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神秘星空》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3
神秘星空【学习目标】1.认识银河系的基本构成、性状特点及大小。
2.知道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及宇宙间的关系,了解宇宙的构成。
3.注重事实,乐于合作与交流。
4.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做出解释与结论。
【学习重难点】认识银河系的基本构成、性状特点及大小;知道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及宇宙间的关系。
银河系的特点,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及宇宙间的关系;用光年来计算距离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活动准备搜集银河系的资料、图片;搜集宇宙及其它星系的资料。
二、探索导航晴朗的夜晚,我们可以在天空中看到繁星点缀下有一条淡云薄雾般的银色光带,它就像给天空戴上了一条神秘的面纱,这就是银河,银河里有什么?宇宙有多大?你知道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过程我的搜集:(一)交流一:走进神秘的银河系。
1.关于银河我们搜集了很多的资料,为什么在地球上看银河系像一条带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银河系有多大?怎么样来计算?一光年有多远呢?你是怎样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交流二:浩瀚的宇宙。
宇宙中除了太阳系、银河系还有许多河外星系组成,通过搜集资料我还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神秘星空的构成和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一、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PPT课件(2)一张神秘星空的照片(3)小组活动资料2.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材料(2)学习笔记二、引入1.引入问题:你们每天晚上仰望夜空时,是否会有一种很神秘的感觉?你们对星空了解多少?2.展示一张神秘星空的照片,引发学生对星空的思考和好奇心。
三、探究1.星空的构成(1)每个学生都拿一块平面镜,将镜面对向天空,询问学生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亮点,并进行讨论。
指出这些亮点就是我们常说的星星。
(3)让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星星图纸,每人说出1-2个星座的名字和亮星的名字。
2.星星的运动规律(1)引导学生观察星星的运动。
询问学生在不同时间观察星星有什么不同。
(2)告诉学生,星星看起来会从东方升起,再从西方落下。
这是因为地球每天自西向东旋转的原因。
(3)发放小组活动资料,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并回答问题。
四、运用1.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1)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解释为什么夜晚会有星星。
(2)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星星会在天空中移动。
(3)学生说出一些他们曾经在夜晚观察到的星空现象,并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2.小结(1)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神秘星空的了解和运用能力的提高。
(2)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拓展1.邀请学生观看一段《宇宙奇迹》的视频,进一步扩展学生对神秘星空的了解。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光离开了星星后,我们才能看到星星亮起来。
六、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
2.观察夜空,记录自己观测到的星星现象。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引入问题、探究、运用、拓展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互动参与和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布置作业时,更加注重了实践和观察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下课后,我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并针对性地对学生的不足进行辅导和指导。
《神秘星空》导学案
《奇奥星空》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宇宙中的星空是怎样形成的;
2. 掌握星座的观点和分类方法;
3. 了解星座在各种文化中的重要性;
4. 学会应用天文望遥镜观察星空。
二、导学内容:
1. 宇宙中的星空形成
- 宇宙大爆炸理论
- 恒星的形成和演化
- 星系的分类和形成
2. 星座的观点和分类方法
- 什么是星座
- 星座的分类方法
- 常见的星座有哪些
3. 星座在各种文化中的重要性
- 古代文明中的星座观测
- 不同文化中的星座传说
- 摩登人对星座的认知和运用
4. 应用天文望遥镜观察星空
- 如何正确应用天文望遥镜
- 观察星座的方法和技巧
- 观察星空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三、导学活动:
1. 小组讨论:请同砚们分组讨论宇宙大爆炸理论对星空形成的影响,并就此展开思考和交流。
2. 观察实验:在晚上的星空下,同砚们应用天文望遥镜观察不同的星座,记录下观测到的星体和位置。
3. 星座创作:要求同砚们结合自己对星空的认知和想象,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星座故事,并分享给全班同砚。
4. 视频分享:老师播放关于星座的视频资料,引导同砚们从中获取更多关于星座的知识和启发。
四、导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们对宇宙中的星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星座的观点和分类方法,了解了星座在各种文化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学会了应用天文望遥镜观察星空。
希望同砚们能够继续保持对天文学的兴趣,不息探索宇宙的奥秘,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
2024年小学科学25神秘星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5课《神秘星空》。
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星空的基本知识,掌握星座的识别方法,探索星空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星座的基本知识,能够识别常见的星座,了解星空的分布规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星空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未知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星座的识别方法,星空的分布规律。
难点:理解星座的形成原理,掌握星空的观测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星座图、星空投影仪、地球仪、天文望远镜。
学具:学生用星空观察记录表、彩色笔、指南针。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星空投影仪,让学生观察美丽的星空,激发学生对星空的兴趣。
(2)引导学生分享观察星空的经历,讨论星空的奥秘。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地球仪和星座图,讲解星座的形成原理,引导学生认识星座。
(2)以大熊座为例,讲解星座的识别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星空。
3. 随堂练习(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星座进行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2)各小组分享观察成果,交流识别星座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星座的基本知识2. 星座的识别方法3. 星空的分布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星空,绘制一幅星座图。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星座,绘制星座图,标注星座名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在星座识别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天文观测活动,提高学生的观测能力。
(2)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星座知识,拓展视野。
(3)开展星空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星空探索的心得体会。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星座的识别方法2. 星空的分布规律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作业设计一、星座的识别方法1. 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星座的基本概念,如星座是由哪些恒星组成的、星座的名称及其背后的故事。
教课资料范本《介绍》青岛版科学六下《神奇星空》表格式课时教课设计编辑: __________________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学校讲课人课题教学目标宿安中心小学年级六年级学科科学许昌勇班级 6.1 6.2备课时间20xx 年代日21 神奇星空讲课时间年月日1.经过本课学习活动学生能经过对星空的察看发现和提出问题;学会经过查阅、整理经从书刊及其余门路获取科学资料;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的信息基础上做出自己的解说或结论。
能用自己善于的方式展现研究成就,进行沟通并踊跃参加评论。
2.经过教师指导学生经历学习活动,使学生保持好发展想要认识世界、了与研究与发现四周事物神奇的欲念;在科学学习中能着重事实;乐于合作与沟通。
3.经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银河系的基本构成、形状特色及大小;知道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及宇宙之间的关系;认识宇宙的构成。
学生认识银河系的基本构成、形状特色及大小;认识宇宙的构成及相应要点关系。
教学生对宇宙的认识、宇宙的构成及其关系。
难点多媒体方法学有关太阳系、银河系及河外星系的图片、资料课件。
手段21 神奇星空1.银河系的构成:板2.光年:书设3.浩大的宇宙:计学习经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银河系的基本构成、形状特色及大小;知道目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及宇宙之间的关系;认识宇宙的构成。
标教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银河系的视频课件、图片资料与学生沟通讲话,认识学生课前学习的状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课学习活动。
二、学习新课:1.教师指导学生沟通剖析,认识银河系的基本构成、形状特色及大小。
教师努力创造民主、和睦、宽松的教课环境气氛,创建开放的教课空间,踊跃指导并参加到学生的小组合作沟通活动中。
2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浩大的宇宙。
教师踊跃指导学生进一步沟通议论小组学习活动,教师合时出示有关课件资料,使学生经过认识银河系与宇宙的关系,进而推理出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与宇宙的关系,感知宇宙的广袤无边。
在课程设计中,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对于科学这门学科而言。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份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六年级科学下册21神秘星空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系和星星的基本信息。
2.理解星座的概念及其由来。
3.学会分辨几个常见的星座。
4.培养兴趣和好奇心,在美丽壮观的星空中感受宇宙的神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星座的定义和常见星座的辨认。
难点:太阳系和恒星的概念和特点。
三、教学策略1.通过PPT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入学生的兴趣,增强其学习动力。
2.课堂互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3.利用模型和玩具,可视化展示星系和恒星的组织结构,有利于学生形成直观感受。
4.运用观察、实验、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和讨论问题,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探究、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利用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多媒体资料,介绍太阳系、星星和星座的基本知识,并引导学生了解宇宙的魅力和神秘之处。
2.讲授(25分钟)介绍太阳系和恒星的组成结构,让学生了解太阳系和恒星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接着,讲解星座的概念及其由来,并介绍几个比较常见的星座。
3.实践(25分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星座的构成和辨认。
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制作一个简单的星座挂饰,用于辨认星座。
老师请学生在夜晚观察星空,通过辨认星座的方式,记录下所看到的星座和星星形,进行分享和交流。
4.巩固(15分钟)通过交流和分享,学生巩固了解和记忆,增加了兴趣和好奇心。
老师对学生进行全面回顾,并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点,以便梳理和巩固。
五、教学评价方式1.知识问答测试。
2.小组制作星座挂饰的评价。
3.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对自己所记录的星座和星星形进行反思,巩固自己的知识。
六、教学手段1.PPT展示。
2.多媒体资料(图片、视频)。
3.实物模型和玩具。
4.学生实践、观察、交流。
六年级科学下册 17神秘的星空教案青岛版【教案设计】周建敏【单位】枣庄市中区孟庄镇中心小学教学目标:1、能通过对星空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做出解释与结论;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
2、注重事实,乐于合作与交流。
3、认识银河系的基本构成、性状特点及大小;知道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及宇宙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以及河外星系的相关文字资料及图片。
案例背景分析:本课的活动准备主要是整理有关银河系和无限宇宙的相关资料。
本课设计两个活动:活动一走进神秘的银河系,交流有关银河系的资料,让学生对银河系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然后通过计算,感受银河系的浩瀚;活动二浩瀚的宇宙,交流认识河外星系,进一步感受到宇宙的广袤。
拓展活动提出“让我们做个有心人继续关注无垠宇宙。
”为探索下一课“探索宇宙”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在晴朗的夜晚,远离都市的灯光,仰望星空,我们会看到一条长长的、白色的光带横贯天空,那就是银河,是“银河系”的一部分。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银河系。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场景入手,开门见山式的引入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
】二、小组自主探究1、走进神秘的银河系。
(1)关于银河系,我们已经收集了很多的资料,现在分小组进行整理,把你们认为最重要的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分小组整理资料。
学生交流。
教师(出示银河系有关视频)对银河系的情况进行小结。
【课堂上让学生交流、分析、整理搜集的资料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实现知识的互补,教师补充相关的视频资料可以使学生对银河系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2)讨论:为什么在地球上看银河系像一条带子?(3)认识银河系的组成和大小。
银河系是由恒星、星云、星团、及其他星际物质组成的巨大的盘状天体系统。
银河系的直径约有7万光年,太阳系位于距银核2、3万光年的旋臂上。
银河系中恒星和行星的数量很多,大约1000亿──2000亿颗恒星。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
《神秘星空》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通过对星空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科学资料;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
2.保持和发展想要了解世界、乐于研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乐于合作与交流。
二、重点难点
认识银河系的基本构成、形状特点及大小;知道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及宇宙的关系;了解宇宙的构成。
三、导学问题
使用“学乐师生”APP录像\录音\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1.什么是光年?
2.银河系有什么基本构造?
3.什么是河外星系?
四、参考资料
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又称天河或天汉),包括1000到4000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还有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
它的直径约为15万光年,中心厚度约为1.2万光年,可见物质总质量是太阳质量的大约1400亿倍。
银河系具有巨大的盘面结构,有一个银心和四条旋臂(最新研究银河系只有2个旋臂,其中太阳所在的猎户座臂只是一个主旋臂的小分叉),旋臂相距4500光年。
太阳位于银河一个支臂猎户臂上,至银河中心的距离大约是2.6万光年。
而我们居住的地球则属于太阳系中的一个行星。
2003年1月,英国科学家发现,银河系外围可能镶嵌着一个由数十亿颗恒星组成的巨大的环。
2015年3月,科学家发现银河系体积比之前认为的要大50%。
1。
课题:21•神秘的星空教师学校班级教材简析:夜晚星空中闪烁,它们与地球、太阳系有什么关系呢?它们在宇宙中处在什么位置,本课通过观察、交流、计算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太阳系与银河系、宇宙之间的关系。
感悟到宇宙的无限广大,意识到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人类进一步去探索、去认识。
教学目标:1.认识银河系的基本构成、性状特点及大小;知道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及宇宙间的关系。
2.注重事实,乐于合作与交流。
3.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做出解释与结论。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银河系的基本构成、性状特点及大小;知道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及宇宙间的关系。
用光速来计算距离的方法资料引用:教参、教育局网站资源等。
教具学具的准备:人们观察天体的方法改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故事导入1.教师讲故事《牛郎织女》、课件播放牛郎织女的图片今天老师来给你们讲一个故事《牛郎织女》。
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在天上织云彩。
牛郎是人间的一个看牛郎,受兄嫂虐待。
有一天,牛告诉他,织女要和别的仙女到银河去洗澡,叫牛郎取一件仙衣,织女找衣服的时候,再还给她,并要求和她结婚,她一定会答应。
牛郎就照样做了。
织女和牛郎结婚后,生了一男一女,王母娘娘知道了,便把织女捉回去。
牛又告诉牛郎,他可把它的皮披在身上,追到天上去。
等牛郎挑了两个小孩,追到天上去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发簪,在织女后面一划,形成一道天河,把这一对恩爱夫妻隔开了。
他们天天隔河想望啼泣,感动了王母娘娘,于是允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
相会时,由喜鹊为他们架桥。
而王母娘娘划得天河就是银河,也就是现在科学上所称的银河系。
2.你见过银河吗?描述一下。
二、探究活动活动一:走进神秘的银河系1.教师放映银河系的相关图片,认识银河系的形状。
2.理解为什么在地球上看银河系像一条带子?银河系是由无数颗星星组成的,银河系中众多星体的光形成了环绕夜空的、外形不规则的发光带,而从我们地球的角度看,刚好在银河系的侧面,所以看上去彖一条白色的带子。
小学科学25神秘星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五册第四章《神秘星空》。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星座的基本知识,认识北斗七星和北极星,探索星空的奥秘,以及了解人类对太空的探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星座的基本知识,能够识别北斗七星和北极星。
2. 培养学生观察星空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好奇心。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掌握星座的识别方法,理解星空的奥秘。
教学重点:认识北斗七星和北极星,了解人类对太空的探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星座图、天文望远镜、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准备:学习单、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星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星星组成的图形叫做什么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星座图,讲解星座的基本知识,如星座的名称、形状、位置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在画纸上描绘出自己认识的星座,并介绍给其他同学。
4. 认识北斗七星和北极星(10分钟)①教师讲解北斗七星和北极星的位置、特点。
②学生通过观察星空图,找出北斗七星和北极星,并在学习单上记录下来。
5. 探索星空奥秘(10分钟)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星星会闪烁?为什么有的星星看起来离我们近,有的星星看起来离我们远?②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6.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历程,如神州飞船、嫦娥一号等。
学生回答后,教师鼓励他们在课后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和阅读。
六、板书设计1. 星座基本知识2. 北斗七星和北极星3. 星空的奥秘4.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星空,找出自己感兴趣的星座,并描绘出来。
2. 答案:学生需提交描绘的星座图,并附上简要介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星空,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星座的掌握程度,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小学科学25神秘星空教案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星空常常吸引着我们的目光。
那些闪烁的星星、美丽的星座和绚丽的流星都是神秘星空中的一部分。
本教案将引导孩子们深入探索神秘星空,并了解一些与宇宙相关的知识。
教学目标:1. 认识和了解星空中的一些天体,如恒星、行星、星座等。
2. 掌握观察星空的基本技巧,如识别恒星、辨别星座等。
3. 了解星空对我们人类的影响,以及我们对星空的保护责任。
教学准备:1. 小组或个人用的星空观察器材。
2. 图书馆或互联网上关于星空的图书、文章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启发学生对神秘星空的兴趣。
可以用一些图片展示星空的美丽,并提问学生是否对星空有什么好奇或认识一些星座。
二、认识恒星(15分钟)1. 概念讲解:解释什么是恒星,并告诉学生太阳就是我们熟悉的一个恒星。
2. 星空观察:带领学生到户外,使用星空观察器材观察星空。
指导学生找到夜空中的亮星,并尝试辨认其中一颗恒星。
3. 讨论与总结:让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恒星,并理解恒星是如何存在于星空中的。
三、探索行星(20分钟)1. 行星概念介绍:讲解什么是行星,并列举一些我们熟知的行星,如地球、火星、土星等。
2. 观察行星:展示一些行星的图片或视频,与学生分享行星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 小组活动:分成小组,让学生根据已学到的信息,设计海报或展板,介绍其中的一颗行星。
鼓励学生合作、互相学习和分享。
四、寻找星座(20分钟)1. 引导认识星座:通过图片展示一些常见的星座,如大熊座、北斗七星等。
鼓励学生发现星座之间的形状和联系。
2. 星空观察:带领学生再次到户外,使用星空观察器材,指导学生辨认出已学过的星座。
3. 讨论与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星座,并询问他们是否注意到了任何新的星座。
五、了解流星和彗星(15分钟)1. 流星概念介绍:讲解什么是流星,以及流星与彗星的区别。
2. 观察流星和彗星: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流星和彗星的景象,并向学生解释它们是如何在星空中出现的。
青岛版科学六三制六年级下册5-18《神秘星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星座的概念和种类,了解恒星在宇宙中的分布和演化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探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和文献阅读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爱好,激发学生对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和勇气,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星座的概念和种类。
2、恒星在宇宙中的分布和演化规律。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探索。
2、培养学生科学知识和文献阅读能力。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
2、互动探究法。
3、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出示一幅宇宙图,引导学生对宇宙进行观察和分析,让学生对宇宙产生好奇心。
2、提问:宇宙中都有哪些天体?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二、讲授(30分钟)1、星座的概念和种类。
2、恒星在宇宙中的分布和演化规律。
3、出示真实的星座图形,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三、探究(40分钟)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观察和探究星座图形,提出问题和疑惑,并交流和讨论。
2、辅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和相关文章,了解星座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四、总结(10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梳理思路。
2、提出一些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五、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阅读科普读物,了解星座的分类和历史。
2、要求学生收集星座图形,进行画制和制作,了解概念的同时,提高学生手工制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课堂讲授、互动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实现了“由我、又到我”的教学目标。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还有待提高,需要引导学生打破传统学习的束缚,注重创新和探索,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