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典园林漏窗艺术
- 格式:ppt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14
摘 要:本文针对苏州园林拙政园的漏窗这一装饰艺术形式展开探索分析,以期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园林景观设计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研究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园林;漏窗;拙政园漏窗,俗称花窗、漏花窗、花墙洞,是园林建筑中一种独特的装饰艺术形式。
一衣带水的苏州平江河畔,当意趣雅贤的江南士人与心思玲珑的南方匠人相遇,便找到了诗意的归宿。
白墙青瓦、木栅花窗的背后是窄巷深宅,吴人世代留居传承。
吴侬软语和苏州评弹从宅坊间流出,窗下一抹清流淌过,乌篷船轻慢地摇曳着,石桥卧波,与粉墙黛瓦的亭台楼阁、花木彼此借景,在江南的水汽氤氲中宛如一幅长卷。
当人们漫步在江南烟雨中的苏州拙政园内,透过漏窗观景,亭台水榭、楼阁假山,别有一番风味。
从里往外观,从外往里观,都是美景,却并不相同。
以小见大,于细微之处见真章,赏园林四时不同之景,人生一大乐趣也。
一、漏窗在拙政园中的巧妙运用(一)漏窗的外观造型漏窗大多设置在园林内部的分隔墙上,主要用于体现园林的隐私性,一般不会放置在外墙上,以免游客一眼看尽园中山水。
漏窗在长廊和通透的分隔墙上运用得最多,这样的效果最好,且在阳光的照射下,漏窗斑驳陆离,变化万千,与景色交相辉映。
漏窗外观造型以矩形、圆形为多,也有例外,不规则的造型显得古典园林更加书香四溢、古色古香。
矩形造型以两至三层为宜,这样既不显得累赘,又不显得单薄,若漏的景过多,漏窗便失去了若隐若现的效果,也就毫无生趣可言。
拙政园中的漏窗外框造型大多中规中矩,并无令人眼花缭乱之感,可以称得上素净淡雅。
漏窗的外框只是漏窗整体的“绿叶”,而精彩纷呈的内部图案才是“红花”。
素净的漏窗外框造型不会使漏窗在园林其他装饰艺术形式中失了颜色,其内敛有内涵的特点是低调的体现。
人们不会一眼便注意到漏窗的外观造型,“不喧哗,自有声”就是运用漏窗造型的巧妙之处。
(二)漏窗的窗格划分现代新建的园林中看到的漏窗窗格划分形式大多比较单一或笼统,无外乎方和圆两种,不像古人设计的漏窗形式多种多样、寓意丰富隽永。
27江南古典园林花窗设计及应用研究李俊成 邓莉丽江苏大学艺术学院摘要:中国古典园林造型、装饰手法种类众多。
其中花窗是构成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材质和造型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为古典园林增加魅力。
古典园林是我国历史瑰宝,其中江南古典园林最为著名,其无论在造型、材质、图案上都能体现古典园林的美学极致。
江南古典园林花窗闻名于其丰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人的文化传统以及浓郁的人文气息。
就其形式而言,使用的是文化和现代设计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此方式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本文围绕着花窗的工艺特点、材料、纹样等方面的分析,进行探讨和论述江南古典园林花窗在现代设计的应用,为江南古典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花窗;工艺特点;纹样特征;现代设计引言中国古典园林在我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历史地位,通过园林反应出当时人们的居住生活状态和人文情怀以及对于艺术的独特鉴赏,是我国不可缺少的历史瑰宝。
而集中于江浙一带的江南古典园林造型别致、构思精巧,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其中江南古典园林的花窗设计,运用借景、叠景、对景等手法史园中以小见大,通过花窗洞见一片天,给人以无限遐想空间。
本文对花窗的材质、纹样特点、色彩、空间构造以及花窗的发展进行分析,意在探求内与外、室内与自然的一种联系,为江南古典园林的研究提供一种独特思路。
1.江南古典园林花窗工艺技术及设计特点1.1 材料工艺分析1.1.1材料分析江南古典园林花窗样式繁多,由于花窗的图案样式和地区,贫富等级,主题存在差异性,所以花窗的组成不同,材料也各不一样,可由多种材料混合而成。
不古板,具有灵活性、精巧性。
因室外常年要受环境腐蚀的影响较多,故在材料的选用上多以坚实耐损坏的硬质材料作为主料,例如:砖、瓦、琉璃等等。
而室内的花窗制作则多以木质为主。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水泥,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的广泛使用,使得花窗制作工艺去复杂化,选取的材料就更加多变。
根据材料组合搭配的不同可分为:烧制花窗;筒瓦花窗;砖木瓦搭砌花窗;砖细花窗;木制花窗;钢网水泥砂浆筑粉;堆塑花窗。
中国古典园林漏窗的艺术应用孙丽欣,李鹏宇(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95)漏窗作为园林中借景的工具之一,能够让园林景观在空间上产生虚实的变化,同时将园林母体空间分割成的子空间形成联系,增加景观层次。
漏窗与其所框之景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山水图画,小中见大,引人入胜。
本文以沧浪亭的漏窗为例,从图案、分隔空间的手法及文化寓意等方面进行分析,剖析沧浪亭中漏窗的艺术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漏窗;沧浪亭;艺术应用次。
苏州园林中沧浪亭的复廊漏窗,不仅有障景泄景作用,还起到了借景的佳例。
2漏窗的分类及主要应用2.1漏窗的分类漏窗不仅仅是一种窗户的类型,从宏观的概念上来说,漏窗还是一类窗户形式的统称,如“花窗”、“空窗”、“景窗”,按照它们在园林中的作用都可以被归为漏窗这一大类。
2.1.1漏窗。
漏窗的高度大多与人的视平线相齐,一般在1.5m 左右。
漏窗一般没有窗扇,洞口径大多在0.7~1.2m 之间。
苏州园林中的漏窗形式最为复杂多样。
2.1.2空窗。
又名“洞窗”,主要位于复廊和建筑中,没有窗扇,它的尺寸一般会比较大。
在园林建筑中,如果空窗属于“虚”的要素的话,那么漏窗则属于“半虚半实”的要素,空窗的设置可以使几个空间相互穿插渗透,将内外景致融为一体,又能增加景深,扩大空间,获得深邃而优雅的意境,空窗窗框还有框景的作用。
2.1.3景窗。
景窗是一种装饰性透空窗,是不封闭的空“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这廖廖几个字诠释了苏州私家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地位。
在苏州所有名园中,以沧浪亭的历史最为悠久,每每游至沧浪亭,总是会让人想起《楚辞·渔父》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1]”一句,让人在这古朴静谧的园子中流连忘返。
沧浪亭上的漏窗更是样式繁多,造型精美。
1漏窗的概念及其功能1.1漏窗的概念《营造法原》中对漏窗的定义是这样记载的,“园林墙垣,常开空宕,以砖瓦木条构成各种图案,漏洞,以便于凭眺,似有避外隐内之意。
2020年第8期现代园艺门窗是我国传统园林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苏州古典园林营造录》将其归类为建筑装饰小品,在园林造景和审美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苏州园林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陈从周先生曾说,我国古代园林多封闭,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故“空灵”二字,为造园之要谛[1]。
空灵透漏是江南私家园林的一个显著特质,苏州园林更是将此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
园林以空灵为主,建筑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盖建筑以多门窗为主,(如)以封闭出之,少透漏之妙”[2]。
园林建筑中的门窗应尽量的多,而墙壁的面积应尽量的少,如此,建筑空间流动往复,虚实相生,园内才开敞明朗、透漏空灵。
由于门窗本身的造型特点,在园林艺术中又常用作取景的画框,将周围景色借入,形成“尺幅窗”“无心画”。
在空间相互穿插渗透之中,不仅增加了景深,还能够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形成动静相辅的园林景色。
此外,园林中的门窗还蕴含一定的文化内涵,能够渲染园林空间的意境。
因此,门窗在造园艺术中,不仅是调节空间的重要手段,也是创造景境的重要方式。
1调和虚实关系构成建筑物立面的要素可以分为虚实2种,在苏州园林中,实的部分主要是粉墙,而虚的部分主要是门窗及透空的廊,它们与粉墙之间构成了强烈的虚实对比。
为了达到虚实2种元素对比、调和的效果,在园林中通常要避免虚实2种元素平分秋色,而使其中一种占主导地位。
此外,还应使2种元素相互交织穿插,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对比的境地。
例如,网师园“月到风来亭”一侧墙壁的面积比较大,实的要素处于主导地位,但由于在实的墙面开辟了为虚的洞门和半虚半实的漏窗,调和了虚实的对比关系,做到实中有虚。
“竹外一枝轩”粉墙上开辟的月洞门和洞窗面积比较大,使得内外的景致互相渗透、穿插,粉墙面积虽少,却也支撑起了画面,因而虚中有实。
透过“竹外一枝轩”向西有一八角形洞窗,正对着“看松读画轩”庭院内的松柏牡丹,窗外又有海棠树1株,由轩中望去也是满园翠色,一幅完美的工笔花卉画卷,窗为虚、景为实,相辅相生。
中国传统漏窗文化的审美意蕴文 / 傅立宪 赵燚博摘要:从形式美法则及应用出发,以形式美、节奏美、层次美、秩序美等四个方面来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漏窗之美。
发现其遵循了设计美学规律,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中自然美与社会美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漏窗;古典园林;视觉艺术;设计美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652(2018)02-0148-03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东方园林体系中的一种,具有鲜明的个性。
由于造园家深受传统绘画、诗词和文学等艺术的影响,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
其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造园艺术特点更是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不可分割。
漏窗作为古典园林中的重要建构元素,以其形式、节奏、层次、秩序的变化整体影响着园林的艺术美。
一、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漏窗概述漏窗,俗称漏花窗(即有部分空透的墙窗),窗洞内有镂空图案,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典型特色。
按照漏窗的形制,它大致可分为几何形和不规则形两种。
园林的漏窗还是以方、长、圆、六角、八角为代表的几何形居多。
方形的漏窗除了做成方角以外,还有圆角或海棠纹等形式。
[1]而形状较为独特的葫芦形、花瓶形、如意形,因其体形优美,多单独出现在视线较为集中的地方,形成视觉和审美焦点。
受儒道学说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在建造中更多地遵循了“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因此,漏窗图案无论是从情趣上还是从构图原则上,都要随环境做出变化,从而与空间环境情景交融,因境而成。
古典园林中漏窗的花纹图案极为丰富,有数百种之多,这些图案的构成从形体上又可以分为自然形和几何形两种。
自然形体的漏窗形式多样,题材多托物言志,常用植物花卉、吉祥鸟兽、人物故事等为原型,借以表达天地人物之美。
而几何形体图案则多由直线、斜线、弧形弯曲线等组成,其稳定、有序的图案变化可以让人感受到多样的统一感。
“工精虽专瓦作,调度犹在得人”[2],“切忌雕镂门控,应当磨琢窗垣”[2],是计成在《园冶》中的经典描述,话虽不多,却已道出了漏窗之大概。
苏州园林漏窗艺术文化的浅析摘要:苏州园林中的漏窗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其具有上百年的文化历史,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在苏州园林中漏窗无处不在,在漏窗的点缀下苏州园林的个个景观更加引人注目。
本文从苏州园林中漏窗样式及取材来源、漏窗的造景功能、漏窗艺术的精神内涵等方面来浅析苏州园林中漏窗的艺术文化。
关键词:苏州园林;漏窗;花窗花窗被称为苏州园林的眼睛,可以看到园林中移步换景的精妙,若隐若现的含蓄美妙,典雅悠长的诗情画意。
而漏窗则是苏州园林花窗中样式最为丰富,数量最多的一种。
漏窗与普通窗的不同在于它是透空的,由各式各样的镂空图案填充在花墙和廊子上,形成造型各异的漏窗。
在白墙上面,漏窗具有通透、补壁的功能,同时漏窗的造型也可以丰富园林中移步换景的元素。
苏州园林中漏窗必不可少,苏州园林中沧浪亭的复廊的漏窗就达到了一百多种。
漏窗在苏州园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功能,可以使园林中的景观更好地呈现给游客,其独特的观赏效果及其美妙的图形更是为园林景观增添不少引人注目的元素。
漏窗艺术历史文化悠久,其具有的文化意义历经百年而不衰。
漏窗是苏州园林中的一种景观要素,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一,更是苏州园林独有的艺术创造。
2漏窗的样式及其取材来源苏州园林中的漏窗取材来源十分丰富,鸟兽鱼虫、山水风景、民间故事、传奇小说等等,形态多种多样,有的是几何图形的美化组合,也有一些是取材自然元素的图像,两者也可混合使用。
几何形常用的有圆形、方形、多边形等,大多体现规整、简洁的对称之美。
通过各种几何图形的搭配组合形成完整的造型,这种漏窗借助漏窗后面的景可以达到小中有大的艺术效果。
自然形中的取材有托物言志之意的松、竹、梅、兰、荷花等,以表达主人高尚、高洁的品格;也有表达吉祥、美好之意的牡丹、柿子、灵芝、如意纹等样式;或直接展示自然之美的以柳、荷花、石榴、梅花等组合系列表示春夏秋冬题材、四季气候变迁,以及海棠纹、梅花纹、水波纹、鱼鳞纹等,还有冰释前嫌,冰雪消融,春天来临之意的冰裂纹样式。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漏窗漏窗是一种满格的装饰性透空窗,是构成园林景观的一种建筑艺术处理工艺,俗称为花墙头、花墙洞、花窗。
计成在《园冶》一书中把它称为漏砖墙或漏明墙,凡有观眺处筑斯,似避外隐内之义。
漏窗大多设置在园林内部的分隔墙面上,以长廊和半通透的庭院为多。
透过漏窗,景区似隔非隔,似隐还现,光影迷离斑驳,可望而不可即,随着游人的脚步移动,景色也随之变化,平直的墙面有了它,便增添了无尽的生气和流动变幻感。
漏窗很少使用在外围墙上,以避免泄景。
如果为增强围墙的局部观赏功能,则常在围墙的一侧作成漏窗模样,实际上并不透空,另一侧仍然是普通墙面。
漏窗图案变化多端,千姿百态,漏窗本身和由它构成的框景,如一幅幅立体图画,小中见大,引人入胜。
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在同一园林中,不会有雷同的漏窗出现。
漏窗花样繁多,最简易的漏窗是按民居原型,用瓦片叠置成鱼鳞、叠锭、连钱或用条砖叠置,计成认为很一般化,所以他在《园冶》中另外列举了16种式样。
根据制作漏窗的材料不同,可以把漏窗分成砖瓦搭砌漏窗、砖细漏窗、堆塑漏窗、钢网水泥砂浆筑粉漏窗,细石硷浇捣漏窗、烧制漏窗等。
其中砖瓦木搭砌漏窗为传统做法,一般用望砖作为边框,窗芯用选板瓦、筒瓦、木片、竹筋(或铁片、铁条)等,各构件之间的以麻丝纸筋灰浆粘结,使之成一体,其顶部设置过梁;砖细漏窗则由砖细构件构成,其节点传统上以油灰为粘结材料,必要时或有可能适当以竹梢、钢丝等粘结各构件。
堆塑漏窗是以纸筋灰浆为主材塑成的漏窗,边框与搭设砌窗相似,中间的图案以铁丝等构成骨架,再以纸筋灰浆多层粉成,仅在特别显要的地方使用,现存极少;钢网水泥砂浆筑粉漏窗是当前常用的,以钢丝网、钢筋、水泥作主要骨架,然后对面层粉刷修饰,其外框砼质为多,具有材料来源方便,图案变化不受材料制约,制成后比较牢固等优点;细石砖浇捣花窗的不足是图案单一,且芯的宽度不易掌握,在造园工程上不很适宜;烧制花窗用琉璃材料制作,是近代工艺,图案色彩都很单调,也不适宜于古典园林,仅在狮子林西侧山上的走廊上有少数几处。
苏州传统园林与苏州博物馆——漏窗的设计特点郭绯绯发表时间:2018-04-08T10:16:53.163Z 来源:《建筑科技》2017年第24期作者:郭绯绯[导读] 分析苏州博物馆漏窗,探讨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演绎的方式,进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思路。
郭绯绯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413000摘要:漏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艺术创造,不仅造型丰富多样,还寓意繁多。
漏窗对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古建筑有着不可或缺的艺术作用。
本文通过漏窗的形制、功能等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文化内涵。
分析苏州博物馆漏窗,探讨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演绎的方式,进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思路。
关键词:漏窗;苏州传统园林;苏州博物馆1.绪论漏窗,《园冶》一书中称“漏砖墙”及“漏明墙”,亦称花墙头、花墙洞、漏花窗、花窗,“凡有观眺处筑斯,似避外隐内之义”。
在我国古代建筑悠久的发展历史上,窗格的艺术可谓是源远流长。
早在远古时代,就被能工巧匠用来装饰建筑物,如汉代出土文物陶屋上的窗形图案,就是汉代建筑中盛行的窗式。
而漏窗,作为窗格的一种,形态丰富多彩,犹如百态鲜花,不仅在功能上具有实用性,并且还具有很好的装饰建筑的艺术欣赏性。
而正因为漏窗,园林建筑才更加富有情趣,令人流连。
廊墙上设计漏窗,既通风采光,又增加了透明度;既美化墙面,又加强了观赏性。
苏州园林讲究精致小巧,厅堂等建筑多以曲廊相连,部分曲廊单面或双面均有廊墙。
漏窗本身有景,窗内窗外之景又互为借用,隔墙的亭台、花草和树木,透过漏窗,或明朗入目,或隐约辨见。
2.苏州传统园林漏窗的设计特点沧浪亭是苏州园林漏窗的经典所在,108个各不相同,园中意境幽静里更添一分乐趣。
进入沧浪亭的门厅,向东径直到达闲吟亭的贴水复廊,分布了二十一扇长方形的漏窗,这些漏窗均用狭薄青砖搭砌而成,图案常见的有扇形、菱花、园形和梅花等式样,利用漏窗使园外水面池岸和园内廊榭山石相互衬托融为一体。
站在里侧,透过花窗可见园外葑溪的一泓碧水,领悟“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的理趣。
浅析中国园林之漏窗运用——以苏州沧浪亭漏窗为例On the Application of Ornamental Window Frame in Chinese Gardens——Take Canglang Pavilion in Suzhou as an Example周悠然Zhou Yburan摘要漏窗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装饰元素,在园林中运用广泛,其中苏州沧浪亭的漏窗具有典型特色。
本文从漏窗的创设特点及应用技法着手,对传统漏窗艺术及沧浪亭中的漏窗进行解析,旨在传承古典园林中漏窗设计的优秀技艺,并为其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发展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漏窗;沧浪亭;传统园林;现代环境设计AbstractChinese ornamental window frame is a decorative element in traditional Chinesegardens and is widely used in various of gardens now.Among them,the ornamentalwindow frames of Suzhou Canglang Pavilion has typical characteristics.The articlestarts from the creation of Chinese ornamental window frame and its applicationtechniques.Then,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art of Chinese traditi o n a l tracery windowand the tracery windows in Canglang Pavilion.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herit theexcellent design skill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ornamental window frame in classicalgarden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it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in modernenviro n m e ntal design.Key wordsChinese ornamental window frame;Canglang Pavilion;traditional gardens;modemenviro n m e ntal desig n周悠然1995年生/女/河南南阳人/硕士/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上海200040)漏窗作为花窗类型之一,是中国传统园林中得到广泛运用和深刻发展的装饰小品,其中沧浪亭的漏窗种类丰富、涵盖广泛,在展现自然风貌的同时,具有典型的人文特色。
浅析漏窗在江南园林及现代景观中的应用王雪乔(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江苏苏州215024)简述了江南园林中漏窗的位置、形状及形态。
着重从漏窗的景观功能、空间作用解析漏窗在江南园林中的应用,并以沧浪亭为例,对园内有代表性的漏窗进行重点阐述,分析漏窗所营造的独特景观体验。
旨在明晰江南园林中漏窗的独特价值和意义,传承经典的同时融合新生,为漏窗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漏窗;沧浪亭;江南园林;现代景观线聚焦的地方,这样可以形成视觉和审美焦点[2]。
1.2.2窗芯图案。
江南园林中窗芯图案大致分为规则的几何形体和自然形体2类,其中自然形体较为丰富,有蝙蝠、荷花、梅花、石榴等以动植物为原型的图案。
此外,还有多种图案组合式样的窗芯,如将扇形和几何形组合,冰裂纹和不规则形体组合等,展现了造园者的匠心,增添了游园者赏景的雅致。
有时,为产生独特的艺术观赏性,也将走廊上连续的漏窗做成完全相异的形式。
如苏州沧浪亭中步碕亭与御碑亭之间的漏窗,形式分别有贝叶、寿桃、葫芦、海棠等图案,透过这些图案各异的漏窗,窗外树影婆娑,光影斑驳闪烁,带来了不同的空间景致,使空间、时间一起奏响婉约雅致的乐章。
2漏窗在江南园林中的运用漏窗是中国园林建筑的独特造园形式,通常多设立在廊墙或建筑立面上,具有满足采光通风的基础实用功能,增加景深,扩大园林空间的景观功能。
2.1漏窗的景观功能2.1.1借景。
在园林中有些空间可能面积有限,除了借园外之景,还可通过漏窗进行借景,将窗外之景纳入小空间之中。
例如在烟雨江南,隔着漏窗侧听雨打芭蕉,窗外树木随风摇曳,窗内静谧平和,一处空间2种体验。
通过漏窗进行借景,带来不同空间景致,丰富小空间的景观体验,显得意境无限。
2.1.2漏景。
漏景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认为是由若干个小的框景组成,漏景的景观效果与窗的位置、形状、尺度以及窗芯图案等息息相关[3]。
将园中漏窗和优美的庭院景观相结合,从而达到空间内外渗透、景色丰富的境界。
【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1 漏窗概述江南园林,尤其是苏州园林常见花窗。
花窗又可称“漏窗”,属于建筑形式、装饰。
此种装饰性透空窗常见于墙壁之上。
《园冶》中用“漏砖墙”比喻漏窗,认为将漏窗修筑于适合远观眺望的地方,可营造出若隐若现的效果。
在墙壁上设置花窗,在窗框中形成各种形状的变化,各种变换的装饰图案构成窗芯。
在园林、庭院中常见半通透、分隔景致的长廊,在墙壁上设花窗从而达到透射、隔断、纵深等作用。
人正常平视,移动视点通过漏窗观赏外部景象,漏窗形成流动的、若隐若现又富有变化、连续性的图画。
漏窗独特的视野,激发了人们扩展视野的热情。
作为园林中重要的建筑小品,常见的小木作技艺,园林的重要构件,漏窗的图案内容丰富精美,表现形式抽象变化,呈现出含蓄但明确的符号化指向,其具有装饰环境、营造空间、烘托氛围等作用。
这也是设计师青睐漏窗的主要原因。
当今设计文化博众家之所长,已经形成了多元文化,各种新中式风格争相争艳。
在此背景下,人们开始怀念或者追崇传统的地域文化。
当然了,我们说地域性设计并不是堆砌传统文化元素与符号,而是通过重新认识再设计传统地域文化,并从中提炼出艺术精髓,最终使之融入现代室内设计之中。
不管是漏窗还是其他建筑小品样式,都随处可见融合现代与古典风格的作品。
室内设计中引入现代与古典的神、意、形,统一其内容与形式,使整个空间富有传统韵味与亲和感,在现代设计中恰到好处地引入传统设计艺术。
2 漏窗的价值分析2.1 漏窗装饰的文化内涵中国园林中可见各种图案的漏窗,其中常见的图案主要有吉祥器皿、动物、花卉等。
古人常常利用谐音、隐喻等方法,巧妙地在漏窗设计中引入这些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憧憬的图案。
比如民间认为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所以用石榴花窗表达人们希望家族繁荣昌盛、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
石榴纹花窗是最受民间喜爱的一种漏窗。
文化雅士们更加青睐折扇纹、四艺纹、书条纹等漏窗图案。
这些图案表达了园林主人的爱好与修养。
68艺术家The artists现代建筑大师贝聿铭曾经说过,“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放进光线和新鲜的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它外头。
”[1]漏窗,外国人对它的看法可能只是具有采光通风的使用功能,但是对中国人来说,漏窗不仅起到对外墙的装饰作用,还能增加空间的层次感。
在形式上,墙体随着地势的高低起伏与多个漏窗组成一线,无形地随着墙体的起伏,营造一种隐隐约约的流动的线条美[2]。
一、漏窗的起源早期的窗是比较小的,随着建筑的变化,不断地发展创新。
自秦汉以来,窗户就已经成为建筑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
据考察,中国古代建筑上有窗的历史最早发现是在西周铜器和战国木椁上,并且在出土的汉代明器和陶楼上也有花格篦子窗[3]。
漏窗的外观和内容,在宋朝之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变得具有观赏性。
到了元代,漏窗形式变得复杂精美,设计精巧,更加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4]。
到了清代之后,图案繁杂,样式更加多样化。
二、漏窗的形式(一)漏窗的窗框形式一般来说,漏窗主要由窗框和窗芯两大部分组成,窗框部分可以细分为外框和内框,窗框的形式有方、横长、直长、圆、六角、扇形及其他各种不规则的形状[5]。
如果你有幸每天游览一次园林,你会发现每天都会有一点细小的变化,如植物的发芽、抽条、茂盛、凋零等。
所以漏窗的窗框形式是多样化的,它随着景色而变化,是根据周围的环境来制作的窗框形式,跟周围的环境形成呼应。
因为在狭窄的园林里,在墙上开一个漏窗,不仅可以让外面的游人欣赏园林里面的一片小天地,也突破了空间的限制,让风景区域内的风景多角度地展示出来。
这样,造园者分析地势、营造布局,就地取材,设计出巧夺天工的作品。
从而让漏窗形式跟周围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突破了园林本身的空间限制。
而窗芯有两种表现形式,如苏州狮子林九狮峰长廊墙上的“四雅”中的“书”漏窗,就是围绕着书的形态,由弯曲、圆润的线条环绕组成,称为软景;“琴”,基本是由规则直线组合而成,称为硬景。
标题:沧浪亭漏窗形状及含义
沧浪亭,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典园林。
其中,漏窗是沧浪亭的一大特色,形状各异,含义深远。
漏窗是园林中的一种装饰性窗户,透过漏窗,景色若隐若现,让人产生一种朦胧的美感。
沧浪亭的漏窗形状丰富多样,有的呈圆形,有的呈方形,还有的呈花形。
这些形状各异的漏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圆形漏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团圆、和谐。
在沧浪亭中,圆形漏窗的设计不仅增强了园林的美感,还寓意着园林主人的家庭和睦、和谐相处的愿望。
方形漏窗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方正、稳定。
在沧浪亭中,方形漏窗的设计不仅是为了装饰园林,还寓意着园林主人秉持正道、行事稳重的品格。
花形漏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美好、希望。
在沧浪亭中,花形漏窗的设计不仅是为了增加园林的趣味性,还寓意着园林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之,沧浪亭的漏窗形状及含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观念和人文精神。
通过这些漏窗,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景色,还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