行测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汇总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汇总 考点 已知条件 计算公式 方法与技巧 基期量计算 (1)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x%1+= 现期量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特殊分数法 (2)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 M += 1现期量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 (3)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的增长量N N -现期量基期量= 尾数法,估算法 基期量比较 (4)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比较:x% 1+= 现期量 基期量 (1)截位直除法(2)如果现期量差距较大,增长率相差不大,可直接比较现期量。 (3)化同法 分数大小比较: (1)直除法(首位判断或差量比较) (2)化同法,差分法或其它 现期量计算 (5)已知基期量,增长率x% ) (基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x %1 x %+?=?+= 特殊分数法,估算法

(6)已知基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 ) (基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M M +?=?+=1 估算法 (7)已知基期量,增长量N N +=基期量现期量 尾数法,估算法 增长量计算 (8)已知基期量与现期量 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 尾数法 (9)已知基期量与增长率x% x%?=基期量增长量 特殊分数法 (10)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x% x%x% 1?+= 现期量 增长量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 n 1 时,公式可被化简为:n += 1现期量 增长量; (2)估算法(倍数估算)或分数的近似计算(看大则大,看小则小) (11)如果基期量为A ,经N 期变为B ,平均增长量为x N A B x -= 直除法 增长量比较 (12)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x% x%x% 1?+=现期量 增长量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 n 1 时,公式可被化简为:n += 1现期量 增长量 (2)公式可变换为: % 1%x x +? =现期量增长量,其中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状元笔记

2017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状元笔记通用阅读——上看标题,下看注释,中间看时间,单位(重点) 1文字性材料——难的是阅读(结构阅读是重点) 文字性材料阅读结构和中心 结构几段落——总分和并列—并列部分找中心词(圈点标点,括号标结构,圈标中心词)无结构小段,就仔细阅读,创造结构(圈点标点,标点暗示结构,括号标结构,圈标中心词)无结构大段,就直接读题—找两个关键词——区分性(平均气温),明显性(符号数字字母,例如括号,摄氏度,顿号之类的)——2007年底比2007年更合适 多个题目涉及同一个关键词的,可以一起做 2表格型材料——难的是计算 阅读横标目和纵标目 分清合计和项目和地区 3图形型材料——难的是理解 饼状图——看周围类别名称(包括大小的排名要心中有印象) 柱状趋势图——看横轴和纵轴(要注意两个纵轴的分别对应柱状和点) 柱状分两种:一种是绝对值(高低差异),一种是比例(高低相同,柱状分几个部分) 4统计术语(不是重点) 增长率是属于后一年(所以第一年的增长率是算不出来的) 前一年的总量=后一年除以(1+增长率)后一年除以(1-增长率) 增长率的对比(很容易会出隔两年的总量,倒推2次):增长率增长或降低了5个百分点(直接加减) 乘以2看成除以5 乘以5看成除以2 乘以25看成除以4 除以125看成乘以8 同比是与上一年的同一期相比较 环比是挨着的相同时间段相比较 同比和环比:如果有注释按注释为准 今年5月份环比=今年4月份 今年5月份同比=去年5月份 5统计性数据的要素——时间和单位(重点) 1时间表述(陷阱)——对时间很敏感 1.计算的年份不一样 2.计算的时间段不一样 2单位表述(陷阱)——对单位很敏感 1.饼状图有单位,就不是百分比 相比较的数据的单位不一样(注意是百分号还是千分号。年利率往往用百分,月利率用千分之) 2.计算的单位不一样 下列选项一定正确和一定错误的题目是最难的,可以放在最后做。

行测资料分析练习题及答案专题

根据下列文字材料回答1-5题。 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0年底,全国党员总数已达6451万名,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2%;女党员1119万名,占党员总数的17.4%;少数民族党员401.1万名,占党员总数的6.2%。 党员队伍结构不断改善,分布状况更趋合理。目前全国35岁以下的党员有1439.1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2.3%。党员队伍中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3237.4万名,占党员总数的50.2%。其中,大学本、专科学历1319.3万名,占20.5%;研究生学历41.1万名,占0.6%。 2000年底,党员队伍中有工人、农牧渔民3166万名,占党员总数的49.1%;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76.3万名;机关干部592.3万名;事业、企业单位管理人员618.2万名。 据介绍,近年来,全国发展党员数量保持均衡,1990年至2000年,全国共发展党员2175.9万名,平均每年发展党员197.8万名;新党员的构成、分布明显改善,去年全国发展的党员中,35岁以下青年占73.95%,生产、工作一线的党员约占50%;同时女党员在党员队伍中所占比例明显增长,1995年全国发展女党员数占新党员总数的20.9%,2000 年达到26.7%。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不断壮大,到2000年底,全国共有入党申请人1395.4万名,入党积极分子764.6万名,分别比10年前增加了315.2万名和211.6万名。 1.截至2000年底,我国男性党员人数为: A.5332万 B. 1439万C、6451万D.3794万 2.2000年底党员队伍中,具有大学本、专科学历以上的党员约有: A.3237.4万B.2157.2万C.1360.4万D.784.8万 3.2000年底事业企业单位管理人员中的党员人数占全国党员总数的比例约为: A.9.2%B.9.6%C.9.3%D.9.8% 4.2000年全国新发展的女党员占新党员总数的比例与1995年相比,高出了几个百分点:A、5.6 B、7.2 C、6.4 D、5.8 5.1990年底全国共有入党申请人和入党积极分子各多少人: A.1080.2万627.8万B.897.6万627.8万 C.1080.2万553万D.897.6万553万 【答案】1、A 2、C 3、B 4、D 5、C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练习题及答案(24日),根据下列文字和图表回答6—10题。 “九五”期间(1996—2000年),我国全面完成了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部署:1996—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分别为67884.6亿元,74462.6亿元,78345.1亿元,81910.9亿元和8940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别为22913.5亿元,24941.1亿元,28406.2亿元,29854.7亿元和32619亿元。 附:“九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率和商品零售价格增长率图: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 统计图表知识收集与分析 产业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 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 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此外,通常说的办“三产”,其内容并不一定都是第三产业,把企事业单位创办的主业之外的营利性的经济实体都称之为“三产”是不确切的。例如:所办的实体如是养牛场则属于第一产业,如果是工厂、施工队则属于第二产业,如果是商店、招待所、咨询机构、游艺厅等才属于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各年度的比重(%)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第一产业 8.1 6.9 6.2 6.9 5.8 5.2 4.7 4.3 4.0 第二产业 52.2 48.7 48.0 46.1 44.1 42.3 40.8 39.1 38.9 第三产业 39.7 44.4 45.8 47.0 50.1 52.5 54.5 56.6 57.1

第三产业是由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有关行业组成,它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第三产业必须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第三产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长期处于滞后状态。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其它经济产业一样,也必须遵循客观发展的规律。就现阶段来看,在我国第一和第二产业仍占经济的主导地位,对国民经济的支配作用并没有改变,而第三产业正处在培育和发展阶段。因此,还不能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高越好,而应该和其它产业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如果片面强调第三产业的作用,不切实际地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就可能出现“泡沫”经济现象,难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必须同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相适应,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第三产业比重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比重较低。北京199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突破50%,1998年达到56.6%,在全国30个省会城市中居第一位。“九五”期间,北京经济继续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在全市GDP的比重,这是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总产值、净产值、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究竟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即所有常住机构单位或产业 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能够全面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一指标。 总产值、净产值和增加值都是人们用来衡量社会生产活动总成果的三个重要总量指标。以工业生产为例,可以说明总产值、净产值和增加值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工业总产值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总量,也就是全部工业产品价值的总和。它既包括在生

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讲解—增长率

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讲解——增长率 公务员行政能力测验的考题中包含言语理解、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五个部分组成,资料分析的题量在15-20题,掌握好做题方法,能帮助考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增长率相关知识又是资料分析考题中的重点,现将考试中频繁考查的知识点:增长率、增长率比较、平均增长率、间隔增长率,各内容汇总如下: 【例1】2010年,该省广电收入中,省级收入为65.32亿元,比上年增加15.5亿元;地市级收入为41.61亿元,比上年增加13.39亿元;县级收入为38.90亿元,比上年增加6.52亿元。 2010年,该省地市级广电收入的同比增速约为()。 A. 15% B. 20% C. 32% D. 47% 已知增长量和现期量,求解增长率。13.39/(41.61-13.39)=13.39/28.22等于0.4+,选D。 【例2】我国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单位:万人 年份指标第五次人口普查 2000年11月1日 第六次人口普查 2010年11月1日 大陆地区总人口126583 133973 男女65355 61228 68685 65287 城镇乡村45594 80739 66558 67415 汉族 少数民族115940 10643 122593 11379 大学及以上 高中 初中 小学 15岁及以上文盲4571 14109 42989 45191 8507 11964 18799 51966 35876 5466

2010年大陆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比2000年增长了()。 A. 10% B. 9% C. 8% D. 7% 已知基期量和末期量求解增长率。(11379-10643)/10643=736/10643=0.06+,故选D。 【例3】以下是某市2003至2004年2-9月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情况。单位(亿元) 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 142.7 155.5 168.3 182.3 223.2 198.1 213.8 241.2 2004 年 2003 97.2 121.3 133.1 156.9 205.9 178.9 176.1 245.1 年 从上表可知,两年中投资规模同比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A.2004年2月 B.2004年3月 C.2004年6月 D.2004年8月 增长率比较。四个选项列式整理为45.5/97.2;34.2/121.3;17.3/205.9;37.7/176.1,估算A最接近50%,其他三个选项均小于50%,故选A。 【例4】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为9848万吨,同比增长5.3%,上年同期为下降1%。进口原油11797万吨(海关统计),增长30.2%。原油加工量20586万吨,增长17.9%,增速同比加快16.4个百分点。成品油产量中,汽油产量增长6%,增速同比减缓7.9个百分点;柴油产量增长28.1%,增速同比加快15.8个百分点。 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比2008年同期约增长了: A. 1.8% B. 4.2% C. 6.3% D. 9.6% 间隔增长率。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比2008年同期的增长率中间间隔一年,故考查间隔增长率知识,结果约为5.3%-1%=4.3%,选B。 资料分析中增长率的相关知识是现行考试中的重点且难点,需要考生备考期间要全面的掌握好解题的要点,自然能够顺利且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希望通过关于增长率相关知识的介绍能够帮助各位考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