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钠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55.50 KB
- 文档页数:16
第5讲活泼金属—“钠”5.1 金属单质——钠知识点睛1.钠的性质实验一:用镊子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刀切下一块钠,这时可以看到钠的真面目:具有银白色光泽的金属,一段时间后,光泽变暗。
从实验现象可以看出,钠是一种很软的金属(可以用刀切),且有着银白色金属光泽。
而钠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就很活泼,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光泽变暗):4Na + O2 = 2Na2O实验二: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煤油,放在坩埚里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可以发现钠很快熔化,与氧气剧烈反应,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Na2O2。
从实验现象可以看出,钠的熔点较低,钠在加热后化学性质更加活泼,能和氧气剧烈反应:2Na + O2△Na2O2实验三: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黄豆粒大小即可,吸干煤油)放入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我们可以发现:钠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放出热量,使钠很快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同时可以听到嘶嘶的响声,小球走过处溶液变成红色。
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及分析:现象结论1.金属钠浮在水面上。
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
2.反应时金属钠熔成一个小球。
说明反应是放热反应,而且金属钠的熔点较低。
说明反应时有气体生成,且反应剧烈。
3.与水剧烈反应,金属钠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
4.溶液变成红色。
说明生成碱性物质。
如果简单记它的现象,可用五个字概括:浮、熔、游、响、红。
【注意】钠与水反应的热量有时能使钠和生成的氢气都发生燃烧甚至爆炸,做实验时必须小心,一定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
从实验现象可以具体看出钠的低密度(密度比水小)和低熔点(低于水的沸点),而钠在常温下就可以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思考】①通过上面的学习,可以总结出钠的哪些物理性质?②为什么我们要把钠保存在煤油里?钠除了与水反应,还能与酸反应,且反应更为剧烈(以钠与盐酸反应为例)2Na + 2HCl =2NaCl + H2↑【阅读·实验室安全】出于对实验描述“钠与水反应放出的热使钠熔化成小球”的实验现象的好奇心,哈密市一名高一学生不经过老师许可,在实验室悄悄切开一小块钠放在手上,准备带回家做实验。
高中化学钠的说课课件高中化学钠的说课课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人类开始步入信息社会。
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
学校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到社会信息化的强大漩涡中,课堂教学面临的重大改革。
我校校园网和班班通网络建设的完善,大力推进了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我有幸代表全体教师,将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
一、教材分析《钠》是高一化学第二章《碱金属》的第一节,碱金属是高中系统学习的唯一的金属族元素,通过对“钠”这种代表性元素的学习,旨在向学生介绍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在高中化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主要学习其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保存方式及其用途。
这一节即从这几个方面来学习钠单质的性质。
二、重点.难点1.重点是钠的化学性质——钠与水反应2.难点是实验的观察、分析、尤其是钠与水反应的探究学习。
三、教学理念及其方法。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主要体现“学教并重”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动手实验、观察分析、教师引导、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计算机辅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将其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在多媒体使用时,尽可能使其恰到好处,能通过实际操作的就不去模拟,能学生思考得出的,就不通过多媒体简单呈现。
本节课虽是一节以实验为主的课型,但传统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有许多弊端,如在下列情况下既无法解决。
1.对速度较快的反应,学生还没来得及观察清楚就已经结束,观察不仔细则分析不透彻,若放慢速度,反复观察效果更好。
2.原理解释,涉及微观粒子的反应原理的解释,肉眼观察不出,宏观实验不能反映其实质,可用计算机模拟其反应过程,便于学生理解。
3.有危险性的实验,现有条件难以实现的实验,错误操作。
这些实验可操作性差,尤其是错误操作,若能采用动画模拟或插入影象,会起到理想的效果。
4.对微型实验的.放大观察,便于同学们同一时间,对同一现象的捕捉,观察,分析。